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11
2017 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问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 两部分。
共 8 页。
共六大题, 20 小题。
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指定的位置上。
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草稿纸、本问卷上 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之.无.愧.地成为了乌鲁木齐市的一张新的生态名片。
B . 2017 年初,我国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与图书阅读相比,手机阅读虽然相对便利,但在 阅读的深入性、系统性方面却显得 相形见绌 。
C .继北京 APEC 会议、杭州 G20峰会后, 2017年 5月 14日,在古都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成为中国又一 空.前.绝.后. 的外交盛会。
D .6 月 11 日,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来自捷克的奥斯塔彭科虽是“非种子”选手,却以其盛.气.凌.人.之势一举夺冠,成为此次比赛中的一匹“黑马” 。
4.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云彩像一位艺术大师,让雪山增添了不尽的神奇。
时而云蒸霞蔚,玉龙山峰 ;时而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A. 时隐时现 晶莹耀眼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B. 时隐时现晶莹耀眼 冈峦翠碧 娇艳妩媚 C.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 D.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5. 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倩——宋代 B .《湖心亭看雪》——《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 C .《故乡》——回忆性散文——鲁迅——现代 D .《威尼斯商人》——讽刺性喜剧——莎士比亚——英国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每小题 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初中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汇总(按音序排列)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A.菜畦愕然独具慧眼怒不可遏B.翩然澜语头晕目眩束手无策C.恼髓沉湎义愤填膺历尽心血D.狡黠框骗巧妙绝轮众目睽睽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B.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D.《敬业与乐业》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无中生有....造出来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
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C.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家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D.《傅雷家书》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的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等。
5.下面语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3分)①最近网络上举办《我给航母来取名》的活动,目前呼声最高的是“台湾”号。
②国产001A型航母名字仍未定:定名山东舰可能性最大。
③而巡洋舰以上的大型舰艇将会以省(区、直辖市)或词组来命名。
④说起国产航母的名字,不得不说说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名字由来,按照《海军舰艇命名条例》的命名规律,驱逐舰以大、中城市命名;护卫舰以中小城市命名;补给舰以湖泊命名。
⑤其次是“山东”号,一些网友从历史角度说要叫“郑成功号”,还有一些网友给了一些比较萌的名字选择,比如皮皮虾号,齐天大圣号等。
A.⑤②④③①B.①②④⑤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⑤②④③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抚育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一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017年新疆中考语文试题(精编word版。
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你们介绍一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这里的气候干燥,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
新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棉花等。
同时,这里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维吾尔族是最大的少数民族。
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俗。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2017年XXX的中学生语文考试试题。
这次考试共有25分的基础知识与运用部分。
其中,第一题要求选择正确的读音,而第二题则要求正确书写一组词语。
第三题则是要求选择正确使用成语的句子。
第四题则要求找出没有语病的句子。
最后,第五题是要求将一段语段的文字恰当排列。
在这次考试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知识的考察范围涵盖了读音、书写、成语、语法以及文字排列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都是我们研究语文时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语文水平,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2.改写每段话。
3.修改格式错误。
一、语文知识运用(共25分)1.D2.B3.C4.B5.A6.D7.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8.甲:这段文字选自名著《螳螂捕蝉》,作者是佚名,他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小生灵们鲜为人知的生活和性。
XXX:这段出自名著《红楼梦》,作者是XXX,这里所写的是XXX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5分)一)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9.1)挥泪提携XXX为君死。
(XXX《雁门太守行》)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XXX《泊秦淮》)3)子曰:“XXX以成其志。
”(《〈论语〉十二章》)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XXX《三峡》)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XXX《登鹳雀楼》)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XXX《如梦令》)二)古诗阅读(共5分)10.诗人东临碣石,观赏沧海美景。
11.诗中描写了水面平静,山岛高耸,植被茂盛,秋风萧瑟,海浪汹涌,日月星辰运行,边塞风光独特,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6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7小题2分;第8小题5分,共25分。
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襁.褓(qiáng)褶.皱(zhě)彷.徨(fáng)吹毛求疵.(cī)B.亵.渎(xiè)伧.俗(cāng)嗤.笑(chī)孜.孜不倦(zī)C.拮据.(jù)嗔.怒(chēn)谮.害(zèng)苦心孤诣.(yì)D.恣.睢(zì)牡蛎.(dù)犁铧.(huá)中流砥.柱(dì)【答案】B【解析】A彷徨[páng huáng];C谮害[zèn hài];D牡蛎[mǔ lì],中流砥柱[zhōng liú dǐ zhù]。
故选:D.此题中的“谮害”来自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杨修之死》:“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
谮害是指恶意诬陷伤害(谮:读zèn,诬陷,重伤),最早出自《后汉纪·光武帝纪三》。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菜畦愕然独具慧眼怒不可遏B.翩然澜语头晕目眩束手无策C.恼髓沉湎义愤填膺历尽心血D.狡黠框骗巧妙绝轮众目睽睽【答案】A【解析】B:谰语;C:脑髓,沥尽心血;D:诓骗,巧妙绝伦;A没有错别字;所以选A.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答案】B【解析】A.襁(qiăng)褓,C.彷(páng)徨;C.拮据(jū),谮(zèn)害;D.牡(mŭ)蛎,中流砥(dĭ)柱。
【考点】常用字字音的辨识记忆。
2.【答案】A【解析】B.澜语——谰语,素手无策——束手无策;C.恼髓——脑髓,历尽心血——沥尽心血;D.框骗——诓骗,巧妙绝轮——巧妙绝伦。
【考点】常用字字形的辨识记忆。
3.【答案】C【解析】A.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用错对象。
B.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褒贬误用。
C.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D.无中生有:把没有的说成有。
指凭空捏造。
不合语境。
4.【答案】A【解析】B.搭配不当,应改为“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
C.语意矛盾,“突然”与“渐渐”相互矛盾。
D.“用内己的经历”和“现身”重复。
【考点】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5.【答案】D【解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由③中的“其次是‘山东’号”可以判断出其承接①中的“呼声最高的是‘台湾’号,所以⑤在①后:④主要阐述命名原则,③中的“而”承接其对命名原则的阐述,所以③在④后。
运用排除法可知答案为D项。
6.【答案】B【解析】《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且《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
【考点】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7.【答案】略【解析】审题直接写出即可。
8.【答案】①昆虫记②法布尔③骆驼祥子④老舍(舒庆春)⑤祥子【解析】要求考生平日里要注承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加强对故事情节的识记。
【甲】考査《昆虫记》,它是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的主要著作,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世界》》该书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晕车(yùn)栈桥(zhàn)惟妙惟肖(xiào)大模大样(mó)B.炽热(chì)刹那(shà)锲而不舍(qiè)不着边际(zhuó)C.胆怯(què)应和(yìng)混为一谈(hùn)吹毛求疵(cī)D.针灸(jiǔ)租赁(lìn)锐不可当(dāng)一气呵成(hē)【答案】D【考点】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字音的辨别能力。
【解答】A有误。
“大模大样”的准确读音“dà mú dà yàng”,注意“栈桥”的读音。
B有误。
“刹那”的准确读音“chà nà”,注意“不着边际”的读音。
C有误。
“胆怯”的读音是“dǎn qiè”,注意“混为一谈”的读音。
D准确。
注意“针灸”“租赁”的读音。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狼藉殒落一返既往正襟危坐B.苍桑宽恕名门望族冥思遐想C.荒僻潦草张皇失措迫不及待D.要诀陷阱不容置疑物竟天择【答案】C【考点】常见易错字【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的书写。
【解答】A有误。
“一返既往”的准确书写:一反既往,“殒落”的准确书写:陨落。
注意“正襟危坐”的书写。
B有误。
“苍桑”的准确书写:沧桑。
注意“名门望族”的书写。
C准确。
注意“荒僻”的书写。
D有误。
“物竟天择”的准确书写:物竞天择。
注意“不容置疑”的书写。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大、小绿谷华丽转身,由原本的荒山谷底变为绿意葱茏、水声潺潺的休闲胜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乌鲁木齐市的一张新的生态名片B.2017年初,我国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与图书阅读相比,手机阅读虽然相对便利,但在阅读的深入性、系统性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C.继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后,2017年5月14日,在古都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中国又一空前绝后的外交盛会D.6月11日,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来自捷克的奥斯塔彭科虽是“非种子”选手,却以其盛气凌人之势一举夺冠,成为此次比赛中的一匹“黑马”A【考点】成语的使用【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语词义的辨析。
2017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问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与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8页。
共六大题,20小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她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草稿纸、本问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5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就是( )A.晕.车(yùn) 栈.桥(zhàn) 惟妙惟肖.(xiào) 大模.大样(mó)B.炽.热(chì) 刹.那(shà) 锲.而不舍(qiè) 不着.边际(zhuó)C.胆怯.(què) 应.与(yìng) 混.为一谈(hùn) 吹毛求疵.(cī)D.针灸.(jiǔ) 租赁.(lìn) 锐不可当.(dāng) 一气呵.成(h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是( )A.狼藉殒落一返既往正襟危坐B.苍桑宽恕名门望族冥思遐想C.荒僻潦草张皇失措迫不及待D.要诀陷阱不容置疑物竟天择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就是( )A.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大、小绿谷华丽转身,由原本的荒山谷底变为绿意葱茏、水声潺潺的休闲胜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乌鲁木齐市的一张新的生态名片。
B.2017年初,我国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与图书阅读相比,手机阅读虽然相对便利,但在阅读的深入性、系统性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
C.继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后,2017年5月14日,在古都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中国又一空前绝后....的外交盛会。
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真题第Ⅰ卷(共35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晕.车(yùn)栈.桥(zhàn)惟妙惟肖.(xiào)大模.大样(mó)B.炽.热(chì)刹.那(shà)锲.而不舍(qiè)不着.边际(zhuó)C.胆怯.(què)应.和(yìng)混.为一谈(hùn)吹毛求疵.(cī)D.针灸.(jiǔ)租赁.(lìn)锐不可当.(dāng)一气呵.成(hē)【答案】D【解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狼藉殒落一返既往正襟危坐B.苍桑宽恕名门望族冥思遐想C.荒僻潦草张皇失措迫不及待D.要诀陷阱不容置疑物竟天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
A.应写作“一反既往”;B.应写作“沧桑”;D.应写作“物竞天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大、小绿谷华丽转身,由原本的荒山谷底变为绿意葱茏、水声潺潺的休闲胜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乌鲁木齐市的一张新的生态名片。
B.2017年初,我国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与图书阅读相比,手机阅读虽然相对便利,但在阅读的深入性、系统性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
C.继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后,2017年5月14日,在古都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中国又一空前绝后....的外交盛会。
D.6月11日,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来自捷克的奥斯塔彭科虽是“非种子”选手,却以其盛气凌人....之势一举夺冠,成为此次比赛中的一匹“黑马”。
【答案】A【解析】4.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云彩像一位艺术大师,让雪山增添了不尽的神奇。
时而云蒸霞蔚,玉龙山;时而碧空如水,群峰;时而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时而晚霞似火,雪峰如披红纱,。
A.时隐时现晶莹耀眼娇艳妩媚冈峦翠碧B.时隐时现晶莹耀眼冈峦翠碧娇艳妩媚C.娇艳妩媚冈峦翠碧晶莹耀眼时隐时现D.晶莹耀眼时隐时现娇艳妩媚冈峦翠碧【答案】B【解析】5.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倩——宋代B.《湖心亭看雪》——《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C.《故乡》——回忆性散文——鲁迅——现代D.《威尼斯商人》——讽刺性喜剧——莎士比亚——英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
C.《故乡》——小说。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深思笃行:面对传统文化尤炜《中国诗词大会》火了。
在许多家庭里,对古代诗词“无感”的孩子,脑中古诗词几乎“无存”的父母,甚至觉得竞赛类电视节目“无趣”的老人,都被吸引到荧屏前,一看再看,如痴如醉。
新学期刚开始,不少师生已经在语文课上玩起了“飞花令”。
在一个文化取向日趋多元的社会,要将教育背景、审美偏好、思维方式迥乎不同的多个人群吸引到一起,仅仅依靠带有娱乐性的节目创意与市场化的节目运作是很难做到的。
可以说,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从而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此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热播,原因也莫不如此。
原来日用而不知的汉字有如此大的魅力;原来看起来平常的成语有那么深的江湖;原来那些“道不得”的眼前景、“说不清”的心头情,都已经在古诗词中有了精妙的表达;原来诗和远方并不在天的尽头,而在历史的深处……无论是惊叹、感慨,还是自愧,种种“原来”告诉我们,虽然枝干屡遭风雨,花叶时或凋零,传统文化的根柢仍然深固。
经历了坎坷与冲击,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依然存在。
在内心深处,它们其实从未远离。
中国文化的基因,以及它所维系的中华文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真正基石。
所谓传承传统文化,其重点就在于不断强化这种基因,维系这一文脉。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得到重视,但严格说来,普及与传承并不相同:前者,关注点是知识的组织与传播;后者,着眼于精神的开掘与延续。
在广大中小学,应明确地将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中华美德、人文精神这些“道”作为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重点。
课程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改进都不能偏离这些重点。
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主要应学习传统文化常识,理念、精神一类的东西对他们而言过于“高深”。
其实,基础教育的“基础”二字,主要意义并不是“简单”或“肤浅”,而是“必需”和“祭奠”。
普及文化常识犹如修枝剪叶,散花献果;传承文化精神好比耘土浇水,培根固本。
于根柢处着力,正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当然,因学生的年龄不同,在具体教学中需要遵循“接触、感受——了解、认知——理解、认同”的规律。
但是,那种以“降难度”和“打基础”为辞,将传统文化学习窄化为常识积累和文词记诵的做法,显然并不符合传统文化的本旨。
进而言之,“常识”的意义也应有所拓展。
常有的观念、常见的思想、常态的行为等,都应属于“常识”的范畴。
“常识”之“识”,也不应仅仅是知识,还应包括认识、见识在内。
学习这样的“常识”,才能更好地让文化植根于青少年心中,而不仅仅是成为其知识版图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的丰厚遗赠,更是能融入现实社会、开启未来生活的重要资源。
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不能停留于赞叹其年深日久、古风古韵,而是要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我们不能忘记,返本是为了开新,传承是为了发展。
在培育根柢的过程中,想要使其不断壮大深固,除了正视过去,还要放眼当下,让它能从新的土壤中汲取营养。
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这两方面都深思笃行,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当代文化才能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选自《人民教育》2017年第5期,有改动)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应该重点学习其中的核心理念、中华美德、人文精神等内容。
B.作者认为,常识之“识”也不应仅仅是“知识”,还应包含“认识”“见识”等内容。
C.传承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其根不断壮大深固。
D.这篇议论性文章主要是写给广大中小学生的,旨在给大家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思路。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因其放大了当代传媒的某些功能,从而彰显了自身的价值与魅力,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B.传承传统文化,重点应在于不断强化中国文化基因,维系中华文脉,着眼于精神的开掘与延续。
C.作者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常识不宜“高深”,也不宜“窄化”,需要因学生年龄的不同,遵循一定的规律。
D.只要我们正视过去,放眼当下,在这两方面都深思笃行,我国传统文化就能得以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围绕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话题,重点阐明了传承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几种具体做法。
B.全文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传承传统文化的重点及应有的态度等多个角度逐层展开论述。
C.文章运用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把“传统文化传承”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得清楚明了。
D.文章语言严谨凝练,内容充实,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殷殷期望。
【答案】6.D7.B8.A【解析】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筛选能力,“这篇议论性文章主要是写给广大中小学生的”应是“这篇议论性文章主要是写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
A.重点阐明了传承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几种具体做法。
表述错误,应是“重点阐明了传承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几种态度”。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第9.10.12题各4分,第11题6分)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词的上片由景及事及情,先写晚春之景,而后写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无心梳洗打扮的心绪,表现了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内心的感伤。
B.上片后两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和程度,将词人的满腹辛酸表现得细腻深刻,这种深重的愁绪,不能触碰,还未诉说,词人便已泪水涌流。
C.词作下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用语新奇,说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练船都载不动,将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具体真切。
D.下片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将词人刹那间的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委婉而含蓄,堪称描摹愁苦情思的典范。
【答案】D【解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2.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答案】10.B11.(1)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 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2 分)(2)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分)12.(4分)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张亚凌直到今天,我依旧最喜欢一个姓,高;最喜欢一个字,翔;超喜欢一个词儿,高翔。
抬头,天蓝云白,鸟儿高翔,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意境了。
回眸,凝视,三十年前清晰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