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溶浸采矿技术与我国铜矿山的可持续发展_吉兆宁
- 格式:pdf
- 大小:139.62 KB
- 文档页数:4
古代,人们偶然在小溪中发现了附于铁粒上的铜元素,受此启发,发明了用浸出原理从围岩中提取金属的工艺。
意识到岩石中流出的溪水中含有可见的铜矿物,接下来一定导致人们寻找研究河道中含铁矿石的沉积位置,并提取收集这些天然沉积岩中的金属,用于下一步的冶炼。
在1984年澳大利亚矿物基金会出版的《论溶液采矿》一书中,作者L. J. Morris 认为,中国是最早使用溶液采矿法生产铜的国家,他引论的日期为公元907年;不过,纪录该工艺的文献可追溯到公元前177年。
最新的案例有,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在中欧、威尔士和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堆浸工艺,从沉积岩石中提取铜;虽然,那个时代人们不会对堆浸采矿工艺的基本历史进行叙述。
符合逻辑的推断是,因为溶液采矿不如火法冶金那么重要,火法冶金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成功运行。
用溶液采矿法生产沉积铜要依赖自然条件,而且产能有限;但是,由于其成本低廉,可以说为矿山经营者提供了有额外收益的另一个资源。
据报道,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铜矿区每年可提取回收300~500吨铜。
由于溶液采矿依赖天然水的酸度,故阻碍了铜产量的增加。
曾有历史证据证实,西班牙的Rio Tinto 公司曾在十七世纪50年代通过加酸来加速堆浸作业中铜的溶解;同时,还首次将矿石堆成堆,在堆顶喷洒溶液进行浸出,而没有采用岩石就地自然浸出的工艺。
对于矿主们如何得到堆浸工艺所需的足量的酸,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尽管如此,这些工作实践为以后的堆浸应用提供了技术根据。
近年来外国矿企应用堆浸的现状近年来,国外对堆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矿冶领域的热点。
堆浸在铜、金等金属的提取上已成功获得工业应用。
自1980年以来,智利、美国、澳大利亚等文|本刊编辑部堆浸采矿技术源远流长,特别是最近几十年获得了广泛的工业应用。
现在,堆浸不仅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铜、金提取回收,而且也应用于从低品位的矿石资源中回收其他金属,如钒、锌、镍和钼等。
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的节能减排研究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于矿业行业来说,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而在铜矿的开采过程中,低品位铜矿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其浸出萃取反萃电积过程中存在能耗高、物料损耗多的问题。
因此,研究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的节能减排成为当前矿业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的概述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是一种将铜从低品位铜矿中提取出来的重要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浸出,即将铜矿与稀硫酸或氯化氨溶液接触,使铜矿中的铜溶解到溶液中;随后是萃取,将含有铜的溶液与有机萃取剂进行接触,使铜离子在有机相中分配;再接着是反萃,将有机相中的铜离子与酸或氨溶液接触,使铜离子从有机相中转移到水相中;最后是电积,通过电流作用下,将水相中的铜离子还原成固体的铜。
而在这一系列的步骤中,节能减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浸出过程中的能耗,可以通过提高浸出溶液的温度、控制浸出反应的时间和浸出剂的浓度等措施来实现;二是降低萃取过程中的有机萃取剂消耗,可以通过优化有机相对水相的比例,减少有机相的流量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来实现;三是提高反萃过程中的铜回收率,可以通过改变反萃剂的浓度、控制反萃反应的时间和提高反萃效率等手段来实现;四是优化电积过程中的电流密度和电积时间,以提高电积效率。
二、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的节能减排措施1. 浸出过程的节能减排措施(1)优化浸出剂的配比:通过合理控制浸出剂的配比,既可以保证浸出反应的速度,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浸出剂的消耗。
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高温的浸出溶液,提高浸出速率,减少能耗。
(2)改善浸出反应器的设计与操作:通过改进浸出反应器的结构,提高传热效率和混合效果,减少浸出反应的时间和异质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能耗。
(3)回收热能:浸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可以通过适当的热能回收和再利用,减少能源消耗。
生物技术对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吉兆宁
【期刊名称】《黄金》
【年(卷),期】1999(020)012
【摘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矿业开采和矿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利用生物技术可达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吉兆宁
【作者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7.13
【相关文献】
1.生物技术对促进安顺中药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J], 罗丹云
2.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中现代矿业生物技术课程的作用研究 [J], 徐敬尧;朱金波
3.政府对矿业城镇可持续发展作用探析--以湖南S镇为例 [J], 唐贤衡
4.促进矿业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014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亚洲国家矿业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专家观点摘登 [J], 劳理
5.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技术——第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J],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2身份证号:******************摘要:近两年来,随着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的大幅攀升,人们对矿物质资源的需求也逐步增多,为了迎合市场的真实消耗,各企业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采矿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国外各项先进技术,在提高采矿效率的同时,最大化保证矿物的高质量。
本文将围绕着“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话题展开具体的论述和介绍,旨在为各采矿企业把控好当下和未来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采矿行业;科学技术;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引言: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让我国每年在矿物资源上的消耗总量快速增长,这就要求我国各企业在采矿作业方式上逐步由人工作业方式朝机械方向发展,事实上,只有在采矿中积极应用、渗透各类科学技术,才能大幅助推我国采矿产业的快速发展[1]。
一、我国采矿技术的现状介绍这两年来,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优化,让采矿的方式由传统人力为主,逐步转变成以各类先进科学技术为主,得益于各类全新工艺、技术和设备的融入,让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不少,就目前而言,我国采用的采矿技术主要有以下这几种不同的类型:1.空场法空场法是一种常见的地下采矿方法,采用空场法来进行采矿,可以获得矿孔大且深、面积大、分阶段出产矿产等诸多方面的突出优势,相对于其他的采矿方法而言,该方法在采矿上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具体来说,在借助该方法推进采矿时,主要依托的是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得益于机械设备的帮助,所以可以大幅提升采矿的强度,提高采矿的效率,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率、优化我国采矿产业发展等方面上都释放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2.地下溶浸采矿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它将采、集、冶这三种不同的技术紧密地融合渗透在一起,可以直接从地下位置提取金属,该方法的一大优势体现在:它的适应性较强,目前全球范围内比较常见的20多种不同金属矿床都可以借助这一方法来进行采集,比如银等等。
3.填充采矿法这一技术主要被应用于落矿、支护以及出矿等施工环节和阶段,在推进以上环节、展开采矿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大型的设备作为支撑,这一技术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它的采矿过程可以以有序的方式被推进[2]。
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全球对铜矿的需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然而,传统上采用的高品位铜矿资源已日益稀缺,迫使人们转向开发低品位铜矿资源。
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应运而生,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行且具有巨大潜力的开采和冶炼铜矿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首先,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可以有效提高低品位铜矿资源的开采效率。
低品位铜矿中含有的铜矿物质较少,传统的冶炼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来提取铜矿。
而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结合了浸出、萃取、反萃和电积四个环节,能够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实现对铜矿的高效提取。
通过该技术装备的应用,低品位铜矿开采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消耗会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开采效率。
其次,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具备较高的环保性能。
传统的冶炼方法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来提取铜矿,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该技术装备还能将废水和废渣进行回收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的工业化应用将有助于改善冶炼行业的环境问题,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再次,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
低品位铜矿资源的开采一直存在较高的成本挑战,而传统的冶炼方法更是面临着能源和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
而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的应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
与传统的冶炼方法相比,该技术装备采用的是低温低压操作,能够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而且,该技术装备还具备自动化生产的特点,减少了人力成本。
因此,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的工业化应用有望在经济上取得可观的效益。
最后,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技术装备还具备较高的应用前景。
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低品位铜矿是一种资源丰富,但含铜量较低的矿石。
为了提高铜矿的回收率和利用效率,矿山企业通常使用浸出和萃取反萃电积法进行提取。
本文将对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控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低品位铜矿浸出和萃取反萃电积法的基本原理。
浸出是指将矿石经过酸浸出或氧化浸出等方式,使铜溶解于溶液中,形成铜离子。
然后,利用萃取反萃电积法,将铜离子从溶液中萃取出来,再通过反萃电积的方式,将铜沉积在电极上,得到纯铜。
然而,低品位铜矿的浸出和萃取反萃电积过程存在一些稳定性的挑战。
首先,低品位铜矿的含铜量较低,导致浸出过程中的反应速率较慢。
其次,铜矿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杂质,如铁、硫等,这些杂质会干扰浸出和萃取反萃电积的过程。
最后,反萃电积的过程中,铜沉积的速率受到电流密度、温度和酸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稳定性的分析和控制。
首先,对于浸出过程中的反应速率慢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提速剂或调节浸出条件来加快反应速率。
例如,可以添加一些化学试剂,如硫酸、氯化铵等,来促进铜离子的溶解速度。
此外,可以调整浸出液的温度、浸出时间和搅拌速度等条件,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浸出速率。
其次,对于铜矿中的杂质干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前处理的方式将杂质去除或降低其含量。
例如,可以采用矿石的预处理,如酸洗或氧化处理,来将部分杂质溶解或转化为易于去除的形式。
另外,可以使用萃取剂或络合剂来选择性地萃取铜离子,从而避免杂质的干扰。
最后,对于反萃电积过程中的铜沉积速率的控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密度、温度和酸度等因素来实现。
较高的电流密度会加快铜沉积速率,但可能导致沉积不均匀或产生氢氧化铜的问题。
因此,需要在保证沉积速率的同时,注意电极表面的均匀性。
此外,合适的温度和酸度也会影响沉积的质量和速率。
可以通过实验和监控系统来精确地控制这些参数,以实现稳定的铜沉积过程。
目录生物冶金技术发展概况............................................................................................- 2 -一、生物冶金产生背景............................................................................................- 2 -二、生物冶金的概念................................................................................................- 2 -三、生物冶金中的微生物培养................................................................................- 3 -四、生物冶金的机理................................................................................................- 4 -五、生物冶金的工艺过程........................................................................................- 4 -六、生物冶金的特点................................................................................................- 5 -七、生物冶金的应用领域........................................................................................- 5 -八、生物冶金的发展趋势........................................................................................- 5 -九、结语....................................................................................................................- 6 -参考文献....................................................................................................................- 7 -生物冶金技术发展概况一、生物冶金产生背景我国是有色金属矿产的储量大国和消耗大国,目前我国易采易选冶矿已为数不多,而现有的常规物理、化学选冶方法由于回收率低、资源损耗大、生产成本高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得要求。
我国地浸采铀工艺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苏学斌;杜志明【摘要】本文对我国地浸采铀工艺技术发展做了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我国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特点与生产现状,对我国地浸采铀技术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通过我国地浸采铀技术与国外技术的比较,结合我国地浸铀资源的特点,指出了我国地浸采铀工艺技术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The development of has been reviewed generally, mainly introduces the sandstone uranium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status in China, and some achievements of uranium in-situ leaching mining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comparied wi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mission of uranium in-situ leaching technology in China is pointed out.【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2(021)009【总页数】5页(P79-83)【关键词】原地浸出;铀;发展【作者】苏学斌;杜志明【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101149;中核通辽铀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辽028000;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68地浸采铀是一种在天然埋藏条件下,通过溶浸剂与矿物的化学反应选择性地溶解矿石中的铀,而不使矿石产生位移的集采、冶于一体的铀矿开采方法。
“八五”规划以来,我国针对砂岩型铀资源地浸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科研攻关,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工业生产实现了零的突破。
地下溶浸采矿技术与我国铜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吉兆宁1,黄光柱2(1.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0044;2.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贵州福泉550501) 摘 要:论述地下溶浸技术对铜矿山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地下溶浸采矿技术为我国铜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地下溶浸采矿技术增加有用矿物探明储量的利用率,使贫矿,残留矿石和矿柱,难采矿体,盲矿,边缘矿石等成为可开发利用的潜在资源,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
地下溶浸采矿技术不破坏矿区的植被和生态环境,投资少,成本低。
关键词:溶浸;采矿;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D853.37;TD862.1;TD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11(2002)04-0099-04收稿日期:2002-01-04作者简介:吉兆宁(1968-),男,甘肃宁县人,高级工程师 自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特别是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 )召开后,协调好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全球本世纪所追求的目标。
我国政府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制定出了中国的二十一世纪议程,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部门积极行动,进行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技攻关,铜矿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对于铜矿山,矿石资源消耗速度过快、采矿作业条件良好的矿床日益减少、采矿成本剧增、采矿作业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尖锐矛盾等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采矿的任务就越来越重。
对于铜矿所面临的一系列急切而又现实的问题,需要决策者和采矿从业人员,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和思考,寻求符合现代发展趋势,能够解决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方法。
我国铜矿资源中易于采选加工的富矿日益减少,采矿难度越来越大,出矿品位越来越低,传统的采选冶工艺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急需为一些难采与难加工的矿石研究新的采矿及选冶工艺技术,地下溶浸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技术。
1 我国铜矿山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铜矿山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许多问题,但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国以来,我国采矿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采掘作业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为世界第三大矿业国,从业人员2000多万人,各类矿山遍布全国2000多个县。
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矿业技术和装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特别是地方和个体矿山,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乱采滥挖现象严重,环境保护观念淡薄,既严重地浪费了国家矿产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就整个矿业界而言,还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识,铜矿山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缺乏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是铜矿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大障碍。
1.2 铜矿山矿产资源后备储量不足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与经济规模同步增大,新探明的矿产储量不足以弥补每年消耗的储量,矿产资源后备储量严重不足。
据预测,在对国家建设起支撑作用的45种矿产中,目前已有10多种矿产探明储量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铜矿资源便是其中之一。
在已有的铜矿山企业中,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矿山的采掘强度加大,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快,采矿和资源储备的矛盾加剧。
建国初期投产的一批铜矿基地,随着矿石资源的枯竭,有的矿山已经面临关闭,有些已接近矿山生产的尾声,再过几年也面临关闭。
许多铜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铜矿山矿产资源后备储量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
1.3 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率低铜矿资源采后不能再生,必须合理开采,充分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多数国营铜矿山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矿产资源第54卷 第4期2002年11月 有 色 金 属NONFERROUS M ETALS Vol .54,No .4 November 2002的利用和保护普遍受到重视。
但是乡镇和个体矿山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较差,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因而在从事矿业活动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严重,存在着采富弃贫,乱采滥挖现象,矿产回收率极低。
据统计,我国的铜矿产资源利用率仅为50%左右,有的矿山低至40%。
1.4 铜矿石质量差,开采成本高我国铜矿山的矿石资源质量普遍较差。
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开采条件复杂,开采技术难度较大,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低,企业经营状况困难,铜矿山全行业发展压力较大。
1.5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采矿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直接又明显。
除直接破坏地表地貌、侵占土地外,采矿还改变地下水的循环状况,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平衡,同时采矿生产中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废液、废石等对周围原有生态系统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所有这些,都直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良性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新技术是铜矿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根本的保证,要实现铜矿山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而地下溶浸采矿技术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新技术,该技术已在我国试验成功,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必将对我国铜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 地下溶浸现状及技术特点2.1 溶浸采矿的现状世界上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在溶浸技术研究上处于领先水平。
美国矿山局从197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溶浸技术,进行过地下破碎浸出,浅部矿床原地浸出,深部矿床原地浸出试验研究。
到目前为止,有20多家铜矿山在进行溶浸的工业试验或工业生产。
美国铜金属年产量的70%~75%来自溶浸采矿,智利为20%左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溶浸技术在美国已日臻成熟,是能充分利用资源、生产成本低、环境效益好的先进采矿方法。
2.2 地下溶浸采矿的特点地下溶浸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地质、采矿、水文、化学、生物化学、提取冶金、环境工程等多方面知识的有机结合,是矿石破碎技术、溶浸布液与收集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矿石溶浸技术、金属提取技术及经济评价方法等的集成[1]。
地下溶浸分为原地浸出和就地浸出两种。
原地浸出是在不对矿石进行破碎的情况下,通过钻孔直接向矿体注液,然后从浸出点抽取浸出液。
这种情况下,岩体应该有足够的孔隙和渗透能力,矿物与溶液能够充分接触,因而没有必要破碎矿石。
随着矿物及脉石的溶解,还会产生更多的孔隙。
但这种方式要求上部和底部的围岩不透水,适用的范围较窄。
就地浸出是预先对矿体进行处理,使矿体松动,改善溶液的渗透性,然后布置注液和抽液系统,通过注液和抽液循环进行金属的提取,这种方式适用的范围比原地浸出广。
对矿体进行松动的方法一般是从表面钻孔以水压破碎矿石;从地表钻孔利用地下硐室进行爆破;从原有的地下坑道钻孔或重新掘进地下坑道钻孔,然后利用水压或爆破破碎矿石。
在老矿山残留矿石中浸出时,由于以前采矿时都会有一些爆破带来的岩体松动,旧采矿区会有一些较大塌陷和断裂,溶液可直接送到塌陷区的表面或注入到矿物所在的位置,同时还可利用地下开采的废石堆坝收集含铜浸出液。
经过各国矿业部门近百年的试验、研究及应用,至今溶浸采矿已成为一种被人们公认的从难采、难选以及一些废弃的矿产资源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既经济有效又安全可靠的采矿技术。
与常规采矿方法相比,地下溶浸采矿技术具有如下几大优点。
(1)不需要将矿石采出地表,因而没有废石和尾矿,不破坏矿区的植被和生态环境,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2)可大幅度地节省采矿工程以及矿石和废石的运输费用,投资少,成本低。
(3)能够开采用常规采矿技术不能开采和用常规采矿技术没有经济效益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4)改善劳动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2.3 我国地下溶浸采矿技术现状总体而言,我国的铜矿资源贫乏,矿石质量较差,研究和利用地下溶浸采矿技术,对于开发我国的铜矿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溶浸技术在我国的铜矿山主要是应用于地表堆浸提铜,“九五”期间,国家对铜矿山的地下溶浸技术进行了科技攻关,并获重大突破,地下溶浸采矿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难采难选低品位铜矿地下溶浸试验”的研究成功,以及在此期间所完成的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的重点项目“武山铜矿地下溶浸技术试验研究”,标志着我国铜矿山的地下溶浸技术进入了工业应用阶段,同时也表明我国在这一100有 色 金 属 第54卷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条山地下溶浸系统,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其中浸出液的含铜浓度最高达5.78g /L ,平均2.189g /L ,超过了萃取车间的设计浓度0.8g /L 的指标要求。
铜浸出率77.87%,萃取回收率99.5%,电积回收率99.5%。
生产成本为8754.31元/t 铜,仅为传统方法的一半左右。
同时,该技术使铜矿峪矿原来已被废弃的约1200万t 氧化铜矿石(铜金属量约5.83万t )得以重新利用,总体经济效益达7亿元。
武山铜矿地下原地钻孔浸出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其中:铜浸出率68%,浸出液含铜量2.5g /L ,萃取回收率95%,电积回收率98%,综合回收率41.15%,电解铜成本9990.40元/t [2]。
3 地下溶浸采矿技术对铜矿山可持续发展的作用3.1 开发铜矿石资源,延长铜矿山服务年限采用地下溶浸采矿代替传统的地下采矿,可减少矿石的损失和贫化率,大幅度增加有用矿物探明储量的利用率。
地下溶浸采矿的应用,不仅使金属矿石探明储量的利用率提高数倍,而且使曾经被认为商业价值不大,不宜用常规采矿法开采的贫矿资源,残留矿石和矿柱,难采矿体,盲矿,边缘矿石等成为可开发利用的潜在资源,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
我国铜矿资源中保有数千万吨氧化矿,用常规选矿方法回收率低,难以利用。
采用地下溶浸方法,这些氧化矿将从呆矿变为开采经济价值好的矿石。
利用溶浸采矿技术回收这些资源,可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3]。
3.2 提高经济效益,改善铜矿山的经营状况采用地下溶浸采矿技术,在矿床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投资和生产费用大为降低。
目前采用地下溶浸技术生产的电解铜吨成本约为8800~10000元/t 铜,具有极强的的竞争力,为我国铜矿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3 保护矿山环境,改变传统采矿业的形象地下溶浸采矿技术,为我国铜矿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地下溶浸技术具有良好的环境价值,整个溶浸工艺不破坏地表植被,无废水排入地表水体,不产生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总则中第四款的清洁生产工艺项目。
此技术圆满地解决了采矿作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改变了采矿作业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形象,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采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