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环境保护---高三一轮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110
选修6 环境保护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9日,英国石油公司表示,MC252油井现已不再向墨西哥湾泄漏石油,截至目前事故处理费用已达到61亿美元。
这场生态灾难已造成近30万只海鸟和无数鱼类死亡,有些珍稀动物甚至面临灭绝之虞.材料二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
(1)墨西哥湾泄漏石油后,A、B两地首先受到污染的是________,对泄油区的社会经济会造成什么危害?(2)简述材料二图中所示石油污染严重的海域的分布规律及油污的来源.解析第(1)题,考虑洋流因素,A地首先受到污染,石油污染不仅降低海滨的生态环境,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第(2)题,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为石油污染区域,污染源来自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答案(1)A 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的设施;石油污染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2)分布规律: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油污的来源: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2.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解析第(1)题,从降水量的多少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
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答案(1)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20世纪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
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增多;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3.绿色消费正在全球兴起,成为时尚。
“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完善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相互联系的图示(1)由上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通过________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________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________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①基础:____________;②桥梁:____________;③主导(基石):__________。
考向分类对点落实考向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1.[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的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天津卷]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题后归纳]生态系统各类成分的关系如下图考向二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考查3.[海南卷]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题指导]1.解答本题应明确如下两个“一定”(1)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光合细菌)一定是生产者,反之亦然。
(2)腐生型生物(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及腐食动物等)一定是分解者,反之亦然。
高三化学第一轮总复习之六《氧族元素环境保护》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第Ⅰ卷46分,第Ⅱ卷54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银耳本身为淡黄色,福建省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
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封状况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置一口锅,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
这种雪耳是对人体有害的,制作雪耳利用了()A.硫的还原性B.硫的氧化性C.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二氧化硫的漂白性2.吸进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副产物,如等,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合物Na2SeO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在消除活性氧时,Na2SeO3的作用是()A.还原剂B.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以上均不是3.对于浓硫酸吸水性的原因,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浓硫酸遇水放热,使水蒸发B.浓硫酸中含有SO3,它与水化合生成硫酸C.浓硫硫酸不稳定,容易吸收水变成较稳定的稀硫酸D.浓硫酸能形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如H2SO4·H2O4.实验表明,液态时,纯硫酸的导电性强于纯水。
已知液态电解质都能像水那样自身电离而建立平衡(即像H2O+H2O=H3O++OH-那样),且在一定温度下都有各自的离子积常数。
问在25℃时,纯硫酸的离子积常数K和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关系为()A.K> K w B.K= K w C.K<K w D.无法比较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微粒半径:S2->Cl->S>F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H2Se③离子还原性:S2->Cl->Br->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⑥非金属性:F>Cl>S>SeA.②④⑥B.①③④C.只有①D.只有⑥6.将气体①HCl,②Cl2,③CO2,④SO2,⑤H2S分别通入水中均于同条件下达到饱和,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③>②>⑤>④>①B. ①>④>⑤>②>③C. ②>③>⑤>④>①D. ③>⑤>②>④>①7.下列反应中亚硫酸表现的性质,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质C.能使溴水褪色D.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8. 向三氯化铁和氢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A .硫化亚铁B .硫磺C .亚硫酸钡D .硫酸钡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67 环境保护1.(2019·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2.(2020·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
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
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
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3.(2020·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
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4.(2020·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
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
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
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完整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5、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技术性控制对策。
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5。
考点45国家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一、选择题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和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暂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某年绿色发展指数及公众满意度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均好于中西部省级行政区B.直辖市绿色发展水平都较高C.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D.云、贵、川三省级行政区处于中游水平2.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优势主要在于()①资源利用②环境治理③环境质量④生态保护⑤增长质量⑥绿色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陆上水域面积大于海上水域面积②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③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高④林地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地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①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②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③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④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近年,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
据此完成第5题。
5.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使部分可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②将有害垃圾分类集中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风险③美化城市街道环境④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23浙江卷,5~6)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也是国内国际相互融合的关键。
环境保护(45分钟100分)非选择题(共100分)1.(2018·某某模拟)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使用源分离厕所,以取代传统旱厕。
源分离厕所将尿、粪分离,提高了尿、粪的利用率,改善了农村的环境。
下图为源分离厕所和传统旱厕示意图。
(10分)分析我国中东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源分离厕所对当地环境保护的作用。
【解析】根据图示箭头方向,源分离厕所将尿、粪分离,尿液滴灌还田和沼渣、沼液的使用,提高了尿、粪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都有改善作用,同时也阻断了粪便中病菌的传播。
答案:尿液滴灌还田和沼渣、沼液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土壤和水体环境;沼气作为燃料使用,减少了薪柴、秸秆的使用,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避免了传统旱厕的臭味;阻断了粪便中病菌的传播;避免了粪便造成的污染。
2.(2018·某某模拟)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繁殖能力强,其繁殖体包括种子、根状茎与断落的植株。
由于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我国某某省于1979年引入。
互花米草从早期的人为扩散演变为现在的自然扩散,对某某省的海滨湿地造成严重的危害。
(10分)分析互花米草自然扩散对某某省海滨地带的不利影响。
【解析】互花米草适宜生活于潮间带,繁殖能力强,其繁殖体包括种子、根状茎与断落的植株。
快速繁殖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取代当地的优势物种,威胁海岸生态系统,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影响滩涂养殖。
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等。
答案:互花米草繁殖能力强,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取代当地的优势物种,威胁海岸生态系统,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影响滩涂养殖(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等)。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选择题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中,酸雨的含硫成分只有H2SO3,由SO2溶于水生成B.芒硝在浓硫酸中失水的过程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黄铁矿燃烧产生的尾气,与空气混合后通入碳酸钙的浆状物,可用来制备石膏D.凝聚法是将SO2通入H2S稀溶液中得到S胶体,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三大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特别是含硫煤燃烧后产生的SO2危害巨大。
为了保护环境,科学家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法,同时还能获得某种重要的工业产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用O2直接氧化SO2是因为氧化速率太慢B.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Fe2(SO4)3的浓度会减小D.理论上每吸收标况下224 mL SO2可以获得0.98 g H2SO43.《环境科学》曾刊发我国科研部门采用零价铁活化过二硫酸钠(Na2S2O8,其中S为+6价)去除废水中的正五价砷的研究成果,其反应机理模型如图,(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SO -4· (自由基)中含50N A 个电子B .pH 越大,越不利于去除废水中的正五价砷C .1 mol 过二硫酸钠中含N A 个过氧键D .转化过程中,若共有1 mol S 2O 2-8被还原,则参加反应的Fe 为56 g4.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可将含硫有机物分解为H 2S ,硫黄细菌和硫化细菌可将H 2S 进一步变为硫单质或硫酸盐,下列关于硫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 2S 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B .H 2S 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C .将H 2S 通入FeSO 4溶液中,产生沉淀D .H 2S 分子很稳定,受热难分解5.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 2SO 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① S ――→浓硝酸H 2SO 4,途径② S――→O 2SO 2――→O 2SO 3――→H 2O H 2SO 4A .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 .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 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C .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 2SO 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 ,各转移6 mol 电子D .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6.下列反应能产生SO 2的是( )①煅烧黄铁矿 ②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 ③点燃硫化氢气体 ④蔗糖和浓硫酸反应A .①②③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7.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 ,把A 溶于水得溶液B ,向B 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B 变成C ,向C 中加Na 2S 产生气体D ,把D 通入B 溶液得浅黄色沉淀E 。
第5讲生态环境保护课标要求考情展示命题规律2019·全国Ⅱ卷,442019·全国Ⅲ卷,432019·某某卷,30D(2)(3) 2019·某某卷,24题2018·全国Ⅱ卷,442018·全国Ⅲ卷,44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某种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一、森林及其保护(1)自然原因:气候变迁等。
(2)人为原因:原始社会表现为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农业社会表现为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而工业时代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是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1)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过滤尘埃,吸收噪声。
(3)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4)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3.毁林后果: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1)世界: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森林保护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X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1984年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过载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
(3)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4)危害: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1)草场退化的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
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高三地理学科的一轮复计划,帮助学生全面复地理知识,提高成绩。
时间安排
下面是地理一轮复的时间安排:
- 第一周:复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与气候变化等。
- 第二周:研究经济地理,包括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等。
- 第三周:了解人口与城市,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过程等。
- 第四周: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策略、资源利用等。
- 第五周:综合复,总结地理知识重点,做模拟试题。
复方法
下面是地理一轮复的方法:
1. 阅读教材:仔细阅读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制作笔记: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笔记,重点记录地理要点和例题。
3. 做题练:做大量的地理题目,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 讨论交流:与同学或老师讨论复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帮助和研究。
5. 小结复:每周进行小结复,总结当周复的地理知识,查漏补缺。
注意事项
在地理一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每周的复时间,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
2. 多样化研究方式:采用多种研究方式,如阅读、讨论、做题等,提高研究效果。
3. 查缺补漏:及时发现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
4. 做试题不足以应对问题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出答案。
5. 坚持不懈:地理一轮复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成绩。
希望以上地理一轮复习计划能够帮助到你,祝你复习顺利,取得优异成绩!。
专题28 语法填空高频话题(地理环境与环境保护)1.(广东省河源市开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试题)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May 22 marks the annual 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1 theme for this year is “From Agreement to Action: Build Back Biodiversity”. Nearly half of the global GDP output is related 2 biological diversity. Nearly 40 percent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makes their living on marine or coastal biodiversity.China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biologically 3 (diversity) countries. China is home to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number of higher plant species with 35,000, 4 (account) for the world’s 10 percent of the category. The country also owns 686 species of mammals and 5 largest number of unique mammal species. China has 24.02 percent of 6 (it) territory covered by forest and 7 (top) the fifth globally in terms of forest resource covera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 however, the numbers of wild animals in Africa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ave dropped 66 percent and 55 percent 8 (respective) due to habitat degradation (恶化), development and pollution, climate change and diseases. The threat that worldwide biological diversity is under is worsening as 41 percent of the world’s amphibians, 26 percent of the mammals and 14 percent of birds are facing extinction.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 Don’t eat, purchase wild animals. Reduce using plastic 9 (item). Save water and power. Reduce 10 (consume) of domestic paper. Plant trees and forests.【答案】1.whose 2.to 3.diverse 4.accounting 5.the 6.its 7.tops 8.respectively 9.items 10.consumption【导语】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构造、功能、活动规律和相互关系。
高三生物的一轮复习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复习高三生物的知识点。
一、细胞和遗传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只含有基因组和细胞质,真核细胞则有细胞核和细胞质。
2.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消化、物质合成、排泄、运动、传导、感受等多种功能。
3.遗传物质-D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
它包含了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全部,能够传递给下一代。
4.遗传物质的复制DNA通过复制过程,将原先的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基因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它编码着生物个体遗传信息。
6.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是指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中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7.遗传信息的转移遗传信息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过程,从父母传递给子代。
二、生物的发育与繁殖1.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生命周期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传递基因信息。
2.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两个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
它具有基因重组的作用,增加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3.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个体直接复制,产生与其基本相同的新个体。
无性生殖具有高效繁殖、适应环境变化的优势。
4.受精与胚胎发育受精是指两个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则会经历分裂和发育的过程,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5.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包括花的授粉、受精和种子的形成;无性生殖则包括克隆、分株、离体培养等。
三、生物的进化与环境适应1.进化与自然选择生物的进化是指物种逐渐改变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推动的。
2.自然选择的原理自然选择的原理包括适应性、遗传变异、群体增长和适应环境的改变。
3.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从灵长类到人类,经历了适应不同环境、脑容量增大、工具使用、语言发展等过程。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概述
本文档旨在为2023届高三学生提供生物学一轮复计划。
这个计划旨在帮助学生高效地复生物学知识,为高考做好准备。
时间安排
以下是生物一轮复计划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知识回顾(3周)
- 第1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维生素与植物生长调节
- 第2周:遗传学、进化论、古生物学
- 第3周: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4周)
- 第4周:植物的生命活动、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控
- 第5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免疫系统与疾病
- 第6周:植物与动物的免疫与抗病、发育与生殖
- 第7周: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三阶段:机动复(1周)
- 第8周: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进行针对性复,重点复薄弱知识点
复方法
在每个阶段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复方法:
1. 阅读课本和教辅资料,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制作思维导图和纲要,整理知识框架,便于回顾和复。
3. 做大量的题和试卷,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
4. 参加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解答疑惑和加深理解。
复建议
- 提前规划好每天的研究时间,合理安排复内容。
- 制定每周的复目标,逐步完成整个复计划。
- 坚持每天的复和练,保持良好的研究惯。
- 注意休息和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 复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及时寻求帮助,不要轻易放弃。
总结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复。
遵循此计划,坚持努力研究,相信你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福各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