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习册比多少
- 格式:pptx
- 大小:10.56 MB
- 文档页数:5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练习题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中,比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多少的概念,并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教学方法、练习题示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多少。
一、基础概念在介绍比多少的概念之前,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较。
比较是将两个或多个物体、数量或状态进行对照,找出不同之处或者大小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比多少是比较中的一种形式,它用来对两个物体或数量的大小进行对照。
比多少通常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表示。
二、教学方法为了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多少,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可视化教学: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展示物体的大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多少的概念。
2. 比较游戏:设计一些趣味的比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比较,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观察力。
3. 实物比较: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大小差异的实物,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数字进行表示。
4. 组合训练:将比多少与其他数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加法、减法等,让学生将比多少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练习题示例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练习的比多少题目示例:1. 填空题:请根据图片,将下列物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写到括号中:( ) ( ) ( )大石头小石头中石头2. 排序题:将下列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8、3、5、13. 比较题:用“大于”“小于”或“等于”符号填空:5 __ 3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巩固对比多少概念的理解,并且提升他们的比较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中比多少的练习题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基础概念的介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练习题的示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多少,并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收益。
2024年中班数学《比多少》动态标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比多少》。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多、少、一样多”概念;学会使用“比较”方法,对两组物体进行数量比较;掌握使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多、少、一样多”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数量比较。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方法,正确使用“>”、“<”、“=”进行数量比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多、少、一样多”概念,学会使用比较方法及符号。
难点:正确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动态课件、实物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动态课件展示一个超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看看,哪个柜台商品多,哪个柜台商品少?”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多、少、一样多”概念,通过磁性教具演示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符号。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PPT课件上题目,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实物卡片,要求学生用比较方法,将卡片按数量多少排序,并用符号表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多少》2. 内容:“多、少、一样多”概念比较方法及符号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课本第24页完成练习题1、2、3。
(2)观察家里物品,用比较方法进行数量比较,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多少”概念掌握较好,但在使用比较符号时仍有出错情况,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物品进行数量比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比多少》第一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比多少”的概念;2.运用“比多少”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判断;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班数学教具套装;2.材料准备:活动卡片、练习册等;3.教学环境:保持教室整洁、充满活力。
三、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如找出教室中最多的物品,最少的物品等,激发学生思考。
2.引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比较的关键词,如大、小、多、少等。
3.概念解释:老师简要解释“比多少”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
4.操练训练:老师出示活动卡片,让学生用比较的方式回答问题,如“桌子上有几本书?”“这边的玩具比那边的多还是少?”等。
5.巩固学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6.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然后与同学进行比较和交流。
7.总结提升: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关键点和学习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比多少”概念进行教学。
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认真查找和筛选了合适的教具和材料,并将教室布置得整洁和有活力,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热身活动和数学游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我采用了展示图片和演示示例的方式引入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在操练训练环节,我设计了活动卡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在巩固学习和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和选择物品进行比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操练训练环节,我应该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导致课堂气氛略显呆板。
最后,在总结提升环节,我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上数学答案同步练习册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册答案
一、认识数字
1. 填空题
- 1到10中,最大的数字是(10)。
- 比5大的最小整数是(6)。
2. 选择题
- 下列数字中,最大的是(C)。
A. 3
B. 7
C. 9
D. 5
3. 判断题
- 10比1大。
(正确)
- 2比4小。
(正确)
二、比较大小
1. 填空题
- 5和8相比,(8)更大。
2. 选择题
- 下列哪两个数字相加等于10?
A. 1和9
B. 2和8
C. 3和7
D. 4和6
- 正确答案:D
3. 判断题
- 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那么这个数一定比10大。
(错误)
三、10以内的加减法
1. 计算题
- 3 + 2 = 5
- 7 - 4 = 3
2. 应用题
- 如果我有5个苹果,你再给我2个,我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答:一共有7个苹果。
四、认识图形
1. 选择题
- 下列哪个是圆形?
A. 正方形
B. 圆形
C. 三角形
- 正确答案:B
2. 判断题
- 所有的圆形都有相同的形状。
(正确)
五、综合应用题
1. 应用题
- 一个班级有20个学生,如果每个学生分到2个苹果,一共需要多少个苹果?
答:一共需要40个苹果。
结束语:
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已经对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享受学习的乐趣。
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小本练习册第78页扩
展题
1.解:x=3.84-1.36 解:x=1
2.6+3 解:x=0.6x1.5
x=2.48 x=15.6 x =0.9
解:3.1x=1.55 解:4.2x=25.2 解:35x=63
x=0.5 x=6 x= 9/5
2.父子两人,父亲今年36岁,正好是儿子年龄的3倍,儿子的身高是1.48米,比父亲矮0.27米。
儿子今年多少岁?父亲的身高是多少米?解:36-3=12(岁)
1.48+0.27=1.75(米)
答:儿子今年12岁,父亲的身高是1.75米。
3.篮球队的同学练习定点投篮,小强投中了25个,比小亮投中的2倍少5个,比小冬投中的2倍多5个。
(1)小亮投中了多少个?解:(25+5)÷2=15(个)答:小亮投中了15个。
(2)小冬投中了多少个?解:(25-5)÷2=10(个)答:小冬投中了10个。
4、师徒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完工时师傅和徒第一非做了770个。
已知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是徒弟的1.2倍,求师徒两人分别加工了多小
个?
解:设徒弟加工了x个,师傅加工1.2x个
1.2x+x=770 x=350
1.2x=420
答,徒弟加工了350个,师傅加工420个。
玩具比多少教案教案标题:玩具比多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数字比较的概念。
2. 学会使用“比多少”这一概念进行玩具数量的比较。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比较的概念。
2. 使用“比多少”进行玩具数量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比多少”进行玩具数量的比较。
教学准备:1. 玩具(数量不等)。
2. 数字卡片。
3. 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卡片。
4.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数字的认识和数数的方法。
2. 展示不同数量的玩具,并让学生观察和估计每组玩具的数量。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玩具的数量。
讲解概念:1. 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这一概念。
例如,比较两组玩具时,我们可以使用“比多少”来描述它们的数量关系。
2. 展示数字卡片和比较符号卡片,解释它们的用途和含义。
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玩具。
2.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自己组内玩具的数量,并使用数字卡片和比较符号卡片来表示比较结果。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确保他们理解和应用“比多少”进行数量比较的方法。
巩固练习: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他们完成一些关于玩具数量比较的练习题。
2. 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玩具进行数量比较,并记录比较结果。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比较问题,并与同伴分享。
总结:1. 复习“比多少”概念和玩具数量比较的方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和方法。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与数量比较相关的问题,如时间、长度等。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多少”概念解决问题。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工作纸。
3.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和比例一、比的综述比是我们研究量与量数量关系时用到的概念,例如:某班有男生21 人,女生16 人,则男生、女生的人数比为21 比16,写作男生人数:女生人数=21:16(这里的冒号读作“比”);即将男生人数看做21 份,女生的人数为16 份. 反过来看,若某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5:2,则当男生人数为5 份时,女生人数为2 份. 注意人数肯定为自然数,如若一份为 1 人,则男生有5×1=5 人,女生有2×1=2 人;若一份为 2 人,则男生有5×2=10 人,女生有2×2=4 人;若一份为3 人,则男生有5×3=15 人,女生有2×3=6 人……故若已知两个量的比,需知道一份量为多少,才可求出两者具体的数量.二、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叫作两个数的比.由定义可知,21:16=21÷16= 21,从实际去理解,男女生人数比是21:16,那么男生人数是女16生人数的几倍呢?可用21÷16 来表示,因为除不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即21;显然,比、16分数、除法形式可以互相转化,但它们有各自的特征,下面通过一个表来了解三者的异同.除法、分数和比的对应关系除法被除数除数除号商商不变性质分数分子分母分数线分数值分数基本性质比前项后项比号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注释:1、21:16,其中21 是这个比的前项,16 是这个比的后项,“:”是比号.2、比值:两数相比所得的值. 即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 注意比值是一个数.3、商不变性质: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三、比例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将比进行化简或者扩大,例如可以得到这样的式子:12:15=4:5,如此表示两个或多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叫做比例. 不难发现15×4=12×5,我们将靠近等号的两个数,例如15、4,称为内项,将另外两个数叫称为外项;因而可知内项的乘积等于外项的乘积,这个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四、比和比例基本考察题型1、基本题型一:化简比,最后结果是一个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简到最简比(最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了1 以外没有其他的共同的数可以除)12 :15 =(12 ÷ 3):(15 ÷ 3)= 4 : 536 : 48 =(36 ÷12):(48 ÷12)= 3 : 470:28=(70÷7)(:28÷7)=10:4=(10÷2)(:4÷2)=5:20.4 : 7.2 =(0.4 ⨯10):(7.2 ⨯10)= 4 : 72 = 1:182 千米:1500 米=2000 米:1500 米=2000:1500=4:3 (统一单位后才能化简)2 : 5= (2⨯ 6) : (5⨯ 6) = 4 : 5 (分数化整数)或2:5=2÷5=2⨯6=4= 4 :53 6 3 6 3 6 3 6 3 5 5注意:熟练后,括号的这一步可以省略,例如直接写成70:28=10:4=5:2【练习1】化简比32:18=45:54=108:72=0.45:1.05=0.49:0.84=3.2 平方分米:480 平方厘米=1.2 吨:24 千克=4 : 3 =5 75 : 11=12 182、基本题型二:求比值,比号化除号,最后结果是一个数15:36=15÷36= 15=5(或15:36=5:12=5÷12=5)36 12 120.8 :1.8 =(0.8 ⨯10)(: 1.8 ⨯10)= 8 :18 = 4 : 9 = 4 94 千米:800 米=4000 米:800 米=4000:800=4000÷800=56 : 5=6÷5=6⨯8=487 8 7 8 7 5 35【练习2】求比值45:63=56:49=6.4:4.8=12:0.8=5 千克:3500 克=2 吨:250 千克=5 : 7 =12 153 : 2 =4 153、基本题型三:解比例【例】(1)35:42=():6解:由42 变到6 需要除以7,则35 也要除以7 才能保证比值不变,则括号应填5 或者由两个外项都已知,根据外项乘积等于内项乘积来求解;35×6÷42=5(2)12:y=35(:y+23)解:由内项乘积等于外项乘积知35y=12(y+23)35y=12y+27635y-12y=27623y=276y=12(3)x=3 6.4 2解:将分数化为比例得:x:6.4=3:22x=6.4×3x=9.6(或由结果可知,对于分数可直接交叉相乘,即左边分数的分子乘上右边分数的分母是等于左边分数的分母乘上右边分数的分子,即直接得到2x=6.4×3,解得x=9.6)【练习3】解比例25:7=():357:()=4.8:9.623:()=46:1448 千克:4 吨=12:()已知t :12 =(2t - 10): 4 ,求t 的值.五、补充练习(一)、化简比1、10:52、0.28:143、0.4:0.24、110:555、93:0.316、0.15:157、78:28 8、9:0.39、7:777 10、903:3311、10:98 12、4 分米:25 厘米13、0.2 平方米:150 平方分米14、18 吨:240 千克15、4:35 716 、5:718 1217 、4:718 、6:3 25 15 17 3419 、5:1184 1446 1 2 :57 4(二)求比值1、80:242、0.15:213、13:914、1.01:10120、5、21:246、65:137、41.23:4123 8、15:0.129、123:27 10、3.14:28.2611、0.05 千米:12 分米12、3 平方分米:250 平方厘米13 、8:2411 35 14 、7:1415 7515 、1 :272 81(三)解比例1、28: x = 8:12、6 :16 = 15 : x3、x :1.3 = 3.2 : 0.394、5.4 :1.8 =x :1.55、1.2 : 3 =2: x 6、8: x =1:1 5 3 167、x : 25 = 25 : 48、11:5=22: x 5 4 59、36=5210 、x=0.6 x 3 3 411、0.35 : 1=2x : 0.2512 、3: x =3:15 7 1013、 2.4=x 14、 3 : x = 15 : 52.5 15 4 815、 3: 0.5 =4: x4 5。
大班数学比多少教案优秀6篇大班数学比多少教案优秀6篇无论是在思考问题、与他人交流还是参与小组活动,你们的积极参与和投入非常重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比多少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班数学比多少教案(篇1)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九以内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学中,学会10的加法。
3、能将的10的加法运用到超市购物的游戏中。
4、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购物券、贴有数字的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1、碰球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会玩碰球的游戏吗?(会)那今天小胡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
这里有一个规则,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来是9。
你们准备好了吗?嘿嘿,我的两球碰几球?(嘿嘿,你的两球碰7球,2+7=9)......2、新授10的加法。
(PPT)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可真好,所以我决定要给你们一些奖励。
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你们想去吗?(想)好,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瞧,前面是什么小动物?(小猪)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那有几个站着的(1)?几个坐着的呢(9)?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猪?(10只)那谁会根据这个图片给我们来列个加法算式?(1+9=10)我们以前还学过可以把前面的数字调换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个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说好不好?(9+1=10)师:我们走呀走,来到了池塘边,你看见了什么?(乌龟)请你仔细数数有几只在岸上,几只在水里呢?总共有多少只乌龟?我要请聪明的小朋友还给这些小乌龟们列列算式了,谁来?师:你们看,那边有很多漂亮的鸟。
请你们自己观察,你看见了什么?有几只?一共有多少只鸟儿?你能为这些鸟儿列个算式吗?师:看过了美丽的小鸟,接下来会是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继续逛下去。
呀,这次来的是谁呀?(小狗)小狗怎么样了?(有的关在笼子里,有的在笼子外面)数数笼子里的有几只?外面的又有几只,一共有什么?你来给小狗们列个算式好吗?还可以有怎样一个算式?师:最后我们去美丽的花丛里看看,这里面也藏着小动物哦。
《小学教材全练》和《53天天练》比较学生辅导书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各种类型的辅导书都大同小异,只是适用的人群不一样;有的适合基础薄弱的孩子,有的适合中等的孩子使用,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书籍。
《53天天练》的题型偏向基础,题目难度较小,比较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而《小学典中点》题型更为经典,基础题目较少,相比《53天天练》,难度有所加大,适合中等的孩子使用。
《小学教材全练》组建了由清华、北大、哈佛等知名高校毕业生组成的师资团队,采用“主,讲老师+辅导老师”的双师教学模式,将自主研发的表情识别、语音识别、语音评测等AI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实现随堂测试、实时互动、语音测评、及时答疑等,有效提升在线学习的趣味性及互动性。
《53天天练》简介这本书有五大特点,第一掌握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第二,培养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必备素质。
三增强应用意识,应用意识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连结。
四发展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让数学与创造发生共鸣。
最后一个特点是掌握学习方法,科学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万能钥匙。
五三天天练是课时形式的,每个课时又分知识演练场和智慧加油站这两个板块儿。
以上就是一些《小学教材全练》和《53天天练》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按着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归纳总结: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把已知数量与份数对应起来,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来做,1.学校把栽480棵树的任务,按着六年级三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组,一组有47人,二组有38人,三组有35人,三个组各应栽树多少棵?2.老师给班里买了90本儿童读物,按4:5分别借给一组和二组.这两个组各借书多少本?3.三条绳长的和是84米,三条绳的比是3:4:5.三条绳各长多少米?4.粮食公司有三个汽车队,甲队有6辆货车,乙队有7辆货车,丙队有8辆货车,每辆载重量相等,有378吨粮食运往外地,按运输能力分配,各队应运粮食多少吨?5.养殖专业户养鸡、鸭共6000只,鸡和鸭的比是1:11,鸡、鸭各多少只?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1:4,这两个锐角各多少度?7.42名同学到面积分别是60和80平方米的菜园去帮忙种菜。
如果按面积大小分配人员,这两处菜园各应去多少名同学种菜?8.学校把540本画册按4:5借给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每个年级各分到画册多少本?9.一个三角形铁框,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个铁框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10.学校把864本图书按人数借给三个年级。
一年级有49人,二年级有50人,三年级有45人,三个年级各分得图书多少本?11.分别以1:2:10的石灰、硫磺和水配农药。
现在要配制农药650千克,石灰、硫磺和水各需要多少千克?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铁片,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是4:3,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13.粮食局有三个汽车队,一队有9辆载重汽车,二队有8辆,三队有7辆,每辆载重量相同,有264吨粮食运往外地,按运输能力分配,各队应运粮食多少吨?例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0为米,长与宽的比是4: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例2.有840吨粮食,分给两个运输队运出去。
五年级数的比例题
题目1:
小明买了一把铅笔和一本练习册,一共花了12元。
如果一把铅笔的价格是2元,那么一本练习册的价格是多少?
题目2:
某小店以每盒10个鸡蛋的价格出售鸡蛋。
小红买了3盒鸡蛋,共有30个鸡蛋。
小红的哥哥小明买了4盒鸡蛋,请问他们共买了多少个鸡蛋?
题目3:
某城市今年的人口为80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
请问去年的人口是多少?
题目4:
小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每天需要花费25分钟。
为了提高速度,他每天多骑10分钟。
他改变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需要多少时间?
题目5:
小明每天上学需要花费40分钟,而小红每天上学只需要花费30分钟。
请问小明上学比小红多花费多少时间?
题目6:
一瓶果汁的价格为5元,小华买了3瓶果汁。
请问小华一共花了多
少钱?
题目7:
小明说:“我上个月存了100元钱,这个月比上个月多存了30%,
一共存了多少钱?”请问小明这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钱?
题目8:
小华学习数学,她每周复习时间占全部学习时间的13%。
请问如果
小华每天学习3小时,那么她一周复习数学多长时间?
题目9:
某商店一共有39只苹果,其中一半是红苹果,三分之一是绿苹果,剩下的是黄苹果。
请问红苹果的数量是多少?
题目10:
小明家里有50株花,其中五分之一是玫瑰花,六分之一是康乃馨花,其余的是菊花。
请问菊花的数量是多少?。
《比多少》(教案)教案名称:比多少授课对象:小学生一年级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比的概念,能够识别比的符号。
2. 能够根据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写出它们的比。
3. 能够简单地进行比的运算。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及符号。
2. 如何写比。
3. 比的运算。
教学重点:1. 比的概念及符号。
2. 如何写比。
教学难点:1. 比的运算。
2. 学生识别错误的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练习册、作业本3. 排列好的课堂教具授课过程:一、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两个不同长度的细木棍,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找到两个细木棍的长度关系,并用笔在黑板上画出“长”。
然后举起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杯,让学生们判断哪个水杯更大,并用笔在黑板上画出“大”。
最后老师询问学生们:细木棍的长度关系和水杯大小关系都是怎么表示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用符号比(:)来表示长度和大小的比例关系。
二、教学新知1. 比的概念及符号海星跟海豚比,就是指它们的身体大小之间的关系。
用“:”符号表示比,读作“与”。
如:海星:海豚,表示海星的大小与海豚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2. 如何写比两个数的比应该写在两个数之间,用冒号隔开。
比的大小不受数值的影响。
例如:4 : 8 表示4和8的比是1:2;6 : 9 表示6和9的比是2:3。
3. 比的运算在进行比的运算时,需注意以下两个要点:a)当比的两边都乘、除同一个数时,比的大小不会改变。
b)如果一个数乘、除一个比,那么比的大小也不会改变。
例如:10 : 20和5 : 10,两个比之间的关系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合并简写为:1 : 2。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们分组,在黑板上写出三道题,每题两个数,让学生们判断哪个数大、相等或小,然后根据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写出它们的比,标注符号。
如:8和12;3和3; 4和2,等等。
2. 给学生练习册,让学生用比的符号写出各种物品大小之间的关系,如:公鸡和鸭子,火车和轿车,小汽车和自行车,等等。
3. 老师布置写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并能自己寻找身边有关比的事物或数值,完成几个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比多少』应用题专项训练1、兔子玩具20元,乌龟玩具比兔子玩具便宜(少)2元,乌龟玩具多少钱?20-2=18(元)2、长颈鹿玩具20元,老虎玩具比长颈鹿玩具贵6元,老虎玩具多少钱?20+6=26(元)3、乌龟玩具14元,熊猫玩具比乌龟玩具贵(多)5元,熊猫玩具多少钱?14+5=19(元)4、小雪做了12朵花,小花比小雪多做9朵,小花做了几朵?12+9=21(朵)5、小美做了24朵花,小丽比小美少做6朵,小丽做了几朵?24-6=18(朵)6、李爷爷养了30只鸡,鸭比鸡多12只,鸭有几只?30+12=42(只)7、李爷爷养了43只鸭,鹅比鸭少20只,鹅有几只?43-20=23(只)8、白猫钓15条鱼,黑猫比白猫多钓5条,黑猫钓了几条鱼?15+5=20(条)9、黄猫钓了30条鱼,白猫比黄猫少钓10条,白猫钓了几条鱼?30-10=20(条)10、公园里有杨树46棵,杉树比杨树多9棵,杉树有几棵?46+9=55(棵)11、公园里有杨树78棵,柳树比杨树少20棵,柳树有几棵?78-20=58(棵)12、体育馆里有足球16个,篮球比足球多8个,篮球有几个?16+8=24(个)13、体育馆里有篮球35个,排球比篮球少12个,排球有几个?35-12=23(个)14、学校美术小组26人,音乐小组比美术小组多7人,音乐小组有几人?26+7=33(人)《比多少》练习题一、直接写出得数。
7+6= 14-6= 13-5= 12-9=12-8= 19-7= 14-6= 4+7=11-3= 8+9= 11-4= 15-8=二、在○里填“>”、“<”或“=”。
25○24 55○65 100○99 78○8744○45 68○86 29○31 75○42三、选一选,填一填。
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1、90比30()。
2、57比60()。
3、100比92()。
4、45比95()。
5、红花有32朵,黄花有35朵,紫花有90朵。
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册答案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比例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及其答案。
# 练习题1:判断比例给定两个比例,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 比例1: 2:3- 比例2: 4:6# 答案1:这两个比例是相等的。
因为比例1:2可以简化为2:4,再进一步简化为4:8,与比例2:4:6相等。
# 练习题2:简化比例将下列比例简化到最简形式。
- 比例1: 3: 9# 答案2:比例1:3:9可以简化为1:3:3,因为9除以3等于3。
# 练习题3:找出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给定比例3:4 = 6:8,找出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 答案3:在这个比例中,3和8是外项,4和6是内项。
# 练习题4:使用交叉相乘法验证比例给定比例2:3 = 4:6,使用交叉相乘法验证这个比例是否正确。
# 答案4:使用交叉相乘法,2乘以6等于12,3乘以4也等于12。
因为两边相等,所以这个比例是正确的。
# 练习题5:根据比例分配如果A和B按照3:2的比例分配20个苹果,那么A和B各分到多少个苹果?# 答案5:首先,将比例的总和加起来,3+2=5。
然后,将20个苹果按照这个比例分配。
A分到的苹果数为20 * (3/5) = 12,B分到的苹果数为20 * (2/5) = 8。
# 结束语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希望这些练习能帮助你巩固对比例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字的具体含义。
2.能够正确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数值比较和判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比”的概念。
2.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难点
1.理解“比”对于数值大小的判断。
2.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3.其他:课堂练习题、教学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介绍“比”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解释。
2.利用小黑板上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第二课时
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比赛,通过比大小来增强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
2.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比”的用法。
第三课时
1.进行实际生活中的比较,比如比拼学生身高、年龄等,引导学生将“比”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意识。
2.拓展“比”的应用领域,如比较价格、时间等。
六、教学反思
1.学生在掌握“比”的概念上是否存在困难,需要进行重点辅导。
2.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式。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数值比较和判断,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比值练习题带答案题1:小明有20支钢笔和30支圆珠笔,求小明的钢笔与圆珠笔的比值。
解答:钢笔数:圆珠笔数 = 20:30 = 2:3题2: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40人,求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值。
解答: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 30:40 = 3:4题3:甲班有男生25人,乙班有女生30人,求甲班男生与乙班女生人数的比值。
解答:甲班男生人数:乙班女生人数 = 25:30 = 5:6题4:某商场服装区域有8000件衣服,鞋子区域有4000双鞋子,求衣服与鞋子的比值。
解答:衣服数量:鞋子数量 = 8000:4000 = 2:1题5:一个瓶子的重量是250g,一个盒子的重量是1000g,求瓶子的重量与盒子的重量的比值。
解答:瓶子重量:盒子重量 = 250:1000 = 1:4题6:小红在一家书店里买了12本课本和8本练习册,求课本与练习册的比值。
解答:课本数量:练习册数量 = 12:8 = 3:2题7:甲种草莓的价格是每斤20元,乙种草莓的价格是每斤30元,求甲种草莓和乙种草莓的价格比值。
解答:甲种草莓价格:乙种草莓价格 = 20:30 = 2:3题8:某商店本周的销售额为6000元,上周的销售额为4000元,求本周销售额与上周销售额的比值。
解答:本周销售额:上周销售额 = 6000:4000 = 3:2题9:某数学题中,答对的人数是40人,答错的人数是80人,求答对与答错的人数的比值。
解答:答对人数:答错人数 = 40:80 = 1:2题10:小明用5小时做完了作业,小红用3小时做完了同样的作业,求小明和小红做作业的时间比值。
解答:小明做作业时间:小红做作业时间 = 5:3总结:通过上述练习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到比值是比较了两个数量大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描述不同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比值在数学、商业、实际问题等方面都有应用。
较为常见的比值有人口比、面积比、价格比等。
通过了解和计算比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