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高二地理学业水平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16.00 KB
- 文档页数:9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的知识 1.宇宙的特征最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天体系统如下图:⎪⎪⎩⎪⎪⎨⎧⎪⎩⎪⎨⎧⎩⎨⎧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海王星天王星、远日行星:土星木星、巨行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类地行星:①八大行星H G F E D C B A ⎪⎪⎪⎩⎪⎪⎪⎨⎧⎪⎩⎪⎨⎧有许多相同之处星)行星(水星、金星和火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同一平面上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道近似正圆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运动特征②普通性 2.地球特殊性——存在生命⎩⎨⎧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外部条件 ⎪⎩⎪⎨⎧液态水的存在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适宜的温度条件②自身条件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补充:我国年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为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我国年太阳辐射最贫乏地区为四川盆地,成因:地形闭塞,气体不易扩散,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2.太阳活动②外部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向外依次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③太阳活动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
黑子的爆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作为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④对地球的影响:黑子的爆发影响地球气候中的降水,与纬度呈一定的相关性;耀斑爆发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地球的磁场,使小磁针不能指示正确方向;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为0。
训练1地理信息技术一、单项选择题(2023·浙江嘉兴高一期末)2023年五一劳动节前后山东淄博烧烤成为热点,烧烤成为淄博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下图是淄博五区三县烧烤店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淄博烧烤店分布特点是接近()A.消费市场B.交通干线C.能源生产区D.旅游景区2.制作烧烤店分布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B.RSC.GNSSD.BDS(2023·浙江台州高一期末)日本现代乡村农业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
下图为日本某村柚子产业发展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可获取柚子树生长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BDSD.GNSS4.与传统农业相比,该发展模式注重()A.提升机械化水平B.提升农产品品质C.增强产品竞争力D.聚焦农业信息化(2023·浙江台州期末)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东西横跨经度约29°。
某研究机构借助地理信息技术探究内蒙古植被带分布情况。
读内蒙古植被带分布图,完成5~6题。
5.获取内蒙古地表植被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B.RSC.GNSSD.BDS6.图示①②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森林、荒漠、草原B.荒漠、森林、草原C.荒漠、草原、森林D.森林、草原、荒漠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是迄今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事故中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严重的海水污染。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地理信息技术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中可以起到的作用是()A.BDS确定核泄漏地点B.VR获取核污水影响的范围C.RS分析核污水的元素成分D.GIS定位核污水泄漏的源头8.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利于①处峡湾地貌形成B.抑制②处污染物的扩散C.降低③处的湿度和温度D.增加④处海啸发生频率2022年9月14日晚,第12号强台风“梅花”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登陆。
近年来,舟山市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以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
必修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测试要点1】:遥感(RS)具体测试内容1:知道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1.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信息技术被称为“3S”技术,即RS、GPS、GISB、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C、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不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全过程。
只能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D、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环境防御和监测等具体测试内容2: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应用2.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A.航空器 B.传感器 C.胶片质量 D.磁带质量()3.遥感的优点有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得信息快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④成本低,效益高()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遥感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B.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提高工作的精度和质量,但不能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C.遥感技术为区域地理环境从定性道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D.遥感技术能监测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便于人们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测试要点2】:全球定位系统(GPS)具体测试内容: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1.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A.GPS卫星星座 B.地面监控系统 C.GPS信号接收机 D.传感器2.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A.21颗和3颗B.22颗和2颗C.21颗和4颗D.24颗和4颗3.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说法错误的是:()A.全球定位系统只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B.GPS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C.GPS可以应用于野外调查,为野外调查提供更为精密的地理未知、海拔等更为精确的数据D.利用GPS为飞机、汽车和徒步考察等导航,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业务。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复习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
由5个部分组成:硬件、gis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
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储(数字化过程)→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
(地理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
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略)3.2 遥感(rs):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
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
现代遥感优点: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类型概念优点航天遥感利用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重复不定期观测等航空遥感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
机动性强,分辨率较高近地遥感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的遥感分辨率高、范围小3.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
由三大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
gps信号接收机主要有三种: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3.3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地理学科期末复习要点: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高二关于地理期末复习的要点,请参考以下内容。
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2、应用广泛它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防与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开发规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它可以模拟特定地区的自然过程,预测和预测该地区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3、组成: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1、概念: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设备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见教材p6图1.4);组成(理解):传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应用: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防监测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2.组成:空间GPS卫星星座(见教科书P8图1.7);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的一部分是GPS信号接收器。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如:实地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GPS可以帮助现场调查人员确定调查点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高程(海拔),以便在现场调查中获得更准确的数据;GPS导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高二地理考试合格考基础练下图为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四种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
读图,完成1~2题。
1.红砂岩具有高反射率的波段是()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2.利用图示信息能直接完成的遥感工作是()A.判断水域状况B.制定绿化方案C.估算地物面积D.判断土地类型1题,图中显示红砂岩具有高反射率的波段为0.6左右,该波段属于可见光波段。
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率不同,据此可直接判断土地类型。
2.D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收官。
据此完成3~4题。
3.北斗卫星发射基地与研发制造基地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地形、交通B.气候、军事C.纬度、技术D.自然条件、人才4.北斗系统可以参与以下哪些工作?()①交通运输②搜索营救③调度指挥④国土规划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3题,自然条件是北斗卫星发射基地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北斗卫星的研发基地需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支撑,所以研发制造基地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为技术人才,故D正确。
第4题,北斗系统主要提供定位服务,但是国土规划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
①②③正确,故选C。
4.C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
图1和图2示意存储同一区域不同信息的两组GIS图层。
读图,完成5~6题。
5.将不同要素的图层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的主题地图。
若要获得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影响的专题地图,需要从图1、图2中调用的图层数分别是()A.2个、1个B.2个、3个C.1个、3个D.1个、2个6.若利用上面的两组GIS图层进行造纸厂的选址,还应增加()①大气污染图层②区域规划图层③水系分布图层④矿产分布图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题,将地形图层与聚落分布图层、交通线分布图层重叠可形成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影响的专题地图。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一、知识点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文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预测、评估、模拟、规划、综合分析(好比大脑,不能获取信息。
对没有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为将来时态)4、RS的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
(眼睛,正在进行时)5、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
利用GPS可以得到精确的三维坐标(经纬度和高度,速度)应用:导航、定位二、跟踪训练地理科学广泛的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①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②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客流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D.合理调整公交线站点【解析】:第1题,GPS的作用为定位导航,因而可以确定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GIS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因而可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量;遥感技术具有资源普查和灾害监测等功能,因而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
第2题,居民区和公园附近的交通流量都很大,将三者叠加可以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
【答案】: 1.B 2.D读下列一组图,甲图“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乙图“利用GPS系统监测板块运动状况”,丙图“2008年12月26日,中国军舰赴亚丁湾海域护航路线”。
根据所学知识,据此回答3~5题。
甲乙丙3.图甲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4.图乙中监测站的主要作用是 ( )A.监测三个站之间距离变化 B.监测海洋污染情况C.监测台风登陆的路径 D.监测厄尔尼诺现象5.读图丙,当护航舰接到远处货轮求救信号时, 应 ( )A.迅速通过RS对货轮准确定位B.通过雷达了解海盗船的数量和装备C.利用GIS分析货轮所在海域的天气D.利用GPS获得货轮的三维坐标和速度【解析】: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问题能力、“3S”技术应用的知识。
高二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点高二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点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群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局部、地面控制局部、用户设备局部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高中地理学习的四大方法(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
比方,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异,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
是有利,还是不利。
此外。
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合格演练测评(十)(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某网络公司推出一项绿化公益活动,手机用户通过步行等低碳行为在网上种植虚拟树,然后由公益机构以用户名义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真树。
目前已累计植树5 000多万棵,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到可视化的“真树”。
据此,完成1~2题。
1.公益机构植树行动针对的当地主要环境问题是( )A.矿产资源衰竭B.大气污染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2.手机用户查询“真树”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解析:第1题,当地主要是指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缺水,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2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查询、分析、储存、预测等方面的功能。
答案:1.C 2.A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
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甲图。
读图,完成3~4题。
甲乙3.乙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4.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解析:第3题,河流的流向与地势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很容易根据表2的河流分布和表3的地形坡度分布规律,选择出正确选项A。
第4题,根据题干表1、表2及表3等图表,很容易判断出表4中的戊、辛两地最易发生泥石流。
戊和辛两地易发生泥石流是因为其地形坡度较陡,并且土石充足而松散,一遇暴雨等恶劣天气,泥石流发生的几率会很高。
答案:3.A 4.D3S技术对2012年第30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合格演练测评(十)(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读图完成1~2题。
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解析:第1题,RS(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GPS是获取位置信息,GIS是分析和处理图像和位置信息.第2题,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
答案:1.C 2.B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中的频率越来越大。
读GIS分层图,回答3~4题。
3.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 A.滑坡B.泥石流C.火山喷发D.地震4.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层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层,它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C.坡面侵蚀状况 D.地层厚度解析:第3题,通过资料图层和阶段成果图可知,该地质灾害和坡度陡缓、地层倾斜方向、活动断层密切相关,最有可能是滑坡。
第4题,读图可知,由甲和地层倾斜状况能得出“顺向坡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坡向.答案:3.A 4。
B人口密度分布图是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的统计图形。
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某城市8时和20时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5~6题。
5.绘制人口密度分布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RS B.GPS和GISC.RS和数字地球D.RS和GIS6.根据人口密度分布图,可以( )A.统计该市人口数量B.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C.确定城市用地类型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解析:第5题,人口密度分布图需要利用遥感技术(RS)测量,而图形最后的合成叠加则需要用到GIS技术.第6题,人口密度分布图反映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分布情况,根据人口密度可以确定交通、商业区布局等用地类型及其合理性.但是不能统计人口数量、人口迁移方向以及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
考点一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a)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________和________地球表面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2.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a)(1)五个主要组成部分硬件设备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存储设备地理数据基础数据与专题数据GIS软件提供存储、显示、分析地理数据的功能GIS人员GIS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工作过程1.(2016·浙江10月学考)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
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2.(2015·浙江4月学考)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船经过9年多的太空飞行,到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获取“新视野号”飞船传输的数据并输出专题图像,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②卫星遥感技术③全球定位系统④航空遥感技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考点二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b)应用领域主要功能城市____和______主要是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________和________基础设施管理借助GIS完成对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燃气、自来水、排污等)的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管理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GIS可以有效地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________________,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1.(2015·浙江省学考真题)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叠加不同图层后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城市发展以及农业与农村发展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的处理、管理和分析的过程。
在高二地理必修三中,我们学习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改善社会生活。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它能够通过数字化地图和空间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平衡发展的理念。
在高二地理必修三中,我们学习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来实现。
三、人口与城市发展人口与城市发展是地理学中的研究内容之一,它关注人口数量、结构、迁移和城市发展的规律和问题。
在高二地理必修三中,我们学习了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以及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人口与城市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
四、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是地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关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
在高二地理必修三中,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社会问题的解决。
农业与农村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它需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涵盖了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城市发展以及农业与农村发展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