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4年山东口岸出入境人员四种常规监测传染病抽样调查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1.42 KB
- 文档页数:3
出入境人员性传播疾病监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摘要] 目的掌握成都双流口岸出入境人员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现状和特征,为提高口岸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收集的2007-01/2011-12双流口岸出入境人员的梅毒和HIV的监测结果和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007-2011年梅毒检出率出境人员(1.27%)高于入境人员(0.59%),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别为≥50岁,其次是30~49岁,男性多于女性,出国定居人员和劳务人员的检出率较高;HIV-Ab阳性检出率在出境和入境人员中无差异(χ2 =0.264,P=0.607),男性感染者居多;出入境人员梅毒、HIV-Ab感染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
结论中青年男性是出入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国内和国外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疫情的日益严峻,口岸对HIV和梅毒这类性传播疾病的监测势必对我国以及全球疫情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港,航空口岸的作用和地位突出,依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四川国际旅行保健中心承担四川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长期监测和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工作。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成都双流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和HIV的体检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掌握梅毒和HIV流行现状和高危影响因素,为加强口岸传染病监测,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7-01-01/2011-12-31按有关规定在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传染病健康体检出境1年以上的中国籍人员以及在中国居留1年以上的外籍人员(包括港澳台)。
1.2 研究方法1.2.1 实验室检查采集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的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如下:①梅毒螺旋体抗体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和联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梅毒抗体阳性:TPPA(+)或TRUST(+)。
河口口岸2000~2004年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陈妍;张建春;黄英【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年(卷),期】2006(011)005【摘要】目的通过对2000~2004年河口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了该口岸艾滋病流行规律及传播特点,为今后的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做血清快速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做初筛复核试验;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做确认试验.结果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4年的时间中共对5 225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共检出HIV感染者52例,阳性检出率为0.99%,在52例HIV感染者中,男性34人,女性18人,男女性别之比为1.79:1.15~30岁之间为该地区HIV感染的高发年龄段.越南籍感染者占检出总数的2.27%,中国籍感染者占总数的0.75%.以静脉吸毒人员感染率最高,为9.34%,职业以洗浴按摩为首位,占2.15%,其次为从事边境运输的驾驶人员,占2.04%.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为主.结论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主要为静脉吸毒者)是该地区HIV传播的主要感染途径,必须加大对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总页数】3页(P45-47)【作者】陈妍;张建春;黄英【作者单位】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口,661300;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口,661300;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口,66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相关文献】1.湖南口岸38172名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J], 鲁少平;麻祝安2.临沧口岸14226例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监测结果分析 [J], 张勋3.绥芬河口岸2000~2002年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J], 呼满霞;范东辉;赵滢瑾;王延录4.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3种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J], 李群;柳红5.湖南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与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J], 孙菲;刘华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0年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一)二、抽样调查的基本结果(一)抽样人数的构成2000年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44312份,比计划超过6.78%,其中口岸调查表14997份,占回收问卷的33.8%(其中:过夜旅游者12097份,占80.7%;一日游游客2900份,占19.3%);饭店(含游船)调查29315份,占66.2%。
2000年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人数占当年入境旅游人数的0.53%。
其中:外国人占当年入境外国人的2.89%。
;港澳同胞占当年入境港澳同胞的0.14%。
;台湾同胞占当年入境台胞的1.66%。
具体情况如下:1、按客源地分在2000年抽样调查的44312名入境旅游者中:外国旅游者29457人,占66.5%;香港同胞8001人,占18.0%;澳门同胞1681人,占3.8%;台湾同胞5l7 3人,占11.7%。
2、按旅游方式分在44312名入境旅游者中,团体游客18469人,占41.7%;零散游客25843人,占58. 3%。
3、按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分在44312名被调查的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41412人,占93.5%,一日游游客290 0人,占6.5%。
4、按性别分在接受调查的44312名入境旅游者中,男性旅游者28616人,占64.6%;女性旅游者1 5696人,占35.4%。
5、按年龄分在接受调查的入境旅游者中:14岁以下的旅游者312人,占0.7%;15至24岁的3961人,占8.9%;25至44岁的20993人,占47.4%;45至64岁的15392人,占34.7%;65岁及以上的3654人,占8.3%。
6、按职业分在接受调查的入境旅游者中:政府工作人员1956人,占4.4%;专业技术人员7641,占17.2%;职员6028人;占13.6%;技工/工人1953人,占4.4%;商贸人员11989人,占27.1%;服务员/推销员1360人,占3.1%;退休人员3937人,占8.9%;家庭妇女3603人,占8.1%;军人129人,占0.3%;学生2455人,占5.5%;其他人员3261人,占7.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200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1.09•【文号】国质检办[2004]6号•【施行日期】2004.0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200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的通知(2004年1月9日国质检办[2004]6号)各直属检验检疫局:现将《200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印发你们。
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0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附件:200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国家质检总局2003年12月)2004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做好2004年质检工作对于完成“十五”计划,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4年质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严格把关、提高质量,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需求,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质检工作体系,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2004年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需把握以下要点。
一、加强口岸卫生检疫,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抓好非典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八项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做到“五个到位”、“五个不漏”;继续完善口岸非典卫生检疫体系,配备和完善红外体温检测仪、发热检查室、临时隔离留验室、救护车辆等口岸传染病控制设备、设施,使口岸防治非典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完善口岸防治非典及卫生检疫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口岸防非典各项预案,迅速妥善处理好突发案例,确保防止非典疫病的传入传出。
山东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检出情况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初探马赛;陈鹏;杨冰;崔晞【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年(卷),期】2012(017)004【摘要】目的掌握山东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相关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口岸传染性肺结核监测防控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山东口岸2005年至2011年传染性肺结核监测相关数据,以检出率为指标,按照职业类别、性别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数据统计分析,山东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监测整体数量相对较为稳定,传染病检出率存在一定波动.结论目前山东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监测工作应以出国劳务及海员为主,入境人员以商务为主,重点监测年龄段为21 - 50岁青壮年人群.【总页数】6页(P37-42)【作者】马赛;陈鹏;杨冰;崔晞【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2;北京总参管理保障中心,北京,100082;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相关文献】1.利用多维框架对2006-2016年扬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J], 陈琳;王春;陈峰2.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胸椎侧弯的描述性研究及预防措施分析 [J], 曲德鑫;赵晓丽;张岳林3.河北省2009至2014年出入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检出情况及流行病学分析 [J], 闫冀焕;史玲莉;李云;周汝明;沈军;吴志茹;李薇4.郑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 [J], 董素琴;封琳;刘建国;王黎黎;侯瑞生;赵冉5.广西口岸出入境人员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J], 胡慧宁;谭勇;于建国;陆建新;张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境口岸入境人员监测结果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成都双流国境口岸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加强国境口岸乙型肝炎防控工作提供信息。
方法对2007-2011年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成都双流国境口岸入境人群HBsAg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007-2011年监测成都双流口岸入境人员12004人,其中HBsAg阳性者379人,阳性检出率3.16%。
中间年龄组(30~50岁)HBsAg阳性检出率最高,劳务人员感染者最多,男性HBsAg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
结论劳务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稳定,检出人数多,是成都双流国境口岸的输入性乙型肝炎主要防控监测对象。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危害严重的传染病。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约占全球人口6%[ - ]。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 ]。
在世界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迅速兴起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国际间人员往来的日趋频繁,使传染病的蔓延和国际间传播更加便捷,国际传染病传入或传出的机会日渐增多。
2000-2004年,我国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显示,HBsAg阳性检出率为4.89%,远高于梅毒、HIV、结核等监测传染病[ ]。
为了顺应国际疫情形势发展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也对《国际卫生条例》进行了修订,对各成员国在国境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对成都双流口岸出入境的人员实施传染病监测,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
为了更好的掌握成都口岸入境人员乙肝感染状况,现对2007-2011年成都双流口岸HBsAg阳性检出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及时掌握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济南辖区出入境人员传染性疾病及病原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报告王远忠;闫荣军【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年(卷),期】2010(015)006【摘要】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传染性疾病及病原标志物携带情况,以期为做好口岸疾病监测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至2009年度72 108名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共对出入境人员实施了疾病监测,其中检出传染性疾病及病原标志物携带者2 252例,总检出率为312.31/万,2005年度检出率最高,达532.24/万.疾病检出率标化后男女之比为1.42∶1,检出率丙肝男女间无检验差异;梅毒和结核女性高于男性、乙肝和HBsAg男性均高于女性;年龄分布呈单峰型,45岁年龄组最高,达527.61/万,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最高,达585.00/万;地区分布以非发达地区人员最高,达499.83/万.入境人员梅毒检出率接近境内人员检出率4.5倍;退休人员梅毒检出率高达103.55/万,与高年龄组高检出率的结果相一致的.结论加强对不同的人群实施不同疾病的重点防制,对做好和提高疾病防制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总页数】5页(P32-36)【作者】王远忠;闫荣军【作者单位】济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山东,济南,250014;济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相关文献】1.2000年-2012年济南辖区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监测结果报告 [J], 张玉磊;王远忠;闫荣军;韩晶2.黄石地区2000~2005年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结果分析 [J], 晏林;胡秋萍;房洪;曾樊3.济南地区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J], 王远忠;邢少军4.某院2019—2020年住院患者传染性疾病病原体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J], 王林;余莉5.出入境人员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分析报告 [J], 刘文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一、排查主要依据: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旅行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史、接触史等)。
2.病例的主诉和临床症状体征、病情进展情况、严重程度、病程变化。
3.途经地区的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以及口岸在相似地区发现的主要病种。
4.必要的实验室辅助检测结果。
二、分析思路:1.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查找病因线索,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再考虑新出现的疾病。
如果为感染性疾病,需考虑是否具有传染性。
2.若判定为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根据临床主要特征提出病因假设。
三、重点排查传染病:发热症状:登革热、疟疾消化道症状:霍乱发热伴呼吸道症状:肺结核、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肺鼠疫发热伴黄疸症状:黄热病发热伴出血症状:埃博拉热、拉沙热、马尔堡热、登革出血热、裂谷热发热伴脑膜炎症状:流行性脑膜炎四、排查顺序:填写《出入境人员流行病学调查表》和《口岸现场医学检查记录》,首先排除上述重点传染病,排除了上述重点传染病后,怀疑为其他具有公共卫生危害的传染病的,对照附表1 《按临床综合征划分的传染病病种参考》和附表2 《口岸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排查简易检索参考表》,进行排查。
需要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的,参考附表3《不明原因传染病样本采集参考表》。
五、重点排查传染病基本情况(附后)一、非典型肺炎(一)流行病学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是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二)症状体征1.潜伏期为10天。
2.临床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
口岸传染病排查处置基本技术方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员流动的加速,各国口岸的疾病检测和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染病暴发的情况下,口岸排查和处理的技术方案将直接影响疫情的扩散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对口岸传染病排查处置的基本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口岸传染病排查的基本技术方案口岸传染病排查是指针对旅客、货物和交通工具等入境和出境的物质和活体进行检测和筛查,以确保口岸的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排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旅客健康申报旅客健康申报是口岸传染病排查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旅客的健康状况,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病症,并对回答情况进行审查和核实。
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疫情形势和旅客流入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调查问卷,力求做到全面、详细、及时,确保口岸健康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健康检测健康检测是口岸传染病排查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体温检测、血样采集、肺结核筛查、病原体检测等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和旅客流量的大小,合理确定检测区域和设备,确保健康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监测与预警监测与预警是口岸传染病排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收集、分析和传播疫情信息,控制疫情的传播范围,减少疾病的扩散。
一般来说,监测与预警的方式包括使用体温计、病原体检测仪、红外线探测器等设备进行监测,以及运用网络、微信等方式收集和传播疫情信息。
此外,还需要指定专人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疫情的风险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调度应急资源,切实保障口岸疫情防控的质量和效果。
二、口岸传染病处置的基本技术方案口岸传染病处置是指针对检测出的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和消毒,并对可能感染的人员进行追踪或隔离,以渐进式消灭传染源,最终达到口岸疫情防控的目的。
排查中存在的问题往往被视为处置的难点。
1. 隔离措施隔离措施是口岸传染病处置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将可能感染其他人群的患者隔离起来,避免传播病毒,减少疾病的扩散。
2012年山东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邵柏;谷楠;王晓熹;孙少萍
【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
【年(卷),期】2014(019)002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2012年山东保健中心的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省共监测出入境人员10万人次,体检中共检出各类传染病719例,检出率为7.16%,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性病和流感;其主要职业分别为入境船员、入境公务人员和出境涉外婚姻;国家/地区分布主要来自韩国、中国台湾的人员;年龄和性别主要以青壮年和男性为主.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邵柏;谷楠;王晓熹;孙少萍
【作者单位】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1;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1;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1;青岛疗养院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
【相关文献】
1.福清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J], 叶文才;陈斌;吴金枝;曾志昌;蔡怡珊
2.2011-2012年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J], 杨喜凤;云托娅;郭树军;田丽;邬婧;宋爱英
3.2004-2007年张家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J], 乔学权;张洪元;王卫东
4.新疆乌鲁木齐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J], 古丽努尔;高丽萍;贾翠英;王凌冰
5.北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J], 张运莲;陈镇;罗羡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工作分析与探讨邵柏;李继宇;侯伟;梁洁;张军伟【摘要】目的加强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工作.方法通过对2015年山东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情况分析,找出旅邮检口岸非法入境、未实施严格保护措施运送、使用人无相应法律资质的问题.结果阐述了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信息互通与联合查验工作机制、明确特殊物品种类以及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的检疫监管对策.结论加强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技术执法有着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年(卷),期】2016(021)004【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出入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作者】邵柏;李继宇;侯伟;梁洁;张军伟【作者单位】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0;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0;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0;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0;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烟台,2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5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出入境特殊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传染病随特殊物品传入传出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出入境特殊物品是指通过携带、托运或者邮递出入境的,在传染病传播方面有特殊意义的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1],是一类极易传播传染病、需要特殊管理的高风险物品,也是卫生检疫监管的重点。
2015年山东口岸检疫查验特殊物品465批次,截获非法入境特殊物品88批次。
因此,加强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技术执法有着重要意义。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第11条)规定,入境、出境的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的携带人、托运人或者邮递人,必须向卫生检疫机关申报并接受卫生检疫,未经卫生检疫机关许可,不准入境、出境。
如何做好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及后续监督管理工作马赛;朱可;程琳【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山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日常体检过程中检出一名HIV 阳性感染者的事例,分析目前在加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及后续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尚需完善的方面.方法通过分析该名HIV阳性感染者流行病学资料,探讨其在归国4年间未能及时检出HIV的原因,分析存在的漏洞和隐患.结论强化口岸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及后续管理工作,不但需要加强口岸检疫查验措施,更要形成口岸查验部门与保健中心等疾病监测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大传染病、特别是高风险传染病(包括慢性传染病)疫情的宣传咨询力度,才能切实做好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及后续监管工作.【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年(卷),期】2010(015)001【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后续监督管理【作者】马赛;朱可;程琳【作者单位】山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青岛,266071;山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青岛,266071;山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艾滋病作为中国禁止入境五种传染病之一,始终受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高度重视,不但列为出入境人员体格检查中重要的法检项目,更严格规定境外居住3个月以上的归国人员必须到指定保健中心进行艾滋病监测。
但是,目前口岸与保健中心的协调沟通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法定传染病的监测与后续监管工作缺乏有效地制约机制,个别入境人员存在逃漏检行为。
2009年5月,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山东保健中心”)即在日常体检的过程中,发现一名逃漏检长达4年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笔者认为强化入境高危人群艾滋病监测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强制检测力度,防止逃漏检带来的传染病传播风险迫在眉睫。
2009年5月8日,山东保健中心在日常体检过程中发现,1名计划前往苏丹劳务的人员血清HⅠV抗体检测呈强阳性(酶标法),检测人员立即通过胶体硒快速检测法进行复测,检测结果仍呈强阳性。
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摘要】口岸卫生检疫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卫生和海关检疫部门该口岸检测到输入性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基孔肯雅热、裂谷热、新冠肺炎等国际关注的传染病,为保护中国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现场调查方法较少,在体温监测、医学巡查、主动申报、快速现场筛查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分析了我国口岸传染病监测的现状,比较了各种传染病筛查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如何在国外建立监测哨站,并初步提出了“积极申报”的医疗救助政策。
关键词:卫生检疫;口岸;传染病;海关卫生检疫是防止国际传染病蔓延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口岸首次发现国际社会关注的传染病,例如输人性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裂谷热等,对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很大作用。
口岸的传染病管制仍然有限,而口岸的呈报传染病数目亦较我国为低。
要解决国际上与疫情有关的问题,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不仅要综合分析当前卫生检疫体系的不足,还要探索提高口岸传染病检测能力的新途径。
1.国境口岸现场传染病传入防控现状经过几次重大疫情防控行动,我国边境口岸的现场传染病控制模式基本完善。
监测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在过境地点安装温度监测设备,用检测体温;乘客们也需要积极申报;卫生检疫工作人员通过医学巡查发现有异常症状的人。
卫生检疫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后,对出现异常症状的人员,将疑似患者移交转运至当地医疗机构就医。
近年来,在一些口岸进行了现场可疑病例取样,经实验室化验证实,并送往当地医疗机构,提高了监测效率。
发热监控模式,由于发烧是大部分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感染,以及由蚊子传染的传染病的首发症状,因此过境口岸主要配备红外线温度控制仪器,能够有效地以可见的热量对抵港旅客进行检查,提高控制效率。
热控制模式在控制流感、基塞-L-肯亚热等大流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要准确诊断传染病,必须结合其他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