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二《岳阳楼记》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了初二《岳阳楼记》说课稿,期望大家爱好!初二《岳阳楼记》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进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假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5篇课文。
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样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
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浏览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知道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成心识地提高自己的观赏品味和审美乐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诵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观赏的能力。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知道文本。
难点则预设为:知道作者用情形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
这是由于学生遭到年龄,经历和人生体会的局限知道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控一定地浏览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存。
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浏览上。
三、说教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突破重点,我采取了以下教法:①营建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
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建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岳阳楼记》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岳阳楼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一)《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
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二)教学目标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
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
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教材处理(一)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
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二)教法与学法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
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2、学法①一字以蔽之——“读”。
〈〈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
2. 语文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
多媒体VCD在教学中的运用,无疑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活水,使教学内容更鲜活,教学更富生机,教学过程将创生更多火花。
它还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
它对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激活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魅力)4.四基三点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的作用。
5.教材处理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情况和本文的特点,本设计拟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岳阳楼记》说课稿我说课的篇目是<<岳阳楼记>>,这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古文单元的精读课文。
一.说教材(一).说课文内容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此文是作者被贬于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一篇记.其文通过叙事引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由情入理,既墨蕴彩色,淋漓尽致的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巴陵胜状图,又随物赋感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表现他在政治失意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其文语言上骈散句结合,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让读者在朗读的音乐美中览景悟情,爱不释手.总之,这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名篇,是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二).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魅力)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的作用教学工具:课件和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二.说教法这是一篇经典的美文,其文意境博大深远,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采用情景感染法,带学生试\'登\'岳阳楼,一览巴陵胜景.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诱导学生的向往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同时新课标要求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
”因此,我决定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文意,品味文章思想内涵,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文中语言进行加工再造,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和写作思路的把握,我准备用分组讨论,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实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找资料,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等形式充分作好准备,再试作小老师向同学展开提问,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把握教学航向,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配合一套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把握重难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真正的主角应是学生.因此我准备用情景感染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分组讨论,互问互答的方式来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品味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具体操作如下:1.欣赏:用四大名楼导入课题,重点欣赏岳阳楼的胜景.(多媒体播放图片)2.朗读:播放声音图象文件,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3.讨论:抓重点字词句理解含义,领会文章大意.4.提问:根据个人理解,展开互问互答活动,强化对文章思路的分析.5.归纳:教师作总结性归纳,强化文章重难点.6.拓展: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拓展思维.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用四大名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岳阳楼的愿望.然后播放朗读欣赏文件,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魅力.(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个情景感染学生,使之主动产生学习本文的愿望.尽快进入角色,为后面教学过程作好铺垫.)(二)检查预习!.抽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明确)2.给加点字词注音(出示课件请学生笔答)(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前准备情况)(三)朗读指导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2.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3.全体试着朗读课文,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对于美文,通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帮助很大,胜过抽象的分析.)(四)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1.熟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语言魅力.2.结合注释,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3.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4.采用分组挑战式提问,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从而有效的掌握文章学习的重点.)(五)思考讨论对于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的分析,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共同完成.问题设计如下:1.文章第一段写了岳阳楼的什么背景?说明了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第二段如何描写岳阳楼的全景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3.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如何来表现“迁客骚人”的感情的?其目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的?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引出警句的?警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5.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表明喜欢的原因所在.(说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全面思考问题,解决理解课文的难点)(六)归纳总结1.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2.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只要言之有理,抓住重点就可以视为正确,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七)巩固拓展!.要求熟读并背诵全文.2.完成《点拨》上的强化练习题.3.完成比较阅读资料题.(八)板书设计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记缘由记叙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洞庭湖全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描写览物之情,得无乎异(过渡)巴陵胜状,览物之情阴天__悲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描写.抒情晴天___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古仁人之心议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岳阳楼记》说课材料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独特情感的体验,形成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固定化。
岳阳楼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和规箴之意。
这篇文章是古文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它语言优美,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衬托手法,如“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与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岳阳楼的“阴”景和“晴”景相互衬托,展现了洞庭湖的万千气象。
此外,文章还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经过两年多的文言文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语言较为晦涩,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同时要加强对重点词句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和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0课《岳阳楼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0课的一篇重要文章,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本文以描绘岳阳楼的美景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崇高情操。
文章辞藻华丽,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岳阳楼记》这样的经典文章,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挖掘。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结构产生困惑,因此,教师需要耐心解答,帮助学生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崇高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把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会。
2.难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抒情手法和写作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板书,突出课文重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的把握,对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岳阳楼的美景。
岳阳楼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篇传世佳作,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它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本文在写景抒情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中的写景方法和抒情方式。
(2)难点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高尚情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但对于本文这样篇幅较长、语言较复杂的作品,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和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岳阳楼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岳阳楼记》,接下来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2、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岳阳楼记》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10课的一篇教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
本课位于本单元的第一篇,是本单元写景言志的开头之作,言辞精练,绝伦超群,非常具有代表性。
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不少文言文的篇目,对于文言文知识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对于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情也能简单地感知了解。
但是,由于学生所处时代与古文所写时代相隔甚远,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4、教学目标及其确立依据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几点为教学目标的内容(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了解文中部分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能正确翻译篇中名句(或主旨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领略课文中创设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志趣抱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教学重难点及其确立依据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我将“反复阅读,体味情感”确定为【教学重点】,将“疏通文意,多种表达”确定为【教学难点】。
《岳阳楼记》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一)《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二)教学目标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三)重点、难点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二、教材处理(一)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二)教法与学法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2、学法①一字以蔽之——“读”〈〈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三、教学流程(第三课时)(一)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文化资料(名联和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新课学习1、齐读课文为找寻本文美点做准备2、小组交流讨论可以从些角度来赏析本文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达美、修辞美、思想美……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为展示做准备4、展示交流结果1、句式美本文骈散结合文中描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几段话几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其他地方则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九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全篇亦骈亦散独具一格纵观全文四字骈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尽铺张之能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等作者把丰富的思想内含熔铸到骈散结合的句式中让文字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②欣赏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这主要在于景物的选择和气势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同样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3、情美作者借景抒情曹操《观沧海》中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雄浑景象征是诗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体现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写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我认为已在表现意在表现他博大的胸怀非凡的气度三、四段极尽描写洞庭湖的一阴一晴借以抒发迁客骚人登楼是的悲喜情感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4、修辞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5、表达美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记事简明、写情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6、思想之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我认为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7、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继承并发扬“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8、布置作业:请大家以“读范仲淹名言有感”为题把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带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岳阳楼记说课稿岳阳楼记说课稿1亲爱的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56号,现在我来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板书:课题、作者)。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和学法的指导与建议、教学过程的安排构想、板书的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岳阳楼记》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题展开。
《岳阳楼记》是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对教材的处理:目标、重难点、课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掌握重要加点的字词②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③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本课出现了一些新的字词,并且文章的主旨是为了表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掌握重要的字词②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于写作中的一些写法还不太熟练,对语言的运用还不够到位,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
《岳阳楼记》是一篇精读文章,篇幅较长,难点重点较多,所以我安排两个课时来学习。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问题讨论与讲解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与讲解法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达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岳阳楼记的说课稿优质课岳阳楼记的说课稿优质课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阳楼记的说课稿优质课,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的说课稿优质课1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5篇课文。
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
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
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
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
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说教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
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说课稿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说课稿在我们上学期间,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xxx,湘南的东江湖是我的家乡,我来自资兴,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次教学盛会。
我是来学习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二、教法分析1、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
这篇文章较浅易。
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2、语文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
多媒体VCD在教学中的运用,无疑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活水,使教学内容更鲜活,教学更富生机,教学过程将创生更多火花。
它还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
它对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激活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共1课时登岳阳楼(其一) 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1教学目标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2学情分析学生基础差3重点难点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导入:以回顾有关登岳阳楼的诗句或典故导入。
简介作者及背景: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
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四、自由背诵课文并逐联赏析: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阔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2.“帘旌不动夕阳迟。
”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傍晚的安宁。
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引人遐想。
3.“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岳阳楼记》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课文在中考复习所处的位置及复习目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在创作背景上都是作者因倡导革新不成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篇目。
它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是文质兼美的范文。
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同时,那忧人为先、乐己在后的豪迈胸襟,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认真借鉴。
复习《醉翁亭记》,意图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欧阳修山水游记的借景抒怀,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的特点。
景物描写在本文中很有特色,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其作用是本文复习的重点。
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主题。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学会品味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二)本课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的确立文言文的复习一定要落实到实处,本说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这又是两篇极好的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进而帮助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法。
这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因此,我在各段学习中向学生出示了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我想突出这节课的亮点设计:1、每段均配有相应的精美图片,较好的创设了情境,再现了文中的人、事、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促进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加速背诵突破教学重点。
2、对文中成语的理解和归纳落实的较实,成语往往就是来源于古诗文,这样的归纳整理更便于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写作水平的提高达下了基础。
岳阳楼记说课稿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散文,其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阐述《岳阳楼记》的说课稿。
首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指导着教学的方向和过程。
对于《岳阳楼记》的教学,我们设定以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2. 引导学生理解《岳阳楼记》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 通过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启发学生思考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岳阳楼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范仲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3. 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语言特色。
4. 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思想。
接下来,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它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3.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
然后,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它体现了教学的步骤和环节。
《岳阳楼记》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安排: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范仲淹的生平和《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哲理进行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4. 赏析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
最后,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检验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岳阳楼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中考复习所处的位置及复习目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在创作背景上都是作者因倡导革新不成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篇目。
它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是文质兼美的范文。
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同时,那忧人为先、乐己在后的豪迈胸襟,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认真借鉴。
复习《醉翁亭记》,意图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欧阳修山水游记的借景抒怀,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的特点。
景物描写在本文中很有特色,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其作用是本文复习的重点。
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主题。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学会品味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二)本课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的确立
文言文的复习一定要落实到实处,本说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这又是两篇极好的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进而帮助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法。
这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因此,我在各段学习中向学生出示了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我想突出这节课的亮点设计:
1、每段均配有相应的精美图片,较好的创设了情境,再现了文中的人、事、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促进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加速背诵突破教学重点。
2、对文中成语的理解和归纳落实的较实,成语往往就是来源于古诗文,这样的归纳整理更便于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写作水平的提高达下了基础。
3、让学生分别说出描写洞庭湖、岳阳楼、醉翁亭四季景色的诗句,这既能加深对课文中景物描写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掌握文学常识、主题。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
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岳阳楼记》抓住“忧与乐”,《醉翁亭记》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与课文内涵。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
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所以确定难点是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学会品味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二、说教法
这是两篇经典的美文,其文意境博大深远,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采用情景感染法,带学生试"登"岳阳楼,一览巴陵胜景.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诱导学生的向往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
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和写作思路的把握,我准备用提问讨论,互相交流的方式来实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把握教学航向,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另外配合一套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把握重难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迫切需要。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通过比较可以从事物的差异中,掌握不同事物各自的特征,教会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求同辨异思维的任务之一。
因此,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并以审美性因素为条件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采用了通过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利用图片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注重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三、说学生
初三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即“也”“而”的使用,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翻译、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但是系统复习还需要教师归纳整理、比较探究,学生才能有章可循。
另外,初三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样至关重要,这也是课标中所说的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学法:
主要采取“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提问去推动学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全班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此外,还有朗读法、比较法、体验反思法等。
异中求同,进行类比归纳。
五、说教学程序
1、导入复习,教师点拨,启发提问:我们学习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两篇散文,文采横溢,交相辉映:一篇是雄浑的洞庭景色,一篇是秀丽的琅琊风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千古绝唱”。
这节课,我们来比较赏析这两篇佳作。
这两篇散文,都以写景见长,堪称北宋写景散文的双璧。
2、直击中考:
出示复习目标,学生进行小组复习。
3、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通过板书加以归纳明确。
(1)两篇文章在写景在时候,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岳阳楼记》写“霪雨霏霏”的天气,是一片苍茫荒凉的景象;写“春和景明”的日子,是一片欢乐明快的景象。
《醉翁亭记》写景抓住了朝暮之景、四时之景的特点。
用“日出而林霏开”写早晨,用“云归而岩穴瞑”写傍晚,写出了一天中景色的变化;用野花幽香写春天,用绿树成荫写夏天,用风高霜洁写秋天,用水落石出写冬天,抓住了景物的季节特征。
(2)这两篇文章在写景时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岳阳楼记》在描写了阴天的景色之后,发出了“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叹息之情;描写了晴天的景色之后,又表达了“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喜悦之情。
《醉翁亭记》在写了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之后,也发出了“乐亦无穷也”的陶醉之情。
4、比较:对联
对联是初三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较多的语言运用题。
因此我设计了“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
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这一环节不仅复习了对联这一知识点,还将两课做了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迁移:默写
拓展迁移:提问1
文中“迁客”指“骚人”指。
这两文的作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因为同一政治事件,一贬邓州,一贬滁州,可说都是“迁客骚人”,但他们有没有“以物喜,以己悲”呢?从他们的身上,你能吸取一些怎样的精神力量?两位作者都不同于一般的“迁客骚人”,他们表达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与民同悲,与民同乐。
两篇文章的侧同点不同。
范仲淹抒发的是一种“忧”情,欧阳修表达的是一种“乐”意。
读了《岳阳楼记》,总觉得范仲淹胸怀旷达,抱负远大;读了《醉翁亭记》,总觉得欧阳修有种自我陶醉、逃避现实的感觉。
提问2: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迁客骚人”?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吗?
提问3:古人早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说,“兼济天下”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爱国爱民;“独善其身”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或安贫乐道、随缘自适,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
6、课堂结语: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一节课,我们不仅掌握了两课的基础知识,还比较了两篇文章的相
同之处和不同之点,同学们分析得很深刻,并有独到的见解,真正做到了读者与作者“共鸣”。
总之,这是两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名篇,是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