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七) 穴位埋线的基本技法
- 格式:pdf
- 大小:297.45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七)穴位埋线的基本技法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07【摘要】埋线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掌握基本技法,穴位埋线的基本技法是取得疗效的根本手段.基本技法是相对于特殊技法而言的,基本技法是基础,特殊技法则是指术者为达到某种特效而采用的不同于基本技法的技术、技巧和方法.穴位埋线的基本技法和特殊技法应有机结合使用.【总页数】3页(P58-60)【作者】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特色专科,庆阳745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内科,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一)穴位埋线疗法发展概况 [J],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2.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机理 [J],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3.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三)穴位埋线疗法的历史沿革 [J],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4.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三十六)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 [J], 朱晓玲;杨才德;罗会用;冯庆奎;张逸;胡可慧;任正强;梁瑞歌;安嘉懿;熊高华5.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95) 杨五针是穴位埋线疗法的新处方 [J], 陶磊;杨才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埋线针的操作方法穴位埋线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埋入针线,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与调养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穴位埋线针的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根据具体疾病的病因、病情和病位,选择相应的穴位。
穴位的选取需准确,通常会根据中医经典著作或经验进行选择。
2. 卫生准备:对于医疗器械和患者,操作者需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埋线针、线材和其他辅助工具。
3. 解剖定位:操作者需要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准确找到所选择穴位的位置。
可以根据骨骼解剖结构、肌肉肌节、腱鞘等进行定位。
4. 麻醉技巧:在一些敏感区域或深层穴位上,需要使用局部麻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麻醉的方法包括表浅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5. 穴位埋线针操作:将埋线针插入穴位。
通常情况下,操作者的手指应稳定握住埋线针的把手,并轻轻施力,使埋线针缓慢地穿过皮肤,直到达到预定的深度。
6. 线材连接:将埋线针的把手与线材连接起来,线材一端穿过埋线针把手的孔洞,另一端将线材固定在皮肤上。
此时,把手可以拔出,而线材会留在皮内。
7. 包扎固定:将线材的另一端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方法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以防止线材松脱。
同时,对穴位及周围创口进行包扎,保持清洁。
8. 护理与观察:进行操作后,需要观察患者对操作的反应、疼痛感等。
在术后的护理中,应保持穴位及创面的清洁,及时更换线材和固定材料。
在操作穴位埋线针的过程中,需要操作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
总结起来,穴位埋线针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但操作时需要非常慎重。
操作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必要的麻醉、消毒和护理技巧。
只有合理选择穴位,准确操作,并在操作后进行及时的护理和观察,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及应用
一、穴位埋线疗法操作
1、穴位定位:穴位埋线疗法的基本操作是从经络穴位定位和穴位埋线开始,以病人本身的内症、外症和体质进行诊断,结合时间、地点和风格,确定每个病人最佳的穴位。
2、埋线:接下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一根特殊的脍炙针经由指定穴位埋入皮肤,将穴位埋线,有时要根据病人的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埋线的次数,达到调节活血、益气、止痛等疗效。
3、拔线:穴位埋线疗法的最后一步是拔线,在埋线时所用的针头保持在穴位,让它可以自行渗出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埋线时间一般约为10-30分钟,拔线时间一般只需2-3秒即可,无需任何特殊的技术。
二、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
1、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头痛、腰痛、肩痛以及腿、手臂等关节炎症痛。
2、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缓解风湿痹症症状,如关节痛、肌肉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等症状。
3、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缓解咳嗽、喉痛、气喘和哮喘。
中联讲座穴位埋线减肥法提纲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穴位埋线减肥法一、关于穴位埋线常规方法(一)概述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法其实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疗法古书中并无记载,为近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按照经络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针灸疗法。
羊肠线刺激经络穴位后,发挥了穴位、药物的双重效应。
穴位中的羊肠线的刺激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并能改善血液循环。
穴位埋线减肥及其美容,就是穴位埋线法的临床具体应用,是针灸减肥、美容延伸与替代。
主要是在人体的有关穴位中埋入羊肠线,抑制了患者亢进的食欲及胃肠消化吸收,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分解,以达到减肥疗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穴位埋线减肥法是针灸的延伸和发展。
本法是在经络腧穴及有关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临床减肥的治疗方法。
(二)常规操作方法1.穿刺针埋线法2.三角针埋线法3.切开埋线法(三)禁忌症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四)注意事项1.无菌操作2.埋线部位3.埋线深度4.羊肠线处理5.术后反应(五)异常反应有以下几种情况:1、伤口感染2、埋线过敏3、神经损伤二、埋线减肥主要方法(一)辨证埋线减肥法(二)循经埋线减肥法1、单经埋线减肥法2、多经减肥埋线减肥法(三)局部埋线减肥法(四)包围埋线减肥法(五)横竖埋线减肥法(六)多层立体埋线减肥法(三才埋线减肥法)(七)激动埋线减肥法(八)对偶埋线减肥法(九)扬刺埋线减肥法(十)齐刺埋线减肥法三、埋线减肥主要穴位上肢部主要穴位:肩髃、肩髎、曲池一般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支沟腹部主要穴位: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中极带脉膻中一般配穴:建里、水分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背部:肩胛部主要穴位:大椎肩井、天宗一般穴位:肩外俞、肩中俞天髎、秉风、曲垣、臑俞背腰部主要穴位:各脏腑背俞穴特别是脾胃俞、大肠俞另有三焦俞、气海俞、腰阳关、上次中下髎经外奇穴:腰眼一般穴位:其他背部穴位臀部主要穴位:环跳、秩边、承扶一般穴位:腰俞、长强、白环俞、居髎、经外奇穴:环中大腿部主要穴位:髀关、伏兔、梁丘、风市、血海一般穴位:阴市、殷门、小腿部主要穴位:上下巨虚、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一般穴位:合阳、承山、承筋、飞扬、按照辨证分型穴位埋线减肥法的主要穴位是:主穴取天枢、关元、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配穴:胃中蕴热型体穴取内庭、曲池、上巨虚;肠燥便结型:取曲池、支沟湿困脾胃型:中脘、水分等脾肾阳虚型:脾俞、肾俞、太白等。
埋线疗法是将不同规格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埋入穴位,通过线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刺激,来达到治疗目的。
此法具有适应证广,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简便经济,易于掌握,无副作用等特点,在行业内正被广泛应用。
埋线能治疗的疾病有腰间盘突出症,糖尿病,便秘,结肠炎,阳痿早泄,失眠,高血脂,支气管炎、高血压病、肩关节周围炎、肥胖、过敏性鼻炎、癫痫、慢性胃炎等常见病。
埋线埋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医里的穴位埋线,另一种是做美容的手术埋线,如双眼皮等等。
一.【穴位埋线】l 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它的主要效应有:1穴位封闭效应埋线前进行的局部麻醉,作用于皮肤,相当于学位封闭的方法。
皮肤上的穴位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局麻产生的刺激冲动可起到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2 针刺效应,埋针效应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
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3组织疗法效应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对穴位局部产生刺激作用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总之,埋线疗法集多种刺激效应于一体,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抑制相邻的病理信息,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整脏腑,使疾病达到治愈的目的。
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及要领
穴位埋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健康。
下面是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及要领:
1. 穴位选择:根据病症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埋线。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百会等。
2. 工具准备:准备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埋线针、线材、绷带等工具和消毒用品。
3. 消毒操作:将埋线针和相关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操作的卫生。
4. 定位准确:根据穴位的位置,用清洁纱布或无菌棉球擦拭穴位,使其清洁干净。
5. 长度调节:根据穴位的深浅,调节埋线的长度,通常为穴位长度的2/3。
6. 埋线操作:将埋线针沿着穴位方向平行插入皮肤,插入后不要停留太长时间,适当着力,感觉到轻微的阻力时即可放线。
7. 线材绷紧:将线材缓慢地拉紧,注意尽量使线材达到穴位的深度或浅度。
8. 固定绷带:在埋线的位置上用绷带固定,防止线材滑出。
9. 操作注意:操作时要专注、细致、轻柔,避免受伤或感染。
10. 完善记录:对每次埋线的位置、长度、时间等进行完善记录,以便于跟踪效果。
注意事项:
-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如出血倾向、严重感染等情况。
- 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卫生,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妥善处理。
- 埋线后,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和注意观察局部的变化及感觉。
请注意,此回答仅针对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及要领,并不构成医疗建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穴位埋线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包括物理刺激效应和化学刺激效应两个方面。
具有疏通经,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
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肥胖症等疾病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标准,我们选择套管针埋线法作为基本操作。
1、工具选择: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和医用线。
其中套管针一般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符合GB15811要求,一次性针灸针符合GB2024的要求。
2、体位: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一般先埋背部穴再埋正面穴。
3、穴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
4、环境: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5、消毒: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医疗器械用品还应符合GBl5980的有关规定。
部位消毒用0.5%的碘伏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环行消毒,也可采用2%碘酒擦拭,再用75%- 1 -乙醇脱碘的方法;术者消毒医生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流水冲净,再用75%乙醇或0.5%碘伏擦拭,然后戴无菌手套。
6、施术方法:对拟操作的穴位以及穴周皮肤消毒,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8号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
7、针眼处理:出针后按压片刻不出血即可;对出针后出血的患者,可让其自行流出几滴血液,再压迫针眼片刻即可,无需包扎处理。
8、操作要领:即“两快一慢”操作方法。
“两快”为进针时手腕用力,针尖快速刺至皮下,出针时边退针边放线,退至皮下时快速出针。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70)埋线针刀股骨小转子松解术及其临床意义杜蓉;杨才德【摘要】股骨小转子是人体较为明显的体表标志,腰大肌起自腰椎体的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两肌相结合,经腹股沟韧带的深处下至髋关节的前面而止于股骨小转子.上述肌肉损伤会引起腰背疼痛和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上述损伤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埋线针刀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05【总页数】3页(P114-116)【关键词】股骨小转子;埋线针刀;髂腰肌;穴位埋线;痹证【作者】杜蓉;杨才德【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兰州 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上接第4期)穴位埋线是针灸技术的进一步延伸,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具也得已发展和创新,其中带刃针具的发展更加迅速。
埋线针刀作为一种新的专利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治疗疼痛类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通过研究股骨小转子的解剖结构、松解方法,来探究股骨小转子松解术的临床意义。
1 股骨小转子的解剖结构大转子为股骨上端向外上方的明显隆起,在髂结节下方约10 cm处可扪及。
股骨小转子比大转子低,位于股骨干的内后侧面,是指股骨干后上内侧的圆锥形突起,为髂腰肌止点。
髂腰肌系髋肌前群肌之一,由腰大肌和髂肌构成。
腰大肌起自腰椎体的侧面和横突,支配神经为第2,3腰神经;作用为使躯干屈向骨盆及屈曲和内旋大腿,腰大肌被一筋膜鞘包裹,当患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此鞘髂窝或大腿根部。
髂肌呈扇形,位于腰大肌外侧,起自髂窝,支配神经为股神经;作用为屈大腿及躯干屈于大腿。
两肌相结合,经腹股沟韧带的深处下至髋关节的前面而止于股骨小转子。
此肌可屈与外旋大腿,下肢固定时使骨盆和躯干前屈,髂腰肌受腰丛肌支(胸12腰1-4)支配[1]。
穴位埋线概述为了延长穴位的刺激时间,而用多种方式将医用羊肠线或脐带线埋入人体穴位或组织里,通过肠线长时间刺激穴位及肠线逐渐液化被组织吸收的生物反映过程,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称为埋线疗法,也称为“长效针感疗法”,是当前最理想的穴位刺激疗法之一。
操作(1)埋线穴位皮肤常规消毒。
左手持埋线针,右手持镊夹羊肠线,将羊肠线送入埋线针头。
(2)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左手扶住埋线针头,右手持毫针穿过针管把线埋入预定部位,快速拔针。
(3)出血者用消毒棉球压迫针眼片刻以止血。
穴位埋线操作示意图适应症埋线疗法的适应症较为广泛。
凡是针刺能治疗的病症均适用。
特别是多种顽痛、顽痒、顽咳等顽症。
实用举例适应症取穴典型偏头痛天容穴、三阳络、阿是穴:眩晕者取天容穴、阿是穴;恶心呕吐者取中脘穴、阿是穴;头痛兼哮喘者取肺俞、阿是穴;头痛兼荨麻疹者取曲池、阳陵泉、阿是穴。
白癜风曲池、阳陵泉、首发部位区配耳穴:神门、皮质下、耳尖。
肾俞、肺俞、膻中配耳穴:肺、内分泌。
阿是穴、病变所在部位及其所属神经支配部位。
以上三处方可轮换使用治疗,20天一次,连续6次为一疗程。
名家经验及病案典型病例:偏头痛张某,女,12岁,每遇学习紧张时剧烈头痛,呕吐,每年多次,已5年。
每次发作时,都在双侧颞部搏动性刺痛,多次呕吐,持续2天,对症用药无效。
用埋线法治疗1次,头痛立即消失。
半年后在印堂穴处有些胀痛,再次埋线,未再复发,学习成绩优良。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