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17
胸腺瘤及重症肌无力术后出院指导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可能会同时存在。
胸腺瘤是胸腺上的一种良性肿瘤,而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
术后出院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关于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术后出院指导的内容。
1.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饮食调理在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采用小而频繁的餐次,避免大量食用油炸、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饮食应以易于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的食物为主,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2. 功能锻炼: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帮助恢复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锻炼,如上肢、下肢和颈部的轻度活动。
锻炼的强度和频率应逐渐增加,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超过自身承受范围的锻炼。
3.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在随访期间,医生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治疗。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诊并按时服药。
4. 避免感染:术后患者因为免疫系统的抑制可能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因此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建议患者勤洗手、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避免接触传染源和避免拥挤的场合。
另外,患者还需注意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的卫生,防止细菌的侵入。
5. 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需要得到适当的心理支持。
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交流和理解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此外,参加心理辅导和康复交流活动也是有益的,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和调整心态,以便更好地适应疾病和康复过程。
6. 注重休息: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劳累过度和长时间的体力活动。
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7. 康复期内禁忌: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项,以免影响康复进程。
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方法选取2013年9月~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对其所开展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较好的愈后效果。
结论通过多种护理措施的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愈后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总结探讨。
标签: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围手术期护理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间传导功能发生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以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经休息或服抗胆碱药物后部分恢复为特征[1]。
重症肌无力可见于任何年龄,约60%在30岁以前发病,且女性多见,发病者常伴有胸腺瘤。
胸腺瘤是位于前纵隔的一种常见的肿瘤,该肿瘤的最大特点是10%~45%的病例合并重症肌无力。
目前,胸腺瘤切除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和首选方法[2]。
因此,做好此类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就本院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发现的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新斯的明实验阳性确诊[3],其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2±5.3)岁。
2护理体会2.1一般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之愿意接受护士传授健康知识。
并做详细的入院宣教。
向患者介绍自己的责任护士,同室病友,使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消除陌生感。
同时应详细了解其病史资料,吸烟史、有无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情况,是否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多少,这些资料对术后判断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已经服药的患者在准备手术期间不宜突然停药。
2.2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是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手术病人的护理【观察要点】术前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音、心率等。
2、评估患者重症肌无力表现(如复视、斜视、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呛咳、眼睑下垂等)及程度。
3、观察有无肌无力危象等并发症。
4、观察用药(如激素、抗胆碱酯酶药等)反应。
5、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和需要,有无担扰、焦虑、自卑异常心理。
6、其它同胸外科一般病人术前观察要点和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病人的观察要点。
术后观察要点1、观察肌无力危象,如手握力、吞咽情况等。
2、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预防呼吸肌麻痹。
3、观察服药情况及反应。
4、观察有无重症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并发症。
5、其它同胸外科一般病人术后观察要点。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轻症者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受凉、感染、创伤、情绪波动等。
病情进行性加重者需卧床休息。
2、备好吸痰器、气管切开包和人工呼吸机,以备急救。
3、重症患者,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加用床挡。
避免加重疲劳的不必要活动。
4、定时协助改变体位、拍背。
并做被动运动和局部按摩。
5、清除活动范围内的障碍物,避免冲撞患者,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6、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肌注用药应于饭前15分钟给药,口服用药应于饭前半小时给药)。
禁止使用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镇静止痛类(如吗啡、利多卡因)和磺胺类药物等。
一旦出现用药不足或用药过量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药量。
7、术前不宜洗肠。
8、重症肌无力危象(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2)维持呼吸,观察呼吸型态,遵医嘱给氧和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吸痰前为患者翻身、拍背,定时雾化吸入。
(4)保持静脉通畅,采取不同措施解除危象。
(5)准备纸、笔、提示板等交流工具,了解患者需要。
(6)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
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者给予流质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怎么办如何护理胸腺瘤是指在胸腺内生长的一种良性肿瘤。
而重症肌无力则是一种免疫系统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的无力和疲劳。
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合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应对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一、治疗方法1. 胸腺切除手术: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的首选方法是通过手术切除胸腺瘤,以减轻免疫系统的紊乱,从而减轻病情。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积累,从而提高肌肉收缩的力量。
3.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还可以采用免疫调节治疗的方法,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减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缓解病情。
二、护理措施1. 保持良好的营养:患有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可能因为肌肉疲劳和无力而导致进食困难。
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易于进食的食物,营养丰富,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是非常重要的。
2. 均衡休息与运动:患者需要在充分休息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保持肌肉的活动能力。
但是,过度的运动可能会加重肌肉的疲劳和无力,因此需要依据患者的能力和病情来合理进行安排。
3. 心理支持: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容易让患者感到沮丧和焦虑。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和患者的交流,提供鼓励和理解,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患者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复诊,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并接受相应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情。
同时,患者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这个疾病,争取尽早康复。
1 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发布时间:2023-03-01T01:23:03.931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丁凤,张桃[导读] 目的总结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丁凤,张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湖北武汉 430022摘要:目的总结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
方法术前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加强肺功能锻炼、用药指导等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道等管理,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于术后10天康复出院。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观察;护理胸腺瘤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
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小的胸腺瘤多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
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
胸腺瘤生长到相当大体积,压迫无名静脉或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现。
胸腺瘤特有的表现是合并某些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
而重症肌无力( MG )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的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1] 。
目前,胸腺切除仍是 MG 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合并胸腺瘤的 MG ,手术愈早效果愈好,可以减少恶性胸腺瘤的并发症,也避免了长期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2] 。
我科2022年8月收治了1例胸腺瘤台并 MG 的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 48岁,门诊以“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于8月26日收治我科,患者有双眼脸下垂,伴全身乏力、活动后更感疲劳,患者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基本正常。
43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是治疗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主要方法,而胸腺肿瘤合并MG 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与愈后。
本院胸外科自1984年8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胸腺肿瘤患者102例,其中43例合并MG,占42.15%,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8~73岁,平均42.3岁。
病程1个月~9年,平均2年零7个月。
43例术前MG按osserman分型标准;Ⅰ型(眼肌型)11例,Ⅱa型(轻度全身型)9例,Ⅱb型(中度全身型)20例,Ⅲ型(急性暴发型)4例,Ⅳ型(晚期严重型)2例。
1.2 药物治疗术前均使用抗胆碱酯酶抑制剂。
口服溴吡斯的明片以mg/kg 计算,20 mg以下者24例,41~60 mg17例,60 mg以上者2例,均自小剂量开始,逐日缓慢递增至“最大治疗量”,术后继续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直至术后数月至数年,根据临床表现在症状改善或消失稳定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直到完全停用。
1.3 结果术后16例发生21次危象,其中2例为胆碱能神经中毒危象,其余为肌无力危象。
16例均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5例抢救护理成功,1例停用呼吸机3 d后死于再次肌无力危象。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充分了解及评估患者术前状况①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各器官功能,有无糖尿病,并尽快于术前纠正;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MG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有的由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以及对手术治疗的渴望与担心,多有恐惧、焦虑、烦躁,这些不良的心理活动,会加重患者肌无力症状,还对手术治疗产生不利影响[1],所以需要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治疗的信心;③评价肌无力类型,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的程度,营养状态及体质状况,制定严格的护理计划,做好相应的护理。
2.1.2 服药管理本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须告诉患者应在饭前30 min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以利于有吞咽或咀嚼困难患者进食。
一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
周敏
【期刊名称】《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功能异常是引起重症肌无力的病因。
手术切除胸腺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方法。
我科于2001年9月收治了一例胸腺瘤Ⅱ期重症肌无力Ⅳ级患者,经手术切除胸腺,术前术后对其进行了特殊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周敏
【作者单位】北京胸部肿瘤结核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6.1
【相关文献】
1.一例恶性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术后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的抢救及护理 [J], 谷凯恺;赵静;康琳
2.恶性胸腺瘤伴隐性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出现肌无力危象一例 [J], 蒋嘉;崔凌利;岳云
3.一例5岁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护理 [J], 陈红桔;郑万芳
4.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手术患者的影响 [J], 黄丽虹;段维
5.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护理疗效观察 [J], 孙佳;池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需要一定的外科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需要先行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以便在手术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时,常常采用胸腺切除术。
手术操作方式包括开胸和腔镜两种。
一般情况下,胸腺切除术的同时也应该移除其周围淋巴组织,以免在手术后再次发生疾病复发。
术后应该给予抗生素等治疗,以预防术后感染。
在手术中,如果患者同时合并重症肌无力,会使手术更加复杂。
因此,在手术前要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以控制病情。
在手术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神志等状况,必要时掌握机械通气等技术手段。
术后也需要继续完善治疗,对于并发症要及时识别和治疗。
在重症肌无力方面,可以采用免疫抑制药物等措施,进行维持治疗,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同时,也可以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加速术后的康复过程。
总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需要一定的外科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评估病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中需要高度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使手术风险降至最小。
术后需要继续完善治疗和康复工作,尽量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通过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现状的分析,发现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观察方法对应用人性化护理后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人性化护理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结论部分表明人性化护理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重要性,提出未来研究应更深入探讨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机制和效果,为提升患者护理水平提供可靠依据。
人性化护理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观察、护理现状、应用、方法、结果、意义、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观察、患者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和疲劳。
胸腺瘤是重症肌无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面临着巨大挑战。
传统的护理方法往往局限于药物治疗和生理功能的监测,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本研究旨在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促进患者健康和康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并评估其对患者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第一,了解重症肌无力患者目前的护理现状,分析现有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第二,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其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科学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全面评估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第四,总结人性化护理的意义,探讨其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人性化护理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2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本文总结2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体化护理,侧重于护理的重点、要点以及对护理人员专业性的要求。
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合理应用抗胆碱酯酶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做好呼吸功能的锻炼,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控制感染,加强营养,鉴别肌无力危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在围手术期采取专业、全面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标签: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护理研究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密切相关,约15%~25%的胸腺瘤患者合并有重症肌无力,手术切除胸腺瘤并配合药物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方法[1]。
重症肌无力经胸腺切除治疗后,症状好转和完全缓解者达80%,但手术本身会导致一部分患者症状加重,甚至发生肌无力危象而导致死亡。
因此,围手术期采取专业、全面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的必要条件。
现将我科收治的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8例住院患者,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岁,入院时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睑下垂、全身无力、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X线、CT提示纵膈肿瘤。
入院后诊断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按照改良Osserman分型:I型(眼肌型)9例,Ⅱa型(轻度全身型)10例,Ⅱb型(中度全身型)8例,Ⅲ型(急性暴发型)1例。
术前口服抗胆碱酯酶药物控制症状,症状控制不明显的患者加服强的松,Ⅱb型(中度全身型) 和Ⅲ型(急性暴发型)的患者给予人工免疫球蛋白治疗。
待病情控制稳定后行手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胸骨正中劈胸行胸腺瘤切除术+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术。
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患者5例,立即采取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例患者行气管切开,其余患者均顺利脱机。
胸腺瘤及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出院指导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通常位于人体胸部的胸腺上。
重症肌无力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影响日常生活。
在患有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中,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术后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患者提供2000字的出院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
1. 术后护理:胸腺瘤手术通常需要切开胸骨骨折,因此术后需要注意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每天用温盐水轻轻清洗手术切口,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
如果切口有任何渗液、红肿或发热的迹象,应立即就医。
2. 药物管理:术后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继续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神经传导药物来控制疾病的进展。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的使用和调整,并定期复诊。
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如有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
3. 确保充足的休息:术后的恢复需要时间,因此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的情绪。
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4. 饮食:术后的患者应遵循轻食原则,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增加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可以帮助身体恢复。
饮食中应避免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尽量选择新鲜蔬菜和水果。
5. 康复训练: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如行走、爬楼梯、提重物等。
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应咨询专业的康复医师,并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指导。
6. 定期随访:术后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康复。
7. 心理支持:术后的患者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挑战。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或失去信心。
因此,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与家人、朋友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和压力。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目的:分析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心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术后肌无力危象及肺部感染的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肌无力危象及肺部感染的机率相对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降低肌无力危象及呼吸道并发症的机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满意度。
标签:胸腺瘤;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5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在21-66岁,平均年龄48.5±14.3岁;患者病程16d-4年,平均2.4±1.3年;所有患者均经CT及X线片检查确诊。
术前肌无力Osserman分型如下:36例I型,10例IIa型,7例IIb型,5例III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胸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定为胸腺瘤。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具体如下:1.2.1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出现四肢无力、睁眼困难进行性加重等症状,因此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再加之担心治疗效果,会对病情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缓解其焦虑、恐惧的情绪;并向患者多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术前指导:向患者介绍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相关知识,要求患者及其护理人员注意日常保暖,避免感冒;如患者吸烟,则必须术前2周前开始戒烟,并指导其练习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无法下床需在床上大小便时,由于排便方式不对而影响切口恢复;对术前需做的检查项目、内容、注意事项等进行简单介绍,让患者大概了解整个治疗过程,提高手术依从性。
胸腺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及护理体会胸腺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及护理体会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我院于2005年10月收治1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胸腺瘤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就抢救及护理介绍如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右胸痛1个月余,于2005年10月31日入院。
X线及CT检查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胸腺瘤。
术前患者无重症肌无力体征,于11月2日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肿物位于前纵隔偏右侧与胸膜及肺叶粘连,将肿物连同部分肺中叶切除送检,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腺瘤。
术后带气管插管入ICU。
当时麻醉未苏醒,呼之不应,躁动,自主呼吸困难、痰多、口唇紫绀。
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自主VT60-180ml),予抗感染、输血处理。
于11月6日神志渐转清,出现四肢肌力低I级,考虑可能出现胸腺瘤术后合并重症肌无力,进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加用溴吡斯的明60mgQ6h,胃管注入、甲基强的松龙、血浆输注,症状明显好转、自主呼吸增强、四肢肌力恢复。
呼吸机维持呼吸7d,脱离呼吸机未出现不适。
次日,拔除气管插管。
术后21天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与讨论2.1 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呼吸肌麻痹,以致气体交换不足;咳嗽无力,气道内分泌物聚积加重,气体交换不足,导致严重缺氧,继而影响循环系统。
其特点是来势凶猛,抢救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因此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重症肌无力的关键。
气管切开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便于气管内给药,以稀释痰液或解除气管痉挛,保持气管通畅。
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更有利于调整呼吸频率,调节间歇雾化吸入及氧流量,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脑缺氧,预防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2.2 气管插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操作时动作轻柔,保持房间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18~20℃,湿度不低于70%,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拖地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