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景观桥
- 格式:ppt
- 大小:6.37 MB
- 文档页数:41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事故案例分析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012年6月目录一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风险分析二桥梁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四川达县洲河大桥坍塌事故 宁波招宝山大桥主梁断裂事故 澳大利亚墨尔本西门桥坍塌事故1、国内外斜拉桥施工事故2、国内外悬索桥施工事故 北京顺义悬索桥坍塌事故 泰州三塔两跨悬索桥猫道拆除事故 大贝尔特海峡跨海工程施工事故 布鲁克林大桥施工事故 麦基诺海峡大桥施工事故 旧金山奥克兰湾大桥猫道坍塌事故 塔科马大桥风毁事故1、国内外斜拉桥施工事故1、四川达县洲河大桥坍塌事故 1986年10月29日主跨合龙 时,主梁混凝土突然破坏 坠落,连同桥上几十吨重 的吊车一起坠落河中,桥 下4艘运载桥梁的驳船被压 沉,造成死亡16人的特大 事故,国家经济损失1200 万元。
原因分析 造成该桥事故发生的主要 原因是设计上存在漏洞, 分包的施工单位没有施工 经验。
桥梁概况 四川达县洲河大桥,为跨度 190m+70m的混凝土箱型梁斜 拉桥,采用独塔构造叶脉式 布索,另一端拉索按空间布 置直接锚固于山体上,利用 了桥头地形特点,省去一个 索塔,结构新颖。
我国尚没 有可借鉴的设计施工经验。
2、宁波招宝山大桥主梁断裂事故 1998年9月24日,即将合龙之际, 16号块突然发生严重的梁体断裂 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这 起事故使整个工程工期延误近两 年,经济损失巨大,并且在社会 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桥梁概况 投资4.23亿元位于甬江入海 口 , 全 长 2482 米 , 主 桥 为 单 塔 双索 面不 对 称预 应力 混 凝 土斜 拉桥 , 通航 孔跨 径 258 米 , 净 空 高 32 米 , 5000 吨 级 的 客 、 货 轮 船 可 全天候通过出入甬江于 1995 年 6 月 开 工 , 总 造 价 4.23亿元。
目录第一章:工程坍塌事故案例案例一:湖南省凤凰县“ 08.1 3 ”大桥坍塌事故 (3)案例二:安徽省合肥市“ 05.30 ”沟槽坍塌事故 (6)案例三:青海省西宁市“ 04.27 ”边坡坍塌事故 (8)案例四:北京市海淀区“ 03.28 ”地铁坍塌事故 (11)案例五:湖南省永州市“ 09.21 ”楼房坍塌事故 (13)案例六:黑龙江省大庆市“ 08.06 ”围墙倒塌事故 (16)案例七:山东省文登市“ 06.06 ”景观桥坍塌事故 (18)案例八:北京市海淀区“ 02.21 ”临建房屋坍塌事故 (20)案例九:云南省景谷县“ 02.21 ”房屋倒塌事故 (23)案例十:重庆市南岸区“ 01.17 ”边坡坍塌事故 (25)案例^一:湖北省襄樊市“ 01.16 ”沟槽坍塌事故 (28)案例十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01.04 ”基坑坍塌事故 (31)案例十三:甘肃省定西市“ 07.04 ”化粪池坍塌事故 (34)第二章:模板坍塌事故案例案例十四:重庆市秀山县“ 12.04 ”模板坍塌事故 (36)案例十五:天津市开发区“ 05.13 ”模板坍塌事故 (39)案例十六:湖南省长沙市“ 04.30 ”模板坍塌事故 (41)案例十七:陕西省宝鸡市“ 03.13 ”模板坍塌事故 (43)案例十八:湖北省荆州市“ 12.21 ”模板坍塌事故 (46)案例十九:河南省郑州市“ 09.06 ”模板坍塌事故 (49)案例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02.12 ”模板坍塌事故 (51)案例二^一:山东省聊城市“ 10.02 ”模板坍塌事故 (54)案例二十二:山东省淄博市“ 09.30 ”模板坍塌事故 (57)案例二十三:广东省佛山市“ 09.01 ”模板坍塌事故 (59)案例二十四:甘肃省兰州市“ 08.31 ”模板坍塌事故 (61)案例二十五:江苏省溧阳市“ 08.24 ”模板坍塌事故 (64)案例二十六:辽宁省大连市“ 05.19 ”模板坍塌事故 (67)第三章: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案例二十七:福建省宁德市“ 10.30 ”起重伤害事故 (70)案例二十八:山东省淄博市“ 10.10 ”塔吊倒塌事故 (74)案例二十九:陕西省宝鸡市“ 07.14 ”塔吊倒塌事故 (76)案例三十:湖北省鄂州市“ 03.22 ”起重伤害事故 (79)案例三^一:浙江省上虞市“ 01.07 ”起重伤害事故 (81)案例三十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07 ? 14”物料提升机吊笼坠落事故 (83)案例三十三:重庆市万州区“ 06.21 ”塔吊倒塌事故 (85)案例三十四: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04.12 ”塔吊倒塌事故 (87)案例三十五:浙江省杭州市“ 02.02 ”升降机吊笼坠落事 (90)案例三十六: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09.10 ”起重伤害事故 (93)案例三十七:河北省石家庄市“ 08.19 ”塔吊倒塌事故 (95)案例三十八:陕西省西安市“ 05.02 ”起重伤害事故 (97)案例三十九:浙江省湖州市“ 03.22 ”塔吊伤害事故 (99)案例四十:云南省文山州“ 03.17 ”塔吊倒塌事故 (102)案例四十一:北京市朝阳区“ 02.27 ”起重机料斗坠落事 (105)案例四十二:江苏省无锡市“ 01.11 ”塔机倒塌事故 (107)第四章:其他事故案例案例四十三:天津市宝坻区“ 11.30”高处坠落事故 (110)案例四十四:安徽省合肥市“ 07.09”中毒事故 (115)案例四十五:湖北省武汉市“ 05.01 ”物体打击事故 (117)案例四十六:四川省绵阳市“ 02.21 ”高处坠落事故 (119)案例四十七: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7.02 ”中毒事故 (121)案例四十八:河北省石家庄市“ 05.31”触电事故 (124)案例一:湖南省凤凰县“ 08.1 3 ”大桥坍塌事故一、事故简介2007年8月13日,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974.7万元。
市政道路中的景观桥梁设计分析摘要:关于桥梁建筑美学的研究已经很多,但作为桥梁设计工作中的桥梁工程师,从何入手仍然是一个问题。
对于景观桥梁设计,国外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
设计模式由建筑师主导,结构协调,而国内设计模式由桥梁工程师主导,景观工程师协调。
因此,桥梁工程师的艺术素养,尤其是景观设计的思维也越来越高。
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案例研究,梳理了桥梁景观设计的关键维度,明确了方案设计的要点。
同时,结合两个典型案例,桥梁设计者可以理解方案设计的重点和创造性思维逻辑。
关键词:市政道路;景观桥梁设计;分析研究1景观桥梁设计景观桥是指能够唤起人们美感,具有良好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与桥梁位置环境共同构成景观的桥梁。
它可以成为一定环境的主体,也可以成为景观环境的载体。
1)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桥梁必须保证跨越障碍物和承受交通荷载的特性,并保证桥梁的连接和交通功能。
桥梁景观设计不能影响交通功能的发挥;例如,用于景观照明的灯光的照明和照射范围不得影响交通安全,景观设计不得侵犯桥梁的建筑界限。
2)装饰性。
意思是在保证桥梁安全的基础上,景观桥梁的造型遵循建筑美学规律,体现桥梁的功能美和形式美,同时与周围环境协调,共同构成旅游景观,创造新的旅游景点。
3)象征意义。
要求桥梁或桥梁的形状及其环境共同反映一种象征意义,隐喻一种文化内涵,反映桥梁所在地区或旅游路线的自然、文化和历史内涵,创造一条高质量的旅游路线。
2景观桥的特点景观桥作为桥梁的一个分支,既具有一般桥梁的所有特征,又有其自身的内在特征。
从共性角度看,景观桥作为桥梁的一种,具有不可或缺的跨越和运输功能。
景观桥梁铺设是在满足交通运输性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常,桥梁施工的重心基于不同系统的应力分析,其形状满足静态平衡。
景观桥梁也不例外,离不开一般桥梁施工的基本要求。
简单地说,景观桥梁的建设不仅要体现内在美,而且要体现外在美,包括内外修复。
我们应该关注它的外在美和内在表现。
文化旅游--案例分析之无锡灵山胜境2013-6-14文化与艺术、信仰与科技造就的神奇--灵山。
作为一尊高达88米、国内最大的青铜佛像,灵山大佛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宗教、历史和文化上,还体现在旅游上,灵山担负着带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重任。
大佛、大庙、大景区,浓郁的佛教气息,无处不在的信仰精神和感化力量--这是灵山大佛景区的宏伟蓝图。
灵山大佛景区于1997年建成,占地面积约30公顷,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性丛林。
使灵山在国内的旅游行业中取得了重要地位。
一期工程——灵山大佛(1994-1997年)【主要项目设计】建造项目——天下第一掌天下第一掌为灵山大佛右手的复制件,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
手掌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宽5.5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由此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
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
建造项目——百子戏弥勒大型青铜艺术珍品名为“百子戏弥勒”,它高3米,宽7.8米,重9吨。
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
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
建造项目——祥符禅寺始建于唐代、且几度兴废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
内有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
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
建造项目——灵山大佛(核心项目)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
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
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
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2000块。
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块铜壁板的展开面积平均4—6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
总共耗用铜725吨,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
壁厚为6-8毫米。
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
常见景观桥梁方案介绍景观桥梁作为城市中的重要景观元素,不仅具有连接功能,还能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常常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景观桥梁方案来满足人们对于美学和功能性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景观桥梁方案。
弓形拱桥弓形拱桥是一种常见的景观桥梁方案。
它的拱形结构使得桥梁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同时也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弓形拱桥通常由多个拱构成,拱与拱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弓形拱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河流和谷地,可以成为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物。
斜拉桥是一种采用斜拉索进行支撑的景观桥梁方案。
斜拉桥通常具有优美的曲线形状,悬挂在桥塔上。
通过调整斜拉索的数量和角度,可以实现桥梁的支撑和稳定。
斜拉桥的设计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宽度和跨度的河流或道路。
悬索桥悬索桥是一种采用悬挂在主塔上的悬索进行支撑的景观桥梁方案。
悬索桥通常具有较长的主跨,具有高度的视觉冲击力。
悬索桥通过悬挂在主塔上的悬索来支撑桥面,同时在主塔上设置锚定点来增强桥梁的稳定性。
悬索桥的设计需要考虑悬索的数量和角度以及主塔的高度和结构强度等因素。
平板桥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景观桥梁方案。
它通常由直线结构和平坦的桥面组成,适用于简单的跨越河流或道路的情况。
平板桥在设计上可以考虑在桥面上添加一些装饰元素,例如景观灯光或栏杆,以增加桥梁的美观性。
人行步道桥人行步道桥是一种专门为行人设计的景观桥梁方案。
它通常采用曲线形状的设计,以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和行人通行的便利性。
人行步道桥可以设置在城市公园、湖泊或河流周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桥下空间设计除了桥梁本身的设计,桥下空间的利用也是景观桥梁方案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桥下空间可以被设计成公共休闲区、文化展示区或商业街区等不同的功能空间,为城市增添活力和魅力。
总结常见的景观桥梁方案包括弓形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平板桥和人行步道桥等。
这些桥梁方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以无锡寄畅园为例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与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寄畅园在无锡市惠XX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与其子XX布政使秦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简介 平面图 风格特点 功能分区 局部景观总结摘要:园林艺术是一门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社会背景、人文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对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加之造园者个人实践经验、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趣的差异,不同条件的交叉组合形成了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
而东西方文化思想与社会发展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二者各自发展的同时又相互影响,更是让园林艺术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独特风姿。
本文将分别取东西方不同时期的个人喜爱的优秀园林案例进行分析,浅谈个人一个学期以来在园林艺术鉴赏与设计上的理解和收获。
所取案例分别是:日本京都桂离宫、中国扬州个园、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关键词:园林艺术桂离宫个园海德公园Katsura Rikyū日本京都·桂离宫地址:Katsura Detached Palace; Katsura Misono NishikyÅ -ku图1-11.1简介桂山庄建于日本元和六年(公元1620 年)。
当时的主人是居住在京都八条的皇族智仁亲王。
正保二年(公元1645 年)由智仁亲王的儿子智忠亲王进行扩建。
到明治十六年(公元1883 年),桂山庄成为皇室的行宫,并改称桂离宫,归当时的宫内省管辖。
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有山、有湖、有岛。
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
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
桂离宫的主要建筑有书院、松琴亭、笑意轩、园林堂、月波楼和赏花亭等。
在“造景”方面,建筑师着眼于明朗和宽阔。
整个景区以“心字池”的人造湖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为一体。
湖中有大小5 岛,岛上分别有土桥、木桥和石桥通向岸边。
岸边的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四面八方,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
松琴亭、园林堂和笑意轩都是日本“茶房”式建筑,是供在这里游玩的皇室品茶、观景和休息之处。
月波楼面向东南,正对心字池,是专供赏月的地方。
书院里收藏有上千册的古书和各种古董,都是皇室的珍品。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第一章工程坍塌事故案例第一章工程坍塌事故案例案例一:湖南省凤凰县“08·13”大桥坍塌事故案例二:安徽省合肥市“05·30”沟槽坍塌事故案例三:青海省西宁市“04·27”边坡坍塌事故案例四:北京市海淀区“03·28”地铁坍塌事故案例五:湖南省永州市“09·21”楼房坍塌事故案例六:黑龙江省大庆市“08·06”围墙倒塌事故案例七:山东省文登市“06·06”景观桥坍塌事故案例八:北京市海淀区“02·21”临建房屋坍塌事故案例九:云南省景谷县“02·21”房屋倒塌事故案例十:重庆市南岸区“01·17”边坡坍塌事故案例十一:湖北省襄樊市“01·16”沟槽坍塌事故案例十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01·04”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十三:甘肃省定西市“07·04”化粪池坍塌事故案例一:湖南省凤凰县“08.1 3”大桥坍塌事故一、事故简介2007年8月13日,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974.7万元。
堤溪沱江大桥全长328.45 m,桥面宽13 m,桥墩高33 m,设39/6纵坡,桥型为4孔65 m跨径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无铰拱桥,且为连拱石桥。
2007年8月13日,堤溪沱江大桥施工现场7支施工队、15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1~3号孔主拱圈支架拆除和桥面砌石、填平等作业。
施工过程中,随着拱上荷载的不断增加,1号孔拱圈受力较大的多个断面逐渐接近和达到极限强度,出现开裂、掉渣,接着掉下石块。
最先达到完全破坏状态的O号桥台侧2号腹拱下方的主拱断面裂缝不断张大下沉,下沉量最大的断面右侧拱段(1号墩侧)带着2号横墙向O 号台侧倾倒,通过2号腹拱挤压1号腹拱,因1号腹拱为三铰拱,承受挤压能力最低而迅速破坏下塌。
受连拱效应影响,整个大桥迅速向O号台方向坍塌,坍塌过程持续了大约30s。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的案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而闻名于世。
这种和谐关系是中国古代建筑师对环境的深度理解和尊重的结果。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师注重回归自然、依托环境、融合于景,以下是几个关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案例分析。
首先,北京颐和园是一座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典范。
颐和园整体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风格,充分利用了自然的地势和水系。
园内的建筑群与湖泊、山川、植被等自然环境无缝衔接,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建筑物的布局与周围的地形相互融合,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景观。
此外,在颐和园的景点设计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季节和天气的变化,使得园内景色如画,始终保持一种和谐、宜人的氛围。
其次,苏州园林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的设计与布局充分尊重了自然环境,尤其注重水的运用。
园内布满了小桥、流水、亭台、假山等景观,它们与自然的江河湖泊融为一体,仿佛是自然延伸的一部分。
苏州园林注重回归自然,力图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从而达到身心放松和舒适的效果。
另外,黄山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也值得一提。
黄山以其奇特的地貌、壮丽的山景和众多的古建筑而闻名。
在黄山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充分考虑到山的形状和地理位置,尽可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
例如,黄山的亭阁建筑常常利用山坡或悬崖峭壁作为依托,既符合了建筑的需要,又不破坏原始的自然景观。
同时,黄山的建筑材料也选用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天然石材,使得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山体、树木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画面。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中国人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
无论是颐和园、苏州园林还是黄山等古建筑,都在设计上注重回归自然、依托环境,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这种和谐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设计,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