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一
- 格式:doc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8
一,首先,要有一颗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及反应力,善于思考。
一个男人,如果没有头脑,那是件十分可悲的事。
有了头脑的男人就是不一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然于心。
大气男人还善于思考,深入的思考能进一步地认识事物的全貌。
二,责任心。
敢于承担责任,敢打敢拼;一诺千金。
三,义气。
乐于助人,为兄弟两肋插刀,善于雪中送炭……四,细心。
观察细致,体贴入微一个好男人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是大气。
何谓大气,大气并不仅仅是大方。
大气,是男子汉的一种胸怀、气度、境界。
大气的男人即使在贫寒落难时,也不会唉声叹气,丧魂失魄,意志衰退。
大气的男人也不会在顺境时,踌躇满志,自鸣得意,得志便猖狂,轻薄浮躁。
一个男人是否大气,是由他的学识、修养、性格、人品、情操等因素决定的,而不是有他的口袋鼓与瘪决定的。
男人的大气,决不是靠财大气粗,出手阔绰撑起来的。
有些男人很有钱,也很大方,甚至可以一掷千金,但是这算不上大气,到是有点爆发户的轻狂,是小男人的一种标志。
大气的男人,在小事上都不很精明。
大气的男人,即使是用口算也能把帐算到小数点几位以后,却打不来自己的小算盘。
因为他们心里从来不盘算这笔帐。
那些满口娘娘腔调的,谨小慎微的男人,当然谈不上大气。
那种过于粗犷,毫无原则的热情、大呼小叫、称兄道弟,动辄拍胸脯,承诺什么,你的事就是兄弟我的事,这种人看似豪气冲天,骨子里却给人的感觉是有点傻气。
那承诺也未必就能兑现,所以不能当真。
大气的男人,不轻易承诺,但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许诺的是必须许诺的,承诺的是有把握兑现的事。
大气的男人,想正事走正路,心里没有花花肠子,不会口袋里一有两文钱,就老想歪门邪道上的花花事。
大气的男人都安分、守法、遵纪、安全、可靠,且诚信实干,率真纯正,随和大度,乐于助人,精明干练。
大气的男人既给人安全感,又让人觉得细腻温良;既粗犷豪放,又大度随和。
大气的男人认真,而又不太较真。
凡事都善于把握适当的度。
大气的男人,既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轻易伤害别人。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检测方法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但它具有强大的毒性。
在环境中的高浓度CO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对大气中CO浓度的准确检测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大气中CO检测方法。
1.传统检测方法:传统的大气中CO检测方法主要依靠化学分析技术来实现。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催化剂将C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然后利用红外光谱仪测量CO2的吸收峰值来确定CO的浓度。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并且对样品的处理过程比较繁琐。
2.气体传感器检测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气体传感器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CO检测方法。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种类的CO传感器可以选择,包括电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大气中的CO浓度,并且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然而,这种传感器需要周期性的校准和维护,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激光吸收光谱检测方法:近年来,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在大气中CO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方法利用激光光源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束,通过检测光束经过样品后的强度变化来确定CO的浓度。
TDLA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
它能够实时监测大气中的CO浓度,并且对其他气体的干扰较小。
4.无人机遥感检测方法:无人机遥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CO检测方法。
无人机可以搭载CO传感器,通过飞行在大气中进行CO浓度的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广、数据采集快速、操作灵活等优势。
然而,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操作人员。
综上所述,大气中CO的检测方法有传统化学分析、气体传感器、激光吸收光谱和无人机遥感等方法。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出现,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先进、更准确的CO检测方法出现。
名词解释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
露点温度:湿空气气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比称为相对湿度。
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
虚温:在气压相等条件下,具有和湿空气相等的密度时干空气具有的湿度。
气团变性:气团只是在某时间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关,当气团移动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而失去原有的特性。
填空1、相对湿度说明了同一气温条件下,水汽含量距离大气饱和程度,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不饱和,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饱和。
2、干洁大气是指不包含水汽和气溶胶的整个混合大气。
3、大气的铅直结构有地面向天空共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五层。
4、表征水汽的气象要素有很多,如比湿、水汽压、水汽密度等。
(相对湿度、露点)5、水的三相是指气态、液态_各固态。
6、一般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则越大,在相同温度下,溶液面比纯水面的饱和水汽压越小。
7、降水可以有雨、雹、雪和霰四种形态。
8、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9、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氩三种气体。
10、相对湿度是指_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11、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中纬度地区夏季盛行东风,冬季盛行西风。
12、露点温度是指湿空气定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3、在相同状态下,平液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平冰面饱和水汽压。
14、对流层臭氧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从平流层以扩散、湍流的方式输送来的,对流层顶的裂缝是平流层臭氧向对流层输送的主要通道。
15、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
16、按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可以把大气分成若干层,其中对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混合、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17、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20-30km之间,它对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大气层中的五大层次:一探究竟1.引言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它起到保护地球生物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大气层可以被分为五个主要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五个层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居住的这个美丽而复杂的大气环境。
2.第一层:对流层对流层是距离地球表面最接近的层次,它的厚度约为10-15公里。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通过对流运动形成了云、风和天气系统。
对流层中的氧气和水蒸气使得生物能够呼吸和生长。
此外,对流层还起到了防止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3.第二层: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50公里。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几乎没有垂直运动,而是呈现水平流动。
平流层的特点之一是温度逐渐升高。
这是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量。
平流层的稳定性和高温使得它成为飞机和无人机的理想飞行区域。
4.第三层:跳跃层跳跃层是大气层中的第三个层次,位于平流层之上,厚度约为80公里。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温度再次开始下降。
跳跃层是由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温度逆转造成的,即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上升。
这种逆转导致了大气中的声音传播异常,使得声音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传播。
5.第四层:热层热层位于跳跃层之上,厚度约为600公里。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温度再次上升,达到约1500°C。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稀薄气体分子吸收了太阳辐射并释放出热量。
热层也是地球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层,它保护地球免受太空中的高能粒子和辐射的影响。
6.第五层:外层空间外层空间是大气层中最高的层次,它延伸到地球上方的无限远处。
在这个层次中,气体非常稀薄,几乎没有空气分子存在。
外层空间是宇航员和卫星活动的区域,也是我们观测和研究天文现象的重要场所。
7.结论大气层中的五大层次各自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对流层和平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两个层次,它们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天气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跳跃层和热层是大气层中的过渡层,它们的温度逆转和热量吸收使得它们在声音传播和保护地球免受太空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气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高中地理必修一部分,大气运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大气运动原理、影响因素、区域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大气运动原理大气运动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温度、水汽等条件的不平衡,大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
例如高压区通常出现在地面冷空气团附近,低气压区则形成在暖空气团附近。
当不同气压区块之间压力差大、足以克服空气的阻力时,就会形成风。
大气运动的形成和分布可以通过风力等级、风向、气压等指标来表现出来。
二、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1.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科氏力”。
科氏力作用于移动的质点,使之产生向右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转(在南半球)。
这种偏转称为地球转动偏转,它是由经度的变化引起的。
2.地形因素地球表面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海峡等地形特征对风向产生影响。
在山地和河谷中,风要经过的空间和道路受到地形的限制,风向必须采取迂回路线,并产生起伏运动,使风速下降;在海洋和海峡上,风的流向和流速受到大陆和海洋的影响,产生海洋和陆地风。
3.气压和温度等气象因素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快;温度差异越大,对流越强,风速也越快。
此外,湿气、辐射、地热和地球表面的植被等因素也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的区域特点1.赤道低压带在赤道低压带,因天气闷热、气压低、上升气流强,成为全球气流反转的较大区域。
2.副热带高压带在赤道北、南的30°左右,由于天气干燥,气压高,成为副热带高压带。
其特点为阻止低纬地区的气流向高纬地区推进,是全球大气循环中的保护屏障。
3.温带气旋在区域尺度上,许多地方都会形成温带气旋,如美国、日本、欧洲等。
由于气旋中心气压低,环绕着切变线和冷暖空气交汇线,经常伴随下雨、暴风、冰雹等恶劣天气现象,对世界各地的旅游、农业、能源等方面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中,大气运动是重中之重,对大气运动原理、影响因素、区域特点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推动地球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应对。
一组大气的古代人名
1.云轩:云,代表着高远、自由;轩,意为高大的房屋,寓意着胸怀壮志,志向高远。
2.墨宸:墨,代表着文学、智慧;宸,为古代帝王之居,寓意着博学多才,有王者之风。
3.寒川:寒,寓意着冷
静、沉稳;川,代表着江河,寓意着胸怀广阔,能包容一切。
4.璟瑜:璟,为美玉之光;瑜,亦为美玉,寓意着光彩照人,品德高尚。
5.玄翼:玄,代表着深邃、神秘;翼,意为翅膀,寓意着智慧超群,能飞翔于天际。
6.皓轩:皓,为洁白无瑕之意;轩,意为高大的房屋,寓意着品德高尚,气度不凡。
7.煜城:煜,代表着光明、辉煌;城,寓意着坚固、稳重,寓意着光明磊落,稳重可靠。
高一地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地轴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公转示意图)(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检测方法1.高精度红外线传感器法高精度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一氧化碳传感器。
该传感器基于红外吸收原理,一氧化碳具有很强的红外吸收能力。
当空气中有一氧化碳存在时,该传感器会发出红外光束并测量经过样品气体后光强的变化来计算一氧化碳的浓度。
红外线传感器法具有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等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大气监测、车辆尾气排放检测等领域。
2.气体色谱法气体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气体的方法。
在一氧化碳检测中,使用气体色谱仪将空气中的样品通过柱子进行分离,然后使用检测器检测柱子输出的气体。
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热导检测器(TCD)。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通过在尾气样品上燃烧产生离子流,并通过测量离子流电流的大小来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热导检测器则根据气体热导性的不同来检测一氧化碳。
气体色谱法具有分离度高、灵敏度好、重现性好等优点。
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工作电极(阳极)和参比电极(阴极)组成的电化学传感器。
当空气中有一氧化碳存在时,一氧化碳会与工作电极上的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电流或电势信号。
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势信号的大小可以确定一氧化碳的浓度。
电化学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可靠性好等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工业废气排放等领域。
总之,准确、可靠地监测和检测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是十分重要的。
上述介绍的方法是常用的一氧化碳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一氧化碳检测方法,并进行可靠的监测和管理。
这样可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1. 大气与天气1.1 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包围层,其主要组成为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二氧化碳(0.04%)等。
大气还含有少量的水蒸气、臭氧、氮氧化物、微尘等。
1.2 大气的分层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逆温层。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这是气象发生的最重要的层次。
1.3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况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风速、云量和降水等要素。
而气候是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通常以30年为周期进行计算。
气候包括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2. 气候的形成原因2.1 太阳辐射地球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入射角度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2.2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的日照和夜晚的变化,也决定了阳光的照射时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
2.3 水汽与云的形成水汽是气象现象发生的基础,当水蒸气遇冷遇到凝结核时,就会形成云,从而影响降水和气温。
2.4 气候带的分布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角度和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2.5 地形和海洋因素地形和海洋的分布会影响气候形成。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降水区;海洋则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3. 气象要素与气候类型3.1 温度温度是气象学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表示空气的热度。
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温度变化,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气候。
3.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的多少。
不同的湿度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造成降水、影响蒸发等。
3.3 风风是由空气的横向运动造成的。
不同的风系统会带来不同的气候特征,如季风气候、西风带等。
3.4 云量云量指的是天空中云的多少和类型。
云量的变化会影响降水和日照,进而影响气候类型的划分。
3.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为液态或固态的水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地理高一知识点大气地理高一知识点:大气地球上的大气是地球固有的物质,在地球表面的周围呈现出环绕状。
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大气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结构以及大气的功能。
一、大气的组成1. 氮气:占大气总体积的78%,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
氮气对维持地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2. 氧气:占地球大气的21%,是大气中的第二主要成分。
氧气对生物的呼吸过程至关重要,促进了生物体的能量代谢。
3. 水蒸气: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因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水蒸气不仅对地面的降水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还参与了地球的水循环过程。
4. 稀有气体:包括氩气、二氧化碳、氖气、氦气等成分。
这些稀有气体在大气中所占比例较小,但也对一些生物体或大气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大气层的结构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1. 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层,高度约为0-15公里。
大气压强逐渐减小,气温逐渐下降。
这一层的大气组成与气象现象关系密切,包括云、雨、雾等。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15-50公里。
该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升高,同时大气压强也在逐渐减小。
3.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50-80公里。
该层大气中含有很高浓度的臭氧,能有效地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4. 电离层:位于臭氧层之上,高度约80公里以上。
该层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电离气体,对无线电波的传播和反射起着重要作用。
三、大气的功能1. 保护功能:大气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避免它们直接对地球表面造成伤害,从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2. 调节功能:大气层能够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避免温度的急剧波动,为生物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3. 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这一过程能够产生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气体组成平衡。
浅谈“⼤⽓⼀转,其⽓乃散”
浅谈“⼤⽓⼀转,其⽓乃散”
仲景在《⾦匮要略·⽔⽓病脉证治》篇中⽈“阴阳相得,其⽓乃⾏;⼤⽓⼀转,其⽓乃散”。
此乃胸中⼤⽓衰弱,⽔⽓不⾏⽽致⽔⽓病的治疗原则。
早在《内经》中多处提到⼤⽓,观其所云的⼤⽓⼤多也是指的是胸中之⼤⽓。
特别在《灵枢·邪客》篇中⽈:“故宗⽓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脉,⽽⾏呼吸焉”。
明确告诉我们宗⽓不但⾛息道⾏呼吸,⽽且贯⼼脉以⾏⽓⾎。
仲景所⾔⼤⽓是和《内经》中所谓的⼤⽓是⼀脉相承的:即胸中之⼤⽓。
可贵的是仲景把它运⽤于⽔⽓病的治疗。
并创制许多治疗⽔⽓病的名⽅。
清代名医喻嘉⾔在《医门法律》中亦⽈:“五脏六腑,⼤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斡旋其间,⼤⽓⼀衰,则出⼊废,神⽓化灭,⽓⽴孤危。
”进⼀步强调了⼤⽓的重要性。
近代名医张锡纯⼜说:“⼤⽓者,诚以其能撑持全⾝,为诸⽓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现代中医亦认为:⼤⽓似为宗⽓,宗⽓是积于⼈体胸中之⽓,由饮⾷⽔⾕所化⽣的营卫之⽓和吸⼊宇宙间的空⽓结合⽽成。
主要功能为上⾏于呼吸道推动肺脏呼吸,贯通⼼脉,促进⾎液运⾏。
⼤⽓实与⼼肺功能息息相关。
从以上这些古今医家的论断中,可以看出,⼤⽓在⼈体中,是极其重要的。
故仲景所⾔“⼤⽓⼀转,其⽓乃散”是……。
形容女人优雅,大气,端庄的句子
1. 优雅的女人,淡妆素抹,举止从容,端庄优雅,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一个有教养的女人,不会因为外表的美丽而骄傲自大,也不会因为外表的丑陋而自卑自怜。
2. 端庄的女人,举止得体,从容淡定,言谈举止优雅大方,不卑不亢,处理问题得体,会给人舒适自如的感觉,相处起来会非常愉快。
3. 女人要优雅,女人要大气,女人要学会端庄。
优雅的女人,即使岁月的沧桑已刻在她脸上,她的魅力依然无法阻挡。
大气的女人,处事从容,大方得体,不张扬,不虚饰,自然而来。
端庄的女人,举止从容,端庄优雅,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女人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安宁,优雅从容地面对生活。
4. 优雅的女人,淡妆素抹,举止从容,端庄优雅,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不卑不亢,处理问题得体,会给人舒适自如的感觉,相处起来会非常愉快。
5. 优雅的女人,她们不需要浓妆艳抹,也不需要华丽的服饰,她们只需要一条简单而优雅的连衣裙,就能展现出她们独特的气质。
她们在生活中从容自若,优雅自如,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形容一个人大气的成语成语有
1、宽以待人
宽:宽容。
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
翻译:我知道刘备待人大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没人是他的对手。
2、豁达大度
形容人胸襟开阔,宽宏大量,能够容人。
豁达:性格开朗。
大度:气量大。
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
翻译:汉高祖时代的兴旺,并不是因为他英明神武,主要是因为他宽宏开通能容人。
3、海纳百川
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
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翻译:方寸之心,如大海容纳百川,包含的非常宽广。
4、宽大为怀
待人接物胸怀开阔,态度宽容厚道。
出处: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七十一章:“我们
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已甚。
”
5、休休有容
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出处:《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
翻译:他的心地善良,我看还是得容纳他、亲近他。
6、大度包容
度:度量;包:容纳。
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
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翻译:我认为这件事情还是不办的好,如果嫂夫人能够包容,我自然是没有话说。
大气有涵养的网名空巷锁千秋 111、笔落惊风雨こ 112、轻于鸿毛i 113、事与愿违故不知爱 114、蓝天依然芬香。
115、绿树青苔半夕阳 116、红颜独笑芳香117、未央夏绕忆瑾凉゜ 118、眉间朱砂,妩媚无比 119、盛唐遗风断空梦 120、泪鸢清荼豆蔻时 121、君欲离吾心绝 122、恰似惊鸿落人间123、-素手娇颜蛊天下。
124、清墨悲秋 125、风吹落红蜡 126、来往不逢人 127、花无心i 128、佳人旧梦梦佳人 129、浩歌待明月 130、ㄞ人生几时有£ 131、唯梦闲人不梦君 132、黑白曲线丶谁落兮了岁尘133、ゞ今年欢乐乄复明年ぁ 134、风和闻马嘶 135、强乐还无味 136、浮世清欢 137、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38、我亦好歌亦好酒 139、画楼西畔反弹琵琶 140、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 141、俯首江左有梅郎 142、情起涟漪相思随 143、墨染殇雪 144、桃花面落尽天华 14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46、╰忘川河畔,彼岸花开╮ 147、〈浪漫的苦恼 148、远山只梦里 149、深夜忽梦少年事 150、卿成一曲青花悬想 151、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152、青眼高歌俱未老 153、与君醉笑三千场 154、烟笼彼海至予雨巷 155、倾酒向涟漪 156、郁彼北林 157、落日桥头细感风 15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9、纷雪落葬千层塔 160、繁花落尽显清秋 161、兩夢三醒 162、命里无时莫惦记 163、弄泉试照影164、笔墨挥洒尽流年 165、oゞ夜色乄未央ぁ 166、半月如弓半月琴167、ゞ高姿势旳浅唱 168、旧時°旧夢 169、烟雨江南却痴缠 170、青丝华发醉三世 171、好好活着 172、生命要继续 173、黄粱一梦只为你* 174、十年不见君安否 175、星汉西流赴尘行 176、幻想╬很性感 177、都会过去的 178、满头杨花共白首 179、素锦年华忧思如梦180、银烛秋光冷画屏 181、半陰天ゆ 182、呼吸牵动脉搏 183、清川带长薄 184、休卷半帘明月影 185、孤灯下人影清冷月凄迷 186、三寸光阴七寸执念 187、举杯消愁愁更愁 188、泼墨画霓裳 189、江火似流萤 190、童心ジ未泯 191、奋斗吧,青春 192、尘心欲尽何曾尽 193、江畔柳前堤 194、风吹随他去 195、信任老天是公正的' 196、嘴角滑落一抹沧桑° 197、血染素衣泪倾城 198、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99、ぃ大雪满弖刀 200、朦朦墨色染 201、笑渐不听见渐悄 202、千年不轮回,只为见君一面 203、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204、花易凋,因爱无憾 205、君心今何在° 206、黄昏独自走 207、一笑醉人间 208、眼泪成诗ゝ 209、没死就别把自我当废物 210、梦醉为红颜丶 211、岁月并非如歌 212、临窗听雨念君安。
[学习目标] 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运动。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①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1)②____:含量最多,生物体内③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维持④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⑤________________。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⑦________、⑧________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具体分层如下: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联系⑨________层随高度增加而⑩______ ⑪__________运动显著 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⑫________层 随高度增加而⑬______⑭______运动为主 适合飞机飞行⑮____________随高度增加先⑯______后⑰______有电离层,能反射⑱______无线电波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A ⑲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地面吸引A 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 ⑳_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引B 而增温。
3.“大气返大地”:C ○21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三、大气的运动1.热力环流:地面○22__________________引起。
空气○23__________,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24____________;空气○25__________,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26____________。
2.大气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27 气压区向○28 气压区作水平运动⇒风(2)风的形成原因⎩⎪⎨⎪⎧直接原因:○29 根本原因:○30(3)受力分析符号 F 1 F 2 F 3 类型○31____________ ○32______ ○33__________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 指向低压 与风向相反总是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力的作用效果a .若只受F 1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34________________指向○35________________。
b .若只受F 1和F 3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36________。
c .当F 1、F 2、F 3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近地面。
我的疑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探究材料】据报道,俄罗斯2010年首艘货运飞船“进步号”,于2010年2月5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
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昂贵的项目”,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1.飞船“进步号”穿过的大气圈是由哪些物质组成?2.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哪几层?“进步号”运行轨道在哪层?【规律总结】1.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 流 层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 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 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平 流 层 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单一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高层 大气 从平流层顶到3 000千米 大气密度极小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 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考例探究1】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 .Ⅰ层顶部 B .Ⅱ层底部 C .Ⅱ层中部 D .Ⅲ层 探究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第23集有这样的场景:深秋季节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霜就要来了,为了不让农作物受冻害,主人公朱开山一家决定堆草薰烟防霜冻。
众乡里来帮助朱家抗霜,他们把农作物的秸秆和杂草运到田间地头,一堆堆放好。
在霜头来临时,点燃一堆堆秸秆,田野上空弥漫着一层浓浓的烟雾,众人齐心协力抗击霜冻成功了。
霜冻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当地农民一般采取覆盖抗霜、喷水抗霜、加热抗霜、烟雾抗霜等方式,减轻霜冻造成的损失。
1.利用熏烟的方法防霜冻的原理是什么?2.为什么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规律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物理过程具体内容热量来源太阳暖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而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也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长波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大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考例探究2】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A表示________辐射,B表示________辐射,C表示________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____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探究点三大气的运动【探究材料】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有这样的故事情节: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计埋伏,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适逢上方谷中,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
霎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
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脱。
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黑色炭灰,山谷中死伤无数。
1.材料中的降水是热力环流作用的结果,请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2.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3.拯救司马懿的这场“奇雨”为何下得如此及时,难道真是“苍天保佑”吗?大战在山谷进行,山顶并未着火,为什么在山顶发现衣服碎屑和炭灰呢?4.气压梯度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关系?【规律总结】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的比较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定义 由于单位距离上水平气压的差异而产生的使空气水平运动的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力 大气水平运动时与近地面空气摩擦而产生的力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与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随风速增大而增大对风的影响 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备注 是产生风的原动力 无风,亦无地转偏向力 无风,亦无摩擦力【考例探究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V 表示A 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______(南、北)半球气压分布图。
(2)F 1是__________力,与等压线__________,且由__________气压区指向____________气压区。
(3)F 2是__________力,它与风向V________,对风速大小________影响。
(4)F 3是________力,它与风向V 方向________。
(5)F 1、F 2、F 3三种力的合力为________。
(6)A 处与C 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
(7)画出B 、C 两点风向。
【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大气的垂直分层是命题切入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对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大气温度变化的关系通常是命题切入点大气的运动 理解等压线与等压面的关系并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对于风的形成要弄清楚理想状态,高空和近地面风形成的原因,此部分是命题热点参考答案课前准备区①干洁空气②氮③蛋白质④生命活动⑤地表温度⑥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⑦温度⑧密度⑨对流⑩降低⑪对流⑫平流⑬增加⑭水平⑮高层大气⑯降低⑰升高⑱短波⑲太阳辐射⑳地面辐射○21大气逆辐射○22冷热不均○23膨胀上升○24高气压○25冷却不降○26低气压○27高○28低○29水平气压梯度力○30地表受热不均○31水平气压梯度力○32摩擦力○33地转偏向力○34高气压区○35低气压区○36高空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
2〃对流层、平流层及高层大气;高层大气。
考例探究1(1)B[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高,排除③;高层大气的低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选择B。
](2)D[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若干电离层(海拔大约在80~500千米处),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探究点二1〃人造烟雾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尘埃,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