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三相交流电路分析(3)
- 格式:ppt
- 大小:944.00 KB
- 文档页数:59
电工技术(电工学I)第五章三相电路three phasecircuit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School of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UJS内容5.1三相电源5.2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5.3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5.4三相电路的功率5.5安全用电相电压与线电压在对称三相电路中的关系三相对称电源和对称负载的概念相电流与线电流在对称三相电路中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重点5.1三相电源电能可以由谏璧发电厂三峡水力发电站秦山核电站深圳展览中心屋顶的太阳能发电站等转换而得。
而各种电站、发电厂,其能量的转换由三相发电机来完成。
水能(水力发电)、热能(火力发电)、核能(核能发电)、化学能(电池)、太阳能(太阳能电站)、新疆达坂城的风力发电机群风能1、三相电源SNCXBAYZ图5.1.1三相交流发电机示意图工作原理:动磁生电定子+_转子+e A e B e C++–––(末端)(首端) ABC X YZ 图5.1.2三相绕组示意图AX 每相电枢绕组_++_ee+⨯⨯⨯三相对称电动势的表达式ωte Ae Be CSN +•++•••+SN SN+•++••A•+ωXYCBZSNA 相B 相C 相三相对称电动势的相量表示法与前面瞬时值表示法和波形曲线表示法对应三相对称正弦交流电也可用相量表示法表示:通常把这三个“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的电动势称为三相对称电动势。
它们的特点为:E mBe Ae Ce ●三相对称电动势出现最大值的先后顺序称为三相电源的相序:A -B -C -A 称为正相序正相序●供电系统三相电源的相序为A -B -C -A2、三相电源的相序A -C -B -A 称为负相序3、三相电源的星形连接(1) 连接方式在低压系统,中性点通常接地,所以也称地线。
U p U LCA NB NAB C中性线(零线、地线) 中性点端线(相线、火线)相电压:相线与中性线间的电压C B A U U U 、、Au Bu Cu 线电压:相线与相线间的电压CA BC AB U U U 、、ABu CAu BCu(2)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BA AB U U U -=C B BC U U U -=ACA U U U -=C 根据KVL 定律ANB CAu Bu Cu ABu BCu CAu 30°相量图AU CU BU ABU 30°30°CUB CA U由相量图可得303AAB U U =︒=303BBC U U ︒=303CCA U U 同理()AB A B A BU U U U U =-=+- BU AU CU ︒AB U 12L U PU BU- 3L PU U =线电压超前相电压30°UA·UB·UC·UCA·300U AB··-UBUBC·在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电压模式127V 220V 220V 380V 380V 660VP L P L P L U U U U U U ======、、、3. 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p连接结论:电源Δ形时 线电压相电压 l U U AB CBCU CAu BC u ABu电力系统的负载,可以分成两类。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是一种用于供电的电力系统,它由三个相位相差120度的正弦波电压组成。
这种电路常用于工业领域,如工厂、矿山等地方,在这些地方需要大量电力供应。
下面将介绍一下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由三个相互独立的相位电源组成,每个电源的电压和电流都是正弦波形式。
这三个电源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电路结构。
电源之间的电压相位差为120度,这样可以保证电流在电路中的连续性。
在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中,有三种重要的参数,分别是相电压、线电压和线电流。
相电压是指每相的电压大小,在正弦波中呈周期性变化;线电压是指每两相之间的电压大小,在正弦波中也呈周期性变化;线电流是指三个电源之间的电流大小,在正弦波中也呈周期性变化。
这些参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公式进行计算。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在每个周期内,电源会按照一定的频率和相位差的规律变化。
这样可以达到电流在电路中的连续性,保证电路的稳定工作。
当三相正弦交流电路连接到负载上时,负载会根据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来消耗能量,完成所需要的功率输出。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优点是功率输出稳定,电流连续性高,适用于大功率供电。
与之相比,单相交流电路可能会存在电流断续现象,功率输出不稳定的问题。
因此,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之,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是一种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它通过三个相位相差120度的正弦波电压来提供电能。
这种电路具有高稳定性、高效率和高功率输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对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路系统,其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在这些领域,需要大量而稳定的电力供应,而三相正弦交流电路能够提供这样的稳定和高效率的电力输出。
接下来,将从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重要性、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继续探讨。
第5章三相电路一、填空题:1. 对称三相负载作Y接,接在380V的三相四线制电源上。
此时负载端的相电压等于倍的线电压;相电流等于倍的线电流;中线电流等于。
2. 有一对称三相负载接成星形联接,每相阻抗模均为22Ω,功率因数为0.8,又测出负载中的电流为10A,那么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为;无功功率为;视在功率为。
假如负载为感性设备,则等效电阻是;等效电感量为。
3. 三相对称电压是指频率、幅值、相位互差的三相交流电压,三相对称电压的瞬时值之和等于。
4. 在三相对称负载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线电压为220V,每相电阻均为110Ω,则相电流I P=___ ____,线电流I L=___ __。
线电流比相应的相电流。
5.对称三相电路Y形连接,若相电压为()οV,则线电压ω60=tu220-sinA=u V。
AB6.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中线的作用是使星形连接的不对称负载的对称,中线上不许接、。
7.三相电路星形连接,各相电阻性负载不对称,测得I A =2A,I B =4A,I C=4A,则中线上的电流为。
8.在三相正序电源中,若B相电压u B初相角为-90º,则线电压u AB的初相角为;若线电压u AB初相角为45º,则相电压u A的初相角为。
9.当三相对称负载的额定电压等于三相电源的线电压时,则应将负载接成;当三相对称负载的额定电压等于三相电源的相电压时,则应将负载接成。
10.三相电源的线电压对应相电压30°,且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的倍;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线电流对应相电流30°,且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的倍。
11.三相交流电路中,只要负载对称,无论作何联接,其有功功率为。
12. 三相电源线电压U l =380V ,对称负载阻抗为Z =40+j30Ω,若接成Y 形,则线电流I l =______A ,负载吸收功率P =______W ;若接成Δ形,则线电流I l =______A ,负载吸收功率P =______W 。
第五章 三相交流电路 5-1-1 在图5-1中,如果发电机的转子逆时针旋转,三相电动势的相序如何?[答] 相序为1→3→2。
5-1-2 已知星形联接的三相电源中u 23=2202sin(ωt -90°)V ,相序为1→2→3。
试写出u 12 、u 31U 、u 1、u 2 、u 3的表达式。
[答] u12= 2202sin(ωt -90°+120°)V= 2202sin(ωt +30°)Vu31= 2202sin(ωt -90°-120°)V= 2202sin(ωt -210°)V=2 220sin(ωt +150°)Vu1= 2202/3sin(ωt +30°-30°)V= 1272sin ωt Vu2 = 1272sin(ωt -120°)Vu3= 1272sin(ωt -240°)V = 1272sin(ωt +120°)V5-2-1 若三相负载的阻抗相等,即|ZU |=|ZV |=|ZW |,能否说这三相负载一定是对称的呢?为什么?[答] 仅三相负载的阻抗相等,不能说这三相负载一定是对称的,还必须三相负载的阻抗角也相等,才能说这三相负载是对称的。
5-2-2 试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1) 当负载作星形联接时,必须有中性线;(2) 当负载作星形联接时,线电流必等于负载相电流;(3) 当负载作星形联接时,电源线电压必为各相负载电压的3倍[答] (1) 不对,当负载作星形联接时,如果三相负载对称,就不需要中性线。
思考题解答 图5-1 U 2 U 1V 1 V 2 W 1W 2ωe 1e 2 e 3(2) 对的。
(3) 当负载作星形联接时,如果接有中性线,则电源线电压必为负载相电压的3倍;但如果没有接中性线,且三相负载又不对称,则电源线电压就不是负载相电压的3倍。
故该结论是错的。
第五部份 三相交流电路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理解对称三相电源的特点;2.掌握三相电源、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联结方法及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的关系,了解中性线的作用;3.熟悉三相对称电路的计算特点;4.熟悉几种典型三相不对称电路的计算;5.掌握对称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方法。
二、本章重点内容1.三相交流电路:由三个频率相同、最大值(或有效值)相等,在相位上互差1200电角的单相交流电动势组成的电路,这三个电动势称为三相对称电动势。
2.三相电源的输电方式:三相四线制(由三根火线和一根地线组成)通常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由三根火线所组成的输电方式称三相三线制。
3.三相电源星形联结时的电压关系:线电压是相电压的3倍,即 P L 3U U =4.三相电源三角形联结时的电压关系:线电压的大小与相电压的大小相等,即P L U U =5.三相负载星形联结时,无论有无中性线电压关系均为:P L 3U U = 若三相负载对称,则W V U L I I I I ===,有中性线时,中性线上流过的电流为 W V U N I I I I ++=若三相负载对称,则中性线上流过的电流为零。
若三相负载不对称,则中性线上有电流流过,此时中性线不能省略,决不能断开。
因此中性线上不能安装开关、熔断器。
6.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时,若三相负载对称,则电压、电流关系为: P L U U =P L 3I I =7.三相对称电路的计算,只需取其中的一相,按单相电路进行计算即可。
8.三相不对称电路的计算,根据负载不同的连接方式,对几种典型不对称其电路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特点,然后分别进行计算。
9.三相电路的功率分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有功功率为ϕcos P P P I U P = ϕϕϕcos cos cos 3P 3P 2P 2P P 11P 321I U I U I U P P P P ++=++=若三相电路对称,则 ϕcos 33P P P I U P P ==ϕcos 3L L I U P =无功功率为ϕsin 3L L I U Q =视在功率为 22L L 3Q P I U S +==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三相的总功率等于分别计算的三个单相功率之和。
三相电路知识点总结
三相电路是三相交流电路的简称,常用于电力系统中。
以下是三相电路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三相电路是由三种不同频率的正弦波通过电路时产生的电压和电流。
正弦波的频率分别为:1.023×频率,1.023×频率和1.023×频率(以此类推)。
2. 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都是描述三相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术语。
三相电压是指在三个不同相位的电压,分别为0°、90°和270°,其数值等于单相电压的3√3倍。
三相电流是指三个方向分别有相等的电流。
3. 三相负荷:三相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在三个方向上同时存在的负载,如三相电线、变压器等。
4. 三相电路的继电保护:三相电路的继电保护包括三相不平衡保护、三相过电压保护等。
5. 三相电路的短路保护:三相电路的短路保护是指利用电流的三相不平衡的特性,通过设置断路装置来保护电路的安全。
6. 三相电路的接地:三相电路的接地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的三个不同电位点进行接地,以便保护人员安全和防止电击。
7. 三相电路的调压:三相电路的调压是指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来调整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 三相电路的自动化控制:三相电路的自动化控制是指利用三相电路的特性,通过控制器来自动化控制电路的状态,以达到不同的
控制需求。
以上是三相电路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有所帮助。
第五章三相交流电路引言: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点:1 .三相电机比单相电机设备利用率高,工作性能优良;2 .三相电比单相电用途更加广泛;3 .三相电在传输分配方面更加优越且节省材料。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三相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活中的单相电常常是三相电中的一相。
第一节对称三相交流电源学习目标: 1. 熟悉三相交流电源、三相四线制、三相三线制电路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三相交流电源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特点重点:三相交流电源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特点难点:三相交流电源的三角形联结的特点一、三相电动势图 5-1 图 5-21 .单相电动势的产生:如图 5-1 所示,在两磁极中间,放一个线圈(绕组)。
让线圈以w 的速度顺时针旋转。
根据右手定则可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方向由U 1 ® U 2 。
合理设计磁极形状,使磁通按正弦规律分布,线圈两端便可得到单相交流电动势为2 .三单相电动势的产生:如图 5-2 所示,若定子中放三个线圈 ( 绕组 ) :U 1 ® U 2 ,V 1 ® V 2 ,W 1 ® W 2 ,由首端(起始端、相头)指向末端(相尾),三线圈空间位置各差120 o ,转子装有磁极并以w 的速度旋转,则在三个线圈中便产生三个单相电动势。
二、三相对称电源图 5-3 1 .供给三相电动势的电源称为三相电源,三个最大值相等,角频率相同而初相位互差时的三相电源则称为对称三相电源。
如图 5-3 所示,他们的参考方向是始端为正极性,末端为负极性。
2 .三相电源的表示式3 .相量表示式及相量图、波形图,如图 5-4 、 5-5 所示图 5-5图 5-44 .三相电源的特征:大小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º 。
对称三相电源的三个相电压瞬时值之和为零,即5 .相序:对称三相电压到达正(负)最大值的先后次序,U → V → W → U 为顺序,U → W → V → U 为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