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三单元苏幕遮 菩萨蛮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苏幕遮·燎沈香周邦彦燎沉香⑵,消溽暑⑶。
鸟雀呼晴⑷,侵晓窥檐语⑸。
叶上初阳干宿雨⑹,水面清圆⑺,一一风荷举⑻。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⑼,久作长安旅⑽。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⑾,梦入芙蓉浦⑿。
⑴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燎(liáo):小火烧炙。
沈香: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沈,现写作沉。
⑶溽(rù)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溽,湿润潮湿。
⑷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⑸侵晓:拂晓,破晓,天刚亮。
侵,渐近。
⑹宿雨:隔夜的雨。
⑺清圆:清润圆正。
⑻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⑼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
作者是钱塘人,钱塘古属吴郡,故称之。
⑽久作长安旅:长年旅居在京城。
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⑾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⑿芙蓉浦:长着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浦,水湾、河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⑴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宋刘攽bān《九日》:“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
”⑸愁余:使我发愁。
《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6)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苏幕遮》原创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②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③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2、过程与方法鉴赏本词擅长铺叙、用语自然的艺术特色。
3、情感与价值观感悟周词中那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美及含蓄深沉的乡愁。
〖学习重点〗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如何通过形象写乡愁。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盛夏,雨后的清晨,闷热潮湿的房间,依稀可以嗅到昨夜消溽暑用的沉香残味。
鸟儿的叫声带来些许清新的气息。
诗人信步出门,屋外荷花雨后正盛,荷叶上残留着昨夜的雨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茶在风中摇摆……诗人就在这样一个早上陷入回忆,梦回故乡……多媒体显示荷花图、课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学生参看P50注释①,多媒体显示: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
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
卒,赠宣奉大夫。
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
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
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
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
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教师补充: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苏幕遮(碧云天)作者: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幕”亦作“莫”、“摩”等。
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山映斜阳:斜阳照山的意思。
天接水:天际,水天相连之处。
……斜阳外: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黯(àn)乡魂:因思念家乡而忧伤。
黯,内心忧郁凄惋的样子。
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旅思(sì四):羁旅中的情思。
【赏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的课文有:第一单元的《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第二单元的《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第三单元的《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第五单元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
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
1.周邦彦《苏幕遮》中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
2.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
3.《苏幕遮》中的“,”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4.《苏幕遮》中直接表现诗人久旅异地盼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
5.《苏幕遮》中,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句子相似,采用对写法(主客移位法)的一句是:。
6.《苏幕遮》中,写诗人归乡似箭,梦中乘舟都回到魂牵梦系的西湖边的诗句是:,。
7.《苏幕遮》中,写诗人心情从烦躁到愉悦的转换的诗句是:,。
,。
8.《苏幕遮》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生动而别致地烘托出新晴之欢的诗句是:,。
9.《苏幕遮》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两句是“,”。
10.周邦彦在《苏幕遮》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
11.诗人曾自称“京华倦客”,在《苏幕遮》一词中,表现诗人淡泊功名、厌倦漂泊希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
1.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
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6.《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
7.《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8.《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9.《菩萨蛮》中,描写女主人公精巧的女红却编制出寂寞和惆怅的诗句是:,。
《苏幕遮》《菩萨蛮》对比阅读附答案赏析第一篇:《苏幕遮》《菩萨蛮》对比阅读附答案赏析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先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
(2分)“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
抒发了欣喜之情。
(3分)(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
(2分)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结合赏析2分)李词的抒情是委婉含蓄。
(结合赏析2分)二:(1)这两首词的下阕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2)两首词都表达了思乡的主题,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都采用了正话反说的写法。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只有在梦中才不会受思乡之苦,言外之意是说长夜难眠,备受思乡之情的折磨;“明月楼高休独倚”,劝说自己不要登上高处,正表明自己独倚高楼,愁绪满怀。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可见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4分)(2)范词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比作相思泪”,抒情自然直接;李词上阕写初春清晨起床后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
课题:《苏幕遮》(使用班级:高2017届25班)编写人:王婷审核人:_______ 审批人:_______ 编号:03班组:_______ 姓名:_______ 自评:☆☆☆学习目标1、把握从情感入手来读懂词家语,即学会通过紧抓词眼来理解词作的方法;2、养成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思维意识,提升古典诗词的理解赏析能力。
独立学习【让我遇见你】《苏幕遮》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背景信息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初读觅诗情】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意。
学法指导:1、一读:展开想象,置身诗境。
2、二读:调动积累,理解意象。
3、三读:结合语境,缘景明情。
思考:词作中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字眼是。
【精研明诗意】你从词作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1、读出词意:结合语境,深入解读词意。
概括词作大意合作交流。
2、读出画面:调动知识储备,理解意象含义。
这首词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读出情感:置身诗境,挖掘词句与情感表达的联系。
此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菩萨蛮》晚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1、小山: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2、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苏幕遮菩萨蛮
[学习目标]
1.把握词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2.理解词的描写技巧,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学习重点]
鉴赏词的特色和技巧。
[学习难点]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天天预习]
1.课内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燎.沈香()消溽.暑()窥.檐语()干宿.雨()
小楫.轻舟()芙蓉浦.()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消溽
..暑()②侵.晓窥檐语()③干.宿雨()
⑤弄妆
..()
..()④罗襦
(3)课文名句填空。
①叶上初阳干宿雨,。
②懒起画蛾眉,。
照花前后镜,。
新贴绣罗襦,。
2.文学常识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文本研读]
1.《苏幕遮》下阙前四句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思归之情的?
2.“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四句词描写景物有何特色?
3.《菩萨蛮》词写了哪些物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4.《菩萨蛮》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问题探究]
1.说说《苏幕遮》运用设问手法的作用。
2.品味《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妙用。
3.《菩萨蛮》通篇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②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
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请分三点说说诗人嗟叹什么?
(2)试赏析此诗末联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