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棚室水稻育苗关键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盘锦大洼水稻种植摘要:1.盘锦大洼水稻种植的历史背景2.盘锦大洼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3.盘锦大洼水稻种植的技术特点4.盘锦大洼水稻种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正文:盘锦大洼水稻种植位于我国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拥有悠久的历史。
水稻作为大洼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当地水稻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盘锦大洼地处北纬41 度,东经122 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温度,这些条件在盘锦大洼都得到了满足。
此外,水稻生长还需要肥沃的土壤,大洼区地势平坦,土壤以水稻土和沼泽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合水稻生长。
其次,盘锦大洼水稻种植的技术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水平。
当地农民在长期的水稻种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水稻种植技术。
例如,采用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种植方式,严格按照生产规程操作,保证了水稻的品质。
近年来,大洼区还推广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信息化和精准化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盘锦大洼水稻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水稻种植,提高水稻的品质和附加值。
此外,通过举办各类水稻文化活动,推广盘锦大洼水稻品牌,增加了水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展望未来,盘锦大洼水稻种植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更多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水稻品种。
推进水稻种植的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水稻品牌建设,拓展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水稻育秧盘育秧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育秧是水稻种植中极为关键的环节。
盘育秧技术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育秧方法,下面是关于水稻盘育秧技术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育秧基地选择:育秧基地首先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
同时,应该避免育秧基地附近有大面积的沼泽地或者周围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
此外,育秧基地还要尽可能靠近水源,这样便于浇灌水稻。
二、土壤整地:盘育秧的土壤整地要求较为细腻,不宜过砂、过硬,土层较深,淹水条件好。
育秧前需将地面铲平,清除地表的碎屑,并翻松整地,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三、秧田工程:1. 预备田:选择地理位置较高的地块进行预备田的整地,使土壤排水良好,并便于灌溉。
2. 盘育秧水田:选好满足条件的地块后,将田面整平,田埂修整利于水稻有一定的蓄水条件。
3. 田地选择:选择育秧良好的农田进行盘育,尽可能选择丰水多的稻田。
四、品种选择:在育秧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好的水稻品种。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育秧条件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品种时要有一定的研究和评估。
五、施肥管理:盘育秧过程中要适时施肥。
一般采取底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水稻苗期和幼苗期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
六、灌溉管理:水稻是水生植物,育秧过程中要确保水分的充足供应。
要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和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灌溉,避免秧田有干燥和水浸情况出现。
七、病虫害防治:育秧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要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总之,水稻盘育秧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选择适合的育秧地点、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和病虫害防治,能够确保水稻苗期健康生长,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差异,针对性的调整具体的盘育秧技术。
盘锦大洼地区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概述盘锦大洼地区位于辽宁省东部,是中国蟹产区和水稻产区的交汇之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区之一。
盘锦大洼地区的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已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就盘锦大洼地区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进行概述。
一、地理环境盘锦大洼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发达,气候温和湿润,适宜稻谷和蟹类养殖。
盘锦大洼的水域分布广泛,水稻种植面积占地区总农田面积的80%以上,形成了“一江三湖”、“一河一湖一城”、“七湖一圈”等优美的景观。
盘锦大洼的地理环境为稻蟹综合种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种养模式概述1. 稻蟹综合种养模式盘锦大洼地区采用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适时放养螃蟹,通过螃蟹在稻田中活动,加快土壤通气和翻耕,促进稻田内部的气候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活力,螃蟹的排泄物能够为稻田提供有机肥料,实现了稻蟹共生共赢的情形。
2. 技术要点在盘锦大洼地区进行稻蟹综合种养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稻田中适量放养合适规格的螃蟹,一般每亩放养数量不宜过多,以避免在螃蟹自身需氧量过大时导致稻田内氧气不足,影响水稻生长。
(2)饲料管理:在稻田中适当撒播或投喂饲料,增加螃蟹的食物来源,帮助其快速生长和繁殖。
(3)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施用农药,保护稻田生态环境,避免对螃蟹产生不良影响。
(4)适时的螃蟹收养:在螃蟹成熟时,将其及时捕捞出稻田,经过饲养后进行销售,以获得经济效益。
3. 综合效益盘锦大洼地区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和养殖业的融合发展,还带来了诸多综合效益。
一方面,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提高了农田的土壤质量,增加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农业增效;螃蟹的养殖和销售也成为了农户的增收项目,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也具有重大意义。
三、政策支持盘锦市政府高度重视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政策上积极为当地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培训、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水稻大棚秧盘育苗技术操作规程摘要总结了水稻大棚盘育苗技术规程,包括秧苗标准、大棚育苗选址及要求、建棚、棚内置床处理、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大棚盘育秧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水稻大棚盘育苗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大棚;秧盘;育苗技术作为机插秧的配套技术,水稻大棚盘育苗技术使用钢筋作为棚架,通过增加大棚的高度和宽度扩大空间,从而缓冲棚内温差,方便农民在棚内育苗和管理作业[1]。
该技术与目前推广的小拱棚育苗技术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现将水稻大棚盘育苗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1 秧苗标准催芽播种秧龄为35 d。
插秧时叶龄为3.0~3.2片。
插秧期株高13~15 cm。
单株茎基部宽2.0~2.2 mm。
百株鲜重大于15 g,干重大于4.0 g。
小苗整齐一致,个体间差异小,无枯叶,无病害,成苗率高,单位面积苗数均匀。
根白、根粗、根量大,盘结的好,形成毯状秧苗,起秧时不散落。
2 大棚育苗选址及要求2.1 选址大棚育苗地在选址上,要求以地势高燥、平坦、土质肥沃、盐碱轻的园田、高地、闲置空旷地为宜,且要求育苗地靠近电源、水源,灌溉水非常方便。
在水稻田里育苗,要选择地势高的地方。
为了方便运送各种物质和育苗材料,育苗田要相对集中,通行方便,建棚后要留有充分的空地[1]。
每5 m2育苗田可插667 m2水田,按此比例计算确定大棚建设面积。
2.2 要求大棚育苗场地四周要挖排水沟,沟深0.8 m,沟宽1.5 m,两棚之间要挖小排水沟,沟深0.3 m,与围沟相通,及时排除降雨积水。
在围沟与外排水接近的地方安装水泵,防止降雨排水不畅浸灌秧田,降低沟内水位。
3 建棚3.1 建棚规格及棚架要求建棚规格可根据水田面积和育苗地情况因地制宜来确定,长度一般不限,但不宜过长;宽度为6.5~7.0 m;高度为2.2~2.5 m。
棚架从地面起往上1.5 m处不要有太大弧度,弧度越大与棚内夹角越小,温度越低,靠棚布近的秧苗生长越慢。
3.2 扣棚膜与压线为防止靠棚边处温度低,方便上下布,大棚通风炼苗不靠地面,一般距地面1.5~2.0 m处。
盘锦水稻品种简介辽星1号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所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202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品种特征特性1、株型:苗期叶色浓绿,秧苗健壮。
根系发达,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力较强,分蘖盛期前,顶叶拉的较长、略披,分蘖盛期后,叶片挺直,与茎秆夹角适宜,株型紧凑,主茎16片叶,剑叶长度为24cm,剑叶宽1.8cm。
半松散穗型,稀少芒,穗长18-20cm,颖壳黄褐色,穗顶部有芒。
出穗期及成熟期穗位不太整齐,平均每穗140粒左右,结实率89.0%,千粒重24.5g株高100-105cm,活秆成熟不早衰。
2、生育期: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6-158天,通常4月上旬收割,5月上、中旬育苗,8月上旬出来穗,9月末明朗。
3、抗逆性:苗期抗寒性强,生长健壮,生育后期活秆成熟,不早衰,耐肥抗倒性强。
经省内及沈阳农大抗性鉴定,抗稻瘟病为r级。
抗稻曲病、白叶枯病。
4、米质:稻米主要品质指标:糙米率82.0%,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5.6%,粒长5.0mm,长宽比1.9,垩白率2%,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7.3%,蛋白质8.5%。
米质检验结果达国家优质米2级水平。
二、产量整体表现2021-2021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642.03kg/亩和640.56kg/亩,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3.25%和12.95%,2021年生产试验产量为614.44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10.31%。
产量一般为650-700kg/亩,高产田可达800kg/亩以上。
三、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苗:收割前种子必须严苛消毒,用乙年灵、施保克、杀虫双、菌虫清等药剂融合乙年时对种子展开消毒,以免恶苗病、干尖线虫出现。
播种量每平方米干籽150-200g,播种后尽早通风炼苗,避免立枯病出现。
2、合理稀植: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于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以9×4寸为宜,每穴插3-4苗。
水稻穴盘育苗技术
水稻穴盘育苗技术是一种先将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发芽,然后将发芽的种子移植到穴盘中进行育苗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育苗质量和生产效益。
步骤如下:
1. 准备穴盘:选择适合的穴盘,将其清洗干净并消毒,以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2. 播种:将水稻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时间一般为12小时
左右,待种子发芽后,取出种子并轻轻拭干表面的水分。
将发芽的水稻种子均匀地放置在穴盘的每个孔中,每个孔放置1-2
颗种子。
3. 养护:放置好种子后,将穴盘放置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定期给种子喷水保持湿润,并注意防止过度渗水。
4. 移栽:当水稻幼苗长至3-4叶期,根系发达时,即可进行移栽。
将穴盘中的每个苗取出,小心不伤及根系,移植到水稻田或培养箱中。
水稻穴盘育苗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根系发育,保证幼苗的健壮和一致性,方便移栽和定植,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养护管理等细节,以确保育苗的成功。
水稻大棚育苗及注意事项
水稻大棚育苗是培育壮秧的主要措施。
1、大棚规格:钢骨架大棚高2.2米,宽6-8米,长40-60米,东西走向,中间及四周挖排水沟,要设有通风口,每个大棚要悬挂温度计2-3支。
2、育苗方法:采用钵体秧盘,机插秧盘,隔离层育苗,坚决取缔普通育苗。
3、置床整地与床土调制。
大棚设置后,中间留步行道0.5米,两侧做置床,秧田耕翻15厘米,粗耙整平压实。
钵体秧盘用育苗壮秧剂(2.5公斤)加210公斤过筛细土充分混拌均匀,装150个秧盘。
机插盘用育苗壮秧剂(2.5公斤)加270公斤细土装90秧盘。
隔离层育苗:装壮秧剂加细土360公斤充分混拌后平铺在20平方米的隔离层上。
4、播种方法与播种量
采用机械或人工播种。
机插盘:每盘播芽籽100-110克,钵体盘每孔播芽籽2-3粒,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播芽籽200-350克,播后及时覆土封闭除草,及时覆地膜保温保湿。
5、秧田管理
种子出土立针时及时揭除地膜。
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以密封保温为主,棚温控制在30-32度,出苗到1叶1心期棚温25-28度,开始通风,1叶1心至2叶1心期棚温20-25度,2叶1心到3叶1心棚温控制在20度。
水稻管理:出苗后发现床土表面发白,或秧苗叶尖吐水少或无水珠,中午稻叶卷曲则缺水,要在早、晚浇水一次,切忌大水漫灌。
6、防治立枯病
秧苗1叶1心时,结合浇水打瑞苗清、移栽灵、育苗灵、立枯净等进行喷雾。
7、秧田除草
结合人工除草可用千金每亩80-100m210克喷雾。
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九年三月十七日。
水稻合理密植技术要点水稻,合理密植,密植技术,技术要点一、合理密植一般地块行距30―33厘米,穴距13厘米左右,每亩1.6―1.8万穴,每穴2―3苗为宜。
高水肥地块可适当稀植,水肥较差地块密度可酌情加大。
二、科学浇水薄水插秧,寸水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
盐碱地不宜排水晾田,以防返碱死苗。
为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插秧后20―25天(群体25―28万头/亩)排水晾田,晾田7――10天。
孕穗、抽穗、扬花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间,此时缺水会使幼穗发育受阻,秕谷增多,因此应保持浅水层。
灌浆期采取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使田面经常保持水气交换状态,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防止早衰。
收获前一周断水。
三、平衡施肥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含有机质多,养分全,肥效久,能均衡地供给水稻养分,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不断培肥地力。
盐碱地增施有机肥能减轻盐碱危害。
2、配方施肥“千里行”配方肥是县农业局技术专家,根据我县稻区土壤养分状况,结合水稻需肥规律生产的高效多元配方肥。
该化肥配方科学、施用方便,增产效果明显。
一般地块亩施40%的配方肥40公斤加碳铵50公斤左右(或尿素15―20公斤),可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3、施肥比例旋耕前亩施有机肥2―3方,配方肥20公斤作底肥,插秧前亩施碳铵25公斤作面肥。
追肥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轻的原则,促使水稻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穗大、粒饱、不早衰。
水稻返青后分两次追施碳铵20公斤、配方肥20公斤。
7月中旬晾田,不浇水不施肥,促根控蘖,使稻株轻度落黄。
在落黄的基础上,7月底或8月初亩施尿素5公斤作穗肥,促穗大粒多。
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稀土等叶面喷洒,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四、综合防治病虫害1、虫害虫害主要有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飞虱等。
可用锐劲特、杀虫双、BT乳剂、甲维盐、异丙威等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交替使用,虫龄愈小,防治效果愈好。
禁止使用甲铵磷、1605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水稻育苗技术方法大全育好苗有助于水稻的生长,有什么好的育苗技术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育苗技术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稻育苗技术大全1:怎样确定育秧期?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6℃后开始育苗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以上),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不播5月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间。
也可以播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药在播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播秧前35-40天播种。
2:水稻育秧布量怎样确定?秧田播种量总的来说是宜稀不宜密,只有在稀播条件下,保证相应的光照,才能培育壮秧。
具体播量的多少,应以育苗叶龄的多少和移栽的方式(人工手播或机械播)来确定,以移栽前是否影响个体生长为标准。
一般手播旱育中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种(发芽率90%以上)250-300克。
手播旱育大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称200-250克;盘育机播中播,每盘播芽种95-120克,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苗密苗弱,返青慢,分菜晚,过少漏播率增加,补苗费工。
抛秧或摆插钵盘育苗,其播种量按每平方米300克。
3:常用的育苗方式有几种?提倡哪种方式?水稻的育秧方式有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如旱田地、轩田地、草田地、大地台及本田地旱育秧、塑料薄膜隔离物保温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可分有孔和无孔育秧,按塑料薄膜覆盖情况可分大棚、中棚、小棚育秧,按苗床水分多少可分旱育秧和湿育秧。
目前,提倡的主要是大中棚旱育秧。
4:什么样的秧苗才算壮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是什么?1、形态上表现生长健壮。
2、生理上表现代谢协调,生活机能旺盛。
3、叶龄适宜。
壮秧播后的表现是:1、发根力强。
2、抗逆性强。
3、返青成活快。
4、生产力高。
要培育壮秧,稀播是关键。
当前一些地区对稀播认识不足,播种量高,秧苗细弱拥挤,成苗率不高,播种后大缓苗。
所以育秧一定要强调适当稀播。
5:开闭式旱育秧有什么优点?1、苗床内空间大,受光面积大,吸收热量多,热效高,增温快,出苗早,秧苗齐,成秧率高。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水稻大棚育苗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它采用大棚式种植,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水稻种子在一定时间内快速生长成苗,为后续的水稻生长打好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水稻大棚育苗技术的相关知识。
1.控制生长环境:水稻大棚育苗可以调控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使种子更容易生根发芽,使整个育苗期间的生长环境更加适宜。
2.节省土地和水资源:由于水稻大棚育苗可以在较小的土地上完成育苗,因此可以节省农田资源,同时由于育苗过程需要的水量相对较少,因此也可以节约用水。
3.减轻劳动强度:传统的育苗方法需要频繁的人工管理,大棚育苗则可以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二、水稻大棚育苗的方法和步骤1.选择适宜的种子:选择优质的种子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前提。
应该选择种子完整、无病虫害的高质量种子。
2.大棚准备:大棚应该选择通风性好、采光好、温度和湿度容易调控的地段建造。
要保证大棚内部清洁卫生。
3.育苗床的制作:育苗床是育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应该选择高质量的肥料、土壤和石灰。
育苗床应该平整、排水良好。
4.种植管理:把种子均匀撒在育苗床上,通过浇水保持种子适当的湿度,控制育苗床内的温度和湿度,使种子能够迅速生长成苗。
5.育苗期间的病虫害防控:由于育苗过程中,水稻苗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几率较大,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控。
可以使用化学药剂、生物制剂或者物理方法进行防控。
三、水稻大棚育苗技术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种植过程中出现死苗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种子质量不好、育苗床不干净或者育苗床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是对育苗床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注意加强灌溉管理、控制环境指标。
2.出现倒伏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育苗床湿度过大或者大棚气流不畅造成的。
解决方法是加强通风管理、控制湿度。
3.水稻苗叶片出现黄化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育苗床内的营养成分缺乏或者育苗管理不当造成的。
解决方法是给苗加强施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浇水,并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
水稻两段育苗一播两栽超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韩秀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第24期1育苗技术1.1 第一段育苗(母床阶段)大棚两段式育苗的第一段育苗采取了“五膜、一板、一灯、一被”防寒措施。
“五膜”就是在防寒时母床下面苯板的上下两面各铺一层塑料膜,加上播种后在床面上盖一层地膜和大棚摸、小棚膜。
一板即母床下面的防寒苯板,一灯是母床内在低温时取暖时用的灯泡,一被是防寒用的棉被。
其具体做法如下:1.1.1 提早扣棚在播种前10d左右扣上棚膜,以提温化冻,准备播种,一般扣棚时间为3月5~10日。
1.1.2 种子处理1.1.2.1 晒种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d,每天翻动3~4次。
1.1.2.2 选种用比重1.10~1.13的盐水选种,即8.5㎏左右的盐兑50㎏水,用鲜鸡蛋测定密度, 鸡蛋放入溶液中露出2分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2~3遍。
1.1.2.3浸种消毒把选好的种子用25%施宝克或10%浸种灵5000倍液等药剂浸种。
种子与药液比为1:1.25,浸种5~7d,催芽2~3d,芽长3mm,捞出在阴凉处晾芽6h即可播种。
1.1.3整地做床1.1.3.1床土配制施过筛经无公害化处理的农肥10~15kg/m2,用含有矮壮秧剂0.125kg,与备好的过筛床土混拌均匀,床土PH值4.5~5.5。
1.1.3.2做防寒床在整平的母床上面铺一层新塑料,用封窗户塑料或地膜均可,上面再铺5cm厚配好的营养土,达到播种状态。
1.1.4播种在做好的防寒土床上直接播种,播种时间为3月15~25日,单株插秧的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0.35kg~0.4kg,双株插秧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0.65~0.7kg,均匀播后轻压种子,使之三面入土,再用过筛不含壮秧剂的细土盖严,厚度0.5cm。
1.1.5母床管理播种后不能用丁扑合剂封闭除草,因前期温度太低容易产生药害而毁苗;要加强防寒防冻管理,播后密闭保温。
出苗后2~3d浇一次水,最好在早晨浇,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最好10℃以上,晚间要在小棚上盖上棉被,后半夜遇到低温过低时要点亮灯泡保温,以防秧苗冻死,要防止徒长是关键,白天的温度不能超过30℃,出苗见绿后必须通风练苗,否则形成弱苗。
大棚种植水稻的方法和技巧种植水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作物,大棚种植水稻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田间种植方式的一种方法。
大棚种植水稻具有节约用地、调控气候、提高产量等优点,能够适应一些地域气候条件不好、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棚种植水稻的方法和技巧。
1. 大棚选择:首先,选择合适的大棚是大棚种植水稻成功的关键。
合适的大棚应具备以下条件: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结构坚固、防雨防风等。
大棚的朝向应选择南北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阳光,提高光照强度。
2. 土壤准备:将土壤进行清理,去除杂草和病虫害菌。
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水稻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土壤的酸碱度宜为中性,土壤中含有适宜的有机质和养分。
3. 水稻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一般来说,在大棚中种植的水稻品种为早稻或中稻,这种品种耐寒、抗病虫害能力较强。
4. 播种:在大棚里的水稻种植一般采取直播的方式。
将稻谷清洗干净,晾干至适宜的湿度后进行播种。
播种时需要根据大棚的尺寸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行距和株距。
一般行距为20厘米左右,株距为15厘米左右。
5. 管理水分:水稻是一种对水分要求较高的作物,适时地浇水是水稻生长的关键。
在大棚里种植水稻,一般采用人工灌溉的方式。
首先要确定好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水稻的分蘖期、分蘖后期等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较大,而水稻的抽穗、抽穗后期等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较小。
6. 控制温度:在大棚种植水稻时,要控制好大棚内温度的变化。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在夏季高温天气中,要及时通风散热,减少大棚内温度的升高。
在冬季寒冷天气中,要采取保温措施,保持大棚内温度的稳定。
7. 施肥:在大棚种植水稻时,及时进行合理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关键。
土壤中养分的供给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水稻在播种后初期不需要施肥,因为种子胚芽内含有丰富的养分。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01期作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中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土地资源紧张及农业劳动力流失等因素的影响,为水稻种植产业带来了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研究并提出适应新时代的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种植技术1.1选种及种子处理在中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选种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在选种过程中,要选择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
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和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
此外,还需关注市场需求,选用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以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为了确保种子质量,种子处理环节必不可少。
种子处理包括消毒、催芽等步骤。
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病菌,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催芽则是为了促使种子迅速发芽,提高发芽率。
经过处理的种子有利于提高水稻出苗率,为丰收打下基础。
1.2土地整理水稻种植对土地要求较高,土地整理是确保水稻生长良好的关键。
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应具备良好的保水、保肥、通气性能。
首先,必须对土壤进行深度松耕,此举在于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孔隙度,从而为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要关注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调节土壤环境,有利于水稻生长。
其次,应合理安排轮作制度,以防止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问题加剧。
此外,还要对土地进行翻耕,通常,土地翻耕深度控制在20~30 cm,以利于水稻根系向下延伸。
1.3播种及育苗水稻播种与育苗是水稻种植的基础环节,关系到秧苗质量和后期产量。
首先,播种前,要选择适当的播种期,确保秧苗生长周期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其次,注重种子处理,消毒、精选、拌种等环节必不可少,以保证秧苗整齐、出苗率高。
在播种时,需保证播种量适中,避免过多或过少。
水稻育苗主要技术要领水稻育苗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以下是水稻育苗的主要技术要领:1.选择适宜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一般选择早熟、矮秆、高产的品种。
2.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可以对种子进行处理,比如浸种、热处理、药剂处理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3.选地理土:选择肥沃的土壤,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和根系的发达。
土壤的排水性也要好,以避免积水导致苗床的湿度过高。
4.苗床准备:挖掘整平苗床,将土壤杂质和大块物质完全清除,保持苗床表层松散。
苗床的尺寸一般为2-3米宽,15-20厘米高。
5.施肥:在苗床准备过程中,可以适量施入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的肥力,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
6.控制湿度:苗床的湿度对幼苗的生长非常重要。
在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苗床的湿度,但同时不能过湿,以免引起病害。
7.适时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春季水稻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水稻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
8.控制密度:水稻苗床的密度要适中,一亩苗床播种量一般为3-4公斤。
过密会导致光线、空气流通受阻,影响幼苗的生长。
9.病虫害防治:在苗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可以使用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幼苗受到病虫的侵害。
10.适时疏苗:幼苗长到3-4叶时,要进行适时的疏苗,以保证苗床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疏苗时要轻扶幼苗,避免将正常苗拔掉。
11.合理管理:定期除草和松土,保持苗床的通风和湿度。
定期检查苗床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苗床问题,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12.适时移栽:一般来说,水稻幼苗长到5-6叶时,就可以移栽到田间了。
移栽前要提前浇水,帮助缓解幼苗的移栽压力。
以上就是水稻育苗的主要技术要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水稻的育种方法
水稻的育种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
常用的水稻育种方法包括:
1. 遗传育种:通过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选择和后代测定等手段,逐步繁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2. 分子育种:利用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对水稻的基因进行研究和利用,筛选出与产量、品质、抗病虫害、抗逆性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并进行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手段,研发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3. 生态育种:根据水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利用自然选择和环境适应性等原理,繁育出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新品种。
例如,在干旱地区繁育耐旱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繁育耐寒品种等。
4. 组织培养育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水稻组织培养至不育状态,再利用某些化学物质或其他方法,使其恢复育性,进行育种。
这种方法可以繁育出新的杂交组合,提高杂交育种的效率。
- 1 -。
盘锦棚室水稻育苗关键技术
作者:姜文学
来源:《新农村》2017年第14期
引言
本文从盘锦棚室水稻育苗的品种、设施设备、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播种、出苗、一叶一心到成苗期各环节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是作者在盘锦鑫叶农业科技公司等地所作调研最新成果。
1 品种选择
需具备高产优质多抗性,耐盐碱、抗倒伏和活秆成熟。
以‘盐丰47’、‘锦稻105’、‘辽粳9号’等为代表。
如‘盐丰47’生育期157d,株高98cm,每穗长16.5cm,129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g。
常规稻须用新种子。
杂交稻种含水量13%以下,0℃贮藏可用1年陈种。
发芽率95%以上,低于80%不可用。
2 育苗设施与设备
棚室及遮阳降温系统、配套水肥药器具;8m3蓄水池,水选筐(或浴盆)、捞漂种勺子;包衣机、机械播种线、搅拌机、传送带、粉碎机、铲车、运输车、运苗盘车。
苗盘长59.4×宽29.3×高3cm。
3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前处理。
用土壤和草炭基质(或腐熟农家肥)2∶1配比。
土壤用隔年备制的黑土和粘壤土,用草炭或育苗废旧基质,机械过筛后运入室内车间。
土壤颗粒小于4mm,容重0.84kg/L。
调理剂(壮秧剂)配制。
50g/盘,不加速效肥料。
盘锦鑫叶公司用搅拌机每次0.7m3土,加入8.5kg调理剂,1kg长效肥,50g多菌灵,搅拌5min,可装170盘,每盘4L。
播种浇水后饱和时苗盘营养土pH≤5.8,EC≤2.8mS/cm。
装盘前土湿度40%,pH≤6.0,EC≤0.4mS/cm。
调理剂因酸形成大粒坷垃需粉碎再利用。
水稻最适pH4.5~5.0。
若pH 4.5, EC4.0mS/cm会不出苗。
若用硫酸调酸。
则应加速效氮磷钾化肥。
每500kg土壤需3.5~4kg98%浓硫酸。
向20kg 水中倒入,然后把稀释硫酸均匀地喷在摊开的营养土上,闷3d后再用。
4 种子处理
阳光晒种。
选种前3~7d趁晴好天将种子摊平薄,不可同品种同时翻晒。
上下午各翻动一次,防止弄破谷壳,晒种3d。
盐水选种。
50kg水兑10~12kg食盐或硫铵,配成比重1.08~1.13溶液(用比重剂测定,或放入鲜鸡蛋露出1元硬币大小)。
箩筐装干种子置于盐溶液中,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种子和杂物。
要用清水洗净盐,再分装编织袋浸种。
剩下盐水要熬制土盐作饲料,不可随意倒掉污染环境。
硫铵水选不必清洗直接浸种,其水作肥料。
选出瘪粒和半仁用清水冲洗晾干作饲料。
药剂浸种。
在棚室蓄水池或覆膜坑中放2.5m3水,兑16%咪鲜·杀螟丹粉剂4.15 kg(600倍液)浸种1500kg稻种。
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用1%生石灰,防治恶苗病、立枯病、稻曲病和干尖线虫等。
浸种时间20℃水温3~4d,15℃5~6d。
吸足水时稻粒颜色变深,呈半透明,胚乳膨大突起变软,手碾成粉,米粒折断无声,吸水率1.25。
包衣拌种。
浸湿种子稍晾干后放入搅拌机中,每50kg加精甲·咯菌腈100ml+25%嘧菌酯10 ml搅拌5min后,铺撒在干净水泥地阴干再装回编织袋备播种用。
5 播种方法
铺设准备。
大棚地面铺稻草1kg/m2,或架床铺无纺布或黑色地布,均提前喷水造湿。
播种量。
4月11~20日期间播种,每盘播湿种量125g(3855粒,干种100g)。
苗盘须浇足底水,每盘约1.3L,播种复土后水可润湿上来。
机播方法。
机械播种分日本机500盘/h,和国产机800盘/h。
一条播种线需14人左右。
送空盘、装筛盘底土、填种子和装盖土均各1人。
捡盘装车2人轮换,推车3人。
室内摆盘2组,每组2人。
撒除草剂1人。
另有送基质铲车和小电动车送稻种。
播后芽前灭草。
先用土覆盖漏出的种子,见盘面润湿后,按每30m2(宽长1.5×20m),用60%丁草胺7~9ml兑水10kg。
或用土拌除草剂均匀撒在苗盘上。
防蝼蛄害虫。
用磷化锌等鼠药与玉米、谷粒等作毒饵撒在盘面上,或撒在地床四周,或盘面喷0.1%的敌杀死,或用辛硫磷。
苗盘覆膜。
撒完药剂后1~2h。
2人一组给每一床覆盖地膜,或无纺布。
6 出苗期管理
温度调控。
出苗前苗盘土温度不超36℃(超过40℃2h会使稻种失去发芽能力)。
出苗到齐苗30~32℃。
揭膜。
40%出苗,盘内外温度接近时揭去地膜,并喷水一次。
幼苗顶土用水车浇水,水枪喷,或轻轻敲打,震动苗床使顶盖塌落沉实,露籽处用土盖好。
出齐苗初期控制浇水。
7 一叶~两叶期管理
1叶1心控温在25~30℃防立枯病。
喷敌克松,或浇水控制病菌需求的好气性。
2叶1心20~25℃,追一次离乳肥。
阴雨风天都须坚持放风控水。
徒长根系弱,吸水跟不上就会生理失水,导致立枯病和青枯病而死苗。
育苗先育根,低温炼苗可促根。
否则,低温作病,高温时显病,甚至死苗。
放风口要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根据风向风力经常改变放风口位置。
随着秧苗长大,逐渐降低气温。
白天尽量不超28℃。
不宜太早放风,一般15∶30之后全部关上放风口。
夜间不宜放风,防止低温和温差过大。
8 成苗期管理
3叶1心至4叶1心这期间,外界气温高风大,要控制夜间放风,白天高温。
3叶1心时,每30㎡喷施1.5kg硫铵。
每次追肥后须浇清水洗苗。
插秧之前3~4d要再追一次肥。
壮苗标准:苗龄35d,3~4片叶,株高13cm,百株地上干重3g以上。
每亩机插水稻用苗20盘,价格为7元。
5月20~30日机械插秧。
作者单位:盘山县古城子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