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话之附子理中丸
- 格式:docx
- 大小:60.49 KB
- 文档页数:10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大蜜丸,或水蜜丸,或小蜜丸,或棕黑色浓缩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主要功效温中健脾。
适应病症本品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临床应用及指南许玲、赵丹通过进行附子理中丸联合艾灸治疗重症肠内营养腹泻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得出结论附子理中丸合神阙穴艾灸可治疗重症肠内营养脾肾阳虚型腹泻患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9):152-153.)规格(1)小蜜丸每100丸重20g;(2)大蜜丸每丸重9g;(3)浓缩丸每8丸相对于原生药3g。
用法用量口服。
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浓缩丸一次8-12丸,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方法密封。
有效期36个月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长卵形广卵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5-32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干姜)。
联结乳管直径12-15μm,含细小颗粒状物(党参)。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
2、取本品水蜜丸4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6g,剪碎,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 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加入石油醚(60 -90℃)1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取石油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
附⼦理中丸的15种功效附⼦理中丸⾸见于宋朝《陈⽆择三因⽅》,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可见在临床应⽤中长盛不衰。
附⼦理中丸主要在健脾的基础上,含有⼀味纯阳的附⼦,⽽附⼦是中药四⼤主药(⼈参、⽯膏、⼤黄、附⼦)之⼀,⼜称“药中四维”,附⼦的最⼤功效即温五脏之阳,如⼼阳、肺阳、肝阳、脾阳、肾阳。
故附⼦理中丸能够有效治疗五脏之寒,使寒去⽽⽣阳,阳⽣⽽体健的功效,可以⼴泛应⽤于现代⼈的虚寒诸疾。
药物成分附⼦,党参,⽩术,⼲姜,⽢草。
主要功效⽅中附⼦温阳祛寒,配以⼲姜温运中阳,⽩术健脾燥湿,党参益⽓健脾,⽢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
诸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健牌之效。
⽤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不温等症。
临床应⽤1、慢性胃病:主要表现见于⾯黄神疲乏⼒,纳⾷少并饱胀不舒,⾆质淡⽩⽆华,苔薄⽩,脉现沉细的患者。
2、慢性胃溃疡:主要表现腹痛绵绵不舒,受寒则剧,遇暖则舒,⾷少眩晕乏⼒,⾆质淡红,⾆苔⽩,脉现缓细的患者。
3、慢性腹泻:主要表现腹泻经久不愈,时好时发,饮冷或受寒后即痛⽽泻,泻者或⽔样或完⾕不化,⾆质⽆华胖润,⾆苔薄⽩,脉现沉紧的患者。
4、男性不育:主要表现脾胃虚弱,中⽓不⾜,累及肾阳不振⽽畏寒肢冷,结婚多年⽽没有⽣育,⾆质淡⽩,边缘齿痕,⾆苔薄腻,脉现沉弱的患者。
5、妇⼥盆腔炎:主要表现为受凉受寒后即少腹疼痛隐隐,⽉经延后,经量少,平时易怕冷,⾆质淡⽩,苔薄,脉现细弱的患者。
6、慢性⽀⽓管炎:咳嗽经久不愈,伴痰液清稀及喘息,神疲乏⼒,饮⾷不⾹,⾆质淡润胖⼤,⾆苔⽩,脉现沉弱的患者。
7、⼼动过缓:主要表现为⼼悸怔忡,⼼率每分钟介于50次左右,畏寒纳呆,神疲肢冷,⾆质淡⽩,⾆苔薄腻,脉现沉缓的患者。
8、慢性肝炎:主要表现为两肋间隐隐不舒,⾷少不饥,便溏畏寒肢冷,⾯⾊淡黄⽆泽,肝功能超过正常值,⾆质⽩润,⾆苔⽩腻,脉现弦弱的患者。
9、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迁延不愈,时剧时缓,关节肿胀不舒,随天⽓寒凉变化⽽加重,兼脾胃差,纳⾷少,时腹泻,⾆质淡润,⾆苔薄⽩,脉现弦细的患者。
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最早出处:东汉《伤寒论》使用历史:1800年主要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整体药性:热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典型征象:肤白虚胖,肚子怕冷,遇冷食冷即泻附子理中丸: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张仲景创立的“理中汤”,应该算是中药方剂中的“男人”了,因为它的药物组成全是纯阳的热药:人参、于姜、白术、甘草。
这个方子用到宋代,又增加了附子,就是现在的附子理中丸。
附子是什么?《本草正义》里形容说:“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附子显然是“男人中的男人”,“附子理中丸”也就有了现在说的“纯爷们儿”的躁烈之性。
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地怕冷,特别是腹部。
寒邪最容易击中最柔软的地方《易经》里的乾、坤、坎、离分别对应天、(土)地、水、火。
“坤”是对应“土”的,所以中医里和“土”相对应的“脾土”也叫“坤土”。
“坤”是什么?“坤者,至柔也”,这就是说,“脾土”是人身的至阴,它所主的地方是全身最柔软的地方,哪里呢?就是腹部,一点骨头都没有的地方。
我们看小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大肚子,肚皮好像很薄,内脏都膨出着,逐渐长大了才有了腹肌,肚子才收回去。
因为什么?小孩子的“后天之本”——脾土还没长成呢。
因为脾虚所以收敛不住,肚子里的内脏就鼓了出来。
一个得了消耗性疾病的病人衰竭到最后,肚子往往是陷下去的,医学上称为“舟状腹”。
这个时候一般都伤了元气,很难恢复了,因为它的“后天之本”——脾土已经不足到不能支撑腹部这个所辖之地了。
脾土是至阴的,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腹部,是最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
它的虚寒程度也要比其他部位严重,否则不会用上附子这个“温药中的温药”、“男人中的男入”来温补脾胃的阳气了。
附子理中丸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干姜炮白术甘草炙,各三两(各90g)
【用法】将药研为细散状,以蜜为丸,每次服3g,以水送服,温热服之,饭前服用。
用汤剂可用原方量的1/10。
【功效】温阳逐寒,益气健脾。
【药理作用】具有保护胃黏膜、降低胃张力、抑制小肠推进亢进、抗炎、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肾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血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
【适用范围】
1.中医病证脾胃虚寒重证;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下利清谷,畏寒肢冷,或霍乱吐泻转筋,舌淡,苔薄白,脉弱或紧;或脾肾阳虚证。
2.西医疾病急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菌痢、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风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小儿多涎症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脾胃虚寒重证者。
【知识要点】
1.附子理中丸组成中药效与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煎药与服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功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医证与西医病之间的互补关系。
2.掌握人参配白术、甘草,附子配干姜,附子、干姜配人参、白术、甘草之间的用量及相互作用关系。
3.方中桂枝治疗①病变有表证,兼以解表;②病变无表证,旨在温中。
【临床运用】
1.用药特点:方中用人参、白术、甘草益气,人参、甘草偏于生津,白术偏于燥湿;干姜、附子辛热,干姜偏于温暖脾胃,附子偏于温肾壮阳;以温阳逐寒,益气健脾为主。
2.用量特点:方中用药5味,益气健脾药3味如人参、白术、甘草,用量总和是270g;温热药2味如附子、干姜,用量总和是180g;
其用量比例是3∶2,病是脾胃虚寒重证,或脾肾阳虚证。
附子理中丸
关于《附子理中丸》,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对一些治感冒、咳嗽、发烧、过敏的药物,全是是非常容易选购,并且那样药品在应用上,全是非常简单,那那样药品在选购以前,也是要开展掌握,那样对应用后,才不容易对本身身心健康有危害,那附子理中丸也是很普遍的药品,这类药对疾病治疗,全是拥有非常好实际效果。
附子理中丸是一个对医治胃里问药品,这类药应用上,也是不可以随便,也罢依据病人本身病症开展应用,那样对病症改进,才会出现非常好协助,促使不容易伤害到病人人体。
附子理中丸:
作用:温中健脾。
用以脾胃虚弱,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脚不温。
功效:
1.
适用脾胃虚弱,阳气虚造成的脘腹冷痛、腹泻发烧、腹胀肠鸣、不欲饮食搭配、手脚发冷等症及脾肾两虚,寒凝不融引发之精神怠倦,形寒肢冷,食欲饮食搭配,脘腹冷痛,大便溏泄,清稀清稀等症。
2. 胃、十二指肠溃疡:用附子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获得不错的功效。
3.
腹泻:有报道各自用附子理中丸(汤)医治不一样原因造成的腹泻,获得令人满意功效。
用人参健脾丸共用附子理中丸医治肠功能紊乱,用参苓白术散共用附子理中丸医治肠功能紊乱均可得到一定功效。
4. 别的:附子理中丸还可用以医治窦性心动过缓、过敏性紫癜,反复性口腔溃疡等。
根据以上详细介绍,对附子理中丸医治类型也是拥有非常好了解,对腹泻的群体全是能够挑选它,并且对出現一些过敏问题的病症,也是能够适当挑选,假如不清楚是否该挑选它,全是能够根据医师建议挑选,那样有利于病症改进。
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附子为君药。
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从附子的生长周期来看,冬至时栽种,夏至时收获,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心为纯阳之剂,大辛,大热之品。
大补阳气,还能散寒。
治疗阳虚、阳脱必需之药。
理中丸,理脾胃,调理脾胃的意思,由于脾胃虚寒,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脾胃为气机升降之中枢,调理中枢使中枢正常运转。
出处原出张仲景《伤寒论》,是主治太阳虚寒病症的主方。
现中药生产厂家的说明书只写服法:“口服,一次1丸,每日2次。
”而不写“服后法”。
原书为“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所以“如食顷、食热粥”,目的在于饮热粥以助药力,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
组成附子(制) 100g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 100g 甘草 100g制附子大补阳气,散寒,附子大辛,大热,好的附子片用舌舔一下,舌会有麻的感觉。
有的老中医讲,服药后口唇有麻木感,就说明附子的用量已经足了,可以暂停服药了。
再服有中毒的的可能。
党参,在伤寒论中都是用人参,现已改为党参,党参健脾益气,有益于中焦气机的升降。
干姜,是生姜干燥所得,因为其色白,又称为白姜,与生姜相比,干姜的温热之性比生姜要厉害,但仍具有降胃气、止呕吐的作用。
干姜与附子同用,温阳散寒之力大增,“附子无姜不热”,就是说,但用附子其温热之药力大减。
甘草这里应为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兼具调和作用。
总的说来,附子理中丸具有温阳散寒,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
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 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适用证适用于阴寒体质,阳热体质禁用。
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神疲,面色白,肢冷,脉软,尿清,便溏判别阴寒体质与阳热体质的纲领:阴寒体质:神——精神萎靡,目光无神,面带倦容。
大爱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散)大爱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散)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散是备受推崇的两种常用中成药。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药物的功效、主要成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一种温中理气的中成药,其功效主要在于调节脾胃功能,并具有较好的消化功能。
该药物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1. 附子:附子是附子理中丸的主要成分,具有温阳驱寒、温暖脾胃的作用。
2. 炙甘草:炙甘草能够缓解脾胃寒冷的症状,增强消化功能。
3. 白术:白术是理中丸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健脾益胃、提高消化功能的作用。
4. 生姜:生姜在中药中常被用于温阳驱寒,改善脾胃功能。
附子理中丸主要适用于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但是,因为附子理中丸具有温补的性质,不适合胃火旺盛或者是上火的体质人群使用。
同时,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二、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是一种常用的理气化湿药,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祛湿的功效。
藿香正气散的主要成分包括:1. 藿香:藿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理人体内的湿气。
2. 陈皮:陈皮在中药中常被用来健脾理气,消除脾胃不适症状。
3. 厚朴:厚朴能够祛湿化痰,改善湿气引起的胃肠道不适。
4. 白芍:白芍能够活血化瘀,缓解症状。
藿香正气散适用于脾胃湿热引起的症状,如腹胀、腹泻、纳差等。
不过,由于藿香正气散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不适合体质虚弱、阳气不足的患者使用。
同时,孕妇和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结: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散作为常用的中成药,在调节脾胃功能和缓解消化不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药物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者长期使用。
只有合理使用中成药,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对健康的益处。
附子理中丸减肥附子理中丸是一种中药材,据说可以帮助人们减肥。
那么,附子理中丸减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附子理中丸是什么。
附子理中丸是由附子、人参、干姜、大枣等中药材经过一定的配方熬制而成的一种中药丸剂。
它主要具有温中散寒、祛风除湿、理气和胃、止痛等功效。
一般来说,附子理中丸被用来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风寒湿痹等症状。
但是,近年来,一些人开始尝试使用附子理中丸来减肥。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附子理中丸减肥的原理。
据说,附子理中丸减肥主要是通过它的温中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因为中医认为,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体内湿气重、寒气凝结。
而附子理中丸的温中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帮助调理脾胃,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附子理中丸减肥并非适合所有人。
首先,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体质虚弱、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不宜服用附子理中丸。
其次,附子理中丸虽然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并不是一种长期、健康的减肥方法。
长期服用附子理中丸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建议在服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附子理中丸减肥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它的温中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来调理脾胃,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附子理中丸并非适合所有人,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因此,在减肥的过程中,建议采取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方式,避免依赖药物减肥。
总之,附子理中丸虽然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并不是一种长期、健康的减肥方法。
在减肥的过程中,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饮食和运动,远离不良的减肥方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附子理中丸功效与作用附子理中丸是一种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它主要由附子、理中、白术、白芍、茯苓等中草药组成,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胸腹胀满等症状。
以下是附子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附子理中丸可以健脾开胃。
附子具有温阳化气的作用,可以温补脾胃,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食物。
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成分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其次,附子理中丸可以舒肝理气。
附子可以疏通气血,理气和肝气。
肝气郁结会导致胸腹胀满、不适、疼痛等症状。
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成分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气郁结,改善胃肠道胸腹胀满等不适感。
第三,附子理中丸可以清热降火。
附子理中丸中的茯苓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降火清热,改善脾胃热化的情况。
茯苓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热毒素,改善脾胃湿热引起的症状。
此外,附子理中丸还可以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胃功能正常可以提供充足的气血供给给全身组织器官。
附子理中丸中的白术和白芍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调理气血,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最后,附子理中丸还可以缓解胃肠道炎症。
附子中的一种有效成分—附子碱,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胃肠道炎症引起的不适症状。
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胃肠道的炎症症状。
总结而言,附子理中丸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药。
它可以通过健脾开胃、舒肝理气、清热降火、调理气血和缓解胃肠道炎症等多种作用,改善脾胃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
但是,使用附子理中丸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可过量使用,以免出现不适。
附子理中丸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同时,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使用安全。
附子理中丸【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附子90克,人参90克,白术90克,炮姜90克,炙甘草9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亦可作汤剂水煎,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泻利,心腹冷痛,心下逆满,手足厥寒,腹中雷鸣,饮食不进,及霍乱转筋等症。
【方解】:方中附子温阳祛寒,辅以炮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
五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效。
【按语】:本方以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呕吐泻利、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迟缓为辨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心力衰竭、痢疾等。
【附方】:1、温脾散(《颅卤经》),即本方去人参构成。
功能温脾止泻。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食乳不消,水泻不止,吃奶频吐。
2、附子理中汤(《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即本方改作汤剂。
功能回阳散寒。
主治五脏中寒,四肢强直,口噤,失声;下焦虚寒,火不生土,呕逆泄泻,脘腹冷痛。
3、附子理中汤(《万病回春》),即本方加官桂、吴茱萸、当归、陈皮、厚朴、大枣、生姜构成。
功能回阳除寒,益气健脾。
主治中寒厥倒。
4、丁附汤(《证治要诀类书》),即本方加青皮、陈皮、丁香构成。
功能温阳祛寒,降逆止呕。
主治寒呕,喜食辛热,中脘停寒,物入吐出。
5、附子温中汤(《卫生宝鉴》),即本方加白芍药、草豆蔻、茯苓、茯苓、厚朴、陈皮、生姜构成。
功能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中寒腹痛自利,水谷不化,或不欲饮食,懒言困倦嗜卧。
6、附子温中丸(《医学发明》),即本方去人参,加高良姜、肉桂构成。
功能温脾胃,养正气。
主治呕吐。
留饮,噎嗝,肠鸣,湿冷泄注。
7、温中补脾汤(《医宗全鉴》),即本方加炙黄芪、姜半夏、陈皮、茯苓、砂仁、肉桂、丁香、白芍、煨姜构成。
功能温中补脾,舒筋缓急。
主治慢脾风,吐泻日久,面唇青黯,闭目摇头,额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声哑,频吐清水。
我叔叔担心自己患糖尿病,去买了尿糖试纸,结果显示阳性。
从此之后,他很刻意地控制饮食,注重锻炼,但是尿糖依然是阳性,吃了降糖药也不见好。
后来因为药量太大而昏迷送医,但是医生查他的血糖,低于正常值,吃了东西后做糖耐量试验,血糖也正常。
这是怎么回事?”糖尿病糖尿病与肾性尿糖不同,通常1型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现象,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降得快,2型糖尿病患者不一定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现象,但是血糖已经超标。
临床上诊断糖尿病的方式为:空腹血糖在3.9-6.1毫摩尔/升为正常,若超过7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或进行糖耐量实验,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若超过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肾性糖尿尿糖显示阳性,但是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正常,这种属于“肾性糖尿”,而不是真正的糖尿病。
这种病可能也会出现口渴、多饮、饥饿、心慌等类似糖尿病的症状,但是并不是说有了这些症状就是糖尿病。
“肾性糖尿”多因为患者的肾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减退,从而会出现糖尿的现象,而且尿糖定量、定性均不受饮食和胰岛素影响。
肾性糖尿的高危人群①怀孕女性,孕妇在怀孕的中后期可能出现肾性糖尿,等到生产结束后消失;②有家族性肾性糖尿,患者除了肾的重吸收功能减退外,其他的功能都是正常的;③患有慢性肾脏疾病,例如有慢性肾炎的患者;④患有获得性肾小管疾病,当然这类患者除了糖尿外,尿液中还会有氨基酸、磷酸盐等,甚至有骨痛、骨折等现象。
多数的肾性糖尿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观察,因为有少部分患者可能会转为糖尿病。
附子理中丸是一个很常见的中成药,很多想要调理脾胃的朋友经常问,到底能不吃附子理中丸呢?对于这个药物,吃不吃还是建议大家要慎重,如果对症,当然可以吃,但并不是有脾胃问题的都可以吃,另外,也不建议长期的吃。
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附子理中丸这个药。
附子理中丸组方及其药物功效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方包含制附子,人参(或用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是一个温阳祛寒,补气健脾的药物。
中医医话之附子理中丸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医医话之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秉性醇厚,温中健脾,能治疗虚寒腹泻、便秘呕吐清涎等诸多脾肾虚寒之证。很多中医界人赞称附子理中丸为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药简效宏,可按图索骥,治疗对证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附子理中丸】 最早出处:东汉《伤寒论》使用历史:1800年主要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整体药性:热功能主治:温中健脾。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典型征象:肤白虚胖,肚子怕冷,遇冷食冷即泻附子理中丸: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 张仲景创立的“理中汤”,应该算是中药方剂中的“男人”了,因为它的药物组成全是纯阳的热药:人参、干姜、白术、甘草。这个方子用到宋代,又增加了附子,就是现在的附子理中丸。 附子是什么《本草正义》里形容说: “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附子显然是“男人中的男人”,“附子理中丸”也就有了现在说的“纯爷们儿”的躁烈之性。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 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地怕冷,特别是腹部。 寒邪最容易击中最柔软的地方 《易经》里的乾、坤、坎、离分别对应天、(土)地、水、火。“坤”是对应“土”的,所以中医里和“土”相对应的“脾土”也叫“坤土”。“坤”是什么“坤者,至柔也”,这就是说,“脾土”是人身的至阴,它所主的地方是全身最柔软的地方,哪里呢就是腹部,一点骨头都没有的地方。 我们看小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大肚子,肚皮好像很薄,内脏都膨出着,逐渐长大了才有了腹肌,肚子才收回去。因为什么小孩子的“后天之本”——脾土还没长成呢。因为脾虚所以收敛不住,肚子里的内脏就鼓了出来。 一个得了消耗性疾病的病人衰竭到最后,肚子往往是陷下去的,医学上称为“舟状腹”。这个时候一般都伤了元气,很难恢复了,因为它的“后天之本”——脾土已经不足到不能支撑腹部这个所辖之地了。 脾土是至阴的,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腹部,是最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它的虚寒程度也要比其他部位严重,否则不会用上附子这个“温药中的温药”、“男人中的男人”来温补脾胃的阳气了。 脾土虚寒--腹泻、怕冷、未老先衰 这种脾土虚寒的表现首先是腹泻,常年大便不成形,泻出来的东西经常是吃进去的原形,中医叫“完谷不化”,就是粮食原样排出了,好像胃肠一点消化作用都没起,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而且肚子怕冷,即便是个胖子,一边出着汗,一边还得护着肚子,即使是夏天,进了有空调的房间一会儿,可能就要去泻肚。 这就是因为中焦、下焦虚寒了。“虚”就是功能的萎缩,“寒”就是能量的不足,好比一个灶台,底下的火力不足或者没有火了,锅里的米饭怎么可能煮熟呢他们如果做肠镜检查的话,一般是慢性肠炎,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干脆查不出问题,就是个“胃肠激惹综合征”,也叫“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神经调节失调带来的问题,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服用附子理中丸却可以达到改变虚寒怕冷体质、减缓发作的目的。 中焦、下焦虚寒的人也是容易未老先衰的,从消化系统的问题影响到生殖功能,出现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的问题。所以虽然附子理中丸温补的主要是中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肾阳的温煦,照顾到下焦,起到壮阳的作用。 附子理中丸也是减肥药 “瘦人多阴虚,胖人多阳虚”,胖本身就是阳虚的结果。 人发胖,肯定是脂肪代谢不出去了,停留在体内。什么时候脂肪代谢不出去肯定是功能降低的肘候。人们在年轻时代谢是旺盛的,脂肪、水液都能正常地吸收和消耗,但到了老年,火力就弱了。好比一个灶台下面的火不足了,一锅水总是烧不开,不能蒸化为水蒸气,也不能消耗脂肪,这个人就要变胖了。这个“火”就相当于中医说的肾阳,是全身功能和能量的基础。 因此,我们看人发胖主要在两个阶段。一个是小孩子的婴儿肥时期,这时候他们的器官功能还很稚嫩,中医说的“肾阳”还在萌芽阶段,还处于肾阳不足时期,脾阳也因此很弱,火力不旺,自然会胖,但这个胖不结实,含水很多,所以孩子是“胖嘟嘟”的。还有就是人到了四五十岁,中年发福,肌肉变得松软了,这正是“肾阳”开始衰败的年龄,脾阳也趋弱,所谓“人过四十,阳气自半”,肾阳和脾阳衰弱的直接后果就是代谢能力下降,脂肪消耗不出去了,自然就开始发胖了。 能称得上胖子的人,都是脂肪过盛的,即便不到中年,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中年的肾阳虚状况。而胖只是其未老先衰的症状之一,除此以外,还会出现不同脏腑的阳虚问题,比如脾阳虚,这种人遇冷就泻,大便溏稀,肚子最怕冷。有的人手脚即便在夏天摸上去也是冰凉的,到了冬天,穿多厚的裤子膝盖以下也总是冷的,这种情况在年轻 女子中更常见,她们往往皮肤偏白,舌头颜色也淡,天生就是这种体质。这种人吃附子理中丸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个是温阳止泻,人会慢慢地交得不那么怕冷,肚子也不那么娇气;另一个作用就是减肥,因为附子理中丸具备的热性,可以加快脂肪代谢,把肥肉消耗掉,人自然就变瘦了或者说变得结实了。 这种温阳补肾、补脾的减肥法,才真的符合医理。因为它是通过增加脂肪的消耗去减肥,类似焕发起人的青春活力,从根本上激活身体;而节食减肥和泻肚减肥属于恶治,会因为影响营养吸收而危害健康。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说,“理中丸”还能治疗呕吐,这个呕吐往往是没有内容物的,仅仅是呕清水,这种清水就是脾阳虚不能蒸化掉的水液,张仲景说“寒多而呕”。这种人,他的唾液会很多,而且质地清稀,嘴里总是觉得很寡淡。 正常情况下,唾液应该是带一丝丝甘甜、清香的气味,而且自己不应该感到它的存在。但理中丸适应证的人,除了水便清长之外,唾液也偏多,而且质地也偏稀,舌头颜色很淡,甚至上面有水滑的舌苔,这就是寒的表现,是水液代谢不出去的表现,也是衰老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口中的甜味也应该是隐隐的,并不真甜。如果感到嘴里发甜,甚至唾液很黏,则是脾胃湿热的表现,这个时候舌苔也会腻,胃口会随之变坏,这时就绝对 不能吃理中丸了,而是需要吃二陈丸、平胃散之类清理脾胃湿热的药物。 我们吃馒头或者是全麦面包,或者喝有点苦味的茶,最后会越嚼越甜,喝出点甜头儿来。首先说明你的脾胃功能比较正常;其次也说明,这些逐渐出现甜味的食物是符合你的脾胃习性的。粮食是养脾胃的,茶可以清热利湿,使脾胃保持清利。 腹泻和便秘都可以源于阳虚 有的人是早晨起来就要泻,严重的是清晨五点刚醒来就得去厕所。这在中医里叫“五更泻”,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和附子理中丸的治疗范围很接近。 清晨正是阳气最虚的时候,本来就虚的肾阳此时更收敛不住了,所以必须早早爬起来泻出去。如果这个人还有腰酸,比别人怕冷的表现,那就更确定有肾阳虚的问题了。这种情况在老年人更常见,因为肾阳随着年龄的增长是要逐渐衰微的,也是衰老的表现之一。如果才四五十岁,这个过程就出现得太早了,还是要找原因。 一种是先天不足,一直体质差,是明显的阳虚体质; 一种是生病之后,对元气的打击太大,遗留下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种是生活不规律、不节制,导致了对肾精肾气的过度消耗,比如一直被人忌讳的性欲过度。 但真的属于这种情况的人还是少数,而且肾虚也绝对不是全都由性欲过度造成的,因为一治疗性功能出现的问题,就要用中医补肾的药,食疗时也是羊腰子、海狗肾,使得人们误把中医的“肾虚”狭隘地理解为仅仅代表性功能了。其实,任何巨大的消耗,包括体力的过度劳累、脑力的过度劳累,或者疾病的消耗都可以引起肾虚,也就都可以引起“五更泻”。 中医治疗“五更泻”有个方子叫四神丸,现在也有中成药,成分是补骨脂、大枣、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基本是温肾收敛的药物,主要是针对肾阳虚的。事实上,这种清晨就泻的人,往往是脾和肾双虚的,其中脾的问题可能更严重,所以最好是附子理中丸和四神丸配合着吃,可以增加温补的力量,特别是病情已经迁延很长时间的时候。 便秘也可能是阳虚的问题 腹泻是脾肾阳虚引起的,那是不是说,便秘就没阳虚的问题了老年人便秘的也很多呀。 其实,老年人的顽固性便秘有时候和晨起腹泻是同一个原理,都可以是因为阳虚,特别是脾肾阳虚。腹泻是因为阳虚没有火力消化水谷,使食物原封不动地排出;便秘是因为阳不足导致肠道的推动力不足,不是大便干,而是没有力气排出去。这种便秘的人同时也和腹泻的人一样,腰以 下特别怕冷,用手摸上去都是冰凉的,也伴有腰酸无力、舌苔很淡的症状,看上去有水滑苔,这就是肾阳极度亏虚造成的。这种情况的便秘,也有个能买到的中成药,叫“半硫丸”,就两味药,一个是半夏,一个是硫黄。 一听硫黄大家吓一跳,这种炸药成分也入药是的,硫黄是补命门之火的,燥热程度在附子之上,只有肾阳虚到极端的时候才可以启用。这个药很霸道,所以在炮制方法上很讲究,是要用纯净的硫黄,通过蒸煮然后再用。中药有很多这种“以毒攻毒”的绝招,通过特殊的炮制保留其药性,去掉其毒性,从而出现治疗的奇迹,硫黄就是其一。 半硫丸的热性比附子理中丸还要大,后者顾及了脾,而前者主要针对肾,这种便秘在老年人很常见,他们在便秘的同时要有明显的怕冷、下肢冰凉的症状,这种人如果也吃去火药,用大黄之类的通便,效果不好不说,能够接受硫黄热性的肾阳虚人,怎么经得起大黄的泻下之力只会越吃肾阳越虚,便秘越严重。 服用方法 附子理中丸一般是蜜丸,常规是一天吃两次,一次吃一到两丸。如果是春夏,天气炎热或者干燥,一天吃一次,也可以两天吃三次,把之间的时间均匀就可以。 因为附子理中丸的燥热,在服用过程中难免有上火的问题,但在上火的同时肚子仍旧怕冷,这就意味着寒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