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五-教育传播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28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1.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A.系统方法B.直观方C.科学抽象方法D.理想化方法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D.教科书3.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A“回收站B“剪贴板”C“我的电脑” D“我的文档”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CPU 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5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6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 A.S-HTTPB.SSLC.HTMLD.SEL 7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A自我复制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引起用户注意 D.减缓CPU运行速度8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A、一种炸弹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 9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A.模拟信号编B.二进制编码C音频信号编码D视频信号编号10.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C.班风,校规,校纪等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11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12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示,则表示录像机(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13.CAI的课件是属于()A.CBE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课本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15.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A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C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6.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A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C年龄特征 D信息加工分析17.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借鉴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哲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传播学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生物学、管理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技术和应用的基础。
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还不足百年,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发展和完善。
这里只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直接相关的理论,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了解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
➢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学会用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传播理论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2.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心理学中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感觉、想象、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因此我们在应用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习过程。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认为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重要名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一教育传播理论对教学有哪些指导作用?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许多研究者利用传播理论的概念及有关模型中的要素来解释教学过程,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式,为教育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美国政治学家H. 拉斯韦尔提出了表述一般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元素“5W”的直线性的传播模式,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成“7W”模式(表2-1)。
其中每个“W”都类同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相应要素,这些要素自然也成为研究教学过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所关心和分析、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7w所指的分别是:(二)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它认为受者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者的意图。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提出的模式强调了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积极的传播主体。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通过教师和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
确定教学信息:教学传播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
传递什么信息,要依据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培养目标。
一般说来,课程的文字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由专家精心编写的,通常都体现了要传递的教学信息。
因此,在这一传播阶段,教师要认真钻研文字教材,对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仔细分析,将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确定每个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
选择传播媒体: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实际上就是信息编码的活动。
某种信息该用何类符号和信号的媒体去呈现和传递,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用一套原理作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与教育一、什么是传播二、教育传播三、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四、教育传播与教育技术一、什么是传播1. 传播现象普遍存在动物传播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传播信号:传播并非人类特有现象。
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就有以下几种:1.气味。
(分泌特定气味的荷尔蒙-一般草食和肉食动物)2.发光。
(萤火虫求偶)3.超声波。
(蝙蝠)4.动作。
(灰雁动作信号,蜜蜂的“8字舞”)5.声音。
(鸟语)局限性: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不能同日而语的,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表现在:第一.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第二,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
受过训练的黑猩猩也无法表达抽象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事物。
克里特岛居民使用的45个图形符号(约公元前3500年)胡正荣《传播学总论》云南丽江纳西族象形文字丽江古城的“德克士炸鸡”招牌1. 传播现象普遍存在人类独有的传播形式:语言、文字,音乐、摄影、美术、戏剧、电影、电视、舞蹈——人的全部行为2.怎样看待传播活动?传播是人类的日常行为;传播是易于习得的交流工具;传播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年龄。
传播与个体、群体、社会的关系?3. 对传播的不同描述拉丁文:Communicare使共同、共用、共享英文:Communication通讯、传达、联系、传播、沟通、传染等中文:传播、传通、传意4. 传播的定义一般认为传播是指至少有两方通过信息交流而达到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府,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而象征副则具有人类语义性质特点:传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它以传播者发出刺激为开头,以受传者产生反应为结果。
没有反应,不算传播。
基本条件:传播者、受传者、信息与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