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2年自考“植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09.27 KB
- 文档页数:14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基础课程代码:1040、479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基础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本门课程是研究有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烃类、烃的衍生物以及油脂、糖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天然有机化合物。
考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为学习有关生物学和专业课程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的性质。
2、掌握有机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二)基本要求:1、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
2、掌握不饱和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有机物质的对映异构。
4、掌握卤代烃的鉴别。
5、领会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6、了解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与病理学、药理学、内、外科以及小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领会有机物的性质,掌握共价键的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有机化合物(重点)识记: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
(二)共价键与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次重点)识记:共价键的形成。
键能;键长;键角。
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二章饱和脂肪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烃的结构及异构,掌握烷烃的命名方法及原则,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烷烃的命名(重点)识记:烷基。
烷烃的命名方法。
应用:烷烃命名。
(二)烷烃的结构和异构(重点)理解:烷烃的结构。
烷烃的异构。
乙烷的构象。
丁烷的构象。
(三)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一般)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
《植物学》考试大纲一、本考试大纲说明本考试大纲适合专科毕业生参加选拔进入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考试。
植物学课程考试要求考生能达到进入本科阶段的知识及能力要求。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总要求:考生应对植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清楚并且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根、茎、叶及生殖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发育过程应了解;对不同类群之间的关系能用进化的观点分析;分类部分基本概念清楚,重要的科的识别要点要在相互比较中记忆。
第1章植物细胞和组织1.熟练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2.掌握植物的组织的类型、特点和组织系统;3.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4.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2章种子和幼苗1.了解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2.掌握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第3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一)根1.熟练掌握根的功能及经济利用;2.掌握根的发育、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3.理解根的类型;4.了解根瘤和菌跟。
(二)茎1.熟练掌握茎的功能及经济利用;2.掌握茎的发育、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3.理解芽的类型。
(三)叶1.熟练掌握叶的功能及经济利用;2.熟练掌握叶的形态;3.掌握叶的结构;4.理解叶的生态类型、落叶和离层;5.了解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及营养器官的变态。
第4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一)花1.熟练掌握花的概念及组成;2.掌握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3.掌握植物的开花、传粉与受精过程;4.掌握花程式及花序的类型;5.理解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二)种子和果实1.熟练掌握种子和果实的形态、结构和类型;2.理解胚和胚乳的发育;3.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5章低等植物熟练掌握藻类植物、菌类、地衣主要特征;第6章苔藓1.掌握掌握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2.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3.了解苔藓植物的发展史。
第7章蕨类植物1.熟练掌握维管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2.掌握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繁殖的特征;3.理解蕨类植物生活史;4.理解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5.了解蕨类植物的起源。
《植物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81130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本科)考试对象:生物科学本科类学生一、课程考核目的:本课程理论内容的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以及运用本课程的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以及运用植物分类基本知识,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课程理论内容部分考试分期中、期末四次,采用笔试方式;实验部分在期末只进行两次,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的考试方式。
中期考试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第十一周左右,期末考试安排在第十九周左右。
三、教学时数;138学时,其中理论部分为96学时,实验部分为42学时。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1、陆时万等编著. 植物学(上、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王全喜等.《植物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高信曾主编.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篇种子植物形态解剖绪论考核内容:一、植物界(一)生物的分界(二)植物多样性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三、植物学(一)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二)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考核要求:通过结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有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植物学的信心。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一、有丝分裂二、无丝分裂三、减数分裂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一、植物细胞的生长二、植物细胞的分化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一、植物组织的类型二、组织系统考核要求: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工程监理课程代码:112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工程监理》课程是高等自学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主要专业课程。
《工程监理》课程是应考生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的主要理论和相关实务,掌握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和工期控制的内容及方法,培养应考生具有从事工程项目监理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应考生系统地学习工程项目监理专业知识,了解工程项目监理的含义、组织模式和任务内容;熟悉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的监理及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管理;掌握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从课程体系来看,《工程监理》属于“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核心专业课。
该课程是《工程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证书》的必考课程,将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桥梁。
从知识体系来看,《工程监理》需用到《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建设工程监理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监理工程师工作内容和素质要求;熟悉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和经营管理;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和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监理工程师识记:监理工程师的概念、性质、作用理解: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考试应用:监理工程师的素质要求(二)次重点:工程监理企业识记:监理企业组织理解:监理企业资质标准应用:监理企业经营管理准则及制度第二章建设工程监理组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的管理模式;熟悉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实施程序;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组织的原理和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备及职责分工理解:监理人员配备应用:各类监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二)次重点:建设工程监理模式与实施程序;建设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识记:工程监理组织机构设计基本原则;组建监理机构的步骤理解:1、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2、建设工程监理实施模式应用:建设工程监理实施程序第三章建设工程监理目标控制及风险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工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实施内容;熟悉建设工程目标系统;了解目标控制和分解的概念。
天津市⾼等教育⾃学考试课程考试⼤纲-天津市教育招⽣考试院天津市⾼等教育⾃学考试课程考试⼤纲课程名称:化⼯原理(⼆)课程代码:0718第⼀部分课程性质与⽬标⼀、课程性质与特点化⼯原理(⼆)是⾼等教育⾃学考试化学⼯程类专业所开设的⼀门技术基础课,它主要研究化⼯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及⼯艺尺⼨的计算或设备的选型。
该课程注重⼯程概念与共性问题的研究,是⼀门理论联系实际,应⽤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掌握化⼯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法;掌握各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结构和特点;能运⽤所学理论知识进⾏各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能运⽤过程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影响单元操作的主要因素,从⽽指导设计与⽣产。
要求考⽣在学习本课程中,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法,在各单元操作的学习中,多作练习,将所学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结合起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应具有⼀定的⼯程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化⼯原理(⼆)是⼀门技术基础课程,它与许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等数学》《物理学》及《物理化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化⼯传递过程》互相衔接配合。
第⼆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标第⼀章流体流动⼀、学习⽬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流体静⼒学基本⽅程及应⽤,掌握连续性⽅程式和柏努利⽅程式的物理意义及应⽤,能够进⾏流体流动时的阻⼒计算,并能够运⽤流体流动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进⾏⼀般简单管路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概述(⼀般)识记:流体流动在化⼯⽣产中的应⽤及流体的连续性理解:不同的单位制并掌握单位换算。
(⼆)流体静⼒学(重点)识记:流体密度的定义、单位,应特别注意⽓体密度的计算流体静压强的定义,单位及表⽰法。
理解:流体静⼒学基本⽅程式的意义应⽤:流体静⼒学基本⽅程式的应⽤,重点是流体静压强的测量(三)流体运动的衡算⽅程(重点)识记:流体流速和流量的定义及⼆者的关系定态流动与⾮定态流动理解:连续性⽅程式的意义柏努利⽅程式的物理意义及基准⾯与截⾯的选取原则应⽤:柏努利⽅程式⽤于确定管理中流体的流量、压强、设备相对位置及输送机械的有效功率等(四)管内流体的流动现象(次重点)识记:⽜顿粘性定律及流体的粘度,掌握粘度的单位换算理解:雷诺准数与流体的流动类型层次与湍流的特征(五)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重点)识记:⽔⼒半径,当量直径及速度平⽅区的概念理解:λ~Re、ε/d关系图曲线的变化规律应⽤:流体在直管中流动阻⼒的计算流体在层流时摩擦系数的计算流体在湍流时摩擦系数的计算(λ~Re、ε/d关系图的使⽤)局部阻⼒的计算(当量长度法及阻⼒系数法)(六)简单管路的计算(重点)应⽤:⼀般简单管路的计算(七)流速和流量的测量(次重点)理解:⽪托管、孔板流量计、转⼦流量计的主要结构、测量原理及应⽤场合第⼆章流体输送设备⼀、学习⽬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离⼼泵的性能参数、特性曲线、⼯作点及流量调节,并掌握离⼼泵安装⾼度的确定原则及离⼼泵的选⽤⽅法。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种子学课程代码:3248、414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种子学是农业综合技术专业(植物生产方向)的一门专业课。
种子学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应用科学,一方面是从理论上阐明植物种子各种生命现象的变化及其与环境条件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应用技术的角度帮助应考者正确掌握种子检验和种子贮藏及加工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比较全面的理解种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理解并掌握种子活力测定、种子的贮藏及种子加工和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能够根据种子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及生命活动规律,选择种子贮藏的合理措施。
2、根据种子的特征特性确定种子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3、熟悉主要作物种子的成熟、休眠、萌发的特性和机理。
4、正确掌握种子生长的控制手段。
5、熟悉主要种子特性,正确选择种子处理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门课程应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及必要的化学知识为基础,与栽培学、病虫害防治、农业生态基础等课程相互配合。
本门课程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等课程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种子含义、播种材料的分类及代表作物;种子学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了解种子学的发展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种子、种质、种子学的含义。
(二)次重点识记:播种材料的类别及代表作物。
第二章种子学的生物学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种子分类的依据、类别及各类别的代表作物;正确理解主要作物的形态结构、环境条件对种子成分的影响、种子休眠的机理及调控;掌握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种子萌发过程及衰老的机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种子分类的依据和类别;休眠、休眠种子、休眠期的含义;种子活力的定义;种子萌发、临界水分、萌动、假萌动、发芽的含义;发芽温度三基点。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三)课程代码:037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有机化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应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基本技能,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对立体化学、反应机理、天然产物有所理解,为后续课程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有机化学有全面的理解。
能灵活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结构理论;2、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及俗名;3、应用各种官能团的一般性质及变化规律;4、应用有代表性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反应的因素;5、应用静态立体化学的知识;理解少量动态立体化学知识;6、能综合运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去推断结构、合成目标化合物;7、理解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8、理解少量的实验内容。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发展历史、本学科的特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电子效应和反应类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一般)理解:有机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特点和发展历史、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共价键理论(重点)应用:电子配对理论和原子轨道理论。
理解:共价键的参数。
(三)有机化合物中的电子效应(重点)应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四)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次重点)理解:共价键的断裂方式、有机化学的基本类型。
第二章链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用杂化轨道理论、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的种类、链烃的命名法、烷烃的构象、链烃的化学性质。
理解烷烃的卤代反应机理和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机理,理解共轭现象及链烃在医药上的一些应用。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一)课程代码:2070、496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分析化学(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本)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特点是以分析方法为系统,综合应用多门有关学科的知识,突出了量的概念,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重点讲授各种分析方法的分析原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分析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具备初步独立设计分析检测方法的能力和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的分析操作技术;学会运用基本的计算方法。
注重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选择分析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为解决生产工艺和科学研究中的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各种分析方法的有关计算,初步具备数据评价能力;2、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原理;3、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4、掌握选择分析方法、拟定实验方案的能力;5、本课程设置实验课,训练基本实验技能,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学习环境检测与评价等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则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了分析化学的性质和任务,明了分析化学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分析化学的分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分析化学的分类(次重点)理解:分析化学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一般)理解:完成一项分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课程代码:122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分子生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从分子水平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疾病机理和药物作用机制所必备的学科知识,也是未来从事医药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等必不可少的知识架构。
课程内容涉及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涉及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系统介绍基因的组成、结构、调控和表达的分子机制以及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相应介绍分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习者把握当今医药学的发展方向,理解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掌握生物制药等新型产业的操作要点,从而适应医药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潮流有重要作用。
本大纲通过列出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为自学者学习提供基本方向,有助于其理解和领会课程内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辅导考试,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原理和在医药学领域的发展动态,理解和掌握药学分子生物学的常用名词及其意义,掌握和熟悉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基因表达的基本规律,基因操作的基本工程原理和方法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学习掌握生物遗传基因组相关基因的分类、特点和重要功能。
2. 掌握DNA复制的一般特征和不同生物的DNA复制系统和进行模式;学习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与人类疾病的相互关系;了解人体DNA的修复系统以及在临床治疗上的相关应用。
3. 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DNA转录模式及其转录后加工过程。
4. 掌握蛋白的结构与其性质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掌握蛋白生物合成的机制以及蛋白合成后续步骤的作用。
了解药物蛋白研究的相关领域和新兴学科。
5. 了解分子杂交、PCR、基因敲除等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 学习掌握药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的概念和应用范围。
《植物生物化学》大纲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构成蛋白质的 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特点、重要性质及氨基酸混合物的分离分析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3.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4.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5.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含量的测定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核酸的种类与功能2.核酸的分子结构特点3.核酸的重要理化性质4.核蛋白的结构5.核酸的分离纯化、定量测定及常用的分析技术三、酶1.酶的概念、化学本质、作用特点及分类2.酶的作用机理及酶活力测定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4.变构酶、共价修饰调节酶及同工酶的概念及特点5.维生素及辅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四、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1.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生物膜的功能五、糖类代谢1.蔗糖和淀粉的酶促降解2.单糖的分解代谢及其调控3.糖异生作用4.蔗糖和淀粉的生物合成六、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1.高能化合物及能荷2.电子传递链的概念、组成和电子传递抑制剂3.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机理及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作用4.线粒体穿梭系统七、脂类代谢1.脂肪的酶促降解及合成2.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3.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4.乙醛酸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5.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八、氨基酸及蛋白质代谢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碳骨架及氨的去向2.氨基酸生物合成的碳骨架来源3.蛋白质的降解途径4.蛋白质合成体系的重要组分5.大肠杆菌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6. 多肽在合成后的加工及定向输送九、核苷酸及核酸代谢1.核苷酸的降解2.核苷酸的生物合成3.DNA的生物合成、DNA的突变及DNA的损伤修复4. RNA的生物合成、RNA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及转录后加工十、代谢调节1.各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2.酶量(主要指酶合成的调节)与酶活性的调节。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药学(一)课程代码:0422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属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药药性理论及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为主。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理论、应用知识,各类药物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以及 133 多味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
熟悉中药的用法、用量以及94味药物的分类、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了解中药的形成与发展、产地、采集与炮制,各类药物的含义以及105味药物的分类、功效与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
从而为从事中药调剂、生产、营销及研究,做好药学服务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先期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
后续课程主要是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及中药药剂学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言学习,熟悉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了解中药学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中药学的内容。
(重点)理解:中药与中药学的含义。
(重点)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药的起源、中药学发展概况,熟悉历代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中药的起源(一般)识记: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一般)识记:《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成书年代、著者、历史地位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因本章内容已包括在中药鉴定学中,故只供学习,不进行考核)第三章中药的炮制(因本章内容已包括在中药炮制学中,故只供学习,不进行考核)第四章药性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药药性的含义、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确定依据和临床意义,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影响升降浮沉和毒性的因素,及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2012年天津自考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气体分子运动论**,真实气体*。
(二)热化学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作用(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酶催化)*。
(四)化学平衡熵和Gibbs 函数标准平衡常数KΘ及其应用,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系数之间的关系*。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浓度、压力、温度),里查德里原理。
自发变化和熵★ Gibbs 函数和自发反应方向的判据★。
(五)酸碱平衡⑴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⑵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⑶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⑷盐的水解平衡。
⑸缓冲溶液的定义,缓冲原理,缓冲溶液pH 的计算,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酸碱指示剂★。
(六)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度和溶度积,溶度积规则,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七)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⑴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氧化数)。
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⑵原电池:原电池的组成,电池符号,正、负极,氧化型,还原型。
氧化还原电对,电极反应(半反应)。
⑶电极电势的概念,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⑷电极电势的应用: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次序,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⑸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E-pH 图*(八)原子结构⑴氢原子光谱与 Bohr 理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薛定谔方程*,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几率密度与电子云,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象,四个量子数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⑵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鲍林近似能级图及科顿能级图,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影响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因素-屏蔽效应及穿透效应。
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周期、族、区的划分及划分依据。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基础课程代码:、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综合技术专业(植物生产方向、园林花卉方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其主要任务是帮助考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掌握坚实、必要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学也专业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的个体发育(形态解剖)、系统发育(植物界类群与分类)和植物生态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具体要求是:掌握植物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类型特征和功能;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植物界的类群、光合、呼吸作用、水分、营养运输功能及代谢反应。
掌握与农业栽培有关的被子植物分类知识和技能;掌握植物生态学及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在各章学习中,应始终重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联系、基础知识理论和生产实践的联系。
学会识别细胞、组织的特征,器官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学会分类知识,掌握鉴定识别植物的方法,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学习花卉学、园林树木与栽植养护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苗圃学等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理论依据,为学生学好专业技术技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学的含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方法和植物学的主要分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植物学及植物生理学的含义,学习植物学及植物生理学的目的,植物学的主要分科。
第一篇被子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第一章种子和幼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种子的主要类型,种子萌发及萌发的内外条件,幼苗的类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种子的组成。
理解:幼苗的类型。
(二)次重点识记: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
《植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32E11B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3.2开课学院:海洋学院英文名称:Plant Chemistry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地址:所属基层学术组织:生物与海洋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任务植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植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化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林产化工专业和特种农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植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中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植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三、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植物化学教学主要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讲课要以启发为主,重点阐明各类化学成分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对其它部分可适当联系或指导学生开展自学。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50%。
按培养方案要求,本门课程学生总评成绩达到60分可通过。
期末考试的主要题型有名称解释、简答题等。
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状况。
为强化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核,本课程平时成绩占50%,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如参与课堂讨论、网上讨论、团队活动等做出评价,并综合其个人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纪律遵守情况给出平时成绩。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锦明编著:《植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03参考书:姚新生编著:《天然药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陈惠芳编著:《植物活性成分辞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谭仁祥编著:《植物成分分析》,科学出版社,2002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编著:《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曹福祥编著:《次生代谢及其产物生产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说明: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授课。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课程代码:248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计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简明生物学》是对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相关知识的简要介绍。
由于生物学涉及面广,分支学科多,各学科发展迅速;因此,本课具有较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应用生物技术,是生物学与工程技术交差学科,是以生物学各学科研究成果为依托的,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研制及生产过程,需要以生物学知识为支撑条件,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应该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尤其是与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生物学知识。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涉及到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酶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艺、基因工程等多门课程,要顺利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任务,必须首先学习《简明生物学》中所介绍的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的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生命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核心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活着的生物和死亡的生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去评价生命起源的上帝创造说、自然发生说、宇宙发生说、化学进化学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次重点)理解:新陈代谢;生长与繁殖;遗传、变异与进化;应激性应用: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二)生命的起源(一般)识记: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理解:原始地球条件对生命起源的重要意义第二章生命的组织结构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与许多后续章节有关,通过本章学习,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扫清障碍。
要求学生了解生命的化学基础和细胞基础,理解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生命的分子组成(一般)识记:构成生命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构成生命的主要化合物理解:糖类的组成与功能;脂类的组成与功能;蛋白质的组成与功能;核酸的组成与功能(二)生命的细胞基础(重点)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应用: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理解: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应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3、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识记: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4、动物体内的四种组织主要特征、分布与功能识记:动物体内的四种组织主要特征、分布与功能5、植物体内的六种组织主要特征、分布与功能识记:植物体内的六种组织主要特征、分布与功能6、动植物器官与系统识记:动植物器官与系统7、细胞是生物体生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应用:细胞是生物体生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8、细胞周期与各期特点理解:细胞周期与各期特点9、胞亚显微结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细胞亚显微结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应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器10、细胞分化理解: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第三章生命的多样性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变异复杂。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化学课程代码:0745、463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植物化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它在有些学科专业也称《天然药物化学》或《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着重围绕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典型活性成分结构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别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提取与中药制剂质量、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了解活性成分提取的一些新技术及其在实现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理解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主要结构类型及特点。
2.理解天然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
3.理解天然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方法。
4.理解天然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方法。
5.识记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在实现中药现代化中的意义和一般的研究方法。
6.识记天然药物的发展史,最新进展、新技术、新药名称、化学结构类型和用途。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植物化学课程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上开设的,它与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应用学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作用,同时又有其独立性。
它为中药制剂的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目的及发展概况,熟悉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概念与相关性;熟悉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一般性质及提取与杂质除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目的与发展概况(一般)识记: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目的(二)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次重点)识记:糖类、有机酸、鞣质、植物色素、树脂、氨基酸、蛋白质、酶、脂肪油与甾醇的结构特点、类型与一般性质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概念及相对性应用: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鉴别鞣质的作用与提取精制第二章提取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溶剂提取法与水蒸汽蒸馏法的原理和操作及其特点,掌握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色谱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熟悉结晶法中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和操作及判定结晶纯度的方法,熟悉吸附法、透析法、升华法、分馏法在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了解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一般步骤及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13C-NMR)、质谱(MS)等测试手段在化学成分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提取分离方法(重点)识记:常用溶剂的类型及特点及溶解范围理解: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的原理与操作形式系统溶剂分离法与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分离原理及操作形式沉淀法的类型与分离原理应用:常用的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的种类、极性与应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的特点与应用水蒸汽蒸馏法的应用酸碱沉淀法、试剂沉淀法、铅盐沉淀法的在天然产物成分分离中的应用吸附法、盐析法、透析法、升华法、分馏法的应用逆流连续萃取法、液滴逆流分配法的特点与应用(二)结晶和重结晶(次重点)理解:结晶的条件与结晶纯度的判断应用:结晶溶剂的选择与制备结晶的方法(三)色谱分离法(重点)识记:吸附色谱、分配色谱法的原理与操作形式反相硅胶色谱的分离原理理解:吸附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的特点聚酰胺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应用:聚酰胺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法(IEC)、大孔吸附树脂法、凝胶色谱法(GF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的应用反相硅胶RP-2、RP-8、RP-18的应用根据化学成分的特性判断在色谱法分离中的先后顺序(四)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一般)识记:鉴定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一般步骤结构测定中常用的波谱简介第三章甙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以下概念:甙、甙键、甙元、糖的绝对构型、相对构型、原生甙、次生甙、两相水解法。
掌握甙的溶解特性及甙键水解方法。
掌握糖与甙的鉴别方法。
熟悉甙的分类方式。
了解甙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
二、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甙的结构与分类(次重点)识记:甙、甙元、甙键、糖的绝对构型、相对构型、原生甙、次生甙理解:甙的分类方式及按甙键原子分类应用:按甙键类型分类明确:天麻甙、山慈姑甙、萝卜甙、芥子甙、巴豆甙、芦荟甙所属类型。
苦杏仁甙与野樱甙的类型与关系(二)甙的理化性质(重点)识记:甙的性状、溶解性、旋光性理解:甙键的裂解方式甙的酸催化水解过程、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甙的酶解特点及Smish降解的反应过程应用:利用酸催化水解的规律判断各种甙的水解难易顺序,两相水解法的应用,常见酶的水解对象及Smish降解反应与应用(三)甙的结构测定(一般)识记:甙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及确定甙键构型的方法理解:还原糖、甙、2-去氧糖的显色反应糖的色谱法鉴别应用:molisch反应、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菲林试剂、(Keller-Kiliani)反应的应用。
糖的纸色谱、薄层色谱鉴定法的条件与应用第四章黄酮类化合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类型,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重要的颜色反应,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与应用,熟悉典型的黄酮类成分的来源、结构、结构类型及生理活性,了解纸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及UV、H1-NMR 谱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二、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次重点)识记: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黄酮和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异黄酮、查耳酮、花色素和黄烷醇应用:典型黄酮类成分如:木犀草素、黄芩素、黄芩苷、牡荆素、槲皮素、金丝桃甙、芸香甙(芦丁)、杜鹃素、橙皮甙、大豆素、大豆甙、葛根素、红花甙、矢车菊素、银杏素等的来源、结构、结构类型及主要的生理活性(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重点)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溶解度、酸碱性、盐酸-镁粉反应、四氢硼钠反应、锆盐—枸橼酸反应、醋酸镁反应、三氯化铝盐反应应用:比较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水溶性强弱,利用显色反应鉴别各类黄酮化合物(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重点)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碱提酸沉淀法、大孔吸附树脂法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硅胶色谱法、聚酰胺色谱法、pH梯度萃取法应用:黄酮类成分黄芩甙、芸香甙(芦丁)的提取聚酰胺色谱法、pH梯度萃取法分离各种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四)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一般)理解:纸色谱、硅胶色谱、聚酰胺色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Rf值的关系应用:UV、H1-NMR谱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利用UV谱解析木犀草素等化合物的结构第五章醌类化合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呈色反应,掌握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了解UV、IR光谱在蒽醌结构测定中的应用,熟悉典型醌类化合物的性质、类型、提取分离方法。
二、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次重点)识记:苯醌、萘醌、菲醌的基本结构理解:蒽醌类的基本结构与类型:羟基蒽醌衍生物、蒽酚(或蒽酮)衍生物、二蒽酮衍生物应用:典型的醌类化合物如:2,6-二甲氧基苯醌,信筒子醌、辅酶Q10、胡桃醌、兰雪醌、紫草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茜草素、羟基茜草素、番泻甙A、B等的结构、结构类型及主要的生理活性(二)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重点)理解:理化性质:一般性状、升华性、溶解性、酸性呈色反应:菲格尔反应、碱液反应、醋酸镁反应应用:比较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利用呈色反应鉴别各种醌类化合物(三)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重点)识记:游离醌类的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提酸沉法、水蒸气蒸馏法蒽醌化合物的提取:乙醇提取法理解:蒽醌类的分离:蒽醌甙与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蒽醌甙的分离应用:萱草根、大黄中游离蒽醌的结构、提取分离方法(四)羟基蒽醌的UV、IR光谱(一般)识记:羟基蒽醌类的色谱鉴定与常用的显色剂羟基蒽醌的羰基及羟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应用:UV、IR光谱在蒽醌结构测定中的应用第六章苯丙素酚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苯丙素酚类的定义及类型;掌握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及理化性质;了解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掌握木脂素的结构类型,了解典型木脂素的结构类型、主要的生物活性。
二、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苯丙素酚的定义与类型(一般)识记:苯丙素酚的定义苯丙素酚的类型: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酯、香豆素、木脂素黄酮类和木质素应用:丁香油酚、细辛醚、绿原酸等的结构类型(二)香豆素(重点)识记:香豆素的结构类型: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理解:香豆素的理化性质:性状、溶解性、内酯的性质香豆素的呈色反应:荧光、异羟肟酸铁反应、与酚类试剂的反应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与色谱鉴定应用:七叶内酯、七叶甙、当归内酯、补骨脂内酯、白芷内酯、花椒内酯、前胡香豆素A等的结构及结构类型。
利用显色反应鉴别香豆素类(三)木脂素(次重点)识记:木脂素的定义木脂素的结构类型:简单木脂素、单环氧木脂素、木脂内酯、双环氧木脂素、环木脂素、环木脂内酯、联苯环辛烯型应用:典型木脂素如恩施脂素、扁柏脂素、连翘脂素、异紫杉脂素、l-鬼臼毒脂素、鬼臼乙叉甙、五味子素、联苯双酯、戈米辛A、水飞蓟素、厚朴酚等的结构类型、主要的生物活性第七章萜类化合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萜类化合物的组成特点与分类依据;掌握萜类的主要理化性质及典型萜类化合物的来源、类型、主要的生物活性;了解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及一些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与用途。
二、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萜类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与性质(次重点)识记:萜类化合物定义、通式与分类依据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与组成的基本单元理解:萜类化合物的性质应用:萜类的溶解性、加成反应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二)单萜及其重要的化合物(重点)识记:单萜的结构类型:链状、单环、双环、环烯醚萜理解:卓酚酮、环烯醚萜的结构特点、性质应用:重要单萜月桂烯、柠檬烯、橙花醇、柠檬醛、薄荷醇、桉油精、α-蒎烯、樟脑、龙脑(冰片)等结构、主要的生物活性或应用梓醇、栀子甙、龙胆苦甙等结构类型、来源及主要的生物活性卓酚酮、环烯醚萜的鉴别(三)倍半萜及其重要的化合物(重点)识记:倍半萜的结构类型:链状、单环、双环、倍半萜内酯理解:奥类化合物、倍半萜内酯的结构特点、性质应用:重要倍半萜如α-金合欢烯、姜黄酮、青蒿素、α-桉叶醇、莪术二酮、莪术醇、马桑毒素、鹰爪甲素等的来源、结构类型、主要的生物活性或应用奥类化合物、倍半萜内酯的鉴别(四)二萜及二倍半萜其重要的化合物(次重点)识记:二萜的组成与结构类型二倍半萜的组成及主要来源应用:重要二萜如银杏内酯、穿心莲内酯、雷公藤内酯酮、丹参酮-Ⅰ、紫杉醇、甜菊甙、冬凌草素、芫花酯甲等来源、结构类型与生物活性或用途(五)三萜、四萜及多萜(一般)识记:三倍及四萜的组成与结构类型应用:常见的四萜如胡萝卜素、玉米黄素、西红花素、菌红素及杜仲胶的来源、结构特点与应用第八章挥发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挥发油的定义、组成及一般通性;掌握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与应用;掌握挥发油的化学与色谱鉴别方法;了解挥发油分离方法的新技术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