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摘要】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宫腔镜手术作为治疗这一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临床价值。
本文从宫腔镜手术在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其优势与局限性、临床效果评价、护理措施以及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通过对宫腔镜手术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发现它不仅能够有效治疗异常子宫出血,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宫腔镜手术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手术、临床价值、治疗、效果、护理措施、并发症、生活质量、重要性、评价。
1. 引言1.1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指在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出现子宫出血不规律或增多的情况,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出血量增多或频繁:正常月经周期的出血量通常在80毫升以内,如果出现月经量增多、频繁的情况,可能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
2. 出血时间延长:正常月经周期为3-7天,如果月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甚至出现持续性阴道出血,需要警惕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能。
4. 伴有症状: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可能会伴有腹痛、腰酸、乳腺胀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等。
以上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女性,及时就医并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1.2 宫腔镜手术的定义和介绍宫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宫腔镜器械在子宫腔内进行操作的微创手术技术。
宫腔镜手术的主要特点是无需开腹,通过自然孔道或小切口进入子宫腔,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和疼痛,恢复快速,并发症少。
宫腔镜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进行,患者在手术中处于清醒状态,能够感受到操作过程,但不会感到明显疼痛。
802020年第4卷第23期2020 V ol.4 No.23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诊疗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宫腔镜技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应洁瑜,张金花(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苏州 215300)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技术在异常子宫出血(AUB )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AUB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检查与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
结果 宫腔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88.18%)高于阴道超声检查(60.00%)(P <0.05);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符合率分别为93.55%、90.48%、83.33%、93.33%,均高于阴道超声检查的74.19%、61.90%、41.67%、40.00%(均P <0.05);宫腔镜检查的总符合率为88.79%,高于阴道超声检查的59.81%(P <0.05);宫腔镜检查AUB 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88.79%、87.27%,均高于阴道超声检查AUB 的59.81%、59.09%(均P <0.05)。
结论 相比于阴道超声检查,采用宫腔镜检查AUB 的诊断效能较好,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并有效判断疾病出血病因,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 ; 宫腔镜技术 ; 阴道超声 ; 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0.23.0080.03作者简介:应洁瑜,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临床。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 )指月经过多或正常月经周期所产生的子宫出血,若长期存在而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发贫血,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对异常子宫发生出血治疗中应用宫腔镜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宫腔镜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包括:57例属于子宫内膜息肉疾病, 13例属于宫颈管息肉疾病, 4例属于子宫粘膜下出现肌瘤, 17例属于妊娠物遗留, 5例属于子宫的内膜炎症, 1例属于子宫内膜癌症, 14例属于宫腔粘连疾病, 13例属于节育器发生移位, 80例患者的宫腔检查结果正常。
结论使用宫腔镜能够对子宫的病因准确的查找出来,然后实施对症治疗,治疗的时间大大减少,临床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应用阴道出血的致病原因包括:由于卵巢内分泌紊乱引起异常的子宫出血症状、妊娠导致子宫出血症状、生殖器发生病变或出现肿瘤的症状等。
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对生殖器实施b超检查、实施刮宫、药物治疗等。
目前宫腔镜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了异常子宫出血的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中,对异常子宫出血治疗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次研究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在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共收治20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进行宫腔镜检查。
患者年龄段为:18~63岁,患者属于已婚或经历过性生活。
致病原因有: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宫颈管息肉疾病、子宫粘膜下出现肌瘤疾病、妊娠物遗留疾病、子宫的内膜发生炎症、子宫内膜出现癌变、宫腔粘连疾病以及节育器移位疾病和子宫的功能紊乱疾病。
1. 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在实施手术之前,医生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患病史、进行妇科常规检查、对血液常规以及血型进行检查、对尿液常规以及尿液的hcg进行检查、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对白带常规进行检查、实施妇科b超检查、实施心电图检查、实施宫颈tct检查,将妇科出现急性炎症患者、心脏功能和肺部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妇科出现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排除。
患者在月经后的3~7 d进行检查,手术前的3 d内停止进行性生活,阴道发生出血患者要在阴道不再出血以后或者出血得到控制以后实施检查。
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女性生活压力的增加,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指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不规则或过多的子宫出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存在效果不佳或复发率高的缺点。
本文旨在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宫腔镜手术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探讨宫腔镜手术在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比较其与传统手术及药物治疗的差异。
3. 研究宫腔镜手术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促进技术进步: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需要高超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借助宫腔镜手术不断完善和发展,有利于推动妇科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提高手术治疗水平。
3.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宫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症状,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2. 正文2.1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情况,通常在绝经前5年内发生。
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月经不规律、持续时间延长、周期缩短等。
宫腔镜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杜贤莉发布时间:2023-07-05T09:49:42.019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6期作者:杜贤莉[导读]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四川达州宣汉县人民医院 636150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检查。
然后将其1:1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宫腔镜下刮宫术,试验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
统计宫腔镜检查结果,对比手术治疗结局。
结果:1)82例患者中,宫腔镜检出80例,检出率为97.56%。
2)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4.88%vs12.2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性高,其中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刮宫术,可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提示医生合理选用。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诊治效果;并发症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疾病,指的是月经频率、经期出血量或持续时间发生异常,俗称为“月经失调”。
该疾病发生后,不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还可能造成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1]。
临床诊疗时,宫腔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具有安全无创、痛苦轻、恢复快的优点,得到患者的认可与支持。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对象,分析了宫腔镜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制作随机数字,将其1:1划入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1例。
对照组基本资料:已婚33例、未婚8例,两者构成比为80.49%和19.51%;年龄范围20~63岁,平均为(31.46±11.2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为(7.46±2.80)个月。
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aub)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12—2011.12入住我院的1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性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60)采用b超进行检查,观察组(n=60)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且将宫腔镜诊断与临床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
结果(1)b超检查的敏感性为50.0%(30/60),宫腔镜检查的敏感性为91.7%(55/60),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将宫腔镜用于aub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价值,且与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内膜病变性质以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b超;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aub);诊断宫腔镜可以直接对子宫腔内的结构的生理及病理性变化加以仔细地观察,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直视下进行宫腔内手术治疗。
随着宫腔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宫腔镜检查已经发展成为宫腔病变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1—2。
本研究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采用b超检查与宫腔镜检查进行对比,从而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诊断准确率,现将具体的检查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21.3±5.5)岁;病程为2—33个月,平均病程为(15.8±6.6)个月;异常子宫出血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月经过多32例(26.7%)、经期延长28例(23.3%)、月经不规则20例(16.7%)、持续性出血12例(10.0%)、月经过少15例(12.5%)及绝经之后出血13例(10.8%)。
将本组患者随机性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b超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二组在年龄、病程、患病类型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傅玉梅 (广州新海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次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合例数为49例,总检出率为72.06%;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合例数为60例,总检出率为88.24%。
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阴道超声检查(P<0.05)。
结论 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应用效果好于阴道超声检查。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疾病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
诊断性刮宫、超声检查皆是既往临床上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常用的方法。
其中,诊断性刮宫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诊断精确率高等显著优势,但作为一项有创性检查,会不可避免地对患者的身体带来创伤,致使部分患者的诊断耐受性较差,因此不适用于大范围的筛查[2]。
超声检查具备患者接受度高、安全性高、可重复性良好以及诊断准确率较好等一系列优势,可以细致探查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占位情况,能够有效检出女子宫内相关病变,从而确定异常子宫出血的诱因。
既往有研究指出,超声检查仅能够对患者宫腔内较大病变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敏感性,而对于较小的病变以及息肉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通常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明确判断病变性质[3]。
因此,临床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方式对患者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4]。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妇科疾病检查技术,宫腔镜技术已经被较为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类妇科疾病检查之中。
医务人员借助宫腔镜可以实现在直视条件下细致探查患者的子宫腔,包括输卵管、子宫内膜以及宫颈等,并对病灶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予以更为精确的定位,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5]。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及有效性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按参照组和研究组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给予参照组采取常规宫腔镜刮宫治疗方式,研究组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参照组的有效率为47.82%,而研究组的有效率高达86.95%;在对患者精神和生理功能生活情况前后治疗比较参照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佳。
差异呈现P<0.05。
结论:在对异常子宫出血治疗时,可以选取效果更佳的宫腔镜电切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电切术,宫腔镜下刮除术在大部分女性中,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目前在临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手术方式较多,在不同的治疗效果,手术,住院等时间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大概有25%女性存在异常子宫出血问题[1]。
对于女性来说,这种疾病不仅危害自己的健康,还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近年来,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成熟,使患者身体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等优势。
可以对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直接对异常部分进行干预,既是诊断治疗的重要方式。
为了使以上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2],本文研究,主要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出血的临床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21年2月到2023年1月就诊的4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将4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23例,即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3.05±6.25)岁;平均出血时间(7.50±3.15)d;分娩史15例,未孕6例,流产2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4.15±6.55)岁;平均出血时间(8.11±2.56)d;分娩史14例,未孕5例,流产4例。
两组患者子宫异常出血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9-02T12:00:23.7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作者:董艺娟[导读]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董艺娟安溪县妇幼保健院,福建泉州362400【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对象,经过病理诊断之后均确诊。
将其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甲组进行B超检查,乙组进行的是宫腔镜诊断,对具体的诊断结果分析。
结果: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其中乙组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的准确几率分别是46.9%、37.5%、9.4%,整体诊断准确几率是93.8%,数据资料分析可知乙组的优势显著。
结论:针对子宫出血的患者,采取宫腔镜方式进行诊断,优势明显,准确几率更高,值得借鉴实施。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诊断;效果分析异常子宫出血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以及月经量异常等。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被广泛的应用到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中,针对具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的进行诊断和分析。
宫腔镜方式优势更为明显,对比传统的B超诊断形式,该方式的准确性更高。
为了分析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对象,经过病理诊断之后均确诊。
将其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甲组进行B超检查,乙组进行的是宫腔镜诊断,对具体的诊断结果分析。
数据汇总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对象,经过病理诊断之后均确诊。
将其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甲组进行B超检查,乙组进行的是宫腔镜诊断,对具体的诊断结果分析。
对其情况进一步分析可见均无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同时自主意识良好,无合并精神疾病等情况,基本资料分析得知,甲组患者年龄在20-58岁之间,年龄均数35岁,乙组最大患者50岁,最小是20岁,年龄中位数36岁。
- 122 -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对心肺功能的损伤。
参考文献[1]张庆怀,韩阿蒙,杨森,等.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五种放疗技术的疗效比较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23,37(3):224-229.[2]徐燕,程丕叶,杜美春,等.放疗联合保乳手术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6):653-656.[3]郑国红,曹钢,杨海芳,等.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指标影响的Meta 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5):530-535.[4]向晶,张树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放射治疗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0):134-136.[5]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9):695-759.[6]徐西凤,王侠,解昕.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7):27-30.[7]王建坡,李亚琼,刘尧栋.容积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用于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11):1895-1898.[8]刘明博,梁恒坡,王伟,等.调强放疗与二维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安全性的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2023,43(10):29-31.[9]张明旺,张恒.中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9):1227-1231.[10]王朝霞,祝宾华,宋方方.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调强放疗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剂量学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15):60-63.[11]岳丹,白燕,李新迪,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调强放疗与全乳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20,32(8):546-551.[12]赵钦,王虹伊.大分割调强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32-34.[13]闫宸,周立庆.不同放疗模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剂量学研究[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3(7):523-528.[14]姜敏,吝明巧,朱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患者放疗期间心功能受损程度的评估价值[J].癌症进展,2022,20(21):2226-2228,2232.[15]王波,陈存海,刘广焕,等.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调强放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5):605-608.[16]莫月媚,叶金辉,庾海清,等.调强放疗与二维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5):63-66.(收稿日期:2023-12-13)①苏州永鼎医院 江苏 苏州 215200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张杰① 贺武①【摘要】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进行宫腔镜检查及部分行镜下治疗的90例异常子宫出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全部治疗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8~49 min,出血量大约为30~70 ml,术后3~5 d出院,随访3~24个月,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未见异常。
结论宫腔镜在妇产科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进行宫腔镜检查及部分行镜下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年龄25~68岁,平均43岁,病史4个月至5年。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紊乱、经期延长、经后淋漓不净及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等。
其中绝经后病例38例,未绝经期52例。
1.2 方法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查,已婚患者可以采用阴式B超检查,并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白带常规、肝功、血糖等。
月经正常者在月经停止后3~7 d进行检查;对于不规则出血患者则应先给予对症治疗,待血量减少或干净后再接受宫腔镜检查。
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段剖宫采样,然后行宫腔镜采样,对两次采样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宫腔镜操作方法:患者术前排空膀胱,取膀胱结石位,对外阴、阴道及腔颈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探针探明宫腔的大小及方向,扩张宫颈,将宫腔镜缓缓置入宫腔,用5%葡萄糖加压溶液进行膨宫,由内至外,由远至近的观察子宫的后、侧、前壁及子宫底、左右子宫角和输卵管开口等部位,如发现可疑病灶,进一部局部观察及重点采样关送检病理。
然后缓慢退出宫腔镜体,并在退出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宫颈管,对可疑病灶部位定点采样送检。
围术期应用抗生素3 d,嘱患者禁止性生活2周,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2 结果
2.1 检查诊断结果
2.1.1 B超检查结果B超检查提示90例患者中有宫腔异常回声共38例,其中提示子宫内膜增厚20例,提示宫内占位性病变18例。
2.1.2 诊断刮宫结果诊断刮宫诊断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32例、子宫内膜炎17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5例、子宫肌瘤9例、胎膜残留3例、子宫内膜癌2例,不明原因出血12例。
2.1.3 宫腔镜检查结果宫颈息肉13例、子宫内膜息肉18例、黏膜下肌瘤17例、胚物残留7例、子宫内膜炎9例、疑似子宫内膜癌9例、子宫畸形5例、宫腔粘连3例,正常9例。
2.1.4 子宫内膜病理结果子宫内膜单纯增生18例、单纯伴复杂增生10例、局灶非典型增生7例、子宫内膜癌5例、宫内妊娠3例、子宫内膜息肉17例、子宫内膜炎16例、内膜息肉样增生5例、正常9例。
2.2 治疗结果所有治疗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8~49 min。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大约为30~70 ml,均于术后3~5 d出院。
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未见异常。
2.2.1 黏膜下肌瘤宫腔镜下1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在宫腔镜直视下行切除术,经术随访,显效率达94.1%,有效率5.9%,无效率为0。
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显示宫腔恢复正常。
2.2.2 宫颈息肉及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1例,治疗后随访,显效率达87.1%,有效率12.9%,无效率为0。
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显示28例患者宫腔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宫腔内膜部分粘连,行分离术后宫腔恢复正常。
2.2.3 胚物残留及宫腔粘连胚物残留及宫腔粘连于宫腔镜下行刮宫术和分离术后,复查宫腔镜显示子宫恢复正常。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宫腔内的多种病变都可以引起异常子宫出血。
传统的检查方式多为病史、查体、B超及诊断性刮宫来明确病因。
但传统的刮宫术仅依靠医师根据宫腔内的不平整感觉来操作,即使是有多年经验的专业医师也只能刮掉60%~80%的内膜,对许多宫腔内病变仍有漏诊的可能[1]。
近年来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其可以直视下清楚的观察整个宫腔,对宫腔的占位病变具有最直接的定位判断及对子宫内膜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很好的辨识作用,但对于子宫内膜的病变性质,在宫腔镜下观察还不能直接辨识,但宫腔镜下采集病变位置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减少传统刮宫术造成的漏诊,提高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率[2]。
B超检查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无创伤、操作方便、无痛苦的特点,但其对宫腔内病变的检出率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宫腔内较小的病变,B超检查很难发现,如当子宫内膜厚度小于5 mm的子宫内膜病变或息肉[3]。
综上所述,宫腔镜可以在直视状态下进行宫腔的检查与治疗,可以直观、准确、有效的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不仅可以准确的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还可以准确的采集病变部位的组织送检。
因此,宫腔镜在妇产科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路丰华.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92-93.
[2]朱君红.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3):414-415.
[3]范伟荣.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04例分析.浙江预防医学,2009,21(8):51-52.。