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晶体生长的结晶化学基础-上
- 格式:pptx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80
第二章、晶体的形成和生长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宓锦校, jxmi@ 第一节、晶体的形成方式(Î)第二节、成核作用(Î)第三节、晶体的成长(Î)第四节、晶面生长的速度(Î)第五节、影响晶面发育的内、外因(Î)第六节、晶体的溶解和再生(Î)第七节、人工晶体的合成方法(Î)晶体主要是由(1)结晶作用形成,也可以通过(2)化学反应而形成晶体,以及由于(3)不同结晶相之间的转变而产生新的晶体。
结晶作用(Crystallization)就是使质点从不规则排律到规则排律,从而形成格子构造的作用。
也就是使物质从其他相态转变为结晶相的作用。
1、由气相转变为固相气体凝华结晶:即气态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而直接转变为固态的晶体。
条件:足够低的蒸气压。
如水蒸气变成雪花。
2、由液相转变为固相熔融体过冷却结晶:在此种结晶作用中,结晶出来的晶体的化学成分应与熔融体本身的成分一致。
如水冷却结晶成冰;铁水冷凝成铁的晶体等。
溶液过饱和结晶:在此种结晶作用中,结晶出来的晶体的化学成分与溶液的成分不同。
如矿物从岩浆中结晶(温度降低);NaCl从盐水中析出(溶剂蒸发);如桂林山水石钟乳CaCO3(化学反应)。
3、由固相再结晶形成同质多象转变:如α-SiO2Å573℃Æβ-SiO2。
离溶(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原来呈单一的结晶相的均匀固溶体分离成为两种不同成分之结晶相的作用):如条纹长石(K,Na)[AlSi3O8]是由钾长石(K[AlSi3O8])和钠长石(Na[AlSi3O8])平行嵌生构成。
晶粒长大:如石灰岩转变成大理岩;陶瓷烧结中晶粒变粗。
非晶质体的晶化等。
(返回)成核作用(nucleation):就是形成晶核的作用。
晶核(nucleus,晶芽):从母体相中初始析出并达到某个临界大小,从而得以继续成长的结晶相微粒。
1、均匀成核作用均匀成核作用(homogeneous nucleation):晶核是由已达到饱和或过冷却的流体相本身自发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