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截瘫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山东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招远265400标签:外伤性截瘫护理我院自1998年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脊椎损伤病人58例,其中截瘫病员17例。
现将我们的护理情况及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7例病员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18岁。
其中颈椎损伤8例,胸椎损伤4例,腰椎损伤5例。
住院天数最长者154天,最短者41天,平均住院天数60天。
2 护理2.1心理护理外伤形截瘫病人均发生于意外事故,病人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病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
我们针对病人心理状态,给予深切的同情和热情劝慰。
使病人认识到自己有希望康复。
即使不能完全康复,仍然能做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从而使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逐步适应,收到很好的护理效果。
2.2保护皮肤,预防褥疮截瘫后骨突部位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抵抗力低下,有可能发生褥疮,因此要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皱折,无渣屑。
按时(一般1~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方法应正确。
翻身后,骨突部位50%酒精或滑石粉按摩,也可用棉垫或圈枕垫在受压处。
17例病人中,除1例营养不良之老年人,臀部出现早期褥疮外,经给予及时处理及加强护理,两天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余均未出现褥疮。
2.3避免医源性损伤采取正确的翻身方法,是防止因护理过程中翻身不当而致脊柱损伤加重,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保证。
2.4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和护理:为防止发生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应及时翻身、拍背、协助咳痰,锻炼肺功能、增加肺活量。
如痰粘稠不易咳出时,可服祛痰药或雾化吸入。
如发生窒息,应立即吸痰,必要时行器官切开。
2.5泌尿系并发症的预防正确的泌尿系统护理,不但可以防止感染和结石,而且可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病人截瘫后,排尿困难,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选择膀胱过度的膨胀。
留置导尿管后,白天每4小时放尿1次,夜间每6小时放尿1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应在早晨放尽尿液后拔出导管,6~8小时后重新按无菌操作要求给予导尿。
21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王海霞【期刊名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2)003【摘要】Objective Explore the nursing strategy of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 Methods Adopt the respiratory tract manage- ment, psychological support, skin ca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other measure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of re- covery and muscle strength, joint ftmction restoration. Results Cure 5 case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7 with pulmonary infec- tion,3 with sacrococcygeal bedsores. 12 cases of crutch walking, 5 self-care. 2 no obvious recovery. Conclusion Scientific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目的探索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策略。
方法采取呼吸道管理、心理支持、皮肤护理、康复训练等措施,观察患者并发症的恢复及肌力、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治愈合并尿路感染5例,肺部感染7例,骶尾部褥疮3例,12例拄拐行走,5例大小便自理,2例卧床患者无明显恢复。
结论科学的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总页数】2页(P60-61)【作者】王海霞【作者单位】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相关文献】1.浅谈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J], 刘彩霞;张惠2.浅谈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J], 刘彩霞;张惠3.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J], 吴丽娜4.外伤性截瘫患者护理体会 [J], 吴爱花5.1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针刺治疗及护理体会 [J], 傅冬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截瘫病人的身心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64-01病人因各种原因致瘫后,就会在生理及心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
截瘫迁延难愈,死亡及自残率较高,不及时治疗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影响病人预后,常给病人带来较多的心理影响。
因此,做好截瘫病人的身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战胜疾病的关键。
笔者从临床护理中总结了点滴体会,浅谈如下:1 心理护理当病人得知自己的预后时,绝大多数截瘫病人都存在悲观、绝望、焦虑、多虑等心理障碍。
截瘫初期,病人对病情了解甚少,突然丧失多方面的功能被迫卧床,觉得自己终生将于病床为伴,生活多方面都需要家人照顾,心理负担重,变得非常敏感,悲观情绪日渐加重。
这时我们作为护士要以热情的态度,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技术,高度的同情心,给患者以关怀,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效的进行疏导,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同情患者倍受身心折磨的痛苦,生活上给予照顾,对待病人各种正当合理要求尽量予以满足,能倾听病人的诉说,做好病人的疾病和身心护理。
2 加强皮肤、预防褥疮截瘫病人应选木板床,于床中间靠下部即相当于病人臀部开一漏洞,以便放置便器,保持洞口及其周围的清洁。
截瘫病人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血循环障碍机体抵抗力低下,极易发生褥疮。
所以对截瘫病人做好预防褥疮是护理上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经常给病人翻身,按摩受压组织,定时变换体位,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同时,增加营养的摄入,宜多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增强病人体质,也是预防褥疮的关键。
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某些截瘫病人病情变化较快,故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详细记录。
保持病室安静,美化病室环境,按时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 泌尿系并发症的防治做好截瘫病人大小便护理是关系到减轻病人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截瘫病人的护理体会摘要】脊柱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
如得不到妥善的护理,常因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因此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通过心理护理、并发症的护理、消化道紊乱的护理、中枢性高热的护理等方面使病人能够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功能锻炼使病人缩短卧床时间,尽早康复。
【关键词】截瘫护理功能锻炼脊柱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造成损伤节段以下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康复治疗和妥善护理,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或常年卧床,过着完全依靠他人的痛苦生活,成为社会的负担。
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功能锻炼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康复科2006-2009年共收治了40例截瘫患者,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40例,男37例,女3例,年龄22—73岁。
由颈椎损伤引起者13例,胸腰椎损伤37例。
2 护理方法2.1心理护理截瘫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绝望的心理,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放弃治疗、不配合治疗,这些都会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对他们的心理疏导更为重要。
2.1.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风尚,要关心体贴患者、语言温和、态度和蔼、操作熟练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取得病人的信任。
2.1.2做好心理疏导观察病人,了解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行疏导。
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介绍成功病例,从他人的康复中得到希望,鼓励患者以积极态度面对疾病。
2.1.3加强生活护理截瘫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困难,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从生活上和精神上帮助他们,尽量满足生活需要。
2.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2.1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截瘫患者皮肤失去感觉,全身抵抗力下降,皮肤弹性下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缺血缺氧而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为骨突处。
创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创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损伤,而使脊柱压迫损伤或供血障碍所造成的,伤后如果护理不当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脊柱损伤部位越高,死亡率越高。
因此加强护理,降低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2009共收治截瘫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在20~83岁,平均年龄49岁;高位截瘫6例。
胸腰段以下截瘫9例;一例高位截瘫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已痊愈出院,肢体功能恢复较好。
2 护理体会2.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加上生活不能自理,需长期卧床,对预后顾虑重重,造成精神负担过重。
我们再整体护理过程中,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同情、体贴和关心患者。
细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给予一些安慰性语言,使患者能通过护士的努力工作感受到医院的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梗阻是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高位截瘫患者由于肋间肌麻痹,呼吸仅依赖膈肌,通气量减少,呼吸受限,使气管内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发生窒息。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频率、节律,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异常,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当患者主观感觉呼吸不畅、憋气,听诊有痰鸣音,血氧饱和度<90%时,应及时吸痰。
对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颈椎骨折并截瘫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
2.3 保护皮肤,预防褥疮戒贪后,骨突出部位因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抵抗力低下就可发生褥疮。
因此应保持床铺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2次,每2 h 更换体位一次。
对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更应注意。
一般无神经压迫症状者,可左右侧卧。
但要特别注意头部、躯干及下肢要协同进行,交替侧卧,避免压迫一侧。
如骨折或脱位严重者,头部不能摆动,可按摩枕部及肩胛部,按摩可用50%的酒精,并涂滑石粉(或爽身粉),然后用气袋将受压部位踮起。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配合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发生。
外伤致高位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标签:外伤性;高位截瘫;护理体会外伤性高位截瘫是指由于外力作用致使椎体骨折、脱位或附件骨折,移位的椎体向后或骨片突入椎管,压迫颈髓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得胸部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
这类患者多为突发的意外事件,平时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病情危急,所以此病给其带来的痛苦尤其精神创伤是极其巨大的,患者往往抑郁、沉闷、痛不欲生,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再加上机体抵抗力低,不宜搬动,加之长期卧床,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所以护理难度较大,现就此类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粗浅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护理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5~65岁,平均53岁;其中颈椎骨折5例,颈椎脱位2例,颈椎骨折伴脱位1例。
本组患者由于受伤直接损伤脊髓,使损伤平面以下躯体的感觉、运动觉均消失,大小便失禁。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发生感染或褥疮的形成。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此患者发病急,患者受伤后即瘫痪、心理、生理都蒙受很大的压力,没有思想准备,加之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及家属刚开始信心很大,时间一长,特别是患者,恐惧、紧张、精神苦闷、害怕残疾,容易悲观失望。
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患者,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以适当的方式向患者说明病情,解除患者的顾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该在生活上做到周密的照料,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做好解释工作,调动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2.2 皮肤护理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不能活动,皮肤感觉缺失,没有正常的皮肤疼痛刺激信号,这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
另外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血流淤积致使缺血坏死。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及时更换污湿的衣裤。
按时协助翻身,2 h/次,以避免皮肤长期受压。
为避免患者的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可以使用充气床垫,波浪式床垫。
并在骶尾部垫上气圈,以悬空骶尾部。
翻身时注意防止脊柱意外损伤,要保持头、颈、肩的一致性,以防止颈椎错位。
2.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截瘫病人发病突然,使患者的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加之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短期内治疗效果又不明显,因而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待病人态度和蔼,在生活上做到周密的照料,解除病人的顾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皮肤护理: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不能活动,皮肤感觉缺失,容易发生压疮。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皱褶;及时更换污湿的衣裤。
按时协助翻身,2h/次,为避免患者的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可以使用充气床垫,波浪式床垫。
翻身时注意防止脊柱意外损伤,要保持头,颈,肩的一致性,以防止颈椎错位。
用翻身枕垫于病人肩背部、两腿间和臀部,指导家属轻轻按摩骨突出,尤其是枕部、踝部、足跟部等。
每日用温水为病人擦洗全身,早晚各一次,尤其是肛门和会阴处并在皱褶处擦上爽身粉。
2.3肺部感染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每日刷牙两次,每餐后温开水漱口;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增强膈肌力量,增大肺潮气量,减少无效死腔,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出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应给予雾化吸人,可用抗菌素,糜蛋白酶,生理盐水,以防止坠积性肺炎;若有气管切开,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
2.4泌尿系统的护理:鼓励病人每日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形成;每日消毒尿道口,如用0.1%安多福消毒液,2次/日。
每日更换引流袋,每1—2周更换一次尿管,定期做尿常规检查。
2.5饮食护理:做好饮食调节,食品多样化,色、香、味俱全以刺激病人的食欲。
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食以及多种维生素饮食。
多食纤维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帮助病人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必要是每晚以石蜡油润肠。
若出现大便失禁,稀粪便浸泡在肛门周围,易引起皮肤糜烂。
因此,要及时轻轻擦拭和清洁,必要时可涂抹润滑油以保护肛周皮肤。
2.6康复训练指导:康复训练是高位截瘫病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
为防止关节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
外伤截瘫病人并发症的护理摘要】外伤性截瘫病人是由于各种外伤因素所致的脊髓完全或不完全性断裂,可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是目前对人类生命、生活质量危害性最大的外伤性疾病之一。
如果治疗护理不及时不得当,均可发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已至危及生命。
因此,要求护理人员面对这类病人时更应具备高尚的医德、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才能使外伤性截瘫病人的病死率、伤残率及并发症降到最低点,提高其生存质量。
现将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截瘫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外伤截瘫并发症预防护理1 临床资料我中心自2009年元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截瘫病人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7—72岁,平均44岁;颈椎骨折8例,胸椎骨折10例,胸腰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15例;完全性截瘫9例,不完全性截瘫27例。
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2例,砸伤8例,跌伤5例,车祸伤11例。
2 护理体会2.1 心理护理:本组病人多为身强力壮的青壮年,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都处于家庭和事业的顶峰期,充当着重要角色,突如其来的外伤事故给他们肉体上、精神上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顷刻之间痛苦万分、不思饮食、拒绝治疗,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他们稳定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同时,针对不同个体截瘫程度造成的自理能力缺陷,给予积极帮助,如进食、排便、翻身及清洁卫生等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断鼓励和安慰患者,使其正确面对现实,理智对待残疾,并让患者及早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2.2 压疮的预防护理:截瘫病人因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丧失,不能随意变换体位,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组织营养不良而导致瘀血、溃烂和坏死。
若治疗护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
浅谈外伤性截瘫的中医护理R248B1672-5085(2012)47-0328-01外伤性截瘫是由于脊髓某一区域因外伤压迫而产生横断性的脊髓传导障碍,造成肢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导致截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业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外伤性截瘫的发病率相对增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针刺配合中药、功能锻炼等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外伤性截瘫主要是督脉受损,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功能障碍,重则肌肉萎缩、二便失禁,故在护理中,护理质量的高低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我院2010—2012年收治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在20—45岁,交通事故伤14例,高空坠落伤12例,砸伤4例,好转率82%。
2心理调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耐心、细心、精心的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经常接触关心尊重他们,禁用刺激性的语言,对有自悲心理的患者要介绍身残志坚的人和事,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让其阅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依赖心理的患者,要向其讲明器官不用即退的道理,使其主动锻炼,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我们以诚取胜,取得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3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由于外伤性截瘫导致督脉受损,使肾气开合失司,二便失常,可并发泌尿系感染、便秘、褥疮等并发症,故我们采取以下措施:3.1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由于外伤性截瘫的病人,二便失禁,为了保持床褥整洁、干燥以防泌尿系感染和压疮等,采用留置导尿管是早期使用的方法之一。
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根据患者的尿量、尿色等情况,定期用0.9%氯化钠500毫升加庆大霉素16-24万单位冲洗膀胱,以防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最好每日饮水3000毫升左右,使尿液中含钙量减少,预防结晶、结石的形成。
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患者的膀胱功能逐渐恢复,为了使膀胱达到正常的储尿排尿功能,在留置尿管期间定期开放,与训练膀胱的功能,待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后,可拔除尿管。
浅谈截瘫病人的护理体会【关键词】截瘫并发症护理截瘫,又叫下肢不遂,俗称瘫枯。
是由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以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泌尿系感染、褥疮形成和肺部感染是截瘫的重要合并症,是严重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和导致死亡的祸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疾病预后期望值的增高,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截瘫并发症的严重性,为患者提供体贴入微、技术娴熟的人性化服务,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提高护理技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我科曾收治的6例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发生的意外致使截瘫,使患者心理和生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由于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因而会产生很多顾虑,如家庭、自己以后的生活等,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有寻死的念头。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要理解病人的心情,主动与病人接触、沟通、关心、体贴患者。
有时往往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就能打动患者敞开心扉,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周密的照料。
针对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我们采取多方面的心理调护,深入细致地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及亲人朋友的来往关系,鼓励家属与病人多沟通,不断开导病人,消除病人的顾虑,使其安心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1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机会。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1)妥善固定尿管,经常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扭曲,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防止逆行感染。
(2)鼓励病人每天饮水2000—3000ml,以稀释尿液,增加尿量,自然冲洗膀胱和尿道,预防感染。
(3)摄取丰富的含维生素C的水果、饮料如橘子汁,因为酸性尿液可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4)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2次,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
(5)定时开放尿管,白天4h开放1次,夜间6h开放1次,目的是训练膀胱收缩功能,使膀胱养成节律性充盈和排空的习惯,还可以促进反射性收缩。
外伤致高位截瘫患者ICU护理体会摘要:高位截瘫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
医学上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1。
高位截瘫一般会出现四肢瘫痪、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预后多不良。
关键词:高位截瘫;护理体会;功能锻炼脊柱外伤特别是颈椎外伤常常导致高位截瘫,由于患者恢复慢、病程长、伤残率高,给护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鉴于高位截瘫患者的特殊性,其护理也必将有其独特的特点。
1、呼吸道的护理1.1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颈椎外伤常常导致高位截瘫,这类患者常常因为呼吸肌力不足而需要长时间呼吸机支持通气,Velmahos等3认为95%的C5以上完全性损伤患者需要呼吸机支持通气。
为更好地控制气道,减少长期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并发症,此类患者经常行气管切开术4。
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amy,PDT)可明显减少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气管切开术中和术后并发症5,目前一般认为对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有部分患者虽然术前可代偿呼吸功能不全,但术后咳痰无力而需要有效吸痰,这类患者也需要维持人工气道。
颈髓严重损伤、颈髓高位损伤和高龄是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主要危险因素。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可以适当抬高床头20-30°。
固定好气管切开导管,以免脱落,影响患者呼吸,造成二次切开,二次损伤。
每班护士更换气管切开处纱布,做到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按需要吸痰,给予心电监护,注意血压、脉搏和spo2等,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如果spo2<80%,患者呼吸急促、痰鸣音明显时,及时吸痰,症状未有改善立即通知医生,如果患者痰液粘稠每日给予雾化吸入,使分泌物稀释,吸入药液以等渗盐水为主,酌情加抗生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等,对其采用定时翻身,及时更换体位,翻身时叩打胸背部,促进咳嗽排痰。
1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针刺治疗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的针刺治疗及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1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针刺治疗方法及护理经验。
结果:经针刺治疗及精心护理,2例基本痊愈,6例有显效,1例有进步,1例无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结论:实施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针刺治疗及全面护理对愈后是有效的,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
标签:外伤性截瘫;针刺;治疗与护理;体会外伤性截瘫是指脊柱由于受外力而导致脊髓损伤部位以下的肢体发生瘫痪的病症[1],多数因从高处跌下、车祸、直接或间接暴力打击或砸伤引起,是一种严重致伤性损伤,损伤部位常发生在脊柱活动频繁的节段或生理弧度转换处,损伤程度一般与暴力大小成正比,轻者脊骨受压,重者脊髓横断,脊骨损伤水平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内脏紊乱,全身抵抗力降低,可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对外伤性截瘫病人宜采用现代医学为诊断依据,在治疗上以针刺为主,穴位注射,中西药物混合使用,同时加强护理,防止褥疮、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等并发症发生。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瘫痪的信心,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根据不同的瘫痪肌群,鼓励病人采用不同体位方法进行锻炼,增强瘫痪肢体的功能活动。
1 临床资料自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外伤性截瘫病人10例。
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46岁,平均33岁。
因建筑工地施工塌方1例,自身不慎摔伤2例,受重物砸伤2例,交通事故车祸3例,高处自身坠落2例。
在患者不同受伤部位中,颈椎段1例,上胸段2例,胸腰段6例,腰骶段1例。
经针刺治疗及精心护理,1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基本痊愈,即患者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能随意排尿。
有6例患者有明显疗效,即患者脊髓损害平面感觉明显不断下移,神经系统功能部分恢复,能架拐行走,有反射膀胱形成。
有1例患者有一定进步,即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有部分恢复,运动或大小便功能也有不同程度好转。
另有1例患者无效。
截瘫患者的护理范文截瘫是指因外伤、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躯体一部分或全部肌肉失去运动能力的状况。
截瘫患者的主要护理目标是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保持皮肤完整、恢复或维持功能、促进心理康复以及提供康复支持。
以下是截瘫患者护理的一些重要方面:1.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截瘫患者可能存在呼吸困难、循环不稳定等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指标,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气、实施心肺复苏等。
2.皮肤护理:由于截瘫患者长时间无法翻身或活动,易发生压疮。
护理人员应每天检查和清洁患者的皮肤,并定期更换体位,以减少压力点。
使用特殊的床垫和护理用品也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
3.康复护理:截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护理人员需要与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紧密合作,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这可能包括进行肌肉锻炼、关节活动、平衡训练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患者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以帮助其恢复或维持行动能力。
4.心理护理:截瘫患者往往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护士应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其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交流,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5.家庭支持:截瘫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照顾。
护理人员除了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需要为患者的家人提供支持和指导,教授合理的护理技巧和方法。
帮助家庭建立良好的护理团队和生活氛围,有利于改善患者和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截瘫患者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综合运用医疗、康复和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
这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皮肤护理的预防、康复训练的实施、心理支持和家庭支持等。
通过协同工作和细心照料,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截瘫患者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并提供持续的康复支持。
创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创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损伤而使脊髓受压、震荡、挫裂等,造成运动和感觉动能障碍,植物神经紊乱,极易发生并发症,可扰乱患者身体机能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体贴的护理与疾病的治疗同等重要。
0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创伤性截瘫患者35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创伤性截瘫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19~56岁,平均46.3岁。
意外堕伤2例,重物砸伤12例,车祸伤8例。
其中高位截瘫7例,低位截瘫15例。
2 整体护理2.1 心理护理创伤性截瘫是由于突如其来的损伤所致,人被迫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常情绪低落表现为消沉、焦虑、愤怒、恐惧等。
在护理中,要求护士要以同情、理解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诉,引导其正视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帮助患者的日常生活困难着手,处处为患者着想,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其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并鼓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维护自尊,提高生活质量。
2.2 呼吸道护理高位截瘫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是预防三大并发症之一。
伤后因仰卧体位、病痛使咳嗽和排痰受到限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易排出,容易诱发肺部感染。
应常给患者更换体位,鼓励深呼吸,指导患者用力咳嗽。
每日2~3次次叩击患者背部进行辅助排痰,或遵医嘱给雾化吸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以利肺的膨胀和引流。
2.3 泌尿系统护理高位截瘫患者长期留置尿管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脊髓损伤后,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联系中断,患者产生尿潴留。
早期留置导尿,持续引流尿液。
在处置中严格无菌操作,每周更换尿管1次,每日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U及1∶5 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并更换尿袋。
2~3 d后尿管改为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反射或自律性收缩功能,可有效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萎缩。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 000~2 500 ml,增加尿量,以利于减少尿沉渣、体内毒物的排除。
外伤性截瘫的护理体会
标签:外伤;护理
外伤性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多数为高处跌下、车祸、暴力打击或砸伤所致。
目前,因外伤导致骨髓器质性改变,尚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发生精神苦闷、悲观失望甚至轻生。
鉴于此种患者的这种特点,护理工作担负着加强心理护理、防治并发症及防止进一步加重脊髓损伤的任务,要求护理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较高的专业水平及耐心细致的护理。
2006~2008年共收治外伤性截瘫患者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例患者中,其中4例是矿井井下意外砸伤者,外来两例是车祸所致,年龄在29~43岁之间,均为男性。
2护理体会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截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脊髓损伤的平面及程度。
若上颈段(C1~4)支配区完全损伤,均发生高位截瘫,损伤平面以下全瘫,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呃逆,中枢性排尿障碍,全身失去交感神经支配,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常伴顽固性高热或低温,日后可出现四肢硬瘫。
若C5~T2支配区完全性损伤,上肢弛缓性瘫,下肢痉挛性瘫,两侧对称。
若胸髓(T3~12)支配区完全性损伤,上肢不受影响,下肢硬瘫,两侧对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若L1~S2损伤,出现下肢弛缓性不全瘫,会阴部与鞍形感觉消失,膀胱直肠机能障碍较重,大小便潴留,而后失禁,常形成无张性膀胱,并且机能障碍。
鉴于以上特点,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体温变化,观察瘫痪肢体的性质与特点,特别是高位截瘫患者,随时可危及生命,应严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呃逆,是否有高热,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资料。
2.2针对患者的各种具体情况,加强各方面的护理
2.2.1加强心理护理和疼痛的护理截瘫患者大多情绪悲观绝望,对治疗缺乏信心,应鼓励、帮助他们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设法排除其心理压力。
截瘫患者椎体骨折部位仍有疼痛感觉存在,必须保持其局部的稳定,方可止痛,翻身时勿扭转躯干,搬运颈椎骨折患者,应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颈椎双侧可置砂袋固定,防止头部转动。
2.2.2加强呼吸道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截瘫患者因伤口疼痛或因病情需要平卧木板床而导致不敢咳嗽和深呼吸,咳嗽无力,以致排痰受限。
高位截瘫患者,由于肋间肌麻痹,呼吸运动幅度减弱,继发缺氧及呼吸道分泌物无力咳出,极易发生肺不张、肺炎、呼吸困难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应给予必要的
镇痛,鼓励、帮助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如拍打胸背部,定时翻身,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
必要时超声雾化吸入,如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等,使痰液稀释、松动,易于咳出,以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2.2.3加强泌尿系统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截瘫患者多数长期留置导尿管,尿管的扭曲、引流不畅,多次反复插入导尿管、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定时检查尿管是否畅通,嘱患者多饮水,及时倒空引流瓶,以免尿液回流至膀胱,造成逆行感染,尿管定时更换。
2.2.4皮肤护理截瘫患者因局部不能活动,截瘫以下部位皮肤感觉丧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皮肤血管收缩血供差,胃肠功能差,抵抗力差,极易引起褥疮,所以应加强皮肤护理,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每两小时一次,必要时在褥疮易发部位加用棉垫或气圈保护,保持床铺清洁干净,定期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拖拉患者,以防皮肤磨破,防止褥疮的发生。
2.2.5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护理截瘫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不振,腹胀,极易引起便秘。
早期应适当控制患者饮食,以防腹胀。
两周后进高蛋白质、高热量、多纤维素和足够水分的饮食。
按结肠走向按摩,投用轻泻剂等,必要时采用低压灌肠,软化大便,便后注意肛周的清洁卫生。
2.2.6其他截瘫患者瘫痪肢体应置功能位经常清洗,要有计划定时按摩和被动活动,每天4~6次,经常更换膝关节的位置,并被动作膝关节伸屈活动,防止胭绳肌挛缩和关节粘连,防止肢体挛缩与畸形。
另外,对待高位截瘫患者出现的高热,笔者采用通气、冷敷来帮助降温,而投用解热剂无效。
本文报告了6例创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体会到预防并发症,特别是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肺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为治疗提供临床依据非常重要。
使创伤性截瘫的治疗护理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降低了死亡率,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本文编辑:刘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