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聚落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6
2.1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聚落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主要形式:城市、乡村(村庄、集镇)3.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城市非农业/乡村农业)4.城市特点:①人口密集②社会经济活动频繁③对周围发展起促进作用④城市居民的居住相对拥挤⑤多高层建筑⑥空间利用率高⑦交通线密集,交通发达5.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污染加剧(大气、水体、噪声、生活垃圾、光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6.乡村特点:①居住地相对分散②房屋一般不高,经济实用③外围分布大片农田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⑤乡村民居体现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特点。
7.聚落的演变过程:村庄→集镇→城镇→城市→大城市(乡村)→(城市)8.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①主要因素:受到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②分布状况: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高山荒漠少有或者没有聚落,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发展落后。
9.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①寒冷地区:墙体厚实---抵御寒风,保暖;屋顶高耸---不易积雪。
②湿热地区: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通风散热;完备的排水系统---多雨水。
10.名词解释: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卫星城: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
二、世界文化遗产(人文地理)1.定义: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影响聚落的形成因素: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④气候适宜⑤交通便利⑥自然资源丰富3、落的发展演变;农村—集镇-城镇-城市4.聚落的形态:团块状(平原地区),条带状(山谷或者山麓)。
5、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6.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1)社会方面: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人均教育经费减少(2)资源方面: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减少、人均耕地减少等。
(3)环境方面:环境污染、、噪声干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7、乡村--村庄:规模较小的集聚点,主要从事农业活动;8、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点。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注意:风和日丽、狂风暴雨等是描述天气,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是描述气候)常用的天气符号: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了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被污染的越严重。
4、天气符号的识别5.风力:风的强弱;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测量仪器:温度计)。
测量时间:一天进行四次: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日平均气温:四次气温的数值相加除以4月平均气温: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本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3、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晚一个月。
4.等温线:同一水平面内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
等温线越密集,代表温差越大;越稀疏,代表温差越小。
《世界的聚落》知识点解析1.聚落的形态(1)聚落的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①城市Ⅰ定义: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Ⅱ特点:人口密集,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住状况相对拥挤,多高层住宅,城市空间利用率高,交通发达。
Ⅲ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
Ⅳ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②乡村Ⅰ定义: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分为村庄和集镇。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集镇。
Ⅱ特点:居住地相对分散,房屋不高,但经济实用;外围常有大片农田,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谈重点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从事的行业不同,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乡村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
(3)聚落的演化过程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
地理位置优越,聚落向前发展的速度越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人口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为集镇,集镇进一步发展,楼房越来越高,人们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业生产,发展成为小城市,并由小城市逐渐向大城市发展。
谈重点城市和乡村的演化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或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聚落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的形成受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影响。
谈重点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②聚落的分布状况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专题10 世界的聚落知识讲解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传统民居是()A.厚墙加小窗B.茅草屋C.窑洞D.吊脚楼【分析】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者都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解答】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草场广布,人们就地取材建造茅草屋,可遮阳避雨。
故选:B。
2.读两河流域图和西亚传统民居图判断,下列对西亚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传统民居为平顶屋,墙厚窗小有利于隔热、防风沙B.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C.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D.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分析】两河流域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西亚长期以来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是西亚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
【解答】解:西亚地区传统民居为平顶屋,墙厚窗小有利于隔热、防风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故选:D。
3.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湿热地区,房屋多竹木结构B.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C.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D.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分析】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者都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解答】解: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湿热地区,房屋多竹木结构;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山区聚落稀疏,数量较少;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B符合题意。
故选:B。
4.关于传统民居的去留问题,你的建议是()A.加强保护,延续历史,传承文化B.拆掉古民居,加快发展第二产业C.拆掉后建设新城镇,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D.在古民居建商场以吸引游客提高收入【分析】中国有众多的古建筑,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馆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变使用性质继续利用,以便保护;有些则可以只保存外观,而对内部进行完全的改造。
世界的聚落课件世界的聚落在这个广袤的地球上,人类聚居的地方被称为聚落。
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无论是村庄、城市还是大都市,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活动。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聚落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一、村庄: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村庄是人类最早的聚落形态之一,它以农业为主导,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
村庄通常位于乡村或农田周围,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村庄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乡土建筑风貌。
村庄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宁静和慢节奏。
人们依靠农业生产为生,传统的农耕文化在村庄中得到保留和传承。
村庄里的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紧密,邻里关系更加友好和亲密。
村庄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许多习俗和传统节日在村庄中得以保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交流机会。
二、城市:繁华与多元的交汇城市是现代社会的象征,它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建筑高耸入云,道路交错,人们的生活节奏快而繁忙。
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远远超过村庄,人们的生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各种行业和服务业在城市中聚集。
人们通过工作来维持生计,城市的经济活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增长。
城市里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但同时也享受着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城市的文化多元,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丰富了思想和视野。
城市的社会结构更加复杂,人们之间的联系相对疏离。
城市中的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追求,邻里关系相对较弱。
然而,城市也是人们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场所,各种社交活动和文化活动丰富了城市的生活。
三、大都市: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典范大都市是城市的高级形态,它集聚了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成为国家甚至全球的中心。
大都市的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强大。
大都市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典范,它拥有先进的科技和设施,各种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大都市的经济活动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各种行业和企业在这里汇聚,国际贸易和金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