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机制
- 格式:pdf
- 大小:701.82 KB
- 文档页数:2
SECRETARY ’S COMPANION近年来,政务微博发展迅猛。
2014年7月2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26日,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19169个,其中党政机构官方微博84377个,公职人员微博34792个;上半年政务微博发博总数2435万条,被转评3.17亿次,转评量接近过去3年的总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同期发布的《2014上半年度腾讯政务微博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15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81524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111728个,公务人员微博69796个。
政务微博数量之巨、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务微博运营趋向成熟,逐渐建立起了政府新媒体信息发布与公共关系的体制机制。
政务微博在沟通民意、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与此同时,一些经验教训也需要不断总结。
2014年11月份,一则政务微博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某地政法委微博发布消息称,该委一名干部“作风极不检点,与多名异性发生性关系”。
消息一出,立刻掀起轩然大波。
很快,该官微又公布了“自曝干部作风问题”的初步调查结果,称此微博是管理员王某在家使用电脑时违规留存密码,因夫妻双方在协议离婚时引发矛盾,其妻子登录上网刊发的。
涉事者王某被免职,调离工作岗位。
事实上,这并不是政务微博第一次抢占头条。
2014年6月2日,一网友在东洞庭湖保护区发现一处垃圾场,随后发微博@了当地市政府官方微博。
谁知,对方竟回复称其为“环保绿茶婊”(2013年兴起的一个网络词语,被认为带有侮辱性)。
市政府微博公然骂人?此事立即引发热议。
随后,该微博发表致歉声明,市政府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启动问责程序,当事人何某被免职降级,调离工作岗位;对负有管理责任的市电子政务办主任和分管副主任进行诫勉谈话,提出批评。
更有意思的是,2013年10月,某市公安局微博发文详细描述了一无名女尸的大致年龄、衣着特征,并介绍说“此人为陕北口音,自称榆林吴堡人”。
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从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应对策略、案例分析、影响因素以及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重要性、建议和未来研究展望的探讨,揭示了政务新媒体在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舆论情绪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也提出了加强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完善监测机制、加强危机公关和提升信息传播效率等建议,为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更好地引导舆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政府公共关系、舆情监测、应对策略、案例分析、影响因素、重要性、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一直备受关注,其在舆论引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于处理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对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准确性和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入探讨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应对策略、案例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政府舆情引导的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是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实践经验,分析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总结其应对策略和舆情监测机制,以期为政府部门提供更有效的舆论引导指导,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共舆论的积极引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利用政务新媒体平台,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公共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拓展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
2. 正文2.1 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传播的重要平台,能够快速传播信息,及时发布官方态度,引导舆论方向,稳定社会情绪。
县政府办政务舆情管控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满是文件的办公桌上。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对这类工作已经驾轻就熟。
今天,我将为县政府办公室制定一份政务舆情管控方案。
我们要明确政务舆情管控的重要性。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政务舆情对于政府形象、政策执行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显著。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管控体系,以确保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畅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一、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1.设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小组,负责定期收集、整理、分析政务舆情信息。
2.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负面舆情。
3.与专业舆情监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高舆情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完善舆情应对策略1.制定政务舆情应对预案,明确应对流程、责任分工和处置措施。
2.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策略。
如:对于正面舆情,要积极传播,提升政府形象;对于负面舆情,要迅速回应,澄清事实,化解负面影响。
3.加强与媒体、网络大V等舆论领袖的沟通与合作,引导他们正确传播政务信息。
三、加强政务信息公开1.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权威。
2.通过政府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渠道,主动发布政务信息,提高政府透明度。
3.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政务信息更贴近公众。
四、提升政府舆情应对能力1.开展政务舆情应对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舆情意识和应对能力。
2.建立政府舆情应对专家库,为政府应对舆情提供专业支持。
3.定期组织舆情应对演练,提高政府应对突发舆情的能力。
五、强化舆情反馈与评估1.设立舆情反馈渠道,鼓励公众对政府政务舆情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3.对于在政务舆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在制定这份方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政务舆情管控的复杂性。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政务舆情,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
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信息快速传播的背景下,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新渠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政务新媒体包括政府微博、政府微信等,在突发事件中起着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关键作用。
政务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更加及时、快速地推送信息,方便公众获取官方权威信息。
政务新媒体还可以通过互动和回复功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面临各种灾害、突发事件时,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平台,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深入研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对于提升政府对舆论引导的能力,增强社会应对危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突发事件中,政务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情绪、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不仅能够加深对新媒体传播特点和舆论引导机制的理解,还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探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政务新媒体的作用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传播信息:政务新媒体能够迅速发布消息、通告和预警信息,帮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及应对措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恐慌情绪。
2.促进互动沟通:政务新媒体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让政府和公众之间能够进行及时互动和沟通,搜集有效信息和反馈民意,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公众参与和监督:政务新媒体能够让公众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突发事件的舆论讨论和决策过程中,监督政府的应对举措,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4.传播正能量:政务新媒体可以通过发布宣传等正面信息,引导舆论方向,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抵制谣言和负面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与考核办法(针对独立官博)政务微博是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应对网络舆情、开展政民互动以及网络问政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在促进政府与民众沟通、改善政府形象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加强新浪政务微博的规范管理,促进政务微博健康发展,新浪微博现推出《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办法”分“针对独立官博”与“针对微博群”两个版本,此版本将详细解析独立的政务微博官博的管理与考核办法。
第一部分: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办法一、明确组织机构1. 明确政务微博主管领导。
2. 成立政务微博工作小组,明确组长、小组成员。
3. 各部门(单位)分别确定一位微博事务主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本部门(单位)的微博工作。
4. 建立网评员队伍,网评员为各区县乡镇、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
5. 建立专家队伍,专家队伍由行业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6. 建立第三方服务团队。
二、明确各部门(单位)基本职责1. 政务微博主管领导:应当坚持每日阅读本单位政务微博博文,为微博工作总体规划把关,制定改进工作意见,审核涉及重大事件的微博。
2. 政务微博各管理(单位)主管领导:应负责策划针对本部门(单位)的微博话题、内容审核、审查敏感话题回应等。
3. 政务微博小组:负责搜集内容、撰写编排、策划活动、实时审查、发现舆情、掌握动向、问题督办、记录日志、存档备案、参与学习等。
并应同时设置专人专岗,安排内容编辑、形象设计、数据评估、活动策划专职人员。
4. 下属各处室、分局、委属单位联络员:需围绕本部门(单位)工作职责编写微博,协助监测舆情,根据政务微博小组的督办需求开展工作,与相关专家沟通等。
5. 网评员:对本单位已发布的微博进行点评、转发,积极参与各类讨论,并协助监测本单位相关舆情,及时回复。
6. 专家:需经常配合单位的微博及相关工作,参与微访谈,协助处理突发事件等。
7. 第三方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做好图片视频编辑、活动执行、后台技术维护等。
浅议政务微博摘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课题中,加强和创新互联网社会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第一大国,网民总数超过5亿。
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吸收整合了传统的媒体、通信、金融、商务、娱乐等社会功能,为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社会的运行效率,但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社会的管理难度。
特别是微博出现以后,中国互联网获得了言论与力量的“聚合加速器”,网络力量对现实社会的冲击力正日益凸显。
关键词:微博;互联网;政府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从2010年开始的微博大发展,有人从中看到民众监督的进步,有人看到公民社会的推动,也有人看到了国家安全的隐患,看到个人权利的过度膨胀。
观察者们见仁见智,因为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权利麦克风,蕴藏着向全世界宣告他的所思所想的能量。
此时,一切存在就会呈现出不可捉摸性。
于是,政府开通微博,不仅是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政府了解舆情、改善自我,应对新时代执政挑战的需要。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对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八点意见,在第七点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机制。
”总书记讲话表明,加强和创新互联网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党政部门与领导干部能否有效运用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已经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标尺,各级党政部门都应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管理新模式。
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已经成为新兴的社会信息聚合平台,过去两年,社会化媒体发展进一步加速,使微博成为一股时尚潮流,微博成了互联网上首要互动平台、社会监督的重要工具以及发泄不满的宣泄场所。
月报Monthly report◎解读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优势与问题对策政务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快速上升成为重要的舆论矩阵,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权威信息和优质服务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文/刘鹏飞身处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技术变革方兴未艾,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舆论格局的变化。
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开设、运营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头条号、短视频政务号、政务App等,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政务新媒体面临的发展优势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走过十个年头。
十年时间,政务新媒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与主流媒体、市场化媒体、平台媒体和自媒体等并存的主要新媒体类型,并且在舆论场中逐步与主流媒体形成呼应,占据主导地位,形成巨大的影响力,是与其所具备的优势因素分不开的。
第一,政务新媒体具有法律和政策基础。
我国宪法和法律为政务新媒体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赋予其权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公民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此外,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政务信息公开、政府新闻发布、政务舆情回应和电子政务等工作,先后发布几十份政策文件,支持、指导和规范政务新媒体的开通、运营和发展,以及具有前瞻性地抓住前沿趋势和问题,及时解决政务新媒体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不足。
2018■«游年X交教旅打山京祁京肃J么北首北护叢性前州庆税京较L通延地當乂京京京账号莪奖名单。
供图/视觉中国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建成以中国政府网政务新媒体为龙头,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一批优质精品账号,建设更加权威的信息发布和解读回应平台、更加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形成全国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二,中央和地方越来越重视和关心支持政务新媒体发展。
2016年以来,国办61号、80号文件较为具体地明确了北京政务新媒体卓越运营topEO北京海淀平安北京■舂房山健康北京北京亦庄2018年1冃25日,北京,"致敬城市进取心"——腾讯区域影响力盛典公布北京地区政务新媒体卓越运营各级各地主要领导干部在政务公开和政务舆情回应中的主体责任,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新媒体素养。
-334-科教论坛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5期(总第505期)[收稿日期]2020-10-26[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绍兴市“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科研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移动社交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以新冠肺炎为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任文杰(1979—),女,浙江慈溪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公关学、品牌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移动社交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任文杰(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 312030)[摘要]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成为移动社交的网络舆论平台。
2019年底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世界防控难度最大且传播速度最快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引发了一系列网络谣言和舆论。
根据网络舆论生成机制探讨分析了政府如何正确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爆发的各种网络舆论,提出了在舆论生成期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在舆论高潮期开辟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多种沟通渠道、在舆论平缓期运用社会化媒体塑造政府良好形象等观点。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路径[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 A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世界防控难度最大且传播速度最快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网络谣言和舆论,其中不乏危及地方政府的谣言和破坏形象的舆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时如何将疫情及时公开,安抚受众情绪,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良好的舆论引导路径。
1 网络舆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1.1 网络舆论的概念网络舆论是指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媒介形成并传播的关于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情绪等。
随着社交媒体用户群的状大,现在更多的舆论则出现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上,因此网络舆论也包括网友通过社会化移动媒体形成的关于社会问题的看法、观点以及情绪意见的总和。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的通知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以及开设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上的政务新媒体是互联网的一种新应用,网络传播力强,社会影响力大,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宣传政府工作、正面引导舆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务新媒体建设,用好用足政务新媒体平台,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目标任务2017年底前,全市政府系统县级以上部门和单位政务新媒体开通全覆盖。
2018年底前,政务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政务公开平台协同发展,彼此呼应;建成反应灵敏、响应迅速的贵阳市政府政务新媒体矩阵。
2019年底前,普遍开通政务新媒体互动回应和便民服务功能,受理咨询诉求、意见建议、在线办事,方便公众数据信息查询。
2020年底前,信息发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较大影响力。
二、建设内容(一)注册登记。
注册认证政务新媒体,应严格遵守《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实名认证,账号名称简洁、直观、规范,头像应鲜明、端庄、文明。
政务新媒体开通后,在5个工作日内向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报备。
关闭或变更政务新媒体的,原则上提前报备;紧急关停的,第一时间按程序向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报备。
(二)“四轮”联动。
把政务新媒体放在与网站同等重要位置,科学区分网站与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功能定位,把握传播规律,利用微博快速发布、互动性强和微信定向推送、精准服务的特点,不断拓展和提升服务功能,推进共建共享,形成“四轮”协同发展、功能互补、信息互通、彼此呼应的良好局面。
运营多个政务微博或微信的部门,要将相关内容整合到唯一认证的官方政务微博或微信进行公开。
(三)发布内容。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发布重大政策、重要会议、经济运行、社会发展、重要政务舆情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等动态,尤其是与社会公众关系密切的政府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各类权威信息以及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学者的政策解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