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6.43 KB
- 文档页数:3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之后的一个实验活动。
这一实验活动课,将上一节溶液的浓度从教材搬到了实践中,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同时将第一单元学习的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重新温习,学生的实际操作又重新得到了标准的规范。
本节课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体会生活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情分析1、从知识角度看:学生已经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从能力角度看: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他们具备完成实验的能力。
但在操作的细节上还有欠缺,如在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需要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强化。
3、从心理角度看: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大显身手的心里很强,这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所需的仪器;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等活动,进一步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实现思维迁移,而不仅是记住结论。
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所需的仪器。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掌握配制溶液的步骤。
三、说教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主动探究,整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动手实践来升华理论知识,以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x的化学教师xx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七个方面对这节课的设计和处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学生分组实验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学生对溶液配制的过程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再结合以前学过的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完全有能力完成本实验。
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后,会对溶液的形成,溶液的配制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起到巩固本章知识的目的。
并且本节课内容又是化学知识由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以及分析、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的第五个基础实验。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以及药品的取用、称量、量取、溶解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实验技能。
这个实验活动看似简单易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说农村学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做分组实验,缺少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
现在拿过来就让学生完成一整个实验,在活动中会出现大量的操作错误,纠正这些需要占用很多的课堂时间。
另外现在的学生严重脱离生活、生产活动,难以体会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际应用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 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所需的仪器。
2.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3. 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
4. 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四、重点和难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误差分析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入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输液,最常见的就是生理盐水(即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配置说课稿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学生在初中进行唯一一个定量实验操作的。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配置溶液书上只给了我们简单的介绍,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溶液的配制需要三步,而其中的计算是最难的一步,只有计算正确了,下面的步骤才能正确。
根据以往的经验,直接讲解例题,学生理解较困难,因为配制前后溶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并且涉及到了体积的计算,可以说把体积、密度、质量、质量分数四者混合在一起,所以这节课的重点还是溶液的稀释的计算。
2.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b.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c.掌握溶液配置的一般步骤及常用的仪器。
d.复习巩固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2)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计算,训练解题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方法。
了解称量化学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配置溶液过程中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a.有关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
b.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c.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d..误差分析重点、难点解决方法:对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操作过程这一教学重点,我先引导学生分析步骤,仪器选择,每步操作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基本操作。
其间我用相机将学生的错误操作记录下来,利用多媒体展示指出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的正确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误差分析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溶质,溶剂两方面分析突破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了解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容量瓶、量筒、容量瓶塞、移液管、滴定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电子天平、玻璃棒、搅拌棒、滴管等。
•试剂:氯化钠固体、蒸馏水、酚酞指示剂。
实验原理溶液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总质量) × 100%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验证质量分数的概念。
通过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溶解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中,然后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滴定,直到显示溶液的颜色出现转变。
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滴定所需滴定液的体积与原始溶液体积之比(以百分数形式表示)。
实验步骤1.准备容量瓶,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2.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记录质量。
3.将称取好的氯化钠固体加入容量瓶中。
4.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到容量瓶中,注意不要超过刻度线。
5.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待氯化钠完全溶解。
6.取一小部分溶液,加入试管中。
7.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溶液会由无色变成粉红色,记录此时的溶液体积。
8.利用酚酞指示剂的色变情况,进行滴定。
9.滴定至溶液的颜色从粉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滴定完成,记录所需滴定液的体积。
10.根据滴定液所需体积与原始溶液体积之比,计算出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数据1.氯化钠固体的质量:10.0g2.原始溶液的体积:100.0mL3.滴定液的体积:10.0mL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滴定液的体积为10.0mL。
那么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如下:质量分数 = (滴定液的体积 / 原始溶液的体积) × 100% = (10.0mL / 100.0mL) × 100% = 10%因此,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说课稿: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并掌握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本实验要求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即指定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所占比例。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氯化钠固体•瓶塞•称量瓶•称量纸•电子天平•滴定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器材,保证实验器材干净。
•氯化钠固体需要经过研磨,使其颗粒大小均匀。
2. 称量溶质•用电子天平精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质量。
•将氯化钠固体称量到称量纸上。
3. 配制溶液•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干净的称量瓶中。
•加入足够量的去离子水,使溶液的总质量满足实验要求。
•用瓶塞密封称量瓶。
4. 摇匀溶液•将密封好的称量瓶拿起来,轻轻摇动,使溶液中的固体完全溶解。
5. 分装溶液•用滴定管将配制好的溶液分装到各个试管或其他容器中,方便进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按照实验要求配制溶液,并进行观察和测试,可以得到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可以用适当的仪器进行测量,例如pH计测量溶液的酸碱性、密度计测量溶液的密度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使用干净的器材,避免杂质的干扰。
•配制溶液时要按照实验要求仔细称量,保证溶液的质量分数准确。
•摇匀溶液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使固体溶解均匀。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事故。
七、实验拓展实验中可以添加一些观察和测试实验,例如测量溶液的导电性、溶液的离子浓度等,以加深对溶液性质的了解。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并掌握了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我们还了解了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配制溶液的准确性。
本实验对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都有一定的提升。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册《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1一. 教材分析《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实验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但配制溶液还是第一次接触,对于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配制方法。
2.准确计算和称量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3.掌握溶解、搅拌、装瓶等实验操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玻璃棒等。
2.实验试剂:氯化钠、蒸馏水。
3.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和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溶液的概念,介绍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实验操作技巧。
教师总结提升,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溶液的概念和配制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实验探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阐释,请批评指正。
首先谈谈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这一实验活动,不仅深化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溶液的计算,同时又渗透了第一单元学习的实验基本操作,并且本节课内容又是化学知识由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以及分析、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
1、从知识角度看: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和相关计算。
2、从能力角度看:学生已经具备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但在操作的细节上还有欠缺,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学习和深化。
3、从心理角度看: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动手实验的欲望很高,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操作过程
(2)教学难点:误差分析
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对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操作过程这一教学重点,我先引导学生分析步骤,仪器选择,每步操作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基本操作。
其间我将对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出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的正确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误差分析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溶质,溶剂两方面分析突破难点。
五、说教法说学法
我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重视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和深化过程。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授课过程中先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操作的目的,之后只需引导学生总结配制的具体步骤,再让他们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在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在实验室内来回巡视,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最后需要把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
学习上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主要通过1、复习引入2、探究学习3、合作探究4、课堂小结5、课堂训练6、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来完成。
环节一:复习引入先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和生理盐水的部分标签引入,再引导学生主要复习三个方面(1)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思考并回答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并简单分析托盘天平称量不准确造成的误差(3)复习量筒的使用方法,思考并回答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并简单分析量筒量取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这一环节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复习旧知拓展视野,进一步明确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并加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环节二:探究学习本节课的重点任务就是让学生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针对回顾的知识点,通过自学并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加以巩固操作要点:(1)、计算配制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水的体积(2)、经计算称3gNaCl并倒入烧杯里,然后用量筒取47ml蒸馏水倒入烧杯里,不断搅拌使NaCl完全溶解,即得所需溶液。
(水的密度约为1g/ml)(3)称量时,在托盘两边各放一张纸且依照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一定质量的NaCl。
(5g以下用游码)。
这一环节主要是给学生时间空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用再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深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理解。
环节三:合作探究按以下步骤自行完成实验过程: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④装瓶贴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完成以上操作后,洗涤仪器、整理实验桌。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以上环节都为这一环节做铺垫,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亲自体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这一过程,从体验中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
环节四:误差分析通过探究,师生共同分析交流对于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导致的误差进行分析。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与同伴交流。
环节六:课堂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做相关的题目。
这两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个总结和加强巩固提升。
环节七:布置作业对于作业的布置,分为报告册的填写与浓溶液稀释的设计实验
七、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实验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装瓶
实验活动《配制溶液》
说
课
马雪婷
20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