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9
一、选择题1.如图,AB 、AC 是⊙O 的切线,B 、C 为切点,∠A =50°,点P 是圆上异于B 、C 的点,则∠BPC 的度数是( )A .65°B .115°C .115°或65°D .130°或65° 2.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20BAC =︒∠,则D ∠的度数是( )A .70°B .100°C .110°D .120°3.已知△ABC 的外心为O ,连结BO ,若∠OBA=18°,则∠C 的度数为( )A .60°B .68°C .70°D .72°4.如图,AB 圆O 的直径,弦CD AB ⊥,垂足为M ,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CM DM =B .CB BD =C .ACD ADC ∠=∠ D .OM MB = 5.如图,A ,B ,C 三点在O 上,若120ACB ∠=︒,则AOB ∠的度数是( )A .60︒B .90︒C .100︒D .120︒ 6.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O 上的点,28CDB ∠=︒,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则E ∠等于( )A .28︒B .34︒C .44︒D .56︒ 7.如图,⊙O 的半径为2,四边形ADBC 为⊙O 的内接四边形,AB =AC ,∠D =112.5°,则弦BC 的长为( )A .2B .2C .22D .23 8.如图,在菱形ABCD 中,60A ∠=︒ ,3AB = ,A ,B 的半径分别为2和1,P ,E ,F 分别是CD 边、A 和B 上的动点,则PE PF +的最小值是( )A .333B .2C .3D .339.如图,⊙O 的半径为1,点 O 到直线 a 的距离为2,点 P 是直线a 上的一个动点,PA 切⊙O 于点 A ,则 PA 的最小值是( )A .1B .3C .2D .510.如图,⊙O 的直径2AB AM =,和BN 是它的两条切线,DE 切⊙O 于E ,交AM 于D ,交BN 于C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的最小值为( )A .1B .2C .2D .4 11.如图,AB 为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O 上,若∠OCA =50°,OB =2,则弧BC 的长为( )A .103πB .59π C .109π D .518π 12.在△ABC 中,∠ACB 为锐角,分别以AB ,AC 为直径作半圆,过点B ,A ,C 作弧BAC ,如图所示.若AB=4,AC=2,图中两个新月形面积分别为S 1,S 2,两个弓形面积分别为S 3,S 4,S 1-S 2=14π,则S 3-S 4的值是( )A .294πB .234πC .114πD .54π 二、填空题13.已知正方形MNKO和正六边形ABCDEF边长均为1,把正方形放在正六边形外边,使OK边与AB边重合,如图所示,按下列步骤操作:将正方形在正六边形外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KN边与BC边重合,完成第一次旋转;再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NM边与CD边重合,完成第二次旋转;…在这样连续的旋转过程中,第一次点M在图中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是_______,第6次点M的坐标是_______.14.如图,点A,B,C在O上,顺次连接A,B,C,O.若四边形ABCO为平行∠=________︒.四边形,则AOC1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M和N分别从B、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CD方向向终点C和D运动.连接AM,BN交于点P,则PC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16.已知,O的弦AB与O的半径相等,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______.17.如图,⊙O的半径为1,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AB、CD,弦AC是⊙O的内接正四边形的一条边.若以A为圆心,以1为半径画弧,交⊙O于点E,F,连接AE、CE,弦EC是该圆内接正n边形的一边,则该正n边形的面积为____.18.已知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4、5,则该三角形内心与外心之间的距离为_____. 19.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若76A ∠=︒,则C ∠=_______ °.20.如图,△ABC 内接于O ,∠BAC=45°,AD ⊥BC 于D , BD=6,DC=4,则AD 的长是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 ,DE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的一点,且AD CE =.(1)求证:BE =CE ;(2)若∠B =50°,求∠AOC 的度数.22.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C 是⊙O 的直径,E 是AB 上一点,30AEO DAC ∠=∠=︒,连接BD .(1)求证:OAE CDB △≌△;(2)连接DE ,若DE AB ⊥,2OA =,求BC 的长.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相交于C 、D 两点,且()6,0C ,30OCD ∠=︒,长度为2的线段AB (B 点在A 点右侧)在x 轴上移动,设点A的坐标为()0m ,.发现:(1)当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时,求m 的值;应用:(2)当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A 与直线l 相交于M 、N 两点,且A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m 的值.拓展:(3)直线l 上存在点P ,使得90APB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24.已知:如图,ABC 中,BC AC =,以BC 为直径的O 交AB 于点O ,过点D 作DE AC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AD BD =,(2)DF 是O 的切线. 25.如图,长方形的长为a ,宽为2a ,用整式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计算当2a =时阴影部分的面积(π取3.14).26.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且AB AC =,点D 在弧BC 上运动,过点D 作//DE BC ,D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AD 、BD .(1)求证:ADB E ∠=∠;(2)当6AB =,3BE =时,求AD 的长?(3)当点D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DE 是O 的切线?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B ⊥AB ,OC ⊥AC ,求出∠BOC ,分点P 在优弧BC 上、点P 在劣弧BC 上两种情况,根据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AB 、AC 是⊙O 的切线,∴OB ⊥AB ,OC ⊥AC ,∴∠OBA =90°,∠OCA =90°∵∠A =50°,∴∠BOC =360°﹣90°﹣90°﹣50°=130°,如图,当点P 在优弧BPC 上时,∠BPC =12∠BOC =65°, 当点P ′在劣弧BC 上时,∠BP ′C =180°﹣65°=11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及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90AC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70B ∠=︒,然后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详解】AB 是半圆O 的直径,90ACB ∴∠=︒,20BAC ∠=︒,9070B BAC ∴∠=︒-∠=︒, 又四边形ABCD 是圆O 内接四边形,180110D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关键.3.D解析:D【分析】连接OA,则OA=OB,可得∠OBA=∠OAB,再结合∠OBA=18°即可求得∠AOB=144°,再根据圆周角的性质即可求得∠C=72°.【详解】解:如图,连接OA,∵点O为ABC的外心,∴OA=OB,∴∠OBA=∠OAB,又∵∠OBA=18°,∴∠OAB=∠OBA=18°,∴∠AOB=180°-∠OAB-∠OBA=144°,∠AOB=72°,∴∠C=1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心,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及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到CM=DM,BC BD=,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C AD∠ACD=∠ADC,而对于OM与MB的大小关系不能判断.【详解】解:∵AB是⊙O的直径,弦CD⊥AB,∴CM=DM,BC BD=,=,AC AD∴∠ACD=∠ADC.而无法比较OM,MB的大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平分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5.D解析:D【分析】在优弧AB上取一点D,连接AD、BD,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计算可得∠D,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在优弧AB 上取一点D ,连接AD 、BD ,∵四边形ADBC 是⊙O 的内接四边形,∴∠D+∠ACB=180°,∵120ACB ∠=︒∴∠D=60°∴∠AOB=12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连接OC ,由CE 为圆O 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C 垂直于CE ,由OA=OC ,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外角性质求出∠COE 的度数,即可求出∠E 的度数.【详解】解:连接OC ,∵CE 为圆O 的切线,∴OC ⊥CE ,∴∠COE=90°,∵∠CDB 与∠BAC 都对BC ,且∠CDB=28°,∴∠BAC=∠CDB=28°,∵OA=OC ,∴∠OAC=∠OCA=28°,∵∠COE 为△AOC 的外角,∴∠COE=56°,则∠E=3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如图:连接OB、O C,先根据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得到∠C=67.5°,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BAC=45°,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BOC=90°,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DBC为⊙O的内接四边形,∠D=112.5°∴∠C=180°-∠D=180°-112.5°=67.5°∵AC=AB∴∠BAC=180°-2∠C=45°∴∠BOC=90°∴BC=2222OB OC+=+=.2222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8.C解析:C【分析】+的最小值,进而求解即可.利用菱形的性质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 PF【详解】解: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A´,连接BD,DA´,∵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ADB=60°,∵∠BDC=∠ADB=60°,∴∠ADN =60°,∴∠A´DN=60°,∴∠ADB+∠ADA´=180°,∴A´,D,B在一条直线上,+最小,由此可得:当点P和点D重合,E点在AD上,F点在BD上,此时PE PF∵在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为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的最小值为3.∴PE PF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点P位置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因为PA为切线,所以△OPA是直角三角形.又OA为半径为定值,所以当OP最小时,PA 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知OP=2时PA最小.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作OP⊥a于P点,则OP=2.根据题意,在Rt△OPA中,22-21=3-22OP OA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点,如何确定PA最小时点P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偏上.10.C解析:C【分析】由切线的性质得到AM、BN与AB垂直,过点D作DF⊥BC于F,,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DFC,再由切线长定理和勾股定理列方程,得出关于y的函数关系式,根据直角梯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详解】∵AB是直径,AM、BN是切线,∴AM⊥AB,BN⊥AB,∴AM∥BN.过点D作DF⊥BC于F,则AB∥DF.∴四边形ABFD为矩形.∴DF=AB=2,BF=AD.∵DE、DA,CE、CB都是切线,∴根据切线长定理,设DE=DA=x,CE=CB=y.在Rt△DFC中,DF=2,DC=DE+CE=x+y,CF=BC﹣BF=y﹣x,∴(x+y)2=22+(y﹣x)2,∴y=1x,∴四边形的面积S=12AB(AD+BC)=12×2×(x+1x),即S=x+1x(x>0).∵(x +1x )﹣2=x ﹣2+1x 2≥0,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 ∴x +1x≥2,即S ≥2, ∴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的最小值为2.故选:C .【点睛】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作出辅助线. 11.C解析:C【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 ,再利用圆周角定理求得∠BOC ,最后根据弧长公式求求解即可.【详解】解:∵∠OCA =50°,OA =OC ,∴∠A =50°,∴∠BOC =100°∵BO =2, ∴1002101809BC l ππ⨯==. 故答案为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弧长公式应用以及圆周角定理,根据题意求得∠BOC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D解析:D【分析】根据AB 和AC 的长和圆的面积公式可求得S 1+S 3,S 2+S 4的值,然后再两值相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4,AC=2,∴S 1+S 3=2π,S 2+S 4=2π, ∴(S 1+S 3)﹣(S 2+S 4)=(S 1﹣S 2)+(S 3﹣S 4)=32π ∵S 1-S 2=14π, ∴S 3-S 4= 32π﹣14π= 54π,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面积,正确表示出S1+S3,S2+S4的值是解答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先将正方形旋转六次的图形画出确定六次旋转之后点的位置然后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再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得即可得解【详解解析:13,122⎛⎫+⎪⎪⎝⎭33,22⎛⎫⎪⎪⎝⎭【分析】先将正方形旋转六次的图形画出,确定六次旋转之后点M的位置,然后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30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12FH=、12CJ=,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63JM=,再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得32JF=,即可得解.【详解】解:经历六次旋转后点M落在点6M处,过M作MH x⊥于点H,过6M作6M J x⊥于点J,连接6IM,如图:∵在Rt AFH中,1AF=,60AFH∠=︒,30FAH∠=︒∴1122FH AF==∵已知点M 的纵坐标是12+,即12MH =+∴点M 的坐标是:1,12⎛ ⎝⎭; ∵在6Rt CJM 中,61CM =,660JCM ∠=︒,630CM J ∠=︒∴61122CJ CM ==,6JM == ∵点I 是正六边形的中心 ∴1IC IF == ∴32JF IF IC CJ =+-=∴点6M 的坐标是:32⎛ ⎝⎭.故答案是:1,12⎛ ⎝⎭;3,22⎛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旋转变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线段的和差以及坐标系中的图形与坐标,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4.120【分析】连接OB 先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然后再说明△AOB △OBC 为等边三角形最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连接OB ∵点在上∴OA=OC=OB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解析:120【分析】连接OB ,先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然后再说明△AOB 、△OBC 为等边三角形,最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连接OB∵点A ,B ,C 在O 上∴OA=OC=OB∵四边形ABCO 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O 是菱形∴OA=OC=OB=AB=BC∴△AOB 、△OBC 为等边三角形∴∠AOB=∠BOC=60°∴∠AOC=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证得△AOB、△OBC为等边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分析】根据题意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利用SAS证明△ABM≌△BCN得出∠BAM=∠CBN进而可证出∠APB=90°于是可得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运动路径是弧BG连接OC交圆O于P如图则此时PC最解析:5-1【分析】根据题意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利用SAS证明△ABM≌△BCN,得出∠BAM=∠CBN,进而可证出∠APB=90°,于是可得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运动路径是弧BG,连接OC交圆O于P,如图,则此时PC最小,进一步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BM=C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M=∠BCN=90°,AB=BC=2,在△ABM和△BCN中,∵AB=BC,∠ABM=∠BCN,MB=CN,∴△ABM≌△BCN(SAS),∴∠BAM=∠CBN,∵∠ABP+∠CBN=90°,∴∠ABP+∠BAM=90°,∴∠APB=90°,∴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设圆心为O,运动路径是弧BG,是这个圆的1,如4图所示:连接OC 交圆O 于P ,此时PC 最小,∵AB =2,∴OP =OB =1,由勾股定理得:OC =22215+=,∴PC =OC ﹣OP =51-;故答案为:5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和圆的有关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上述知识,证出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是解题关键.16.或【分析】由的半径为厘米弦的长为厘米可得等边三角形因此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出弦所对的圆周角注意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形【详解】解:如图为等边三角形则设弦所对的圆周角为当点在弦所对的优 解析:30或150︒【分析】由O 的半径为r 厘米,弦AB 的长为r 厘米,可得OAB 等边三角形,因此60AOB ∠=︒,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出弦AB 所对的圆周角.注意AB 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形.【详解】解:如图,OA OB AB r ===,ABO ∴为等边三角形,则60AOB ∠=︒.设弦AB 所对的圆周角为ACB ∠,当点C 在弦AB 所对的优弧上,则60230ACB ∠=︒÷=︒;当点C 在弦AB 所对的劣弧上,则18030150ACB ∠=︒-︒=︒.所以弦AB 所对的圆周角为30或150︒,故答案为:30或150︒.【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并且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同时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7.3【分析】利用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可知弦EC 是该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一边所以∠EOC=30°然后计算出△EOC 的面积最后乘以12即为该多边形的面积【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O 作EF ⊥CO 交CO 于点F 由题解析:3【分析】利用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可知弦EC 是该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一边,所以∠EOC=30°,然后计算出△EOC 的面积,最后乘以12即为该多边形的面积.【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O ,作EF ⊥CO 交CO 于点F由题意可得n =12∴∠EOC=30°∴EF=12EO=12∴S △EOC =1·2EF CO =11××122=14 ∴该正12边形的面积=12 S △EOC =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定理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18.【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45可得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内切圆的性质可判定四边形OECE 是正方形所以用r 分别表示:CE =CD =rAE =AN =3−rBD =BN =4−r ;再利用AB 作为相等关系求出r5 【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4、5,可得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内切圆的性质可判定四边形OECE 是正方形,所以用r 分别表示:CE =CD =r ,AE =AN =3−r ,BD =BN =4−r ;再利用AB 作为相等关系求出r =1,则可得AN =2,N 为圆与AB 的切点,M 为AB 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中外接圆的圆心是斜边的中点,即M 为外接圆的圆心;在Rt △OMN 中,先求得MN =AM−AN =12,由勾股定理可求得OM 的长. 【详解】解:∵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4、5,∴32+42=52,∴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设Rt△ABC,∠C=90°,AC=3,BC=4,AB=5,设Rt△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OD=OE=r,∵∠C=90°,∴CE=CD=r,AE=AN=3﹣r,BD=BN=4﹣r,∴4﹣r+3﹣r=5,解得r=1,∴AN=2,在Rt△OMN中,MN=AM﹣AN=12,∴OM=52.55【点睛】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内心概念、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切圆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内心概念.19.104【分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180°∴∠C=180°﹣∠A=180°﹣76°=104°故答案为:10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析:104【分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180°,∴∠C=180°﹣∠A=104°,故答案为:10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20.12【分析】连接OAOBOC过点O作OE⊥AD于EOF⊥BC于F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OC=90°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求出OB再由DF=BD-BF得出DF然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F根解析:12【分析】连接OA、OB、OC过点O作OE⊥AD于E,OF⊥BC于F,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OC=90°,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求出OB,再由DF=BD-BF得出DF,然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F,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再根据AD=AE+OF得到答案.【详解】解:∵BD=6,DC=4,∴BC=BD+DC=10∵∠BAC=45°,∴∠BOC=90°,∴252==OB BC连接OA、OB、OC过点O作OE⊥AD于E,OF⊥BC于F,∴BF=FC=5,∴DF=BD-BF=1,∵∠BOC=90°,BF=FC∴OF=1BC=5,2∵AD⊥BC,OE⊥AD,OF⊥BC,∴四边形OFDE为矩形,∴OE=DF=1,DE=OF=5,在Rt△AOE中,227,=-=AE OA OE∴AD=AE+DE=12.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掌握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20°【分析】(1)根据∠AOD=∠BOE 可知AD BE ,再由AD CE =即可得出结论; (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OE 的度数,再由BE=CE 可得出∠BOE=∠COE ,根据补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证明:∵∠AOD=∠BOE ,∴AD BE .∵AD CE =,∴BE CE =,∴BE=CE ;(2)∵∠B=50°,OB=OE ,∴∠BOE=180°-50°-50°=80°.∵由(1)知,BE=CE ,∴∠COE=∠BOE=80°,∴∠AOC=180°-80°-80°=2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 【分析】(1)借助同圆中,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利用AAS 证明全等;(2) 过O 作OH AB ⊥,利用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证明:∵AC 是O 的直径,∴90ADC ∠=︒.∵30CAD ∠=︒,∴2AC CD =.∵2AC OA =,∴OA CD =.∵BC BC =,CD CD =,∴EAO CDB ∠=∠,CAD CBD ∠=∠.∵AEO DAC ∠=∠,∴AEO CBD ∠=∠.∴OAE CDB △≌△;(2)解:连接DE ,过O 作OH AB ⊥于H ,∴AH HB =.∵AO OC =,∴2BC OH =.设OH x =,∵30OEA CAD ∠=∠=︒, ∴3HE x =.由(1)知OAE CDB △≌△,∴AE DB =.∵AD AD =,∴60ABD ACD ∠=∠=︒.∵DE AB ⊥,∴30BDE ∠=︒.∴2DB BE =,AE DB =.∴2AE BE =.设AH HB y ==, 则3AE y x =+,3BE y x =-. ∴()323y x y x =. ∴33y x =.在Rt OAH 中,2OA =,33AH x =,OH x =,222OH AH OA +=,()2222x +=.解得17x =,27x =-(舍去).∴7OH =.∴2BC OH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的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方程思想,熟练运用圆周角定理,作辅助线,构造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3.(1)2m =;(2)6m =-6m =+3)3m 7≤≤【分析】(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l 并画出当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时的图形,由切线的性质可得Rt ACE △,然后再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求得24AC AE ==,最后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得2OA OC AC =-=,即可得到点A 的坐标,进而求得m 的值;(2)由AMN 相对于x 轴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添加辅助线过点A 作AF MN ⊥、过点A 作AG MN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MN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得AF =、AG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C =而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得6OA =-、6OA =+A 的坐标,进而求得m 的值;(3)以AB 为直径作Q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在Q 上找到符合要求的点P 使得90APB ∠=︒.当Q 在x 轴上向右平移的过程中,直线l 和Q 的位置关系从相离到相切再到相交、再到相切、最后再相离,其中当直线l 和Q 相切或相交时直线l 上存在点P ,使得90APB ∠=︒.画出图形,求得当直线l 和Q 相切于x 轴上方或下方点P 时点A 的坐标,即可求得相应的m 的值,最后可得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当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于点E 时,连接AE ,如图:∴AE CD ⊥∵2AE AB ==,30ACE ∠=︒∴在Rt ACE △中,24AC AE ==∵()6,0C∴6OC =∴2OA OC AC =-=∴点A 的坐标为()2,0∴2m =.(2)①当AMN 在x 轴上方时,过点A 作AF MN ⊥,如图:∵A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MAN ∠=︒,2AM AN == ∴2222MN AM AN =+=∵AF MN ⊥ ∴122AF MN == ∵30ACF ∠=︒ ∴在Rt ACF 中,222AC AF ==∴622OA OC AC =-=-∴点A 的坐标为()622,0- ∴622m =-;②当AMN 在x 轴下方时,过点A 作AG MN ⊥,如图:∵A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MAN ∠=︒,2AM AN == ∴2222MN AM AN =+=∵AG MN ⊥ ∴122AG MN ==∵30ACG OCD ∠=∠=︒ ∴在Rt ACG 中,222AC AG ==∴622OA OC AC =+=+∴点A 的坐标为(622,0+ ∴622m =+∴综上所述,622m =-622m =+(3)当点P 位于x 轴上方点1P 时直线l 和Q 相切,当点P 位于线段12PP (不包含两端点)上时直线l 和Q 相交,当点P 位于x 轴下方点2P 时直线l 和Q 相切,如图:直线l 和Q 相切于x 轴上方点1P 时,连接11PQ∴11PQ l ⊥,22P Q l ⊥∵11222A B A B == ∴111111112PQ AQ A B ===,222222112P Q A Q A B === ∵112230PCQ P CQ ∠=∠=︒∴在11Rt PCQ 中,11122Q C PQ ==;在22Rt P CQ 中,22222Q C P Q ==∴11113OA OC Q C AQ =--=;22227OA OC Q C A Q =+-=∴此时,点A 的坐标为()3,0或()7,0∴3m =或7m =∴直线l 上存在点P ,使得90APB ∠=︒,则m 的取值范围是3m 7≤≤. 故答案是:3m 7≤≤【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与图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和差等知识点,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24.(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90BDC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可得证;(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ACD BC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DC BCD ∠=∠,从而可得ACD ODC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可得OD DF ⊥,最后根据圆的切线的判定即可得证.【详解】(1)如图,连接CD ,BC 是O 的直径,90BDC ∴∠=︒,即CD AB ⊥,又BC AC =,CD ∴是AB 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AD BD ∴=;(2)如图,连接OD ,,BC AC CD AB =⊥,ACD BCD ∴∠=∠,OC OD =,ODC BCD ∴∠=∠,ACD ODC ∴=∠∠,//OD AC ∴,DE AC ⊥,即DF AC ⊥,OD DF ∴⊥,又OD 是O 的半径,DF ∴是O 的切线.【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2),熟练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25.2(2)4a π-,1.14 【分析】根据对称性用a 表示出阴影的面积,再将a=2代入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S 阴=211442222a a a π⎡⎤⎛⎫-⋅⋅⎢⎥ ⎪⎝⎭⎢⎥⎣⎦ 2(2)4a π-= 当2a =时,S 阴=(3.142)4 1.144-⨯=.【点睛】本题考查列代数式、代数式求值、圆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的关键是找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利用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26.(1)见解析;(2)AD =3)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及平行线的性质不难求解;(2)根据题意证明ABD ADE ∼,列出比例式即可求解;(3)要使DE 是圆的切线,那么D 就是切点,AD ⊥DE ,又根据AD 过圆心O ,BC ∥ED ,根据垂径定理可得出D 应是弧BC 的中点.【详解】(1)在ABC 中,∵AB AC =,∴ABC C ∠=∠.∵//DE BC ,∴ABC E ∠=∠,∴E C ∠=∠.又∵ADB C ∠=∠,∴ADB E ∠=∠.(2)解:∵ABC AED ∠=∠,A ABC CB =∠∠,ADB ACB ∠=∠,∴ADB E ∠=∠,BAD BAD ∠=∠,∴ABD ADE ∼, ∴AB AD AD AE=, 又6AB =,3BE =, ∴AD =.(3)当点D 是弧BC 的中点时,DE 是O 的切线. ∵当点D 是弧BC 的中点时,AD BC ⊥,且AD 过圆心O , 又∵//DE BC ,∴AD ED ⊥.∴DE 是O 的切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正确运用好圆心角,弧,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学期《圆》单元测试(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单选题OP ,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 1.已知O的半径为5,同一平面内有一点P,且7A.点P在圆内B.点P在圆上C.点P在圆外D.无法确定2.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2,则该正六边形的边心距是()A.1 B C.2 D.23.如图,已知在⊙O中,BC是直径,AB=DC,∠AOD=80°,则∠ABC等于( )A.40°B.65°C.100°D.105°4.如图,ABCD为⊙O内接四边形,若∠D=85°,则∠B=( )A.85°B.95°C.105°D.115°5.如图,已知AB是⊙O直径,∠AOC=130°,则∠D等于()A.65°B.25°C.15°D.35°6.如图,AB是⊙O的直径,C,D为⊙O上的点,AD CD,如果∠CAB=40°,那么∠CAD的度数为()A.25°B.50°C.40°D.80°7.已知⊙O的半径为4,直线l上有一点与⊙O的圆心的距离为4,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为() 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相交均有可能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圆心,5为半径作圆,若点P的坐标是(3,4),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外B.点P在⊙O内C.点P在⊙O上D.点P在⊙O上或在⊙O外9.若⊙A的半径为5,圆心A的坐标是(1,2),点P的坐标是(5,2),那么点P的位置为()A.在⊙A内B.在⊙A上C.在⊙A外D.不能确定10.如图,AB是⊙O直径,若∠AOC=140°,则∠D的度数是()A.20°B.30°C.40°D.70°11.如图,MN是⊙O的直径,MN=4,∠AMN=3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P A+PB的最小值为()A.4 B.C.D.212.“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六寸,问径几何?”用现代的数学语言表述是:“CD为O的直径,弦AB CD垂足为E,CE=1寸,AB=10寸,求直径CD的长”,依题意得CD的长为( )A.12寸B.13寸C.24寸D.26寸二、填空题13.如图,AB是⊙O的直径,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C切⊙O于C,连接AC,若∠CAB=30°,则∠D =_____度.14.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2,C、D是圆周上的点,且∠CDB=30°,则BC的长为______.15.若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45°,面积为6π,则这个扇形的半径为_______.16.如图,用一个半径为30cm,面积为300πcm2的扇形铁皮,制作一个无底的圆锥(不计损耗),则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______.三、解答题17.已知如图所示,OA、OB、OC是⊙O的三条半径,弧AC和弧BC相等,M、N分别是OA、OB的中点.求证:MC=NC.18.如图,AB为⊙O的直径,过点C的切线DE交AB的延长线于点D,AE⊥DC,垂足为E.求证:AC平分∠BAE.19.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D 分别作DE ⊥AB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1)求证:△AED ≌△CFD;(2)若AB =10,BC =8,∠ABC =60°,求BD 的长度.20.如图,矩形ABCD 中,3AB =,4AD =.作DE ⊥AC 于点E ,作AF ⊥BD 于点F .(1)求AF 、AE 的长;(2)若以点A 为圆心作圆, B 、C 、D 、E 、F 五点中至少有1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2个点在圆外,求A的半径 r 的取值范围.21.如图,已知O .(1)用尺规作正六边形,使得O 是这个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并保留作图痕迹; (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所做的正六边形分割成六个全等的三角形.22.校运会期间,小捷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铅球项目中,他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压出一个小坑(图示是其主视图),经测量,其中坑宽AB为8cm,小坑的最大深度为2cm,请帮助小捷同学计算铅球的半径OA 的长为多少?23.如图,P是⊙O外一点,P A是⊙O的切线,A是切点,B是⊙O上一点,且P A=PB,延长BO分别与⊙O、切线P A相交于C、Q两点.(1)求证:PB是⊙O的切线;(2)QD为PB边上的中线,若AQ=4,CQ=2,求QD的值.24.如图,O 的直径AB 垂直弦CD 于M ,且M 是半径OB 的中点,8CD cm =,求直径AB 的长.25.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B 为O 的直径,点C 为BD 的中点.若40A ∠=,求B ∠的度数.26.如图是破残的圆形轮片,求作此残片所在的圆.(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六寸,问径几何?”用现代的数学语言表述是:“CD 为的直径,弦,垂足为E ,CE=1寸,AB=10寸,求直径CD 的长”,依题意得CD 的长为( )A .12寸B .13寸C .24寸D .26寸【答案】D 【解析】【分析】连接AO ,设直径CD 的长为寸,则半径OA=OC=寸,然后利用垂径定理得出AE ,最后根据勾股定理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连接AO ,设直径CD 的长为寸,则半径OA=OC=寸,∵CD 为的直径,弦,垂足为E ,AB=10寸,∴AE=BE=AB=5寸,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O AB CD⊥2xx 2x x O AB CD ⊥12在Rt △AOE 中,,∴,解得:,∴,即CD 长为26寸.【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与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C 切⊙O 于C ,连接AC ,若∠CAB =30°,则∠D =_____度.【答案】30【解析】【分析】连接OC ,如图,根据切线的性质得∠OCD =9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COD =60°,然后利用互余计算∠D 的度数.【详解】连接OC ,如图,∵DC 切⊙O 于C ,∴OC ⊥CD ,∴∠OCD =90°.∵OA =OC ,∴∠ACO =∠CAB =30°,∴∠COD =∠ACO +∠CAB =60°,∴∠D =90°﹣∠COD =90°﹣60°=30°. 故答案为30.222AO AE OE =+()22251x x =+-13x =226x=【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4.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B=2,C 、D 是圆周上的点,且∠CDB=30°,则BC 的长为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CDB=30°,再根据AB 是⊙O 的直径,得出∠ACB=90°,则BC=AB ,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解:∵AB 是⊙O 的直径,∴∠ACB=90°,∵∠A=∠CDB=30°,∴BC=AB=, 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5.若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45°,面积为6π,则这个扇形的半径为_______.12121212⨯=【答案】【解析】【分析】已知了扇形的圆心角和面积,可直接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求半径长.【详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根据题意得:6π解得:r=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公式.熟练将公式变形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用一个半径为30cm,面积为300πcm2的扇形铁皮,制作一个无底的圆锥(不计损耗),则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______.【答案】10cm【解析】【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得到•2π•r•30=300π,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2π•r•30=300π,解得r=10(cm).245360rπ=1212故答案为:10cm.【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三、解答题17.已知如图所示,OA、OB、OC是⊙O的三条半径,弧AC和弧BC相等,M、N分别是OA、OB的中点.求证:MC=NC.【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弧与圆心角的关系,可得∠AOC=∠BOC,又由M、N分别是半径OA、OB的中点,可得OM=ON,利用SAS判定△MOC≌△NOC,继而证得结论.【详解】证明:∵弧AC和弧BC相等,∴∠AOC=∠BOC,∵OA=OB又∵M、N分别是OA、OB的中点∴OM=ON,在△MOC和△NOC中,OM ONAOC BOCOC OC,=⎧⎪∠=∠⎨⎪=⎩∴△MOC≌△NOC(SAS),∴MC=NC.【点评】此题考查了弧与圆心角的关系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如图,AB为⊙O的直径,过点C的切线DE交AB的延长线于点D,AE⊥DC,垂足为E.求证:AC平分∠BAE.【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C=∠CAO,即AC平分∠BAE.【详解】如图:连接OC.∵DE切⊙O于点C,∴OC⊥DE.又∵AE⊥DC,∴OC∥AE,∴∠ACO=∠EAC.∵OA=OC,∴∠ACO=∠OAC,∴∠EAC=∠OAC,∴AC平分∠BAE.【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掌握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D 分别作DE ⊥AB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1)求证:△AED ≌△CFD;(2)若AB =10,BC =8,∠ABC =60°,求BD 的长度.【答案】(1)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得DE =DF ,由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可得∠A +∠BCD =180°,然后代换可得∠A =∠DCF ,又∠DEA =∠F =90°, 所以△AED ≌△CFD;(2)由三角形全等可得AE =CF ,BE =BF ,设AE =CF =x ,可得x =1;在Rt △BFD ,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则BD =2DF ,利用勾股定理解得BD =【详解】(1)∵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 +∠BCD =180°,又∵∠DCF +∠BCD =180°,∴∠A =∠DCF∵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又∵DE ⊥AB ,DF ⊥BC ,∴DE =DF ,∠DEA =∠F =90°,∴△AED ≌△CFD.(2)∵△AED ≌△CFD ,∴AE =CF ,BE =BF ,设AE =CF =x ,则BE =10-x ,BF =8+x ,即10-x =8+x ,解得x =1,在Rt △BFD ,∠DBC =30°,设DF =y ,则BD =2y ,∵BF 2+DF 2=BD 2,∴y 2+92=(2y)2,y =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由条件灵活转移线段关系是解题关键. 20.如图,矩形中,,.作DE ⊥AC 于点E ,作AF ⊥BD 于点F . (1)求AF 、AE 的长;(2)若以点为圆心作圆, 、、、E 、F 五点中至少有1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2个点在圆外,求的半径 的取值范围.【答案】(1),;(2) 【解析】【分析】(1)先利用等面积法算出AF=,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 (2)根据题意点F 只能在圆内,点C 、D 只能在圆外,所以⊙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详解】解:如图,ABCD 3AB =4AD =A B C D Ar 125AF =165AE = 2.44r <<125165AE = 2.44r <<(1)在矩形中,,.∴∵DE ⊥AC ,AF ⊥BD ,∴ ; ∴AF=, 同理,DE=, 在Rt △ADE 中,=, (2) 若以点为圆心作圆, 、、、E 、F 五点中至少有1个点在圆内,则r>2.4,当至少有2个点在圆外,r<4,故⊙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21.如图,已知.(1)用尺规作正六边形,使得是这个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并保留作图痕迹; (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所做的正六边形分割成六个全等的三角形.ABCD 3AB =4AD =11··22ABD S AB AD BD AF ==△125125165A B C D 2.44r <<O O【答案】(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正六边形的性质外接圆边长等于外接圆半径;(2)连接对角线以及利用正六边形性质.【详解】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以及全等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性质,根据正六边形性质得出作法是解题关键.22.校运会期间,小捷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铅球项目中,他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压出一个小坑(图示是其主视图),经测量,其中坑宽AB为8cm,小坑的最大深度为2cm,请帮助小捷同学计算铅球的半径OA 的长为多少?【答案】5cm【解析】【分析】先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D 的长,设OA=rcm ,则OD=(r-2)cm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r 的值即可.【详解】解:作OD ⊥AB 于D ,如图所示:∵AB=8cm ,OD ⊥AB ,小坑的最大深度为2cm ,∴AD=AB=4cm . 设OA=rcm ,则OD=(r-2)cm在Rt △OAD 中,∵OA 2=OD 2+AD 2,即r 2=(r-2)2+42,解得r=5cm;即铅球的半径OA 的长为5cm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熟知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如图,P 是⊙O 外一点,P A 是⊙O 的切线,A 是切点,B 是⊙O 上一点,且P A =PB ,延长BO 分别与⊙O 、切线P A 相交于C 、Q 两点.(1)求证:PB 是⊙O 的切线;(2)QD 为PB 边上的中线,若AQ =4,CQ =2,求QD 的值.12【答案】(1)详见解析;(2)QD【解析】【分析】(1)要证明PB 是⊙O 的切线,只要证明∠PBO=90°即可,根据题意可以证明△OBP ≌△OAP ,从而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题意和勾股定理的知识,可以求得QD 的值.【详解】(1)证明:连接OA ,在△OBP 和△OAP 中,,∴△OBP ≌△OAP (SSS ),∴∠OBP =∠OAP ,∵P A 是⊙O 的切线,A 是切点,∴∠OAP =90°,∴∠OBP =90°,∵OB 是半径,∴PB 是⊙O 的切线;(2)连接OCPA PB OB OAOP OP ⎧⎪⎨⎪⎩===∵AQ=4,CQ=2,∠OAQ=90°,设OA=r,则r2+42=(r+2)2,解得,r=3,则OA=3,BC=6,设BP=x,则AP=x,∵PB是圆O的切线,∴∠PBQ=90°,∴x2+(6+2)2=(x+4)2,解得,x=6,∴BP=6,∴BD=3,∴QD,即QD【点评】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4.如图,的直径垂直弦于,且是半径的中点,,求直径的长.【解析】【分析】连接OC ,根据垂径定理可求CM =DM =4cm ,再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半径OC ,则直径AB 可求.【详解】连接OC .设圆的半径是r .∵直径AB ⊥CD,∴CM =DM =CD =4cm . ∵M 是OB 的中点,∴OM =r ,由勾股定理得:OC 2=OM 2+CM 2,∴r 2=(r )2+42,解得:r =,则直径AB =2r =(cm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解此类题一般要把半径、弦心距、弦的一半构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运用勾股定理求解.25.如图,四边形内接于,为的直径,点为的中点.若,求的度数. O AB CD M M OB 8CD cm =AB 1212123ABCD O AB O C BD 40A ∠=B ∠【答案】.【解析】【分析】连接AC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ACB=90°,∠BAC=∠BAD ,然后根据∠B 与∠BAC 互余即可求解.【详解】解:连接,∵是直径,∴,∵点为的中点,,∴, ∴在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6.如图是破残的圆形轮片,求作此残片所在的圆.(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70B ∠=12AC AB 90ACB ∠=C BD 40BAD ∠=11402022BAC BAD ∠=∠=⨯=Rt ABC 902070B ∠=-=【解析】【分析】根据圆的性质,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所以只要找到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即为圆心,有圆心就可以作出圆轮.【详解】如图:圆O为所求.【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基本性质,是一种求圆心的作法.作圆的方法有:①圆心半径;②三个圆上的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活动1: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图1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活动2: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画圆)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图2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同时从圆的定义中归纳:(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于是得到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活动3: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图4三、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5: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 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根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活动6: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树生长的年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 cm,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5首先求出半径,然后除以20即可.〔解答〕树干的半径是23÷2=11.5(cm).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学生首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学期《圆》单元测试(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弧AB的长度=弧CD的长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弧AB的度数等于弧CD的度数;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弧CD所对的圆心角;弧AB和弧CD是等弧;弧AB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等于弧CD所对的弦的弦心距.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是直线上的两个不同的点,且,的半径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点在外B. 点在外C. 直线与一定相切D. 若,则直线与相交3. 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5,点O到弦AB的距离为2,则⊙O上到弦AB所在直线的距离为3的点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如图,在中,已知,是圆周上的一点,则为()A. B. C. D.5.如图,正六边形内接于圆,圆的半径为,则这个正六边形的边心距和的长分别为()A. 、B. 、C. 、D. 、6.高速公路的隧道和桥梁最多.如图是一个隧道的横截面,若它的形状是以为圆心的圆的一部分,路面米,净高米,则此圆的半径A. 米B. 米C. 米D. 米7.已知和三点、、,的半径为,,,,经过这三点中的一点任意作直线总是与相交,这个点是()A. B. C. D. 或8.如图,,是的直径,的半径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则与围成的新月形的面积为()平方单位.A. B. C. D.9.如图,已知:是的直径,、是上的三等分点,,则是()A. B. C. D.10.如图,点,,在上,点在圆外,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C>∠DB. ∠C<∠DC. ∠C=∠DD. ∠C=2∠D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11.在,,,,点是的外心,现在以为圆心,分别以、、为半径作,则点与的位置关系分别是________.12.如下图,在以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交小圆于和两点,,,则长为________.13.已知:如图,为半的直径,、、为半圆弧上的点,,,则的度数为________度.14.如图,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顶点、在一个半径为的圆上,顶点、在圆内,将正方形沿圆的内壁逆时针方向作无滑动的滚动.当点第一次落在圆上时,点运动的路径长为________.15.已知中,,,,直线过点且与平行,若以为轴将旋转一周,则所得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不求近似值)16.如图,已知是的直径,为弦,度.过圆心作交于点,连接,则________度.17.如图,的边位于直线上,,,,若由现在的位置向右无滑动地旋转,当第次落在直线上时,点所经过的路线的长为________(结果用含有的式子表示)18.如图,圆柱底面半径为,高为,点、分别是圆柱两底面圆周上的点,且、在同一母线上,用一棉线从顺着圆柱侧面绕圈到,求棉线最短为________.19.以矩形的顶点为圆心作,要使、、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外,如果,,则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20.如图,在中,是弦,,,那么圆心到的距离是________,弦的长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 6 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60 分)21.一圆柱形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半径为,水面宽为.由于天气干燥,水管水面下降,此时排水管水面宽变为,求水面下降的高度.22.如图,在中,弦、于点,且.求证:.23.如图,在中,,,求分别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弧,三条弧与边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24.已知:如图,的外接圆,弦的长为,,求圆心到的距离.25.如图,已知为的直径,是弦,于,于,.求证:;求证:;若,,设,求值及阴影部分的面积.26.如图,内接于,,,.求的度数;将沿折叠为,将沿折叠为,延长和相交于点;求证:四边形是正方形;若,,求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弧AB的长度=弧CD的长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弧AB的度数等于弧CD的度数;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弧CD所对的圆心角;弧AB和弧CD是等弧;弧AB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等于弧CD所对的弦的弦心距.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分析】由在同圆或等圆中,的长度=的长度,根据弧长公式得到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再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以及它们对应的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则另外两组量也对应相等,即可对选项进行判断.【详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的长度=的长度,∴弧AB和弧CD所对的圆心角相等,∴的度数等于的度数;∴和是等弧;∴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等于所对的弦的弦心距.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以及它们对应的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则另外两组量也对应相等.在圆中经常利用此结论把圆心角、弧、弦之间进行转化.2.、是直线上的两个不同的点,且,的半径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点在外B. 点在外C. 直线与一定相切D. 若,则直线与相交【答案】D【解析】【分析】由P、Q是直线l上的两个不同的点,且OP=5,⊙O的半径为5,可得点P在⊙O上,直线l与⊙O相切或相交;若OQ=5,则直线l与⊙O相交.【详解】∵OP=5,⊙O的半径为5,∴点P在⊙O上,故A错误;∵P是直线l上的点,∴直线l与⊙O相切或相交;∴若相切,则OQ>5,且点Q在⊙O外;若相交,则点Q可能在⊙O上,⊙O外,⊙O内;故B、C错误.∴若OQ=5,则直线l与⊙O相交;故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题关键.3. 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5,点O到弦AB的距离为2,则⊙O上到弦AB所在直线的距离为3的点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垂径定理计算.解答:解:如图OD=OA=OB=5,OE⊥AB,OE=3,∴DE=OD-OE=5-3=2cm,∴点D是圆上到AB距离为2cm的点,∵OE=3cm>2cm,∴在OD上截取OH=1cm,过点H作GF∥AB,交圆于点G,F两点,则有HE⊥AB,HE=OE-OH=2cm,即GF到AB的距离为2cm,∴点G,F也是圆上到AB距离为2cm的点.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了垂径定理求解,注意圆上的点到AB距离为2cm的点不唯一,有三个.4.如图,在中,已知,是圆周上的一点,则为()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画出图形,然后在优弧上取点D,连接AD,BD,根据圆周角的性质,即可求得∠ADB的度数,又由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CB的度数.【详解】如图:在优弧上取点D,连接AD,BD,∵∠AOB=100°,∴∠ADB=∠AOB=55°,∵四边形ADBC是⊙O的内接四边形,∴∠ADB+∠ACB=180°,∴∠ACB=125°.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与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及圆周角定理是解题关键.5.如图,正六边形内接于圆,圆的半径为,则这个正六边形的边心距和的长分别为()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连接OC,OD,∵正六边形ABCDEF是圆的内接多边形,∴∠COD=60°,∵OC=OD,OM⊥CD,∴∠COM=30°,∵OC=6,∴OM=6cos30°=3,∴=2π故选D.考点:1.正多边形和圆;2.弧长的计算.6.高速公路的隧道和桥梁最多.如图是一个隧道的横截面,若它的形状是以为圆心的圆的一部分,路面米,净高米,则此圆的半径A. 米B. 米C. 米D. 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可知AD的长,设半径为r,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r的值即可.【详解】∵CD⊥AB,∴由垂径定理得AD=6米,设圆的半径为r,则OD2+AD2=OA2,即(9-r)2+62=r2,解得r=米.故选B.【点睛】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根据题意构造一个由半径、半弦、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7.已知和三点、、,的半径为,,,,经过这三点中的一点任意作直线总是与相交,这个点是()A. B. C. D. 或【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O的半径为3,OP=2,OQ=3,OR=4,可以知道点P在圆内,点Q在圆上,点R在圆外,因而这三点中P的一点任意作直线总是与⊙O相交.【详解】∵的半径为,,,,∴Q点在圆上;R点在圆外;P点在圆内,∴经过P点任意作直线总是与⊙O相交.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当d=R时,点在圆上;当d>R 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内.准确判断P、Q、R三点与⊙O的位置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如图,,是的直径,的半径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则与围成的新月形的面积为()平方单位.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新月形ACED的面积是圆O半圆的面积-弓形CED的面积,弓形CED的面积又=扇形BCD面积-三角形BCD 的面积,然后依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OC=OB=R,,∴BC=R,)∴新月形ACED的面积=S半圆-(S扇形BCD-S△BCD=-(-)=R2.故选B.【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看出:新月形ACED的面积是圆O半圆的面积-弓形CED的面积,然后逐一求面积即可.9.如图,已知:是的直径,、是上的三等分点,,则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出∠BOE=120°,再运用“等弧对等角”即可解.【详解】∵∠AOE=60°,∴∠BOE=180°-∠AOE=120°,∴的度数是120°,∵C、D是上的三等分点,∴弧CD与弧ED的度数都是40度,∴∠COE=8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关键.10.如图,点,,在上,点在圆外,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C>∠DB. ∠C<∠DC. ∠C=∠DD. ∠C=2∠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BEC>∠BDC,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AC=∠BEC,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连接AE,∵∠BEA是△ADE的外角,∴∠BEA>∠D,∵∠C=∠BEA,∴∠C>∠D,故A选项正确,则B、C、错误,∵不确定D点的位置,∴∠C不一定等于2∠D,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应用,掌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11.在,,,,点是的外心,现在以为圆心,分别以、、为半径作,则点与的位置关系分别是________.【答案】圆外,圆上,圆内【解析】【分析】由点是的外心,可知O为△ABC的外接圆的圆心,因为∠C=90°,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B为外接圆的直径,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知OC的长度,根据半径的长判断点C的位置即可.【详解】∵,点是的外心,∴AB为⊙O的直径,且O为AB中点,∵,,∴AB==5,∴OC=2.5,∵2.5>2;2.5=2.5; 2.5<3,∴以、、为半径作,则点与的位置关系分别是圆外、圆上、圆内.故答案为:圆外、圆上、圆内【点睛】本题考查了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当d=R时,点在圆上;当d>R 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内.根据圆周角定理确定O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12.如下图,在以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交小圆于和两点,,,则长为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如图:作OE⊥AB于E,根据垂径定理可知CE=CD,AE=AB,根据AC=AE-CE求出AC的长即可.【详解】如图:作OE⊥AB于E,∴根据垂径定理得:CE=CD=3,AE=AB=5,∴AC=AE-CE=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平分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熟练掌握垂径定理是解题关键.13.已知:如图,为半的直径,、、为半圆弧上的点,,,则的度数为________度.【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同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可知∠BOC的度数,即可求出∠AOC的度数.【详解】∵,∠BOE=55°,∴∠COD=∠DOE=∠BOE=55°,∴∠BOC=165°,∴∠AOC=180°-165°=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以及它们对应的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则另外两组量也对应相等.在圆中经常利用此结论把圆心角、弧、弦之间进行转化.14.如图,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顶点、在一个半径为的圆上,顶点、在圆内,将正方形沿圆的内壁逆时针方向作无滑动的滚动.当点第一次落在圆上时,点运动的路径长为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设圆心为O,连接AO,BO,AC,AE,易证三角形AOB是等边三角形,确定∠GFE=∠EAC=30°,再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如图所示:设圆心为O,连接AO,BO,AC,AE,∵AB=,AO=BO=,∴AB=AO=BO,∴△AOB是等边三角形,∴∠AOB=∠OAB=60°同理:△FAO是等边三角形,∠FAB=2∠OAB=120°,∠DAF=120°-90°=30°,即旋转角为30°,∴∠EAC=30°,∠GFE=∠FAD=120°-90°=30°,∵AD=AB=,∴AC=2,∴当点C第一次落在圆上时,点C运动的路径长为=()π;故答案为:()π【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以及弧长公式的运用,题目的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求出旋转角的度数.15.已知中,,,,直线过点且与平行,若以为轴将旋转一周,则所得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不求近似值)【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可求出△ABC的其余边长,表面积为一个圆锥的侧面积+一个圆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按照公式计算即可.【详解】∵Rt△ABC中,∠C=90°,∠A=30°,AB=10,∴BC=5,AC=5,∴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为:π×5×10+π×52+2π×5×5=75π+50.故答案为75π+50.【点睛】考查圆锥的计算;画出相关图形,判断出表面积的组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如图,已知是的直径,为弦,度.过圆心作交于点,连接,则________度.【答案】【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OD,再根据圆周角定理∠DCB=∠BOD即可得答案.【详解】∵OD⊥BC交弧BC于点D,∠ABC=30°,∴∠BOD=90°-∠ABC=90°-30°=60°,∴∠DCB=∠BOD=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圆心角的一半,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关键.17.如图,的边位于直线上,,,,若由现在的位置向右无滑动地旋转,当第次落在直线上时,点所经过的路线的长为________(结果用含有的式子表示)【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BC=1,AB=2BC=2,∠ABC=60°;点A先以B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120°到A1,再以点C1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到A2,然后根据弧长公式计算两段弧长,从而得到点A第3次落在直线上时,点A所经过的路线的长.【详解】∵Rt△ABC中,AC=,∠ACB=90°,∠A=30°,∴BC=1,AB=2BC=2,∠ABC=60°;∵Rt△ABC由现在的位置向右无滑动的翻转,且点A第3次落在直线l上时,有3个的长,2个的长, ∴点A经过的路线长=×3+×2=(4+)π.故答案为:(4+)π.【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与弧长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旋转的性质与弧长的计算方法. 18.如图,圆柱底面半径为,高为,点、分别是圆柱两底面圆周上的点,且、在同一母线上,用一棉线从顺着圆柱侧面绕圈到,求棉线最短为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将圆柱体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即可.【详解】圆柱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用一棉线从A顺着圆柱侧面绕3圈到B的运动最短路线是:AC→CD→DB;即在圆柱体的展开图长方形中,将长方形平均分成3个小长方形,A沿着3个长方形的对角线运动到B的路线最短;∵圆柱底面半径为2cm,∴长方形的宽即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2π×2=4πcm;又∵圆柱高为9πcm,∴小长方形的一条边长是3πcm;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CD=DB=5πcm;∴AC+CD+DB=15πcm;故答案为:15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柱的计算、平面展开--路径最短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此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高.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19.以矩形的顶点为圆心作,要使、、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外,如果,,则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先求出矩形对角线的长,然后由B、C、D与⊙A的位置,确定⊙A的半径的取值范围.【详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所示:∵AB=CD=5,AD=BC=12,∴AC=BD==13.∵B、C、D中至少有一个点在⊙A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A外,∴点B在⊙A内,点C在⊙A外.∴5<r<13.故答案是:5<r<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要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根据点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进行判断.当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当d<r时,点在圆内.20.如图,在中,是弦,,,那么圆心到的距离是________,弦的长是________.【答案】(1). (2).【解析】【分析】过O作OC⊥AB交AB于C点,根据垂径定理可知OC垂直平分AB,根据OA=OB,∠AOB=120°可求出∠OAB=30°,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即可求得圆心到的距离;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求出AB的长.【详解】过O作OC⊥AB交AB于C点,如图所示:由垂径定理可知,OC垂直平分AB,∵OA=OB,∠AOB=120°∴∠OAB=30°∴OC=OA=cm∴由勾股定理可得:AC= =cm∴AB=2AC=5cm.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熟练掌握垂径定理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共 6 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60 分)21.一圆柱形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半径为,水面宽为.由于天气干燥,水管水面下降,此时排水管水面宽变为,求水面下降的高度.【答案】水面下降了米.【解析】【分析】如图:过点O作ON⊥CD于N,交AB于M,先根据垂径定理求得AM、CN,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M、ON的长,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下降后的水面宽CD为6m,连接OA,OC,过点O作ON⊥CD于N,交AB于M.∴∠ONC=90°.∵AB∥CD,∴∠OMA=∠ONC=90°.∵AB=8m,CD=6m,∴AM=AB=4,CN=CD=3,在Rt△OAM中,∵OA=5,∴OM==3.同理可得ON=4,∴MN=ON-OM=1(米).答:水面下降了1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如图,在中,弦、于点,且.求证:.【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可证明,进而证明AC=BD,通过证明即可证明结论.【详解】∵,∴,,∴在与中,∵,∴,∴.【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圆心角、弧、弦的关系是解题关键.23.如图,在中,,,求分别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弧,三条弧与边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解析】【分析】由于三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和为180°,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可计算出三个扇形的面积和,而三条弧与边AB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ABC-三个扇形的面积和,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ABC的面积,然后代入即可得到答案.【详解】∵∠C=90°,CA=CB=2,∴AC=1,S△ABC==2,∵三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和为180°,三个扇形的面积和==,∴三条弧与边AB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ABC-三个扇形的面积和=2-,【点睛】本题考查扇形面积,熟练掌握面积公式并明确三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和为180°是解题关键.24.已知:如图,的外接圆,弦的长为,,求圆心到的距离.【答案】圆心到的距离为.【解析】【分析】连接,,过点作于点,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BOC=60°,进而证明△O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垂径定理可知CD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D的长即【详解】连接,,过点作于点,∵,∴.∵,∴是等边三角形,∴,∵OD⊥BC,∴CD=BC=2,∴=,即圆心到的距离为.【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及垂径定理,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关键.25.如图,已知为的直径,是弦,于,于,.求证:;求证:;若,,设,求值及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x=5,.【解析】【分析】(1)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可知∠ACB=∠AFO=90°,由平行线判定定理即可证明OF//BC;(2)由可知∠CBE=∠FOA,利用,,即可证明;(3)在Rt△OC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根据OC=2OE可知∠OCE=30°,即可求出∠COD的度数,利用扇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阴影面积即可.【详解】证明:∵为的直径,∴又∵∴证明:∵∴∠CBE=∠FOA∵,,∴解:连接.设,∵∴.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解得:,即,∵OC=5+5=10,∴OC=2OE,∴∠OCE=30°,∴,∴扇形的面积是:的面积是:∴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及扇形面积,熟练掌握定理和公式是解题关键.26.如图,内接于,,,.求的度数;将沿折叠为,将沿折叠为,延长和相交于点;求证:四边形是正方形;若,,求的长.【答案】(1);(2)见解析;(3).【解析】【分析】(1)连接和,由OE=BC,可知OE=BE,进而可知∠OBE=45°,同理可证∠OCE=45°,即可证明∠BOC=90°,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BAC的度数;(2)由折叠性质可知AG=AD=AF,∠AGH=∠AFH=90°,∠DAC=∠CAF,∠BAD=∠BAG,由∠BAD+∠DAC=45°,可证明∠GAF=90°,即可证明四边形AFHG 是正方形;(3)由折叠性质可知,;由(2)可知∠BHC=90°,设AD长为x,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解.【详解】(1)连接和;∵,∴;∵,∴,∴;∵,∴;由折叠可知,,,,,∴;∴;∴四边形是正方形;解:由得,,,,;设的长为,则,.在中,,∴;解得,,(不合题意,舍去);∴.【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及折叠性质,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的一半;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B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C .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D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2.如图,一块直角三角板的30°角的顶点P 落在O 上,两边分别交圆O 于A ,B 两点,若O 的直径为6,则弦AB 的长为( )A .3B .2C .2D .33.下列说法:(1)三点确定一个圆;(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3)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4)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5)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已知⊙O ,如图,(1)作⊙O 的直径AB ;(2)以点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弧,交⊙O 于C ,D 两点;(3)连接CD 交AB 于点E ,连接AC ,BC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有下面三个推断:①CE DE =;②3BE AE =;③2BC CE =.其中正确的推断的个数是(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5.如图,PA 切O 于点,A PB 切O 于点B PO ,交O 于点C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PA PB =B .PO 平分APB ∠C .AB OP ⊥D .2PAB APO ∠=∠ 6.如图,PA 、PB 、CD 是O 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 、B 、E ,CD 分别交PA 、PB 于C 、D 两点,若60APB ∠=︒,则COD ∠的度数( )A .50°B .60°C .70°D .75°7.如图△ABC 中,∠C =90°,∠B =28°,以C 为圆心,CA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点D ,则AD 的度数为( )A .28°B .56 °C .62°D .112°8.如图,在菱形ABCD 中,60A ∠=︒ ,3AB = ,A ,B 的半径分别为2和1,P ,E ,F 分别是CD 边、A 和B 上的动点,则PE PF +的最小值是( )A .333B .2C .3D .339.如图,⊙O 的半径为1,点 O 到直线 a 的距离为2,点 P 是直线a 上的一个动点,PA 切⊙O 于点 A ,则 PA 的最小值是( )A .1B .3C .2D .510.如图,半径为1cm 的P 在边长为9πcm ,12πcm ,15πcm 的三角形外沿三遍滚动(没有滑动)一周,则圆P 所扫过的面积为( )cm 2A .73πB .75πC .76πD .77π11.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若108B ∠=︒,则D ∠的大小为( )A .36°B .54°C .62°D .72°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O 中,45C ∠=︒,点A ,B 在O 上,点D 在ADB 上,DA DB =,则AOD ∠的度数为( )A .112.5°B .120°C .135°D .150°二、填空题13.如图,有一半径为6cm 的圆形纸片,要从中剪出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ABC ,AB ,AC 为⊙O 的弦,那么剪下的扇形ABC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__.14.如图,⊙O 的直径16AB =,半径OC AB ⊥,E 为OC 的中点, DE OC ⊥,交⊙O 于点D ,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若 P 为直径AB 上一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 .15.如图,已知O 是以数轴上原点O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45AOB ∠=︒,点P 在x正半轴上运动,若过点P 与OA 平行的直线与O 有公共点,设P 点对应的数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6.在ABC 中,90,3,4C AC BC ∠===,则ABC 的内切圆的周长为___________.17.如图,△ABC 中,∠A=60°,若O 为△ABC 的内心,则∠BOC 的度数为______度.18.如图,已知点,,A B C 在O 上,若50ACB ∠=,则AOB ∠=_____________________度.1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180BAD BCD ∠+∠=︒,8BD =,2CD =,则AD =________.20.如图,⊙O 的半径为3,点A 是⊙O 外一点,OA =6,B 是⊙O 上的动点,线段AB 的中点为P ,连接 OA 、OP .则线段 OP 的最大值是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C 的坐标为()2,1-.(1)画出将ABC 关于y 轴对称的111A B C △;(2)画出ABC 绕点O 的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222A B C △,并求出在此旋转过程中点A 运动到点2A 所经过路径的长.2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H ,30A ∠=︒,43CD =⊙O 的半径的长.23.对于平面上两点,A B ,给出如下定义:以点A 或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的圆称为点,A B 的“共径圆”.点,A B 的“共径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已知点A 的坐标为(0,0),点B 的坐标为(3,4),则点,A B 的“共径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2)已知点A 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点B 在直线4y x =-+上,求点,A B 的“共径圆”的半径最小值;(3)已知点A 的坐标为(0,0),点B 是x 轴及x 轴上方的点,如果直线y x b =+上存在两个点B ,使得点,A B 的“共径圆”的面积为4π,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b 的取值范围.24.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D 是⊙O 上的点,P 是⊙O 外一点,AC ⊥PD 于点E ,AD 平分∠BAC .(1)求证:PD是⊙O的切线;(2)若DE=3,,∠BAC=60°,求⊙O的半径.25.如图,ABC内接于O,60∠=︒,点D是BC的中点.BC,AB边上的高BACAE,CF相交于点H.试证明:∠=∠;(1)FAH CAO(2)四边形AHDO是菱形.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1),点P(t,0)为x轴上一动点(不与原点重合).以P为圆心,PA为半径的⊙P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B,连接AB,以AB为直角边在AB的右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且∠BAC=90°,直线BC于⊙P的另一个公共点为F,连接PF.(1)当t = 2时,点C的坐标为(,);(2)当t >0时,过点C作x轴的垂线l.①判断当点P运动时,直线l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②试说明点F到直线l的距离始终等于OP的长;(3)请直接写出t为何值时,CF=2BF.【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对称轴的定义对A进行判断;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对B进行判断;根据等弧定义对C 进行判断;根据圆心角定理对D进行判断.【详解】解:A、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所以A选项错误;B、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所以B选项错误;C、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能重合,所以不一定是等弧,所以C选项错误;D、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有关性质,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关键.2.A解析:A【分析】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BD;根据同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30∠=∠=︒;再说明AD=6,然后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为斜边的一D P半.【详解】解:如图: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BD,30P ∠=︒,30D P ∴∠=∠=︒,∵AD 是O 的直径,6AD =,90ABD ∠=︒,132AB AD ∴==.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根据确定圆的条件、直径的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解:(1)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圆;错误,应该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正确;(3)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错误,直径与直径互相平分,但不一定互相垂直;(4)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错误,应该是在同圆或等圆中;(5)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确定圆的条件、直径的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D解析:D【分析】①根据作图过程可得AC AD =,根据垂径定理可判断;②连接OC ,根据作图过程可证得△AOC 为等边三角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 ③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判断.【详解】解:①∵以点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弧,交⊙O 于C ,D 两点,∴AC AD,根据垂径定理可知,AB⊥CE,CE=DE,∴①正确;②连接OC,∵AC=OA=OC,∴△AOC为直角三角形,∵AB⊥CE,∴AE=OE,∴BE=BO+OE=3AE,∴②正确;③∵AB为直径,∴∠ACB=90°,∵∠CAB=60°,∴∠ABC=30°,∴BC=2CE,∴③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基本作图知识,熟练掌握各基本性质和综合运用是解答的关键.5.D解析:D【分析】利用切线长定理证明△PAG≌△PBG即可得出.【详解】解:连接OA,OB,AB,AB交PO于点G,由切线长定理可得:∠APO=∠BPO,PA=PB,又∵PG=PG,∴△PAG ≌△PBG ,从而AB ⊥OP .因此A .B .C 都正确.无法得出AB =PA =PB ,可知:D 是错误的.综上可知:只有D 是错误的.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利用切线长定理解答. 6.B解析:B【分析】连接AO ,BO ,OE 由切线的性质可得90PAO PBO ︒∠=∠=,结合已知条件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求出AOB 的度数,再由切线长定理即可求出COD 的度数.【详解】如图,连接AO ,BO ,OE ,∵PA 、PB 是O 的切线,∴∠PAO =∠PBO =90∘,∵60APB ∠=︒,∴36029060120AOB ∠=︒-⨯︒-︒=︒,∵PA 、PB 、CD 是⊙O 的切线,∴∠ACO =∠ECO ,∠DBO =∠DEO ,∴∠AOC =∠EOC ,∠EOD =∠BOD , ∴1602COD COE EOD AOB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及切线长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7.B解析:B【分析】连接CD ,如图,利用互余计算出∠A=62°,则∠A=∠ADC=62°,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ACD=56°,然后根据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求解.【详解】解:连接CD,如图,∵∠C=90°,∠B=28°,∴∠A=90°-28°=62°,∵CA=CD,∴∠A=∠ADC=62°,∴∠ACD=180°-2×62°=56°∴AD的度数为5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圆的半径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进行逻辑推理是解题关键.8.C解析:C【分析】的最小值,进而求解即可.利用菱形的性质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 PF【详解】解: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A´,连接BD,DA´,∵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ADB=60°,∵∠BDC=∠ADB=60°,∴∠ADN =60°,∴∠A´DN=60°,∴∠ADB+∠ADA´=180°,∴A´,D,B在一条直线上,+最小,由此可得:当点P和点D重合,E点在AD上,F点在BD上,此时PE PF∵在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为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的最小值为3.∴PE PF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点P位置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因为PA为切线,所以△OPA是直角三角形.又OA为半径为定值,所以当OP最小时,PA 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知OP=2时PA最小.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作OP⊥a于P点,则OP=2.根据题意,在Rt△OPA中,AP=2221=3--=22OP OA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点,如何确定PA最小时点P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偏上.10.A解析:A【分析】圆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顶点处旋转的路线是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圆转动时在三个角上共转动了圆心角360°,所以在三个顶点处转了一个圆的面积,在三个边上滚过的图形是以三角形边长为长,圆的直径为宽的矩形,然就分别计算,最后求和.【详解】解:根据运动特点可知三个顶点处转了一个圆的面积,在三个边上滚过的图形矩形 ∴圆P 所扫过的面积=π+(9π+12π+15π)×2=73π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圆滚动一周的图形,并将图形进行分割,拼组,化难为易,列式解答即可.11.D解析:D【分析】运用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计算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B =108°,∴∠D =180°−∠B =180°−108°=72°,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延长DO 交AB 于点H ,连接OB ,证明△△AOD BOD ≅,OD 是AOB ∠的角平分线,求得290345∠=︒-∠=︒,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延长DO 交AB 于点H ,连接OB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45C ∠=︒,∴345∠=︒,∵DA DB =,OA OB =,∴△△AOD BOD ≅,∴OD 是AOB ∠的角平分线,又∵AO BO =,∴DH AB ⊥,∴290345∠=︒-∠=︒,又∵221∠=∠,∴18045135AOD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圆有关的计算,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即可.二、填空题13.【分析】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然后根据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可得BC 的长从而可得AB 的长最后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详解】如图连接OBOCBC 过点O 作于点D 由 解析:218cm π【分析】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B BC =,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120BOC ∠=︒,然后根据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可得BC 的长,从而可得AB 的长,最后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详解】如图,连接OB 、OC 、BC ,过点O 作OD BC 于点D ,由题意得:,60,6AB AC A OB OC cm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由圆周角定理得:2120BOC A ∠=∠=︒,OD BC ⊥,160,22BOD BOC BC BD ∴∠=∠=︒=, 30OBD ∴∠=︒,在Rt BOD 中,13,2OD OB cm BD ====,2AB BC BD ∴===,则剪下的扇形ABC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26018360cm ππ⨯=,故答案为:218cm π.【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扇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点,通过作辅助线,利用到垂径定理是解题关键.14.【分析】延长CO 交⊙O 于G 连接GD 交AB 于P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PC+PD 的最小值为GD 由勾股定理分别求得DEDG 即可解答【详解】解:延长CO 交⊙O 于G 连接GD 交AB 于P 则PC+PD 的最小值为G 解析:83【分析】 延长CO 交⊙O 于G ,连接GD 交AB 于P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PC+PD 的最小值为GD ,由勾股定理分别求得DE 、DG 即可解答.【详解】解:延长CO 交⊙O 于G ,连接GD 交AB 于P ,则PC+PD 的最小值为GD ,连接OD ,则OD=OG=OC= 12AB=8, ∵E 为OC 的中点,∴OE=12OC=4, ∴EG=4+8=12,∵DE OC ⊥,∴在Rt △OED 中,22228443OD OE -=-=,在Rt △GED 中,DG=2222(43)1283ED EG +=+=,故答案为:83.【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最短路径问题、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圆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15.【分析】根据题意知直线和圆有公共点则相切或相交相切时设切点为C 连接OC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圆的半径2求得斜边是2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0<x≤2【详解】解:设切点为C 连接OC 则圆的半径OC=2O解析:022x <≤【分析】根据题意,知直线和圆有公共点,则相切或相交.相切时,设切点为C ,连接OC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圆的半径2,求得斜边是22.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0<x≤22.【详解】解:设切点为C ,连接OC ,则圆的半径OC=2,OC ⊥PC ,∵∠AOB=45°,OA//PC ,∴∠OPC=45°,∴PC=OC=2,∴OP=2222+=22,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0<x≤22,故答案为0<x≤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作出切线找出直线与圆有交点的分界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 的长再根据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公式求出半径再算出周长【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内切圆半径内切圆周长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切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 解析:2π【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 的长,再根据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公式求出半径,再算出周长.【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5AB ==, 内切圆半径345122AC BC AB +-+-===, 内切圆周长22r ππ==.故答案是:2π.【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切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求解方法. 17.12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结合公式求出即可【详解】解:为的内心故答案是:120【点睛】注意此题中的结论:若是内心则熟记公式可简化计算解析:120【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结合公式1902BOC A ∠=+∠︒求出即可. 【详解】解:60A ∠=︒,O 为ABC ∆的内心, 1190906012022BOC A , 故答案是:120.【点睛】注意此题中的结论:若O 是内心,则1902BOC A ∠=+∠︒.熟记公式可简化计算. 18.【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CB 与∠AOB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ACB=50°∴∠AOB=100°故答案是:10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解析:100【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CB 与∠AOB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ACB=50°,∴∠AOB=100°.故答案是:10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6【分析】在线段BD 上取一点E 使得BE=CD 连接AE 由四点共圆得∠再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得再由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结论【详解】解:在线段BD 上取一点E 使得BE=CD 连接AE ∵∴四点共圆∴∠∴∠∵△是等边解析:6【分析】在线段BD 上取一点E ,使得BE=CD ,连接AE ,由,,,A B C D 四点共圆得∠ABE ACD =∠,再证明ABE ACD ≅∆,△ADE 是等边三角形,得AD DE AE ==,再由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结论.【详解】解:在线段BD 上取一点E ,使得BE=CD ,连接AE ,∵180BAD BCD ∠+∠=︒∴,,,A B C D 四点共圆,∴∠ABD ACD =∠∴∠ABE ACD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C ==,60DAE ∠=︒,∴△ABE ACD ≅∆,∠60BAE CAF +∠=︒,∴,BAE CAD BAF CAD ∠=∠∠=∠,∴∠60CAD CAE +∠=︒,即60DAE ∠=︒,∴△ADE 是等边三角形,∴AD DE AE ==,∵=8BD ,2CD =,∴6DE BD BE BD CD =-=-=,∴6AD DE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四点共圆的判定,证明∠ABE ACD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分析】如图连接OB 设OA 交⊙O 于点T 连接PT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PT 根据OP≤PT+OT 可得结论【详解】如图连接OB 设OA 交⊙O 于点T 连接PT ∵OA=6OT=3∴OT=TA ∵AP=PB ∴PT= 解析:92【分析】如图,连接OB ,设OA 交⊙O 于点T ,连接PT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PT ,根据OP≤PT+OT ,可得结论.【详解】如图,连接OB,设OA交⊙O于点T,连接PT.∵OA=6,OT=3,∴OT=TA,∵AP=PB,∴PT=12OB=32,∵OP≤PT+OT,∴OP≤92,故答案为:92.【点睛】本题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图见解析,5 2【分析】(1)依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得到△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依据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即可得到△A2B2C2,再根据弧长计算公式,即可得出旋转过程中点A运动到点A2所经过路径的长.【详解】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 2B 2C 2即为所求;∵OA=22345+=,∠AOA 2=90°,∴在此旋转过程中点A 运动到点A 2所经过路径的长为:90551802π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以及旋转变换进行作图,勾股定理,以及弧长公式,熟练掌握旋转变换与轴对称变换的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4【分析】连接OC, 根据垂径定理可得∠CHO=90°,CD=2CH ,求出CH 的长,根据30°的直角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勾股定理求出OC=2OH 即可.【详解】连接OC ,则OA =OC .∴∠A =∠ACO =30°.∴∠COH =60°.∵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H ,∴∠CHO=90°,CD=2CH∴∠OCH=30°,∴2OC OH =,∵CD 3∴CH =23∴在Rt OCH 中,222OH HC OC +=∴OH =2.∴OC =4.【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及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径定理及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3.(1) 25π;(2)221-;(3)222b ≤<【分析】(1)由点A 、B 的坐标知,22345,=+=AB 由圆的面积公式得:“共径圆”的面积πr 2=25π;(2)如下图,当O 、A 、B 三点共线,且OB ⊥直线l 时,共径圆”的半径最小,即可求解; (3)设点B 的坐标为(x ,x+b ),设AB 之间的距离为r ,则πr 2=4π,解得r=2(负值已舍去),则AB=x 2+(x+b )2=22=4,满足条件的B 点有2个,故△=(2b )2-2×4(b 2-4)>0,进而求解.【详解】解:(1)A 的坐标为(0,0),点B 的坐标为(3,4),∴22345,=+=AB由圆的面积公式得:“共径圆”的面积πr 2=25π,故答案为25π;(2)作OB ⊥直线l 于B 交圆O 于点A ,此时点,A B 的“共径圆”的半径最小值; 设直线4y x =-+与,x y 轴交于点,M N .()4,00,4()M N ∴,),则ON=OM=4,∴ MON △等腰直角三角形,∴224244=+=MN∴О点到直线MN 的距离为22A 点在O 上,B 点在直线4y x =-+上,A B ∴间的最短距离是221-即,A B 的“共径圆”的最小半径是221-(3)设点B 的坐标为(x ,x+b ),设AB 之间的距离为r ,则πr 2=4π,解得r=2(负值已舍去),则AB=x 2+(x+b )2=22=4,化简得:2x 2+2bx+b 2-4=0,∵满足条件的B 点有2个,故△=(2b )2-2×4(b 2-4)>0, 解得:2222,-<<b∵点B 是x 轴及x 轴上方的点,故b >0,而当b=2时,点B 在x 轴上,∴222b ≤<【点睛】本题为圆的综合题,涉及到一次函数的性质、根的判别式等,这种新定义类的题目,通常按照题设的顺序逐次求解,一般比较容易解答.24.(1)见解析;(2)2【分析】(1)连接OD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D=∠DA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DA=∠OAD ,由垂直的定义得到∠AEP=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连接BD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D=∠DAE=30°,推出AB=2BD ,设BD=x ,则AB=2x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连接OD ,∵AD 平分∠BAC ,∴∠BAD=∠DAE ,∵OA=OD ,∴∠ODA=∠OAD ,∴∠ODA=∠DAE ,∴OD ∥AE ,∵AC ⊥PD ,∴∠AEP=90°,∴∠ODP=∠AEP=90°,∴OD ⊥PE ,∵OD 是⊙O 的半径,∴PD 是⊙O 的切线;(2)解:连接BD ,∵AD 平分∠BAC ,∠BAC=60°,∴∠BAD=∠DAE=30°,∵AC ⊥PE ,∴AD=2DE=∵AB 为⊙O 的直径,∴∠ADB=90°,∴AB=2BD ,设BD=x ,则AB=2x ,∵AD 2+BD 2=AB 2,∴()222(2x x += ∴BD=2,AB=4,∴AO=2,∴⊙O 的半径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圆周角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5.(1)见详解;(2)见详解【分析】(1)连接AD ,根据题意易得,BAD CAD OD BC ∠=∠⊥,则有∠DAE=∠ODA ,∠DAO=∠ODA ,然后根据角的等量关系可求解;(2)过点O 作OM ⊥AC 于M ,由题意易得AC=2AM ,AC=2AF ,进而可证△AFH ≌△AMO ,然后可得四边形AHDO 是平行四边形,最后问题可证.【详解】证明:(1)连接AD ,如图所示:∵点D 是BC 的中点,∴,BAD CAD OD BC ∠=∠⊥,∵AE ⊥BC ,∴AE ∥OD ,∴∠DAE=∠ODA ,∵OA=OD ,∴∠DAO=∠ODA ,∴∠BAD-∠DAE=∠CAD-∠DAO ,∴∠FAH=∠CAO ;(2)过点O作OM⊥AC于M,∴AC=2AM,∵CF⊥AB,∠BAC=60°,∴AC=2AF,∴AF=AM,∵∠AFH=∠AMO=90°,∠FAH=∠OAM,∴△AFH≌△AMO(ASA),∴AH=AO,∵OA=OD,∴AH//CD,∴四边形AHDO是平行四边形,∵OA=OD,∴四边形AHDO是菱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及菱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及菱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6.(1)1,35+2)①不变,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3)4 3±【分析】(1)过C作y轴的垂线交y轴与D点,先根据题意求得PA、OB的长,然后再证明△ACD≌△AOB,最后根据图形即可解答;(2)①过点C作CH⊥y轴,垂足为点H,先证明△HAC≌△OBA,进一步得到C点的横坐标恒为1,即可说明;②过F作FM⊥l交l与M,过点F作FN⊥x轴,垂足为点N,即∠APF=90°,再说明∠APF、=90°,再证得△AOP≌△PBF,最后根据图形运用线段的和差即可解答;(3)分t>0和t<0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过C作y轴的垂线交y轴与D点∵t=2,P(2,0),A(0,1)∴225OA OB+=∴∵∠BAC=90°,∠CDA=90°,∴∠DAC+∠OAB=90°, ∠DAC+∠DCA=90°,∴∠OAB=∠DCA在△ACD 和△AOB 中∠OAB=∠DCA ,∠CDA=∠AOB=90°,AC=AB∴△ACD ≌△AOB (AAS )∴∴C (1,3+);(2)①不变、理由如下:过点C 作CH ⊥y 轴,垂足为点H ,易证△HAC ≌△OBA ,得HC =OA =1,∴点C 的横坐标是定值为1,∴直线l 是过点(1,0)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直线l 的位置不发生变化;②如图:过F 作FM ⊥l 交l 与M,过点F 作FN ⊥x 轴,垂足为点N ,即∠APF =90°, ∵△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AB=90°∴∠ABC=45°∴∠APF=2∠ABC=90°同理(1)可得△AOP ≌△PBF ,∴PN =OA ,OP=FN∴ON=OP+PN=OP+OA∵直线l 为l=1∴FM=OP ;(3)∵CF=2BF∴当t >0,如图,23MF OP BQ OB OQ ===- ∴3t=22t +,即:()3340t t -=,解得t=43 或t=0(舍去) 同理可得t <0时,可得t=-43. 综上,当t=43±时,CF=2BF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学期《圆》单元测试(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有4个命题:①直径相等的两圆是等圆;②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③圆中最大的弦是通过圆心的弦;④一条弦把圆分为两条弧,这两条弧不可能是等弧,其中真命题是【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2.如图,在⊙O 中,OC ⊥弦AB 于点C ,AB =4,OC =1,则OB 的长是 【 】 A .3 B .5 C .15 D .173.如图,已知⊙O 是△ABD 的外接圆,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BD =58°,则∠BCD 等于 【 】 A .116° B .32° C .58° D .64°4.已知⊙O 的半径是6,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5,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无法判断5.△ABC 为⊙O 的内接三角形,若∠AOC =160°,则∠ABC 的度数是 【 】A .80°B .160°C .100°D .80°或100°6.△ABC 中,内切圆I 和边BC 、CA 、AB 分别切于点D 、E 、F ,则∠FDE 与∠A 的关系是A .∠FDE 与21∠A 相等 B .∠FDE 与21∠A 互补 【 】 C .∠FDE 与21∠A 互余 D .无法确定7.如图,圆O 与正方形ABCD 的两边AB 、AD 分别相切于点M 、N ,且DE 与圆O 相切于 E 点.若圆O 的半径为5,且AB =11,则DE 的长度是 【 】 A .5B .6C .D .(第2题)8.将半径为3cm 的圆形纸片沿AB 折叠后,圆弧恰好能经过圆心O ,用图中阴影部分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 】 A . B . C .D . 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9.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点D 是AC 的中点,∠ABC =50°,则∠DAB = .10.如图,△ABC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 (3,0),B (2,1),C (2,-3),则这个三角形的外心坐标是__ __.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半径为2的⊙P 的圆心P 的坐标为(﹣3,0),将⊙P 沿x 轴正方向平移,使⊙P 与y 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 . 12.正六边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的半径之比为 .13.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5×5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 格点上,将△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到△A ′BC ′的位置,且点A ′、C ′仍落在格点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结果保留π)14.平面内有四个点A 、O 、B 、C ,其中∠AOB =120°,∠ACB =60°,AO =BO =2,则满足 题意的OC 长度为整数的值可以是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5. 如图,AB 是⊙O 的弦(非直径),C 、D 是AB 上的两点,并且AC =BD .求证:OC =OD .(第15题)(第9题)(第10题)(第8题)(第7题)(第13题)16.如图,△ABC 内接于⊙O ,BD 为⊙O 的直径,∠BAC =120°,AB =AC , AD =6,求DC 的长.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如图,AD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AD BC ⊥,垂足为点F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连接BD ,CD . (1) 求证:BD CD =;(2) 小明说:“B ,E ,C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DB 为半径的圆上.” 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18.如图,⊙O 的直径AB =10,C 、D 是圆上的两点,且.设过点D 的切线ED 交AC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OC 交AD 于点G . (1)求证:DF ⊥AF . (2)求OG 的长.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9.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点C 是优弧AB 上一点(点C 不与A B ,重合),设OAB α∠=,C β∠=.(1)当35α=时,求β的度数;(2)猜想α与β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20.如图,点B 、C 、D 都在⊙O 上,过点C 作AC ∥BD 交OB 延长线于点A ,连接CD , 且∠CDB =∠OBD =30°,DB =cm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求由弦CD 、BD 与弧BC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CBAO(第19题)(第16题)ABCEFD(第17题)(第18题)(第20题)六、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弦BD交AC于点E,连接CD,且AE=DE,BC=CE.(1)求∠ACB的度数;(2)过点O作OF⊥AC于点F,延长FO交BE于点G,DE=3,EG=2,求AB的长.(第21题)22.如图,⊙O的半径为1,直线CD经过圆心O,交⊙O于C、D两点,直径AB⊥CD,点M是直线CD上异于点C、O、D的一个动点,AM所在的直线交于⊙O于点N,点P是直线CD 上另一点,且PM=PN.(1)当点M在⊙O内部,如图一,试判断PN与⊙O的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2)当点M在⊙O外部,如图二,其它条件不变时,(1)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点M在⊙O外部,如图三,∠AMO=15°,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第22题)参考答案一、1.A 2.B 3.B 4.C 5.D 6.C 7.B 8.A二、9. 650; 10. (-2,-1); 11. 1或5 ; 12.23: ; 13.1334-π ; 14.2或3或4 三、15.证明:方法一.如图,连结OA ,OB ,∵∠OCD =∠ODC∴∠OCA =∠ODB 又∵OA =OB ∴∠OAC =∠OBD∴△AOC ≌△BOD (SAS ) ∴AC =BD方法二.如图,过O 作OE ⊥AB 于点E ,∵OE ⊥AB ∴EA =EB∵∠OCD =∠ODC ∴OC =OD∴CE =DE ∴AC =BD 16.解:∵BD 为⊙O 的直径,∴∠BAD =∠BCD =90°,∵∠BAC =120°,∴∠CAD =120°﹣90°=30°, ∴∠CBD =∠CAD =30°, 又∵∠BAC =120°,∴∠BDC =180°﹣∠BAC =180°﹣120°=60°, ∵AB =AC ,∴∠ADB =∠ADC ,∴∠ADB =∠BDC =×60°=30°,∵AD =6,∴在Rt △ABD 中,BD =AD ÷cos60°=6÷=4,在Rt △BCD 中,DC =BD =×4=2.四、17.(1)证明:∵AD 为直径,AD BC ⊥,∴BD CD =.∴BD CD =.(2)答:B ,E ,C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DB 为半径的圆上. 理由:由(1)知:BD CD =,∴BAD CBD ∠=∠.∵DBE CBD CBE ∠=∠+∠,DEB BAD ABE ∠=∠+∠,CBE ABE ∠=∠, ∴DBE DEB ∠=∠.∴DB DE =由(1)知:BD CD =.∴DB DE DC ==.∴B ,E ,C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DB 为半径的圆上. 18.解:(1)连接OD ,∵,OBAC DOBAC DE∴∠CAD =∠DAO =∠ODA =30°,∠ABD =60°, ∵ED 是⊙O 的切线∴∠ODF =90°∴∠ADF =60°,∴∠CAD +∠ADF =90°, ∴∠AFD =90°∴DF ⊥AF .(2)连结BD ,在Rt △ABD 中,∠BAD =30°,AB =10, ∴BD =5, ∵=,∴OG 垂直平分AD ,∴OG 是△ABD 的中位线, ∴OG =BD =.五、19.(1)解:连接OB ,则OA OB =,35OBA OAB ∴∠=∠=.180110AOB OAB OBA ∴∠=-∠-∠=. 1552C AOB β∴=∠=∠=.(2)答:α与β之间的关系是90αβ+=. 连接OB ,则OAOB =.OBA OAB α∴∠=∠=.1802AOB α∴∠=-.11(1802)9022C AOB βαα∴=∠=∠=-=-.90αβ+=.20.(1)证明:连结OC ,OD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COB =2∠CDB =2×30°=60°, ∵AC ∥BD ,∴∠A =∠OBD =30°,∴∠OCA =180°﹣30°﹣60°=90°,即OC ⊥AC , ∵OC 为半径,∴AC 是⊙O 的切线;(2)解:∵AC 为⊙O 的切线,∴OC ⊥AC . ∵AC ∥BD , ∴OC ⊥BD .由垂径定理可知,MD =MB =BD =.在Rt △OBM 中,∠COB =60°,OB ===6.在△CDM 与△OBM 中,第20题∴△CDM ≌△OBM ∴S △CDM =S △OBM∴阴影部分的面积S 阴影=S 扇形BOC ==6πcm 2.六、21.解:(1)证明:在△AEB 和△DEC 中,∴△AEB ≌△DEC (ASA ),∴EB=EC ,又∵BC=CE ,∴BE=CE=BC ,∴△EBC 为等边三角形,∴∠ACB =60°; (2)解:∵OF ⊥AC ,∴AF=CF ,∵△EBC 为等边三角形,∴∠GEF =60°, ∴∠EGF =30°, ∵EG =2,∴EF =1,又∵AE=ED =3,∴CF=AF =4, ∴AC =8,EC =5,∴BC =5,作BM ⊥AC 于点M ,∵∠BCM =60°, ∴∠MBC =30°, ∴CM =52,BM =22532BC CM -=,∴AM =AC ﹣CM =112, ∴AB =227AM BM +=.(1)根据题意,当AP =DQ 时,四边形APQD 为矩形.此时,4t =20﹣t ,解得t =4(s ).答:t 为4时,四边形APQD 为矩形; (2)当PQ =4时,⊙P 与⊙Q 外切.①如果点P 在AB 上运动.只有当四边形APQD 为矩形时,⊙P 与⊙Q 外切. PQ=4.由(1),得t =4(s );②如果点P 在BC 上运动.此时t ≥5,则CQ ≥5,PQ ≥CQ ≥5>4, ∴⊙P 与⊙Q 外离;③如果点P 在CD 上运动,且点P 在点Q 的右侧.可得CQ =t ,CP =4t ﹣24.当CQ ﹣CP =4时,⊙P 与⊙Q 外切.此时,t ﹣(4t ﹣24)=4,解得;④如果点P 在CD 上运动,且点P 在点Q 的左侧.当CP ﹣CQ =4时,⊙P 与⊙Q 外切. 此时,4t ﹣24﹣t =4,解得,∵点P 从A 开始沿折线A ﹣B ﹣C ﹣D 移动到D 需要11s , 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移动到D 需要20s ,而,∴当t为4s,,时,⊙P与⊙Q外切.22.证明:连接ON,则∠ONA=∠OAN,∵PM=PN,∴∠PNM=∠PMN.∵∠AMO=∠PMN,∴∠PNM=∠AMO.∴∠PNO=∠PNM+∠ONA=∠AMO+∠ONA=90°.即PN与⊙O相切.(2)成立.证明:连接ON,则∠ONA=∠OAN,∵PM=PN,∴∠PNM=∠PMN.在Rt△AOM中,∴∠OMA+∠OAM=90°,∴∠PNM+∠ONA=90°.∴∠PNO=180°﹣90°=90°.即PN与⊙O相切.(3)解:连接ON,由(2)可知∠ONP=90°.∵∠AMO=15°,PM=PN,∴∠PNM=15°,∠OPN=30°,∵∠PON=60°,∠AON=30°.作NE⊥OD,垂足为点E,则NE=ON•sin60°=1×=.S阴影=S△AOC+S扇形AON﹣S△CON=OC•OA+CO•NE =×1×1+π﹣×1×=+π﹣.。
一、选择题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O 中,45C ∠=︒,点A ,B 在⊙O 上,点D 在优弧ADB 上,DA DB =,则AOD ∠的度数为( )A .165°B .155°C .145°D .135°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B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C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D .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3.下列说法:(1)三点确定一个圆;(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3)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4)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5)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20BAC =︒∠,则D ∠的度数是( )A .70°B .100°C .110°D .120° 5.点P 到圆上各点的最大距离为10cm ,最小距离为6cm ,则此圆的半径为( ) A .8cmB .5cm 或3cmC .8cm 或2cmD .3cm 6.已知正方形的边长a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外接圆的半径为R ,则::R r a =( ) A .2:1:2 B .2:1:1 C .2:1:1 D .2:2:4 7.如图,AB 是⊙O 的切线,B 为切点,AC 经过点O ,与⊙O 分别相交于点D 、C .若∠ACB=30°,AB= 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 )A .32B .33C .3π26-D .3π36- 8.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21BDC ∠=︒,则AOC ∠的度数是( )A .136°B .137°C .138°D .139° 9.如图,PA 切O 于点,A PB 切O 于点B PO ,交O 于点C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PA PB =B .PO 平分APB ∠C .AB OP ⊥D .2PAB APO ∠=∠ 10.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O 上的点,28CDB ∠=︒,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则E ∠等于( )A .28︒B .34︒C .44︒D .56︒ 1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 ,母线长为6cm ,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 A .18cm 2B .218cm πC .27cm 2D .227cm π 12.在扇形中,∠AOB =90°,面积为4πcm 2,用这个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 )A .1cmB .2cmC .3nD .4cm二、填空题13.已知O 的直径10AB =cm ,CD 是O 的弦,AE CD ⊥,垂足为点E ,BF CD ⊥,垂足为点F ,且8CD =cm ,则BF AE -的长为________cm .1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六边形OABCDE 边长是6,则它的外接圆圆心P 的坐标是______.15.如图,,PA PB 切⊙O 于,A B ,点C 在AB 上,DE 切⊙O 于C ,10cm,PO =⊙O 的半径为6cm ,则PDE △的周长是_________cm .16.如图,AB AC 、分别为O 的内接正方形、内接正三角形的边,BC 是圆内接正n 边形的一边,则n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半径为10的扇形AOB 中,∠AOB=90°,C 为AB 上一点,CD ⊥OA ,CE ⊥OB ,垂足分别为D 、E .若∠CDE=3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18.如图,在扇形AOB 中90AOB ∠=︒,正方形CDEF 的顶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在OB 上,点E 在OB 的延长线上,当正方形CDEF 的边长为2________.19.小红在手工制作课上,用面积为215cm π,半径为15cm 的扇形卡纸,围成一个圆锥侧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cm .20.如图所示,在⊙O 中,AB 为弦,交AB 于AB 点D ,且OD=DC ,P 为⊙O 上任意一点,连接PA ,PB ,若⊙O 的半径为1,则S △PAB 的最大值为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BD 平分ABC ∠交⊙O 于点D ,过点D 作DE BC ⊥,垂足为E .(1)求证:DE 与⊙O 相切;(2)若10AB =,6AD =,求DE 的长.22.如图,已知,90Rt ABC ACB ∆∠=︒.(1)请在图中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个圆,使得圆心О在边AC 上,且与边,AB BC 所在直线相切(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若9,12AC BC ==,求O 的半径. 23.如图,若O 是ABC 的外接圆,AD 为直径,60ABC ∠=︒.(1)求DAC ∠的度数;(2)若4=AD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4.如图,两正方形彼此相邻且内接于半圆,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6cm 2,求大正方形的面积.25.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点E 在⊙O 外,∠CAE=∠ADC .(1)求证:AE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2,∠B=6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 26.如图,O 中,AB CD =,A C ∠=∠,AB 与CD 交于点P .求证=DP BP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解析:D【分析】连接O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OAB=∠C=45°,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得∠OBA=∠OAB=45°,则∠AOB=90°,由DA=DB得∠AOD=∠BOD,进而可求得∠AOD的度数.【详解】解:连接OB,∵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OAB=∠C=45°,∵OA=OB,∴∠OBA=∠OAB=45°,∴∠AOB=90°,∵DA=DA,∴∠AOD=∠BOD=1(360°﹣90°)=135°,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是解答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确定圆的条件对A进行判断;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对C进行判断;根据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对B、D进行判断.【详解】解:A.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说法正确;B.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说法正确;C.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所以B选项错误;D. 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解析:B【分析】根据确定圆的条件、直径的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解:(1)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圆;错误,应该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正确;(3)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错误,直径与直径互相平分,但不一定互相垂直;(4)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错误,应该是在同圆或等圆中;(5)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确定圆的条件、直径的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C解析:C【分析】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90AC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70B ∠=︒,然后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详解】AB 是半圆O 的直径,90ACB ∴∠=︒,20BAC ∠=︒,9070B BAC ∴∠=︒-∠=︒, 又四边形ABCD 是圆O 内接四边形,180110D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关键.5.C解析:C【分析】分析题意,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讨论:(1)点P 在圆内;(2)点P 在圆外;根据“一个点到圆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都在过圆心的直线上”可知,点P 到圆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和或差即是圆的直径,进而即可得出半径的长.【详解】当点P 在圆内时,圆的直径是10+6=16cm ,所以半径是8cm .当点P 在圆外时,圆的直径是10-6=4cm ,所以半径是2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有关性质,熟知一个点到圆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都在过圆心的直线上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分析】经过圆心O 作正方形一边AB 的垂线OC ,垂足是C .连接OA ,则在直角△OAC 中,∠AOC=45°.OC 是边心距r ,OA 即半径R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如图:作出正方形的边心距,连接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和中心可得到一直角三角形 在中心的直角三角形的角为360°÷4÷2=45°,∴内切圆的半径为2a ,外接圆的半径为22a , ∴::R r a22a :2a :a=2:1:2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多边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的半径,掌握相关概念,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首先求出∠AOB ,OB ,然后利用S 阴=S △ABO −S 扇形OBD 计算即可.【详解】连接OB .∵AB 是⊙O 切线,∴OB ⊥AB ,∵OC=OB,∠C=30°,∴∠C=∠OBC=30°,∴∠AOB=∠C+∠OBC=60°,在Rt△ABO中,∵∠ABO=90°,AB=3,∠A=30°,∴OB=ABtan30°=1,∴S阴=S△ABO−S扇形OBD=12×1×3−2601360π⋅=3π2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割法求面积,记住扇形面积公式,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C解析:C【分析】利用圆周角定理求出∠BOC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BOC=2∠BDC,∠BDC=21°,∴∠BOC=42°,∴∠AOC=180°-42°=13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D解析:D【分析】利用切线长定理证明△PAG≌△PBG即可得出.【详解】解:连接OA,OB,AB,AB交PO于点G,由切线长定理可得:∠APO=∠BPO,PA=PB,又∵PG=PG,∴△PAG≌△PBG,从而AB⊥OP.因此A.B.C都正确.无法得出AB=PA=PB,可知:D是错误的.综上可知:只有D是错误的.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利用切线长定理解答.10.B解析:B【分析】连接OC,由CE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C垂直于CE,由OA=O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外角性质求出∠COE的度数,即可求出∠E的度数.【详解】解:连接OC,∵CE为圆O的切线,∴OC⊥CE,∴∠COE=90°,∵∠CDB与∠BAC都对BC,且∠CDB=28°,∴∠BAC=∠CDB=28°,∵OA=OC,∴∠OAC=∠OCA=28°,∵∠COE为△AOC的外角,∴∠COE=56°,则∠E=3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已知底面半径即可求得底面周长,即展开图中,扇形的弧长,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底面周长是2×3π=6π,则圆锥的侧面积是:12×6π×6=18π(cm 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利用了圆的周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求解.12.A解析:A【分析】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因而要先求扇形的弧长,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2360n R S π=,可以求出扇形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弧长. 【详解】 解: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2360n R S π=得到:2904360R ππ=; ∴R=4,则弧长9042180cm ππ⋅==,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2π=2πr ;∴r=1cm .故选:A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有关扇形和圆锥的相关计算.解题思路: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紧紧抓住两者之间的两个对应关系:(1)圆锥的母线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半径;(2)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正确对这两个关系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6【分析】如图作OH ⊥CD 于H 连接AH 延长AH 交BF 于K 连接OC 证明AE=FK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H 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BK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OH ⊥CD 于H 连接AH 延长AH 交BF 于解析:6【分析】如图,作OH ⊥CD 于H ,连接AH ,延长AH 交BF 于K ,连接OC .证明AE=FK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H ,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BK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OH ⊥CD 于H ,连接AH ,延长AH 交BF 于K ,连接OC .∵OH ⊥CD ,∴CH=DH=4(cm ),∠CHO=90°,∴222254OC CH -=-=3(cm ),∵AE ⊥CD ,BF ⊥CD ,∴AE ∥OH ∥BF ,∵OA=OB ,∴EH=FH ,∵∠AEH=∠KFH=90°,∠AHE=∠FHK ,∴△AEH ≌△KFH (AAS ),∴AH=HK ,AE=FK ,∵AO=OB ,∴OH=12BK , ∴BK=6(cm ),∴BF-AE=BF-FK=BK=6(cm ).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14.【分析】如图所示连接POPA 过点P 作PG ⊥OA 于点G 由正六边形推出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OGPG 的长度即可求得P 点坐标【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POPA 过点P 作PG ⊥OA 于点G 则∵多边形为正六边形∴∵∴ 解析:(3,33【分析】如图所示,连接PO ,PA ,过点P 作PG ⊥OA 于点G ,由正六边形OABCDE 推出OPA 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OG 、PG 的长度即可求得P 点坐标.【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PO ,PA ,过点P 作PG ⊥OA 于点G ,则90OGP ∠=︒, ∵多边形OABCDE 为正六边形,∴60OPA ∠=︒,∵PO PA =,∴OPA 为等边三角形,又∵PG ⊥OA ,∴PG 平分OPA ∠,∴30OPG ∠=︒,又∵OA=6, ∴11163222OG OP OA ===⨯=, ∴由勾股定理得:22226333PG OP OG =-=-=,∴P 的坐标是()3,33, 故答案为:()3,33【点睛】本题考查正多边形外接圆的问题,熟练掌握正多边形的性质,灵活运用三角形相关知识解决边角关系是本题的关键.15.16【分析】连接OAOB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PA=PBDA=DCEC=EB ;由勾股定理可得PA 的长△PDE 的周长=PD+DC+CE+PE=PD+DA+PE+EB=PA+PB 即可求得△PDE 的周长【详解解析:16【分析】连接OA 、OB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PA=PB ,DA=DC ,EC=EB ;由勾股定理可得PA 的长,△PDE 的周长=PD+DC+CE+PE=PD+DA+PE+EB=PA+PB ,即可求得△PDE 的周长.【详解】解:连接OA 、OB ,如图所示:∵PA 、PB 为圆的两条切线,∴由切线长定理可得:PA=PB ,同理可知:DA=DC ,EC=EB ;∵OA ⊥PA ,OA=6cm ,PO=10cm ,∴由勾股定理得:PA=8cm ,∴PA=PB=8cm ;∵△PDE 的周长=PD+DC+CE+PE ,DA=DC ,EC=EB ;∴△PDE 的周长=PD+DA+PE+EB=PA+PB=16cm ,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切线长定理,分析图形时关键是要仔细探索,找出图形的各对相等切线长. 16.【分析】根据正方形以及正三边形的性质得出进而得出即可得出n 的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OBOCO ∵ABAC 分别为⊙O 的内接正方形内接正三边形的一边∴∴∴故答案为: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解析:12【分析】 根据正方形以及正三边形的性质得出360904AOB ︒∠==︒,3603120AOC ==︒∠︒,进而得出30BOC ∠=︒,即可得出n 的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O ,BO ,CO .∵AB 、AC 分别为⊙O 的内接正方形、内接正三边形的一边,∴360904AOB ︒∠==︒,3603120AOC ==︒∠︒, ∴30BOC ∠=︒,∴3601230n ︒==︒, 故答案为: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30BOC ∠=︒是解题关键. 17.10π【分析】连接OC 易得△ODE ≌△ECO 所以扇形OBC 的面积就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因此求得扇形OBC 的面积即可【详解】解:如下图连接OC ∵∠AOB=90°CD ⊥OACE ⊥OB ∴四边形ODCE 为矩解析:10π【分析】连接OC ,易得△ODE ≌△ECO ,所以扇形OBC 的面积就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因此求得扇形OBC 的面积即可.【详解】解:如下图连接OC ,∵∠AOB=90°、CD ⊥OA 、CE ⊥OB∴四边形ODCE 为矩形∴OD=CE ,OE 为公共边∴△ODE ≌△ECO∴△ODE 的面积=△ECO 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236361010360360O BC SOB πππ-==⨯=. 故答案为:10π.【点睛】本题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矩形的性质.其关键是用矩形性质对阴影部分进行等积变换,发现△ODE 的面积=△ECO 的面积. 18.【分析】连结OC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OC 的长根据题意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C 的面积-三角形ODC 的面积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连接如图∵在扇形中又故答案为:【点睛】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扇形面解析:24π-【分析】连结OC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OC 的长,根据题意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C 的面积-三角形ODC 的面积,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连接OC ,如图,∵在扇形AOB 中,90AOB ∠=︒,AC BC =,45COD ∴∠=︒,又CD DE ⊥,45OCD COD ∴∠=∠=︒,OD CD ∴==4OC ∴==,224541243602ODC BOC S S Sππ⨯∴=-=-⨯=-阴影扇形. 故答案为:24π-.【点睛】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扇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得到扇形半径的长度. 19.1【分析】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与圆的周长公式即可求解【详解】由得:扇形的弧长=(厘米)圆锥的底面半径=(厘米)故答案是: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锥的底面半径掌握圆锥的侧面扇形弧长等于底面周长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1【分析】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与圆的周长公式,即可求解.【详解】 由1=2S lR 扇形得:扇形的弧长=215152ππ⨯÷=(厘米), 圆锥的底面半径=221ππ÷÷=(厘米).故答案是: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锥的底面半径,掌握圆锥的侧面扇形弧长等于底面周长,是解题的关键. 20.【分析】作直径CE 连OAAEBE 利用垂经定理的AD=BD 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 则AB=2AD 当点P 与点E 重合时P 点到AB 的距离最大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延长CD 交⊙O 于点E 连接OA解析:4【分析】作直径CE ,连OA 、AE 、BE ,利用垂经定理的AD=BD ,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 ,则AB=2AD ,当点P 与点E 重合时,P 点到AB 的距离最大,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延长CD 交⊙O 于点E ,连接OA ,AE ,BE 如图,∵OA=OC=1,OD=CD ,∴OD=CD=12OC=12, ∵OC ⊥AB ,∴AD=2232OA OD -=, AD=BD=12AB , AB=2AD=3,∴sin ∠OAD=12OD OA =, ∴∠OAD=30º, ∴∠AOD =90º-∠OAD =60º,∵OA =OE ,∴∠OAE=∠OEA ,∵∠AOD=∠OAE+∠OEA ,∴∠OAE=∠OEA=30º,∵CE ⊥AB ,∴AE=BE ,∴∠OEB=∠OEA=30º,∴∠AEB=∠OEB+∠OEA=60º,∴△ABE 是等边三角形,∴AE=AB=3,DE=2232AE AD -=, S △ABE =1332AB DE =, ∵在△ABP 中,当点P 与点E 重合时,AB 边上的高取最大值,此时△ABP 的面积最大, ∴S △ABP 的最大值=334. 故答案为:334.【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掌握垂经定理,勾股定理,和引辅助线构造图形,找到当点P 与点E 重合时,P 点到AB 的距离最大,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245 【分析】(1)连接OD ,由BD 为角平分线得到OBD CBD ∠=∠,再由OB=OD ,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ODB OBD ∠=∠,从而得出ODB CBD ∠=∠,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OD 与BE 平行,由DE 垂直于BE 得到OD 垂直于DE ,即可得证;(2)过D 作DH AB ⊥于H ,根据HL 得出△≌△Rt ADH Rt CDE ,得出AH CE =,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22221068BD AB AD =-=-=,再利用等积法即可得出DE 的长.【详解】(1)证明:连接OD .∵OD OB =,∴ODB OBD ∠=∠.∵BD 平分ABC ∠,∴OBD CBD ∠=∠.∴ODB CBD ∠=∠,∴//OD BE .∴180BED ODE ∠+∠=︒.∵BE DE ⊥,∴90BED ∠=︒.∴90ODE ∠=︒.∴OD DE ⊥.∴DE 与O 相切;(2)过D 作DH AB ⊥于H .∵BD 平分ABC ∠,DE BE ⊥,∴DH DE =.∵AD CD =,∴AD CD =.∴()Rt ADH Rt CDE HL △≌△,∴AH CE =.∵AB 是O 的直径,∴90ADB ∠=︒. ∵10AB =,6AD =, ∴22221068BD AB AD -=-=.∵1122AB DH AD BD ⋅=⋅,∴245DH =. ∴245DE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1)见解析;(2)O 的半径为4 【分析】(1)先作∠ABC 的角平分线,交AC 于点O ,然后过O 作AB 的垂线,交AB 于E ,以O 为圆心,OE 为半径作圆即可;(2)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然后由OBC ABO ABC S S S ∆∆∆+=即可求出O 的半径.【详解】解:(1)如图所示:(2)设直线AB 与O 切于点D ,连接OD ,则,OD AB ⊥90,ACB ∴∠=︒22222291215AB AC BC ∴=+=+=.15,AB ∴=设O 的半径为,r由得OBC ABO ABC S S S ∆∆∆+=1215912,r r +=⨯4,r ∴=即O 的半径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切线的性质,理解题意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和垂线的作图是解题的关键.23.(1)30°;(2)233π+ 【分析】连接DC,则有ABC ADC ∠=∠ 利用AD 是直径,得到90ACD ∠= ,便可求出DAC ∠. 根据(1)的结论和已知,先求出AOC s、OCD S 扇形 便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详解】解:(1)连接DC 如图所示∵60ABC ∠=︒∴ABC ADC ∠=∠60=︒∵AD 是直径∴90ACD ∠=∴DAC ∠=30°(2)连接OC,作OE ⊥ AC,垂足为E∵4=AD∴AO=OD=OC=230OCA DAC ∴∠=∠=60DOC ∴∠=在Rt AOE 中OE=1、3∴3∴AOC s =12OE AC •3∴OCD S 扇形=2360n R π 2602360π⨯ =23π ∴阴影部分面积为:233π+.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性质,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扇形面积计算,属于基础题. 24.64cm 2【分析】连接OA 、OB 、OE ,证Rt △ADO ≌Rt △BCO ,推出OD=OC ,设AD=a ,则OD=12a ,由勾股定理求出OA=OB=OE=5a ,求出EF=FC=4cm ,在△OFE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连接OA 、OB 、O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BC ,∠ADO=∠BCO=90°,∵在Rt △ADO 和Rt △BCO 中∵OA OB AD BC=⎧⎨=⎩, ∴Rt △ADO ≌Rt △BCO ,∴OD=OC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DC ,设AD=acm ,则OD=OC=12DC=12AD=12acm , 在△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5acm , ∵小正方形EFCG 的面积为16cm 2,∴EF=FC=4cm ,在△OFE 中,由勾股定理得:5a)2=42+(12a+4)2, 解得:a=-4(舍去),a=8,∴正方形面积为264cm故答案为:64cm².【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计算的能力,用的数学思想是方程思想.25.(1)见解析;(2)433π- 【分析】(1)根据AB 是直径得到∠ACB=90°,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AE =90°,即可得到结果; (2)作OM ⊥AC ,垂足为M ,求得AM=3,根据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1)证明:∵AB 是⊙O 的直径,∴∠ACB=90°,∴∠B+∠BAC=90°,∵∠B=∠ADC=∠CAE ,∴∠BAE=∠BAC+∠EAC=∠BAC+∠B=90°,∴ BA ⊥AE ,∴AE 是⊙O 的切线.(2)解:作OM ⊥AC ,垂足为M .∵∠B=60°,∴∠AOC=2∠B=120°,∴∠AOM=∠COM=60°, ∴OM=12AO=1, ∴3 ∴AC=2AM=23∴S 阴=S 扇形AOC -S △AOC =120414-231336023π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证明和扇形的面积计算,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6.见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圆周角定理证明△APD ≌△CPB 即可得到DP=BP .【详解】证明:∵AB CD,∴CD = AB,∴ CD- CA= AB - AC,∴ AD = BC.又∵∠A=∠C,∠APD=∠CPB,∴△APD≌△CPB.∴DP=BP.【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相等,弧相等,弦相等,弦心距相等,在这几组相等关系中,只要有一组成立,则另外几组一定成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 绕点A 旋转,当B C ,两点恰好落在扇形AEF 的弧EF 上时,弧BC 的长度等于( )A .6π B .4π C .3π D .2π2.已知和的半径分别为1和,如果两圆的位置关系为相交,那么圆心距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D .3.如图,35BAC ∠=︒,40CED ∠=︒,则BOD ∠的度数是( )A .75︒B .80︒C .150︒D .135︒4.如图,O 中,弦AB CD 、相交于点P 若3070A APD ∠=︒∠=︒,,则B ∠等于( )A.30︒B.35︒C.40︒D.50︒FDCBEA1O 2O 412O OC5.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 B .相交 C .相离 D .与值有关6.如图,一量角器放置在AOB ∠上,角的一边OA 与量角器交于点C 、D ,且点C处的度数是20︒,点D 处的度数为110°,则AOB ∠的度数是( ) A 、20° B 、25° C 、45° D 、55°7.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实数为3,点B 所表示的实数为a ,A 的半径为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5a <时,点B 在A 内 B .当5a 1<<点B 在A 内 C .当a <1时,点B 在A 外 D .当5a >时,点B 在A 外8.如图已知扇形的半径为6cm ,圆心角的度数为,若将此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围成的圆锥的侧面积为( )A .B .C .D .9.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已知∠B=60°,则∠CAO 的度数是( )B()03A ,3A 2y kx =+0k ≠Ak D AOB 12024πcm 26πcm 29πcm 212πcm OBA6cm120°A .15︒B .30︒ C.40︒ D .60︒10.如图所示,点A 、B 、P 在O 上,且50APB ∠=︒.若点M 是O 上的动点,要使ABM ∆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有( ) A .1 个 B .2 个 C .2 个 D .4个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如图,CD 是O 的直径,弦AB CD ⊥于点H ,若30D ∠=︒,1CH cm =,则AB =12.一个已知点到圆周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5cm ,最小距离为1cm ,则此圆的半径为______.13.将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到A BC ''△使A B C '、、在同一直线上,若90BCA ∠=°,4cm 30AB BAC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cm 2.14.如图,O 的两条弦AB CD 、互相垂直,垂足为E ,且AB CD =,已知PDC13CE ED ==,,则O 的半径是15.已知:如图,直角ABC ∆中,90ACB ∠=︒,1AC BC ==,DEF 的圆心为A ,如果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那么AD 的长是 (结果不取近似值).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5分)16.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11AB =厘米,A B ,的半径均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1r t =+(0)t ≥.(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17.已知:如图,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BCD A ∠=∠.(1)求证:CD 为⊙O 的切线;(2) 过点C 作CE AB ⊥于E .若42,cos 5CE D ==,求⊙O 的半径.FC B18.从ABC △的顶点A 到BC 引垂线AD ,从D 向AB 、AC 引垂线DE DF 、,垂足为E F 、,求证:B E F C 、、、四点共圆.19.已知: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AC OD ∥,BD 切O 于B ,联结CD .(1)判断CD 是否为O 的切线,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若2AC =,6OD =,求O 的半径.20.如图,在中,直径垂直于弦,垂足为,连接,将沿翻折得到,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若,求的长.DCFEDCBAODCABO AB CD E AC ACD △ACACF △FC AB G 2OB BG ==CD21.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直径在△ABC 外作半圆1O 和半圆2O ,其中1O 和2O 分别为两个半圆的圆心.F 是边BC 的中点,点D 和点E 分别为两个半圆圆弧的中点.过点A 作半圆2O 的切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Q ,过点Q 作直线FA 的垂线,交BD 的延长线于点P ,连结PA . 求证:PA 是半圆1O 的切线.22.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都在O 上,E 是O 上的一点.(1)如图①,若点E 在AB 上,F 是DE 上的一点,DF BE =.求证:ADF ABE ≌△△;(2)在(1)的条件下,小明还发现线段DE BE AE 、、之间满足等量关系:DE BE -.请你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点E 在AD 上.写出线段DE BE AE 、、之间的等量关系.(不必证明)Q图1 图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C;【解析】连接AC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知1AB BC ==,由于在扇形AEF 中,AB AC ,均为半径,故1AB AC ==,所以得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弧BC的长度就可以看做是A Θ周长的16去计算了. 2.A;∵,,∴, ∴数轴上表示为.【解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则这两个圆的圆心距d 大于两半径之差小于两半径之和,从而解决问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两圆半径和圆心距之间数量关系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3.D;35BAC ∠=︒,40CED ∠=︒.BC ∴所对圆心角为70︒.CD 所对的圆心角为80︒.∴150BOD ∠=︒ .【解析】考查同弧所对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4.C;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30,180110,D A BPD APD ∠=∠=︒∠=︒-∠=︒ 在BPD ∆中,18040B BPD D ∠=︒-∠-∠=︒.5.B;因为直线与y 轴的交点是,所以. 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一定小于1,所以直线和一定相交.故选. 【解析】要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只需求得直线和轴的交点与圆心的距离,再根据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进行分析.【点评】考查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联系. 6.B;【解析】连接CE 、ED∵角的一边OA 与量角器交于点C 、D ,且点C 处的度数是20°,点D 处的度数为110°,413-=415+=35P <<A 2y kx =+()02B ,1AB =A B 2y kx =+0k ≠A y即4∠=20°,OED ∠=110°,∴∠3=∠OED -∠4=110°-20°=90°. ∴∠1=∠2=45°,∠5=∠2+∠3=45°+90°=135° 故∠AOB =180°-∠5-∠4=180°-135°-20°=25° 故选B .7.A;由图可知B .当5a 1<<时点B 在A 内;当5a =或1时点B 在A 上;当a <1或5a >,点B 在A 外8.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扇形的面积公式:2360n R S π=︒,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带入求解即可. 9.B;【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连接OC ,由圆周角定理,得2120AOC B ∠=∠=︒,OAC ∆中,OA OC =, ∴30CAO ACO ∠=∠=︒. 10.D【解析】50APB ∠=︒,∴弦AB 不是直径,APB ∆不是等边三角形.(1)当MA MB =时,MAB ∆是等腰三角形,这时M 点是弦AB 的垂直平分线与圆O 的交点,有两个;(2)当AB AM =时,这样的M 点只有一个.(3)当AB MB =时,这样的M 点只有一个.综上可得符合条件的点M 有4个.二 、填空题11.cm【解析】利用直径所对圆周角是90︒.CB连结AC ,90CAD ∠=︒,30D ∠=︒,∴60ACD ∠=︒,在Rt AHC ∆中,tan 60AH CH =︒=2AB AH ∴==12.2cm 或3cm .【关键词】分类讨论思想 【解析】(1)当点在圆外时,512cm 2r -==,(2)当点在圆内时,513cm 2r +==.13.3π;【解析】此题需要把BC 所在的圆补充完整,设它与线段AB 的交点为D ,与'A B 的交点为E .从而看出整个阴影部分可以割补成扇形'ABA 的面积-扇形BDE 的面积.即221(42)34ππ-=.14.;作OF CD ⊥于F ,OG AE ⊥于G ,由垂径定理得,11(13)222CD DF CD ===+=1.OF EF ∴==连结OD ,在ODF ∆中,由勾股定理得,OD =.【解析】利用ABC ADF S S =扇形△三 、解答题16.(1)211d t =-;(2)点A 出发后3秒、113秒、11秒、13秒两圆相切.DC【解析】(1)当0 5.5t ≤≤时,函数表达式为112d t =-; 当 5.5t >时,函数表达式为211d t =-. (2)两圆相切可分为如下四种情况:①当两圆第一次外切,由题意,可得112113t t t -=++=,; ②当两圆第一次内切,由题意,可得11112113t t t -=+-=,; ③当两圆第二次内切,由题意,可得2111111t t t -=+-=,; ④当两圆第二次外切,由题意,可得2111113t t t -=++=,. 所以,点A 出发后3秒、113秒、11秒、13秒两圆相切. 17.(1)证明:连接CO .∵AB 是⊙O 直径, ∴190OCB ∠+∠=︒. ∵AO CO =,∴1A ∠=∠.∵5A ∠=∠, ∴590OCB ∠+∠=︒. 即90OCD ∠=︒. ∴OC CD ⊥.又∵OC 是⊙O 半径, ∴CD 为⊙O 的切线. (2)∵OC CD ⊥于C , ∴390D ∠+∠=︒. ∵CE AB ⊥于E , ∴3290∠+∠=︒. ∴2D ∠=∠. ∴cos 2cos D ∠=.DC在△OCD 中,90OCD ∠=︒, ∴cos 2CECO∠=, ∵4cos 5D =,2CE =, ∴245CO =. ∴52CO =. ∴⊙O 的半径为5218.∵180AED AFD ∠+∠=︒∴A E D F 、、、四点共圆,∴AFE ADE ∠=∠,又∵AD BC DE AB ⊥⊥,∴ADE ABC ∠=∠,∴AFE ABC ∠=∠,∴B E F C 、、、四点共圆【解析】结合双垂直ABD △及四点共圆A E D F 、、、即可得出答案 19.(1)判断:CD 是O 的切线证明:联结OC ∵ AC OD ∥∴A BOD ∠=∠,ACO COD ∠=∠ ∵ OA OC = ∴A ACO ∠=∠∴BOD COD ∠=∠∵ OB OC =, OD 为公共边∴BOD COD ∆∆≌ ∴B OCD ∠=∠∵ BD 是O 的切线,AB 为直径∴ ∠90ABD =︒ ∴ ∠90OCD =︒∴ CD 是O 的切线 (2) 联结BC 交OD 于E ∵ CD 和BD 都是O 的切线 ∴CD =BD ,CDO BDO ∠=∠∴ BC ⊥OD ,BE CE =,90OBD ∠=︒∴OBE ODB ∆∆∽ ∴OB OEOD OB=由BE CE =, OA OB =得OE 为ABC ∆的中位线即112OE AC == ∴16OB OB=得OB =(舍负) ∴O .20.连接∵,∴.由翻折得,,. ∴,∴. ∴. ∴直线与相切. 在中,, ∴.在中,. ∵直径垂直于弦, ∴.【解析】连接,证即可.根据题意,证可得,从而,得证;根据垂径定理可求后求解.在中,根据三角函数可得.结合求,从而得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难度中等.21.设直线FA 与PQ 的垂足为M ,过C 作CS ⊥MF 于S ,过B 作BR ⊥MF 于R ,连接DR 、AD 、DMCO OA OC =12∠=∠13∠=∠90F AEC ∠=∠=︒23∠=∠OC AF ∥90OCG F ∠=∠=︒FC O Rt OCG △1cos 22OC OC COG OG OB ∠===60COG ∠=︒Rt OCE△sin 602CE OC =⋅︒==ABCD 2CD CE ==OC OC FG ⊥AF FG ⊥FAC ACO ∠=∠OC AF ∥OC FG ⊥CE Rt OCG △60COG ∠=︒2OC =CE.∵F 是BC 边的中点,∴ABF ACF S S △△.∴BR=CS , 由(2)已证∠CAQ=90°, AC=AQ, ∴∠2+∠3=90°.∵FM ⊥PQ, ∴∠2+∠1=90°, ∴∠1=∠3. 同理:∠2=∠4, ∴AMQ CSA △≌△. ∴AM=CS, ∴AM=BR.同(2)可证AD=BD ,∠ADB=∠ADP=90°, ∴∠ADB=∠ARB=90°, ∠ADP=∠AMP=90°.∴A 、D 、B 、R 四点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A 、D 、P 、M 四点在以AP 为直径的圆上,且∠DBR+∠DAR=180°, ∴∠5=∠8, ∠6=∠7, ∵∠DAM+∠DAR=180°, ∴∠DBR=∠DAM. ∴DBR DAM △≌△. ∴∠5=∠9. ∴∠RDM=90°. ∴∠5+∠7=90°.∴∠6+∠8=90°. ∴∠PAB=90°. ∴PA ⊥AB.又AB 是半圆1O 直径, ∴PA 是半圆1O 的切线.【解析】利用BRF CSF ≌△△得出BR CS =,然后利用ASC QMA ≌△△得出CS AM =,即可得BR AM =,然后证出DBR DAM ≌△△,得出59∠=∠,然后利用两次四点共圆,得出58∠=∠,9APM ∠=∠,即得到8APM ∠=∠,即PA AB ⊥ 22.(1)在正方形ABCD 中,AB AD =∵12DF BE =∠=∠,, ∴ADF ABE ≌△△.(2)由(1)有ADF ABE ≌△△,∴34AF AE =∠=∠,. 在正方形ABCD 中,90BAD ∠=︒. ∴390BAF ∠+∠=︒. ∴490BAF ∠+∠=︒. ∴90EAF ∠=︒.∴E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22EF AE AF =+. ∴222EF AE =.∴EF =.即DE DF -=.∴DE BE -.(3)BE DE -.理由如下:在BE 上取点F ,使BF DE =,连接AF . 易证ADE ABF ≌△△,∴AF AE DAE BAF =∠=∠,,在正方形ABCD 中,90BAD ∠=︒. ∴90BAF DAF ∠+∠=︒. ∴∠DAE+∠DAF=90°. ∴90EAF ∠=︒.∴E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22EF AE AF =+. ∴222EF AE =.∴EF =.即BE BF -=.∴BE DE -.【解析】(1)中易证AD AB =,EB DF =,所以只需证明ADF ABE ∠=∠,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不难得出,从而证明全等;(2)中易证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EF =,所以只需证明DE BE EF -=即可,由BE DF =不难证明此问题;(3)类比(2)不难得出(3)的结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勾股定理,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