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心综合征及胆心反射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胆心综合征三例误诊分析薛红梅;全新【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老年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老年患者开始均按冠心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后经内科保守和外科手术治疗胆道疾病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心电图好转.结论胆心综合征误诊率高,对以心脏症状为主诉的老年患者,临床诊疗中应注意鉴别.【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2【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老年;胸闷;胆心综合征【作者】薛红梅;全新【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心内科上海200237;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心电图科上海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疾患引起的心脏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1977年俄国学者提出了胆心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在胆系疾病治愈后心血管症状可消失,心电图明显好转[1]。
韩瑞琳等[2]曾报道,在109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中,63%有冠心病症状。
而胆系疾病在急腹症中,仅次于阑尾炎居于第二位,但患者多有胸部不适、心电图改变,易使内科医生误诊为冠心病。
本文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3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一:女性,83岁,2009年11月13日因“纳差伴胸闷1周”入院。
诉胸闷、隐痛。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交界性逸博及逸博心率、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
有冠心病史。
查体:剑突下轻压痛,白细胞、心肌酶正常。
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予抗凝、扩血管等治疗,效果不佳。
超声示:胆囊充满型结石改变、胆总管扩张。
考虑为胆囊炎,予抗炎等治疗,并予阿托品提高心率,症状缓解,心室率上升为51次/min左右。
病例二:男性,73岁,2009年12月22日因“持续性胸痛10 h”入院。
患者于0:00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胸痛,恶心、呕吐3次,腹泻1次。
胆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
赵淑艳;沈毅;李莉;张红;郭文博;孙燕兵
【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7)3
【摘要】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的心电图改变及预防.方法对入院的5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可发生窦性心律失常、各种期前收缩、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ST-T改变、U波增高等心电图改变,术后心电图明显好转或正常.结论胆心综合征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应注意预防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赵淑艳;沈毅;李莉;张红;郭文博;孙燕兵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厂县人民医院功能科,河北,大厂,0653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50;河北省大厂县人民医院功能科,河北,大厂,065300;河北省大厂县人民医院功能科,河北,大
厂,06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胆系疾病合并胆心综合征145例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分析 [J], 涂爱兰;邹月娥;林唯栋;欧阳清彦
2.胆心综合征60例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J], 顾丽华
3.胆心综合征40例心电图分析 [J], 杨灵;杨全德
4.298例胆结石心电图分析及胆心综合征诊治体会 [J], 张海平
5.对胆心综合征心电图的探讨(附200例分析) [J], 付爱英;吴昱诺;陈小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科(大)1 Battle征:颅后窝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
@结肠充气实验Rovsing征:病人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在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墨菲征阳性:病人平卧,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用左手拇指置于胆囊区,其余各指放在肋骨上,嘱病人深吸气使肝脏下移,当有炎症的胆囊触到拇指时,即因疼痛而屏气,为墨菲征阳性,说明胆囊有急性炎症。
@无菌术asepsis: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原发性脑损伤primary brain injury:是指在受伤当时,暴力作用于头部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及原发性脑干损伤等。
3继发性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是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4 疝hernia: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5 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6疝门:疝颈囊是疝囊比较狭窄的部分,是疝环所在的部位,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就是腹壁薄弱点或缺损所在7 滑动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至为滑动疝,也属于难复性疝。
8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到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疝。
9 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
10 Littre疝: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称为Littre疝。
11 逆行性嵌顿疝<Maydl疝>:嵌顿的内容物通常多为一段肠管,有时嵌顿肠管可包括几个肠袢,形如W,疝囊内各嵌顿肠袢之间的肠管了隐藏在腹腔内,这种情况称逆行性嵌顿疝或Maydl疝。
胆-心综合征109例常见心电图分析
罗小莲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9(013)031
【摘要】@@ 胆-心综合征是胆管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供氧、需氧失衡),从而引发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死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总页数】1页(P1019)
【作者】罗小莲
【作者单位】连城县医院,福建,连城,36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胆心方治疗胆心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J], 梁晨光;张世亮
2.胆囊围术期胆-心综合征心电图变化分析 [J], 王娜;王岩;张丽华;刘爱琴;李容
3.37例老年人胆心综合症心电图变异分析 [J], 孙倩怡
4.37例老年人胆心综合症心电图变异分析 [J], 孙倩怡
5.B超和心电图在胆-心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符赛琼;谢向东;王晓玲;杨光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谓胆心综合征?
杨德玲
【期刊名称】《解放军健康》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结石)引发胆绞痛,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心律紊乱,甚至心肌梗死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总页数】1页(P32)
【作者】杨德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何谓太阳腑证?何谓蓄水证?何谓蓄血证?如何辨证施治? [J],
2.浅析何谓戏剧之美何谓戏剧最高境界 [J], 冯松
3.何谓学科?何谓专业? [J], 杨河清
4.何谓学科?何谓专业? [J], 雷跃捷
5.发展,何谓约束?何谓精致? [J], 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心综合征及胆心反射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供氧需氧失衡),从而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塞等症状的临床综合症。
一、临床症状
1.先有胆系疾病再继发心脏症状;
2.心前区有程度不同的闷痛或绞痛,每次发作时间较长,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常有心悸、心跳不规则及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改变;
3.心脏症状多由吃油腻食物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使用硝酸甘油或救心丸不易缓解,而用阿托品、杜冷丁则可缓解.
二、发生机制
1.心脏受T2~8脊神经支配,而胆囊、胆总管受T4~9脊神经支配,二者在T4~5脊神经处存在交叉。
所以当胆道有炎症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通过T4~5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血流减少,诱发心脏活动失调。
2.胆红素及胆酸均为迷走神经兴奋物质,血液中二者浓度增高时易引起迷走反射,也可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降低心脏活动功能。
三、临床治疗
病例选择标准:排除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均有胆石症病史、症状及体征,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慌或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经B超检查已确定结石的大小、部位,心电图检查表现:窦性心动过速或T波异常,部分导联心肌缺血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
治疗方法:感染严重时用氧氟沙星100ml静滴,2次/日,疼痛消失3天后停药。
舒胆通口服40mg/次,日3次,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1次/日,15天为1个疗程,结束后做心电图复查。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指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
有效指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显示无心肌缺血,仅部分T波异常。
无效指症状体征有缓解,心电图无改变。
四、注意事项
1、由于严重感染病人可能存在中毒性新陈代谢失调,必须先控制炎症,改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2、术前要常规使用胆碱能M受体阻滞剂如阿托品、654-2。
3、对年龄超过55岁,伴有心前区疼痛及心电图异常者,术前应请内科医生会诊,术中严格心电监护并尽量采用全麻。
4、术中常规1%普鲁卡因封闭胆囊三角,以减少胆心反射发生。
5、术中一旦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行膈下心脏按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力争中短时间内完成心肺复苏。
只有做到以上各项才能降低手术危险性。
五、胆心反射
二者虽然有着本质区别,但又存在内在联系,即二者的发病均以胆心反射弧为基础,同时胆心反射在胆心综合征病人中发生机率显著增加。
胆心反射(迷走神经反射)是指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扯胆囊,或探查胆道时所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因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现象,已处于休克或低血压状态下的病人更易发生,应采取积极措施(局部神经封闭、静脉辅助用药如哌替啶、阿托品)加以防范。
它的发生是建立在完整的反射弧基础上的(胆囊、胆道部位的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即胆囊壁内内脏神经感觉纤维受到刺激,经左侧迷走
神经内传入纤维将兴奋传至延髓内副交感低级中枢(迷走神经脊核),释放冲动再经过左侧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纤维到达心脏。
其结果是: 冠状血管痉挛,窦房结兴奋性降低,特异性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是心跳骤停。
当手术牵连胆囊时患者血压或心率下降幅度等于或大于基础血压或心率的20%,并伴ECG改变时定义为胆心反射。
胆心反射一旦发生,立即通知手术医师暂停手术,同时加快输液200~300 ml,给予静注升压药麻黄素10~15 mg,阿托品0.5 mg,待血压、心率平稳后行手术。
老年人、原有心脏病术前检查发现有ECG改变者、急诊手术者易发生,可能与急诊手术前准备不够充分,部分患者存在酸碱、水电解质紊乱有关,故为了有效预防胆心反射的发生,应加强术前准备,尽量改善心功能,避免不必要的急诊手术,即使急诊手术也应尽量完善术前准备。
有条件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急诊患者、原有心脏疾患、术前ECG有改变者应首选全麻。
体会:①手术前应常规肌注抗胆碱药阿托品0.5 mg。
②老年、ECG异常或条件允许应考虑选用全麻。
③手术开始常规应用镇静药及面罩吸氧。
④外科医生进腹后行Calot三角封闭。
⑤出现胆心反射应立即暂停手术,静注阿托品、麻黄素,适度扩容,待血压、心律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手术。
⑥围术期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