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限 液性指数及塑限 塑性指数
- 格式:pdf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1
土工液塑限试验成果确定方法解析1概述液限、塑限是指细粒土处于可塑性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和下限含水量。
它是细粒土的两个重要物理指标,用以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提供参数供工程之用。
因此,正确地确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指标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属于室内土工常规试验项目,其目的主要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因此研究内容属于土力学的试验研究领域。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T50123 - 1999),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5355-2006)、《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04),对小于0.5mm的土试样的液塑限的确定方法有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碟式仪液限法及滚搓法。
滚搓法具有标准不易掌握,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缺点;碟式仪液限法主要用于美国,我国应用较少,而液塑限聯合测定法具有操作简单,所测数据比较稳定,标准易于统一等优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
联合测定法采用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等,用100g(或76g)圆锥仪测定在5s时土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圆锥下沉深度。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量的关系直线,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在直线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20mm处的相应含水量为液限(水电土工试验规程、铁路和国标为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或10mm处的相应含水量为液限)。
然后再将液限带入公式计算出下沉深度hP,hP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wp(而水电土工试验规程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的相应含水量为塑限,显然,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按变数hP确定含水量更为合理,因为hP值随土质而异)。
关于液塑限联合试验的数据分析整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水利电力土工试验规程等都已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这些土工试验规程之规定较为繁琐,特别是对每一土样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lgw - lgh直线,不仅工作量大,极易造成人为的误差,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可能造成△wP ≥2%,使试验拖延一个周期。
T 0118-2007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的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
1.2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O. S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2仪器设备2.1圆锥仪:锥质量为100g或76g,锥角为300,读数显示形式宜采用光电式、数码式、游标式、百分表式。
2.2盛土杯:直径SOmm,深度40一SOmmo2.3天平:称量200g,感量0.Olgo2.4其他:筛(孔径O. Smm)、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附带橡皮头的研柞或橡皮板、木棒)、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3试验步骤3.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如土中含大于0.5~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柞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的筛。
取0.5~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8,分开放人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
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以上。
测定a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锥应为20mm 10 . 2mm,对于76g锥应为17mm。
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锥应控制在5~以下,对于76g锥应控制在2~以下。
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5mm,用76g锥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2mmo3.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人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3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此时游标或百分表读数为零)、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3.4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经Ss时,松开旋钮,锥体停止下落,此时游标读数即为锥人深度h,o 3.5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lcm),重复本试验3.3和3.4步骤,得锥人深度h20 hl, h:允许平行误差为O . Smm,否则,应重做。
液限塑限(T 0118-2007)1.2.1 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试验的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2、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1.2.2 仪器设备圆锥仪:锥质量为100g或76g,锥角为30°,读数显示形式宜采用光电式、数码式、游标式、百分表式。
盛土杯:直径50mm,深度40-50mm。
天平:称量200 克,感量0.01g。
其它:筛(孔径0.5mm)、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附带橡皮头研杵或橡皮板、木棒)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1.2.3 试验步骤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量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中含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 的筛。
取 0.5mm 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 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 点)。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 以上。
测定a 点的锥入深度应为20 mm±0.2 mm。
对于76g锥应为17mm。
测定c 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 锥应控制在5mm以下,对于76g锥应控制在2mm以下。
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 的锥入深度可大于5 mm,用76g锥测定c 的锥入深度可大于2 mm。
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此时游标或百分表读数为零以),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4、将装好土样的试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经5 s时,松开旋钮,锥体停止下落,此时游标读数即为锥入深度h1。
土是由完整坚固岩石答:强度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大。
)多相性3)成层性4)变异性【其自土的工程上常用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来描述土的颗粒组成情况,这种指标称y与土粒粒径x的关系为y=0.5x,6,土体级配不好(填好、不好、一般)。
)土的密度测定方法:环刀法;2)土的含水量测定方法:=m/v;土粒密度sat=(mw+ms)/v;浮重;4.35g/ cm3。
1.塑限:粘性土2.液限:粘性土由可塑状态变化到流动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液限。
用“锥式液限仪”测定;3.塑性(1)粘性土受悬浮状态而失稳,则产生流沙现象;处理方法为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施工。
2.路堤两侧有水位差时可能产生管涌现象;原因是水在砂性土中渗流时,土中的一些细260 g,恰好成为液态时质量为m/s,则当2动水力答:其主要原因是,冻结时土中,水的因素,温度的因素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3)荷要来源于季节性冻土的冻融,影响因素如下:1.土的因素:土粒较细,亲水性强,毛细作用明显,水上升高度大、速度快,水分迁移阻力小,土体含水量增大,导致强度降低,路面松软、冒泥;2.水的因素:地下水位浅,水分补给充足,所以冻害严重,导致路面开裂;3.温度的因素。
冬季温度降低,土体冻胀,导致路面鼓包、开裂。
春季温度升高,。
2m,宽1m,自重5kN,上部载荷20kN,当载荷轴线与矩形中心重合1/12土土体中的总【】压缩试验过程:现场1.装置;2.实验方法:P1=const p1=rd s1;P2=const p2 s2;;3.加载及观测标准:(1)n>=8;(2)在每级荷载下定时观测下沉速率《=0.1mm\h(连续两个小时可以提高荷载级数)4.破坏标准:(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侧向挤出或产生裂缝(2)p-s曲线出现陡降(3)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内某沉降速率仍=0.08b(荷载板宽或直径),即静力法和动力法;前者采用静三轴仪,测得二是土的压缩特1.计算结果更精1.渗透系数2.压缩模量ES值3.时间4.渗流路径。
一、实验目的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是为了研究土体的液限和塑限,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等提供依据。
通过本实验,了解土体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变形极限,评估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液限和塑限是黏性土的重要物理特性指标,反映了土中水对土性质的影响。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本实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通过测定土样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圆锥体下沉深度,绘制出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从而确定液限和塑限值。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粒土、蒸馏水。
2. 实验仪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电子秤、烘箱、称量碗、调土碗、调土刀、锥式仪、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土样: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
2. 调制土样:向三个盛土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塑限和二者中间状态。
3. 调匀土样:用调土刀调匀每个盛土皿中的土样。
4. 测定圆锥下沉深度:将调制好的土样分别放入锥式仪中,进行圆锥下沉深度测定。
5. 记录数据:记录每个土样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圆锥下沉深度。
6. 绘制关系曲线: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7. 查找液限和塑限值:在关系曲线上,圆锥下沉深度为10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下沉深度为2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查得液限和塑限值。
2. 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值,可以进一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等提供依据。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成功测定了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值,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等提供了依据。
实验项目一液限、塑限试验试验目的:细粒土(粒径小于0.5mm,并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5%的土)由于含水率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本试验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率,用于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划分土的工程类别和确定土的状态提供依据。
试验方法:1、含水率:采用烘干法测定;2、液、塑限: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
试验指导书:液、塑限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一、目的细粒土由于含水率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本试验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率,用作计算土的塑性指标和液性指数,以划分土的工程类别和确定土的状态。
二、试验方法1、含水率:采用烘干法测定。
将土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所失去的水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即为土的含水率,用百分比表示。
2、液、塑限: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
用光电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见图1-1)测定土在三种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成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直线。
在直线上查得圆锥入土深度为17mm(水利规范、土工试验方法国标GB/T50123-1999)或10mm(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处相应含水率为液限,入土深度为2mm处的相应含水率为塑限。
三、仪器设备1、光电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图1-1),由装有透明光学微分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杯组成。
圆锥质量76克,锥角30度,光学微分尺精确分度为0.1mm。
试样杯:内径不小于40mm,杯高不小于30mm。
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3、其它:烘箱、铝盒、调土刀、刮土刀、蒸馏水滴瓶、凡士林等。
四、试验步骤1、本次试验原则上应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进行,也允许用风干土制备土样,土样过0.5mm 筛后,喷洒配制一定含水率的土样,然后装入密闭玻璃广口瓶内,润湿一昼夜备用(土样制备工作实验室已预先做好)。
一、名词解释地基基础人工地基天然地基土的结构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土的构造颗粒级配孔隙比空隙量、含水率天然重度饱和重度饱和度干重度有效重度土粒相对密度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结合水自由水重力水毛细水界限含水量触变性碎石土砂土砾砂粗砂液限塑限缩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灵敏度粉土粘土粉质粘土人工填土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自重应力基底压力地基反力基底附加压力附加应力压缩性土的固结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固结度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倾斜沉降差局部倾斜抗剪强度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固结排水剪试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临塑压力塑性荷载极限荷载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浅基础深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基础埋深冻胀融陷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标准冻深摩擦型桩端承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端承桩淤泥淤泥质土强夯法振动压实法最优含水量压实系数井径比面积置换率湿陷系数自由膨胀率不同压力膨胀率液化线缩率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地基——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所不能忽略的那一部分土层。
基础——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人工地基——把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不需处理而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土的结构——土在生成过程中所形成土粒的空间开列及连接形式。
单粒结构——又砂粒或更大颗粒在水或空气沉积形成的结构。
蜂窝结构——又粉粒在水中下沉形成的结构。
絮状结构——由粘粒集合体组成的结构。
土的构造——指土体各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土的组成。
颗粒级配——指打下土粒的搭配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空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粒重量之比。
天然重度——土单位体积的重量。
饱和重度——土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单位体积的重量。
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干重度——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
土工液塑限原始记录数据土工液塑限原始记录数据的详细解析土工液塑限原始记录数据是土工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数据,用于评估土工液的塑限性能。
本文将一步一步解析这些数据并进行详细的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土工液和塑限性能的基本概念。
土工液是指由土壤颗粒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常用于土地改良、填充等土木工程中。
塑限性能是指土工液所具有的塑性和液性的特性,即土工液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且可以流动。
对于土工液塑限原始记录数据的解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逐步的讨论:1. 样品信息:第一步是了解土工液样品的基本信息,包括采样位置、采样日期和样品编号等。
这些信息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所研究的土工液的来源和特性,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2. 实验条件: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进行塑限试验的实验条件。
这包括室温、湿度、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等。
这些条件对于后续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都非常重要。
3. 塑限性能指标:在原始记录数据中,通常包含土工液的塑限性能指标,例如液限、塑限、塑性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土工液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我们可以逐一分析这些指标,并与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以评估土工液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 试验结果记录:原始记录数据中还会包括试验过程的具体记录,例如试验时间、试验中的变形量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工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塑限行为,进而对工程中的填充、改良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5. 结果分析和讨论:最后,我们需要对原始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包括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图表的绘制以及与相关文献或标准进行对比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工液的塑限性能,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土工工程进行设计和改进。
总之,土工液塑限原始记录数据的详细解析是评估土工液性能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样品信息、实验条件、塑限性能指标和试验结果的逐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工液的特性和行为。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土工工程的设计和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土的液限塑限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方法液限是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是从可塑状态过渡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塑限是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是土从可塑状态过渡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液限、塑限之差为塑性指数,表示豁性土呈可塑状态时含水率的变化范围,标志着土的可塑程度。
液塑限的大小,反映了土的工程性质,是划分土的类别及评价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是黏性土物理性质的必测项目。
液塑限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0.5 nun的黏性土。
测定液、塑限的方法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塑限的方法有搓条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我国采用的圆锥仪法有两种:一种是圆锥仪质量76g,锥角300,自锥尖起17mm,10mm处有刻度,当入土深度刚好到17mm,10mm刻度线时,测定试样的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土的液限,分别称为17mm液限和1Omm液限;另一种是公路土工试验采用的圆锥仪,质量为100g,锥角300,锥体人土深度为20mm测定的含水率为液限。
它和上述76g锥人土深度17mm的液限基本相等。
与76g锥人土l0mm的液限换算关系为:66 .05.6,-=LL WW 9-26 式中:W’L:100g锥入土深度20mm时的液限(%);W’L:76g锥入土深度10mm时的液限(%);76g锥入土深度17mm和100g锥人土深度20mm测定的液限与美国ASTM标准(碟式液限仪测得的液限)是等效的。
因此,76g锥人土深度对应的含水率是确定界限含水率液限的标准。
76g下沉10mm时测得的强度比下沉17mm时测得的强度高几倍。
实际上,10mm液限不是土的真正液限。
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都采用76g锥,入土深度10mm的液限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对黏性土进行工程分类,以及确定黏性土承载力值。
实际使用中应区别17mm液限和10mm液限的含义和用途,避免发生混淆。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一、名词解释1.液限2.塑限3.塑性指数4.液性指数二、填空题1.土是由固体土颗粒、水和气体三相组成的2.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就越多。
3.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可通过颗粒分析试验得到。
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可用筛分法测定;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则用比重计法测定。
4.土中液态水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5.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三项基本的试验指标是土的重度、土粒比重、土的含水率。
它们分别可以采用环刀法、比重瓶法和烘干法测定。
1.水,气体;2.多;3.筛分法,比重计4.结合水;5.土的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环刀法(灌砂法),比重瓶法,烘干法(烧干法,炒干法);三、选择题1.下列指标可用来评价砂土密实度的是——(1)含水量;(2)孔隙比;(3)土粒比重;(4)相对密实度。
2.颗粒级配曲线很陡时说明——。
(1)颗粒分布范围较小;(2)颗粒分布范围较大;(3)颗粒形状为扁平状;(4)颗粒形状为针状。
3.粘性土的塑性指数越大,说明——。
(1)土粒比表面积越大;(2)土粒吸附能力越强;(3)土的可塑范围越大;(4)粘粒、胶粒、粘土矿物含量越多。
4.不同状态下同一种土的重度由大到下排列顺序是——。
(1)γsat≥γ≥γd>γ’;(2)γsat≥γ’≥γ>γd;(3)γd≥γ≥γsat>γ’;(4)γd≥γ’≥γsat>γ。
5.不均匀系数的表达式为——。
(1)Cu=;(2)Cu=3-;(3)Cu=;(4)Cu=。
6.某原状土样处于完全饱和状态,测得含水量W=32.45%,土粒相对密度ds=2.65,液限WL=36.4%,塑限Wp=18.9%,则该土样的名称及物理状态是——。
(1)粘土,软塑; (2)粉质粘土,可塑;(3)粉质粘土,硬塑;(4)粘土,硬塑。
7.已知A和B两个土样的物理性质试验结果如表1—1—1所示。
(1)A土样比B土样的粘粒含量多;(2)A土样的天然孔隙比小于B土样;(3)A土样的天然密度比B土样大; (4)A土样的干密度大于B土样。
63一、土的液、塑限细粒土由于含水率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液限、塑限是细粒土的重要物理特性指标,反映了土中水对土性质的影响,通过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率,计算土的塑性指标和液性指数,以划分土的工程类别和确定土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相应土基承载能力的确定。
二、土的液、塑限试验方法室内土工试验室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测定土的液、塑限,即液塑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液限锥式仪法和塑限滚搓法。
生产单位土工试验室常用的土工试验规范主要为《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和部分土工试验行业专业规范等,对于液、塑限测定,不同规范测定方法基本相同,仅个别存在差异。
实际试验工作中,由于常用的需要提供的试验数据均为10mm液限和塑限,采用液限锥式仪法和塑限滚搓法使用历史较长,试验人员较为熟悉这种方法,且10mm液限直接测量,准确度较高,在无特殊要求时,大部分土工试验室一般仍采用液限锥式仪法和塑限滚搓法,仅个别工程要求采用液塑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三、利用圆锥仪测10m m 液限、滚搓法测塑限结果计算液限10mm液限是实际工程勘察工作中常用的液限指标,大部分规范以及经验数据均根据10mm液限及其计算结果编制,液限(即17mm液限)反而应用较少。
个别工程中,例如常见的公路路基干湿判别等,判定方式依据液限(即17mm液限)及其计算结果,按项目要求试验报告提交10mm液限后,额外要求提供液限数据。
下面通过利用圆锥仪测10mm液限、滚搓法测塑限结果计算液限(即17mm液限)数据与实际直接落锥测量液限对比,对粉质黏土利用10mm液限、塑限计算17mm 液限与直接测量结果对比分析郑 斌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吉林地质勘查院【摘 要】对粉质黏土利用圆锥仪测10mm液限、滚搓法测塑限结果计算17mm液限,直接测量17mm液限,对比分析探讨直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报告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锥式仪法和搓条法)一、基本原理在界限含水率中,意义最大的是从粘流状态过渡到粘塑状态的液限(w L)和从塑态过渡到半固态的塑限(w p)。
土的塑性指数是液限与塑限之差(Ip=w L-w p),是表示土的塑性强弱的指标。
对于液限的测定,我国广泛使用的是锥式液限仪,圆锥质量76g,锥角30°,距锥尖10mm 处刻有一环形线。
当锥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的深度恰为10mm时,则认为此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土的塑态与固态间的界限含水率称土的塑限。
塑限的测定依据主要是根据土处于塑态时可塑成任意形状且不产生裂纹;处于固态时则很难搓成任意形状,若勉强为之,则土面要发生裂纹或断折等现象。
以这两种物理状态为待征,确定塑态和固态的界限。
也就是说,当土被搓成一定粗细的土条且表面开始出现裂纹时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此外,我国还采用圆锥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液限和塑限。
它是用瓦氏圆锥仪在专门的仪器上测定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成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直线。
在直线上分别查得圆锥入土深度为17mm、l0mm和2mm时的相应含水率,即为碟式仪液限(等效)、锥式仪液限和塑限。
二、锥式液限仪测定液限(一)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如图);3、天平:感量为0.01g;4、筛:孔径为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7、干燥器。
(二)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已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 筛;加蒸馏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上面,使之与杯缘齐平。
3、放锥(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并保持锥体垂直,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T 0118-2019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T 0118-2019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的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
1.2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O. S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2仪器设备2.1圆锥仪:锥质量为100g 或76g ,锥角为300,读数显示形式宜采用光电式、数码式、游标式、百分表式。
2.2盛土杯:直径SOmm ,深度40一SOmmo2.3天平:称量200g ,感量0.Olgo2.4其他:筛(孔径O. Smm)、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附带橡皮头的研柞或橡皮板、木棒) 、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3试验步骤3.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如土中含大于0.5~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柞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的筛。
取0.5~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19,分开放人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 、略大于塑限(。
点) 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 。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 以上。
测定a 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 锥应为20mm 1 0 . 2mm,对于76g 锥应为17mm 。
测定c 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 锥应控制在5~以下,对于76g 锥应控制在2~以下。
对于砂类土,用100g 锥测定c 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 5mm ,用76g 锥测定c 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2mmo3.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人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3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此时游标或百分表读数为零) 、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3.4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经Ss 时,松开旋钮,锥体停止下落,此时游标读数即为锥人深度h,o 3.5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lcm) ,重复本试验3.3和3.4步骤,得锥人深度h20 hl, h:允许平行误差为O . Smm,否则,应重做。
液限、液性指数(不叫液限指数)以及塑限、塑性指数在土力学中是评价粘性土的主要指标。
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W
;
p。
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W
L
土的塑限和液限都可通过试验得到。
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可以根据土的塑限和液限通过计算求得:
=液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
塑性指数I
p
=(土的天然含水量-塑限含水量)÷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I
L
根据塑性指数可以对粘性土进行分类;
根据液性指数可以判断土物理状态,土的液性指数越小,土越硬,如下:
液性指数IL的范围土的软硬状态
IL≤0 坚硬
0< IL≤0.25 硬塑
0.25< IL≤0.75 可塑
0.75<IL≤1 软塑
IL>1 流塑
塑性指数: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
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愈大,土的可塑性愈好。
这个范围称为塑性指数Ip :
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
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
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
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粘性土进行分类。
因此,能通过液限和塑性指数来区分软土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二者决定了粘性土分类标准的塑性指数。
经验方法不好讲,粘性土的问题很复杂,还是实验室测定准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