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天津卷)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54
“两型社会”宣传栏一、什么是“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
其次,从环境问题背后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来看,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方法。
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我们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平台,又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角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二)“两型社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
要妥善处理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这两大问题,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两型社会”由人民共建,为人民共享。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和筹划“两型社会”建设的全局,兼顾和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之间的重大关系,做出适当安排,搞好平衡。
天津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2分)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7.C【解析】纤维素有天然的,如棉花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故A错;B中食盐不需要化学合成,所以B错;C中三种物质均需化学合成,所以正确;石英的成分是SiO2,不需要化学合成,故D错。
8.对平衡CO2(g)CO2(aq).△H=-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8.D【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衡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所以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D。
9.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B、0.10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9.B【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c(OH-)+C(CH3COO-),故A项对;0.1mol/lCH3COOH 在加水稀释过程中酸性减弱,即c(H+)减小,而在一定温度下,[H+]·[OH-]=Kw是一定值,故c(OH -)增大,所以B错;在醋酸中加入醋酸钠,c(CHCOO-)增大,所以平衡向左移动,故C对;pH=23的CH3COOH中pH=12的NaOH中c(H+)=c(OH-),但由于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故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NaOH,二者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所以溶液显酸性,即pH<7,所以D 对。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
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2008 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 天津(word 版及答案)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平易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各组物质所有由化学合成获得的是A 、玻璃 纤维素青霉素B 、尿素食盐 聚乙烯C 、涤沦 洗衣粉 阿斯匹林D 、石英 橡胶 磷化铟 8、对均衡 CO ( g ) CO ( aq ) .△ H=-19.75KJ/mol ,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22溶解度,应采纳的方法是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C 、升温减压D 、降温增压9、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均衡CH 3COOH H + + CH 3COO -,以下表达 不正确的选项是 A 、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知足:c ( H +)= c (OH -)+ c ( CH 3COO -)B 、 0.10mol/L 的 CH 3COOH 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 ( OH -)减小C 、 CH 3 COOH 溶液中加少许的 CH 3 C OONa 固体,均衡逆向挪动D 、常温下 pH =2 的 CH 3COOH 溶液与 pH =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淆后,溶液的 pH< 710、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 1 个甘氨酸分子中存在 9 对共用电子B 、PCl 3 和了 BCl 3 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 8 电子稳固构造C 、 H 2S 和 CS 2 分子都是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D 、熔点由高到低的次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11、以下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 、石灰乳与 Na 2CO 3 溶液混淆: Ca 2++CO 32-= CaCO 3B 、 NH 4 HSO 3 溶液与足量的 NaOH 溶液混淆加热:NH 4 ++ HSO 3 -+2OH -NH 3 3 2-+ 2H 2+ SOOC 、酸性条件下 KIO 3 溶液与 KI 溶液发生反响生成 I 2:IO 3 -+ 5I -+3H 2O =3I 2 +6OH-D 、AgNO 3 溶液中加入过度的氨水: ++Ag + NH 3· H 2O = AgOH +NH 4 1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响B 、用惰性电极电解 Na 2 SO 4 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C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Cl 溶液,如有 1 mol 电子转移,则生成 1 molNaOHD 、镀层损坏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化 13、以下实验方法合理的是A 、 可用水鉴识已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B 、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别C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识Na 2CO 3 溶液和 NaHCO 3 溶液D 、为正确测定盐酸与 NaOH 溶液反响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26、( 14 分) W 、X 、Y 、 Z 是原子序数挨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 X 是金属元素,Y 、 Z 是非金属元素。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K—39 Br—80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3.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4.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6.下列有关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 的量与安静时相等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式ATP的量增加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佚名
【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高三)》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无
【总页数】2页(P36-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2.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3.基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考生水平表现评价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为例
4.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生物部分
5.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天津卷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8天津高考理综试卷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 .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 .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佛加德罗常数D .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15、一个氡核22286n R 衰变成钋核218840P 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 g 氡经过7.6天衰变掉的氡的质量,以及22286n R 衰变成钋核218840P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A .0.25 g ,α粒子B .0.75 g ,α粒子C .0.25 g ,β粒子D .0.75 g ,β粒子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B .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紫光能发生全反射,红光也一定能发射全反射C .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17、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上接有正弦交变电压,其最大值保持不变,副线圈接有可调电阻R .设原线圈的电流为I 1,输入功率为P 1,副线圈的电流为I 2,输出功率为P 2.当R 增大时A .I 1减小,P 1增大B .I 1减小,P 1减小C .I 2增大,P 2减小D .I 2增大,P 2增大18、带负电的粒子在某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能分别完成以下两种运动:①在电场线上运动;②在等势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该电场可能是 A .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形成 B .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形成C .两个分立的带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形成D .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与带正电的无限大平板形成19、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 ,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 ,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现对B 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F 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 的作用力为F 1,B 对A 的作用力为F 2,地面对A 的作用力为F 3.若F 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F/N -RSA .F 1保持不变,F 3缓慢增大B .F 1缓慢增大,F 3保持不变C .F 2缓慢增大,F 3缓慢增大D .F 2缓慢增大,F 3保持不变20、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 时间内受到力F 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 随时间的变化如同所示,则质点在 A .第2 s 末速度改变方向 B .第2 s 末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 D .第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 21、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相距10.5 m 的a示中a 、b 所示,则A .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 cmB .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 mC .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D .该波由a 传到b 可能历时7 s22、(16分)⑴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导 线的直径为 mm⑵用下列器材组装成描绘电阻R 0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请将实物 图连线成为实验电路.微安表μA (量程200 μA ,内阻约200 Ω); 电压表V (量程3 V ,内阻约10 kΩ); 电阻R 0(阻值约20 k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50 Ω,额定电流1 A ); 电源E (电动势3 V ,内阻不计); 开关S 及导线若干.3540 45 30-y⑶某同学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 ,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 和对应的周期T ,画出L -T 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 、B 两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 .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23、(1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第I 象限存在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第IV象限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的粒子从y 轴正半轴上的M 点以速度v 0垂直于y 轴射入电场,经x 轴上的N 点与x 轴正方向成60º角射入磁场,最后从y 轴负半轴上的P 点垂直于y 轴射出磁场,如图所示.不计粒子重力,求: ⑴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U MN ; 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r ; ⑶粒子从M 点运动到P 点的总时间t .24、(18分)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 A =1 kg 的物块A 与质量为m B =2 kg 的物块B ,A 与B 均可视为质点,A 靠在竖直墙壁上,A 、B 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 、B 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 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为E p = 49 J .在A 、B 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 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 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 =0.5 m ,B 恰能运动到最高点C .取g =10 m/s 2⑴绳拉断后瞬间B 的速度v B 的大小;⑵绳拉断过程绳对B 的冲量I 的大小; ⑶绳拉断过程绳对A 所做的功W .L L L T /s A B25、(22分)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高速低耗的新型交通工具.它的驱动系统简化为如下模型,固定在列车下端的动力绕组可视为一个矩形纯电阻金属框,电阻为R ,金属框置于xOy 平面内,长边MN 长为l 平行于y 轴,宽度为d 的NP 边平行于x 轴,如图1所示.列车轨道沿Ox 方向,轨道区域内存在垂直于金属框平面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 沿Ox 方向按正弦规律分布,其空间周期为λ,最大值为B 0,如图2所示,金属框同一长边上各处的磁感应强度相同,整个磁场以速度v 0沿Ox 方向匀速平移.设在短暂时间内,MM 、PQ 边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忽略,并忽略一切阻力.列车在驱动系统作用下沿Ox 方向加速行驶,某时刻速度为v (v <v 0). ⑴简要叙述列车运行中获得驱动力的原理;⑵为使列车获得最大驱动力,写出MM 、PQ 边应处于磁场中的什么位置及λ与d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⑶计算在满足第⑵问的条件下列车速度为v 时驱动力的大小.x图1B -B图2RS2008天津理综 参考答案14、D 15、B 16、A 17、B 18、A 19、C 20、D 21、D22⑴均正确) ⑵⑶2224πB A B AL L T T -(-) 23、(16分)⑴设粒子过N 点的速度为v ,有cos θ=v vv =2v 0粒子从M 点到N 点的过程,有2201122MNqU m m =-v v 2032MNm U q=v ⑵粒子在磁场中以O′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O′N ,有2m q B r =v v2m r qB=v ⑶由几何关系得:ON = rsinθ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1,有ON =v 0t 11t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2πmT qB =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2,有2π2πt T θ-=22π3mt qB=t =t 1+t 2解得:t =24、(18分)⑴设B 在绳被拉断后瞬间的速度为v B ,到达C 点的速度为v C ,有2B CB m m g R=v2211+222B B BC B m m m gR =v v 解得:v =5 m/s⑵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B 的速度为v 1,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2112p B E m =v I =m B v B -m B v 1 解得:I =-4 N·s ,其大小为4N·s⑶设绳断后A 的速度为v A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m B v 1=m B v B +m A v A212A A W m =v 解得:W =8 J25、(22分)⑴由于列车速度与磁场平移速度方向相同,导致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由于电磁感应,金属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受到安培力即为驱动力.⑵为使列车获得最大驱动力,MM 、PQ 应位于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同为最大值且反向的地方,这会使得金属框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导致线框中电流最强,也会使得金属框长边中电流收到的安培力最大,因此,d 应为2λ的奇数倍,即 2(21)()221dd k k N k λλ=+=∈+或①⑶由于满足⑵问条件,则MM 、PQ 边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0且方向总相反,经短暂的时间Δt ,磁场沿Ox 方向平移的距离为v 0Δt ,同时,金属框沿Ox 方向移动的距离为v Δt .因为v 0>v ,所以在Δt 时间内MN 边扫过磁场的面积S =(v 0-v )l Δt在此Δt 时间内,MN 边左侧穿过S 的磁通量移进金属框而引起框内磁通量变化ΔΦMN =B 0l (v 0-v )Δt同理,该Δt 时间内,PQ 边左侧移出金属框的磁通引起框内磁通量变化ΔΦPQ =B 0l (v 0-v )Δt故在Δt 内金属框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变化ΔΦ=ΔΦMN +ΔΦPQ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金属框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E t φ∆=∆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I R=根据安培力公式,MN 边所受的安培力F MN = B 0IlPQ 边所受的安培力F PQ = B 0Il根据左手定则,MM 、PQ 边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相同,此时列车驱动力的大小F =F MN +F PQ =2B 0Il联立解得:22004()B l F R-=v v。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 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 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 B.0.017mol/LC.0.05mol/L D.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
1.9 习题简答题1.简述计算机三维图形的发展历程。
1950年,第一台图形显示器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旋风1号计算机上配置成功。
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MIT的林肯实验室在“旋风”计算机上开发SAGE(半自动地面防御系统)空中防御体系第一次使用了具有指挥和控制功能的CRT显示器,操作者可以用笔在屏幕上指出被确定的目标。
1962年,MIT林肯实验室的Ivan E.Sutherland发表的博士论文“Sketchpad:一个人机通信的图形系统”首先使用了术语“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并提出交互式图形学的概念,从而确定了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个崭新的科学分支的独立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贝尔电话实验室、洛克希德公司、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及日本富士通信公司都开展了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图形技术进入了实用化的阶段,许多新型、较完备的图形设备不断研制出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图形设备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出现了带有光栅图形显示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系统、图形输入/输出设备的发展,计算机图形学朝着标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简述计算机三维图形的应用领域与3ds Max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图形设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不断增强,使其应用得到迅猛的发展。
由于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直观的信息交流的工具,计算机三维图形已被广泛地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如影视、游戏、工业设计、科学研究、艺术、医学、广告、教育、培训、军事等。
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三维图形应用领域如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Sc ientific Computing)。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3ds Max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领域:影视广告主要包括影视片头包装、影视产品广告、三维卡通动画、游戏开发、电影电视特效、建筑设计、工业造型设计。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l 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 卷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兮、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最: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K 39 Br 80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 .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 .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D .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15.一个氡核Rn 22286衰变成钋核Po 21884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
1 g 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Rn 22286衰变成Po 21884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A .0.25g ,α粒子B .0.75g ,α粒子C .0.25g ,β粒子D .0.75g ,β粒子 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B .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紫光能发生全反射,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 .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17.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上接有正弦交变电压,其最大值保持不变,副线圈接有可调电阻R。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0~3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不.属于细胞分化的是A.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B.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C.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复原D.蜥蜴断尾再生2.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分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h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5.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非姊妹染色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6.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7.图标所警示的是A.当心火灾——氧化物B.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D.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8.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10.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匀变化的磁场能够在空间产生电场B.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C.只要有电场和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D.电磁波在同种介质中只能沿直线传播2.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m/s 向右B.0.25m/s 向左C.1m/s 向右D.1m/s 向左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到M点时波形如图所示,再经0.6s,N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和频率f为A.A=1m f=5HzB.A=0.5m f=5HzC.A=1m f=2.5HzD.A=0.5m f=2.5Hz5.在静电场中,将一正电荷从a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了负功,则A.b点的电场强度一定比a点大B.电场线方向一定从b指向aC.b点的电势一定比a点高D.该电荷的动能一定减小[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A .轨道半径变小B .向心加速度变小C .线速度变小D .角速度变小7.为探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电流的关系,将原线圈接到电压有效值不变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副线圈连接相同的灯泡L 1、L 2,电路中分别接了理想交流电压表V 1、V 2和理想交流电流表A 1、A 2,导线电阻不计,如图所示。
2008届天津市高三年级“十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试题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1题 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质量为600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质量将变为960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打球半径之比约为( ) A .0.5 B .2 C .3.2 D . 415.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从滑轮道P 和道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
已知P 与Q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A .4mg μB .3mg μC .2mg μD .mg μ16.如图所示,PQS 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1/4圆周轨道,圆心O 在S 的正上方。
在O 和P 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和b ,从同一时刻开始,a 自由下落,b 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等B .a 比b 同时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等C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等D .b 比a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等17.将阻值为5Ω的电阻接到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源上,电源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25HzBC .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2.5WD .用交流电压表测得电阻两端的电压是5V18.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4820Ca (钙48)轰击24993Cf (锏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 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 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 B.0.017mol/LC.0.05mol/L D.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
0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种。
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个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应用生物技术获得的成果中,依据基因重组进行的是( )①1993年,以我国科学家侯云德院士为首的科研人员,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品干扰素②1996年7月,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③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药物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注入患者体内,能在原位杀死癌细胞④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研人员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⑤杂交小麦之父——鲍文奎教授培育出适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小黑麦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④⑤2、右下图代表生物体内的三类生理过程。
图中的X表示外界进入生物体的物质,Y表示生物体内产生的物质。
在①②③生理过程中Y所代表的物质依次是()A.载体、激素、酶B.酶、抗体、激素高三理科综合第1页(共15页)C.载体、酶、抗体D.载体、抗体、酶3、下图表示从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核糖体可以进行离体翻译生成蛋白质B.步骤①加入含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C.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D.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4、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β-球蛋白、胰岛B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作探针,分别与从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DNA(用三种限制酶将其切成片段)和总RNA 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代表已杂交,“-”代表不能杂交):根据上述事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细胞中只有胰岛素基因B. 上述三种细胞的分化是由于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某些基因丢失所致C. 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表达了β-球蛋白基因D. 在输卵管细胞中无β-球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5、对下列人类疾病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苯丙酮尿症②风湿性心脏病③艾滋病④荨麻疹、湿疹⑤糖尿病⑥侏儒症⑦21三体综合症⑧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高三理科综合第2页(共15页)A.在上述遗传病中,有一例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在上述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疾病中,有一例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还有一例是SARS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在上述属内分泌腺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中,有关的内分泌腺是肝脏和甲状腺D.在上述的免疫功能失调疾病中,有一例是二次免疫引起的病疾6.已知:⑴胆矾失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H=+Q1kJ/mol⑵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s)= Cu2+(aq)+SO42-(aq);△H=-Q2kJ/mol⑶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2008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 测试题 2019.91,已知⎪⎭⎫⎝⎛3∈=⎪⎭⎫ ⎝⎛-4,2,1024cos πππx x . (Ⅰ)求x sin 的值;(Ⅱ)求⎪⎭⎫ ⎝⎛+32sin πx 的值.2,甲、乙两个篮球运动员互不影响地在同一位置投球,命中率分别为21与p ,且乙投球2次均未命中的概率为161. (Ⅰ)求乙投球的命中率p ;(Ⅱ)若甲投球1次,乙投球2次,两人共命中的次数记为ξ,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3,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已知60,22,2,2,3=∠====PAB PD PA AD AB .(Ⅰ)证明⊥AD 平面PAB ;(Ⅱ)求异面直线PC 与AD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求二面角A BD P --的大小.4,已知函数()()0≠++=x b x ax x f ,其中R b a ∈,.(Ⅰ)若曲线()x f y =在点()()2,2f P 处的切线方程为13+=x y ,求函数()x f的解析式;(Ⅱ)讨论函数()x f 的单调性;(Ⅲ)若对于任意的⎥⎦⎤⎢⎣⎡∈2,21a ,不等式()10≤x f 在⎥⎦⎤⎢⎣⎡1,41上恒成立,求b 的取值范围.5,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 的一个焦点是()0,31-F ,一条渐近线的方程是025=-y x .(Ⅰ)求双曲线C 的方程;(Ⅱ)若以()0≠k k 为斜率的直线l 与双曲线C 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81,求k 的取值范围.6,在数列{}n a 与{}n b 中,4,111==b a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031=+-+n n S n nS ,12+n a 为n b 与1+n b 的等比中项,*N n ∈.(Ⅰ)求22,b a 的值;(Ⅱ)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Ⅲ)设()()()*,1112121N n b b b T n a a a n n∈-++-+-= .证明3,22≥<n n T n .7,52⎪⎪⎭⎫⎝⎛-x x 的二项展开式中,2x 的系数是 (用数字作答). 8,一个正方体的各定点均在同一球的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π34,则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9,已知圆C 的圆心与抛物线x y 42=的焦点关于直线x y =对称.直线0234=--y x 与圆C 相交于B A ,两点,且6=AB ,则圆C 的方程为 .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3,2,1-==, 则=⋅AC AD .测试题答案1, 解:(Ⅰ)因为⎪⎭⎫⎝⎛∈43,2ππx ,所以⎪⎭⎫ ⎝⎛∈-2,44πππx ,于是 10274cos 14sin 2=⎪⎭⎫ ⎝⎛--=⎪⎭⎫ ⎝⎛-ππx x 54221022210274sin 4cos 4cos 4sin 44sin sin =⨯+⨯=⎪⎭⎫ ⎝⎛-+⎪⎭⎫ ⎝⎛-=⎪⎪⎭⎫ ⎝⎛+⎪⎭⎫ ⎝⎛-=ππππππx x x x(Ⅱ)因为⎪⎭⎫⎝⎛∈43,2ππx ,故53541sin 1cos 22-=⎪⎭⎫⎝⎛--=--=x x 2571cos 22cos ,2524cos sin 22sin 2-=-=-==x x x x x所以5037243sin 2cos 3cos 2sin 32sin +-=+=⎪⎭⎫ ⎝⎛+πππx x x2, 解:(Ⅰ)设“甲投球一次命中”为事件A ,“乙投球一次命中”为事件B 由题意得()()()1611122=-=-p B P解得43=p 或45(舍去),所以乙投球的命中率为43(Ⅱ)由题设和(Ⅰ)知()()()()41,43,21,21====B P B P A P A Pξ可能的取值为0,1,2,3,故()()()321412102=⎪⎭⎫ ⎝⎛⨯=⋅==B B P A P P ξ()()()()()()32721414324121321412112212=⨯⨯⨯+⎪⎭⎫ ⎝⎛⨯==⎪⎭⎫ ⎝⎛⨯=+⋅==A P B P B P C B B P A P P ξ()()()329432132=⎪⎭⎫ ⎝⎛⨯=⋅==B B P A P P ξ()()()()321531012==-=-=-==ξξξξP P P Pξ的分布列为ξ的数学期望232933215232713210=⨯+⨯+⨯+⨯=ξE3,解:(Ⅰ)证明:在PAD ∆中,由题设22,2==PD PA 可得222PD AD PA =+于是PA AD ⊥.在矩形ABCD 中,AB AD ⊥.又A AB PA = , 所以⊥AD 平面PAB .(Ⅱ)证明:由题设,AD BC //,所以PCB ∠(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PC 与AD 所成的角.在PAB ∆中,由余弦定理得由(Ⅰ)知⊥AD 平面PAB ,⊂PB 平面PAB ,所以PB AD ⊥,因而PB BC ⊥,于是PBC ∆是直角三角形,故27tan ==BC PB PCB所以异面直线PC 与AD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27arctan. (Ⅲ)解:过点P 做AB PH ⊥于H ,过点H 做BD HE ⊥于E ,连结PE因为⊥AD 平面PAB ,⊂PH 平面PAB ,所以PH AD ⊥.又A AB AD = ,因而⊥PH 平面ABCD ,故HE 为PE 再平面ABCD 内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可知,PE BD ⊥,从而PEH ∠是二面角A BD P --的平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