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7.48 MB
- 文档页数:53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第⼀章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第⼀节地球系统1、地球系统:可划分为地圈和⽣物圈,其中地圈包括物理⽓候系统(⽔圈、⼤⽓圈)和固体地球系统(岩⽯圈),⽣物圈⼜称全球⽣态系统,包括地球上全部⽣物和⽣命系统。
⼈类由于主观能动性,在这系统之上构建了独特的⼈类⽣态系3个统,也是地球系统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候系统:决定着地球表层⽔分和能量的交换和分布,形成全球⽓候固体地球系统:决定着地壳的⽣消及其运动,形成地球的海陆分布格局与各种地貌地形。
全球⽣态系统:包括地球上多种多样的⽣态群落与⽣态系统。
2、系统间的关系:物理⽓候系统、固体地球系统、全球⽣态系统分别调控着⽔循环、⽣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固体地球物质循环3 个循环⼦系统,并通过彼此的联系成为⼀个整体。
⼈类由于主观能动性,在这个系统之上构建了独特的⼈类⽣态系统,也是地球系统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3、地球系统驱动⼒:①地球外部由太阳和其他外⼒所组成的;②地球内部的“发动机”,主要由放射性和内部深处的原⽣热所驱动。
第⼆节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1、全球变化:⼴义指全球环境(包括⽓候、⼟地⽣产⼒、海洋和其他⽔资源、⼤⽓化学及⽣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命的能⼒的变化。
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类⽣存环境的恶化。
2、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①全球观点与全球尺度(全球观点:把地球看作⼀个整体,⽽不是孤⽴地研究地球的不同组分和它的环境;全球尺度:虽然过程或事件空间尺度有⼤有⼩,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②所有时间过程(包括所有时间范畴和所有时间尺度:全球变化的研究不仅揭⽰过去,更是认识现代以及未来的变化)③⼈类的作⽤(⼈类是全球变化的营⼒之⼀)3、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全球变化的驱动⼒和过程;②全球环境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③全球变化的影响与⼈类的响应;④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
4、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①全球变化研究是⼈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适应全球变化为基础,⼈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必须最⼤限度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②深化对地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发展;③改变⼈类的观念,促进应⽤基础科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发展(全球变化研究也关注全球变化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以及对策和政策评估研究,这些研究会促进有关决策科学的发展,提⾼⼈类应付全球变化的能⼒)。
第一章、地球系统科学1、如何认识一个系统:1物质组成2系统各部分中的过程3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2、地球系统科学的定义地球系统科学:将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并与人类生活和活动结合起来,借以了解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
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
3、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冰雪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是作为相互作用过程的集合,而不是单个部分的组合。
4、水体:天然或人工聚集的水成为水体。
5、水圈: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
(水圈中的水以三相存在,分布于地表、地下和大气中。
)6、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有机体及其活动空间的总称。
生物圈占据了包括大气圈对流层下部、几乎整个水圈以及岩石圈表层的薄层范围。
其核心部分,即地表面以上100米至水面200以下米之间,集中了绝大部分生物。
7、冰雪圈。
冰雪圈的5个组成部分:海冰、大陆冰原、季节性雪盖、永动土和高山冰川。
前两者是最重要部分。
相对于液态和气态的水而言,冰和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冰雪圈覆盖全球海洋的7%,多年冰覆盖陆地表面的11%,但其覆盖范围可变。
冰雪圈的分布范围对地球表面温度非常敏感。
水的冰点恰好位于地球表面最高和最低温度之间约一半之处。
冰、雪和冻土分为常年(多年)性和季节性。
季节性冰、雪和冻土产生的季节影响和年际影响非常显著。
因常年性冰、雪和冻土的分布稳定少变,在十到百年尺度以上,可以产生比较固定的影响过程和影响趋势。
冰雪圈的重要性:(1)稳定的对太阳辐射的高反射率,影响地表能量收支。
(2)极地大气-冰-开放海洋的能量交换过程。
(3)约占总水量的2%,占有地球上近80%的淡水资源。
(海平面)补充:岩石圈地球是由一个物质分布不均匀的同心球层构成,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理学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1. 引言在地理学中,地球系统指的是地球上的各种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集合。
地球系统包括大气系统、水圈系统、生物系统和岩石圈系统。
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导致了地球上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等现象。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原理和具体案例。
2. 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地球系统由大气系统、水圈系统、生物系统和岩石圈系统组成。
2.1 大气系统大气系统是指地球上大气层和其中的气候系统。
大气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臭氧层。
大气系统通过气候系统的调节,影响着地球表面的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天气要素。
2.2 水圈系统水圈系统包括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水圈系统通过水循环的过程,调节地球表面的湿度、降水分布和水资源的分布。
2.3 生物系统生物系统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集合。
生物系统通过参与光合作用、营养链和生态系统的构建等过程,影响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4 岩石圈系统岩石圈系统是指地球的固态部分,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岩石圈系统通过地质作用的过程,影响地球的地质构造、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3. 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原理地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地理环境。
3.1 大气-水圈相互作用大气系统通过水循环的过程将水分输送到地球不同的区域。
水蒸发后形成云,云又通过降水的形式回归到地球表面。
这种大气-水圈相互作用导致地球表面的降水,进而影响着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
3.2 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水圈通过侵蚀和沉积等过程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水流侵蚀起着重要作用,形成了河流、湖泊、峡谷等地貌,改变了地壳的构造。
同时,沉积过程也使得地球表面形成了沉积岩等新的岩石类型。
3.3 岩石圈-生物系统相互作用岩石圈和生物系统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生物通过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影响着岩石圈的演化。
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破坏岩石结构;动物的骨骼和化石能够留存下来形成新的岩层。
地理天体系统层级关系一、地球系统地球系统是地理天体系统中最基本的层级,它由地球本身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各个要素组成。
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层、地壳、水圈和生物圈等多个子系统。
1.1 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空气、水蒸气、尘埃等组成。
大气层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大气层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的伤害,同时还参与了地球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1.2 地壳地壳是地球系统中的固态部分,它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
陆地地壳主要由岩石、土壤和矿物等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海洋底部的岩石和沉积物构成。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来源。
1.3 水圈水圈是地球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雪以及大气中的水蒸气等。
水圈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蒸发等,这些过程对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1.4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圈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生物圈的存在和活动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二、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理天体系统中的一个层级,它由太阳和绕其公转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
太阳系是宇宙中一个相对封闭的天体系统,其成员之间通过引力相互影响。
2.1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体,主要由氢、氦等元素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的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驱动着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运动。
2.2 行星行星是太阳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绕太阳公转,并且自身也有自转运动。
行星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内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它们靠近太阳,体积较小,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外行星包括天王海王冥王,它们远离太阳,体积较大,主要由气体和冰组成。
2.3 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或其他天体公转的天体,它们是行星系统中的附属物。
《地理科学导论》习题第一章地球系统1、宇宙在空间和时间是无限的吗?2、分析地球优越环境的天文学原因。
3、“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4、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利发电,燃煤火力发电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书中提到,科学家认为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这是不是当前全球变暖的一个原因?6、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7、从中国到美国和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空旅客如何调整时间?为什么?8、地球自转在赤道与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地带的人不感到时间过得慢,高纬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得快?9、举例说明行星、恒星、卫星、彗星有何区别。
10、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流星和陨石有何区别11、什么叫类地行星,远日行星?12、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13、举例说明太阳黑子对地球表面地理过程的影响。
14、潮汐是这样形成的?15、固体地球几个层圈,人们是怎么了解到的?16、大气圈分几个层圈,各有什么特点?17、有位商人从赤道空运1000公斤黄金到极地,到极地后变成1005公斤,这是为什么?18、地热温泉是怎么形成的?19、什么是克拉克值?20、什么是赤道,黄道,地轴,黄轴,黄赤交角?21、为什么长江口北侧多沙嘴、沙坝、岛屿,而南侧却较少?22、为什么地球在远日点,北半球反而热?23、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区别。
24、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位教授8月5日晚上参加完学术会议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洛克(海参崴)乘飞机返回温哥华,却于当地时间当天(8月5日)上午到达,这是为什么?25、地球演化经过几个时代?各时代特点是什么?26、为什么我们所处的宇宙在膨胀?27、为什么说恒星也不是恒亘不动的?28、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好象是飘了起来?29、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脚印可以长久留存?30、乌鲁木齐为什么上午10点上班,中午14点开始午休?31世界第二最小岛国图瓦卢位于太平洋南部,近年因为海平面上升,全国 1.1万人口全数迁至新西兰,放弃了自己的国土。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全球变化复习资料第⼀章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指由⾃然和认为因素引起的、影响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的变化,所谓地球系统,由位于地球表⾯的⼤⽓、陆地、海洋等⼦系统徐成,发⽣在它们之间的各种相互作⽤。
相互影响的物理、化学、⽣物与⼈类过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因⽽为地球上的⽣命提供了条件。
⼆、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1)全球变化研究是⼈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其所取得的科学认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背景和依据,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机结合,可持续性是⼈类适应全球变化的准则,⼈类对环境的适应必须符合可持续性。
(2)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基础,并且全球研究表现出强烈的学科交叉的特点,构成了新的学科⽣长点,对所有的传统地理科学学科都是机遇,也是挑战。
全球变化的兴起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改变⼈类的观念、促进应⽤基础科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发展例如对资源的有限性的认识,必将促进⼈类⽣产和⼩费观念的变⾰,促进资源、环境、灾害等有关的应⽤基础学科的发展。
三、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1)以地球系统为基础将地球作为⼀个整体⽽不是孤⽴地研究地球的不同组分和它的环境,即从全球尺度进⾏研究。
(2)已发⽣在各种事件尺度上的动态变化为核⼼从100-109的时间尺度均可辨认出地球系统的变化,可以利⽤五个不同的时段来定义:①⼏百万年到⼏⼗亿年:地球结构的演变、⽣命的演化、与此有关的现代⼤⽓化学成分的演变均是由⼏百万年或⼏⼗亿年的尺度决定的。
②⼏千到⼏⼗万年(轨道及亚轨道周期尺度):⼿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化所驱动的全球⽓候的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以及与此有关的⼤⽓成分、⼟壤发育、⽣物种类区域分布的响应变化。
③⼏⼗到⼏百年(年代与世纪尺度):这⼀尺度的中⼼课题是物理⽓候系统及其对⽣命有机体以及⽣物化学循环、⼤⽓化学成分变化、地表⼲燥度、海洋⽣物系统的变化,均是此时间尺度上的重要问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知识整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一章第二节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且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不规则球体。
根据我们的课本内容可以得知,地球被认为是一个椭球体,其直径在赤道上最大,为12756.74千米,极轴上最小,为12713.50千米。
二、地球的运动除了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自转使昼夜交替出现,公转导致四季更替变化。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1670千米/小时,公转速度为每秒29.8千米,而且自转和公转是不停止的。
三、地球的地理坐标在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一章第二节中,我们还学习了地球的地理坐标。
地球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用地理坐标来确定其位置。
地理坐标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经度是从地球的北极开始,沿着地球的表面向东或向西划分的线。
零经度经过英国的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
纬度是从地球的赤道开始,向北或向南划分的线。
0度纬度是赤道,纬度越往北或往南,角度越大。
通过地理坐标,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总结与回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地理坐标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地球的奥秘,还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所居住的星球。
我个人认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地理坐标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它们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够引导我们更加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结尾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我相信您已经对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的知识整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并且激发您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的奥妙世界,一起探索地球的秘密吧!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地理坐标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系统一、判断题:1答案:正确2、答案:正确 3.答案:错误二、单选题4.答案:C5.答案:C6.答案:C7.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B 22.答案:D 25答案:A 26.答案:A 28.答案:A 31.答案:D三、名词解释题1、答案:地球最外层是一层坚硬的岩石外壳。
2、答案: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37、答案:水圈是地球上液态水、固态水及气态水的总称38、答案: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四、填空题1.答案:太阳能|重力能2.答案:100| Karman 41.答案:磁场42.答案:岩石圈43.答案:岩石圈板块44.答案:远45.答案:地幔47答案:地幔对流48.答案:高温|中温|低温49.答案:可见光的频段|红外线|紫外50.答案:较多|减少51.答案:太阳52.答案:总星系53.答案:恒星54.答案:核聚变55.答案:1.5亿千米56.答案:电磁波57.答案:太阳辐射59.答案: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60.答案:地壳|地幔61.答案:岩石圈62.答案:有生命物质63.答案:大气运动64.答案: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65.答案:会增强大气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68.答案:降低|升高69.答案:百万分之一70.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大气层71.答案:平流层72.答案: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73.答案:生存环境74答案:地震波75.答案:板块构造76.答案:地壳|地幔|地核77.答案:液态的外核|固态的内核78.答案: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上79.答案:突发性五、多选题80.答案:A|B|D 81.答案:A|B|D 82.答案:C|D 83答案:A|C|D 84.答案:A|C|D 85.答案:A|B|C 86.答案:A|B|D 87.答案:A|B|D 88.答案:A|C|D 89.答案:A|C|D 90.答案:B|C|D 91.答案:A|C|D 92.答案:B|C|D 94.答案:A|B|C 95.答案:B|C|D 96.答案:B|C|D 97.答案:A|B|C 98.答案:B|C|D 99.答案:A|C|D 100答案:A|C|D 101答案:A|B|C六、简答题102.答案:1)在太阳系的天体中,地球是得天独厚的。
第一章地球系统第一节行星地球1.太阳常数:当太阳辐射热垂直到达大气层上部,日地距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其能量约为1.97cal/(cm²·min),常称作太阳常数。
2.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使气流和水流的路径发生固定偏转,这种偏转效应在全球风系和洋流中都有明显反应,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潮汐: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称为潮汐。
潮汐是地球上一种由于天文原因产生的自然现象。
4.地球定位体系:地球自转轴与球面的交点成为两极。
极点以外的任意一点都随着地球旋转而运动,旋转一周形成一个整圆,即纬圈。
通过两级的半圆称为经圈。
纬线和经线共同构成地理经纬网,称之为地理坐标。
第二节地球的构造1.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界线称为莫霍面。
(平均地下33KM)2.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界线称为古登堡面。
(2885KM)3.软流层:地面以下距平均地面75~175KM处的上地幔接近顶部的位置有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缓的层,推测此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慢的原因是积累的热量是岩石软化并局部熔融,故称软流层。
4.岩石圈:上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了岩石圈。
5.地文省三种类型:古老的地盾、地台地区、褶皱山系。
第三节地球表层1.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由大气圈、生物圈、人群圈、土壤圈、水圈、岩石圈六大圈层基本上自上而下但又相互嵌合形成的地球圈层。
地球表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2.大气环流:地球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的热量差异,地表大气将发生大气环流。
3.土壤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矿物和有机成分组合成的某种层状的混合物。
土壤的形成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土壤母质的破碎(风化)、动植物的腐化混合、土壤物质组合成土壤层。
4.洋流的形成始因于海陆分布、温度和风,而洋流又反过来影响到沿途各地的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
5.区域:空间与空间之间存在差异,使这一空间范围区别于另一空间范围,这就是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