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总平面图设计练习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54
陶瓷工厂总平面图标题:陶瓷工厂总平面图的设计与布局陶瓷工厂总平面图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设计,它涉及到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陶瓷工厂总平面图的设计思路、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以及如何通过绘制图来表达这些信息。
一、明确主题本文的主题为陶瓷工厂总平面图,旨在探讨如何设计一个合理、高效的陶瓷工厂布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了解陶瓷工厂的组成、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
二、搜集资料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1、工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2、工厂的建筑和设施;3、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4、工厂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三、制定大纲在收集完资料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大纲,明确总平面图的设计思路。
以下是可能的大纲:1、工厂的入口和出口;2、行政办公区;3、生产车间;4、仓库和物流区;5、实验室和研发区;6、员工休息和娱乐区;7、环保和安全设施。
四、画图并编写说明按照大纲,我们可以开始绘制总平面图。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比例尺,确保图上的尺寸与实际尺寸相符;2、在图中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3、在文字部分详细说明各部分的设计意义和用途。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陶瓷工厂总平面图的设计与布局,强调了总平面图在工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陶瓷工厂的总平面图将会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性。
第二篇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一、单项选择题1、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
A、9B、12C、13D、152、两座仓库的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小,但丙类不应小于()m。
A、3.5B、4C、5D、63、乙类仓库(除乙类6项物品外)与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m。
A、20B、25C、30D、504、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与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单层丁、戊类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30B、25C、20D、155、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m。
A、12B、25C、30D、506、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m。
A、3B、5C、6D、87、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
A、6B、9C、13D、158、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其它限制条件的情况下,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10B、12C、14D、159、高层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6B、9C、13D、1510、丙酮生产厂房距园区内固定动火作业点的安全间距不应小于()米。
A、15B、20C、30D、5011、甲类厂房与普通的单、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20B、25C、30D、5012、一般情况下,乙醇的精制厂房与固定电焊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20B、25C、30D、5013、某工厂有一座建筑高度为21m的丙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现要在旁边新建一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15m、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屋面无天窗的丁类生产厂房。
如该丁类生产厂房与丙类厂房相邻一侧的外墙采用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10B、3.5C、4D、614、下列关于防火间距不足时采取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B、可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C、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D、设置独立的室外隔墙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防火间距确定原则的是()。
工厂总平面图-按功能实行分区集中布置(最新版)By learning safety knowledg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and life.( 安全常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工厂总平面图-按功能实行分区集中布置(最新版)厂址确定后,应根据生产、安全、消防、卫生、环保、美化的需要,在已划定的占地范围内合理地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平面布置。
按功能实行分区集中布置工厂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把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安全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分成若干组,结合用地的地形、风向等条件,进行功能分区。
1)从总体上说,工厂的功能分区通常有五大部分,即生产车间及工艺装置区、原料和成品储存区、辅助设施区、行政管理区、生活区。
前两个区是火灾、爆炸危险潜在区,是实行分区布置中考虑的重点。
2)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丘陵地区还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
3)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应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
如受条件限制或有工艺需求时,可燃液体原料储罐可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的阶梯上,但阶梯间应有防止可燃液体泄漏漫流的措施。
4)空气分离装置应布置在空气清洁地段并位于散发乙炔、其他烃类气体、粉尘等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习题答案与解析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2.B二、多项选择题1.B、C、E;2.A、B、C、D三、案例题[案例1]答:(1)施工总平面图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布置紧凑,少占地,不挤占交通道路;2)最大限度地缩短场内运输距离,尽可能避免二次搬运;3)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临时工程的工程量应该最小,以降低临时工程费;4)临时设施布置应利于生产和生活,减少工人往返时间;5)充分考虑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技术安全、防火要求等;来源:6)施工总平面图设计依据:设计资料;调查收集到的地区资料;施工部署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资源需要量表。
(2)施工总平面图设计步骤:1)引入场外交通道路;2)布置仓库;3)布置加工厂和混凝土搅拌站;4)布置内部运输道路;5)布置临时房屋;6)布置临时水电管线网和其他动力设施;7)绘制正式的施工总平面图。
(3)采用公路运输时运输道路的布置应注意以下问题:1)场区道路应与加工厂(场)、临时仓库、堆料场、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结合布置,并与场外道路连接。
2)尽量运用永久性道路,提前修筑永久性路基和简单路面作为临时道路使用,以节约费用。
3)场区道路应平整、坚实、畅通、边坡整齐、排水良好,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并且既要满足施工运输要求,又要符合消防规定。
[案例2]答:(1)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的要点:1)起重机械布置:井架、门架等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的布置,要结合建筑物平面形状、高度、材料、构件的重量,考虑机械的负荷能力和服务范围,做到便于运输,便于组织分层分段流水施工,便于楼层和地面的运输,运距要短。
塔式起重机要注意考虑起重高度、起重臂长度和起重半径满足要求,使材料和构件可达到建筑物的任何地点。
路基要按规定进行设计和建造。
另外要综合考虑、合理布置起重机械的开行路线。
2)运输道路的修筑:道路应按照材料和构件运输的需要,沿着仓库和堆场进行布置,使其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