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耳鼻咽喉部手术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2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
·610·
2.3 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为(124.2±107.3)ng/L、
(72.3±12.5)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4±108.2)ng/L、(112.5±21.2)n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对比(ng/L,x±s)
组别例数IL-6TNF-α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60361.3±197.7124.2±107.3*90.5±31.472.3±12.5*
对照组60358.4±192.0294.4±108.290.7±31.5112.5±21.2
t值-0.0828.6520.03512.653
P值-0.9350.0000.9720.0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见下表4:表4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x±s)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
生理功能84.3±8.4*73.4±7.97.4220.000
生理职能81.1±8.7*70.7±7.27.1340.000
躯体疼痛84.7±9.0*74.5±8.26.4890.000
社会功能83.5±8.9*75.9±8.04.9190.000
精力83.9±9.0*72.2±7.47.7780.000
情感职能85.1±8.2*72.8±7.98.3670.000
精神健康83.7±8.4*72.5±8.07.4790.000
总体健康84.2±8.3*73.6±7.57.3400.0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尿毒症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该病患者随着病程的不断
延长至末期,机体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水电解质紊乱,从而导致
重要器官发生代谢异常,继而出现器质性病变。迄今为止,尿毒症患者除了肾脏
移植外无特殊的治疗方式,普遍需要长期进行血液净化替代治疗。目前临床上的
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普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以及血液灌流等,但不同的治疗
方式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普通血液透析治疗仅能清除肌酐以及尿素氮等小分子毒素,无法有效清除甲状旁腺激素以及β2微球蛋白等中、大分子毒素,
从而易导致毒素在患者体内长期蓄积,最终导致继发性甲旁亢以及自主神经病变
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本文通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甲状旁腺激素
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普通血液透析
联合血液灌流应用于尿毒症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清除毒素效果。其中主要原因在于:
血液灌流主要是通过吸附剂的作用,对外源性以及内源性毒物进行清除,从而达
到净化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数值灌流器内含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的中性大孔
树脂,可通过物理吸附以及疏水基团相互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吸附作用,进一步达
到清除蛋白结合类毒素以及大分子毒素的效果。与此同时,血液灌流对中分子物
质以及小分子蛋白均有较强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与透析器串联后可有效增加毒
素清除效果。此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普通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应用于尿
毒症患者中可显著提高自主神经传导速度。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观察组
治疗方式可更加有效地清除毒素有关,从而有效防止了毒素的蓄积导致的自主神
经病变发生,同时也避免了毒素蓄积对患者自主神经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另外由
于人体代谢时需要产生内毒素以及化学物质,而尿毒症患者无法将上述物质及时
排泄出体外,从而导致机体受上述物质的刺激,进一步促使单核/巨噬细胞的活性
增强,最终导致了大量的炎症因子释放。而本文结果显示了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血
清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普通血液透析联合
血液灌流可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本文结果还显示了治疗后观察组
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这提示了普通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
可有效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该治疗方式可有
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清除体内毒素有关。
综上所述,普通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的毒素清除效果显著,有
利于提高自主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微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
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Tang L, Deng X, Dai Q,et al.Effects of high flow hemodialysis on the biomarker of
myocardium injury and the cardiac function related records in uremia patients[J].
honghua Wei Zhong Bing Ji Jiu Yi Xue,2017,29(6):547-550.
[2] 徐鹏,陈卫东.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生成素疗效
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6):437-440.
[3] 徐艳梅,许传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
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1):42-45.
[4] 段胜东.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及营养状
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26-29.
[5] 王凯,曲青山,邢利,等.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2):181-182.
易 梅 刘海兵*
刘 平 吴玲玲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81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otorhinalogy .
Methods : 104
cases
of
ENT
were
selected
from
June 2015
to
July 2017 .
The
degree
of
pain
level
and
analgesic
drug
usage
contra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f
otorhinolaryngologic
surgery
patients
with
the
degree
of
pa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patients
pain
level,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ENT
surgery
the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patients
with
analgesic
drug
use,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
P<0.05).
Conclusion:
the
reasonable
choi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mode
of
patients
completed
nursing
ENT
surgery
Physical
work
is
effective
in
relieving
pain
after
operation,
improving
pain
grade
and
improving
analgesic
drug
use,
so
as
to
make
full
assurance
fo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otorhinolaryngology
surgery.
Key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
ENT
surgery ;
Application
effect ;
摘要:目的:探讨对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术后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7月收治的104
例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52例):选择常规模式完成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护理工作;观
察组(52例):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心理护理模式完成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护理工作;最终就两组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级别以及镇痛药物使
用情况展开对比。
结果:同对照组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展开对比,观察组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改善程度显著(
P<0.05);同对照组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
疼痛级别展开对比,观察组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改善程度显著(
P<0.05);同对照组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对比,观察组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改
善程度显著(
P<0.05)。
结论:合理选择心理护理模式对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完成护理工作,于术后疼痛程度缓解、疼痛分级改善以及镇痛药物使用改善方面可
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对于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做出充分保证。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耳鼻咽喉部手术;应用效果
对于耳鼻咽喉部疾病患者于临床完成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睡眠、呼吸以及饮食
均会受到严重影响。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将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
缓解表现出显著价值[1]
。本次研究将探讨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耳鼻咽喉部手术
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以此使得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获得显著缓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7月收治的104例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作为
实验对象;所有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52例):男32例,
女2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19岁~62岁;平均年龄为(38.79±7.53)岁;观察组(52
例):男35例,女17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0岁~65岁;平均年龄为(38.82±7.51)
岁;对两组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
异(P>0.05)。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模式完成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护理工作;观察组:选择常规
护理模式+心理护理模式完成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护理工作;对于对照组耳鼻咽
喉部手术患者,主要就患者的病症类型了解、病症表现观察以及手术方案介绍等
方面完成[2]
;对于观察组耳鼻咽喉部手术患者:在准备开展耳鼻咽喉部手术前2天
与3天范围内,就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就耳
鼻咽喉部手术围术期相关要点加以针对性讲解,从而使得患者的配合治疗积极性
获得显著提高。就患者的系列咨询,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解答,从而避免耳鼻咽
喉部手术患者因为相关知识认知度较差呈现出系列不适感。护理人员在同耳鼻咽
喉部手术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期间,需要对态度亲切和谐作出充分保证。手术后在
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以及换药工作期间,需要对动作轻柔做出保证。此外就患者
术后面部表情以及术后肢体语言加以认真观察,以此能够确保展开对应性处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