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妆容第五步点面靥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5
《全唐诗》中的唐代女子妆饰考作者:刘丽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7期内容摘要:文章将《全唐诗》与唐代时世妆、发式、面妆相结合,分析再现艳丽华美、大胆开放的唐代妆饰形象,同时发掘唐代诗人含蓄、美刺、传情等审美观念,为研究《全唐诗》和唐代妆饰文化提供宝贵资料。
关键词:全唐诗唐代时世妆发式面妆一.《全唐诗》中对时世妆的概述时世妆为人们所熟知,主要是因白居易的《时世妆》(第427卷)。
元稹也在《恨妆成》(第462卷)写到:“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
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
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
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
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这些诗歌反映了时世妆的风采,在发式、化妆等方面体现出丰富艳丽的特色。
二.花样繁多的发式唐代妇女发式丰富,花样繁多。
《全唐诗》中出现的发式约有20种。
1.云髻。
刘方平《新春》(第251卷):“眠罢梳云髻,妆成上锦车。
”云髻,如天上云朵,发式卷曲。
2.反绾髻。
将头发拢至脑后,挽成发髻后反挽于头顶。
顾况《险竿歌》(第265卷):“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绾头髻盘旋风。
”3.螺(佛)髻。
和凝《宫词百首》(第735卷):“螺髻凝香晓黛浓”。
形似螺壳的发式,有单螺髻、双螺髻之分。
双螺髻是未婚女子的发式。
4.双髻(鬟)。
阎选《谒金门》(第897卷):“双髻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
”双髻式样也有多种,一般是少女或婢女发式。
女孩儿出嫁前将头发分两股,从正中分开,各扎成一结,把剩下的头发挽起编入耳后头发内,这样使两个辫子分垂耳旁。
5.三角髻。
挽有三个发髻的发式。
如李白《上元夫人》(第181卷):“磋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
”6.鸦(丫)鬟。
未婚女子或婢女发式,头上丫角和双鬟的并称。
如李白酬《张司马赠墨》(第178卷):“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唐代女子年幼时多梳丫髻,成年后改梳丫鬟,出嫁时改为发髻。
7.宝髻。
章孝标《贻美人》(第506卷):“宝髻巧梳金翡翠,罗裙宜著绣鸳鸯。
为什么说唐代化妆术领先世界千年?传说在唐代,有个50多岁的歌舞明星──庞三娘,本来已经年老色衰,满脸皱纹。
可当她在脸上贴上轻纱,涂上云母粉蜜后,皮肤却变得像剥壳鸡蛋一样,宛若少女。
有一天客人上门,庞三娘没来得及化妆,就说:“她是我外甥女,你明天再来吧!”第二天打扮一番,竟又摇身一变成为窈窕淑女,客人一点都没认出来。
几千年前,唐代的化妆术就已经“堪比整容”了,当时女性对涂脂抹粉的热衷,可以说毫不逊色于今人。
有诗云:“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传说杨贵妃洗脸也能染红一盆水……从卸妆,就能看出唐代女性对化妆的热爱了。
可是,在那个没有粉底、没有100种唇膏色号的年代,她们是如何化妆的呢?唐代诗人元稹在《恨妆成》里,大致将女子化妆概括为7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化面靥、贴花钿、描斜红、点口脂。
敷铅粉,相当于现在打粉底。
唐代女子喜欢用很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使肤白如雪,以此为美,古称铅华,“洗尽铅华”就这么来的。
不过铅粉很干,没有什么黏度,一阵风吹来就会掉一地粉。
于是,人们将粉末加进杏膏里,改良成粉膏再涂在脸上,不仅可以美白,据说还有遮瑕作用呢。
但铅粉毕竟是重金属,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但长期使用的话会让皮肤发青、发黄,妙龄少女变黄脸婆。
可这不仅吓不跑爱美的女性,她们还会在铅粉里掺入西域香料,叫“迎蝶粉”,幻想吸引蝴蝶环绕,像《还珠格格》的香妃一样……▲ 唐·《胡服美人图》除了美白,唐代还盛行“抹红”,即是敷面之后用手晕开胭脂,涂在两颊,浓的叫“酒晕妆”,淡的是“桃花妆”,显得气色十分红润。
而且她们的胭脂抹得很厚,据说杨贵妃到了夏天流的汗都是红色的。
但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王建在《宫词》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宫女,卸妆时就跟擦泥一样,洗完之后,盆里的水像泡了一层厚厚的红色泥浆。
▲ 唐·《胡服美人图》中国古代女子化妆不画眼妆,但很重视眉妆,他们认为眉是“七情之虹”,是一张脸最传神的地方。
基金课题唐代妇女化妆的顺序大致为“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1],以现代化妆为例,最后一步往往是为了增加面部的光彩,可见贴花钿是唐朝女性化妆的重要步骤之一,贴近世俗的审美口味和审美需求[2]。
花钿又叫花子,以硬纸、金箔、鱼鳃骨、螺钿壳、蜻蜓翅及翡翠等剪成花样,用呵胶粘贴于额头眉间。
花钿的起源一直都存在争议,有根据女俑脸上四排原点而产生的战国起源说,有因《中华古今注》中“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帖五色花子”而产生的秦代起源说,有因出土的汉代陶俑额眉正中有圆形饰物而产生的汉代起源说,有因寿阳公主额间的梅花状花纹而产生的南朝起源说,也有与上官婉儿有关的唐代起源说等多种起源说。
本文不细究哪种起源说最为可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盛唐时代安定繁荣的社会下[3],花钿在唐朝可谓繁荣之极,无论是颜色还是样式都在唐朝得到了深远的发展。
1…唐朝花钿的颜色、材质与样式1.1…颜色与材质花钿的颜色和材质众多,颜色大致有金、红、绿、黑等几种主色,也有由主色衍生出的相关色,大多由鱼鳞、胭脂、金箔片、珠玉、云母等材料制成。
大多数花钿的颜色都取决于其材质,如用金箔片制成金色花钿,金光璀璨;黑光纸制成黑色花钿,乌黑墨亮;鱼鳃骨制成白色花钿,洁白如玉;有杜牧曾咏到的翠钿——“春阳朴翠钿”,此花钿用翠鸟的羽毛制成,贴在额间,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迅速引起人对美的感受[4],展现女子之美;也有张泌曾写到的金钿——“蕊黄香画贴金蝉”,即此花钿用金箔或金色薄纸制成,象征富贵。
1.2…样式花钿形式各样,不同的花钿样式代表了主人公不同的审美情趣,有小家碧玉的,也有雍容华贵的,有追求极简审美的,也有追求繁缛华美的。
1.2.1 圆点类最普遍简单的花钿便是额间用胭脂或颜料点一个小圆点,即《簪花仕女图》中贵妇额间的花钿,很像如今给满月的孩子点上的小圆点,寓意吉祥。
圆点虽然是极为简单的一笔,但是代表了部分人对极简审美的追求,呈现出“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感[5]。
《全唐诗》中的唐代女子妆饰考一.《全唐诗》中对时世妆的概述时世妆为人们所熟知,主要是因白居易的《时世妆》(第427卷)。
元稹也在《恨妆成》(第462卷)写到:“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
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
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
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
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这些诗歌反映了时世妆的风采,在发式、化妆等方面体现出丰富艳丽的特色。
二.花样繁多的发式唐代妇女发式丰富,花样繁多。
《全唐诗》中出现的发式约有20种。
1.云髻。
刘方平《新春》(第251卷):“眠罢梳云髻,妆成上锦车。
”云髻,如天上云朵,发式卷曲。
2.反绾髻。
将头发拢至脑后,挽成发髻后反挽于头顶。
顾况《险竿歌》(第265卷):“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绾头髻盘旋风。
”3.螺(佛)髻。
和凝《宫词百首》(第735卷):“螺髻凝香晓黛浓”。
形似螺壳的发式,有单螺髻、双螺髻之分。
双螺髻是未婚女子的发式。
4.双髻(鬟)。
阎选《谒金门》(第897卷):“双髻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
”双髻式样也有多种,一般是少女或婢女发式。
女孩儿出嫁前将头发分两股,从正中分开,各扎成一结,把剩下的头发挽起编入耳后头发内,这样使两个辫子分垂耳旁。
5.三角髻。
挽有三个发髻的发式。
如李白《上元夫人》(第181卷):“磋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
”6.鸦(丫)鬟。
未婚女子或婢女发式,头上丫角和双鬟的并称。
如李白酬《张司马赠墨》(第178卷):“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唐代女子年幼时多梳丫髻,成年后改梳丫鬟,出嫁时改为发髻。
7.宝髻。
章孝标《贻美人》(第506卷):“宝髻巧梳金翡翠,罗裙宜著绣鸳鸯。
”因发式上缀有金钗、步摇、簪子、玉蝉等饰物,得此称。
8.插梳髻。
因发式上插梳子得名。
如崔涯《嘲李端》(第870卷)“独把象牙梳插鬓”,提到了这种发式,一般用金、银、犀、玉、牙等不同材料做成。
9.高髻。
高耸在头顶的发式,又称“峨髻”。
刘禹锡《赠李司空妓》(第365卷)“高髻云鬟宫妆样”等诗句中提到高髻。
唐代妇女化妆的步骤顺序
哎呀呀,咱来说说唐代妇女化妆的步骤顺序哈!
首先呢,那肯定得敷粉呀,就像咱现在擦粉底一样,把脸蛋弄得白白的。
你想想看,不先把脸打白了,后面的步骤咋好看呀!就好比画画得先有张干净的纸对吧!
然后呢,是涂胭脂啦!在脸蛋上轻轻拍上胭脂,让脸蛋红扑扑的,就像那盛开的桃花一样娇艳欲滴,多迷人呀!这可就像给脸蛋上了一抹春色呢!
接着呀,就是画黛眉啦。
把眉毛画得细细弯弯的,或浓或淡,那可是能瞬间改变气质呢!就好像换了个不同的发型一样神奇。
再之后呢,是点口脂。
把小嘴涂得红红的,哇,那真的是娇艳动人呀,这就跟给嘴唇穿了件漂亮的红衣裳似的。
最后,还要贴花钿呢!在额头上贴上各种漂亮的花钿,那真的是锦上添花呀!是不是感觉特别有意思?想象一下唐代的女子们精心打扮的样子,多有风情啊!咱现在的化妆跟那时候比起来,也是各有各的妙呢!。
《浅析唐代女子妆容》摘要:[2]吴倩.传统艺术中的花钿研究[D].河北大学,2010.,[3]段成式(唐),《酉阳杂俎》[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6]郑婕.中国古代人体装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疆域辽阔、政治开明、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唐朝服饰与化妆技术的辉煌。
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会为不同的目的梳妆打扮。
在唐代,女子的妆容以浓艳华丽著称。
本文试对唐代女子妆容中的画眉、贴花钿、点面靥这三个步骤做出浅析。
【关键词】画眉,花钿,面靥,唐代女子妆容一、画眉在汉代以前,眉的样式还较少,到唐以后,眉的样式逐渐增加,并且样式逐渐夸张。
在唐朝,眉的装饰已经是整个面部妆容的最重要的部分,成为每一个女子必要的化妆步骤。
唐代妇女在画眉前,必须把眉毛剃去或者拔光,然后用青黑色染料黛画出奇姿异态的眉型,唐人很崇尚眉的修饰,就连皇帝唐玄宗都有“好眉之癖”。
在唐朝眉的样式,包括八字眉、三峰眉、倒晕眉等十种眉式。
甚至唐玄宗曾命令画功设计数十种眉形,以示提倡,最常见的是蝴蝶眉1(图一)。
唐代女子的眉式流行周期很短。
在初唐时眉阔,且浓重醒目,眉心分开或眉头紧连,或上翘或下垂,有各种各样的变幻。
盛唐之后,女性的阔眉开始变短,到了中晚唐时期更加明显。
唐宪宗时,八字眉又开始流行,比汉代更宽且弯曲,在社会中受到女子的普遍欢迎。
这些眉的式样,也因为当时唐朝的强盛、文化繁荣,与多国保持贸易等多边往来,影响到了周边的其他国家,日本艺伎妆容中的眉妆就是唐代短阔眉的一种。
随着唐朝国力渐渐衰弱,许多的胡人化妆习惯,逐渐代替了本身汉族人的化妆习惯,汉族人女子中又开始流行八字眉,很多爱国诗人都认为八字眉妆容显得愁容悲戚,是亡国的预兆。
分析唐代女子眉妆,可以看出初唐、中期的美妆多趋于多样、自然、健康活泼,而晚期则有变态、压抑、愁闷、病态的倾向。
A R T &D E S I G N2005年叁月・总第143期022装饰《史学集刊》1937,第241—265页。
/⑹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6,第2页。
/⑺童书业:“唐代妇女的围巾‘巾皮帛’考”,《文物周刊》,1947,第56页。
/⑻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第1页。
/⑼ 其中包括: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俗 (中国风俗丛书)》,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88;《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8;高春明:《中国古代的平民服装(中国古代生活丛书)》,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北京,1997; 周汛、高春明编著: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黄能馥、陈娟娟编著:《中国历代服饰艺术》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1999。
/⑽如:王云英:《清代满族服饰》,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1985。
/⑾ 石璋如:“殷代头饰举例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8本下),1957,第611—670页;李济:“笄型八类及其文饰演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0本上),1959,第454—517页;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北京,1993。
/⑿社会生活史研究对考古材料和成果的利用,如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4。
/⒀ 如:冯尔康等:《清人社会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前引宋镇豪书;郑师渠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2000。
/⒁ 参见注(9)、注(12)。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邀集大陆地区的多名专家,集体撰写了一部150万字的《中国服饰通史》。
该书综合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侧重制度对服饰变化的影响,论述了自原始社会末期直至民国时期中国服饰的发展演变,并单列一章专门论述少数民族服饰。
唐代妇女的浓妆与垂髻字体[大][中][小]“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是著名的北朝乐府《木兰辞》中对女英雄木兰重着女装的描写。
发式与化妆是古代女子区别于男子的重要修饰手段。
唐代妇女不仅服装式样丰富多彩,面部的化妆也十分新颖独特。
它一般包括七个方面:一、施铅粉,二、抹胭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画面靥,七、贴花钿。
除了使用前代已有的粉、胭脂、花黄、眉炭等化妆物品外,还新添了斜红、花钿等装饰品。
描眉之举,自先秦时代已经产生了,但是直到汉末,主要的画眉用品仍然是黑色的柳炭。
传说汉代京兆尹张敞经常在家里给夫人画眉,后人引以为千古佳话。
但是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写了一篇《登徒子好色赋》,里面讲他邻家美女的双眉像翠鸟的羽毛,似乎那时已经有了绿色画眉的做法。
南北朝时期,用黛绿色画眉的风气逐渐兴起。
唐代初期就更加流行,有诗句咏颂美女的眉毛说“眉黛夺将萱草色”,那显然是绿眉毛了。
由于绿眉盛行,唐玄宗时,杨贵妃改用黑色描眉,反而成了新奇的式样,一时间宫廷之中纷纷仿效。
恰如唐人徐凝的诗句:“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唐代妇女画眉的式样很多。
唐人张泌《妆楼记》一书中说唐玄宗曾经命令画工设计10种眉样,其中有横云、斜月等名目。
民间还有桂叶眉、扫眉、蛾眉等名称。
但总起来看,不外乎细眉与阔眉两种。
这两种类型在初唐同时并存。
初唐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一诗中“纤纤初月上鸦黄”描写的就是一种细眉。
这样如一弯新月的细眉式样可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的绢画女子面上见到。
而陕西礼泉唐郑仁泰墓中的女陶俑却是两道画得又浓又宽的阔眉。
在额头上涂上黄粉,是从南北朝开始的风气。
经唐代始终,传流至五代、宋代时才逐渐消失。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绢画上便有一些妇女的额上涂着黄粉妆。
她们是在额头正中涂上一个黄色的圆晕。
北周庾信的诗中有“额角细黄轻安”的句子。
看来那时是把黄色一直涂到额角上去。
而唐人袁郊的诗句“半额微黄金缕衣”,却显出唐代女子涂额黄时已经不把额头全涂满,颜色也不很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女子妆容唐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导语: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妆容,尤其是体现在女子身上。
对于现代而言,各种妆容争相斗艳。
那么在古代,女子的妆容是怎样的呢?唐代女子画眉唐代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妆容,尤其是体现在女子身上。
对于现代而言,各种妆容争相斗艳。
那么在古代,女子的妆容是怎样的呢?
唐代女子画眉唐代女子盛行画眉。
初唐时期,流行宽而阔的蛾眉;到了唐玄宗时期,则流行细长的眉毛,称为“细眉”或“柳眉”,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而倒八字形的短眉是在中晚唐时期才出现。
据史料记载,在唐玄宗时期,女子的眉毛可谓“多姿多彩”,如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等。
唐代女子化妆“七步走”
唐代女子化妆有以下七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涂额黄、画眉、点口脂、画面靥、贴花钿
发髻越高身份越尊贵
除了面饰,头饰也是唐代女子妆容的重要部分。
侯振兵告诉记者,唐代女子的发式分为髻、鬟、鬓三种。
其中,髻一般用于成年和已婚女子。
初唐时,发髻一般都缠得比较紧,立在头顶上。
唐玄宗以后,发髻的高度成了妇女身份的象征。
发髻盘得越高,表示地位越尊贵。
诗人元微之在《李娃行》曾提及“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鬟,一般是未出嫁的女子梳的发型。
左书侨说:“《武媚娘传奇》中,媚娘初进宫时梳的就是鬟。
”侯振兵介绍,鬟分为双鬟、三鬟、扫闹鬟
生活常识分享。
唐朝女性妆容唐朝时期的妆容,最为经典的便是仕女妆,其化妆的次序主要分为以下七点: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
当然,倘若你用浅显的语句进行描绘的话,也就是如今的涂胭脂、画口红、修眉及花钿。
人对于美的感触,虽然在每个时代都有所不同,但是对于面容的重点关注地方,却是非常相似的,只不过因为时代的不同,有不一样的称呼罢了,比如对于古人而言,“上粉底”被称作“上铅粉”,“画眉毛被称作“画黛眉”,“擦口红”被称作“上唇脂”。
当然,其实唐朝女子化妆和如今的我们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她们喜欢在眉心、太阳穴与嘴角画动物、植物,称为花钿,若以金箔制成则称金钿,从而表现出女子的妖媚艳丽。
有趣的是,唐朝人还喜欢“点面靥”,就是在面颊酒窝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
该化妆方式源于宫廷生活的一种特殊标记,后来被传到民间之后逐渐成为了一种妆饰,并衍生出了不少的花样,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有的还饰以各种花卉,俗称“花靥”。
同时,唐朝女子涂口红的形状和方式也和我们有所不同,她们流行心形、鞍形与一般形,心形是上下唇画成正、倒爱心状,鞍形是上下唇皆画成M字形,一般形上唇依唇形描红,下唇为半圆形,无论哪形的唇脂面积都比嘴唇小。
不仅如此,唐朝女子对于粉底和腮红的态度也和我们如今有所不同。
在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唐朝杨贵妃喜欢上很白的粉底,再擦上很深的腮红,红到连擦汗的手帕也染红,因而蔚为流行,当时女性竞相模仿。
无论是唐朝时期的人,亦或者是如今的我们,对于眉毛都是非常重视的,而唐朝画眉也被称为画黛眉,其花样非常之多,比如唐玄宗在四川的时候,便曾经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
其中,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式。
古代化妆的步骤古代化妆的步骤化妆也是一门艺术,那古代化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古代化妆步骤,希望对你有用!古代化妆步骤1、敷白的颜色颜料2、抹脂粉3、画黛眉4、染额黄(或者贴花钿)5、点面靥6、描斜红7、涂唇脂古代妆容步骤首先进入底妆部分,先用CC霜均匀涂抹脸颊,然后点涂上BB霜到脸上,并用粉扑均匀抹开(注意眼袋色斑用遮瑕膏仔细遮盖) 再化眉毛,眉毛对于妆容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用深棕色眉笔描绘眉毛,眉头颜色要浅一点底妆部分已经差不多完成了,用大号刷子蘸取散粉扫于脸上用以定妆,然后蘸取浅棕色修容粉扫于脸颊两侧。
眼妆部分先用眼影刷蘸取带珠光浅棕色眼影晕染上眼皮,然后余粉涂抹下眼睑。
换成大一号的眼影刷,蘸取深棕色哑光眼影着重涂抹上下眼脸的眼尾部分。
眼线我们抛弃一贯用的黑色,选择棕红色的眼线笔画出全包围的上扬猫眼式眼线,然后用干净的眼影棒轻轻晕染下眼线。
选择宝蓝色眼线笔,一手提起上眼皮沿着睫毛根部画出内眼线,并且在下眼睑黏膜位置画出眼线,在用睫毛膏涂睫毛。
眼妆完成后,先用粉红色腮红扫在苹果肌上打造好气色,然后白色高光提亮额头、鼻梁以及眼睛下方三角区域。
最后,唇妆,先用遮瑕膏遮住原本的唇色,这样可以让唇膏更加显色,涂上粉色唇膏后,复古烟熏妆就完成啦!复古妆化妆步骤STEP1:抹护肤品首先彻底清洁脸部,抹上适量的护肤品,秋天最好选有补水和锁水功能的护肤品,日霜和晚霜要区别使用。
STEP2:画眉复古妆的眉形偏粗,有点中性的感觉。
要依照脸形来画眉毛的走向,颜色不能太浅,深的咖啡或者黑色会比较适合。
STEP3:上粉底上粉底时要注意把脸形的立体感修饰出来,“可选择不同颜色的粉底液,如较圆的脸形可在颧骨位置用亮色调,在腮部用深色调,耳前部位用较深的渐进色。
”赵明明说。
STEP4:画眼影赵明明介绍说,复古妆的眼影偏爱绯色、紫色为主,颜色上稍微会偏向浓,蓝、绿两色较少用。
以层次法逐层铺开,面积可超过2/3眼睑部位,突出双眼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