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分析方法[1]
- 格式:ppt
- 大小:6.34 MB
- 文档页数:103
四川攀西裂谷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摘要】四川攀西裂谷成矿带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一个重要的成矿集中区。
本文通过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地质岩性特征、成矿流体特征等方面,揭示了该成矿带的特点。
地质构造以断裂带为主,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和火山岩,成矿流体呈中低温、高盐度特征。
同时对该区的矿床类型及分布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矿床成因及形成机制。
对四川攀西裂谷成矿带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对该成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对于进一步认识该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四川攀西裂谷成矿带、地质特征、裂谷矿床、地质构造、地质岩性、成矿流体、矿床类型、矿床成因、综合评述、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四川攀西裂谷成矿带位于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市以西,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集中区之一。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对该区域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基于过去研究的基础,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四川攀西裂谷成矿带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特征,为进一步找寻矿床的有利区域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未来在该区域的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提供指导,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1.2 研究目的攀西裂谷成矿带作为中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富集带之一,其成矿地质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地质过程、揭示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四川攀西裂谷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探讨其形成演化机制,揭示成矿物质来源及运移途径,进一步探讨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勘查及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该研究,可以为类似成矿地质背景下的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四川攀西裂谷成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为矿床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地质学和矿产地质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新疆阿尔恰勒铅锌矿成矿模式新疆阿尔恰勒铅锌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图木舒克市阿尔恰勒乡,属于古特里阶以下寒武系石灰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矿区内产铅锌矿石、黄铜锌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均为单独出现或与石英、方解石、硫化物等矿物共生。
本文将对阿尔恰勒铅锌矿的成矿模式进行分析。
一、地质构造条件阿尔恰勒铅锌矿赋存于古特里系以下石灰岩地层中,矿床形成的确切年代无法确定。
在地质构造条件方面,该区域受到了众多构造力场的影响,例如西北-东南向古特里裂谷,以及普通断裂、逆冲等构造作用。
这些构造力场对于铅锌矿床的成矿以及次生改造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岩石类型与化学成分特征阿尔恰勒铅锌矿矿区内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富含侵入质岩石的深部源自多溶液成分的硅质、灰质石灰岩。
地质构造活动与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下,石灰岩发生了脱碳、流变等特征,并被覆盖了一系列的热液、晶洞和构造裂隙、节理等次生构造体系。
经过长期沉淀和深成作用,铅、锌元素与硫化物、硅酸盐等形成了一系列的矿物晶体结晶,形成铅锌多金属矿床。
三、成矿机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多种成矿机制有关,其中,热液-沉淀成矿机制是该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由于地球内部热源的存在,地下热水活动不断,热泉水溶液在地质构造活动下,在灰质石灰岩、深部源自的多溶液成分中,释放出的矿物元素,与地下富含有机质的岩石结合,形成了热液-沉淀成矿体系。
在长期的沉淀及深成作用下,热泉水溶液中的元素和化学物质逐渐形成成分均匀、晶体形态完整的铅锌多金属矿物。
四、成因类型阿尔恰勒铅锌矿由于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成矿具有复杂性,其成因类型以热液-沉淀成矿机制为主,同时也受到了沉积推测、深部重新沉积、重晶石结晶沉淀、碳酸盐溶解重新沉积等多种成因类型的影响。
最终,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及次生改造,阿尔恰勒铅锌矿初步形成了一种以铅锌矿物为主体,硫、砷、铁、铜等元素包括其化合物、其酸盐为次要物质的矿床。
综上所述,新疆阿尔恰勒铅锌矿成矿模式是一种以热液-沉淀成矿机制为主,在寒武系石灰岩中形成的多金属铅锌矿床,其成因类型较为复杂,其矿床成因受到多种成因类型的影响形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藏东地区钨锡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分析余佳树(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热地质大队,西藏 拉萨850000)摘 要:本文在汇总藏东地区钨锡矿床(点)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藏东地区钨锡矿床(点)的矿床类型和矿化特征、分析了钨锡矿成矿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了不同成矿带中钨锡矿床(点)的成矿机理,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藏东地区钨锡成矿事件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钨锡矿床;成矿条件;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9-0103-3The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Mineralization Laws of Tungsten Tin Ore in Eastern TibetYU Jia-shu(Geothermal Geological Survey Party.,Tibet Bureau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Lasa 850000,China)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data of tungsten tin deposit (point)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Tibe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ype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ungsten tin deposits (points) in the east of Tibet,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laws of tungsten tin mineralization, and then proposes the mineralization mechanism of tungsten tin deposits (points) in different mineralization zon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tudy of tungsten tin mineralization events in eastern Tibet. Keywords: tungsten tin deposits;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 ore-forming laws藏东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南部,属于三江构造带的中北段,构造线呈由NW向转为近SN向并向北东突出的弧形,随着板块的俯冲、闭合、碰撞,形成了断裂带、岩浆带、变质带以及有关的矿产,如与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铁、铜、铅、锌、锡、钨、金、很多金属矿。
成矿规律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讲人:张均成矿分析是一个借助科学概念、运用理性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以揭示成矿现象本质,反映成矿时空规律的动态认识过程,贯穿于成矿研究和勘查评价的始终,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进行成矿研究的最基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
大量的矿产勘查实践证明,科学的成矿研究实质上是在正确的成矿分析基础上的合理推断。
研究水平的高低和研究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的深入程度,而对矿体定位规律的认识深度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思路、途径、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成矿条件的优劣性评价1)控矿因素控矿因素是指一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因素,其一般包括了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变质作用、区域地球化学因素等。
一个地区内矿产的高度发育及某一类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针对具体的某一矿床则控矿因素对成矿的贡献是有主次之分的。
例如,内生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和岩性的控制,外生矿床则着重与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等有关,变质矿床则主要受到变质作用的制约。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2)成矿特征研究区内已知的成矿特征对于评判矿床未来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勘查工作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矿床成矿特征着重是考虑成矿的矿种及其共生组合特征、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体赋存特征及其复杂程度、矿物种类及其共生组合、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成矿的矿种倘为市场需求较为迫切、本身价值较大,特别是多种有益元素共生,则矿床往往由此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如金是一种贵金属、本身就具有货币功能,在我国湘西一带出现Au 、Sb 、W 共生的大型矿床,并且三种元素的储量都单独构成大型矿床的规模,三者的共生造成了矿床本身价值及开发生产效益的巨增。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3)矿化信息矿化信息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
矿化信息一般可分为矿产地质信息、遥感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四大类。
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估方法分析矿产资源是一类具有经济价值的地质资源。
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之前,预测和评估其储量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别介绍矿产资源预测和评估的方法。
一、矿产资源预测方法1.地质外推法地质外推法是指依据地质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已知的矿床与岩石、矿物及岩石体等性质的空间变化规律,对未探明区域的矿产资源做出估计。
它可以通过对区域内已知矿床的地质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推断该区域内未知矿床所处的类型、空间位置、形态,从而推测出该区域潜在的矿产资源。
2.统计预测法统计预测法是通过对区域内已知矿床的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进而预测该区域内潜在的矿床分布和储量。
它基本上是在随机现象的影响下对矿点、矿体、矿段和矿田等无序事件的统计分析,从而找出模式和规律,以进行资源预测。
3.地统计学预测法地统计学预测法是通过矿床基本统计特征(如形态、尺寸、分布、品位等)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异性的分析、对未知点矩估计和空间插值数学公式的应用,建立全局或半区域性预测模型,从而预测推测未探明区域的潜在矿产资源。
二、矿产资源评估方法1.经验评估法经验评估法是利用已有矿床的经验,并根据它们的地质特征、产出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来估计未知矿床的产量和品位。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已知的成矿因素,通过总结经验式将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并经验性地应用于未知区域,来预测未知矿床的产量和品位。
2.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把各种不同的评估方法相结合,按照矿产资源的预测精度、可靠性、实用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进行权衡、综合运用,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审查评估,进而接近或达到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结果。
3.定量评估法定量评估法通过对矿产资源进行定量化的评估来确定其储量和品位等属性。
在该方法中,统计学和数学建模技术被广泛应用,例如拟合分析、贝叶斯统计等方法,从而建立精确的模型,对矿产资源进行高精度的评估。
结论总之,矿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估是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前提。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贵金属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矿业开采工作。
在我国,从金矿中提炼出的金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相应的勘探开采技术不断改进,掌握金矿的形成规律和地质特点,能够为金矿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首先概述了金矿的形成原理,然后分别从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两个方面,对金矿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预测类型;成矿地质特征;金矿预测评价模型;金矿资源潜力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下地幔带出一些物质,金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了解并利用这些规律,能够通过地质特征进行推测,继而评估是否存在金矿,为金矿的开挖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深入探讨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划分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构造的演化和矿床地质特征等,以《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为基础,将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归纳为12类。
2金矿的地质特征2.1绿岩带型绿岩带型金矿中,金矿类型主要是角闪岩、辉石等,形成过程是火山喷发出矿物质,对岩石造成化学侵袭,继而出现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反应,因此表面呈现为绿色[2]。
分析其地质特征,主要位于多山区域,而且出现过火山喷发现象,喷发期间带来的物质和原有岩石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出现造山效果。
而且,该金矿内会存在大量片状岩石,呈现绿色、质地较脆,组成物质主要是云母、石英,因此在分布上相对明显。
2.2矿金砂矿金砂金矿的形成,得益于河流对含金金属物质的搬运,在水流作用下聚集到平缓区域,然后形成矿床地带,含有大量金属物质。
该金矿的特点是含金量高、开采方便,因此成为目前经常开采的类型。
分析其地质特征,河流上游经过矿区,且其中的含金量高;中游则会存在明显弯道,在水流作用下可以推动砂子运动;中下游地段相对平缓,有利于金砂的聚集,由于会覆盖在岩石上方,因此表现为砂金状。
2.3变碎屑岩型变碎屑岩型金矿的外表,主要是黑色岩、硬砂岩、浊积岩等,岩石质地较粗糙,以板岩、片岩为主。
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帕奔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过程分析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帕奔金矿是一处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金矿床,该区域矿藏丰富,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其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过程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地质特征帕奔金矿位于老挝北部的琅勃拉邦省,地处高原山区,海拔高度约为1000-1500米。
该区域属于三叠纪至白垩纪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其构造类型主要是区域变形和隆起。
同时,该地区多年来地层发育,由砂石岩、页岩、煤岩组成的石炭系、二叠纪地层和粗粒岩砂岩相交织覆盖在岩屑层之上。
帕奔金矿石英脉、石英脉带和岩浆岩是控矿作用的主要构造和矿化带。
成矿作用过程帕奔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岩浆热液矿化作用,是在古特提斯洋地壳运动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帕奔金矿床的矿化作用主要是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形成的。
岩浆热液在地下穿流并与固体岩石接触形成。
在接触处,产生了高温高压的流体,带有矿物质和化学物质。
随后,流体在高温高压下,穿透了含有金属矿物的矿脉裂缝,带来了有价值的矿物物质。
随着流体的降温,矿物物质的析出和沉淀,逐渐形成被认为是新枞型热液型的石膏层,这种层生成的过程是石英脉带的基础。
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石英脉被认为是该区域成矿作用的主要载矿岩石。
石英脉带的成因是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石英浆流涌向地表。
岩浆温度越高,流动范围越大,也会沉积在更深的地层。
石英脉的成分主要有石英、脉石、钙质和硅质石英石等。
这些石英矿物的沉积和变质,产生了一定的含金量和矿化效果。
总之,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帕奔金矿床具有重要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过程。
该地区是一个多次构造运动、多次热液作用的地带,岩浆热液是该区域成矿的主要因素。
随着该地区的不断开发和探索,帕奔金矿床的金矿资源将持续增加,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帕奔金矿是老挝北部琅勃拉邦省巴乌县的一处重要的大型金矿床,自从该矿床发现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和投资者们的广泛关注。
矿床学研究方法-剖析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
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两个方面,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1)控制要素;(2)变化,改造的过程;(3)变化、改造的产物;(4)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5)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6)矿床保存条件。
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
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
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
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
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①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要达到最低可采品位,如铜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铁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
②矿石工艺性质,包括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
如铝在霞石和高岭石中含量较高,也可分离出来,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③矿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有用物质在岩石中是均匀分布,还是在局部集中(如矿脉),对于采矿难易和成本影响很大,因而也对确定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响。
④矿床规模。
指可采矿石的储藏量。
矿床规模大,矿山建设投资大,但经济效益很高。
获得矿产品的全部部用,包括采矿、选矿、交通运输、设备、能源和水源供应,劳动工资等的开支,也决定着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
上述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决定着一个矿床的经济价值。
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关系分析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行星,其表面和内部一直在发生着各种地质过程。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的学科,它深入研究了地球的成分、结构和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成矿作用是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了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揭示成矿物质的来源与运移方式。
地球上的矿物资源主要来源于地壳中的元素和物质,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地壳岩石中的化学元素组成,进而推测矿物质的来源。
例如,某一地区的地壳中富含镁、铁等元素,科学家可以判断该地区可能具有与镁、铁相关的矿床。
另外,地球化学也可以揭示矿物质的运移方式。
不同的矿物质在地球内部通过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运移,这些运移过程会对矿床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元素或化合物在地壳中的运移规律,有助于揭示矿床形成的机制。
其次,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识别成矿环境的类型和条件。
成矿作用发生的环境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对这些环境进行识别。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富含硫和铁的地壳岩石往往与火山活动有关,而火山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成矿环境。
另外,地球化学的研究还可以揭示不同矿床类型的与特征。
例如,某地区地壳岩石中富含铜和银等元素,科学家可以推测该地区可能具有铜银矿床的存在。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于寻找和解析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地球化学特征还可以预测成矿潜力和勘探方向。
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中潜藏的矿产资源,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地壳岩石中的稀有金属元素含量,科学家可以预测矿区的金属矿床潜力。
另外,地球化学的研究还可以揭示地壳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等信息,从而对矿床的勘探方向和类型进行预测。
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
综上所述,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6月下60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老挝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分析贾 若1,3,徐 巧1,2,3,张 鹤1,3,盛大志3,董克飞3(1.北京绿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1100;2.有色金属矿山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3.青岛中勘普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 266000)摘 要:老挝地处多个大构造带的交汇处,是东南亚成矿带的重要部分,矿产资源丰富,成矿条件非常优越。
本文通过统计老挝矿产分布特征、总结成矿时空规律与成因类型,分析了老挝各区域的找矿潜力,认为景洪-会晒成矿带、丰沙里-帕府成矿带、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川圹-长山多金属成矿带等7处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并提出老挝南部的阿速波省等可能成为未来最有前景的金矿找矿地区。
关键词:老挝;矿产资源;成矿规律;找矿潜力;成矿带;阿速波省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2-0060-3Analysis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LaosJIA Ruo 1,3, XU Qiao 1,2,3, ZHANG He 1,3, SHENG Da-zhi 3,DONG Ke-fei 3(1.Bejing Eco-friendl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1100;2. Deep Exploration Technic Center for Non-ferrous Mines,Beijing 100012; 3. Qingdao Zhongkanpuhu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Qingdao 266000)Abstract: Laos is located in the confluence of many large tectonic bel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in Southeast Asia,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re very superior.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Laos, the metallogenic space-time regularity and genetic typ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every region in Laos is analyz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seven metallogenic belts, including the Jinghong-huizai metallogenic belt, the Phongsali-pafu metallogenic belt, the Luang Prabang-loei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chuankuang-changsha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have good prospecting prospects, it is suggested that Azobo Province in the south of Laos may become the most promising gold prospecting area in the future.Keywords: Laos; mineral resource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prospecting potential; metallogenic belt; Azobo Province收稿日期:2023-04作者简介:贾若,男,生于1982年10月,河北保定人,本科,中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地质工程。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白石山地区金的成矿条件分析谭 江,卢玉浪(黑龙江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摘 要:白石山地区属于林西-孙吴Cu、Mo、Au、Pb、Zn成矿带、龙江Cu、Au、Mo成矿亚带。
区域成矿以铜金为主矿种。
金矿以马山金矿点为代表,主要与石英脉及闪长岩体有关,成因应属次火山热液型,但白石山金矿点通过本次工作认为是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碎裂蚀变岩型。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该区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对白石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白石山;成矿条件;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8-0097-2Analysis of gol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in Baishishan areaTAN Jiang, LU Yu-lang(Heilongjiang Mining Group Co., Ltd., Harbin 150090,China)Abstract: Baishishan area belongs to Linxi Sunwu Cu, Mo, Au, Pb, Zn metallogenic belt and Longjiang Cu, Au, Mo metallogenic sub belt. The regional mineralization is dominated by copper and gold. The gold deposit is represented by Mashan gold deposit, 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quartz vein and diorite. Its genesis should belong to subvolcanic hydrothermal type, but Baishishan gold deposit is considered to be cataclastic altered rock type related to ductile shear zone through this wor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in Baishishan area by introducing the geological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Keywords: Baishi mountain;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gold mine1 地质概况1.1 区域地质背景在大地构造位置上,白石山位于大兴安岭弧盆系(Pt3-P z)锡林浩特-塔溪岩浆弧(D-P3)与松嫩盆地边缘火山喷发岩带叠合部位。
118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马鬃山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吴宇杰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甘肃马鬃山金矿区位于西北地区金矿带内,其成矿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独特性。
通过对该矿区地层岩性、区域构造、矿体地质特征、成矿热液活动,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关键地质信息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揭示了马鬃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机制。
研究表明,该矿区金矿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深大断裂系统,矿体呈脉状分布,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热液,其成矿过程与区域构造活动及古老岩浆事件密切相关。
通过对成矿模式和成矿过程的探讨,为该类金矿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鬃山;成矿地质特征;热液活动;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4-0118-3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zongshan Gold Mine in Gansu ProvinceWU Yu-jieGansu Nonferrous Engineering Exploration&Research Institute, Tianshui 741020, ChinaAbstract: The Mazongshan gold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 is located within the northwest gold deposit belt, and its ore-form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obvious regional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key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stratigraphic lithology, regional structu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 bodies, hydrothermal activity of mineralization, and sources of mineralization materials in the mining area,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echanism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Mazongshan gold deposit have been revealed.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mining area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regional deep fault system, and the ore 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 a vein like manner, closely related to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mainly come from deep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their mineralization proc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ancient magmatic events. The exploration of mineralization models and processes provid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is type of gold deposit.Keywords: mazong mounta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hydrothermal activity; gold mine收稿日期:2024-01作者简介:吴宇杰,男,生于1988年,甘肃天水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摘要:伴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经济体化进程逐渐加快。
在当前时期,对于铜、锌等有色金属矿业的需求也在扩大,所以,需要探究有色金属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找矿特点和发展前景,这对于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来说具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有色金属;从矿地质特征;找矿特点;成矿规律有色金属主要指的是除黑色金属以外的有关矿产,其包含了铜、铅、锌等相关的重金属。
有色金属矿产作为基础性宏观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有色金属在城市建筑、工业制造以及航天等方面创作了极大的社会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铜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欠缺,工业用铜大多数依靠从国外进口,对有色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也有助于科学勘查合理开发和利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有色金属矿产的成矿条件研究在我国的四川地区,包含有很多的金属矿,其中九龙县久祝地区位于四川的南西部,横跨整个九龙县内康定沙德 - 九龙子杠坪 Be-Li- Pb-Zn-Cu-W-Sn-Au 矿。
在最近的几年以来,在该项区域内也发现了一些稀有金属矿床,例如,南东部的打枪沟锂铍矿,当前阶段,正处于勘探中。
四川的久祝地区呈现出南北向构造带,白台山向斜、久鲁祝向斜等,该区域的西部还受到雅江旋卷构造的相关影响。
其中,涵盖的断层有北北东向三岩龙断层以及八窝龙断层,这个区域是二次断裂构造,有南北向褶皱层。
另外,在这个区域内的版块构造活动对于侵入岩以及当地的矿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能够为这个地区的成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背向斜则为岩体起到了封闭,有助于形成伟晶岩石脉。
2、成矿的规律研究有色金属的成矿规律分析主要包括了控矿因素、找矿的标志和成矿模式。
其中控矿因素涉及到地层与内生矿的关系、岩浆与内生矿的关系以及地质构造与内生矿的关系这几类。
2.1地层与内生矿的关系上地幔下地壳形成亲硫元素为主的地质圈层,以铜、锌、铅等元素为主,在二级中晚期火山地层构成当中,涵盖了铅、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