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79 KB
- 文档页数:5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文集策划 乐税网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研究【标 签】个人所得税,高校教师,税务筹划【业务主题】个人所得税【来 源】 一、高校教师工资薪金税务筹划策略 (一)工资薪金适当福利化,降低教师名义收入。
一般来说,教师的工资、薪金收入超过1600元就要纳税。
筹划时,可以将超过1600元的工资、薪金部分用于职工福利支出,这样不可仅改善教师福利状况,增加其可支配收入,还可以降低名义收入以减少纳税。
高校通常可以为教师支付交通、通讯、用餐等基本消费支出,相应地降低其税前工资,减少计税依据;为教职工购房提供一定期限的优惠贷款,之后每月从其工资额中扣除部分款项用于归还贷款,减轻教师的贷款利息负担;为教师免费提供福利设施,如免费家具、健体中心、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只要不将其转化为现金支付或改变产权归属,则可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为教职工提供周转房或负担其房租;提高教职工的办公条件,为其配备办公设施及用品;每年为教师报销一定额度的图书资料、学习培训费用。
具体筹划时,学校应建立实报实销(或限额报销)制度,明确各职别教师的报销方式及限额,并依据合法的报销凭证处理。
[例1]王教授每月工资为5350元,每月需支付:房租2100元、交通费120元、电话费150元,食堂用餐200元。
除去以上固定开支,王教授可动用收入为2780元。
王教授每月应纳税额为437.5[(5350-1600)15%-125]元。
如果以上每月固定支出由学校采取实报实销方式负担,而每月工资下调为2780元,则每月应纳税额为93[(2780-1600)10%-25]元。
经筹划后,学校支出不变,但王教授每月可节税344.5(437.5-93)元,全年共节税4134元。
(二)合理发放年终奖金、津贴。
2005年税法规定,雇员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作为单独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用当月取得奖金数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金,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纳税。
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提出了对高校个税进行纳税筹划的一些具体的筹划方法,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实施,从而减轻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增加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
下面市小编带来的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师收入的增长,出现了税后收入不增反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纳税筹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结合税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对高校个税进行纳税筹划的一些具体的筹划方法,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实施,从而减轻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增加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及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收入有了普遍的提高,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各高校通过不断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提高科研教师待遇等一系列措施,大大的提高了高校教师的收入。
虽然高等院校教师个人收入有大幅度的增长,但其相应的税后收入的增长却与之不相匹配,从所调查的数据中发现:高校很多老师在同一地区、统一的监管下,同时,收入总额也相同,但会出现不同的税额,甚至会出现相差甚远的税额;有些老师因职称地位、科研成果等差异,总收入略比其他老师高,但税后却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即其得到的实际工资比其他收入低者的教师还要低,因此,高校应根据教师收入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进行一定的纳税筹划,确保在合理合法的限度内尽可能的降低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提高其可支配收入。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
一、均衡每月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高校工资薪金所得税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一: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合计-三险一金(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其他免税部分-3500;步骤二:工资薪金应缴所得税额=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根据上述的步骤可以看出,只有在每月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两个方面进行筹划,才能进行合理节税。
高校教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研究【摘要】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其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问题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教师工资薪金情况进行分析,解读个人所得税政策,探讨高校教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并提出风险提示与对策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的有效模式。
研究成果表明,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筹划可以有效减轻高校教师税收负担,增加其实际收入。
未来,可加强宣传普及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高校教师税收意识。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个人所得税筹划领域,提出更加精准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高校教师工资薪金情况分析、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高校教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探讨、风险提示、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研究成果总结、未来发展展望、局限性、改进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教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研究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作为重要的知识分子群体,其薪资水平和个人所得税筹划问题备受关注。
高校教师的工资结构和个人所得税政策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校教师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筹划空间,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高校教师群体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兼职、副业等收入情况,也需要考虑在个人所得税筹划中的影响。
对高校教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税收政策对高校教师的影响,为其个人财务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高校教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高校教师更好地理解个人所得税政策,规划自己的财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所得税的支出,提高工资薪金的实际收入。
通过筹划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教师合理规划税收政策,避免因个人所得税问题导致的工资薪金收入损失。
这项研究也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财务管理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财务理念和管理能力,提高个人财务状况和生活质量。
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及设想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和职工的收入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随之而来的是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纳税压力。
如何合理地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降低纳税负担,成为高校教师和职工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及设想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校教师和职工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 税前收入结构调整高校教师和职工的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合理地调整这些收入的结构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
将一部分固定津贴转化为差旅补贴或者住房补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将一部分绩效工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奖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在进行收入结构调整时,要遵循相关的税法法规,避免触犯税法。
2.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法对某些特定的收入和个人的支出做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校教师和职工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政策来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购买住房贷款、子女教育支出等都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
高校教师和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支出,从而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
3. 合理规划收入来源对于高校教师和职工来说,可能存在多种收入来源,比如兼职收入、稿费收入等。
合理规划这些收入来源,可以有效地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将一部分稿费收入转化为版税收入,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将一部分兼职收入转化为技术服务费收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在进行收入来源规划时,要遵守相关的税法法规,避免触犯税法。
4. 合理规划个人财产转移高校教师和职工在个人财产转移方面也可以进行一些筹划,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
可以通过合法的财产转移方式,将一部分财产转移给配偶、子女等亲属,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
在进行财产转移筹划时,也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触犯法律。
5. 资产配置与投资理财资产配置和投资理财是降低个人所得税的一种重要手段。
高校教师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摘要:目前,提高教师待遇是很多高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有效方法。
但待遇提高了,个人所得税也相应提高。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教师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以求降低高校教师的纳税成本,提高实际收入。
关键词:高校教师;年终奖;纳税筹划目前,提高教师待遇是很多高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有效方法,提高待遇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增加年终奖,但随着年终奖的增加,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相应的提高。
当然,年终奖增加,纳税也多是符合纳税原则的。
但是高校在发放年终奖时如果不综合考虑教师的总收入,不进行相应的个税纳税筹划,可能就会出现年终奖相同,缴纳的个税不同,甚至会出现应发年终奖增加,但实发年终奖反而减少的现象,这就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目前高校相关部门应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在现有税制下进行纳税筹划,尽量降低教师的个税,提高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
一、教师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收入由工资、年终奖和课时费等组成,工资一般是按月发放,而且每月金额基本相同。
课时费的发放有多种方式,比如平均按月发放、学期末一次性发放、年末和年终奖一起一次性发放等。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规定,个人取得的一次性年终奖,按以下方法计算个人所得税:(一)先将个人取得的一次性年终奖,除以12,按得出的商数确定个税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一次性年终奖的当月,个人当月薪酬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一次性年终奖减除“个人当月薪酬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一次性年终奖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而且特别规定这种计税办法在一年内,对每一个人只允许用一次。
(二)个人取得的一次性年终奖,应纳个税计算公式如下:1.如果个人当月薪酬所得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的,应纳个税=当月取得的一次性年终奖×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如,赵老师2010年一次性年终奖为18000元。
新税法下的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摘要】新税法的实施对高校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新税法下,高校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发生了变化,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优惠政策分析、避税策略和合法避税方法。
结论部分则指出高校教职工应增强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意识,合理利用优惠政策,避免违规行为带来的税务风险。
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对高校教职工具有重要意义,需谨慎规划和遵守相关法规,以确保税务合规和个人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新税法、税收筹划、税前扣除优惠、应纳税所得额、优惠政策、避税策略、合法避税方法、税收筹划意识、税务风险。
1. 引言1.1 新税法对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的影响新税法的实施对高校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新税法将原有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调整为更加紧凑的七级距离制度,逐级增加税率,使得高收入人群的税负更重。
这对于高校教职工来说意味着他们在领取工资时需要缴纳更多的个人所得税。
新税法调整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税率标准线,对于收入较低的教职工来说可以减少税负,但对于高收入教职工而言却增加了税收压力。
这也意味着高校教职工需要更加关注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税收筹划。
新税法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优惠政策做出了调整,一些原本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会取消或减少,这也会影响到高校教职工的税收负担。
高校教职工需要更加谨慎地规划自己的个人所得税情况,避免因为政策变化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高校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变化根据新税法的实施,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有所调整,原有的7个税率合并为3个税率,分别是3%,10%,25%。
这种调整使得绝大部分高校教职工可以享受到更低的税率,减轻了税收负担。
新税法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高到每月5000元。
论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职工的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需要对自己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因此,对于高校教职工而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首先,高校教职工要了解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税率征收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当年的收入减除其所得减除费用、捐赠支出后的余额。
同时,根据个人所得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也有所不同。
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其次,教职工需要了解有关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人民政府规定了很多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例如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扣除。
如果教职工符合其中的一部分条件,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对于高校教职工而言,更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减免政策,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免政策,从而有效地降低自己的个人所得税。
三、高校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最后,教职工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
教职工的收入较高,可以选择购买税优惠的保险,如商业养老、医疗保险等,使收入越高,税收优惠就越多。
对于教职工而言,也可以通过合理变更工资结构,来降低个人所得税。
具体的方法是:在年终奖或补贴上添加税前津贴以减少个人所得税;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时间,尽可能将应税所得顺延至下一年度计算。
另外,一些教职工可能会考虑通过购房等方式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如果教职工需要购房,可以在贷款利息、房屋维修费等方面申请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减免。
但是,如果教职工购房旨在避税,往往会造成大量的财务风险,建议教职工在购房之前进行详细分析。
总之,教职工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时地采取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策略,合理地管理和规划自己的财务。
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一、高校教师收入的主要特点1.收入多样化。
高校教师的收入按照来源主要分为校内收入和校外收入。
校内收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科研收入,奖金和福利费;校外收入包括校外讲课收入,稿费,评审费等。
2.教师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职称、级别和个人能力。
由于职称、级别、工作态度、科研能力和社会资源方面存在着较大区别,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虽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科研项目经费和校外收入有着较大区别。
相比较,职称级别高、科研和学术能力较强、能与市场经济有更多关联的教师收入水平更高,大部分的普通教师仍属于工薪阶层,工资和岗位工资和课时薪酬占总体经济收入的绝大部分。
3.每个月收入不均衡。
如果每学年一次性发放或者每学年发放两次高校教师的岗位工资和课时薪酬,会导致造成各月收入不均衡,从而有可能造成纳税额的上升。
即使课时薪酬和岗位工资每月按时发放,但是因为受到寒暑假和课时安排不固定的影响,每月的课时工资部分变动较大。
此外,高校教师在校外上课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的经济收入、发表文章的稿酬、科研项目经费及其他奖励,都不是固定收入,每月波动比较大。
二、高校教师收入纳税筹划方案1.工资薪酬适当福利化笔者认为将老师收入中的工资薪酬部分用教职员工的福利方式发放,能够有效降低教师的应纳税额。
学校可以用两种方法将其中部分工资薪酬福利化:第一、高校可以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建房,教师可以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经济适用房,同时拿出部分房屋作为教师宿舍以减轻教师在住房方面的经济负担;第二、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限额的通勤、通讯、餐饮等费用;第三、学校为教师提供免费的通勤、通讯工具等。
2.按年筹划,按月均衡发放,合理筹划年终奖案例分析一:重庆理工大学陈老师每月工资收入2500元,每年固定工资12000元;同一学校的张教授每月工资收入5500元,每年固定工资16000元。
方法一:全年收入在年末一次性发放。
陈老师应纳个人所得税=(2500-2000)×5%×12+[(12000+150×2×50)×15%-125]=4225元张教授应纳个人所得税=[(5500-2000)×15%-125]×12+[(16000+80×2×50)×10%-25]=7175元方法二:全年收入每学期末发放一次,一共发放两次。
新金融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实现个人所得税减税的目的。
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还可以有效地规避和减少税收风险。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分类个人所得税是现代税收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按照收入来源的不同,个人所得税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工资薪金所得包括个人在劳动合同或协议约定下所取得的薪金、工资、津贴、奖金、补贴、加班费等劳动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从事的工程、咨询、设计、技术、培训等服务所得的报酬。
经营所得指个人从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伙企业等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纯收入。
稿酬所得指个人从著作权、发明权等知识产权中取得的收入。
财产租赁所得指个人通过出租自己的房屋、土地、设备、机器等财产获得的收入。
财产转让所得指个人出售、赠与自己的财产所取得的收入。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指个人从银行、证券、基金、企业等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等收益。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目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仍存在一些不足: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减税效应;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动频繁,导致纳税人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时缺乏明确的依据和准确的指导;一些纳税人缺乏相关税收知识,对于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和相关政策不够熟悉,难以实现有效的减税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可以加大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减税效应;加强税法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纳税人的税收知识水平,帮助纳税人更好地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税务机关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筹划的管理和监督,促进税收合规和税收公正。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意义合理使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和专项扣除项目,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金额,减轻个人财务负担,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过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筹划,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个人所得税缴纳,释放出一定的资金,有利于个人资产的积累和增值,提高个人财富积累;个人所得税筹划可以激发个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带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ACCOUNTING LEARNING149基金项目:云南省财经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017C08)。
新税法下的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以A 高校为例刘秋河 彭曦 云南财经大学财务处摘要:2018年,我国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第七次修订,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在征收体制、减除费用、税率级差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大,高校教职工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在合法的前提下提高可支配收入。
本文在充分解析新个税法修订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职工收入特点,以A 高校为例,研究了新个税法下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方法,以期指导高校财务部门开展税收筹划,积极维护教职工的个人利益。
关键词:新税法;高校;税收筹划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逐步扩大到中低层收入群体,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党和国家逐步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高校教职工队伍日益庞大,也因此被税务部门列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的重点行业。
2018年,我国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第七次重大修订,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在合法地前提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帮助教职工充分享受税改红利,提高可支配收入。
一、新税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于2018年8月31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是我国个税历史上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一)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征收制转变新个税法引入了综合所得的概念,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类收入纳入个人综合所得,合并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其余的五类个人所得则仍然实行分类征收,这一改变实现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由单一分类征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征收方式的转变。
(二)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扩大低税率级差新个税法中,综合所得仍然适用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原来的3500元/月提高到5000元/月,同时扩充了3%、10%、20%等几个低税率标准的级距。
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摘要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由于与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将成为涉及面最广,需求最大的研究领域,在税收学还是在税法学领域里,都是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同时将来也可能成为税法职业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提出将高等院校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
本文根据高校教师收入的特点,设计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在合理合法的限度内尽可能降低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提高高校教师的纳税意识,为他们提供一本纳税筹划的实用手册。
纳税筹划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不能盲目的进行,而必须对有关条文有明确的掌握。
本文是以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法为基础,研究各种纳税筹划方案的。
为了让高校教师能够更深刻的了解纳税筹划,本文先介绍了高校教师的主要收入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接着进行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实例分析,分别从高校教师的收入、支出、投资等方面,提出各种纳税筹划方案;然后,提出高校教师在纳税筹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由浅至深的介绍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引导高校教师提高纳税筹划意识。
关键词: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Personal Income Tax Planning forUniversity TeachersAbstractPersonal Income Tax Planning will be the biggest area in Tax research because of the closely relation with the common people. Both in tax revenue study and tax legal science domain, it always be the quite popular research topic, simultaneously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industries in future tax law occupation. As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income level promotes unceasingly,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makes a clear statement that it will take their income as the key point for revenue surveillance. The text will design several reasonable tax plann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come, to reduce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tax revenue burden as far as possible in the reasonable legitimate limitation. The whole text is written for raising the university teachers’tax consciousness, hoping to provide 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personal income tax planning.Income tax planning is a kind of work full of technology. So, it needs completelyunderstanding of each tax regulations, and can not be carried on blindly. The text doesresearch in various kinds of income tax plann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ew revise tax law carried on since 1st Jan 2006. To give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a deep imagination, the text introduces the main income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 tax revenue computational methods. Then,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alysis of tax planning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It provides several tax planning methods in view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come, disbursement, and investment. And then, offers some other conside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come tax planning. The text elaborates the income tax planning deeper and deeper, intending to improve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conscious.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personal income tax tax plann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前言.. (1)1.1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3 研究方法 (2)2. 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理论分析 (3)2.1什么是纳税筹划 (3)2.2 纳税筹划与违法纳税的区别 (3)2.3 纳税筹划的原理 (4)2.4 高校教师纳税筹划必要性分析 (5)3. 高校教师的主要收入、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5)4. 高校教师纳税筹划的实例分析 (8)4.1高校教师主要收入的纳税筹划 (8)4.1.1工资薪金方面的纳税筹划 (8)4.1.2 劳务报酬方面的纳税筹划 (10)4.1.2.1劳务报酬与工资的相互转化 (10)4.1.2.2支付次数筹划法 (10)4.1.2.3分项计算筹划法 (11)4.1.2.4 费用转移筹划法 (11)4.1.3 稿酬方面的纳税筹划 (12)4.1.3.1系列丛书筹划法 (12)4.1.3.2 著作组筹划法 (12)4.1.3.3 费用转移筹划法 (13)4.1.3.4 再版筹划法 (13)4.2 高校教师主要支出的纳税筹划 (14)4.3 高校教师投资的纳税筹划 (14)4.3.1 教育基金储蓄 (15)4.3.2 国债投资 (15)4.3.3 外汇 (15)4.3.4 股票 (15)4.3.5 保险 (15)4.3.6 投资书画、邮票等高价值动产 (15)5 高校教师在纳税筹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附录A (21)附录B (24)1. 前言目前,个人收入问题正成为整个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种种个人收入的背后,则存在一个与每个公民收入息息相关的税种——个人所得税。
一、引言新个人所得税法对工薪阶层实行分类与综合所得相结合征税办法以来,纳税人普遍受益。
高校是高级人才集聚地,但会计力量相对薄弱,能熟练驾驭税收政策的会计人才十分稀缺,能够灵活运用税收政策开展纳税筹划的会计更是凤毛麟角。
高校教职工特别是一线教师都身兼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数职,仅教学领域就需承担授课、阅卷、监考、指导学生、兼职班任、评审项目等工作,其决定了教职员工收入来源复杂多样。
给会计确认收入类别和分项预扣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个税”)带来难度和压力。
加之教职员工取得有限的“阳光收入”,有很多要用于支付论文“版面费”、专利代理费、教材著作“版权费”等的“再分配”,导致其对收入分配特别是扣缴个税反应十分敏感。
所以,研究高校教职工个税纳税筹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教职工应税收入构成高校教职工收入具有类别多样、来源渠道广且形式复杂等特征,大体可概括为几类:(1)工资薪金(以下统称“工薪”),是教职工的常态化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补贴补助等纳入人事处工资表管理的收入。
这些表内收入,都是按照国家工资管理政策和地方性规定标准给予的“固定收入”,是计算个税所得额最容易把握的基础性所得。
(2)课时费,是高校教师实行“按劳分配”获得的一项很重要的收入,它是根据教师全年的教学业务工作量扣除学校规定岗位基础工作量并经人事处考核合格后,以课时或教分为单位平均分配的费用性收入,也称之为“讲课费”或“超课时费”。
教师只要上课就可获取,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3)地方性补贴。
高校所在的地方政府或中直大企业为鼓励教师开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或弥补资源开发等对教职工身心带来的不利影响,给予高校教职工的业务补贴或生活津贴,如大庆市政府给予驻庆高校教师的职称补贴和石油津贴等。
该项收入往往有附加条件,比如职称级别和职务差别等。
(4)业务补贴或重点岗位工资,是学校依据教职工岗位或技术职务级别确定标准并按照规定办法考评结果,实行分职级、分岗位发放的工资。
ACCOUNTING LEARNING 浅析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以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为核心文/李丽丽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高校教师的收入也在相应的提升,高校教师的个人所得税便成为了各个地区税务局的重点监管对象。
高校实施的是绩效工资制度,对高校绩效工资的总量及构成进行确定,帮助高校教师的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在相关政策和法律许可范围中,在绩效工资总量的控制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实现教师提升收入并减少对应的税负支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绩效工资;高校工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教师个人所得税的筹划,主要表示的是报税人在法律及政策的许可范围中,按照税法的立法宗旨和作用,借助科学的设计方式来制定学校的各个经费制度,为教职工提供多样化的工资和薪金的报酬支付形式,降低教师个人所得税档次,实现教师税后工资的最大化。
我国在意识到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后,在近几年对高校的重视和支持度在不断的提升,我国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在近几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高校教师的个人的所得税缴纳数额及方式也逐渐变为各地区税务局监督重点。
税务总局在2009年的5月通知了,要各个地区的税务机关实现对教师工资、兼职、收入和来访学员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的加强,从2006年的7月开始,我国开支习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转为岗位绩效,构建职位职责、业绩和能力等更加凸显的薪酬系统。
在高校的人事制度及绩效工资的改革深入中,高校职工收入结构和总量也在变化着。
各高校结合国家和地方绩效工资改革,对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实行了进一步的推广,实行多劳多得,有劳优酬绩效工资制,量化及固定化教师收入[1]。
如何遵守政策和法律的基础上,在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上控制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协助教师对收入进行提升,并且减少税负,继而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高校教师工资薪金个税筹划发表时间:2019-01-02T14:19:11.73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2期作者:陈力[导读] 近年来高校教师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由于缺乏个税筹划,其相应的税后收入的增长却差强人意,高校相关部门应根据教师收入的特点进行个税筹划,确保在税法规定的限度内合理避税,降低教师的税收负担,提高其可支配收入。
(西北政法大学财务处)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师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由于缺乏个税筹划,其相应的税后收入的增长却差强人意,高校相关部门应根据教师收入的特点进行个税筹划,确保在税法规定的限度内合理避税,降低教师的税收负担,提高其可支配收入。
伴随国家投入的增加和高校收入多元化,高校教师的工资薪金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各大高校教师由学校财务部门发放的收入主要包含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补贴、课时费、评审费、科研奖和年终奖励津贴等。
这些收入在税法上通常称为工资薪金所得,该部分所得通常时依据教师的超课时量、职称、职务、毕业生论文指导量来确定。
一、高校教师个税筹划存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高校将课时费及教学成果等各项奖励与年终奖一起发放,平时只发放基本工资。
当然,也有部分高校进行了简单的个税筹划,即笼统的将全校教师的一部分年终奖励平均发放到每月,由于寒暑假和课时不均及毕业论文指导费发放时间相对集中,引起高校教师每月工资起伏变化较大。
实际工作中,高校教师的工资薪金收入大多不能科学的进行纳税筹划,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个税筹划工作责任不明。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分配体制多元化,教师工资管理部门多,通常高校的工资奖金由人事部门制定,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协助完成,包括教务处管理的实践环节津贴、研究生院管理的研究生导师津贴,同时教师所在学院也参与管理。
由于缺乏合理的统筹和配合,无法进行具体的个税筹划工作。
(二)相关部门或人员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不够。
未能充分利用国家现行的个税优惠政策。
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刍议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达到减轻纳税人总体税负的目的。
它充分利用了税法中所提供的一切优惠政策,在诸多可选的纳税方案中择其最优,从而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税务筹划有助于国家进一步完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有助于国家实现立法意图,还有助于提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在西方许多国家,税务筹划就如同节水、节电、节气一样普遍,但在我国则刚刚起步。
本文拟以高校教师为例,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进行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从高校教师的收入构成情况及投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工资收入的筹划工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津贴、福利和补助等项目。
虽然工薪收入是固定的,但根据2005年12月23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交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仍旧采用免税政策。
因此,为享受该项税收优惠,高校在职工工资中应单独列明免税的津贴、补贴。
具体包括: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等。
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文件明确了只有按照国家或省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三险一金”,才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
因此,各高校应按国家规定的最高缴费比例进行扣缴,并将扣除的“三险一金”,也应在工资单中标注。
毕业论文二、课酬津贴的筹划课酬津贴主要包括课时津贴和指导论文的津贴。
目前,高校财务部门一般采用在实际授课的当月将课时费一并计入当月工薪进行发放。
但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往往比较集中,如集中在3至4个月完成,而指导学生论文的酬金则集中在8月份支付(虽然教师于每年的3月~6月份指导论文,但指导论文的酬金往往是在指导论文结束后一次性发放)等因素,使教师的收入在某些月份过于集中。
2018年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师收入的增长,出现了税后收入不增反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纳税筹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结合税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对高校个税进行纳税筹划的一些具体的筹划方法,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实施,从而减轻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增加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及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收入有了普遍的提高,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各高校通过不断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提高科研教师待遇等一系列措施,大大的提高了高校教师的收入。
虽然高等院校教师个人收入有大幅度的增长,但其相应的税后收入的增长却与之不相匹配,从所调查的数据中发现:高校很多老师在同一地区、统一的监管下,同时,收入总额也相同,但会出现不同的税额,甚至会出现相差甚远的税额;有些老师因职称地位、科研成果等差异,总收入略比其他老师高,但税后却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即其得到的实际工资比其他收入低者的教师还要低,因此,高校应根据教师收入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进行一定的纳税筹划,确保在合理合法的限度内尽可能的降低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提高其可支配收入。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
一、均衡每月收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高校工资薪金所得税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一: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合计-三险一金(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其他免税部分-3500;步骤二:工资薪金应缴所得税额=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根据上述的步骤可以看出,只有在每月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两个方面进行筹划,才能进行合理节税。
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高校教师收入一般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
绩效工资、各种奖励几部分组成。
很多高校在实际发放的时候一般是平时发放一部分绩效,在季度或年度终了发放余下的绩效,很多科研奖励,课题奖励、课时费也都是年终统一发放,按这种发放模式造成了老师收入的大幅度波动。
在收入高的月份被扣除较多的税收,而在收入低的时候可能还达不到征收额,造成了扣除项的浪费,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详见附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A、B两个高校当年的税前总收入相同,但是,A高校每月的收入均衡,可以节税1690元。
收入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相对于每月收入比较均衡的纳税人而言,收入不均匀的纳税人税负较重,此时应该考虑优化薪资支付方式,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做好支付计划,将各期收入所得进行合理的平均,可以避免因部分月份收入过高而多缴税金,有些月份收入较低无法完全享受税收抵扣优惠的缺陷,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年终奖计税方式,合理的设计年终奖发放金额,尽量避开年终奖发放误区国税发[2005]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但是该计税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只允许采用一次。
从上述计税方式可以看出,由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公式中只减了一个速算扣除数,导致年终奖在选择适用的税率时在税率临界点增加一元钱,累进税率上升一个层级,年终奖适用的税率提高一个档次,实际上只有一个月利用了超额累进税率,其余11个月份相当于采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因而在临界点附近出现应纳税额的增加超过所得增加的现象,这将导致税前所得多而税后所得少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以某高校两个教授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为例。
假设某高校2015年12月份发放当年的年终奖,刘教授当年的年终奖是108000元,李教授当年的年终奖是112000元,两位教授当月收入均超过3500
元。
刘教授的年终奖应纳税=108000*0.2-555=21045元,税后所得=108000-21045=86955元。
李教授的年终奖应纳税额=112000*0.25-1005=26995元,税后所得=112000-26995=85005元。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李教授的年终奖虽然比刘教授多4000元,但是税后所得却比刘教授少1950元,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税收临界点的存在,年终奖方式的计税方式存在税收不合理区间,当年终奖处于这一区间时,增加的收入还不足以缴纳需多缴的税额,因此,当年终奖的发放额在这一区间时,应该将超过的部分下一年度发放或是在其他月份发放。
总结起来,不能在以下级差之间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操作时应尽量避开:(18000-19283.33),(54000-60187.5),(108000-114600),(420000-447500),(660000-706538.46),(960000-1120000)。
在全年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月薪和年终奖分配方案,可能导致个人的实际收入相差很大,所以,应该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通过纳税筹划合理分配月工资及年终奖金,年终根据实际收入与预算收入的差距调整时避开年终奖的发放误区,以减轻个人税收负担,增加实际收入。
三、用足各省市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计税管理国家个人所得税税法中规定了有关的税收优惠,在日常纳税管理计税时,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要认真学习税法、熟悉税法,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利用相关税收优惠减轻员工的税额,提高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
(一)可以利用捐赠进行税前抵扣个税。
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通过宣传利用这一政策可以提高老师捐赠的积极性。
(二)熟知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充分利用我国与各国签定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例如1984年4月30日在北京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和《议定书》,以及
1986年5月10日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以下统称“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税务主管当局依据协定第24条第3款,就第19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执行相关问题,达成本协议。
协定第19条(教师和研究人员)内容如下:“任何个人是、或者在直接前往缔约国一方之前曾是缔约国另一方居民,主要由于在该缔约国一方的大学、学院、学校或其他公认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的目的暂时停留在该缔约国一方,其停留时间累计不超过三年的,该缔约国一方应对其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免予征税。
”截止2015年12月,我国已对外正式签署101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其中,97个协定已生效,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签署了税收安排,与台湾签署了税收协议。
(三)合理的利用关于延长离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工资、薪金免税的规定。
对按国发[1983]141号《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办发[1991]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杰出高级专家暂缓离退休审批问题的通知》精神,达到离休、退休年龄,但确因工作需要,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指享受国家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其在延长离休退休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同退休工资、离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
(四)熟知关于科技奖的税收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4]39号文:“对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布的教育方面的奖学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获奖人在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财务人员应密切关注、合理的利用地方税收的优惠政策,为老师减轻税收负担。
例如,按照皖地税〔2008〕12号文件的规定,对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本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即对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本人应减免的个人所得税,在每人每年8000元税额的限额范围内,由各市、县(市、区)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的残疾等级确定具体减征标准。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员结构复杂,内部组织分支机构较多,高校教师收入来源也日趋多元化。
在这种体制下,支付所得主体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既有学校统一发放的工资薪金,又有院系各部门的支付所得,因此,在设计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时,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结合学校发放的工资薪金和学院发放的薪金,使用全年总收入统筹考虑的方法进行统一考虑。
个人所得税管理计税技巧是一项政策性高、专业性强的工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非常熟悉国家的税收政策,合理的利用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关的减免税款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管理,最大限度的减轻教师的税收负担,增加其实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