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 | 必修二
深入感悟:
(一)作者反复强调“吾至爱汝”“吾爱汝至”,文中哪
些地方表现了这种“至爱”?
明确:文章共回忆三件事:
1、后死担悲,不愿留苦与汝;
2、新婚生活,甜蜜忧伤;
3、欲告未告,恐汝担忧。表现至爱之情,寓情于事,感 人至深。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 | 必修二
深入感悟: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 | 必修二
深入感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
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 | 必修二
深入感悟:
(三)当烈士在作出抉择的时候,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怎
样的? 明确:痛苦,悲痛,悲愤,不舍,牵挂,眷念 ……
尤其第二件事:新婚生活,甜蜜忧伤。回忆新婚生活。 叙述细致,描写优美。寓情于事,句句含情。花前月下,并 肩携手,低声细语,无话不谈。儿女之情,缠绵悱恻,动人 心弦,催人泪下。景乐而情哀。古人云:“以乐景写哀,以 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 | 必修二
深入感悟:
(二)既然“至爱”妻子,为什么又要诀别妻子,慷慨就 死呢?作者是怎么想的? 明确:推己及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 社会黑暗,现实残酷;随时随地可以死;破镜难以重圆, 生离痛于死别;不能忘情,不忍独善其身。总之,就是舍 家为国、舍小爱为大爱、舍生取义。
年仅24岁。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 | 必修二
关于背景
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 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 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十 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震 动全国,不久爆发了武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