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液的配制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3
第06讲_溶液的配制及计算知识图谱溶液的配置和计算知识精讲一.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是用来描述物质组成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就是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百分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所指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既可以是稀溶液也可以是浓溶液。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之比,一般与温度无关。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
4.运用溶质质量分数时,必须分清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有些化合物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如SO3溶于水,SO3+H2O=H2SO4,其溶质是H2SO4,而不是SO3,溶剂质量也相应减少。
(2)溶质只能是已溶解的那一部分.如20℃时20gNaCl投入到50g水中(20℃时S NaCl=36g),20℃时,50 g水中最多溶18gNaCl,故溶质质量为18g,而不是20g。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3.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分为三步.1.计算:计算药品质量,如要配制50g6%的NaCl溶液,需要NaCl和水各多少克呢?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求出需NaCl质量为50g×6%=3g,水的质量为50g-3 g=47g。
2.称量:称量药品,称固体用天平,量液体应该用量筒。
(应当注意的是,量筒只能量出液体的体积,而第一步的计算中得到的是液体的质量,所以还应利用密度公式:Vm=ρ转化一下)。
3.溶解:将称量好的药品倒入烧杯中混合,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当固体药品全部溶解,我们就得到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
四.溶液的稀释如何将100g98%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氯化钠?思考一下你会发现,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稀释后溶质的质量等于稀释前溶质的质量98g,根据稀释后,得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980g,所以需要向原溶液中加入880g水即可得到10%的氯化钠。
中考化学知识点:配制溶液的步骤
配制溶液的步骤:
(1)用溶质和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
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水→搅拌溶解
a.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c.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
d.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变化的因素
a.称量时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放错,如止确称量5.8gNaCl,应在右盘放置5g砝码,再用0.8g游码,若放错位置,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则实际称量NaCl的质量为5g-0.8g=4.2g,这样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b.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读取示数错误,读取示数时仰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理论值,将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读取示数时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将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洒落到外面或未倒净,将导致溶液溶质质最分数偏大;
d.所用固体不纯,将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e.计算错误可能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
?。
化学实验中的溶液配制和稀释方法化学实验中,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方法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溶液配制和稀释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一、溶液的配制方法1. 预先称量法:这是最常见的溶液配制方法之一。
首先,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然后,使用天平或量筒等仪器准确称量或量取所需溶质。
最后,将溶质加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较高精度的溶液配制。
2. 浓度计算法:这是一种根据溶液的浓度计算配制方法。
首先,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
然后,根据溶液的摩尔质量和浓度计算公式,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最后,使用预先称量法或体积计取法配制溶液。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较为精确的浓度控制的溶液配制。
3. 体积计取法:这是一种根据溶液的体积计取配制方法。
首先,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所需溶液的体积。
然后,使用量筒、移液管等仪器准确计取所需溶液的体积。
最后,将溶液加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较为精确的体积控制的溶液配制。
二、溶液的稀释方法1. 等量稀释法:这是最常见的溶液稀释方法之一。
首先,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然后,将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取出,加入等量的溶剂进行稀释。
最后,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较为简单的溶液稀释。
2. 浓度计算法:这是一种根据溶液的浓度计算稀释方法。
首先,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然后,根据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计算所需溶液的摩尔质量或体积。
最后,使用等量稀释法稀释溶液。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较为精确的浓度控制的溶液稀释。
3. 体积稀释法:这是一种根据溶液的体积计算稀释方法。
首先,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然后,使用量筒、移液管等仪器准确计取所需溶液的体积。
最后,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稀释。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较为精确的体积控制的溶液稀释。
化学反应中的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计算化学反应是化学的基础,而溶液是很多化学反应必然要使用的物质,因此如何正确地配制溶液,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溶液的配制1.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溶解溶质的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液态。
根据不同的溶解度,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其中,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被达到时,为饱和溶液。
2.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配制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从固体样品中配制,二是从液体中配制。
(1)从固体样品中配制从固体样品中配制溶液可以通过计算溶解度和摩尔质量来完成。
首先根据需要制备的溶液体积以及所需的溶质质量来计算溶质摩尔数,然后通过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的溶剂体积。
最后把溶质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固体样品在加入溶剂中后会产生剧烈的反应,需要小心使用。
(2)从液体中配制从液体中配制溶液通常需要计算液体浓度,并根据需要配制所需的体积。
例如,如果需要制备1L浓度为0.1mol/L的HCl溶液,首先需要计算所需的HCl质量,然后在10mL蒸馏水中逐渐加入所需的饱和HCl溶液并搅拌均匀,最后用蒸馏水将溶液体积补足至1L。
二、溶液的浓度计算1.浓度的定义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通常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或摩尔数来表示。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浓度(g/L)、摩尔浓度(mol/L)、体积浓度(L/mL)和百分比等。
2.浓度的计算对于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液体积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浓度:浓度(单位)=溶质的质量(单位)/溶液体积(单位)对于已知溶液浓度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单位)=浓度(单位)×溶液体积(单位)对于饱和溶液的情况,可以通过浓度表和溶解度来计算浓度。
在计算浓度时,还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例如,如果需要将g/L单位转换为mol/L单位,可以通过计算溶质的摩尔质量来进行转换。
《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溶液的配制”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做的基本实验之一。
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此实验用到的称量仪器是托盘天平和量筒,能否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对减少实验误差,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对之前所学过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学会将配置溶液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让化学知识为人类服务。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对溶质质量分数已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能够利用的是学生对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仍然有强烈的兴趣。
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了憧憬,他们对化学仪器、药品、可能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等技能。
另外,通过一系列定量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2、通过溶液配制的具体操作,达到熟练取用药品、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等仪器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3、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4、通过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医疗上的应用,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溶液的配制,体会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教学流程注:【学生课前活动】1、查阅资料,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复习托盘天平和量筒的正确操作。
学情分析初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对溶液的组成已经有了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配制溶液的体验,但还没有根据需要定量配制溶液的意识;初步掌握了固体的称量、液体的量取等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对化学仪器、药品以及可能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但是动手能力仍然很差。
九年级化学配制溶液的步骤
一、选择物质
选择需要配制的溶液所需要使用的物质,如盐类、酸、碱等。
二、准备设备和原料
准备适当的烧杯、量漏、托盘等设备,并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各种物质。
确保量有准确性。
三、衡量物质量
使用量漏或秤采集规定量的各种物质。
精确衡量各种物质的质量。
四、下粉末状物质
如果物质是固体粉末状,先把它下到烧杯中。
五、加入溶液
等到固体完全下入烧杯后,开始加入另一种液态物质,形成溶液。
六、搅拌均匀
使用搅拌棒或漏斗将溶液搅拌均匀,使各种物质充分溶解。
七、观察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澄清程度等,判断是否配制成功。
如有淀积需要继续搅拌。
八、标签和保存
在烧杯或容器上贴标签注明物质名称和浓度,密封后妥善保存。
四、溶液的配制1.用固体和水配制溶液:例: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步骤:①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求出质量、液体求出体积)。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需要水的质量:50g-2.5g=47.5g需要水的体积:47.5g÷1g·cm-3=47.5mL②称量:称量是指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用天平称出 2.5g氯化钠,用50mL量筒量取47.5mL水。
③溶解:将溶质和溶剂在烧杯中混合,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
将2.5g氯化钠和47.5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④装瓶保存: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2)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例: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 1.18g·cm-3的浓盐酸,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
(1)实验步骤:①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体积以及所需水的质量、体积。
设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x37%x=50g×5% 则x=6.76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6.75g=43.25g浓盐酸的体积为 6.76g÷1.18g·cm-3≈5.7mL水的体积为43.25g÷1g·cm-3=43.25mL≈43.3mL②量取:用合适的量筒量取两种液体的体积。
用10mL的量筒量取 5.7mL37%的浓盐酸,用50mL的量筒量取43.3mL水。
③配制:将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即得要求的溶液。
将量取的浓盐酸和水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④装瓶保存: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2)所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实验注意的问题(1)左物右码:称量固体时,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1g以下用游码。
初中溶液的配制的注意事项
1、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
2、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
4、稀释浓硫酸是把酸加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
5、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漏,检漏的步骤为注入自来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倒立2min,观察瓶塞是否渗水。
如不漏,将塞子旋转180度,再检漏.如漏水,需换一套容量瓶,再检漏。
6、在配置由浓液体稀释而来的溶液时,如由浓硫酸配置稀硫酸时,不应该洗涤用来称量浓硫酸的量筒,因为量筒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有剩余液体的现象,以免造成溶液物质的量的大小发生变化。
初中化学实验试剂与溶液的配制化学试剂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优级纯)标签为绿色,主要用于精密实验和研究;二级(分析纯)标签为红色,主要用于一般分析研究;三级(化学纯)标签为蓝色,主要用于一般工业分析和学生实验。
化学试剂的级差价很大,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中学化学实验只要用三级即可,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有些实验用工业品也可以。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1、制取氧气用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一般为3-5%,可以直接从医药市场购买到3%的过氧化氢溶液;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与水按1:5的比例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约为5%,5%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氧气的速度适中。
2、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石灰水:通常饱和石灰水的浓度较小,在配石灰水时加少量食盐,可以配制得较高浓度的饱和石灰水。
3、电解水一般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小,水电解的速度慢,溶液需要现配现用,存放时间较长的溶液会含有较多杂质,水电解时会产生较多泡沫,影响实验效果。
4、用于检验软水与硬水的的肥皂水:需要在水中加入较多的肥皂,所得溶液呈现粘稠状。
5、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盐酸溶液:一般盐酸与水按1:2的比例混合,所得溶液与石灰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速度适中。
6、用于酸、碱性质实验的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浓度一般为1mol,取40克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加水稀释至1升;盐酸与水按1:11的比例混合,即可。
7、酚酞溶液配制(0.5%酚酞乙醇溶液):0.5g酚酞,先用少量95%乙醇溶解,然后稀释至100mL,无需加水。
(乙醇溶液的浓度60-95%都可以)8、石蕊试液配制(1%的石蕊试液)将1g石蕊溶于50mL水中,静置一昼夜后过滤。
在滤液中加30mL95%乙醇,再加水稀释至100mL。
配制的溶液呈蓝紫色,把它调成紫色石蕊液的方法是: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在蓝紫色石蕊原液中逐滴加入饱和CO2水溶液,直至溶液由蓝紫色变成纯正的紫色即成。
(1)精密仪器:如各种天平、电学仪器、电化学仪器等,应单独存放,不能和化学药品存放在一起,要保证室内干燥、清洁、通风;(2)玻璃仪器是化学实验室的主要仪器,种类多,数量大、易碰碎。
课题: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二课时)——溶液的配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计算,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含义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相关计算。
2.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练习固体的取用、液体的量取等基本实验操作,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合作,有目的的完成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仪器的选择,培养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有效筛选的能力;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能从概念含义的本身分析出操作误差和人为误差。
2. 通过对溶液稀释与浓缩的计算,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的方法对两类有关溶液的计算提升统一到数学计算中的寻找等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方案设计,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2. 通过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实验和误差分析,培养主动交流、乐于实践、善于合作、科学严谨等品质,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一)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策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交流统一认识,然后合作完成实验。
2.溶液的稀释和浓缩计算。
策略: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出方法找不变量列等式。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策略:交流、讨论,归纳出从概念含义的本身分析出操作误差和人为误差仪器药品1.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50mL、10mL)、滴管、烧杯、玻璃棒、药匙、空白试剂瓶、称量纸2.药品:氯化钠、水资料0.9%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是什么其实最准确的来说0.9%氯化钠注射液才真正叫做生理盐水,其他解释都不准确。
所以大家都要记住咯。
那0.9%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是什么?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应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洗涤伤口等;还用于产科的水囊引产。
化学反应中的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正确的配制和稀释溶液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同时提供所需的化学反应条件。
本文将探讨溶液的配制与稀释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一、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配制是指将溶质(通常为固体或液体)与溶剂(通常为液体)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所需的溶液。
以下是溶液的配制步骤:1. 清洗容器:首先,确保使用干净的容器(如烧杯、烧瓶或容量瓶),避免因残留物而影响溶液的准确性。
2. 准确称量溶质:使用天平准确称量所需的溶质。
注意,溶质应放置在干燥的容器中,以避免水分的吸附和误差的产生。
3. 加入溶剂:根据配制溶液的浓度要求,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
搅拌以确保溶质充分溶解。
4. 混合均匀:使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子将溶质与溶剂混合均匀,直到完全溶解。
注意,有些溶质可能需要较长的搅拌时间来达到完全溶解。
5. 转移溶液: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干净的容器中,以便进一步使用或储存。
需要注意的是,配制溶液时应遵循实验指导书中的配方和比例,确保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准确无误。
二、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是指将浓缩溶液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体积增加,从而降低溶液的浓度。
以下是溶液的稀释步骤:1. 确定所需稀释的溶液量:根据实验需求和目标浓度确定所需稀释的溶液量。
理想情况下,应使用体积较小的浓缩溶液,以减小误差。
2. 准备干净的容器:选择适当大小的容器,并确保其干净无污染。
3. 加入溶剂: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
通常情况下,使用蒸馏水或盐酸稀液等常用溶剂。
4. 混合均匀:使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子将溶液混合均匀。
5. 加入浓缩溶液:将所需稀释的溶液量转移到容器中,搅拌均匀以确保稀释均匀。
6. 检查浓度:可以使用测量仪器(如PH计或分光光度计)对稀释后的溶液进行浓度检测,以确保所需浓度的达到。
在进行溶液的稀释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溶液的搅拌均匀和稀释的准确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总结: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
1、制取氧气用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一般为3-5%,可以直接从医药市场购买到3%的过氧化氢溶液;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与水按1︰5的比例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约为5%,5%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速度适中。
2、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石灰水:通常饱和石灰水的浓度较小,在配石灰水时加少量食盐,可以配制得较高浓度的饱和石灰水。
3、电解水一般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小,水电解的速度慢,溶液需要现配现用,存放时间较长的溶液会含有较多杂质,水电解时会产生较多泡沫,影响实验效果。
4、用于检验软水与硬水的的肥皂水:需要在水中加人较多的肥皂,所得溶液呈现粘稠状。
5、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盐酸溶液:一般盐酸与水按1︰2的比例混合,所得溶液与石灰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速度适中。
6、用于酸、碱性质实验的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浓度一般为1mol,取40克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加水稀释至1升;盐酸与水按1︰11的比例混合,即可。
7、酚酞溶液配制(0.5%酚酞乙醇溶液):
0.5g酚酞,先用少量95%乙醇溶解,然后稀释至100mL,无需加水。
(乙醇溶液的浓度60-95%都可以)
8、石蕊试液配制(1%的石蕊试液)
将1g石蕊溶于50mL水中,静置一昼夜后过滤。
在滤液中加30mL95%乙醇,再加水稀释至100mL。
配制的溶液呈蓝紫色,把它调成紫色石蕊液的方法是: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在蓝紫色石蕊原液中逐滴加入饱和CO2水溶液,直至溶液由蓝紫色变成纯正的紫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