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值》
- 格式:ppt
- 大小:786.00 KB
- 文档页数:17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一. 教材分析《商的近似值》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这一章节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分数和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除法运算,但对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知道为什么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素材(包括例题和练习题)3.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零钱。
从而引出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快速求得商的近似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组题目,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商的近似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利用四舍五入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求商的近似值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2 商的近似值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含义,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商的近似值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商的近似值的含义。
2. 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商的近似值的含义。
2. 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小组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知道除法的结果叫做商。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商的近似值。
二、新课讲解1. 商的近似值的含义-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含义。
- 学生举例,教师总结。
2. 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讲解四舍五入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3. 商的近似值的应用-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商的近似值。
-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组活动1. 教师给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2. 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小组活动,让学生理解了商的近似值的含义,掌握了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商的近似值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商的近似值。
重点关注的细节: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详细讲解四舍五入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让学生熟练掌握。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含义。
例如,如果一家商店进了100斤苹果,每斤苹果可以卖10元,那么这100斤苹果最多可以卖多少元?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理解,要求出100斤苹果最多可以卖多少元,就需要用到除法,而除法的结果,就是商。
教案:商的近似值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1. 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 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估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估算价格,做家务时估算时间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商的近似值,它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商吗?商的近似值又是什么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商的近似值是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求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结果的近似值。
2. 讲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我们可以先估算出商的大致范围,然后根据四舍五入的规则,求出商的近似值。
3. 示例:讲解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三、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
2. 强调四舍五入法在求商的近似值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商的近似值进行估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商的近似值进行估算。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舍五入法在求商的近似值中的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近似方法,它不仅应用于求商的近似值,还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估算中。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商的近似值(1)》一、教材内容分析《商的近似值》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求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四则运算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但是,对于求商的近似值,学生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求商的近似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学生尝试用自己发现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商的概念和求商的意义。
2.学会通过较熟悉的商求解周围数的商。
3.通过应用经验估算商的值,提高数学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商的概念和求解经验估算商的方法。
2.掌握多种方法求解商的值,培养运算中的灵活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相关特征。
2.新课呈现(1)商的概念通过实物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商的概念和其意义:如同一公斤苹果卖出多少元,便利店一块饼干卖出几十分等。
(2)较熟商的应用通过讨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较熟商求解周围数的商。
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81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5平方厘米,它的高有多少厘米?(3)经验估算商的值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应用经验估算商的值,培养他们的数学估算能力。
如:在公路上,没有里程标志,汽车行驶了两个小时后,你猜行驶了多少公里?3.实战演练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不同方法的应用,迅速掌握该知识。
例题:(1)小明买了0.5千克蛋糕,花了9元,那么一千克蛋糕大概要多少元?(2)你手里有200元钱,买8本书,每本书相同价格,钱花完了,每本书的价格大约是多少?(3)一个废纸篓重90克,如果空篓重20克,那么废纸篓的容积约为多少毫升?4.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商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梳理解题思路。
5.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的作业,加强巩固提高,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更好地补充课堂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商的概念和求解商的方法,同时也能应用商求的方式解决周围事物的实际问题,并提高了数学估算能力和灵活运算的能力。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商的近似值的概念2. 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3. 运用求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近似值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例如:小明的妈妈要将2.4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2. 探究(1)让学生自主探究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2.4÷6=0.4,即每个小朋友能分到0.4千克的糖果。
(2)提出问题:如果糖果的重量是2.5千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2.5÷6=0.4166......,让学生体会到结果不是整数,不方便实际操作。
(3)引出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结果保留到整数或者保留到十分位、百分位等,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3. 讲解(1)讲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例如:2.5÷6=0.4166......,保留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因为6大于等于5,所以十分位上的4要进位,变成5,所以商的近似值是0.42。
(2)让学生举例说明四舍五入法的应用,加深理解。
4. 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应用(1)让学生解决导入中的问题:小明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让学生举例说明求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求商的近似值(去尾法、进一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求商的近似值(去尾法、进一法)》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去尾法和进一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除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求商的近似值时,可能会受到四舍五入法的影响,难以理解和接受去尾法和进一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理解和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去尾法和进一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讲授:讲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含义和运用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去尾法和进一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何谓商的近似值;2.掌握利用估算确定商的近似值的方法;3.能够正确使用商的近似值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利用估算确定商的近似值的方法;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商的近似值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复习商的概念;2.商的近似值;3.商的近似值的应用。
2. 教学方法1.讲授;2.练习。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和教具;2.学生将相关教材和工具带到课堂。
2. 导入新课1.回顾商的概念;2.小组讨论手中的两个数,判断哪个数大,哪个数小;3.让学生口算第二部分的例题,掌握计算商的方法。
3. 新课讲解1.商的近似值是指通过估算得到的一个和商接近的一个数;2.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利用估算确定商的近似值;3.多组练习,巩固方法。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鼓励学生讨论解题思路,与同桌交流;3.教师及时给出答案,纠正错误。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适宜使用商的近似值,如何使估算的数据更准确;2.学生结合课堂习题,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答今天学到了什么内容;2.教师对本节课讲解的重点进行归纳。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2.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商的近似值。
七、教学反思整个课程重点在于如何利用估算确定商的近似值,学生对该方法掌握情况良好。
但是在练习过程中,部分同学在估算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在下一课加以纠正。
商的近似值是个实用且常见的知识点,教师需要加强实际应用的讲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是本册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以及能够应用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的估算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除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数的估算和计算有一定的掌握,但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数的估算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计算,巩固和提高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商的近似值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部分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举一个具体的除法运算例子,让学生计算出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出商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商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掌握用竖式除法求商及余数的方法。
3.了解“除不尽时,商的意义”。
4.练习用除法求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除法求商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购物清单上的问题:“小红去市场买了 3.5 元的香蕉和 4 元的苹果,她给 20 元钞票,请问还需要找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想到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新知展示(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竖式除法的方法,重点讲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2.对比商与分数,解释商为一些整数或小数的近似值,如商3.5 可以近似表示为 3.6 或 3.4。
3.举例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290 ÷ 47 ≈ 6(290 ÷ 50 = 5.8,290 ÷ 45 = 6.4)。
3. 活动练习(35分钟)1.让学生自主练习课本上相关练习。
2.诱导型提问,让学生灵活掌握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参加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活动。
4. 总结(10分钟)1.总结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近似值的存在意义。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和思考。
3.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梳理和扫清盲点。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练习中能够熟练掌握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解释商的意义。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具有分工、协作、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学生参加讨论和总结时积极发言,主动参与活动,听取他人意见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4.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的回答能够解释清楚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消除困惑。
求商的近似值(去尾法进一法)1. 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在数学中,求商的近似值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去尾法。
去尾法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在不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快速计算商的近似值。
1.1 去尾法的原理去尾法的原理是利用数的大小关系进行近似运算。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可以将被除数和除数都去除尾数,然后进行计算。
例如,当我们要计算 58 除以 5 的商的近似值时,可以将两个数都去掉末尾的数字,变成 50 除以 5,这样计算起来就更加简单了。
1.2 去尾法的步骤使用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步骤如下:1.找到需要进行除法运算的两个数,记作被除数和除数。
2.去除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数字,得到新的两个数。
3.进行新的除法运算,得到商的近似值。
1.3 例子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去尾法的具体过程。
假设我们要计算 731 除以 4的商的近似值。
首先,我们去除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数字,得到 730 除以 3。
接下来,进行新的除法运算。
我们得到的商为 243。
所以,731 除以 4 的商的近似值为 243。
2. 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除了去尾法,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求商的近似值,那就是进一法。
进一法是一种常用的四舍五入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商的近似值。
2.1 进一法的原理进一法的原理是利用数的大小关系和四舍五入的规则进行近似运算。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除数大于等于其一半,就将商进一取整;如果除数小于其一半,就直接取整。
2.2 进一法的步骤使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步骤如下:1.找到需要进行除法运算的两个数,记作被除数和除数。
2.计算除数的一半,并与除数进行比较。
3.根据比较结果选择是进一取整还是直接取整。
4.进行新的除法运算,得到商的近似值。
2.3 例子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进一法的具体过程。
假设我们要计算 1234 除以 7 的商的近似值。
首先,计算除数的一半,得到 7 的一半为 3.5。
由于 3.5 大于被除数 1234 的一半,所以我们需要进一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