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我们生活的世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说课稿】
- 格式:pdf
- 大小:400.55 KB
- 文档页数:18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二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二年级起始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的第2课。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中的第二课,前一课是《地球家园有什么》,其中就有提到了地球家园中有土壤,因此本课是前一课的延伸和深入探究。
本课的聚焦点在于:到校园中的一块土壤中去,仔仔细细的去观察,去研究。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小学生,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低年龄学生专注度低下,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针对性较强且具有趣味性的环节以提高教学效率,延长观察时间。
并注意语言的童趣化,教学的情境化。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2.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探究目标】:1.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2.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3.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五、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第二课《不同材料的餐具》说课稿一、说教材:《不同材料的餐具》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以四类典型材料制成的餐具为主线,多方位观察四类典型材料,并以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材料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物品,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材料的不同功能。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知道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名称,经过了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正确指认出金属、陶瓷、塑料、木四种常见材料,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材料进行较全面的观察,并用科学词汇对材料的特点进行描述。
在一定的范围内,大部分学生也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推理出该材料制成的物品。
三、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二)、观察餐具特点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四课《观察月相》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继学生在上一课研究了地球的“邻居”太阳之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邻居”——月球。
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
月相是变化的,这一课就是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材上的聚焦环节首先告诉学生月相的定义,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这节课要研究的月相的本质。
“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提示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月相。
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描述月相”,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描述月相来对月相的形态变化有一个具象的认识。
探索环节的第二个活动是“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整理课前的月相观察记录。
教材提供了两种整理记录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使用,但是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这个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反思过程。
在研讨环节,“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和“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月相的变化规律。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对“月相是变化的”是有一定感知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总结过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一个月,月相有时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看不见,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可以从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在家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活动。
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这种长期的观察缺乏耐心,因此需要教师定期用激励的方法去督促学生坚持记录月相。
三、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第二课《不同材料的餐具》说课稿一、说教材:《不同材料的餐具》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以四类典型材料制成的餐具为主线,多方位观察四类典型材料,并以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材料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物品,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材料的不同功能。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知道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名称,经过了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正确指认出金属、陶瓷、塑料、木四种常见材料,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材料进行较全面的观察,并用科学词汇对材料的特点进行描述。
在一定的范围内,大部分学生也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推理出该材料制成的物品。
三、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二)、观察餐具特点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