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与英语教学——《高级英语》教改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9.88 KB
- 文档页数:1
论“高级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高级英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法和词汇的传授,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却显得不够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思辨能力更是备受关注。
1.2 研究意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思辨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辨去分析和评价信息,把握信息的关键点,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思辨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灵活和有条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高级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在高级英语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水平。
通过研究高级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法及案例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指导。
通过评价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成效,探讨未来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高级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高级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定义高级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定义是指学生在学习和运用高级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利用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见解的能力。
思辨能力包括对问题的质疑、探究和解决,涉及到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知识和运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能力。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作者:范祖民来源:《价值工程》2016年第30期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多视角探究提出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的多种不同模式,即:语法翻译教学模式、语篇理解教学模式、文体分析教学模式和文学文化鉴赏教学模式;并进一步阐述和分析各种模式的历史变革和特点;探讨各教学模式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put forward a variety of different modes by explor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Advanced English of English major. The modes are grammar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text comprehension teaching model, stylistic analysis teaching model and literature culture appreciation teaching mode. It further elaborates and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chan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odels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odes in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English.关键词:高级英语;教学模式;语法翻译Key words: Advanced English;teaching model;grammar translation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84-020 引言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是全国各大高校英语专业一门综合性专业必修课,其特点为:课时多;语言难;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64 July2019(B)总第464期2019年7月(中)摘要本文以2003年教育部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阐述的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理论依据,探讨“高级英语”课程的教改思路与方法,指出唯有把大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改革目标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方能体现“高级英语”课程的“高级”之处。
关键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高级英语”教改高级How to Manifest the Advancedness of the Advanced Eng原lish Course:An Explorat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Gu Xiangyang,Li Suqin Abstract Guided by the training goal of the21st century English talents in the newly formulated"Teaching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s"in2003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of the"Advanced English" course.It points out that the advancedness of"Advanced Eng-lish"may be manifested only when its reform goes towards the goal of the"Teaching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s",which is to cultivate English talents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Key words"Teaching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s";"Advanced English";teaching reform;advancedness“高级英语”(以下简称“高英”)是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主干课程,是在基础阶段“综合英语”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高级英语》教学方法改革设想1.《高级英语》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干课程之一,为针对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课文多选自原文,内容及题材多样化,涉及政治、文学、教育、哲学、语言等方面,是一门教学难度较高的课程,要求授课老师具备较高的综合性知识水平。
旨在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即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连贯表达、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并用英语流利表达、即兴演讲等能力;扩充词汇量、掌握阅读技巧以便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掌握用英语写作文体的思维方式、英语段落结构及写作方法,尤其是论述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加强英汉互译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只是此课程要求的一个方面,提高学生英语专业知识的也同样重要。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章进行深入认真地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具有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跨文化意识的目的。
最后,通过此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由此可见,《高级英语》是一门教学难度较高的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重要前提之一。
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在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低下的过去具有极大的优势;然后,今天的外语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在上大学前都已经系统的接受了九年的英语学习,发音、词汇、及语法有较好的基础,老师主讲、学生听讲的这种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需要采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
从而能够真正实现高级英语的教学目的与目标,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继续抓好语言基本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重点应放在培养英语综合技能、充实文化知识、提高交际能力上”,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2.《高级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2.1综合技能的加强听受母语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语言习惯、意义、方法及形式应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论“高级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级英语的学习已成为许多学生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高级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级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高级英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维。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技巧的训练,而高级英语教学则更加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观点、逻辑和立场,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种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的意义,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级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高级英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点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比较。
教师可以选取不同国家的文本,并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观点和行为,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高级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跨文化交流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写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
高级英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和反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成果,写作论文、报告、评论等,从而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组织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写作的实践和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高一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思维与改革创新思维探究2023年,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高一英语教学也不例外。
在如此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语言环境下,高一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思维和改革创新思维变得尤为重要。
一、高一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思维高一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思维是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所做出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
如何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一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教育教学思维要体现适应性。
在这个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性格充满多样性,所以教育教学思维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
例如,对于外语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高一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英语原版材料、开展语言竞赛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挑战意识;对于语言水平偏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教学思维要体现国际化。
在全球化浪潮下,高一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思维必须贴近国际化视野。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例如,通过开展国际学生交流活动、组织国际文化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英语学习和文化体验的视野。
最后,教育教学思维要体现开放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一英语教师要不断开放思维,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例如,运用智慧教学系统,将AI技术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开拓英语科技教育新道路,为学生实现全方位、组合性、自主化、深层次的学习带来便利。
二、改革创新思维在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推动力量,因此,高一英语教师需要具备改革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新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首先,教师需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高一英语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等因素,探索适合本校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级英语》课程中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行动研究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思辨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外语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确立了高等教育的使命,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科学知识的简单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分析技能”。
这一宣示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既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具体要求。
200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明确提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有意识地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中。
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思辨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学界的共识。
学术界对思辨能力的内涵和界定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思辨能力是通过反思,对某一现象或事物的是非真伪利弊做出评判,从而形成独特见解的能力。
国内学者黄源深(1998)提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强调“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综合素质发展,影响人的素质”。
文秋芳(2006)指出:“外语专业学生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孙有中(2011)认为英语专业要摆脱目前在学科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就必须以思辨能力为导向,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行动研究的内涵与方法“行动研究”这一概念始于二战时期,20世纪50年代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
浅议《高级英语》课程改革作者:白民军来源:《新丝路(下旬)》2018年第12期摘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在《新国标》要求下进行高级英语课程教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模式和过程,期望通过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高级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高级英语》属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通过课文学习训练学生深层阅读理解能力、英语修辞的辨识与鉴赏力以及高级英语写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逻辑思辩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形势下落实《国标》作为改革航向和工作重心,新的课程改革目标下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文拟就此方面对《高级英语》课程作以改革。
一、课程改革前提条件1.师资力量教授高级英语的老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
先后承担过高级英语I、高级英语II 的教学授课任务长达十多年。
对该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具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数次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起草和修订任务。
因此谙熟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明晰高级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革的方面。
在教授高级英语的过程中也一直没有间断对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反思和探究,先后发表了数篇跟高级英语教学相关的论文,如:以《高级英语》为切入点论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育与职业2010)、《高级英语反思性教学的思考》(商情2011)。
2018年教育部正式发布《外语类国家标准》,为外语类专业发展规划出更新、更高的目标。
作为《高级英语》课程授课老师,非常清楚在新《国标》指导下《高级英语》在课程建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需要做出哪些改革,方能使高级英语教学更加切实地服务于培养应用型高级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改革大背景下,基于这样的研究基础,有必要进行《高级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2.教学条件高级英语课程群包括高级英语I、高级英语II以及高级英语III,分别在第五、第六、第七学期开设,总课时152学时。
论“高级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
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已经不再局限于基础的语法和词汇,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高级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探讨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探讨这种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高级英语教学需要引入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但这种方式往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太大的挑战。
而高级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内容较为深奥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和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观点。
高级英语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信息的获得是非常容易的,对这些信息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分析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同样,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高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高级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论“高级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语言。
英语教育在我国已经普及到了各级教育阶段,其中高级英语作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学目标也日益清晰。
高级英语的教学除了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其思辨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在国际化环境中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加强留学类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留学材料通常都是来自于英美等国家的学术和文化环境,这些材料涉及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社会环境、文化特征等多方面的内容。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些材料,需要学生对历史、社会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精选多种材料,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这些国家的了解,并促进他们对留学材料的分析能力的提高。
其次,让学生融入到真实的语境环境中,进行语言输出以及思考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往往只以单一结构为主,难以将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在阅读一些留学材料时,学生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理解,而对文章的主题和文化价值认知方面忽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口语和写作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语境中,同时让学生思考相关的文化,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区别和差异认知。
另外,组织项目式学习也是一个有效的高级英语教学方式,可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的提高。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这需要学生在项目中充分进行头脑风暴,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有些项目涉及到较复杂的技术和知识,这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进行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最终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多方面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元化学习资源包括各种实时数据、网络课程视频、电子图书等等,这些资源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在全球化的语言环境中找到他们需要的知识,同时拓展他们的视野。
“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反拨作用。
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帮助老师准确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引导和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高级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训练的综合性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和作用,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高级英语》教学模式不断改革,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制约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本文将以《高级英语》为例,阐释构建《高级英语》多元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过程,以期为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评价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级英语》课程改革与考核的现状笔者所在高校的《高级英语》课程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依托学校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组织教学活动,开展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
具体表现在:(1)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微课、拓展资料等全部在线共享,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2)教师利用教学互动平台发布任务,实时与学生在线沟通讨论,回答学生问题;(3)教学评估平台发布每课的在线测试题,学生在线作答;(4)课堂教学逐渐翻转,成为检查学生自学成果、答疑解惑实现知识内化的场所。
但是,课程的考核模式未作变动,依旧沿用以前的考试大纲。
课程考核总成绩由平时表现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构成。
平时表现考核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期中考核内容涵盖中期以前所教内容;期末考试则是按照大纲的要求考核一个学期全部教学内容。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都是以笔试形式的举行,考试题型及分数设置主要包括词汇(20%)、课文内容理解(10%)、难句释义(20%)、阅读理解(20%)、翻译(30%),考查内容的课内外比例为7:3。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研究作者:刘凤娟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8期刘凤娟(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摘要: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课程性质和特点要求高级课程教学应突破基础阶段把词汇操练及长难句分析作为教学重点的状况,侧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培养;高级英语;英语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8—0061—02基金:辽宁省“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WYYB13113 )《辽宁省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4—03—16作者简介:刘凤娟(1978—),女,辽宁沈阳人。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之一。
一些世界一流大学更是把思辨能力培养列为其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高等教育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各国高等教育共同追求的改革目标。
近年来,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正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
一、思辨能力的内涵及研究现状思辨能力译自英文critical thinking skills,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追问,它是一种直接追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
思辨能力的内涵很丰富,因此,概念的界定纷繁多歧。
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美国批判思维运动的开拓者罗伯特·恩尼斯提出的“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以及德尔斐报告组提出的“思辨能力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
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虽然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思辨能力定义的阐释侧重各不相同,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思辨能力是一种以自我反思为特征的综合认知能力,包括解释、分析、判断、评价、推理等能力。
转喻思维对《高级英语》教学的启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转喻不再仅仅被看做是特珠的修辞现象, 而被认为是人们一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高级英语》是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
而高级英语中蕴含大量的诸如转喻的修辞格。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转喻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能提高高级英语教学的质量。
标签:转喻思维;《高级英语》;语言教学1.0 引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转喻不再仅仅被看做是特珠的修辞现象, 而被认为是人们一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英语专业学习中,要学好高级英语这门难度大而且内容丰富的课程, 我们需要了解每一篇文章的背景文化知识, 修辞格以及渗透课文里的写作与翻译技巧。
张汉熙与王立礼主编的《高级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转喻现象,而培养学生的转喻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高级英语的学习。
本文从转喻的认知观角度出发,就转喻理论在《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出一种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级英语教学的新模式,促进高级英语教学。
2.0 关于转喻本质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转喻进行了研究。
关于转喻的认识,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局限于修辞层面。
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转喻被定义为使用一种事物的名称来替代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名称的修辞格。
从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人们对转喻的研究逐渐从传统的修辞学研究发展到现代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而正是这种认知转向为传统的转喻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关研究表明,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有力工具,在组织语言、思维和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同隐喻一样,转喻从传统的词格提升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认知过程,它既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同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又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
在实现语篇连贯的众多机制中,转喻是一种重要的深层或隐性衔接手段,它在语篇层面上制约着语言运用的深层次连贯性。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英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人们必备的语言技能之一。
在高等教育中,英语课程教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传统英语教学以语法、词汇为主,忽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交际中难以适应。
因此,将思辨能力培养作为《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导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维方式转变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反思问题的机会和引导,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同时,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情境,让学生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教学内容设计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等专业用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方法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演讲等,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活跃和积极。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并保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评估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成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是将语言知识与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价值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级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策略研究摘要:《高级英语》是高年级英语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从启发式大声思维(think aloud)、参与式综合能力培养、强调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以专业八级辅导来提高基本语言能力为主、英汉对比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了《高级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关键词:《高级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我们要求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
《高级英语》是高年级英语主干课程之一,为英语专业必修课,针对英语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
因此,高级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发展的前提,没有改革,就谈不上发展。
我们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外语教学经验,努力探索外语教学规律,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上。
1 《高级英语》课程的特点《高级英语》是高年级英语主干课程之一,为为英语专业必修课,针对英语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
大部分学校选用的教材是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5~8册或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一、二册为教材。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三、四年级)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听觉能力,即席发言、连贯表达、辩论、演讲的技巧与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培养词义辨析能力;提高归纳、总结主题与写作能力,使学生具有较熟练的交际能力。
本课程阅读材料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
通过阅读和分析所选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
结合范文,对词汇、修辞、阅读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在巩固和提高学生原有知识的同时,讲授修辞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文体鉴赏能力,了解并掌握英语写作文体的思维方法,英语段落结构及写作方法、英语论说文的类别、结构及写作方法,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习得优美的语言。
探索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摘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干课,是一门综合性强,难度较高的课程,在高级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将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入手,从高级英语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作业形式等方面探索高级英语课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级英语教学途径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911 引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指出,高级英语课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讲究传承,而且推行急功近利的实用性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尤其是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
黄源深指出:外语系师生难以摆脱困扰他们多年的“思辨缺席症”(黄源深,2010:11)。
高级英语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近些年的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省略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重要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愈加依赖教师的“讲授”,学习十分被动,其“思辨缺席症”也越加严重,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现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热情是极其必要的。
国内许多外语教学工作者业已认识到这一点,纷纷撰文加以评述、探讨解决方法,如:覃美静将批判性思维视为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2011);田芬(2010)就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入高级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徐丛辉(2012)探索了在高级英语课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2 高级英语课的教学改革探索2.1 教学理念的转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老师的职责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而学生则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