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句子排列方法口诀
- 格式:docx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语文句子排序方法与技巧.DOC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情,叙事的文章,就是把作者感受最深的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下来。
叙事离不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排序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话;其次,要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理清作者的思路再给句子排序就容易多了。
例()小军玩得口渴了,买了一根冰棍儿吃。
()小丽看见了,连忙把冰棍儿纸捡起来。
()同学们高兴地在紫竹院公园里游玩。
()他们一起把冰棍儿纸扔到垃圾箱里。
()他随手就把冰棍儿纸扔在了地上。
()小军听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她对小军说:“我们要保持公园的环境整洁,不要随地乱扔东西。
”【提示】(1)请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时候,在公园,发生在和之间的事。
(3)事情发生的主要人物是,事情发生的起因是,被发现了,说了,小军的态度,结果。
(4)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
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答案】2、4、1、7、3、6、52. 给状物短文的句子排序状物短文是指对自然界中的静物如小闹钟、小台灯等,或者动物进行描写的短文。
状物短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所描写的“物”进行细致、有序地观察。
排序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了解状物短文一般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其次,再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确定短文是写静物还是写动物;最后,按照写状物的方法给短文排序。
例()它的花,就像五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
()茎的顶端,顶着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像几个粉红色的小饺子。
()瞧,它的茎微微发红,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就像是打上了一层蜡似的。
()最美丽动人的,要数四季海棠的花朵了。
()四季海棠真是美丽极了!【提示】1.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1、给叙事短文的句子排序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情,叙事的文章,就是把作者感受最深的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下来。
叙事离不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排序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话;其次,要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理清作者的思路再给句子排序就容易多了。
例()小军玩得口渴了,买了一根冰棍儿吃。
()小丽看见了,连忙把冰棍儿纸捡起来。
()同学们高兴地在紫竹院公园里游玩。
()他们一起把冰棍儿纸扔到垃圾箱里。
()他随手就把冰棍儿纸扔在了地上。
()小军听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她对小军说:“我们要保持公园的环境整洁,不要随地乱扔东西。
”【提示】(1)请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时候,在公园,发生在和之间的事。
(3)事情发生的主要人物是,事情发生的起因是,被发现了,说了,小军的态度,结果。
(4)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
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答案】2、4、1、7、3、6、52. 给状物短文的句子排序状物短文是指对自然界中的静物如小闹钟、小台灯等,或者动物进行描写的短文。
状物短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所描写的“物”进行细致、有序地观察。
排序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了解状物短文一般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其次,再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确定短文是写静物还是写动物;最后,按照写状物的方法给短文排序。
例()它的花,就像五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
()茎的顶端,顶着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像几个粉红色的小饺子。
()瞧,它的茎微微发红,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就像是打上了一层蜡似的。
()最美丽动人的,要数四季海棠的花朵了。
()四季海棠真是美丽极了!【提示】1.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汉语包含书面语以及口语两部分。
古代书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现代标准汉语。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汉语句子成分口诀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 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
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 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
状语可以由副词, 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
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
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汉语包含书面语以及口语两部分。
古代书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现代标准汉语。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汉语句子成分口诀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一、词类歌诀名词: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
语文语序排列规则顺口溜
听我念语序排列规则,
先主谓,宾语在之后,
动补于前,定状置后,
状补补谓,句式对对齐。
语序排列规则是语言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影响到语言的条理性,更关系到表达的准确性。
为了方便大家掌握它的规则,我们可以借助口诀来学习,下面是一首语序排列规则的顺口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我念语序排列规则,
先主谓,宾语在之后,
动补于前,定状置后,
状补补谓,句式对对齐。
这首顺口溜从概括的层面上讲解了语序排列规则的基本要点,下面逐句分析:
先主谓,宾语在之后:主语和谓语是一个句子的核心部分,宾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
语序排列规则要求主语和谓语排在最前面,宾语跟随其后。
动补于前,定状置后:动词是句子的中心,它所带的补语(如宾语、宾语补足语等)应该紧跟在它的后面。
定语和状语则在宾语之后。
状补补谓,句式对对齐:状语和补语应该紧跟在名词、动词之后。
补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副词,与主语、动词的性质相
对应。
此外,句子的成分之间应该一一对应,保证句子的结构合理、对称。
总之,掌握了语序排列规则,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表达更加通顺、清晰,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年级排序进阶练习整理句子的顺序1、巧排句序这要求将一些顺序混乱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以准确表达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做这类练习,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⑴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⑵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句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⑶想想全段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
第一招--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第二招--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第三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第四招--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⑷按确定的顺序排列。
⑸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几遍,看排得对不对,如果发现问题就进行调整,直到排得通顺连贯为止。
技巧:一读(每句),二想(内容),三定(顺序),四排(乱句),五检(对错)。
给叙事短文的句子排序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情,叙事的文章,就是把作者感受最深的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下来。
叙事离不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排序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话;其次,要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理清作者的思路再给句子排序就容易多了。
[例1]()小军玩得口渴了,买了一根冰棍儿吃。
()小丽看见了,连忙把冰棍儿纸捡起来。
()同学们高兴地在紫竹院公园里游玩。
()他们一起把冰棍儿纸扔到垃圾箱里。
()他随手就把冰棍儿纸扔在了地上。
()小军听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她对小军说:“我们要保持公园的环境整洁,不要随地乱扔东西。
”老师提示:(1)请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时候,在()公园,发生在()和()之间的事。
(3)事情发生的主要人物是(),事情发生的起因是(),被()发现了,说了(),小军的态度(),结果()。
(4)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
句子排序的方法句子排序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处理任务,它涉及对一组句子进行适当的排序,以便它们组成一个合理和连贯的段落或篇章。
以下是50种关于句子排序的方法,并展开了详细描述:1. 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将句子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例如故事的情节发展或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
2. 按照空间位置排序:根据句子描述的地理位置或空间布局进行排序,例如旅行见闻或地点介绍。
3. 按照主题相关性排序:将句子按照主题相关性进行排序,将相关的句子放在一起,构成一个连贯的主题段落。
4. 按照逻辑顺序排序: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例如因果关系、比较、对比等。
5. 按照故事情节排序:将句子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进行排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6. 按照问题-解决方案排序:根据一种问题提出和解决的逻辑进行排序,例如提出问题、列出解决方案和总结结论。
7. 按照事件发展排序:将句子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线进行排序,从事件的起始到发展再到结束。
8. 按照分类排序:将句子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排序,例如将不同类型的事物分门别类地描述。
9. 按照因果关系排序:根据句子描述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排序,例如描述一个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10. 按照调查报告排序:将句子按照调查报告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包括问题描述、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和结论。
11. 按照身体部位排序:根据句子描述的身体部位的位置进行排序,例如医学或解剖学描述。
12. 按照阅读习惯排序: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排序,即按照读者的思维习惯进行句子排列。
13. 按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排序: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逐步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14. 按照比较排序:将句子按照具体事物的性质、特点等进行比较,然后对比得出结论。
15. 按照议论文结构排序:将句子按照议论文结构进行排序,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
16. 按照读者需求排序: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排序,使得句子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目的。
小学语文排序题方法技巧很多同学对句子排序这类题型很苦恼,要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不知该从何处着手,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排序题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排序题方法技巧方法一:抓典型句子。
典型句指起始句、结尾句、过渡句等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1、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特定的视界。
2、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千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可说不过我们。
3、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4、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5、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视界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6、更何况还有他们何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7、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解析:2是起始句,导入话题;7是结尾句,总领全段;而4中“这”,6中“更”有明显承接作用,分别承接6、3。
先抓住这些典型句,然后再整合语段顺序,能较轻松的得出答案:2153647。
方法二:抓局部顺序。
先抓住相邻句子顺序,形成几个小组,然后再整合成合理的语段顺序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1、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2、鲜明的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3、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4、它们看似陈旧5、生动的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6、成为了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413625B、256143C、352641D、641325解析:从局部语序看,41为一小组,526为一小组,而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按这两个排列:352641,故选C。
方法三:抓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指话题的统一,语言的衔接,照应等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小学四年级句子排序知识点归纳和练习全知识点归纳一、初读。
拿到练习题时,不要急于下笔标序号。
要先默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熟悉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
二、复读,明确先后次序。
仔细地读,根据其意知道这段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一般的顺序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转换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顺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
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三、精读巧排列。
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排列。
(一)精,就是找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二)巧,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
四、细读,填上序号。
初步确定好排列顺序后,再读进行复查(可以检查检查数字是否写重,是否多写,呵呵孩子子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呢。
),最后填上自己认为正确的序号。
五、多练习。
练习得多了,就能熟练地解答句序排列问题,也就掌握住了窍门。
句子排序练习(一)()太阳出来了。
湖里的睡莲迎着太阳笑。
()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湖里的睡莲张开花瓣,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欣喜地等待着。
()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湖里的睡莲都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着了。
()东方刚露白。
(二)()少年时代,她留学美国,接受民主教育。
回国后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当选了国家副主席,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
同时,她还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妇女儿童的文化教育事业中去。
()抗战期间,她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15年,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的历程。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
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一、基础概念1. 语序:指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
2. 顺序:指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二、主谓宾顺序1. 主语:句子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 谓语:句子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词。
3. 宾语:句子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承受者。
口诀:主语先行谓语后,宾语紧跟其后行。
例句:小明在公园玩耍。
解释:小明(主语)在公园(状语)玩耍(谓语)。
三、定语顺序1. 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口诀:定语前置紧相连,修饰名词定语先。
例句:红色的苹果。
解释:红色(定语)的(助词)苹果(名词)。
四、状语顺序1. 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口诀:状语后置先动后,修饰成分紧相连。
例句: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解释:他(主语)昨天(时间状语)去了(谓语)图书馆(宾语)。
五、补语顺序1. 补语:句子中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口诀:补语后置先动后,补充说明跟其后。
例句:他考了满分。
解释:他(主语)考了(谓语)满分(补语)。
六、多重定语顺序1. 多重定语:句子中多个定语修饰同一个名词。
口诀:多重定语顺序定,从远到近依次行。
例句:那座高大的古老教学楼。
解释:那座(地点状语)高大的(形容词定语)古老(形容词定语)教学楼(名词)。
七、多重状语顺序1. 多重状语:句子中多个状语修饰同一个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
口诀:多重状语顺序定,从近到远依次行。
例句:他今天晚上在图书馆学习了两个小时。
解释:他(主语)今天晚上(时间状语)在图书馆(地点状语)学习了(谓语)两个小时(数量状语)。
八、疑问句语序1.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或询问的句子。
口诀:疑问句中语序乱,主谓宾语随问题。
例句:你从哪里来?解释:你(主语)从哪里(疑问词)来(谓语)?九、感叹句语序1. 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感情或意见的句子。
口诀:感叹句中语序乱,主谓宾语随感情。
例句:太棒了!解释:太棒了(感叹词)!十、否定句语序1. 否定句:用来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
1、给叙事短文的句子排序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情,叙事的文章,就是把作者感受最深的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下来.叙事离不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排序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话;其次,要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理清作者的思路再给句子排序就容易多了.例()小军玩得口渴了,买了一根冰棍儿吃.()小丽看见了,连忙把冰棍儿纸捡起来.()同学们高兴地在紫竹院公园里游玩.()他们一起把冰棍儿纸扔到垃圾箱里.()他随手就把冰棍儿纸扔在了地上.()小军听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她对小军说:“我们要保持公园的环境整洁,不要随地乱扔东西.”【提示】(1)请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时候,在公园,发生在和之间的事.(3)事情发生的主要人物是,事情发生的起因是,被发现了,说了,小军的态度,结果.(4)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答案】2、4、1、7、3、6、52. 给状物短文的句子排序状物短文是指对自然界中的静物如小闹钟、小台灯等,或者动物进行描写的短文.状物短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所描写的“物”进行细致、有序地观察.排序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了解状物短文一般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其次,再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确定短文是写静物还是写动物;最后,按照写状物的方法给短文排序.例()它的花,就像五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茎的顶端,顶着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像几个粉红色的小饺子.()瞧,它的茎微微发红,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就像是打上了一层蜡似的.()最美丽动人的,要数四季海棠的花朵了.()四季海棠真是美丽极了!【提示】1.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花.作者先概括写了花.3.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花,写花的?(作者通过具体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四季海棠茎、叶、花的颜色、形状,以及它们的特点.)4.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答案】5、3、2、4、13. 给写景短文的句子排序写景的短文,是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可以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写,可以按空间顺序写,还可以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排序的方法是什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再排序.例()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个小村庄.()把村子里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提示】1.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景色.3.想一想哪句话和哪句话联系得更紧密些?4.想一想:“河边有个小村庄.”这一句放在前面还是后面好?5.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答案】5、1、3、6、4、2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例:()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5、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例:()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6、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例:()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排列的顺序为:2、3、1、4.7、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例:()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
小学句子排序方法技巧详解一、排序题做题方法1.前后勾连法(1)概念:既然是排序,那么这些语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种关联性主要体现在语句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上。
“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它的作用就承前启后。
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例题: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奧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解析】答案:②③⑤④①思路:该题的第⑤句特别需要关注,因为它的开头“这想象的喜悦”起到了“勾前”的作用——紧承③句末尾的“而是依据这种想象”;它的结尾“悟性的陶醉”起到了“连后”的作用——连接着④句的开头“我们的感动”。
这样,③⑤④就形成了一个近似顶真修辞格的勾前连后的句群。
2.层次分解法(1)概念:将语句排序后所得到的答案是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所表达的内容就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因此,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
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最后把这几个层次的语句组合成正确答案同理,在给句子排顺序,感到比较困难时,我们还可以先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化零为整然后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整合,从而完成排序。
这实质上是层次分解法的具体运用。
例题: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硏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方法(附小学语文句子排序练习30例含答案)首先是反复阅读,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在读懂的情况下才可以弄明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几个句子重点写了什么事,有哪些步骤等,只有这样仔细阅读才可以找到句子排列的顺序。
找到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句子的排列顺序。
一般排列顺序的类型:1、时间的顺序有的几个句子虽然打乱了,但是可以明显找到关于时间的词语:如早上、中午、下午;几天前、昨天、今天、到了晚上等,这些词语就是明显告诉了我们句子排列的顺序,只要结合这几个时间词语就可以正确排列句子。
2、方位顺序如果是介绍一个地方、一个空间或者一个物件,有时会出现上面、下面、左边、右边、中间等之类的方位词语,那么这些方位词就是我们排列句子的依据,我们可以根据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从里到外等顺序排列句子。
3、事情发展的顺序如果是写事的,就会有描写事情起因的词语,如开始、后来、最后等提示,也许会先介绍事情的起因,然后是事情是怎么发展的,最后的结果等,我们自然就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了。
4、参观的顺序或地点转换的顺序如果是游记、参观之类的文章,就会有一个参观的顺序,先看到了什么,接着是什么,有时是过渡句中有意暗示我们,诸如“看完了某某,我们又来到了某处”之类的话语,这又是我们排列的顺序方法。
以上是一般的方法,但并不是孤立运用的,要结合起来,有时会同时出现几种提示,有时所给的提示不是很明显,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多读几遍,读懂了,自然就会找到排列的顺序。
1()它的树干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银杏的果实很像杏,我们平时买的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核,它富有营养,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
()这一片片叶子像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
()每年四月份,当成群的蜜蜂在繁茂的枝叶间忙碌的时候,人们才注意到银杏树开花了。
()原来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雄花还是雌花,都很不显眼。
2()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小学语文排序题方法技巧汇总排序将下列句子排列正确。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相互研究,相互帮助。
他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在一起度过的这段时光,将成为他们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解题思路:首先,要通读所有的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一群人在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参加各种活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还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确定文章大意后,要找出句子之间的联系点,将它们重新排列。
最后检查序号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2 1 3 5 4.专题——句子排序句子排序是一种考察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题型。
在这种题型中,需要将一组顺序错乱的句子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因此需要找出这组句子的行文顺序,再将它们重新排列。
下面我们以例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题1:将下列句子排列正确。
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
正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六十多种。
如牛、羊、马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里的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很单调。
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解题思路:首先,要通读所有的句子,整体感知这段文字,初步明确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什么,围绕什么来写的。
在这段文字中,首先写的是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感知,而后过渡到动物。
中间一句设问句是很好的承接,接下来是科学家投入了研究,最后是研究的结果,并以此举例说明。
所有的句子试填好后,要将句子按正确的排列顺序通读一遍,最后检查序号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3 1 5 2 4.例题2: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600多米的环池路,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
1内部资料,存档保存,不得外泄)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流连忘返。
小升初语文句子排序实用技巧2020小升初语文句子排序实用技巧排序题三字经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找顺序,时空间;标志词,抓关键;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句子排序的技巧将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是一项综合训练能力,可以训练我们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其实这类题型并不难,很多题目都有十分明朗的线索或表明顺序的提示,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化难为易。
看到题目,首先要反复阅读,不要急于求成。
只有在读懂的情况下才可以弄明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几个句子重点写了什么事,有哪些步骤等,只有这样仔细阅读才可以找到句子排列的顺序,找到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句子的排列顺序。
1时间的顺序在有的题中,几个句子虽然被打乱了,但是可以明显找到关于时间的词语,如:早上、中午、下午;几天前、昨天、今天、到了晚上等,这些词语就是明显告诉了我们句子排列的顺序,只要结合这几个时间词语便可以正确排列句子。
例:(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2方位顺序如果是介绍一个地方、一个空间或者一个物件时,有时会出现上面、下面、左边、右边、中间等方位的词语,那么这些方位词就是我们排列句子的依据,我们可以根据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从里到外等顺序排列句子。
四年级语文句子排列方法口诀
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
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排列句子——巧妙四招
第一招--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第二招--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三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第四招--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句子排序五法
第一法:粗读知大意。
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比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
第二法:细读找顺序。
仔细地读几遍,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如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
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第三法:精读巧排列。
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地排列。
(一)精,就是找出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二)巧,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
第四法:朗读细审定。
我们要将排列好的句子朗读几遍,边读边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它排列方法?
第五法:品读活运用。
最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找出作者按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还可根据这种方法来仿写,想想是否还有比这种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其它更好的方法。
这样将读与写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掌握排列句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