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险因素清单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周转房项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以下是周转房项目中主要工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1.挖掘机、推土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驾驶室内的密闭空间、高温、全身振动、粉尘和噪声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设置空调、减振处理、使用耳器、防尘口罩和热辐射防护服,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2.护机、铲运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高温和全身振动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和防尘口罩,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3.安清槽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4.安修、护坡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5.土石方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6.降尘、清扫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7.安打桩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8.安降水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9.降水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0.砌筑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高温和高处作业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1.石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2.混凝土制品工人: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为了更好地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需要对职业病危害性因素进行系统地识别和分类。
以下是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的职业病危害性因素分类清单。
一、化学因素1.1 生产性粉尘- 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石英尘等- 金属性粉尘:例如铁尘、铝尘等- 人工合成材料粉尘:例如聚乙烯尘、聚丙烯尘等1.2 生产性毒物- 金属及化合物:例如铅、汞、砷等- 有机溶剂: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刺激性气体:例如氯气、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例如一氧化碳、氮气等二、物理因素2.1 异常气压- 高气压:例如深海作业、压缩空气作业等- 低气压:例如高山作业、航空作业等2.2 异常温度- 高温作业:例如冶金、锻造等- 低温作业:例如冷冻、冷藏等2.3 噪声- 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例如锻造、空压机等- 流动噪声:例如交通、城市建设等2.4 振动- 机械振动:例如锻造、钻孔等- 交通振动:例如道路、铁路等2.5 辐射- 电离辐射:例如核能、医疗放射等- 非电离辐射:例如紫外线、激光等三、生物因素3.1 病原体- 细菌:例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 病毒:例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寄生虫:例如疟原虫、血吸虫等3.2 植物性粉尘- 花粉:例如棉絮、木屑等- 真菌:例如蘑菇、霉菌等3.3 动物性因素- 昆虫:例如蜜蜂、蚂蚁等- 微生物:例如尘螨、真菌等四、心理因素4.1 工作压力- 工作量过大、时间紧迫- 竞争激烈、晋升压力4.2 人际关系- 同事间矛盾、冲突- 上下级沟通不畅4.3 工作环境- 狭小、封闭的空间- 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五、其他因素5.1 机械伤害- 旋转机械、传动装置等- 跌落、碰撞等5.2 电气伤害- 触电、漏电等- 电磁辐射5.3 火灾、爆炸- 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 火源、高温物体等5.4 交通安全- 道路运输- 铁路、航空运输通过以上分类,企业可以更加系统地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性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表4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代码检索表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标记高毒物品)一、粉尘类职业危害(包含以下种类的粉尘):1、硅尘2、煤尘3、石墨尘4、碳墨尘5、石棉尘6、滑石尘7、水泥尘8、云母尘9、陶瓷尘10、铝尘11、电焊烟尘12、铸造粉尘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简称:放射类:X线、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线矿物、中子发生器、等的应用、开采、加工制造等接触作业。
三、化学物质类职业危害:1、铅尘2、铅烟3、铅化合物4、汞5、氯化高汞6、汞化合物7、锰烟8、锰尘9、锰化合物10、镉及其化合物11、铍及其化合物12、铊及其化合物13、钡及其化合物14、钒及其化合物15、磷及其化合物16、砷及其化合物17、铀18、砷化氢19、氯气20、二氧化硫21、光气22、氨23、偏二甲基肼24、氮氧化合物25、一氧化碳26、二硫化碳27、硫化氢28、磷化氢29、磷化锌30、磷化铝31、氟及其化合物32、氰化氢33、氢氰酸34、氰化物35、丙烯腈36、四乙基铅37、有机锡38、羰基镍39、苯40、甲苯41、二甲苯42、正己烷43、汽油44、一甲胺45、有机氟聚合物及其热裂解产物46、二氯乙烷47、四氯化碳48、氯乙烯49、三氯乙烯50、氯丙烯51、氯丁二烯52、苯胺53、甲苯胺54、二甲基苯胺55、N—二甲基苯胺56、二苯胺57、硝基苯58、硝基甲苯59、对硝基苯胺60、二硝基苯61、二硝基甲苯62、三硝基甲苯63、甲醇64、酚65、五氯酚66、甲醛67、硫酸二甲酯68、丙烯酰胺69、二甲基甲酰胺70、有机磷农药7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72、杀虫脒73、溴甲烷74、拟除虫菊酯类75、氯甲醚76、焦炉烟气。
(一)导致皮肤病的化学物质类职业危害:1重铬酸盐2、铬酸盐3、三氯甲烷4、B—萘胺5、乙醇6、醚7、环氧树脂8、尿醛树脂9 、酚醛树脂10、松节油11、对苯二酚12 、润滑油。
(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化学物质类职业危害:1、焦油2 、沥青3 、醌4 、蒽醌5 、蒽油6 、木酚油7 、吖啶8 、菲9 、荧光素10 、六氯苯11、硫氯酚12 、氯丙嗪13 、氯噻嗪14 、酚噻嗪15、异丙嗪16、荧光增白剂17 、油彩。
(完整版)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鉴定和风险
分析清单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鉴定和风险分析清单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鉴定和风险分析清单,以帮助组织评估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险源,并分析相关风险。
本清单应用于各种行业,以确保工作场所符合相关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鉴定清单
1. 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如化学品、尘埃、辐射等?
2. 是否存在机械设备或工具,可能导致身体伤害,如切割、砸击等?
3. 是否存在高温或低温环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是否存在噪音或震动,可能导致听力损失或其他健康问题?
5. 是否存在紧迫的工作时限或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工作压力过大?
三、风险分析清单
1. 针对每个鉴定的危险源,评估其潜在风险等级(高、中、低)。
2. 确定每个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可能危害。
3. 评估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
4.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
四、报告和改进
1. 编写危险源鉴定和风险分析报告,详细列出危险源、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2. 分享报告,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改进。
3. 定期审查危险源鉴定和风险分析,更新和改进措施。
五、总结
通过使用本文档中提供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鉴定和风险分析清单,组织可以全面评估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有助于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并降低工作场所事故的风险。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是指因从事某种工作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职业健康问题。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生物物质、物理因素、粉尘、噪声等因素。
2.工作强度因素:包括长时间、高强度、高频率的劳动、高度重复性的工作等因素。
3.工作态度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心理压力等因素。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几个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病预防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改善工作环境: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装修,加强通风设施,配备防护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等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3.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制度,落实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等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4.控制工作强度: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和强度,减轻劳动强度,防止过度劳累。
5.加强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和帮助,解决职工心理问题,减少心理压力,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总之,要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 1 -。
职业危险因素告知书(最全)尊敬的员工,根据国家相关劳动法规定,为了保障您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本公司向您提供以下的职业危险因素告知:1.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 现场高温或低温:由于您从事的职业特性,工作环境可能存在高温或低温等情况,请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以减少可能的健康风险。
- 工作场所噪音:一些职业可能会接触到较高的噪音水平,请佩戴适当的耳罩或耳塞来保护听力。
- 挥发性有机物:某些职业可能会接触到挥发性有机物,如化学品,注意防护,有必要时请佩戴呼吸防护装备。
- 特殊辐射:如电磁辐射、离子辐射等,一些职业可能会接触到特殊辐射,请严格遵守工作规程,使用必要的防护设备。
2. 工作内容危险因素:- 高处作业:从事高空作业时,请确保系好安全带,并接受相关培训。
- 机械设备操作:操作机械设备时,务必佩戴安全帽、手套等相关防护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物体打击:一些职业可能存在物体掉落、飞溅等情况,请佩戴安全帽、护眼镜等相关防护装备。
- 体力劳动:一些职业需要进行较大强度的体力劳动,请注意适度休息,避免劳累。
3. 职业病危险因素:- 长时间工作:过度加班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影响职业健康,请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 密闭空间:从事需要进入密闭空间的职业时,请确保通风良好,避免缺氧等情况的发生。
- 有害物质接触:如化学品、粉尘等,长期接触可能对健康带来潜在威胁,请遵守工作规程,佩戴相关防护装备。
请您认真阅读以上内容,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工作单位相关负责人咨询。
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您的职业安全与健康。
祝您工作愉快!公司名称。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及防护措施在施工阶段,我们需要注意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及防护措施。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我们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或采取预防措施来应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凿岩、2.爆破、3.挖掘机、4.铲运机、5.打桩、6.砌筑、7.混凝土浇筑、8.混凝土搅拌/机械操作、9.钢筋架子、10.防水、11.防渗墙、12.油漆。
这些作业中存在着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高温、局部振动、电离辐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三硝基甲苯、三硝甲苯、二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石棉、铅及其化合物、汞、镉、铬、甲醛等。
为了防护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例如,佩戴防尘口罩、使用喷雾降尘装置、戴耳塞或采取其他预防噪音措施、佩戴安全帽、防护服、防毒口罩、绝缘手套、绝缘鞋、耳塞等。
在具体作业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选择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或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在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和防尘口罩;在电焊作业中,需要佩戴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电焊面罩等。
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伤害。
1.砌筑工人需要注意高温、高处作业和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必须佩戴安全带和防尘口罩。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人会受到噪声、局部振动、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必须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并穿戴雨鞋、绝缘手套和防尘口罩。
3.钢筋架子工人需要注意噪声、金属粉尘、高温和高处作业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耳塞和防尘口罩。
4.防水工人会接触到高温、沥青烟、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存在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接触性皮炎、痤疮和中暑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必须佩戴防毒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工作服。
5.电焊工人会受到电焊性尘肺、金属烟热、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氮氧化物中毒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必须佩戴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电光电焊面罩和有色眼镜。
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
1. 物理因素
- 噪音:工作环境中超过一定强度的噪音。
- 振动:工作环境中频繁或长时间接触到的振动。
- 辐射: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 温度:工作环境中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 光照:工作环境中过强或过弱的光照。
- 高压、低压环境: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高压或低压环境。
2. 化学因素
- 有毒气体: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气等。
- 有毒粉尘:工作环境中产生的有毒粉尘,如重金属粉尘、石
棉粉尘等。
- 有毒液体:工作环境中使用的有毒液体,如有机溶剂、酸碱
溶液等。
- 有毒固体: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有毒固体,如农药、重金属等。
- 有害物质吸入:工作环境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蒸汽、烟尘等。
3. 生物因素
- 病原体: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 粉尘: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机或无机粉尘。
- 寄生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等。
4. 心理因素
- 高压力:工作环境中持续的高压力状态。
- 高负荷:工作环境中持续的高负荷工作。
- 长时间工作:工作环境中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
5. 人因因素
- 工作姿势不当:工作环境中需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
- 劳动强度过大:工作环境中需长时间进行高强度劳动。
- 工时过长:工作环境中需要长时间工作。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清单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职业病的危害性,从而保护工作者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序号活动类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重大危险因素可导致的事故目标指标经费投入(万元)管理措施责任部门启动时间完成时间1 日常施工各工程电器使用电源线、电器设施破损触电年触电亡人事故为零,重伤事故控制在0.5‰轻伤事故发生率15‰1、振捣器电源线完好,无损坏,设施合格率100%2、振捣器外壳完好率100%0.51、在使用电器作业时,电源线设专人看护,并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2、配备专用开关箱,箱内必须装设漏电开关。
3、定期对各种电器进行绝缘电阻摇测。
4、持证上岗,定期对操作证进行复审。
项目部2017.052017年10.102 施工现场氧气瓶、乙炔瓶使用与存放不当,防护设施缺陷化学性爆炸、火灾1、防护设施合格率100%;2、火灾事故为零。
1、安全阀压力表、回火器齐全有效;2、氧气瓶和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m,两瓶同明火作业小于10m,禁止在工程内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和乙炔发生器作业。
0.31、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防护设施损坏及时更换;使用前对设施进行检查,不合格禁止使用,专人负责管理;2、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操作前办理用火申请手续;3、遇有五级以上大风等恶劣气候时,高空和焊割作业应停止;4、发生有明火作业的同时,严禁电气焊操作。
项目部2017.052017年10.103洞口、临边防护洞口临边搭设临边未防护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无物体打击及高处坠落事故(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0.5‰,轻伤事故发生率不超过15‰)1、电梯井口装设1.2m高开启式安全防护门,楼梯平台四周搭设1.2m安全防护栏,通道出入口搭设双层防护棚(高层长6米、多层长3米),预留洞口边长1.5m以上四周搭设1.2m高防护栏,边长50m以下的洞口加设固定盖板,0.5m-1.5m的洞口预留钢筋网,上面加设盖板;2、临边搭设1.2m高的双道防护栏,并立挂安全网。
3、四口封闭、防护设施完好率100%;4、五临边防护设施完好率100%。
0.61、制定洞口、临边安全防护设施管理方案。
危险因素分类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附录A(资料性附录)危险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1.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1.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1.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1.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1.6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1.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1.8 明火1.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12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职业病风险因素分类指南本指南旨在帮助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可能导致职业病的风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议。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管理职业病,必须系统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职业病风险因素。
1. 职业病风险因素分类职业病风险因素可以根据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分类: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温度、辐射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听力损失、手臂振动病、中暑、皮肤癌等职业病。
1.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蒸气、粉尘和化学品。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铅中毒、汞中毒、尘肺病、中毒性肝病等职业病。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炭疽病、艾滋病、职业性传染病等职业病。
1.4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工作内容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心理障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职业病。
1.5 机械因素机械因素包括机械伤害、重复性劳损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骨折、关节炎、颈椎病等职业病。
2. 职业病风险评估职业病风险评估是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职业病风险因素的过程。
评估应包括以下步骤:2.1 识别有害因素识别工作场所中可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收集相关信息,如工作流程、化学品清单、工作环境等。
2.2 评估风险评估有害因素导致职业病的可能性。
考虑因素包括暴露频率、暴露时间、暴露量等。
2.3 评价控制措施评价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个人防护等。
3. 控制职业病风险控制职业病风险是预防和管理职业病的的核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3.1 工程控制工程控制包括隔离、通风、改造设备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有害因素的暴露。
3.2 行政控制行政控制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等。
这些措施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职业病风险。
3.3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包括佩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员工直接接触有害因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