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环境保护措施》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17
抚仙湖保护与湖区可持续发展发表时间:2020-12-23T12:36:45.91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作者:李树金[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拿抚仙湖来说,随着污染负荷不断加剧,入湖污染量早已远超水环境承载力,水质正在不断下降。
玉溪市三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拿抚仙湖来说,随着污染负荷不断加剧,入湖污染量早已远超水环境承载力,水质正在不断下降。
拿近20年来的水质监测来看,其水质透明度不断下降、化学需氧量缓慢上升与总氮、总磷持续增加等问题急需解决。
针对抚仙湖湖区管理保护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下面请见笔者对进一步加强抚仙湖管理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讨论。
关键词:抚仙湖;湖区保护策略;可持续发展引言在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上,近年来各级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各种整治等措施实现了保护范围的巨大转变,单一的小流域保护已转变为全流域保护,工程治理的重点也逐渐从应急处置向标本兼治转变,环境保护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仍然存在着某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抚仙湖保护治理的严峻形势,这是开展抚仙湖区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抚仙湖保护面临的问题(一)公众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现阶段,部分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上的文明观念还十分缺乏,许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文明时代,主要可以表现为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
拿农业生产来说,随意扔农药瓶子、袋子的问题比比皆是,生活中乱丢垃圾、到抚仙湖洗澡、洗车、洗衣服等问题更是十分严重,这些都会对抚仙湖造成一定污染。
现阶段的抚仙湖管理保护保护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在保护湖泊环境这一问题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公众参与湖泊保护的机制、民意反馈渠道也并未建立或者完善。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一)案例背景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也是我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
但是受流域磷矿开发、山地垦植、人口快速扩张等因素影响,抚仙湖2002年局部暴发蓝藻,污染负荷逐步增加,大部分水域水质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流域生态退化日趋严重。
2017年开始,抚仙湖地区被纳入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围绕突出问题,推动抚仙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管控。
玉溪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在整合原有多项规划的基础上,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规划抚仙湖流域人口、产业、城市建设等发展水平,构建了以抚仙湖为核心,以山体、河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四条红线”,即抚仙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内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严格控制生活生产取水并严禁取水做景观,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和设施景观化,严禁建设高密度地产项目,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是推进腾退工程。
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减轻湖边负担”的原则,推进抚仙湖流域腾退工程,还自然以宁静。
强力推进抚仙湖“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共退出农田8400亩、鱼塘493亩,最大限度地减少面源污染。
22家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16家私营企业全部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地块面积1343.19亩,拆除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在环抚仙湖区,并存的“保护”和“开发”,是一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环湖公路内侧的指示牌是“抚仙湖I类水资源保护区”告示,路外侧就是“施工重地、闲人免进”。
“保护抚仙湖,永保I类水质”的蓝底白字标语漆在村民墙上,房地产的标语牌树在民房顶上。
当“开发”逐步前进,一系列生态问题随之而来。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抚仙湖沿湖面山开山采石、挖沙取土、毁林毁草。
但记者在实地看到,不少沿湖面山被开挖,树木被砍倒,甚至山体都被挖断了。
抚仙湖东北岸澄江县境内的“湖畔圣水”项目,拥有湖畔楼层最高的五星级酒店,高楼后就是裸露红土的断崖。
二期工程“伴山伴海”别墅和公寓区正在开挖山体、进行建设。
项目总占地450亩。
而在太阳山项目所在的澄江县大湾村,来往车辆被夹在两边高耸的红土山崖之间。
村民们说,这里难得下雨,多数时候,风扬起大量尘土,让路人、周边居民、餐馆无法忍受,很多尘土都落到湖里。
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昌群对滇池、抚仙湖作过多年研究,他表示,抚仙湖生态脆弱,环境敏感,资源承载力低,环境容量小,很容易导致过度开发、过度建设的问题,“目前在流域内部分区域的建设发展规模和速度,可能超过了该地段的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的能力和极限”。
段教授强调,一旦出现问题,抚仙湖的治理将比滇池、星云湖等浅水性湖泊更加困难。
“因为抚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中湖水量最大的,也是国内第二大深水湖泊。
它的水体主要是靠流域内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汇集而成,水源近,河流短,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别敏感,水体对流域内建设发展的反应更加直接。
“因此,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抚仙湖显得特别突出。
如果不能从源头上系统地、通盘地考虑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抚仙湖周边山体的水土流失已经相当明显。
当下起暴雨,江川、澄江两县的沿湖公路积水,至少有数十滩积水被染成鲜艳的红土颜色。
抚仙湖流域产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普予学号:3110415238目录1.摘要12.关键词13.正文14.结束语9[摘要]抚仙湖是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亮丽的明珠,保护延续抚仙湖Ⅰ类水质,是当代和未来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沿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加强对抚仙湖的保护,科学开发抚仙湖流域华宁段,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抚仙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1现状分析1.1基本概况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2о39′-103о00′,北纬25о13′-25о46′之间,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
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大于100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45.5%,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2米,容水量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1-72.8%,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1.6亿立方米。
表1抚仙湖基本情况表法定湖面最大高程(m)1722.5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前,除直接接纳星云湖每年由隔河注入3000-4000万立方米的水量外,大部分入湖径流是由分布在湖区周围的入湖河道及其区间坡面径流直接汇入,属雨水补给型湖泊,河道径流调节性能差,多为间歇性河、暴涨暴落、汇流时间短,并携带大量泥沙入湖。
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后,抚仙湖转向星云湖泄水,年平均泄水量2100万立方米。
华宁县位于抚仙湖东岸,占有湖泊水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湖岸线19.7公里,径流区流域面积59.55平方公里,涉及青龙镇4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2626户,8953人。
人口密度150人/平方公里。
表2抚仙湖流域(华宁段)主要指标占抚仙湖流域比重表指标流域面积湖岸线湖泊面积径流区河流湖泊面积湖泊蓄平均最大水深湖泊湖长最大最小湖宽水量水深周长(km)湖宽(km2)(亿m3)(m)(m)(km)216.6206.2(km)(km)3.495.2158.9100.831.411.8单位公里公里平方公里条抚仙湖674.69100.8216.6103-2-抚仙湖华宁段59.5519.719.211比重%919.5910.71.2产业现状抚仙湖沿湖的华宁县人民群众以世居的农业人口为主,8953人的总人口中有农业人口8866人,占总人口的99%;非农业人口87人,仅占总人口的1%。
环境治理与发展区域治理抚仙湖物种丰富,具有显著的稀缺性、独特性和水质不可逆性,其生物多样性对于整个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云贵高原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据有关专家估算,抚仙湖每年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达116亿元,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达4000亿元,保护好抚仙湖相当于为全国近14亿人口每人储备了15立方Ⅰ类水。
一、我国抚仙湖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分析现如今,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居高不下,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步伐急速加快,从而造成我国环境治理的工作一直停滞不前,而我国抚仙湖水的环境整治过程中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尤其是抚仙湖内蓝藻的泛滥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引发了云南湖水环境的危机,正因如此,国家加大了抚仙湖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
1控制污染程度减少污染的扩散,是抚仙湖环境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虽然抚仙湖内部遭到污染,但是其污染源在于外部环境。
所以,在实现产业发展由传统向现代化的发展时,也要加大力度整治产生高污染的企业或工厂,全方位的进行污水处理的工作。
与此同时,也要对流入抚仙湖的其他水源进行整治工作,并对其水质进行良好的改善,制定相关的智力措施,从而在根本上控制污染源进行增长,2加强蓝藻的清理工作,减少湖水内部污染湖水内部的蓝藻污染死亡后,生产大量的堆积,再加上湖水底部的淤泥混合,长此以往,发酵形成湖泛现象,从而引发湖水资源的污染。
实施蓝藻的清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湖泛的现象,同时又能清理蓝藻的残留物质,可谓事半功倍。
一直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抚仙湖已经形成了特有的一整套蓝藻清理系统,系统囊括了机械化清理工作、工业化的分离脱水以及资源化的有效利用等环节,这样做,有效的提升了蓝藻的清理速率。
而针对湖水底部的淤泥产生的污染,利用生态清理淤泥的方式予以解决,从而在整体上有效的控制湖泛现象。
3采用科学调水引流的方式,增加水环境的蓄水量在原有的抚仙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制度上,在加入调水引流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抚仙湖水的水体组成结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抚仙湖水的蓄水量。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一、抚仙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析(一)湖泊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抚仙湖隶属澂江、江川、华宁三县管辖(土地总面积70980.15hm2,其中澂江县占63.5%),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由于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
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破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
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
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
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
1%);换水周期长(167年).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1%)。
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
抚仙湖蓄水量189.3亿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
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61亿m3。
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
换水周期长达167年,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8%t 97。
4%.抚仙湖平均水深87米,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
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纳污吐新”的特性。
抚仙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玉溪市环境保护局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六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1)一、树立保育理念,实施科学规划、全面保护的原则 (1)二、坚持综合防治,重点突出的原则 (1)三、坚持规划衔接,突出指导性的原则 (1)四、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的原则 (1)第二节编制依据 (2)一、文件依据 (2)二、法规和条例 (2)三、相关标准 (2)四、相关规划 (2)第三节规划范围与分区 (3)一、规划范围 (3)二、规划分区 (3)三、水污染控制区域 (3)第四节规划目标、指标和水平年 (4)一、规划目标 (4)二、总量控制 (4)三、指标体系 (5)四、规划水平年 (5)第二章流域水污染现状分析 (7)第一节自然情况 (7)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7)第三节水资源现状 (7)第四节流域污染物排放现状 (8)一、工业污染源 (8)二、城镇生活污水 (8)三、固体废弃物 (8)四、农业农村面源 (9)五、湖面大气沉降 (9)六、抚仙湖流域污染物排放量与入湖量分析 (9)第五节水质现状 (11)一、湖泊水质现状 (11)二、入湖河流水质现状 (11)三、湖泊水质变化趋势 (12)四、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12)五、湖泊保护面临的形势 (12)第三章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分析 (17)第一节“十五”期间水污染防治工作评估 (17)第二节“十一五”期间投资和治污重点分析 (22)第三节水环境容量和“十一五”期间治污工作的关系 (24)一、抚仙湖水环境容量 (24)二、总量控制方案 (24)第四章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方案 (27)第一节重点工程项目 (27)一、环湖污染控制与湖滨带生态建设 (27)二、坝区污染源治理与生态农业建设 (27)三、山区污染源治理与林业生态建设 (27)第二节投资与筹资方案 (28)一、项目与投资 (28)二、筹资方案 (28)第三节目标可达性分析 (28)第五章规划实施 (32)第一节各部门职责 (32)第二节保障措施 (32)一、监督管理 (32)二、对策措施 (32)附表1抚仙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项目表 (34)附图1 抚仙湖流域规划范围及水系图附图2 抚仙湖流域“一湖三圈”规划图第一章总论抚仙湖总蓄积水量占全省九大高原湖泊水资源蓄水总量的67.3%,目前依然属于I类水质,保留有300万年原始生态的珍贵特质,孕育出以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为杰出代表的抚仙文化,是高原湖泊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全市“三湖”生态城市群构建中占有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