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珍稀动物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55 KB
- 文档页数:6
《珍稀动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珍稀动物》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进修珍稀动物,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珍爱认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好奇心。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珍稀动物,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珍稀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和珍爱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珍稀动物的珍爱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珍稀动物的特点和珍爱意义。
难点:如何通过实际活动来深入了解珍稀动物。
四、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1. 知识讲解:起首,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几种珍稀动物,包括大熊猫、长颈鹿、东北虎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受到的威胁。
2. 制作模型:学生们分组制作珍稀动物的模型,可以应用纸板、泥巴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珍稀动物的了解。
3. 角色扮演:学生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不同的珍稀动物,通过模拟动物的行为和声音,让其他同砚猜出是哪种动物,增加趣味性。
4. 创作绘画: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珍稀动物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展示珍稀动物的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作业要求1. 每组至少制作一个珍稀动物的模型,并进行简单的展示。
2. 每位学生要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展示对珍稀动物的理解。
3. 每位学生要完成一幅珍稀动物的绘画作品,展示对珍稀动物的奇特见解。
六、评判方式1. 模型制作:评分标准包括模型的外观、逼真水平和创意性。
2. 角色扮演:评分标准包括表现力、准确性和团队合作。
3. 绘画作品:评分标准包括画面的美感、细节表现和想象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珍稀动物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对珍稀动物的珍爱认识,为未来的环保认识培养打下基础。
珍稀动物大班科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堂关于珍稀动物的科学课,适合大班幼儿。
通过本节课,旨在激发幼儿对珍稀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案将包括珍稀动物简介、动物类别辨认、珍稀动物保护知识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珍稀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辨认不同类别的动物。
3. 培养幼儿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播放有关珍稀动物的视频短片或展示珍稀动物图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珍稀动物:老师给幼儿简要介绍珍稀动物的概念,如:大熊猫、孔雀等。
b. 动物类别辨认:老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辨认并分类,如:猫科动物、鸟类动物等。
3. 学习活动a. 珍稀动物认识游戏:老师邀请幼儿参与认识珍稀动物的游戏。
在幼儿眼前快速出现珍稀动物的图片,幼儿要快速拍手或叫出动物的名字。
b. 动物拼图:老师分发珍稀动物的拼图给幼儿,让他们完成动物的拼图,练习手眼协调能力。
c. 珍稀动物故事讲解:老师给幼儿讲解珍稀动物的保护故事,提高幼儿对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视程度。
4. 综合活动a. 制作珍稀动物手偶:老师为幼儿准备上面有珍稀动物图案的手袋,并提供剪刀、彩色纸、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珍稀动物手偶。
b. 珍稀动物知识问答:老师设计珍稀动物的问答题目,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和综合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珍稀动物的掌握程度。
2. 口头回答法:通过珍稀动物知识问答,了解幼儿对珍稀动物的了解情况。
五、教学资源1. 珍稀动物图片、视频短片。
2. 珍稀动物的拼图、手偶制作材料。
3. 知识问答题目。
六、课后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选择一个珍稀动物,用自己的话和绘画表达出来,并跟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所了解的珍稀动物知识。
2. 实地参观安排班级实地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深入了解和感受珍稀动物的生态环境,增强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珍稀动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珍稀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珍稀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其保护意义;重点介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探讨珍稀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其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珍稀动物的定义、特点,掌握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及其保护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生物学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珍稀动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及其保护意义。
难点:珍稀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其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殊之处?2. 基本概念(1)讲解珍稀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3. 珍稀动物的保护意义(1)介绍珍稀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讨论珍稀动物保护对人类的意义。
4.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关于珍稀动物保护的新闻报道。
(2)引导学生分析报道中提到的保护措施。
5. 例题讲解(1)讲解珍稀动物保护的相关例题。
(2)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6. 随堂练习(1)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并讲解错题。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珍稀动物的定义、特点2.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3. 珍稀动物的保护意义4. 威胁与保护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珍稀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2)列举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并说明其保护意义。
(3)谈谈你对珍稀动物保护的看法。
2. 答案:(1)珍稀动物是指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濒临灭绝的动物。
特点: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态价值高。
我国的珍稀动物《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我国的珍稀动物》。
2.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3.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积极参与动物保护行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珍稀动物的种类和分布区域。
2.难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包括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金丝猴等。
2.讲解珍稀动物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威胁。
3.探讨如何保护珍稀动物,呼吁学生爱护动物,积极参与动物保护行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珍稀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对动物的看法和感受。
二、学习(30分钟)1.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讲解它们的特点、习性和分布情况。
2.讲解珍稀动物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威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这些动物。
三、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珍稀动物,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四、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物保护行动。
五、作业(10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珍稀动物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思考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对珍稀动物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六、拓展延伸:安排学生进行动物保护实践活动,如参与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参观动物保护区等。
七、反思与总结:通过本节课,学生对我国的珍稀动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动力,促进了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爱护动物,为珍稀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尽一份力量。
《珍稀动物》幼儿园大班教案:发现身边的珍稀动物?1.课程目标1)认识珍稀动物,了解其生存环境和珍贵性;2)培养幼儿保护珍稀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3)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自然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3.教学内容1)启发幼儿的观察力幼儿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珍稀动物。
教师选择一些珍稀动物的图片并进行展示,由老师提问或者由幼儿自己提问,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猜测珍稀动物的名字、生活环境、体型、颜色、习性等方面的信息。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猜测出珍稀动物的信息。
2)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数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寻找身边的珍稀动物的信息,然后由小组成员们彼此分享和交流所发现的珍稀动物的信息。
这里需要注重引导,让孩子们相互尊重、鼓励彼此,学会倾听和回答问题。
3)唤起幼儿主动了解自然的热情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在学校周围寻找珍稀动物的踪迹,并回到班级中和小组分享。
这样可以让幼儿深入了解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关注自然、主动了解事物的习惯。
4.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程中是否注意力集中;2)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语言是否准确流畅;3)评价小组合作的效果,孩子们是否能够有效地彼此合作。
5.课后作业幼儿可以通过参观动物园、阅读有关珍稀动物的书籍、画画、制作珍稀动物三维图等形式,继续加深对珍稀动物的认识。
同时,也需要注意与珍稀动物的一起生存,珍视并保护好他们。
我们要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认识到身边的珍稀动物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习保护珍稀动物的同时,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行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对大自然中的珍稀动物更加的关注和喜爱。
野生动物保护教案:了解地球上的珍稀动物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珍稀动物的种类和特点;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3.通过讨论、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采取行动保护野生动物。
二、教学内容1.了解地球上的珍稀动物介绍珍稀动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地区,生活习性,保护现状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2.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的培养通过发现和分析不良环境现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选手的模范事迹。
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地球公民应该从自身做起,落实环保责任。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3.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介绍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方式,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救治和核心区的保护等措施。
并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保护野生动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1.演讲法:教师通过精彩的演讲,让学生全面了解一些珍稀动物的种类、分布地区、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地的野生动植物群落,了解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等等,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
3.小组讨论法: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将其付诸行动。
四、教学过程1.带领学生观看有关珍稀动物的视频,介绍珍稀动物的种类、分布地区、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为学生介绍环境保护选手的模范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地球公民应该从自身做起,落实环保责任。
3.带领学生一起前往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等等。
4.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并实行行动计划,把学到的知识付诸行动。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和态度,是否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2.与学生交流,收集他们对课程的感受和体会。
3.通过考核学生的作业是否认真完成,来评估他们学习课程的效果。
六、教学成果1.学生了解了地球上的珍稀动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地区,生活习性,保护现状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初中生物珍稀物种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珍稀物种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几种珍稀物种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珍稀物种的概念和特点。
2. 了解几种珍稀物种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对珍稀物种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2. 学生对珍稀物种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一个珍稀物种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讲解珍稀物种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几种珍稀物种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比如大熊猫、北极熊等。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让学生加深对珍稀物种
的认识。
3. 深入学习:组织学生观察、探究珍稀物种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
感受珍稀物种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珍稀物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作业布置: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珍稀物种,展开深入了解,并写一篇关于该物种保护的文章。
七、板书设计:
珍稀物种
- 概念和特点
- 大熊猫、北极熊等
- 保护意识和行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学生表现活跃,但部分学生对珍稀物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在后续教学中继续加强。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热情,为珍稀物种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珍稀动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七章《生物多样性》第三节《珍稀动物》。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我国珍稀动物的定义、分类及代表性动物;珍稀动物的保护意义及现状;珍稀动物保护的基本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定义、分类及代表性动物,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
2. 掌握珍稀动物保护的基本措施,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我国珍稀动物的分类、代表性动物及保护措施。
难点: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珍稀动物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珍稀动物的定义、分类及代表性动物,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关于珍稀动物保护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现状及意义。
4. 例题讲解:讲解保护珍稀动物的基本措施,以长江江豚为例,阐述保护措施的具体实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珍稀动物》2. 内容:定义、分类及代表性动物保护意义及现状保护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保护措施、个人行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珍稀动物及保护措施,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涵盖;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操性。
《珍稀动物》幼儿园大班教案:珍稀动物与保护教育珍稀动物与保护教育珍稀动物是指在自然界中数量非常有限的、难以保存和维护的动物。
这些动物在物种保护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和自然原因,许多珍稀动物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幼儿们应该了解珍稀动物和保护教育的知识。
一、课程目标1.了解珍稀动物的种类、生活环境和习性;2.培养幼儿们的环保意识,了解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要性;3.通过图画、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乐趣。
二、教学准备1.校园巡逻视频2.幼儿歌曲《珍稀动物》3.大型课件4.珍稀动物图片5.环保玩具6.拼图游戏7.环保手工制作教具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校园巡逻视频让幼儿们了解动物在校园中的生活情况。
并和幼儿们一起唱唱珍稀动物歌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学习珍稀动物展示珍稀动物图片,向孩子们详细介绍几种珍稀动物如华南虎、江豚、藏羚羊、大熊猫、长臂猿等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用多媒体课件将珍稀动物的生活场景呈现给幼儿。
3.环保知识通过幼儿游戏,让幼儿们参与环保实践,让孩子们了解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循序渐进的讲解,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让幼儿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节约自然资源的好处。
4.环保手工制作通过幼儿手工制作环保教具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感性的理解怎样保护环境,为珍稀动物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5.活动结束在本次活动结束时,让孩子们合影留念,并赠送环保玩具和纸质资料,让幼儿对本次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通过不同形式多种方式体验了珍稀动物与保护教育的知识,使孩子们对环保知识和珍稀动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形成对大自然的关爱和珍视。
这既是一次生动的教学,又是一次零距离的体验,让孩子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珍稀动物》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我们的地球》,具体章节为《珍稀动物》。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珍稀动物的定义,认识我国一些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学习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珍稀动物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珍稀动物的概念,认识我国一些珍稀动物,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方法和实际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珍稀动物。
2. 讲解珍稀动物的概念(10分钟)结合PPT,讲解珍稀动物的定义,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珍稀动物。
3. 认识我国珍稀动物(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认识我国一些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
4. 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幼儿上台,说出自己了解的珍稀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一道例题,讲解如何保护珍稀动物,让幼儿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方法。
6.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保护珍稀动物的宣传海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珍稀动物的概念2. 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朱鹮3. 保护珍稀动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最喜欢的珍稀动物,并写出它的特点和需要保护的原因。
答案示例:画的动物:大熊猫特点:黑白相间,以竹子为主食,生活在四川、陕西等地。
保护原因:大熊猫是我国国宝,数量稀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
2. 课后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国家的珍稀动物。
《珍稀动物》幼儿园大班教案:拓展珍稀动物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珍稀动物及其特点。
2、了解珍稀动物的保护状况和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珍惜和保护生态环境和珍稀动物的意识。
4、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珍稀动物的名称及特点: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长颈鹿等。
2、珍稀动物保护:采取何种措施,珍稀动物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
三、教学方案
1、采用多媒体教育:
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珍稀动物的基础知识。
结合故事、歌曲和图片,从不同角度引入珍稀动物的知识点,使幼儿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动物大游戏”:
让幼儿参加“动物大游戏”,分若干组,喊出随机的若干动物,每组根据珍稀动物的特点自编一首求生歌,最后比赛,运用模拟情境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3、珍稀动物的认知:
利用民间故事、音乐、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们了解珍稀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并通过珍稀动物的冷知识、玩具、海报的形式展示珍稀动物的形象,激发幼儿对珍稀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4、亲子助学:
鼓励家长们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关注和学习珍稀动物,并在户外活动中有意识地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们对珍稀动物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媒体和图书。
但他们似乎无法真正感受到珍稀动物的可爱和珍贵之处,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珍稀动物的作用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亲子合作,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生态环境和珍稀动物的价值,从而越来越意识到珍惜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保护珍稀动物教案
课时: 1
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和关注珍稀动物的意识,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必要性和方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
-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展示物中有哪些珍稀动物。
- 引入珍稀动物保护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珍稀动物的兴趣。
2. 正文
-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雪豹、中华白海豚等,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受到的威胁。
-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珍稀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并总结该动物的保护需求和现状。
- 小组展示并交流,学生彼此学习和了解不同珍稀动物的情况。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并引导讨论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3. 拓展
- 学生在网络或图书馆上进一步了解其他珍稀动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威胁。
-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针对不同珍稀动物的保护策略和方法。
4. 总结与评价
- 学生整理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并进行总结。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夸奖积极表现并给予建议。
5. 实践活动
- 学生参与珍稀动物保护活动,如参观动物园、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亲身体验珍稀动物保护的工作。
教学资源:
- 珍稀动物图片、视频
- 图书馆资源
- 网络资源
- 小组展示素材
评估方式:
- 学生小组展示珍稀动物情况的质量和深度
- 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重要性和方法的讨论表现
-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和反馈。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珍稀动物的名称、典型特征、生活习性,理解“珍稀”的含义。
2、让幼儿学会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有爱动物的情感和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理解珍稀的含义,了解常见珍稀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情感,教会幼儿要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
【活动准备】收集常见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啊?(幼儿较易回答)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珍稀动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珍稀动物。
二、师幼互动。
1、理解“珍稀”的含义:地球上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像我们常见的有狗,猫、兔子等等,但有些动物却非常稀少,我们就称这些动物为“珍稀动物”。
2、师:“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珍稀动物的含义了,那你们知道我国有没有珍稀动物呢?有的话又有哪些呢?”3、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珍稀动物,它是什么样的呢?”4、老师出示常见的几种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图片。
5、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的是哪种珍稀动物啊(大熊猫),它是什么样的呢?(体型肥硕似熊,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的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6、师:“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呢?我国经常将大熊猫送给外国友人,你们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大熊猫师我国的国宝,是我国送给外国友人的珍稀动物,是友谊和和平的一种象征。
)7、教师具体介绍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外部特征及其生活习性,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8、师:“今天我们学了很多珍稀动物,那小朋友们最喜欢哪种珍稀动物,为什么呢?9、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珍稀动物变得“珍稀”吗?10、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呢?小朋友们又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它们受到伤害呢?1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视频、录像,让幼儿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努力的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爱护和怜悯之心。
《珍稀动物》幼儿园大班教案:游戏中学习珍稀动物。
一、课程准备1.珍稀动物主题海报:展示珍稀动物的图片和描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珍稀动物制作卡片:让孩子们亲手制作珍稀动物的卡片,了解它们的样子,生活和习性。
3.绘本:使用适合幼儿园的珍稀动物绘本,增加孩子们对珍稀动物认知。
4.贴纸:准备一些珍稀动物的贴纸,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进行图像识别和贴纸游戏。
二、启发游戏1.珍稀动物的认知游戏:教师可以出示珍稀动物图片进行识别,引导孩子们口头描述出这些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例如:狮子是什么颜色的?它的食物是什么?它会不会游泳?2.珍稀动物的拼图游戏:游戏中教师将珍稀动物的图片分为若干块,让孩子们将图片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这将帮助孩子们学会珍稀动物的外形和特征,并让他们更好地记住这些生物的样子。
3.珍稀动物的配对游戏:准备收集好珍稀动物的图像,并制作相应的配对卡牌,进行图像辨识与配对的游戏。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辨识这些珍稀动物,并完善他们的图像记忆。
三、制作珍稀动物卡片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从自己感兴趣的珍稀动物入手,例如孔雀、熊猫、兔子等动物的卡片,进行相关生动的介绍,例如以兔子为例:展示一张兔子的图片,告诉孩子们兔子是哺乳动物中的一员,具有四只脚,属于食草动物等基本信息。
要求孩子们通过描述,完整地表达出兔子的基本特征。
四、制作珍稀动物1.宝盒里的珍稀动物:准备一个珍稀动物宝盒,其中放入珍稀动物的玩具,让孩子们逐个取出,并认识他们。
在玩具解后,教师可以出示珍稀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进行图像辨识,并且通过手工制作一些珍稀动物的玩具,完成自制珍稀动物的任务。
2.制作珍稀动物手偶:将珍稀动物图案印在纸板上,并让孩子们根据图案制作出相应的珍稀动物手偶玩具。
手偶玩具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自然地好玩并记住珍稀动物的相应信息。
五、游戏总结与评估通过游戏中的探索和学习,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许多关于珍稀动物的信息和知识。
在总结与评估中,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内容:1.老师的述职评估: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并补足未学习到的珍稀动物。
幼儿园生态环保珍爱动物环保教案教案名称:珍爱动物,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3.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珍稀动物。
2.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3.学会保护和呵护动物。
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的动物保护意识。
2.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图片或模型展示珍稀动物。
2.绘本、图书、视频等相关资料。
3.图片展示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用图片或模型展示一些珍稀动物,例如大熊猫、华南虎、长颈鹿等,并让幼儿认出这些动物。
2.问幼儿是否知道这些动物的名字,是否知道它们为什么叫珍稀动物?步骤二:学习(20分钟)1.使用绘本、图书、视频等相关资料,向幼儿介绍珍稀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让幼儿了解这些动物为什么被称为珍稀动物。
2.引导幼儿讨论珍稀动物受到的威胁,例如栖息地破坏、人类狩猎等。
3.让幼儿讨论珍稀动物消失的后果,例如生态平衡被打破、人类的生活质量降低等。
步骤三:思考(15分钟)1.给幼儿展示一些环境保护的图片,例如植树造林、减少污染、垃圾分类等,让幼儿思考这些措施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有什么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能够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例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
步骤四:行动(15分钟)1.给幼儿发放宣传环保的小卡片,上面印有珍稀动物的图片和简单的环保口号。
2.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环保小手册,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采取的环保行动,并向家长展示。
步骤五:总结(5分钟)1.让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珍稀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决心。
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室内外环保活动,例如清理垃圾、种植植物等。
2.安排参观当地的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接触了解动物的生活状况。
评估方式:1.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收集幼儿制作的环保小手册,评估幼儿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小学科学珍稀动物(教案)珍稀动物保护学科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生应该了解珍稀动物的存在和重要性,并且培养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珍稀动物、为什么它们受到威胁、如何保护珍稀动物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珍稀动物的特点和重要性,了解珍稀动物的保护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珍稀动物的关心与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习惯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珍稀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2. 了解珍稀动物受到威胁的原因。
3. 掌握保护珍稀动物的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珍稀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通过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对珍稀动物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简短而生动的讲解,介绍珍稀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只有少数个体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动物是珍稀动物,并且它们在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珍稀动物受到威胁,它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人类应该怎样保护珍稀动物等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的珍稀动物案例,如大熊猫、金丝猴等,向学生展示它们的形象介绍和保护现状。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动物所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方案。
5. 小组合作(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珍稀动物,并设计一个海报或手抄报,介绍该动物的特点、受到威胁的原因和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发挥个人优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6. 总结与评价(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或手抄报,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在总结中,教师可以强调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和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珍稀动物。
五、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 珍稀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幼儿园大班教案《珍稀动物》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的珍稀动物2.了解珍稀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特点3.培养幼儿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4.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教学准备1.一些图片或者小动画,讲解珍稀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2.一些珍稀动物的模型,让幼儿观察和认知珍稀动物3.一些与珍稀动物相关的故事或者小视频,让幼儿感受珍稀动物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老师语言引导,让幼儿回忆一些自己学过的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动物?有谁知道”,然后带领幼儿读珍稀动物的字样。
新知环节1.初识珍稀动物通过图片或者小动画的形式,讲解珍稀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例如:熊猫、企鹅、黑猩猩等。
2.珍稀动物的生存与保护通过与珍稀动物相关的故事或者小视频,帮助幼儿理解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受到的威胁,让幼儿意识到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视频介绍熊猫生活的情况和保护熊猫的措施。
实践环节1.回忆和复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回忆一下刚才讲解的珍稀动物,帮助幼儿复习已经学到的知识。
2.观察和认知珍稀动物通过一些珍稀动物的模型,让幼儿观察和认知珍稀动物的特点和外貌。
结束环节老师提问,“你们觉得保护珍稀动物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保护珍稀动物?”,然后帮助幼儿回答这些问题,培养幼儿的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珍稀动物,了解了珍稀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特点,同时培养了幼儿的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图片或者小动画、故事或者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好理解珍稀动物的特点。
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观察和实践环节的实际操作,让幼儿更加全面地认知珍稀动物,以及加深幼儿保护珍稀动物的理念,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珍稀动物》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更多珍稀动物。
1.珍稀动物是什么?珍稀动物是指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极少,甚至面临灭绝危险的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各种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珍稀动物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
保护珍稀动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2.如何保护珍稀动物?保护珍稀动物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下面是几点我们可以做的:(1)加强法律保护,坚决打击偷猎、非法交易珍稀动物等违法行为。
(2)加大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提高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
(3)组织宣传和科普活动,增强公众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3.认识更多珍稀动物(1)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被称为“活化石”。
大熊猫是濒危物种,目前仅剩下1000多只野生大熊猫。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山区。
(2)雪豹雪豹是濒危物种,它们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及阿尔金山脉,数量非常稀少。
雪豹是号称“灰白半空中王者”,是高山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者。
(3)金丝猴金丝猴是重要的珍稀动物,它们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
金丝猴是群居动物,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形象之一,也被称为“石头猴”。
(4)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南方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
它们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目前仅存30只左右,全部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4.总结珍稀动物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手段来加强保护工作,为珍稀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珍稀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学会关注和保护珍稀动物,为未来的生态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珍稀动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生物多样性》第三节《珍稀动物》。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珍稀动物的定义、分类及我国珍稀动物的保护状况;重点介绍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珍稀动物的定义、分类及保护状况,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2. 掌握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珍稀动物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珍稀动物的生态价值及其保护措施的实践应用。
教学重点: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被称为珍稀动物吗?它们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2. 知识讲解(1)介绍珍稀动物的定义、分类及保护状况。
(2)详细讲解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大熊猫栖息地破坏、偷猎等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珍稀动物的具体措施。
4. 例题讲解(1)举例说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动物的保护现状。
(2)分析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我国珍稀动物,并简单介绍其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2)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珍稀动物,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提出建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保护珍稀动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珍稀动物的定义、分类及保护状况。
2. 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
的珍稀动物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十节我国的珍稀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物,以及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
2.向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3.关注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增强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自觉性。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我国珍稀的动物。
学生准备每人搜集一两种珍稀动物的图片或资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搜集的我国珍稀动物的资料或图片,对搜集资料多的同学予以表扬。
2.讲述:我国动物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些我国珍稀的动物。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物
(1)认识大熊猫
①出示大熊猫的挂图。
②谈话:这是什么动物?
③观察:大熊猫是什么样的?
④谈话:关于大熊猫,你知道哪些事?
⑤讲述:大熊猫又叫猫熊。
它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它熊猫。
大熊猫生活在2000米~4000
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某些小动物为食。
大熊猫生长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
熊猫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1980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专门对熊猫进行观察和研究。
(2)认识朱鹮
①出示朱鹮的挂图或投影片。
②谈话:你认识这种鸟吗?
③观察:朱鹮是什么样的?
④谈话:关于朱鹮,你知道哪些事?
⑤讲述: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稀少的鸟之一。
雄鸟体长80厘米,雌鸟稍小些。
全身羽毛白色,飞羽粉红色。
头顶、额、眼周、下嘴、脚部有朱红色,故叫朱鹮。
生活在沼泽、山区溪流旁,栖息于树上。
以蟹、蛙、小鱼、田螺为食。
在1981年5月以前,全世界仅发现有5只这种鸟,号称“国际保护鸟”。
1981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洋县又发现了7只朱鹮。
后来,又孵出了6只小朱鹮,使朱鹮的总数上升到18只。
朱鹮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
现在我国已在陕西建立了“朱鹮群体观察站”,观察和记录朱鹮的全部生活情况。
(3)按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动物——扬子鳄、金丝猴、白头叶猴、羚牛、白鳍豚、黑颈鹤等。
(这几种动物的形态详见参考资料。
)
(4)提问:
①现在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的动物?
②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的动物(
有的数量极少,有的仅在我国有。
)
2.指导学生认识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
(1)谈话:你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吗?
(2)讲解:这些动物所以这样稀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由于温度、湿度等变化,大片竹林死亡,熊猫的食物没有了,就会造成熊猫大量的死亡。
另一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胡乱砍伐。
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它们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亡。
(3)讨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认识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1)讨论:怎样保护珍稀动物呢?
(2)讲述:为了保护珍稀的动物,国家颁布了法律,对捕杀珍稀动物,要进行法律制裁。
为了保护珍稀的动物,国家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自然环境,使珍稀动物能很好地生存、繁殖。
通过以上措施,我国的珍稀动物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有的种类数量有所增加。
但是,破坏珍稀动物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使每个人都懂得并认真做到。
(3)讨论:假如我们这个地方飞来一只受伤的珍稀鸟,应该怎么办?
布置作业
调查:
1.当地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2.当地有没有自然保护区?
3.当地重点保护的是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四、参考资料?
1.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例如: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
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
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头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
处在绝灭的边缘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
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大熊猫:亦称猫熊。
哺乳动物。
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
66厘米。
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
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
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鹮:鸟类。
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
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
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
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
哺乳动物。
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
长些。
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
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
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
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
头
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
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
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
(5)羚牛:亦称扭角羚。
哺乳动物。
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
重可达350公斤。
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
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
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
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
哺乳动物。
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
约30厘米。
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
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
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
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
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羽
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
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徙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
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
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
背部暗褐色,有
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
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
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
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