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160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开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开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开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标准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制定标准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根底,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标准。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开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非随机,历史对照和专家意见V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无创机械通气指征
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NIV)是一种通过面罩或鼻面罩等非侵入性手段提供机械通气支持的方法。
无创机械通气通常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的呼吸衰竭,避免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不便和风险。
以下是一些无创机械通气的主要指征: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适用于一些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心源性肺水肿等。
在这些情况下,NIV可以提供额外的通气支持,缓解呼吸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OPD 急性加重时,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通气不足。
无创机械通气可以帮助纠正通气不足,减轻呼吸负担。
心源性肺水肿:
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肺水肿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NIV可以通过提供正压通气来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
神经肌肉疾病:
对于一些因神经肌肉疾病而导致呼吸肌无力的患者,无创机械通
气可以提供支持,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呼吸。
睡眠呼吸暂停症候群(SAS):
对于轻至中度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可能作为一种治疗选择,以改善夜间通气和减少睡眠中的低氧血症。
呼吸肌疾病:
对于一些因呼吸肌疾病(如肌无力等)而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提供额外的通气支持。
外科手术后:
在一些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通气不足。
无创机械通气可以作为康复和支持的手段。
无创机械通气的具体适应症和使用时机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1. 简介1.1 定义:无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口鼻面罩或鼻罩,将氧气和正压通气应用于患者的呼吸道,以改善呼吸功能和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方法。
1.2 优势:相比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具有以下优势:- 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合作性- 降低氧气护理的费用-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2. 适应症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急性加重期- COPD在基线状态下的通气障碍2.2 心力衰竭- 心衰伴有CO2潴留或通气不足2.3 肺水肿- 不伴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急性肺水肿2.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 中度至重度SAS患者无法耐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 无法接受或无法持续使用CPAP治疗的SAS患者2.5 其他适应症- 严重哮喘- 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 重症肌无力等3. 设备选择与应用3.1 设备选择- 正压通气机: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正压通气机器。
- 口鼻面罩或鼻罩:根据患者的面部形态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面罩。
- 雾化器: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是否需要雾化治疗。
3.2 使用方法- 将患者舒适地安置于床上或椅子上,保持正确的体位。
- 适当调整面罩或鼻罩,确保与面部的贴合度。
- 设置合适的正压通气机参数,包括压力、流量和氧气浓度等。
4. 患者监测与护理4.1 监测指标- 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SpO2)监测患者的血氧水平。
- 呼吸频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正常。
- 平均气道压: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正压通气机的平均气道压。
4.2 护理措施- 定期检查面罩或鼻罩的密封情况,确保气密性。
- 定期清洁设备,包括面罩、鼻罩、管道等。
- 监测患者的症状和呼吸情况,及时调整正压通气机参数。
5. 风险与合并症5.1 压疮:由于长时间佩戴面罩或鼻罩,容易造成面部压疮。
5.2 通气不耐受: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正压通气,需要酌情调整或停止应用。
无创机械通气操作流程
1. 患者准备:将患者放置在平躺的位置上,并确保患者口鼻部位清洁,关闭患者的眼睛。
2. 选择无创通气面罩:根据患者的面部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确保面罩紧密贴合患者面部,避免漏气。
3. 连接设备:将面罩连接到机械通气设备,调节通气参数,如气流量和压力,以确保正常的通气。
4. 开始通气:打开设备的电源按钮,通气设备将自动完成压力和气流量设定,开始对患者进行自动排气。
5. 监控气体状态:通过监控仪器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长时间呼吸障碍等情况,以便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结束通气:在治疗完成后,根据需要逐步降低通气设备的压力和气流量,最后停止通气。
7. 维护设备:将使用过的面罩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保证设备的卫生和安全性。
机械通气模式与无创通气引言在现代医学中,机械通气和无创通气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疾病和睡眠呼吸障碍等领域。
机械通气模式和无创通气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治疗方法更加个体化和精确。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模式以及无创通气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是指通过人工装置向患者输送气体来改善或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机械通气模式是机械通气中的基本工作模式,根据患者的呼吸需求和病情状态来选择合适的模式。
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包括辅助控制通气(ACV)、压力支持通气(PS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等。
•辅助控制通气(ACV)是最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之一。
在ACV模式下,机器将预设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输送给患者,以帮助患者完成呼吸。
患者无需主动吸气,机器会自动触发通气。
这种模式适用于呼吸肌无力或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
•压力支持通气(PSV)是一种引导性通气模式。
在PSV模式下,机器根据患者的呼吸努力提供一定的呼吸支持压力,但不限制呼吸频率。
患者需要自主呼吸,机器只提供支持。
PSV模式适用于轻度呼吸窘迫的患者,可减少患者的呼吸功耗。
•压力控制通气(PCV)是一种以预设的峰值压力为目标的通气模式。
在PCV模式下,机器按照预设的峰值压力来输送气体给患者。
患者需要根据机器输送气体的节奏进行呼吸。
PCV模式适用于需要更严格的压力控制的患者。
无创通气无创通气是指通过面罩或鼻罩等装置,将气体输送到患者的呼吸道,而无需插管或切开患者的气道。
相对于有创通气,无创通气具有更少的并发症和更好的患者耐受性。
无创通气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力衰竭和睡眠呼吸障碍等患者。
•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最简单的无创通气形式。
在CPAP模式下,机器持续给患者提供一定的正压,以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
CPAP模式适用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减少气道折叠和呼吸中止。
•双水平非侵入式通气(BiPAP)是一种提供不同水平正压支持的无创通气模式。
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概述】人工通气是目前治疗或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常规的人工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创通气),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亦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所以,尽管其疗效确切可靠,临床上常常等到呼吸衰竭发展到相当严重,已危及生命时才考虑进行有创通气。
所谓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
dlation,NIPPV)是指通过鼻罩、面罩或接口器等方式连接患者,无需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正压机械通气。
随着医学的发展、呼吸机和通气模式的改进以及临床应用技术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NIPPV的临床应用日渐普及,已经成为治疗呼吸衰竭,尤其是早期的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适应证】目前尚没有明确统一的临床应用指征。
文献报道NIPPV可以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如:COPD急性发作,工型呼吸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手术后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病,辅助脱机或拔管后的呼吸衰竭加重,哮喘,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胸廓疾病引起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康复治疗等。
在临床应用时,应该根据本单位的技术、经验和人力物力的条件,灵活应用。
【禁忌证】NIPPV的禁忌证见表20一1。
NIPPV不应该应用于绝对禁忌证的患者。
然而,对于相对禁忌证,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有比较好的监护条件和经验的单位,在严密观察的前提下,可以应用于有相对禁忌证的患者。
无创性机械通气的禁忌症【操作方法】合理的应用规程对提高NIPPV的临床疗效十分重要。
由于治疗的病种和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比较大,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应用。
参考的操作程序如下。
1.合适的监护条件。
2.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3.选择合适的连接器(罩、鼻导管或接口器等)。
4.选择呼吸机。
5.佩带头带(鼓励患者扶持罩,避免固定带的张力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