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环境保护措施》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17
抚仙湖保护与湖区可持续发展发表时间:2020-12-23T12:36:45.91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作者:李树金[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拿抚仙湖来说,随着污染负荷不断加剧,入湖污染量早已远超水环境承载力,水质正在不断下降。
玉溪市三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拿抚仙湖来说,随着污染负荷不断加剧,入湖污染量早已远超水环境承载力,水质正在不断下降。
拿近20年来的水质监测来看,其水质透明度不断下降、化学需氧量缓慢上升与总氮、总磷持续增加等问题急需解决。
针对抚仙湖湖区管理保护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下面请见笔者对进一步加强抚仙湖管理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讨论。
关键词:抚仙湖;湖区保护策略;可持续发展引言在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上,近年来各级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各种整治等措施实现了保护范围的巨大转变,单一的小流域保护已转变为全流域保护,工程治理的重点也逐渐从应急处置向标本兼治转变,环境保护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仍然存在着某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抚仙湖保护治理的严峻形势,这是开展抚仙湖区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抚仙湖保护面临的问题(一)公众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现阶段,部分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上的文明观念还十分缺乏,许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文明时代,主要可以表现为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
拿农业生产来说,随意扔农药瓶子、袋子的问题比比皆是,生活中乱丢垃圾、到抚仙湖洗澡、洗车、洗衣服等问题更是十分严重,这些都会对抚仙湖造成一定污染。
现阶段的抚仙湖管理保护保护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在保护湖泊环境这一问题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公众参与湖泊保护的机制、民意反馈渠道也并未建立或者完善。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一)案例背景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也是我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
但是受流域磷矿开发、山地垦植、人口快速扩张等因素影响,抚仙湖2002年局部暴发蓝藻,污染负荷逐步增加,大部分水域水质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流域生态退化日趋严重。
2017年开始,抚仙湖地区被纳入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围绕突出问题,推动抚仙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管控。
玉溪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在整合原有多项规划的基础上,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规划抚仙湖流域人口、产业、城市建设等发展水平,构建了以抚仙湖为核心,以山体、河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四条红线”,即抚仙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内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严格控制生活生产取水并严禁取水做景观,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和设施景观化,严禁建设高密度地产项目,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是推进腾退工程。
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减轻湖边负担”的原则,推进抚仙湖流域腾退工程,还自然以宁静。
强力推进抚仙湖“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共退出农田8400亩、鱼塘493亩,最大限度地减少面源污染。
22家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16家私营企业全部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地块面积1343.19亩,拆除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在环抚仙湖区,并存的“保护”和“开发”,是一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环湖公路内侧的指示牌是“抚仙湖I类水资源保护区”告示,路外侧就是“施工重地、闲人免进”。
“保护抚仙湖,永保I类水质”的蓝底白字标语漆在村民墙上,房地产的标语牌树在民房顶上。
当“开发”逐步前进,一系列生态问题随之而来。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抚仙湖沿湖面山开山采石、挖沙取土、毁林毁草。
但记者在实地看到,不少沿湖面山被开挖,树木被砍倒,甚至山体都被挖断了。
抚仙湖东北岸澄江县境内的“湖畔圣水”项目,拥有湖畔楼层最高的五星级酒店,高楼后就是裸露红土的断崖。
二期工程“伴山伴海”别墅和公寓区正在开挖山体、进行建设。
项目总占地450亩。
而在太阳山项目所在的澄江县大湾村,来往车辆被夹在两边高耸的红土山崖之间。
村民们说,这里难得下雨,多数时候,风扬起大量尘土,让路人、周边居民、餐馆无法忍受,很多尘土都落到湖里。
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昌群对滇池、抚仙湖作过多年研究,他表示,抚仙湖生态脆弱,环境敏感,资源承载力低,环境容量小,很容易导致过度开发、过度建设的问题,“目前在流域内部分区域的建设发展规模和速度,可能超过了该地段的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的能力和极限”。
段教授强调,一旦出现问题,抚仙湖的治理将比滇池、星云湖等浅水性湖泊更加困难。
“因为抚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中湖水量最大的,也是国内第二大深水湖泊。
它的水体主要是靠流域内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汇集而成,水源近,河流短,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别敏感,水体对流域内建设发展的反应更加直接。
“因此,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抚仙湖显得特别突出。
如果不能从源头上系统地、通盘地考虑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抚仙湖周边山体的水土流失已经相当明显。
当下起暴雨,江川、澄江两县的沿湖公路积水,至少有数十滩积水被染成鲜艳的红土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