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6.4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的作用,具体的有三个方面:(1)动态环境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并非经济学假设中的“理性人”,而是有限理性的。表现在高层管理者管理认知决定着企业对环境的理解,进而决定企业战略问题的构建和对战略问题的回答。然而,高层管理者管理认知并非一成不变,其形成与变化受到环境中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影响。面临环境变化时,高层管理者应主动推进管理认知的改变,实现对环境变化的能动适应,取得动态环境下的持续竞争优势;(2)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行为的变化取决于管理认知的变化,而非环境特征直接作用于企业战略行为。动态环境下,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的重点在于高层管理者管理认知的改变。管理认知决定企业战略行为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有效性;(3)动态环境下企业组织能力的演化也取决于管理认知的变化,并通过高层管理者对动态能力“行为惯例”的强化来达到组织能力演化的目的。动态环境下,管理认知对动态能力“行为惯例”的强化及其改变是组织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所在和微妙之处:管理认知对动态能力“行为惯例”的强化促使动态能力的产生;管理认知发生变化,促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企业所关注的地方,形成相应的和环境相适应的组织能力。

而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由提出了管理认知凝滞性使得企业战略决策者主动忽略环境中的变动信息,错误地理解信息的含义,使企业产生能力刚性和战略的路径依赖特性,限制企业战略变革的开展,成为企业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制约。由此可以看出,管理者认知对企业战略的作用是双面的,企业管理者应审慎看待。

研究多从管理者认知对企业战略的作用出发,然而管理者认知的形成过程中管理者应当着重培养哪些能力方可避免管理认知凝滞性,以及在中国转型经济的大背景下,动荡的环境对管理者认知的形成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这尚需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考察。

二.商业模式转型

企业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日趋复杂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而企业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对外部环境、自身资源以及能力的假设之上,因此,没有一个商业模式适用于任何企业,也没有一个商业模式永不过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基业长青,根据内外环境的改变适时改变商业模式是必要手段。Teece在阐述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时指出,企业成功需要精心构思商业模式,企业创造、调整、完善以及在必要时更替商业模式的能力构成了动态能力的基础。因此培育企业动态能力,特别是与商业模式的选择、调整、改进甚至重塑相关的动态能力是企业战略转型能否成功推进的关键。正如郭毅夫(2012)所言“商业模式转型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他基于湖南、浙江、广东、重庆等地279份可用的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提出了商业模式转型中具有正向作用的4个外在因素(资本市场、创业文化、消费者需求以及技术进步)与7个内部影响因素(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家承担风险的能力、组织学习能力、企业的共同愿景、企业开放心智以及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9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调查报告中也强调了提升中国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必须重视提升企业经营者的战略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动态复杂环境的把握和洞察、对行业与竞争趋势的判断力。

三.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

战略转型可以看作是企业与变化着的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所拥有的特异性知识与企业经营环境相匹配,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然而转型的驱动因素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Levy & Merry(1986)认为,战略转型是因为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为了求生存,包括组织的使命目标、企业文化等方面要做出重大改变。Boyle & Desai (1991)考察了1972年至1989年间的30篇相关文献,找出了24个组织内外促进转型的因素,将其归纳为4类:内部行政因素、外部战略因素、内部战略因素和外部行政因素,并指出组织内部环境的改变相对外部环境对绩效影响更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