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9
两极格局的形成1.(2021·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责怪共产主义的力度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全部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
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
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当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月,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2.(2021·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方案”,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
由此可知英国政府()A.期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B.宣扬美国救济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C.乐观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把握英国的阴谋【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方案【解析】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把握,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方案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方案”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白美国救济欧洲的马歇尔方案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把握,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救济,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行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
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
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
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2分*3点)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3分*3点)【答案】(1)材料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是冷战表现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①日本和欧洲共同体的崛起。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1)材料一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题干的核心信息是,“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
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
”关于美国对付苏联的方式,“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直接的胁迫代表了战争的方式,间接地方式代表了非战争的方式,也就是冷战的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知道。
(2)材料二主要内容是从两极格局形成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涉及到美苏争霸对世界产生的消极影响,关于各国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产生的影响,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12分)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专题十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知识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
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线索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线索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中国的振兴,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线索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必备知识§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规划:二战后期,美苏首脑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即雅尔塔体系。
它勾画出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评价(1)雅尔塔体系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但是具有明显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2)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
二、美苏“冷战”1.背景(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主要原因: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世纪90年代,某些地区的冲突和局部战争说明()①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插手别国事务②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暂时失衡③地区霸权主义引发危机和战争④被冷战掩盖的地区民族矛盾重新显现并逐渐激化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2. (2分)“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 . 二战的结束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 . 柏林危机的爆发3. (2分) (2019高三上·嘉兴期末) 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
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对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由此可知()A . 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B . 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C . 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D . 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4. (2分) (2017高二下·葫芦岛期末) 下图是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中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 . “冷战”背景下新的力量已经孕育B . 北约与华约己经进入战争状态D . 世界格局巳由两级转变为多级5. (2分) (2019高二上·广安月考) 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第一部《老龄和残疾保险法》。
这三大保险法旨在()A .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B . 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C . 干预社会发展的过程D . 推动企业自觉科技创新6. (2分) (2017高一下·泉港期末) 观察漫画《奥巴马:通常一个失败源于一个错误的规则》。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扩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
这反映出()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D[结合所学知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超过千万,到1941年征兵时“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是受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的影响,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中美国面对二战威胁,进行征兵扩军的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B、C两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
]2.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捐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
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B[材料反映了经济危机促使德意建立法西斯国家,英法美联合,据此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民主程度不同的国家形成不同的集团,国际关系格局改变,故选B 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也没有表现出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排除A、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的团体,没有体现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引发二战,排除D项。
]3.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
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
可见当时英国()A.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C.提高关税应对贸易战D.大萧条使社会混乱C[1931年和1932年正处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为了转嫁危机先后提高关税,英国的做法正是这种现实的体现,故C项正确;英国一再提高关税即已经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提高关税的行为,无法体现“优势凸显”,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社会混乱,故D项错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3·福建·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从题干材料来看,实际强调冷战也是一场战争,因此正确答案选D。
2.(2013·广东·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格局:冷战。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概括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题干材料信息看是要建立对付内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在马歇尔计划实施后,采取的带有保卫性的措施就是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项是二战后成立的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组织;B项是欧洲国家为在美苏冷战威胁下生存而建立的联合性区域组织;C项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组织,故正确答案选D。
3. (2013·上海·35)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
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
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答案] A[解析]二次大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美苏两国的关系,由战时的同盟关系逐渐演变为敌对关系,冷战局面由此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2015·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一模·23)(13分)马克思认为现代的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消除所有生产和资本积累障碍的进程,但全球化不能消除不同国家发展的不稳定现象和不平等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四没有世界金融中心就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因为有形贸易发展的同时,无形贸易如利息、股息、运输、保险、旅游等也在迅速发展,这些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而金融业首先是国际货币制度,……它维护了国际汇率的稳定,解决了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的不足问题,尤其使战后10年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使美国处于主动地位。
美国可以借此优势掌握全球金融,通过美元消耗、占有了别国的资源。
——《被绑架的中国经济》请回答:(3)据材料四,指出在现代世界市场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看待世界货币体系的作用的?(4分)【考点】(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3)第一小问核心,据材料四中“没有世界金融中心就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这些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而金融业首先是国际货币制度”概括得出;第二小问看待,据材料四“它维护了国际汇率的稳定,……尤其使战后10年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使美国处于主动地位。
美国可以……通过美元消耗、占有了别国的资源”中概括得出,结合所学,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3)核心:国际货币(或国际金融)。
(1分)看待: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国际金融的稳定和战后的经济恢复。
(2分)货币操纵国借此掠夺世界资源。
(1分)2.(2015·某某某某、某某、宿迁、某某一模·23)(14分)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直是主导货币,国家的兴盛就能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有一席之地,得到足够的话语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
两极格局的形成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
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
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
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解析】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A 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3)(13分)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
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4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的关系”的主题,论证材料三的观点(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考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图片1信息“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可知,此时的国际格局是两极格局;根据图片2信息可知,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因此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趋势是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第二小问,主要原因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
(2)解答此题,首先理清线索,然后整合要点作答。
第一步,提取材料三的观点,即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第二步,结合史实,分阶段论证观点,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伴随西欧复苏、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苏关系破裂和美国相对削弱,国际格局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并初步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形成相对的“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形成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并存的局面。
【答案】(1)趋势: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2分)原因:苏联解体,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
(2分)(2)观点: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
(1分)论证: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确立了两极格局。
然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西欧复苏、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苏关系破裂和美国相对削弱,国际格局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形成相对的“单极世界”。
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形成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并存的局面。
(8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7)1962年5月15日戴高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如果欧洲不包括法国人的法国,德国人的德国以及意大利人的意大利,我不相信这个欧洲还能有什么存在的现实性。
……现在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由此可见,戴高乐( )①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观②不满马歇尔计划对法国控制③反对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④表达对欧洲联合的强烈愿望A.①② 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解析】由材料内容其强调欧洲是欧洲人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可看出其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观,故①正确;马歇尔计划只是在二战后的最初几年时间里,大概在1952年左右就已经结束,与本题时间不符,故②错误;其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就是在反对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故③正确;欧洲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欧洲,既强调不受制于美苏,又强调联合,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20)有学者认为:“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
它是“一条腿的国家”,只靠“多之又多的现金”支撑,由于“独脚凳出名的坐不稳当”,因此“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
这意味着日本( )A.追求政治大国的愿望会更加强烈B.继续接受世界由美国领导的主张C.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会进一步改善D.将很快失去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解析】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材料中“多之又多的现金”、“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就是其体现,故A项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一条腿的国家”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故B项错误;“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故C项错误;“很快失去”没有依据,理解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江苏南通一模·18)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
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学者观点可高度概括为多极化,故A项正确;日本还没有成为政治大国,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实力还没有显著增强,故C项错误;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70年代还是欧共体,概念混淆,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3)(13分)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请回答:(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的关系”的主题,论证材料三的观点(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考点】(2)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2)解答此题,首先理清线索,然后整合要点作答。
第一步,提取材料三的观点,即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第二步,结合史实,分阶段论证观点,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伴随西欧复苏、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苏关系破裂和美国相对削弱,国际格局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并初步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形成相对的“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形成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并存的局面。
【答案】(2)观点: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
(1分)论证: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确立了两极格局。
然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西欧复苏、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苏关系破裂和美国相对削弱,国际格局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形成相对的“单极世界”。
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形成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并存的局面。
(8分)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015·江苏泰州一模·19)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对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
……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