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诊治指南(2007)及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51
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患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国际关注的全球性疾病。
我国针对中心城市人群的初步研究表明,平均自报患病率约为11.1%,不同地区间差异很大[1]。
为提高我国变应性鼻炎诊疗的总体水平,自1990年开始,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共同制订了变应性鼻炎诊疗的相关标准,至2004年已经完成了3个版本。
2008年底启动了新版的修订工作,经过学科同道近1年的共同努力,重点参考国外现有指南的疾病分型、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经过专家起草、专题讨论、全国巡讲、修改完善和大会通过等五个阶段的工作,最终形成了2009年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
与国外同类文件相比,《指南》省略了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遵从“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的指导原则,主要目的是方便临床推广应用。
由于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方兴未艾,《指南》制订中直接参考的国内文献不多。
随着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产生愈来愈多的符合国人疾病特征的科学数据。
临床定义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AR ,即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分类与分度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和持续性变应性鼻炎[2]。
间歇性: 症状< 4 天/周,或<连续4 周;持续性: 症状≥4 天/周,且≥连续4周。
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生活质量(包括睡眠、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将变应性鼻炎分为轻度和中- 重度[2]。
轻度: 症状较轻,对生活质量尚未产生影响;中-重度:症状明显或严重,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诊断1.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 ,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
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2.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
变应性鼻炎的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43-01【摘要】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特异性免疫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一种可以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关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一些临床现状展开综述。
aria 2008 定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非感染性鼻炎最常见的形式,是接触致敏原后由l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其生活质量(包括睡眠、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分为轻度和中-重度,其中中-重度症状严重或明显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
目前国内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是按照2009年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其中包括临床症状(喷嚏、清水鼻涕、鼻塞、鼻痒2项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时间1h以上)、体征、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ar的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的自报患病率约为11%[2]。
ar虽然属非致命性疾病,但是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10-40%的患者合并有哮喘,而且还可以导致除鼻腔鼻窦病变外的其疾病如中耳炎、睡眠障碍等,在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的同时,其鼻部、眼部及相关受累器官症状也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ar患者中中-重的持续性ar患者生活质量最差[3],除此之外ar还可以使患者出现疲劳、精力下降和感知力差等神经精神症状[4-5]。
我国变应原种类以屋尘螨、粉尘螨和杂草类花粉为主,尘螨致敏的患者甚至占到半数以上,其中屋尘螨和粉尘螨同时过敏的占80.4%,同时尘螨也是引起我国ar和哮喘的主要致敏原[6],其提取物也是惟一在国内完成临床注册的国际标准化变应原疫苗。
有关ar致敏变应原的大样本观察显示,单纯螨变应原导致的ar约占全部患者的20%,事实上在皮下点刺试验与特异性ige的检测中,我们也会常常发现有许多患者对除尘螨外的其他致敏原存在过敏现象,已有学者在进行多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的研究,并证明了舌下免疫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是有效的[7]。
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出现的一种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可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外科治疗等变应性鼻炎是什么?定义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过敏原)后,发生于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特应性个体存在“过敏体质”,这类人群更容易发生免疫球蛋白E (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参与的变应性疾病,比如哮喘。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变应性鼻炎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类的健康问题。
分类传统分类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由常年存在的变应原引起,如屋尘螨等。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主要是由植物花粉等季节性播散引起,又称为“花粉症”,旧称“枯草热”。
新的分类方法(WHO ARIA分类方法)这种分类常用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根据发病时间特点分类间歇性变应性鼻炎:症状发生的天数<4天/周或病程<4周。
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症状发生的天数≥4天/周或病程≥4周。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类轻度:症状轻微,对生活质量(包括睡眠、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未产生明显影响。
中/重度:症状较重或严重,对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发病情况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与人群、诊断标准等相关,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12%~30%,并且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变应性鼻炎可以增加哮喘的患病风险,变应性鼻炎人群患哮喘的风险是无变应性鼻炎人群的3~5倍。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变应性鼻炎长大后会慢慢好吗?小儿变应性鼻炎虽然目前尚无法根治,但经过积极的治疗,疾病的发作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由于对过敏物质的逐步适应,一部分患儿的鼻炎症状会随之改善,甚至消失。
本病的治疗需要防治结合,包括避免过敏物质接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
家属要注意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不适症状是否减轻,鼻涕是否减少,遵医嘱治疗及随访。
变应性鼻炎怎么根治?本病目前无法根治。
临床上一般根据变应性鼻炎的分类和程度,以阶梯式的治疗方法,即按照病情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依次采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