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高中物理各种光源的发光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2
灯的发光原理
灯的发光原理是利用电能或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物理现象。
以下是各类常见灯的发光原理:
1. 白炽灯:白炽灯的发光原理基于物体加热后发出可见光。
白炽灯中的灯丝通电后会发热,达到一定温度时,灯丝开始发射可见光。
由于灯丝是在加热器内不断加热,因此发光是一个连续过程。
2. 荧光灯:荧光灯的发光原理是利用荧光材料吸收电能并发出可见光。
荧光灯内部有荧光粉涂层,当灯泡发出的紫外线或蓝光照射到荧光粉上时,荧光粉会被激发,然后自身发出可见光。
荧光灯的发光是一个间接发光的过程。
3. LED灯:LED灯的发光原理是通过半导体材料产生的电子
元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当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时,会导致半导体中的电子跃迁,从而产生光子。
这种光子发射产生的光谱是很窄的,因此LED灯的发光通常是单色的。
LED灯的发光
是一个直接发光的过程。
4. 气体放电灯:气体放电灯的发光原理基于气体放电的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
例如,氖灯中的氖气放电以及氙灯和汞灯中的氙气和汞蒸气放电都能产生可见光。
气体放电灯的发光是通过激发放电产生较高的能量粒子,进而使气体分子发射光子。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灯具利用不同的原理将电能或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从而实现发光效果。
射灯发光原理射灯,又称射流灯或聚光灯,是一种高亮度的光源,在舞台照明、建筑照明、影视拍摄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射灯的发光原理与普通白炽灯不同,本文将介绍射灯的发光原理。
射灯的发光原理基于一种叫做“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气体放电是一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发生在气体中的电磁现象,它能够通过电离气体分子并使其发射光线。
射灯中的发光原理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氩气的气体放电产生弧光放电,使灯内的金属钨丝加热并发出白炽光,这种射灯称为汽灯;另一种是通过高压气体的放电将气体分子电离,使其发射出可见的光线,这种射灯称为气体放电灯。
汽灯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气体放电在放电时产生的弧光热作用在钨丝上,使之加热到高温的同时也放射出大量的热辐射和光辐射。
钨丝的温度越高,辐射的能量就越大,光线也就越亮。
汽灯的发光机理就是依靠钨丝的高温辐射产生白炽光。
气体放电灯的工作原理则是,当高压电流通过灯内的气体时,在电场的作用下,气体分子受到能量的激励,发生电离并激发到高能态。
这些高能态的分子会通过自发辐射或碰撞激发其他分子,使其发射出可见光。
这样,灯内的气体就会发出彩色光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光谱。
气体放电灯常见的有汞灯、氙灯、钨卤素灯等。
汞灯的工作原理是,在高压电流的作用下,气态汞分子电离并激发到高能态,然后发生自发辐射,释放出紫外线光线。
紫外线照射到汞蒸汽所在的管壁上的荧光粉层上,进而转化为可见光。
氙灯的发光机理和汞灯类似,是利用氙气分子的电离辐射产生可见光。
不同的是,氙灯的光谱范围更广,亮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钨卤素灯则是在气体放电的将钨丝或卤素灯丝中的卤素元素蒸发出来,使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
在以上几种射灯中,有一种叫做滤光片射灯,它的原理是将气体放电灯与几种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组合,以便产生不同的颜色。
滤光片是由高级光学材料制成的,可以选择性地吸收和透过某些特定波长的光线,使其成为颜色滤光片。
光源的原理光源是指能够产生光的物体或设备,它是光学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通信、医疗等领域。
光源的原理是指光的产生机制和特性,下面将从几种常见的光源原理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谈谈白炽灯的原理。
白炽灯是一种利用金属丝加热发光的光源。
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受热发光,产生可见光。
白炽灯的原理是利用电阻发热的效应,使灯丝升温到足够高的温度,从而发出可见光。
然而,白炽灯的效率较低,发光时间短,逐渐被LED等新型光源所替代。
其次,LED的原理是固体发光二极管,其工作原理是电子与空穴复合发光。
LE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当电流通过LED时,正负载流子在PN结区域复合,释放出能量,产生光子,从而发出光。
LED具有高效率、长寿命、快速响应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等领域。
另外,荧光灯的原理是利用荧光粉发光。
荧光灯内部充满稀薄的气体,当电流通过荧光灯时,激发气体中的汞蒸汽发出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到荧光粉上,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荧光灯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等优点,是传统照明的重要替代品。
最后,激光的原理是利用受激辐射发光。
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源,它具有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等特点。
激光的产生是通过受激辐射的过程,当光子与原子碰撞时,使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然后再自发辐射出更多的光子,从而形成激光。
激光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通信等。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光源具有不同的发光原理,它们在照明、显示、通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光源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好。
光源的发光机理
光源的发光机理
普通光源的发光机理和激光的发光机理是一样的。
在玻尔氢原子理论看来电子在原子外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既著名的定态假设。
一个特定的能量状态可以看做对应一个特定的运动状态。
电子从一种定态转换到另一种定态(术语称为能态跃迁)时,它所拥有的能量将发生变化。
由于能量守恒,所以这个能量差值必定以其他形式释放,在光源中这就是光能。
一个电子的跃迁对应一个光子能量,这里可以假设成一小段光波动。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可以求出电子在能态跃迁时形成的光波波长。
普通光源中电子的跃迁以自发跃迁为主(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跃迁),各个光子之间频率相同但是偏振、相位均为随机,因此相干长度较小,不在特殊装置上一般不容易观测到干涉、衍射效应。
激光光源中的电子跃迁以受激辐射为主(可以看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跃迁),各个光子之间频率、偏振、相位均相同,因此相干长度长,不在特殊装置上也容易观测到干涉、衍射效应。
各种灯的发光原理
1. 白炽灯(Incandescent Light Bulb)发光原理
白炽灯的发光原理是通过通电加热来使灯丝发光。
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发热并达到高温,高温使灯丝发出可见光。
由于灯丝发热时会有能量损耗,因此白炽灯的能效较低。
2. 荧光灯(Fluorescent Light)发光原理
荧光灯的发光原理涉及气体放电和荧光物质的发射发光。
荧光灯内部包含一个气体(通常是氩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和一层荧光粉涂层。
当电流通过荧光灯的电极时,气体发生放电产生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在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发光现象。
3.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原理
LED的发光原理是通过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产生光电效应而
发光。
当电流通过LED的固态半导体结构时,电子和空穴重
新结合释放能量,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由于LED采用了电固态发光,因此具有高能效、长寿命和快
速响应的特点。
4. 氖灯(Neon Light)发光原理
氖灯的发光原理是通过气体放电产生激发氖原子能级转变所发出的光。
氖灯将氖气(或氖气与其它气体混合)充填到玻璃管内,两端连接电极。
当高压电流通过氖气时,气体发生放电,在可见光波段产生橙红色的发光。
5. 激光器(Laser)发光原理
激光器的发光原理是利用受激辐射效应产生的高纯度、单色和
相干的光。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把能量输入到增益介质(如气体、固体或液体)内部,使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受激跃迁,产生相干光子发射。
与其他类型的灯不同,激光器产生的光线是高度聚焦和定向的。
各种光源的发光原理和特性
各种光源的发光原理和特性如下:
1. 白炽灯:白炽灯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光源,其原理是通过将电流通入灯丝,使灯丝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从而使灯丝发出可见光。
白炽灯的特点是光线温暖柔和,但效率较低,寿命相对较短。
2. 荧光灯:荧光灯是通过电流通入荧光灯管中的气体,使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激发,产生紫外线。
紫外线再照射到荧光粉上,激发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荧光灯的特点是效率较高,寿命较长,但启动时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光线有些冷暗。
3. LED灯:LED灯是一种采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设备。
LED 通过电流与PN结的结合,产生光线。
LED灯的特点是效率极高,寿命非常长,而且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
此外,LED灯具备快速启动、调光控制和低能耗的优点。
4. 激光:激光是一种具有高能量、高亮度和一定的定向性的光线。
其发光原理是通过过程中的受激辐射,使原子或分子处于受激发射的态,从而发出与受激辐射具有相同频率的激光。
激光的特点是单色性好、光束聚焦能力强,并且可以用于很多应用领域,如医疗、通信和制造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光源的发光原理和特性,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光源如气体放
电灯、卤素灯、红外线灯等也有不同的发光原理和特性。
几种常见光源的发光机制
答:常见光源的发光机制有:白炽灯、卤素灯、荧光灯。
白炽灯
白炽灯通过钨丝加热,利用热辐射发光的光源。
从白炽灯的光谱上可以看出,从780nm的近红外开始慢慢递减直到紫色波长
380nm左右。
卤素灯
卤素灯的发光原理和白炽灯一样,只是在填充气体内添加微量卤素元素,是小型高效率的光源。
为了克服高温,玻璃材料也改成了石英玻璃或硬质的高硅氧玻璃...
荧光灯
荧光灯是一种阴级低压汞蒸气放电灯。
利用放电产生的紫外线,通过荧光粉转换成可见光的光源。
于1938年被美国GE公司的Inman等人实用化。
发光的几种原理发光是物体发出光线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原理来解释不同种类物体的发光机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发光原理:1. 热辐射发光原理热辐射发光是物体在受到热能作用下发出的光线。
根据普朗克的辐射定律,热辐射的波长和强度与温度有关,当物体加热时,其分子和原子内部发生振动,释放出辐射能量,从而导致物体的温度升高,并产生热辐射光线。
常见的例子是火焰的红色发光,以及白炽灯的发光原理。
2. 电子跃迁发光原理电子跃迁发光是指物质中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放出能量,并以光的形式辐射出去。
这种发光机制包括荧光、磷光、激光等。
- 荧光发光是物质受到外界激发后,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放出能量的过程,发出荧光光线。
- 磷光发光是通过自发辐射实现的,物质受激后电子处于激发态,然后通过非辐射跃迁进入一个持续较长时间的较低激发态,最后返回基态时辐射出能量,并产生磷光。
- 激光是一种通过电子跃迁产生高度相干的光辐射的现象。
激光由激光介质中的电子跃迁产生的光子引起的,激光的发光机制与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有关。
3. 半导体发光原理半导体发光是通过半导体材料电子能带结构的特殊性质实现的。
半导体材料中,导带和价带之间有一个能量差,当电子从导带跃迁到价带时,会释放出能量,产生发光现象。
发光二极管(LED)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实现的。
当电流通过LED 时,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重新排布,从而导致电子从导带跃迁到价带,放出能量形成光子,这些光子进一步通过放大和捕捉,最终形成LED的发光。
4. 化学发光原理化学发光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现象。
在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中,当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时,会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光。
这种化学发光的现象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荧光实验、化学分析等领域。
常见的例子是荧光染料标记的蛋白质在标记物表达后被探针激发,产生荧光发光现象。
总之,发光的原理涉及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热辐射、电子能级跃迁、半导体材料和化学反应等。
普通光源的发光机理
普通光源(如电灯泡、荧光灯等)的发光机理基本上都是热辐射。
当材料被加热时,其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和激发状态发生变化,产生了电磁辐射,其中包括可见光。
这些光线释放出来以后,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不同颜色的光线。
例如,电灯泡中的灯丝在通电时会被加热,其温度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放射出光线。
这些光线在通过灯泡中的气体时,因为分子的吸收和散射而被散开,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白色光线。
荧光灯的发光过程也是基于热辐射原理。
在荧光灯中,辉光发射体将电子激发到高能级状态,同时电子受到辐射的能量刺激,然后再退回到低能级状态时释放出光子。
这些光子经过荧光层时,再次被激发,然后产生更多的光子。
这个过程就是荧光灯发光的基本原理。
总之,各种普通光源的发光机理都可以归结为热辐射,不同的光源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发光体的材料和结构。
普通光源的发光机制一、引言光源是指能够发出光的物体或设备。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光源有太阳、灯泡、蜡烛等。
而这些光源背后的发光机制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普通光源的发光机制入手,为大家详细介绍。
二、发光机制1. 电子跃迁在物理学中,电子跃迁是指原子中的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并产生辐射。
这种辐射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光。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荧光灯就是利用电子跃迁来实现发光。
荧光灯内部有一种叫做气态汞蒸汽的物质,当通电时,气态汞蒸汽会产生紫外线辐射。
而荧光灯内部涂有荧光粉,当紫外线照射到荧光粉上时,就会产生可见光。
2.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也可以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蜡烛内部的蜡燃烧产生的火焰就会发出黄色的光。
这是因为在燃烧反应中,蜡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叫做气态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而这些气体在高温下会发出黄色光。
同样地,在火柴燃烧时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
当火柴头摩擦起火时,火柴头内部的化学物质就开始燃烧,并产生明亮的火焰。
3. 磷光效应磷光效应是指物质在受到激发后,能够长时间地持续发出光。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将普通材料与荧光材料混合来实现。
例如,在夜光表盘中,表盘上涂有一层荧光粉,在白天受到阳光或灯光的激发后,晚上就可以持续地发出微弱的荧光。
4. 红外线辐射除了可见光以外,一些物质还可以产生红外线辐射。
例如,在电暖器中,加热丝会产生高温,从而产生红外线辐射。
这种辐射可以穿透空气,直接加热物体表面。
三、结论总的来说,普通光源的发光机制有很多种。
电子跃迁、燃烧反应、磷光效应和红外线辐射都是常见的发光机制。
了解这些发光机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还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光源。
各类光源的发光原理及应用光源是指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或装置。
不同种类的光源具有不同的发光原理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源及其发光原理和应用。
1. 自然光源:自然光源指地球自然界中的太阳光。
太阳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其发光原理是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光和热能。
太阳光是一种连续光谱,包含了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波长区域。
自然光源广泛应用于照明、光能利用等领域。
2. 白炽灯:白炽灯是一种常见的人工光源,其发光原理是通过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热能,使灯丝高温发光。
灯丝是一种石英玻璃管内的钨丝,通电时钨丝发热,发出的热能使灯丝周围的物质开始发光。
白炽灯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家庭和商业场所的照明中。
3. 荧光灯:荧光灯是一种利用电击穿荧光粉产生荧光的气体放电灯。
荧光灯主要由导电电极和含有荧光物质的玻璃管组成。
通电时,气体放电激发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荧光灯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等优点,广泛用于室内照明、道路照明和特殊领域如杀菌照明。
4. LED灯: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通过PN结正向电压激发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产生光。
LED灯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
LED 灯可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红、绿、蓝和白光,广泛用于照明、显示、指示和交通信号等领域。
5. 激光器: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受激辐射产生相干光的装置。
激光器通过光的受激发射,产生具有特定频率、相干性和方向性的激光。
激光器具有相干性强、光束指向性好的特点,广泛用于光通信、医疗、测量、切割等领域。
除了以上几种光源外,还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光源等。
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长于可见光,常用于热成像、红外线夜视等应用。
紫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短于可见光,广泛应用于紫外线消毒、荧光显示等领域。
总的来说,不同种类的光源由于其不同的发光原理和特点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光源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需求和要求来进行,并结合其特点和优势来决定使用哪种光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源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未来光源的发展将更加高效、节能、环保。
光源发光的原理光源发光的原理是物质内部的电子受到激发而跃迁至较高能级时所释放的能量以光的形式传递出来。
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表现为波动性,也可以表现为粒子性。
在光源发光的过程中,光的粒子性主要体现在光子上,光子是光的粒子单位,携带光能量的基本粒子。
在物质内部,存在着原子、离子或者分子这样的微观粒子,其外部环绕着一定数量的电子。
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些电子会处于低能级,即基态。
但是,当这些微观粒子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如热能、电能或者光能,这些电子将会跃迁至较高的能级,此时它们处于激发态。
当激发态电子跃迁至低能级时,会释放出其所吸收的能量。
这个能量以光子的形式传递出来,即光的发射。
光子携带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能量越高,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根据波长的不同,光可以分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不同波长的光。
在光源发光的过程中,激发态电子回到基态的过程称为辐射跃迁。
辐射跃迁有两种主要的类型,即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自发辐射是指电子自发地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所释放能量的过程。
而受激辐射则是指激发态电子通过与外界光子的相互作用,从而引发其它电子跃迁至基态并放出光子的过程。
在一些特定的物质中,如激光器中的激光介质,存在着一种反向激发过程,即诱导辐射或者受激辐射。
当一部分电子由外界能量激发至激发态时,这些电子会与周围的基态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使基态电子跃迁至激发态并释放出光子。
释放的光子将与原先的光子保持相位一致,并不断增加,形成了具有一定相干性的激光。
需要注意的是,在光源发光的过程中,电子跃迁至激发态以及释放能量的过程并不是瞬间完成的。
对于每个电子而言,其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寿命,即存在着激发态电子衰变至基态的过程。
因此,不同的光源在发光机理上会有所差异,如白炽灯是通过加热金属丝使电子跃迁释放热能而发光,而荧光灯是通过电流激发荧光粉释放可见光来实现发光。
光源发光的原理在科学研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源发光原理
光源发光原理是指当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受到能量激发时,会处于激发态,随后返回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传播出来。
这种现象被称为发光。
发光原理的核心是能级跃迁。
在一个原子或分子内部,电子会处于不同的能级上。
当外界能量作用于原子或分子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能量。
在一段时间后,这些电子会自发地从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
这个跃迁的过程中,电子会释放出超过吸收的能量,形成光的能量。
这就是发光的原理。
发光的原理可以通过激发源的类型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激发源有热激发(例如热丝灯泡)、电激发(例如白炽灯泡)、电弧激发(例如氙灯)和光激发(例如激光器)等。
不同类型的光源通过不同的能级跃迁方式释放能量,产生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
此外,激发源中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也会影响发光的效果。
光源发光原理的理解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照明、显示技术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光谱分析等领域都非常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发光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应用光源,提高能效和光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不同人造光源的发光原理第一节:白炽灯白炽灯是一种常见的人造光源,其发光原理是通过将电流通过灯丝,使其发热并发出可见光。
灯丝通常由钨制成,因为钨具有高熔点和较低的蒸发速率,能够在高温下长时间稳定地发光。
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受热并发出热辐射,同时也发出可见光。
这种发光方式叫做热辐射发光。
第二节:荧光灯荧光灯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造光源,其发光原理是通过电流激发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荧光灯内部有一个封闭的管道,内壁涂有荧光粉。
当电流通过荧光灯时,电流激发荧光粉,使其吸收能量并发出可见光。
荧光粉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能量,因此荧光灯比白炽灯更加节能。
第三节:LED灯LED灯是一种新型的人造光源,其发光原理是通过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能级跃迁来发光。
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其内部有一个PN 结构。
当电流流过PN结时,电子从N区跃迁到P区,同时释放出能量,产生可见光。
LED灯具有高效率、长寿命和低能耗的特点,因此在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第四节:气体放电灯气体放电灯是利用气体放电来产生光的一种人造光源。
常见的气体放电灯有氖灯和氙灯。
气体放电灯的发光原理是通过在低压下通入特定气体,然后加上高压电流,使气体分子产生激发和电离,从而释放出可见光。
不同的气体放电灯使用不同的气体组合和电流条件,以产生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光。
第五节:激光器激光器是一种产生高强度、高单色性和高方向性光束的人造光源。
激光器的发光原理是通过受激辐射来产生光。
在激光器内部,有一个能够放大光的介质,如激光晶体或气体。
当电流或光能够激发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会产生光子的放射并进一步扩大光的强度。
通过激光器的镜面反射,光可以被聚集成为一束强烈的激光。
第六节:电光源电光源是一种利用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来产生光的人造光源。
这种光源可以是有机材料制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无机材料制成的无机发光二极管(ILED)。
电光源的发光原理是通过电流激发材料内的电子,使其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同时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光。
物理发光的例子有哪些原理
物理发光的原理有以下几种:
1. 热辐射:热物体的发光是由于其分子、原子或粒子在热运动过程中通过辐射能量所致。
这种发光现象通常出现在高温物体上,如烧红的金属或太阳的辐射。
2. 发光二极管(LED):LE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基于电流的通过来产生光。
当电流通过半导体结构时,载流子在结构中复合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被发射出来,产生可见光。
3. 荧光:当物质受到激发能的激发后,电子跃迁回稳定能级时,产生辐射能,即可见光。
荧光体吸收紫外线或可见光激发后,电子在激发态上停留时间短,通过非辐射跃迁到基态,产生荧光。
4. 电激发:通过电场或放电激发,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并发光。
常见的电激发发光包括荧光灯、氖灯和气体放电管。
5. X射线:由于高能电子束与物质碰撞而发射出的高能粒子称为X射线。
这种发光现象是由于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产生的X射线具有高能量和穿透力。
6. 钻石的发光:钻石是一种晶体,当紫外线照射到钻石上时,激发了其中的电
子,使其跃迁到高能级,当电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光能,形成钻石独特的闪光效果。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发光的原理,不同的物理发光现象有不同的原因和机制。
发光现象的原理发光现象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外发射光线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机、手机等设备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发光现象。
那么,这些发光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理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发光现象的原理:电子结构理论、射线现象和凝聚态物质中的发光。
1. 电子结构理论电子结构理论是指用来描述原子或分子内电子空间分布特征的理论。
在电子结构理论中,原子的电子是按照一定的能级分布存在的。
当一个原子捕获或失去一定的能量时,它的电子可能会发生跃迁,即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这种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就形成了发光现象。
比如,我们将一个钠原子加热到一定温度,它的一个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释放出一定的能量,以黄色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钠黄灯的发光现象。
2. 射线现象射线现象是指带电粒子在磁场或电场中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行为。
当带电粒子运动时,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使粒子运动轨迹发生偏折。
如果粒子在偏折的过程中发生能级跃迁,那么就会释放出光子,产生发光现象。
比如,当一个正电子在物质中运动时,会与物质中的电子发生湮灭,释放出两个能量为511keV的光子。
这些光子以同一方向发射出去,形成正电子发射体层析成像(PET)技术的影像。
3. 凝聚态物质中的发光凝聚态物质中的发光现象更为复杂,但也是基于电子结构理论的。
在某些有机分子和半导体中,存在能量带gap,电子在这个gap中不能存在,只有在电子获得外部能量后跃迁到导带中,才能形成导电现象。
当电子在受激状态下从导带返回价带时,会释放出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就形成了发光现象。
比如,当我们在夜间看到各式各样的霓虹灯时,其实是在看到半导体材料的发光现象。
受到电磁场的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从导带返回价带,释放出一定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霓虹灯。
总结来说,发光现象的原理包括电子结构理论、射线现象和凝聚态物质中的发光。
灯发光原理
灯发光的原理是基于固体、液体或气体被激发时产生的电磁辐射。
具体而言,灯泡中通常装有一根高阻抗材料制成的电极,如钨丝或石墨。
当通过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流流经电极内部的原子或分子,激发它们的电子。
激发后的电子处于高能级状态,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跃迁至低能级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光子是光的基本单位,具有波粒二象性。
灯泡内通常充满了某种气体,如氩气或氮气,这些气体可以通过电流激发并帮助电子跃迁。
灯泡内的气体压力和组成可以影响光的颜色和亮度。
另外,某些灯泡采用了一种半导体材料,如LED(发光二极管),LED通过电流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并发出可见光。
与传统的灯泡相比,LED更高效、更耐用,并且能够发出特定颜色的光。
总的来说,灯发光的原理是通过激发电子并引发跃迁,产生能够感知的光。
不同类型的灯具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原理,因此它们可以产生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
用心 爱心 专心
各种光源的发光原理
居远志
高邮市第一中学 江苏 高邮 225600
摘 要: 本文从物理学中的量子角度分别阐述了生活中常见光源的发光原理.
关键词:量子力学 光 LED 燃烧
在教学过程中曾有学生问我白炽灯与日光灯的发光原理是怎样的,当时没有说的很详细,过后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发现了其中的发光奥秘并且还了解到其他一些光源的发光实质.在此想借助于本文和各位同仁一起分享我的成果.
量子力学的观点:
对于物质发光原理的描述有多种,在这里我紧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说明. 量子力学的观点认为:一般物质原子的能态是不连续的,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基态,不会发光。
当原子吸收了足够能量,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到能量比较高的轨道,原子处于激发态,但不稳定,会向能级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释放能量,发出不同频率的光。
原子获得能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原子与其它的粒子,如原子、电子等,碰撞获得能量;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原子激发后会跃迁到另一定态或电离,处于激发态。
下面就谈一谈几种常见的光源的发光原理。
一白炽灯的发光原理
白炽灯主要发光元件是灯泡中的钨丝,白炽灯灯丝中的钨原子一个紧挨一个,当电路接通电源时,在电路中形成电场,在电场作用下钨原子中的电子加速,经很短自由程后就会与原子碰撞,不能使原子激发发光,只能使原子热运动加剧,钨丝温度升高,少量获得较大动能的电二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1.日光灯的构造:日光灯主要由灯管、镇流器、启动器组成
2.日光灯电路图:
3.日光灯的发光过程:
⑴ 闭合开关,电压加在启动器两极间,氖气放电发出辉光,产生的热量使U 型动触片膨胀伸长,电流通过。
⑵ 电路接通后,启动器中的氖气停止放电,U 型片冷却收缩,两个触片分离,电路自动断开。
(3) 电源开关刚闭合时,日光灯管内的水银经灯管两端灯丝加热蒸发,形成稀薄的水银蒸汽,由于此时镇流器电流急剧减小,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方向与电源电动势方向相同,这个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瞬时高压加在灯管两端,使汞原子电离出电子,电子加速后与汞原子碰撞,使气体迅速击穿,产生弧光放电,激发紫外线。
紫外线再激发涂在管壁上的荧光粉,发出柔和的光。
因此,日光灯荧光粉是通过第二种方式激发而发光的。
三LED 的发光原理
LED 是英文light emit- 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的缩写,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 p-n 结。
其基本构造如图所示.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图中LED 芯片接通电源,在电源的作用下电路中形成电场,由于电场的存在引起电路中电子的移动,使得电子注入到p-n 型的LED 芯片中的空穴中,由于电子注入时具有一定的能量,当能量足够多时使得电子处于激发态,它会自行跃迁到基态从而发光.然而这样发出的光再次打到YAG 荧光粉层上使荧光粉受激发光.
四荧光棒发光原理
荧光棒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由三种物质组成:过氧化物(液体B )、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液体A )。
简单地说,荧光棒发光的原理就是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将反应后的能量传递给荧光染料,再由染料发出荧光。
荧光棒采用可折的塑料管中套入玻璃细管。
在折断过程中,玻璃细管中的液体A 流出,迅速与塑料管中的液体B 相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的能量传递给荧光颜料分子,荧光颜料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从高能态跃迁到较稳定的低能态),从而把化学能转换为光能.
五燃烧发光原理
火对当今的我们来说已不陌生.火的使用及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上古关于遂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欧洲古代关于普罗米修斯取火给人间的神话,以及各种考古发掘,间接或直接表明,人类祖先早在无文字时期就学会了用火.我国古书《庄子》中有“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说法,恩格斯说过“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之后,人才第一次使某种无生命的自然力为自己服务”.尽管对火的记载很多,但是它产生的原理是怎样的,大多数人还是不太清楚.这里我紧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一说:
一概念:各种强烈的放热反应或类氧化反应或其它强烈的放热反应,其中有基态和激发态的自由基、原子、电子及离子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现象者,称为燃烧.
二原理:要对燃烧原理做到全面认识,我们首先要对燃烧过程跟踪.我以其飞教授的研究成(同步辐射单光子电离技术在燃烧中的应用)为依据,得出燃烧的实质是大物质从外界得到一定的能量(如点火时加热)时使物质从大的分子分解成小的分子,这些分子中包含基态和激发态的自由基、原子、电子及离子,其中处在激发态的自由基和电子就会自发的跃迁到基态同时释放光.以4CH 和O N 2燃烧为例,虽然在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两三种但在其燃烧过程中有NCO ,3CH ,32H C ,HCO ,52H C ,53H C ,73H C ,34H C ,54H C ,94H C …有几十种自由基,其中处于激发态的自由基向基态的自由基跃迁同时释放光子.
六小结
本文从物理学中的量子角度分别阐述了生活中常见光源的发光原理,当然具体的发光过程这里没有详细的描述,这里只是将不同光源发光的实质描述了一下,望此文对同仁和学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齐飞.燃烧:一个不息的话题.《物理》,2006,第1期.
[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程守洙,江之水.普通物理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