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西师版 1范文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95.01 KB
- 文档页数:10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 知识点概述本次学习的知识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 学习目标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解方法和步骤。
2.熟练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运算。
3. 学习重点1.竖式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如何处理除不尽的情况,明确商和余数的概念。
4. 学习内容4.1 竖式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采用竖式计算法解决。
以734除以7为例,竖式计算步骤如下:1 0 4----------7 | 7 3 4- 7---3 4- 2 1-----1 3上述计算步骤中,第一次将7除进了7,商为1,余数为0;第二次将7除进了34,商为4,余数为6;第三次将7除进了63,商为9,余数为1。
因此,结果为104,余数为1。
4.2 商和余数在上面的例子中,进行竖式除法的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商和余数的概念。
商是指除数除以被除数所得到的结果;余数是指除数除以被除数不尽的部分。
以734除以7为例,商为104,余数为1。
5. 练习题1.657 ÷ 9 = ?2.895 ÷ 5 = ?3.418 ÷ 7 = ?4.763 ÷ 8 = ?5.小明手中有45个橙子,每个蛋糕需要3个橙子,他最多能做几个蛋糕?6.一桶水有20升,小明要拿走其中的6升水,最终剩余多少水?6. 总结本次学习我们了解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和步骤,熟练掌握了竖式计算法,并理解了商和余数的概念。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除法运算问题。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25,主题图。
例1,例2及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经历认识面积.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教具视频展示台、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
教学准备学具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学习探索新知1、认识面积⑴认识周围物体和表面①我们能看得见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全班交流。
②你能看到这些面的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③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抽生回答,全班交流。
生:我摸了摸,发现它们的面很光滑.表面很平。
有些能全部摸完,有些面摸不完。
有的面我能摸到边沿,有的不能摸到边沿。
④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摸一摸.看一看,都能发现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
它的这个大小1.①抽生回答。
例如:桌面.书面.地面.墙面......(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②能看到这些面的大小.还能比较它们的大小......③学生自由发言。
④介绍面积的含义。
就是这个面的面积。
例如: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⑤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教室哪些物体的什么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⑴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这是我们以前认识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你能用颜色涂出它们的大小吗?颜色涂出的部分也就是它们的什么?(面积)⑵小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比较面的大小①讨论比较方法我们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什么好方法吗?抽生回答。
②进行类比,感觉比较方法看到书P27图A和图B,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以学生的发言,引发思考:当测量单位不统一时,我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要想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必须统一参照物来进行比较。
⑤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找一找教室的面积。
2.抽学生涂颜色,颜色涂出的部分也就是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 科 教 学 计 划学 校 :安岳县驯龙镇中心小学班 级 : 三 年 级 三 班学 科 : 数 学任课教师: 邓 小 艳2015年上学期:学生学科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4名,学生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基本上在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
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总要求、主要任务及奋斗目标(可从政治思想、培养人才等方面制订奋斗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地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正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5、进一步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会简单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
6、学会分段统计的方法,了解复式统计表。
数学思考:1、经历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和认识对称现象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统计意识。
4、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1、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估算和笔算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西师版)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目标:念。
新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学习过程预习活动下面每组中哪些图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号里打√。
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 .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观察黑板和课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
认识封闭图形。
下面是封闭图形的打√,不是封闭图形的打×。
并说明理由。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
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同学们打开书本36页。
先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数一数围成的图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学生小组汇报,小组记录图:第二图:小组汇报:抽一名组员写在小组展示区全班交流,小组质疑。
合作完成书上38页、二题。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学生自说。
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目标:认识面积单位c2,d2,2。
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常用面积单位。
学习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
学习过程预习活动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叫做它们的面积。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用重叠法比较学具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用圆形、正方形等图形卡片在上面摆一摆。
比出哪个面积大。
你认为用什么样的卡片摆最合适?为什么?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平方米。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一)【学习目标】: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学习过程】(一)预习活动1.下面每组中哪些图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号里打√。
()()()()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2. 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的周长=4.正方形的周长=(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2)观察黑板和课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3)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认识面积(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
(2)认识封闭图形。
下面是封闭图形的打√,不是封闭图形的打×。
并说明理由。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3、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1)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
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2)()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同学们打开书本36页。
1、先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数一数围成的图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有小组长组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学生小组汇报,小组记录第一图:第二图:小组汇报:抽一名组员写在小组展示区全班交流,小组质疑。
2、合作完成书上38页第一、二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学生自说。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学习目标】: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
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学习重点】:掌握常用面积单位。
课题:口算除法(一)总课时序号:5 编写人:刘翠兰审核人:
课题:口算除法(二)总课时序号:6 编写人:刘翠兰审核人: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总课时序号:8 编写人:刘翠兰审核人: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总课时序号:9 编写人:刘翠兰审核人:
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总课时序号:10 编写人:刘翠兰审核人:
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总课时序号:11 编写人:刘翠兰审核人:
课题:除法估算总课时序号:12 编写人:刘翠兰审核人:
课题:整理于复习总课时序号:13 编写人:刘翠兰审核人: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于整本教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或者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按照“口算------笔算------估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符合学生呢个的认知规律。
整个单元共分为两个小节,从口算除法到笔算除法(含估算)层层深入,利于学生有效的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方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估算。
三、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2课时
2、笔算除法……………………………5课时
3、除法估算……………………………1课时
4、整理复习……………………………1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美化我们的小天地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美化环境的意义和方法;2.学会使用直线、曲线和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来美化环境;3.能够采用随意排列和规则排列的方式布置图案;4.发扬合作精神,共同美化小学校园。
教学重点1.理解美化环境的意义;2.学会使用直线、曲线和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来美化环境;3.能够采用随意排列和规则排列的方式布置图案。
教学难点1.发扬合作精神,共同美化小学校园;2.能够通过组合不同的图形来产生美感。
教学准备1.PPT;2.教科书、导学案;3.厚纸板、色纸、剪刀、胶水、铅笔、直尺等;4.小学校园环境照片。
师生活动Step 1 引入(1)出示小学校园环境照片。
(2)提问:大家看过我们学校的环境吗?你们觉得如何?有没有想过如何美化我们的小学校园?(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直线、曲线和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来美化我们的小天地,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
Step 2 符号语言认识(1)出示几种符号语言,如音符、数字、字母、图形等。
(2)引出问题:图形也可以是一种符号语言,那么你们知道图形可以代表什么吗?(3)介绍不同的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并让学生说出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4)通过导入不同的图形和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图形的美感,为美化校园环境打下基础。
Step 3 理解美化校园环境的重要性(1)通过PPT展示美化环境的意义,如使环境更美好,增添生活乐趣等。
(2)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和关于美化校园环境的想法。
Step 4 个人和小组合作进行美化(1)个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目中美化校园的图案,并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2)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校园美化小项目,如绘制墙壁壁画、设计校园招牌等。
Step 5 展示与分享(1)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交流自己的创作和理解。
(2)评价和表扬学生的作品。
黑板设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图形的意义美化环境的意义使用不同形状的图形课堂练习请在小组内用不同的图形组合出你心目中的校园美化图案,并写出你的创作思路。
《简单的换算》导学案《关于面积的解决问题》导学案课时2课时导学内容教材P52-56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导学目标1、能正确地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算法多样化的交流。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导学活动创设二次备课自主预习复习1、什么是面积?2、面积有哪些单位?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3、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点拨自学1、李阿姨家有块近似长方形的油菜田,长15m,宽8m。
如果每平方米收油菜籽2千克。
这块田可以收油菜籽多少千克?(1)找信息。
题中的已知信息有哪些?题中求的是什么?(2)思考。
求“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油菜籽”,除了要知道每平方米的千克数,还要知道什么?(3)学生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2、学校花园里有一块草地(如图),草地中间有一条2 m宽的小路,小路左边是正方形,右边是长方形。
《面积:整理与复习》导学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导学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导学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导学案课时1课时导学内容教材P70例1及课堂活动导学目标1、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导学活动创设二次备课自主预习复习1、口算。
(说说口算思路)400÷4= 350÷8=120÷6= 24÷2=360÷9= 480÷8=800÷4= 600÷6=2、笔算。
(说说第一道题的商写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278464473点拨自学1、小汽车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1)看图读题。
说一说: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列式:《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导学案课时1课时导学内容教材P71例2-例3及课堂活动导学目标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问题解决第1课时问题解决(一)西师大版教学目标•了解问题解决中的基本概念;•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问题解决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准备教师:黑板,粉笔,教材,复印件。
学生:课本、笔、本子。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知1.复习请同学们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了解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问题呢?2.引入通过呈现一组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
例如:张三的数学分数一直不太理想,如何才能提高数学成绩?二、问题解决的方法1.分析问题,明确目标和条件通过问问题,梳理出问题的关键点,明确目标和条件。
例如:提高数学成绩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多做哪些题目?2.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查找资料、借鉴思路,列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如:可以向老师请教如何学好数学,或者多参加数学比赛锻炼自己的能力。
3.实际操作,评估效果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性,评估效果。
例如:多练习数学题目,定期检查成绩提升情况。
三、课堂练习和反思1.练习请同学们以生活中的其他实例为例,完成问题解决方法的学习笔记。
2.反思请同学们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思考问题解决对于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1.确认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否正确;2.强调问题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课后作业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笔记,根据课堂练习回答问题。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达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
导学案设计本学校思贤镇中心小学——————————————————班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师张波——————————————————2018 年2 月导学须知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一、导学“八认真”1. 认真搜集资料2. 认真备导学案3. 认真上高效课4. 认真辅优补差5. 认真实习实作6. 认真批改作业7. 认真考核评价8. 认真反思总结二、导学“六要素”1. 教材要让学生读2. 问题要让学生提3. 过程要让学生说4. 规律要让学生找5. 实验要让学生做6. 结论要让学生下三、导学“五原则”1. 胸中有纲2.心中有书3.脑中有题4.目中有人5.手中有法四、学习“三方式”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
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XX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单元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第1课时共4课时课型新授执笔教师:曾琼导学目标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导学重点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导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导法学法引导、讨论导学工具电子白板导学过程导学环节导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预习作业:P2~3页例1、例2。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新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
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区有多少个座位?市体育馆一共可以容纳多少人?……汇报交流预设性问题:1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算式呢?怎么口算48×10?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我是这样想的,10个十是100,48个十就是480。
②40×10+8×10。
③③48×5+48×5。
④④48×2×5。
⑤⑤10×6×8。
⑥⑥48×9+48×1。
⑦⑦48扩大10倍,就是480。
⑧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算法,你能把自己口算48×10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吗?⑨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第2页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
请同学们观察这4道题,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⑩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如果两位数与其他整十数相乘,又该怎么算呢?同学们想得好,计算得也很正确,有的同学把两位数乘整十数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也有的同学采用把两位数先乘一位数,再把积扩大10倍的方法。
大家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质疑升华P2页算一算的3道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西师版)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目标:念。
新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学习过程预习活动下面每组中哪些图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号里打√。
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观察黑板和课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
认识封闭图形。
下面是封闭图形的打√,不是封闭图形的打×。
并说明理由。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
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同学们打开书本36页。
先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数一数围成的图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学生小组汇报,小组记录图:第二图:小组汇报:抽一名组员写在小组展示区全班交流,小组质疑。
合作完成书上38页、二题。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学生自说。
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目标:c2,d2,2。
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常用面积单位。
学习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
学习过程预习活动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叫做它们的面积。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用重叠法比较学具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用圆形、正方形等图形卡片在上面摆一摆。
比出哪个面积大。
你认为用什么样的卡片摆最合适?为什么?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第6课时解决问题学习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9页例1、及课堂活动。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谁能说说下面两种图形的面积分别应该怎么计算?(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上述知识。
目标解读:你认为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主动探究新知(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例1(要求学生安静看书3分钟)师:一块长方形的甘蔗地,长15米,宽8米,如果每方米收甘蔗7千克,这块地可以收甘蔗多少千克?2、找出问题师:从这道例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出此题的问题是求什么?3.讨论解法生:(1)、学生分组讨论:A.理解甘蔗的产量主要与什么相关?(土地面积)B.土地是什么形状?(长方形)C.长方形地的面积怎么计算?(长×宽)(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独立解决此题。
2、自主学习例2(要求学生安静看书3分钟)(1)草坪的面积怎么算?①左、右分开算,再相加。
②左、右合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再计算。
当学生说出第2种方法时,请他到展台上来动手操作,演示如何组合(用剪刀剪开再组合),全班同学也模仿操作,体会组合的过程。
操作完后要标注各边的长度,再独立计算。
(2)小路的面积怎么算?①找出刚才剪下的“小路”,说说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巩固新知(课堂练习)1、教材40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教材40页,练习八第1题。
五、目标回头看: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西师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和探索能力。
面积。
考。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学习难点】:计算面积公式的来由。
【学习过程】
预习活动
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说说哪个单位
大?哪个小?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
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方法: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长方形全摆满了,我每行摆了
小正方形,所以,这个长=个,可以摆行,一共摆了×
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我猜测长方形的面积=
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
下面我们小组同学合作验证一下:
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若干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摆成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拼摆的结果填在后面的表格里。
长宽1c2正方形的个数面积
长方形A
长方形B
长方形c
通过观察,你有什么收获?
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
拓展练习:
做课本第42页课堂活动第1题: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并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计算出书上43页题图形的面积。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我知道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学习难点】:计算面积公式的来由。
【学习过程】
预习活动
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说说哪个单位
大?哪个小?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电视机的荧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电视机荧屏的面积是多少?
这个图形是形,选用面积公式来计算。
计算:
答:
遮电视机的方巾是边长9分米的正方形。
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我发现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的长方形。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计算:
答:
拓展练习:
一块正方形玻璃,边长5分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
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检验一下我们的自学成果吧,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哦!
A级: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个正方形游泳池,边长4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级:一绿化带长20米,宽5分米,求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c级:小江家有一块菜地,长50米,宽30米,准备在菜地的中间挖一口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蓄水池。
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请你求出菜园的面积。
小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掌握面积估计的一些技巧。
【学习难点】:估计面积的方法掌握。
【学习过程】
预习活动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说说哪个单位
大?哪个小?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
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灵活选择。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合作解决,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估计面积:c㎡
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测量长㎝,宽㎝。
计算:
周长:面积:
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周长指的是
面积指的是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小给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拓展练习
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完成练习八第1,2,3题。
①估计教室面积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宽,
计算周长: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估计操场长是,宽是,面积就约是。
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长和面积有了哪些认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目标】:
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探索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
能运用观察比较法分析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会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学习重点】: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
的改写。
【学习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预习活动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小组猜测一
下。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个,竖排每排摆个,一共可以摆×=个,
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厘米,这个红色正
方形面积是×=。
小结:我们可以用摆,用量,还可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
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平方厘米。
点拨: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1我知道了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
拓展练习
练习填空:
米=分米1分米=厘米
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页做一做: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
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平方米=60平方分米
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
墙上有一块黑板,面积是300平方分米。
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