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doc
- 格式:doc
- 大小:14.51 KB
- 文档页数:3
一.选择10分(10道题*1)1.鲁迅文学创作的两大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的生活2.鲁迅文学创作的主题:a.揭示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b.揭示中国人落后的国民性c.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3.郭沫若评价:诗人,剧作家作品:诗集:1.第一部诗集《女神》——浪漫主义巅峰*其中含有《凤凰涅磐》、《天狗》、《炉中煤》2.*其他诗集:《星空》、《前茅》、《恢复》、《战声集》历史剧:1.《卓文君》、《王昭君》、《聂莹》、《蔡文姬》、《武则天》2.*《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4.茅盾作者: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作品:第一篇小说《幻灭》(1927年首次使用“茅盾”笔名)另有《林家铺子》:、《子夜》——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第一部长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唯一剧本:《清明前后》*《第一阶段的故事》、《风景谈》、《白杨礼赞》、《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走上岗位》、《锻炼》5.“子夜”的结构1分第1章:序幕第2-3章:开端第4-16章:发展第17-19章:高潮、结局6.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老张的哲学》(1924-1926年英国)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英国期间对“国民的劣根性”(1926-1929)标志着老舍幽默艺术的成熟:《离婚》——长篇小说(1933年)作品:《我这一辈子》写一个“臭脚巡”一辈子不断走下坡路的人生经历。
《月牙儿》写社会底层的一个少女因生活所迫沦为暗娼的故事。
(短篇)*短篇:《断魂枪》长篇:《二马》骆驼祥子7.曹禺“三大杰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四大杰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五大杰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家》*其他作品(包括合著):《全民总动员》、《蜕变》、《正在想》、《镀金》、《家》、《罗密欧与朱丽叶》、《桥》、《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8.曹禺话剧在创作中所受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绪论一、几种文学史观●中国新文学这一概念是与中国传统旧文学相对而言的。
最先由谁于何时何地提出,难以详考。
它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已被广泛运用。
如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周作人《中国新文学源流》等。
胡适指出中国新文学的根本特质是“白话文学”与“人的文学”。
直到1950年,教育部规定在高校开设中国新文学史课程,它才成为一种学科范畴。
如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1950年代后期,中国新文学以社会政治为标准分为两个时期:(1)1917-1949:“中国现代文学”(新民主主义性质)。
(2)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文学”(社会主义性质)。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85年,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将中国近代、现代、当代文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看待,以揭示中国新文学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性。
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就是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到二十世纪末的一个文学进程;一个由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进程;一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进程;一个在东西文化的撞击交流中形成现代民族意识的进程;一个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文学进程;一个以“悲凉”为核心美感特征的文学进程;一个通过语言艺术来折射并表现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新旧交替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现代化进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局限性:(1)时间限定性: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是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它不会因为20世纪的终结而终止它的发展,所以这一概念具有时间局限性,不能揭示中国文学持续延伸的现代化流变轨迹。
(2)主题狭窄性:“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主题纵向上不能贯穿20世纪中国文学全过程,横向上不能涵盖20世纪中国所有形态的文学。
如它把大众型、民族型文学排斥在外,将港台文学、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拒之门外。
如何理解文学的现代性●何谓“现代性”?“现代”是和“传统”相对的一个概念。
一般来说,现代化是现代呈现的现实形态,现代性是现代的主导精神蕴含。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1.第一次文代会(P2)1)为第一次文代会的准备:文学的发展进程,自动地,或身不由己地纳入“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的政治较量之中。
(解放区和国统区)P7郭沫若《斥“反动文艺”》P10毛泽东文艺思想2)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P151、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2、总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3、中心议题:文艺队伍的团结与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解放区(延安)→左翼作家→文学风格:明朗的、歌颂的→反映民间大众意识★国统区(重庆、上海)→民主主义作家→文学风格:悲凉、阴郁、讽刺、揭露→反映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3)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恩来《政治报告》•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十年来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报告提纲》•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4)意义:⑴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⑵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这次大会被一般的文学史著作称为“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文学领域的批判运动(三次)(P5--P8)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年)。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源于电影《武训传》以武训的“行乞兴学”反衬了太平军武装斗争的失败,难以被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接受。
且其剧本审读、资金投入、最终审查的获得通过和在领导层的内部放映,以及在全国公映后的社会反应,都显示出很多共产党员甚至是不少领导干部的“思想麻痹”。
同时电影《武训传》的主要创作者正是来自于1949年以前的国统区。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1954-1955年)。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源于从主观唯心论出发,以反现实主义的观点,因袭旧红学家们所采取的脱离社会和作者身世的形式主义考证方法,将小说内容归结为“色”、“空”观念,曲解了作者的创作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内容及提纲二.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1.外来形式的民族化2.传统形式的现代化3.中西结合的崭新形式的创造三.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1.发生期(1917—1920)。
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
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发展第一期(1921—1927)。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
特点为百花齐放。
3.发展第二期(1928—1937)。
“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
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
4.发展第三期(1937—1949)。
“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
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其内容主要有三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
2.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
3.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
世界意义:文学革命是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命文学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二十世纪世界革命文学潮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作品的艺术成就《狂人日记》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日记体小说。
4.作品的意义《狂人日记》虽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但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话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4.鲁迅小说的时代特征六.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1.鲁迅小说对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5.鲁迅小说形成了“寓冷于热”的独特风格七.郭沫若诗歌创作简况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892年生于四川。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提要绪论(自学)主要把握住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其依据,发展的大体脉络。
文学的一体化形成和解体的进程。
中国当代新诗1、掌握政治抒情诗的概念和郭小川、贺敬之二人政治抒情诗的艺术创新;2、闻捷、李季的抒情诗作在题材与艺术上的特点3、“归来”诗人群的概念,诗人组成及“归来”诗作的共同特点;4、艾青新时期新诗创作的分类与主题,掌握“宏观抒情”诗的概念;5、了解朦胧诗的出现及其源头,掌握朦胧诗的概念及论争(主要观点、论者论著);6、评析北岛、舒婷、顾城等朦胧诗人的诗作及特点;7、概念:“新民歌”、政治抒情诗、白洋淀诗群、归来的诗人、朦胧诗派、第三代诗。
中国当代散文1、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线索,掌握散文概念的变化;2、结合具体作品评析杨朔、刘白羽和秦牧散文创作的艺术特点,并能对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创作取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掌握巴金《随想录》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4、掌握贾平凹抒情散文的主题与意象;6、了解90年代散文热的表现及兴起原因,90年代散文的主要类型及代表作家;7、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品格,客观评价余秋雨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中国当代话剧1、建国后30年间戏剧的主要创作特色及出现的重要戏剧现象;2、了解新时期探索话剧的成因,掌握探索剧的成就与局限。
3、建国后老舍的创作概况,老舍《茶馆》的思想内容与主题、主要人物分析与独特的结构艺术。
4、五六十年代历史剧的繁荣及其原因,《关汉卿》的创作缘起,关汉卿的艺术形象分析,田汉话剧的“剧诗”风格。
5、80年代话剧的困境及其突围,高行健对话剧的探索及其贡献,《绝对信号》的艺术创新。
6、概念:“第四种剧本”,探索剧,1949~1976年的小说1、本时期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本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分期,收获期长篇小说的创作特征;2、梁斌《红旗谱》的思想内容,朱老忠形象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红旗谱》的“民族气魄”(即民族化风格)。
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样本)一、论文题目《〈十八春〉与〈半生缘〉之比较》二、论题观点来源:阅读安微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金宏达、于青编)之《十八春》、《私语》等篇目、花城出版社“张爱玲作品集”之《半生缘》(1997年3月第1版)、中华华侨出版社《张爱玲传》(2003年4月第一版,作者:于青)、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七讲: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作者: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主编:钱理群)、山东画报出版社“阅读张爱玲书系”之一《再读张爱玲》以及《中国期刊网》等书籍或资料时发现相对于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如《传奇》),《十八春》与《半生缘》这两个版本的对比的文章不多,本人希望通过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基本观点:1、两部作品反映了张爱玲政治观的变化。
2、论述《十八春》与《半生缘》的“自传”性质。
3、作品的经典特质。
四、论文结构:(一)引言部分:介绍两个版本出现的时间、背景以及期间张爱玲的大致活动情况,提出问题。
对两个版本进行比较,解决问题。
1、导致两部作品出现差异的政治元素(1)客观因素:发行范围的不同。
(2)主观原因:思想发生变化。
2、作者阅历对两部作品的影响(1)张爱玲本人生活经历在两部作品中的体现(就两部作品的共同点分析)。
①求学期间的影响:经济不独立②作为当红作家时期的影响:出名要趁早③海外生活的影响:张爱玲在美国的际遇与叔惠相似(2)张爱玲的两次婚姻影响下的《十八春》与《半生缘》(就两部作品的不同点分析)。
(三)结论:两部作品具有经典特质。
(1)《十八春》与《半生缘》的结局迥异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两种不同的爱情观。
(2)洗尽铅华的文字与细致独到的观察力令作品具有经典的特质。
参考文献:1.于青.张爱玲传.[M] .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4月格式示范毕业论文主标题(黑体﹒三号字)——副题(宋体·四号字)考号:(楷体·四号字) 姓名:(楷体·四号字)(内容提要) (黑体·五号字)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公诉,检察权在本质上主要表现为公诉权,以公诉权为基本内容的检察权在本质属性和终极意义上应属于行政权。
中国现当代文学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北平。
意义:1.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全国文艺工作者共同纲领。
2.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方向的发展新中国的人民文艺的基本方针,并号召文学艺术工作者“以最大的努力来贯彻执行”从而开导了新中国人民文艺的主体潮流。
2、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至10月6日,北京。
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三次文代会:1960年7月22日至8月13日。
创作方法:“两结合”。
建国初期的几次文艺思想论争:(1)关于《武训传》的讨论批判;(2)对“肖也牧创作倾向”的批判;(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双百”方针:时间:1956年5月2日毛泽东于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意义:1体现了人民对民主的要求,科学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思想解放要求。
2.创造题材上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大胆敢于生活和表现爱情。
3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研究上,思想空前活跃和解放,围绕现实主义理论问题,开展热烈争鸣。
4、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年11月发表于上海《文汇报》,作者姚文元,文章发表后,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革命样板戏”:四人帮妄图占领文艺舞台,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贯彻主观唯心主义文艺理论的样板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
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五个剧目。
5、文艺“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6、“二为”方针:第四次文代会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7、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考试类型填空(10空,10分)连线题(5题15分)选择题(5题15分)名词解释(2题14分)简答题(2题16分)论述题(1题30分)1、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写作要注意的八个问题。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陈独秀1918年撰文《文学革命论》发表在《新青年》,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目的。
三大主义是: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周作人1918年12月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进而提出平民文学概念。
一、这文学是人性的,不是兽性的,也不是神性的;二、这文学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却不是种族的,国家的,乡土及家族的。
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完全满足。
凡有违反人性的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
应记载世界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包括他们的世俗情欲,同时又是反对家族本位的,是一种现代人类的意识。
4、鲁迅的主要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具体作品有哪些。
《呐喊》篇目:《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篇目:《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5、《阿Q正传》主要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表现在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的主要表现内容及其原因分析。
(1)精神胜利法的具体内容第一,爱面子,妄自尊大,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第二,自轻自贱,自甘屈辱;第三,自欺欺人、自嘲自解,用从幻想中求得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取得安慰;第四,欺善怕恶,欺软怕硬,异乎寻常的争强好胜;第五,麻木、健忘,特别是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木、健忘;第六,自我陶醉,安于天命。
毕业论文提纲一、引言A. 毕业论文的重要性B. 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C.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二、文献综述A. 相关理论和研究概述B. 文献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C. 研究的创新点和贡献三、研究问题和假设A. 问题陈述B. 研究假设四、研究方法A. 研究设计B. 数据收集方法C. 数据分析方法五、研究结果和分析A. 数据描述和总体概况B. 结果分析和讨论六、结论和推荐A. 主要发现和研究结论B. 结果的实际应用和影响C.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七、参考文献八、附录(如果有必要)以上提纲可以作为你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南,根据标题的具体内容来展开阐述各个部分的内容。
请在正式写作时注意以下几点:1. 引言中要清晰地陈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并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同时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2. 文献综述部分要对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进行概述,并指出现有文献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突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贡献。
3. 研究问题和假设部分要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4. 研究方法部分要详细介绍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保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 研究结果和分析部分要将数据进行描述,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展示研究的发现和结论。
6. 结论和推荐部分要简明扼要地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强调结果的实际应用和影响,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7. 参考文献部分要按照规范的引用格式列出所有参考文献,确保引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8. 附录部分要根据需要增加,例如问卷调查表、数据表格、大样本的统计数据等。
以上是一个适用于毕业论文提纲的基本结构,根据你具体要研究的课题和论文的内容,可以调整和细化各个部分的内容。
确保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一.作品和作者二.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1956年,毛泽东提出,指的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2.山药蛋派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
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代表作有《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
他们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农村充满尖锐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3.革命历史小说专指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创作的,以1921年中共建党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作品。
“革命历史小说”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以及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走向胜利。
代表作,吴克强《红日》,梁斌《红旗谱》。
4.三突出三突出是中国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之一。
最早由于会泳在1968年5月23日在《文汇报》撰文《让文艺界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三突出指的是:(1)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2)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3)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原则被广泛运用于电影镜头的运用,舞台调度,情节安排等各个方面,既是创作原则又是批评标准。
5.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
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五个剧目。
进入本世纪以来,样板戏被称为“红色经典”。
6.天安门诗歌天安门诗歌产生于一九七六年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的伟大的“四五”运动。
天安门诗歌的作者绝大多数是不知名的普通群众。
现当代文学部分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主潮:文学革命(主要表现为启蒙和批判的文学、感伤情调、个性追求)代表性流派社团和文学主张:《新青年》、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周作人“人的文学”;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沉钟-浅草社、湖畔诗派、学衡派、甲寅派;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零余者形象、浪漫抒情小说。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倡导“民主”与“科学”。
1、文学革命的过激主义(猛烈批判与抨击、矫枉过正的文化策略、理论的全面批判与实际的不可能)2、文学革命的成绩(白话文、思潮流派、理论建设与创作成就)3、文学论争(与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论争)4、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的文学主张,周作人的理论贡献(人的文学)5、社团流派的建立: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沉钟-浅草社、湖畔诗派二、鲁迅1、《呐喊》与《彷徨》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手法2、文学史上对阿Q形象的意义的不同阐释(分时段具体分析)、精神胜利法3、从《野草》看鲁迅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三、第一个十年小说概况1、问题小说(表现社会人生,关注人的价值,冰心、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2、乡土小说(描写故乡农村生活,多表现农村的破落衰败,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3、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侧重作家心境的自我暴露,取材于作家的个人经历、遭遇)4、零余者形象(郁达夫小说所创造的一类抒情主人公,五四时期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四、郭沫若1、《女神》: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追求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也是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展现)《凤凰涅槃》鲜明的时代精神(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和叛逆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气势和激情、英雄主义的色彩、诗歌形式的绝对自由)《女神》在新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2、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结合《屈原》等作品看郭沫若历史剧的基本风格(与现实社会相关的题材、发掘历史人物与新时代的精神相通、浓烈的抒情色彩)五、新诗1、湖畔诗人(汪冯潘应《湖畔》,爱情诗清新明快气息)、小诗(冰心、宗白华即兴短诗)2、冯至的诗《雨夜》(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3、前期新月派(理性节制情感;和谐、均齐。
重点内容“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大陆以及台、港、澳地区的文学。
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不同类型的作家的创作。
3、当代文学的分期:1)五六十年代文学(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间的文学2)文革文学:1966-1976年文革期间的文学3)新时期文学:文革结束以后的文学1.会议:第一次文代会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大会实质:确立文艺新规范、新格局、新秩序、新方向2)代表确定:解放区(革命)作家,国统区左翼作家及民主(进步)作家,自由主义(反动)作家。
2.文艺运动:三次批判,反右1)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a、《武训传》基本内容:贫苦农民武训“行乞兴学”b、经过:毛泽东亲自发起c、理由:武训未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对封建统治者奴颜婢膝;办学宣扬封建文化思想。
2)1951年对萧也牧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等的批判:a、作品内容:一对革命夫妇的家庭生活。
b、批判理由:在知识分子身上所花笔墨过多;写日常生活是表现资产阶级低级趣味;污蔑、丑化工农阶级;妻子应该与丈夫决裂,进行阶级斗争,不应和解。
3)1954-1955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a、发起:俞平伯建国初出版《红楼梦研究》,使毛泽东找到了批判、清除胡适对知识分子影响的契机。
b、理由:向学术权威挑战、开火(权威=反动,“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胡适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胡适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是为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3.文艺理论:双百方针“双百方针”:1956年提出和开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a、“双百”方针的背景及原因:数次文艺批判使作家无从创作,经济建设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检验思想改造的效果。
b、“双百”方针下的文学主张和实践:“干预生活”,书写人情、人性。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当代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他阶段的文学形式有所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有了自身的发展,总的来说,当代文学的发展状态良好。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独立学院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也包括一些非中文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熟悉并把握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具备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笔者从教院校为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这类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及生源情况,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新形势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加以改革。
一、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总体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我校学生入学时的高考分数比较低,绝大部分学生刚刚跨过三本分数线,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学校招生名额不足的情况下降分被录取的,因此,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应有的知识储备不足、科学合理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皆不完善,亟待提高。
2.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自觉性不高我校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被迫学习的,进入高校后,原有的直接监管人和集体远离了他们,造成直接监管的缺失。
另外,高校的学业压力没有高中时期面临高考选拨的紧迫和集中,能够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之前大大增加。
再加之身边大部分学生的文化水平都相差无几,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自控能力。
3.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考入三本,并且又在独立学院就读,我校学生普遍表现得较为自卑,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
有一些自愿选择我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乐观,学习态度也很端正,认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而另外一部分由于高考失利或迫于家庭压力选择我校的学生,则自视清高,认为很委屈,对学校教学满腹牢骚,课堂不听课,课后不复习。
日积月累,学习上的问题来越积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文学论文提纲范文样本一、引言。
1.研究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贾宝玉是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2.研究意义,通过对贾宝玉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红楼梦》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
二、贾宝玉形象的塑造。
1.家庭背景,贾宝玉出身于贾府,是贾母的宠儿,家族地位显赫。
2.性格特点,贾宝玉性情多变,善良聪慧,却也有些软弱和情感用事。
3.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这些关系也影响着他的性格和命运。
三、贾宝玉形象的意义。
1.对爱情的追求,贾宝玉在小说中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男性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2.对家族命运的反思,贾宝玉的命运与贾府的衰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家族观念和宿命论的影响。
3.对人性的探讨,贾宝玉的形象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他的软弱和情感用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四、贾宝玉形象的评价。
1.文学意义,贾宝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他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作者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2.社会意义,贾宝玉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价值观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1.总结贾宝玉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指出其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
2.展望对贾宝玉形象研究的未来方向,指出还有待深入挖掘的问题和价值。
通过对贾宝玉形象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也可以从中发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刻的人性描写。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红楼梦》的研究和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导论:在中国的女性写作长廊中,徐小斌以她的才情和素养,成为一颗璀灿的明星。
《双鱼星座》是她的代表作,此间她以精致而锐利的笔法直接切入人物命运深处:女性在菲勒斯中心社会下遭遇种种生存困境,为了实现自我救赎而一次次地走上逃离之路。
然而在逃离中,又被拉回到残酷的现实,无奈与奋争,一次次地宿命般地重演,又一次次固执地追寻,完成女性对自身命运的叩问。
无疑,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一、菲勒斯中心社会女性的困境1、何为菲勒斯中心社会2、三重压迫下的女性A:金钱的压迫卜零作为一名电视编剧始终处在内心与社会的对抗中;星座的特质--生幻想爱与现实中无着落的强烈反差。
在《双鱼星座》中,金钱的象征--丈夫。
事例:起初追,而后家中十分荒芜,再至可随时将老婆典出去;有意安排卜零生日,扮演好丈夫的角色;在家庭生活中,如做饭、剥豆、点火柴等。
B:价值观念的压迫:(1)权力与话语权的象征--老板事例:劝卜零去边寨,又将组稿的错误推到她身上;辞退卜零前还劝她献血;在慰问中连讲6个笑话后冷酷无情地辞退卜零。
(2)无形的压迫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迷纪花园》中的芬和怡,是两种女性,同时才华过人,却为了一个男人而周而复始的角逐。
即使重来,依然是错。
最终两个一个与手枪、模型为伴,一个独守空房。
不管何种生存方式,处处都感受着男权社会的无形压迫。
因为女性在这一男权社会中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走入了一个悖论之中。
C:性的压迫欲望的象征--司机小石事例:对卜零想入非非,但碍于饭碗又没办法;利用卜零替莲子买香水;最终卜零的感情在他与莲子的偷情中粉碎等。
3、现代文明对女性天性的压抑菲勒斯中心社会是一个高度物化的世界,这使处于自然天性的女性一直处于现实的流离之外。
这在《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中景焕身上可见。
事例:对美有天然感受的景焕被迫与数字打交道,而以发疯为代价来逃离这种生活;而情感实验最终将她对物化世界尚存的一丝温情也被抹去。
文学论文提纲(导师专业分析)众所周知,文学是一个神奇的领域,也是一个独特的审美境地,文学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下面以"文学论文提纲";为例,给大家带来相关知识阅读,欢迎指正。
一、文学论文提纲格式要求1.论文大纲题目。
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
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
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
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
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
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论文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
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
论文结论要求明确、论文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二、文学论文的选题技巧1.勤读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2.选择有学术积累、学术价值、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题目。
3.了解学术动态。
4.从宽。
选定一个领域的时候,先要从宽。
尤其是论文,不能太宏观,也不能太微观,中观就挺好。
我所谓的"中观研究";,指对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文学流派、集团、群体、风格、气象的研究,对各种文体的特征、起源、发展、擅变、成就以及它们之前相互影响的研究,对文学时段的研究,对不同时段间文学传承、转折、变化的研究。
最新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例一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8-11
第一章动物叙事的缘起 11-19
第一节后花园与动物结缘 11-13
第二节村庄中与动物相伴 13-15
第三节其他因素的影响 15-19
第二章赞颂与批判——动物叙事的深层内涵 19-32
第一节对自在生命状态的追求与赞美 19-22
第二节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批判与悲悯 22-26
一、野性的缺失——历史惰性中动物般的生存状态 22-24
二、人性的匮乏——病态与苦难的生存境遇 24-26
第三节漂泊意识与"家养动物"的书写 26-29
第四节女性焦虑的释放与动物叙事 29-32
第三章动物意象的呈现 32-40
第一节 "羊"意象 32-35
第二节 "猫"意象 35-37
第三节 "爬虫"意象 37-40
第四章萧红创作中动物叙事的文学史意义 40-45
第一节东北精神的另类书写 40-42
第二节 "象征符号"与"生命主体"的双重变奏 42-45结语 45-46
参考文献 46-52
后记 52-5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3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例二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8-10
绪论 10-20
第一章 "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病态人格 20-36
第一节忧郁:革命者的病源 20-25
一、忧郁症:革命者共有的病症 21-22
二、忧郁的原因探究 22-25
第二节焦虑:忧郁病症的延续 25-28
一、焦虑症:忧患革命的意识世界 25-27
二、焦虑的原因探究 27-28
第三节癫狂:焦虑过度的宣泄 28-36
一、癫狂症:逃入幻象的路途 29-32
二、癫狂的原因探究 32-36
第二章 "乌托邦"三部曲的意象世界 36-53
第一节自然意象 36-45
一、花:性本能的释放 37-40
二、雨:恐惧与焦虑 40-45
第二节社会意象 45-53
一、桃源梦系列:乌托邦的集体无意识 45-48
二、孤岛系列:隐秘的潜意识空间 48-53
第三章格非接受精神分析学影响的原因探究 53-65第一节成长记忆 53-56
第二节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56-60
第三节对人性的深入探究 60-65
结语 65-67
参考文献 67-70
附录 70-71
后记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