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五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7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38 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氟利昂B.SO2、CO2、氟利昂C.氟利昂、CO2、SO2D.CO2、氟利昂、SO2解析: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联系的内容多,如温室效应与气候的变化,温室效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臭氧层的破坏与人体健康细胞癌变的联系,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的形成等。
在学习中,要从原因与危害等方面去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A2.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解析: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和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制定必要的法规。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和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会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B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解析: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降低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称为生态价值,而潜在价值是指目前还没有发现的价值。
答案:C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和保护措施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解析:运用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解析: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可知曲线Ⅰ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曲线Ⅱ、Ⅲ表示当人口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口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曲线Ⅲ的情况最严重。
答案:C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解析:大量开垦草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引发环境问题,C错误。
答案:C3.“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解析:“低碳”就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错误。
答案:D4.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的使用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提高绿化面积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解析:雾霾天气的发生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等造成的,所以减少汽车的使用、提高绿化面积、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都能有效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但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使雾霾天气更加频繁发生。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三十一) 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练]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D[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就会盲目地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2019·湖北孝感模拟)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 D.②③④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3.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B[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CO2排放过量,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量排放SO2会形成酸雨。
]4.(2019·山西太原模拟)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 )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B[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36种蛋白质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说明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第五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展示]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0页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目标(1)现状: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目标: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我国人口发展目标是: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
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四、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层次⎩⎪⎨⎪⎧ 基因多样性: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
(2)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3)潜在价值: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课时规范练3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2022湖南岳阳模拟)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的湿地。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该湿地麋鹿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B.负反馈调节是该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C.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有利于增强该区域稳定性D.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负相关2.(2023届江西“红色十校”第一次联考)随着我国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北方的绿色屏障得到了不断加固和拓展。
近年来,通过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法植树种草,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以年均约1 980 km2的速度将沙漠变为绿洲,在生态、经济、国土整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树种草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沙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会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C.栽种多种植被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沙漠治理丰富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但不会使其垂直结构复杂化3.(2022青海西宁三地联考)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该地动植物种类繁多。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比较多的物种B.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生物间的共同进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D.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能调节区域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人与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比荒漠生态系统的快B.封山育林可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性增加,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人类活动、人口剧增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危机D.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属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6.(2022湖南永州模拟)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且无叶绿体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一种沙生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第九单元第五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的增长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
答案:D2.下列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 )A.大规模围湖造田B.严格控制污染源C.清理河道淤泥D.建立污水处理厂解析:大规模围湖造田,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答案:A3.在某市的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
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以高盐分的海水进行浇灌,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被列为国家八六三推广技术项目。
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不包括( )A.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D.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解析:用海水灌溉,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A正确;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并不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该蔬菜可在盐碱地种植,减少对耕地的需求,C正确;海水中含充足的无机盐,减少了化肥用量,D正确。
答案:B4.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错误;目前尚不明确的使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于易地保护,C项错误。
答案:D5.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前国际粮价上涨,有的国家出现缺粮的现象。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③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⑤多用农药、化肥提高作物产量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解析: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带来了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合理地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解决粮食问题。
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和多用农药、化肥等措施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不利于长期发展。
因此,①③④正确,答案选B。
答案:B6.(2017·四川绵阳诊断)发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荒漠和贫瘠土壤中,因被大量采挖而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但实际上它不是植物。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菜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细胞壁所以不是植物B.提取和分离发菜的色素时,能够得到四条色素带C.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易地保护解析:发菜虽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壁;发菜的色素与绿色植物的光合色素不同,不一定是四条色素带;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就地保护。
答案:C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B.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自然气候的特点,此为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C.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江苏沿海一带,并迅速扩散,提高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D.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解析:选项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调节气候的特点属于间接价值。
选项C,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使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
选项D,栖息地受到破坏后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
答案:A8.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
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甲、乙均为浮游植物,则易使湿地下游富营养化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解析: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N、P元素造成的,若甲、乙均为浮游植物,则易使湿地下游富营养化,A正确;丙为消费者,若没有丙,更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正确;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和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能量之和,D错误。
答案:D9.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做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 菖蒲、芦苇、睡莲A.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改造前优势物种是陆生植物,而改造后优势物种是水生植物,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A正确;改造前植物的种类是20种,改造后是30种,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正确;植被覆盖率增加到25%,可改善该区域的小气候环境,C正确;改造的目的是改善气候条件,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D错误。
答案:D10.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约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10%~20%B.甲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污染,污染物浓度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C.图乙中,人类一定处于第三营养级D.图乙表示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解析:图甲食肉动物为第三营养级,食草动物为第二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A正确;DDT沿食物链进行富集,因此最高营养级体内污染物浓度含量最高,B正确;图乙中,人类可食用植物,此时处于第二营养级,C错误;城市生态系统是根据人类的需要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中人类起决定作用,D正确。
答案:C11.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性,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解析: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有外部有机物和能量地输入,A错误;在此过程中人们为了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而种植了大量的芦苇,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错误;植物无法吸收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首先要靠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利用,D错误。
答案:B12.下列有关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解析:基因的多样性越大,适应环境的类型越多,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机会越大,A正确;群落演替的趋势是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故演替顺序一般为a→c→d→b,B正确;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作用导致汞的含量越高,C正确;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除与这四个种群的种群密度有关外,还与它的K值有关,故b种群种内斗争不一定最激烈,D 错误。
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7·湖北八市联考)下面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态,还要引进________以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
(2)敞开式的污水处理塘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净化污水,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
处理后的出水和流入污水相比,明显减少的元素是________。
氧化塘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
(3)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______________,它们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________(填成分)。
解析:(1)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和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控制藻类需引入相应的捕食者。
(2)图中显示对流入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沉降、微生物的分解和藻类植物的吸收进行的。
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
处理后的出水和流入污水相比,明显减少的元素是N、P元素,因为被藻类吸收,故含量减少。
(3)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溶解氧含量逐渐降低,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答案:(1)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藻类固定的太阳能以藻类为食的动物(2)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N、P 自我调节能力(3)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分解者14.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2000年之前是沿岸城市工业排污的主要渠道。
2001年沈阳境内37处排污口被切断,同时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以降解污水中有害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